登陆注册
6536800000016

第16章 我们为什么接受了这样的文学格局?——文学史教育与多民族文学问题

近年来,“多民族文学”的理念逐渐渗透进入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讨论当中,如何在中华文学史的大格局中真正体现我们“多元一体”的民族事实,如何让少数民族在文化上获得自己的主体性,不再因为“少数”而退居文化的边缘,成为汉文化叙述的补充和附缀,学术界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热烈的研讨。这里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在普通读者的知识系统中,我们既有的文学格局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只有从根源上清理了这一格局的形成过程、生长过程,我们才便于实现新的文学的叙述。

普通读者的知识系统的获得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式则是“文学史”的建构和传输,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而言,在他完全不熟悉、不了解甚至没有接触任何文学现象、文学事实的时候,就已经被灌输了一套完整的文学史框架,而这样的文学史,本身却是在把汉民族之外的其他民族视作“少数”之时完成的。以汉族知识分子为绝对主体的文学史书写者本身就不具备更丰富的多民族文化与文学知识,他们在缺少更充分的多民族文学体验的时候完成了汉民族的文学史,后来又因为国家文化格局扩大的需要而试图纳入一定的其他民族的内容,而在纳入的时候,整体的文学史框架已经无法改变了,补充与附缀的痕迹在所难免。在最后,当这样一种文学史被“理所当然”地作为文学的权威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加以传输的时候,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最根深蒂固的知识系统就形成了,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这样的知识系统都会发生持续不断的作用,成为在社会上最难改变的基本认识。

但我们的问题也就在这里。

首先,当文学史成为一种凌驾于文学现象之上的“知识结构”,这里发生的严重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最近几年,学术界关于文学史如何展开的讨论很多,许多的思路也的确令人耳目一新,大大拓宽了我们既有的研究空间,例如关于文学史究竟是什么史的讨论,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对一般作家作品的分析阐述,而是努力将文学的发生发展引入到一些更加广阔的领域当中,例如文学史如何进入思想史,文学史如何丰富自己的思潮史,文学史如何完善自己的区域史,文学史又如何结合制度史,等等。我充分肯定这些思路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如何回到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生事实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一部中国文学的演进的历史与中国思想文化的整体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没有五四时候的思想启蒙就没有新文学革命,没有左翼文化思想的渗透成长就不会有中国文学的巨大分野,而没有《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更不会有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的根本转变;文学的历史本身也由种种的思潮流派所构成,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不管你是否承认,它们的确极大地吸引着中国作家的目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中国诗歌会、左联、民族文学运动、战国策派、西南联大作家群、京派与海派,无疑就是中国作家忙碌事务中的重要的环节,我们自有“说清楚”的必要;同样,区域文化之于文学面貌的深刻烙印也成为文学研究的新的生长点,东北黑土地文化上养育的萧红、萧军、端木蕻良与江南水乡的才子文人显然有如此明显的个性差异,同样居于南方文化圈,巴蜀知识分子也与南粤文人迥然有别,甚至也与湖南作家群不同,这里可供我们探讨的“故事”显然很多;至于文学与社会体制的关系,这在今天也几乎成为了热门话题,现当代中国独特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形态都直接关乎中国文人的生存和写作,因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影响文学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国文学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文学”本身的表现,许多的社会力量都试图争夺这一精神领域,努力在其中打下自己的印记,这是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

然而,我们的问题在于:仅仅抓住以上这些影响文学发展的“力量”就等于进入文学现象了吗?文学史的书写就等于是以上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汇合吗?恐怕不能这样认为,因为这样一来,我们就将抛弃了文学之为文学的最基本的存在——文学作品。我们需要对文学周边的诸多力量加以分析认识——包括思想、社群、体制、文化等等,但是所有这些认识最终都是因为出现了独特的“文学作品”才发生了“意义”,文学作品可以承受这些“文学周边”的影响,但是只有文学作品的事实上的存在,才最终形成了代代相继的所谓文学的“历史”,文学作品不断变化所形成的“效果”(史)可以包含思想史的烙印,也自然与特殊的社会政治制度发生种种的联系,一个作家作为某一社群的成员会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他的精神创造,所有这一切最终能够加以证明并被研究者挖掘和阐述的只有一个最可靠的依据——文学的产品,如果我们偏离了文学的作品,所有这些或宏大或精微的理论都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也就是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相反,在一些历史背景“晦暗不明”的时期,还有没有文学史呢?有没有值得书写的文学的故事呢?那也不取决于历史背景本身而决定于能够找到属于那个时期的独特的文学作品,例如莎士比亚,今天的“莎学”研究在莎士比亚本人的身世问题上遭遇了太多难解之谜,但所有这些无法确定的“文学周边”的内容似乎并没有影响莎士比亚文学的伟大价值,也丝毫没有影响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史重要章节的事实。这也就告诉我们,在一种“极端”的情形之下,决定文学史根本的不是“文学的周边”而是文学作品本身。

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学现象就是文学作品,文学史不能也无法凌驾于这些文学现象之上。这本来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今天的问题却是:中国的学校教育似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脱离了这一基本常识,在小学生没有读过鲁迅作品的时候,却已经知道了他如何“弃医从文”,如何“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个脱离了文学感性的鲁迅由此被注定了脱离青少年需要的不幸命运,在大学生根本没有系统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时候却首先知道了信息量巨大的社团、流派与思潮,研究生呢,则在没有多少文学阅读经验的前提下匆忙展开着自己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建构!这样的文学史教育只能是推动了一个严重后果:所谓的文学史已经不可避免地被教育体制架空了,架空于一切基本的文学现象之上,架空成为自说自话的“理论的演绎”。一个凌驾于文学现象之上的知识传输,最终形成了这样一种教育的现状与知识增长的现状:人们已经习惯于脱离具体的文学事实来接受精英知识分子的“结论”,并把这样的结论当作不容质疑的“知识”。久而久之,我们在不断接受“文学史”教育的同时在事实上已经越来越远离了“文学”。

如果说这些现实普遍地存在于当今中国文学教育中,那么对于我们中国文学史叙述的深层调整——比如我们所讨论的多民族文学知识重新进入的问题就尤其显得重要了。对于汉民族区域的文学现象的接受和理解,在读者层面产生的阻力主要来自观念——一种将理论的架构视作高于具体文学现象的思维习惯,对于汉民族以外的文学现象的接受和理解,则还直接受制于语言与区域的固有障碍。

文学归根结底是语言的艺术,毋庸回避的事实是,占人口数量优势的广大的汉民族的读者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艺术之间存在着深深的语言鸿沟,他们根本无法领略少数民族文学的语言的魅力,无从获得真切的感性体验。此外,也存在区域文化关怀本身的差异性。众所周知,文学的吸引力来自它能够将我们自身的关怀对象化,我们有机会借助文学的世界发现我们自己心灵的律动和希冀,在这种意义上,人们往往容易对自己生存遭遇的“切近”之处发生“共鸣”,产生关注的冲动。作为少数民族区域的独特存在,其社会文化情形、现实遭遇显然与生活于汉地的读者有种种的差异,除了“观看”的需要之外,能够真切地产生应和的并不一定丰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读者了解、认识其他民族文学的“迫切性”,而如果出现在读者那里的迫切性出现了某些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知识进入了“历史”,又是怎样进入的“历史”似乎就更少有人关心了。因为,广大的接受者本来就丧失了细致阅读文学作品的耐性,何况是与他们生存状态有若干距离的他民族的文学作品呢。

当然,揭示这样的事实并不是为证明其合理性(包括其中那些部分可以理解的语言与区域隔膜的现实),而是为了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洞察正常中的偏差,还有,我们必须思考可以为纠正这些偏差做点什么。

不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自我生存对象化的镜像,但是,这一基本特征所产生的效果却未必都是一致的。我们既见到了固有自我语言牢笼的保守,也目睹了突破语言边界,寻找文化交流的努力,就如同寻找“陌生化”与自我对象化同样必不可少一样。人类文学的历史既是自我沉醉、自我欣赏的历史,同时又可以说是自我超越、彼此沟通和认知扩大的历史,而且越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民族就越是希望在未知的世界中寻找异样的文化经验(包括文学经验),相反,只有那些封闭狭隘的民族才会陷入到不可自拔的自恋状态,拒绝对其他异样文学经验与人生经验的接受。今天,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越是发达的国度,越是对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这是一种文化的气度,也是一种民族的伟大气象。也就是说,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占数量优势的汉民族读者其实同样存在着关怀异域世界、体验其他民族经验的愿望和冲动,今天的问题在于,这样的愿望与冲动如何有效地生发为对其他民族文学作品的更为深入的体察和认识,更重要的则在于,我们是否能够逐步形成这样一种共识:在没有更深入更丰富地体验其他民族的文学世界之前,一切文学史的叙述都应该“搁置”起来,文学史在等待更多的亲历者的述说。

自然,语言的实际隔膜并没有真正解决,不过,我想,这本身不是问题的要害。因为,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来推动这样的沟通。只要我们突破了目前存在的如此统一的文学史教育的模式,尝试着不同民族区域努力建设自己全新的文学史叙述,并且在这些文学史的新叙述的同时伴随着对文学作品向其他民族区域的翻译、推广,不仅有其他民族在汉族地区的翻译和传播,也努力促进不同少数民族区域之间的翻译传播,那么在新一代接受者那里,或许会有比今天丰富得多的多民族文学创作的感受和体验,在某一天,当汉族与其他各民族对彼此的创作现状都有更为切实的理解之后,一些新的中华民族的文学史才会出现,并且区别于以往的任何一部文学史,而且,它不会自命是历史叙述的终点。

当这一天到来之际,中国的文学史教育将会出现根本性的改观。

同类推荐
  •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本书考察了面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化进程与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统一关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文化前进的三大历史进程,即:以文化主体和主体文化转变为主要标志的政治文化变革,以商品经济和市场改革为导向的价值重建以及正在进行的以培育大众文化为重要任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等,以此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历史和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作简要论析。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美国商业电视的竞争

    在我动笔写作本书时,对开头部分要写哪些内容,已经心中有数了,而先前的几本书却不是这样。矗立在大地之上的电视塔,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以经济和技术力量征服现实,展现城市风对乡村宁静平和生活的影响,以及里普利笔下那奇异的图景。在一次为期两周的旅行中,一个周末我因故来到北达科他州,博比·肯尼迪(Bobby Kennedy)的葬礼正好在那个周末举行。在若干个农业州,一些当地电视台在转播葬礼车队漫长的行进过程中,正在插播当地商业广告。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情染,歌伤

    情染,歌伤

    她是凌驾于万物之上,不死不灭的天神,那一天,她踏着彼岸花丛救下他,从此相伴相随。她是困于茫茫幻海,沉睡千年的水之元灵,那一天,她破开囚神之鼎伤了他,从此本命相连。三个人,许不了两份请,她从来都知道自己心之所系,但纵使她元力滔天,也左右不了命运的齿轮。当一切尘埃落定,他们……又该情归何处?
  • 女人最好的修行是气质

    女人最好的修行是气质

    本书从仪态、着装、风格等多个方面解读女人的气质,教授女人淡定地展现自己的魅力与气质。
  • 守望橡树

    守望橡树

    情入骨,爱成魔。她用他一生去爱他,或是思念,或是痴缠,或是豪赌。她始终相信,他们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他们彼此相爱,也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穷尽一生,终于烟消云散。或许这个世界太吝啬,连她的幸福都给不起。她想要的,无非是和相爱的人白头到老。在回忆里死去,在幻想中永恒。
  • 乱命妖孽

    乱命妖孽

    “当黑暗降临大地,血雾遮蔽长空……”“老头,说人话。”“咳咳,未来世界有一场大乱。”“然后呢?”“预言说那时候会有一个妖孽横空出世。”“不会就是我吧?”“想多了……那个妖孽早就出世了……只是还没横空…”“那你跟我说这么多干嘛?”“秘密藏在心里太多年,憋着难受…”“…………,那妖孽在哪?”“不知道……”“……老头,拜托你个事儿。”“什么事?但说无妨。”“待会儿见到阎王爷,记得帮我问问我的阳寿还剩几年。”“好…………嗯??!”
  • 一见钟情,我在等你

    一见钟情,我在等你

    “以后这里只有我能碰,你要保护好了,不然我会惩罚你。”“你也一样哦,这里只属于我,也要保护好,不然我会生气的。我生气后果很严重哦。”
  • 九天之上之真神界

    九天之上之真神界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家三个孩子在遇到两名被追杀的古代男子后意外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修真世界后发生的故事。女主以研入道,男主执剑成神,看二人如何执手与朋友们破除惊天阴谋,护一方净土。
  • 流云战记

    流云战记

    流云,一个普通的商人之子,闯荡天下,却惹下大祸,逃奔之际,却险遭夺舍,于是,一个关于流云的传奇从现在开始…………
  • 重生筱爷:驾驭权少

    重生筱爷:驾驭权少

    一场阴谋,十年来的欺骗,最终得到的是一颗无情的子弹。带着满腔仇恨,重生后的她不再是那个被傻傻利用的笨女人。锐变后的她冷酷决然,势要让那些曾经对不起她的人不得好死!至于那个曾经被她伤害的人,今生就来偿还吧……“从现在起,你就是本少的女人!”霸道到近乎狂傲的语气,说着不容反驳的话。见招拆招,看小女子如何驾驭权少大人。
  • 我的灵界伙伴

    我的灵界伙伴

    七年了,一个叫“宇”的男生总是出现在我的梦里。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我那消失七年的记忆突然恢复。才发现他早已不在人世……“筱凡,我一直在这里等你!”“宇,对不起……”“没关系!你忘记了么?我们在这棵树下发过誓的,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就算阴阳相隔,依然阻止不了我们成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