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6100000001

第1章 中国之家庭

家庭,在中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中国就是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

从远古时候起,家庭观念就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脑海里。用圣人孔子的话说,就是只有先“齐家”才能后“治国”。

事实上,家庭就是缩小的政府,很多政治家都是由家庭培养出来的,连皇帝也是如此。

东西方人的家庭观念有着鲜明的差别,我想读者只有事先了解了其基本观念,再毫无偏见地洞悉其细节,才会对此更感兴趣。所以,我将首先对其基本观念进行详细介绍,然后再述说细节。

中国家庭恰如一个合作社,家庭成员全都生活在一起,互帮互助。据史书记载,有一个叫张公艺的唐朝大臣,他家居然九世同堂,在中国,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效法的典范。

这样组成的家庭和宗教组织没什么区别,它有固定的规章可遵照执行。统一调配家产,统一开销,无论多寡,所有收入全部归公。

“平等”和“友爱”这两个伟大的名词,作为构建家庭的基础,在别的地方,是写在墙上的,而在中国,却是写在每个人的心里。

固然,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维护全家的和睦,但世上并无十全十美之事,即使我们能想出一个完全之策,但按照经验,我们也必须承认会有例外,就如同太阳中也有黑子一样。

如果家庭的平静被突发事件所打破,无法再维持旧有秩序时,法律规定分配公共财产的原则是:家庭里的每个男成员都将平等的得到一份财产,而女性不能参与分配。接下来,我要解释一下为什么。

从家庭互助的观点来看,每个家庭成员都能从这样的家庭结构中获利。生病的人能及时得到救治;劳而无获、食不果腹的人,能得到家族的救助。总之,家族担负着或重新分配财产,或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责任。

人们大概意识到了,这是一种流行于圣经时代的家长制风俗。

家中年岁最长的人拥有最高的权威,他可以决定家中所有的重大事件。他就像政治领袖,只不过是以家庭的名义来签发一切文件。

来中国旅行的人,很快就能知道我所说属实。他可以任意打听一块地的主人,答复肯定是它归属哪家。若他想进一步证实,就可以去查看那些划分地界的地标,那上面清楚地写着那些土地所归属的家族。

一些西方人死后才能做到的事,却体现在中国人的现世家庭中。人们时常能在欧洲小镇的墓区里,看到墓碑上刻着家族墓区的字样。那些活着的时候,极少见面,互不关心的兄弟们,只有在墓地里,才能并肩躺在一起,和睦共处。不同的是,中国人在活着的时候,就能互助互爱了。

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家法及惯例,通常是书写成文的。家法中明确规定了如何划分家庭财产所有权,以及如何使用和分配家庭收入。如用什么收入补贴老人,用何处的进账来奖励进学应考的年轻人,还有留给孩子当学费的,及用作女孩子嫁妆的等等。一句话,一切固定支出的费用,早已在预算中安排好了。

除了上述规定,家法还规定了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其中一条明文规定:不管是谁,只要犯法或者行为不轨,使家庭名誉受损,就要接受相应的严惩。

若不借助于教育及引导,要想将这些习惯和制度保持下去,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中国的教育忠实服务于其终极目标,即反复重申家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此种预防措施,东方家庭会和西方家庭一样分裂。不可否认,家庭观念在西方,早已不是社会力量了,只有在继承遗产时,才会被大家想起,这看上去是唤起人们家庭观念的唯一事情。

中国有五条保证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它们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形成的,即:忠君爱国,孝敬父母,夫妻和睦,兄友弟恭,朋友有信。

我们教育的核心及实质就是这些原则。它们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牢记,即使有家庭成员以性格不合等为借口提出分家,也不能动摇家庭之爱的基本观念,这一古老的组织形式必须受到人们的维护。

中国人所赖以生存的家庭,已经有四千年和睦共处的历史了。它的权威性被每一代人所强化,所以,人们不必惊讶中国人重视家庭并把忠君视为一切信仰之首的举动。事实上,君主既是整个社会的塔尖,同时也是所有家庭的族长,所以,为他献出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对君主效忠,就是对一国之家的大家长效忠,也即对本家族效忠。中国人之所以个个都想成为王侯将相,并以治国平天下为平生志向,原因即在此。

不管在哪里,孝敬父母都是人之常情,这是种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生成的感情。在中国,孝敬是种很有特色的大事。它的主要表现是,儿女们加官进爵能给父母带来极大的好处与荣耀。不但儿女本身要对父母心存感激,就是那些受恩于儿女的人,也要对这些儿女的父母表达感激之情。若某人成了高官,他的父母也会立刻变得尊贵起来。总之升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连其祖宗的地位也会随着此人官位的升迁而上升。

这是种独特的风俗,也是东西方风俗之间最引人深思的区别。中国的贵族并不仅仅来自于君主的授封,它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世袭贵族,同英国一样,由长子继承;另一种是职官贵族。世袭贵族是不会被轻易敕封的,除非有特殊的贡献,比如立下赫赫战功。

职官贵族是有生贵族,即它不能世袭往替,只能用来光耀门庭。若某个官员升官了,他的父母也将获得与他同等的地位。说句实话,这个人的父母才是真正的权贵,他们拥有特权,可以接受他人“孝敬”的物品。但是不管这个人的职位有多高,他的子孙却没有任何特权。

虽然世袭贵族可以世代相传,但若他是个庸才,也不会在朝廷之内产生什么影响。

我提过,在中国,夫妻和睦这一原则被当作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中国婚姻的稳固持久绝不都是教育产生的功效,因为在中国婚姻关系一但产生,基本上是不可解除的。我们不能仅仅从法律的意义上去理解这一点(众所周知,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法律是允许离婚的),只能从孝敬家族尤其是孝敬父母的意义上去理解。

中国人婚姻稳固的原因,很明显是取决于婚姻缔结形式的。中国人一般很早就结婚了,都是由父母为儿子选择合适的人作妻子。欧洲却不是这样的,年轻人自由恋爱,自己决定是否适合结婚,是否应该结束独身生活。由于考虑的太多,他们往往错失了最佳的结婚年龄,尤其是对妻子来说错过的是最美好的那段时光。在中国,我们的生活仍然被古老的风俗习惯所左右。婚姻由父母作主,他们对自己的人生经验深信不疑,当然,这对儿子的择偶并非一无是处。

中国的婚姻被当作家庭制度之一,它的目的就是使家族繁衍壮大。只有人丁兴旺,家族才算繁荣昌盛。顺理成章的,夫妻出于尊重父母的意见而达成婚姻,自然属于孝顺的范畴。

前文曾提过“悌”,这不是一个空洞无力的字眼。每个汉字常常都有某种含义,“悌”也不例外,它特指兄弟之间的友爱,耐人寻味。这种源远流长的友爱之情是发自于家庭的。所以,对于家庭分崩离析的西方社会来说,也就谈不上什么兄弟之情了。在他们的社会里有一种类似于顺从的情感取代了兄弟之情,但那又不是对基督的那种顺从,我想出于这种顺从的习惯,在发生矛盾时,弟弟对兄长还是会有暂时的妥协的。中国的风俗则完全不是这样的。

我们最为珍贵的社会责任之一是友谊,它绝不是一种虚幻的情感。在中国,朋友就是朋友,用拉,封丹(La Fontaine)的话来说就是“ni le nora ni la chose ne sont:rares。”(名符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用于歌唱的古诗中,就已经对友谊下了简单的定义:

日月为鉴,

天地为证,

父母为凭,

我二人盟誓结义,

愿车马衣轻裘,

与朋友共,

敝之而无憾。

这是纯朴而实在的友情,超越了金钱。不像西方,他们所谓的友谊,恶心地为金钱所包围,仿佛美德只是一件装饰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传扬着众多与友情相关的佳话。如某人在路上遇到因家道中落而穷困潦倒的朋友,便立即将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给他穿上。这类例子举不胜举。我发现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度里,即使是再寻常不过的慈善行为,也会得到公众的赞美;一丁点美德的出现,就是难得的奇迹。这是他们过度的谦卑,还是人性弱点的证据?我的揣测倾向于后者。

在我看来,“博爱”是人类诸多情感的祸根。这些西方人不过是打着“博爱”的名义,来取悦上帝及其门徒,或者说是取悦一切人,他们希冀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死后进入天国。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作为人应承担的最基本和最明显的责任。虽然糊涂的博爱也是一种善的方法,但因它是神使用的一种方法,普通人只能模仿着去做,他们想扮演天使,却当了一次傻瓜。我想那些冒充上帝戏弄众人的人大概成不了天使。中国人没有这种欲求,却做得更好些。

在中国,不光有钱人慷慨解囊救济贫友,就连穷人也要省出钱接济比自己更穷的朋友。假如你身为文人,在你囊中羞涩的时候,你的文人朋友都会筹钱资助你;如果你是一个苦工,当身无分文时,你的苦工朋友们也不会对你袖手旁观。同阶层的人们之间互相帮助,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就连朋友中有人结婚,大家也要给他凑分子,有时还捐助朋友的遗孀,供其孩子上学。总之,在中国,没有人是孤立无援的。

西方社会给我最深的印象之一便是其人心冷漠、性情凉薄,不仅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在谈起其不幸时,甚至还有点幸灾乐祸。这种事真令人为之齿冷。但是这也不都是因为西方人没有同情心和缺少智慧所致,究其原因应归咎于他们的不务实。

诗人缪塞(Alfred de Musset)有首流传于世的诗歌:

那个狂热之夜,

他从不曾醒来,

在无端的惊恐中赤着足,

以灼热的眼泪和颤抖的手

到上帝面前祈祷一切,

他那颗怜悯之心

倍受莫名伤悲的折磨。

为了“莫名的伤悲”,便热泪盈眶、双手颤抖!太言过其实了吧!与其将怜悯留给这种莫名的伤悲,不如留给那些已知的更应该怜悯的伤悲,且这类伤悲触目即是。我以前和后来都没有再读到过与此类似的文字,作者如不是太过悲伤以致不知所云,就只能是毫无价值的无病呻吟了。当然,在诗中一切都是可以原谅的,即使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这是诗的特权。哪怕是最美的诗恐怕也无意于表现生活的真实,它只是想给人留下悲哀的印象而已。阳光照射在剧院华而不实的装饰上所产生的景象,正是这种“伤悲”形象的影射。

同类推荐
  • 民俗天津

    民俗天津

    本书分衣、食、住、行、婚、丧、商等8个专题,介绍了天津民俗的由来及现状。文字轻松,图文互动,彩色印刷。是一本比较好看的书。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

    本书分为八章,阐释了善恶报应习俗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代善恶报应习俗盛行的原因善恶报应习俗的分类与内涵剖析等内容。
  • 中国消失的服饰

    中国消失的服饰

    本书内容包括服装的“出现”与“消失”;冠冕之制:终结于帝制时代的章服;百姓衣裳:岁月中演进的男子服饰;红袖裙裳:不断变化中的女子服饰等。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时之守墓者

    时之守墓者

    别名《辛月传》,一个腹黑女剑仙的故事养成连绵的群山之中,有一座名为天鼎山的山峰,高耸入云,极为陡峭,而在山腰处却坐落着一所大殿名为极清殿。
  • 战帝系列(十三)

    战帝系列(十三)

    那削瘦的中年人缓缓地站起身来,道:“天司禄大人好像不太欢迎季某,季某方才是好心提醒,大人既然不肯听,季某也不勉强。地司杀大人那边还有事,季某先告退了。天司禄淡淡地道:“季先生有事,本司禄就不多留了,送客!”
  • 道是有情之玄辰阙语

    道是有情之玄辰阙语

    道,我所欲也。情,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道而取情者也!
  • 霸道总裁宠溺的代价

    霸道总裁宠溺的代价

    为了省下停车费,却不想被卷进一系列的事件当中。先是被人打,又是进警局,章慧茹简直无语问苍天。幸好上帝终于玩够了,给她安排了帮手,只是这个帮手大牌,身价不菲,颜值爆表,还有就是霸气十足。这样的男人,岂会为人提供免费的服务?当然是把她收为己有,没有丝毫的手软。因为一个偶然,他与她相识,从不会受人影响的他,却因她而一再的破例。既然她总是让他放心不下,干脆纳入羽下,为她辟出一片静土,让她实现梦想。本文情节纯属虚构,请勿对号。男女主身心干净,感情一对一。
  • 域至玄尊

    域至玄尊

    云山六兄妹,他排第五。自蛮荒古墓中爬出,曾走到魔窟尽头,为此在烈熔洞中与一头七级霸主玄兽立下约定。人前,他安静开朗,能让师姐碰壁,常常羽铩而归;还能在夜里给师妹讲故事!人后,月月以血饲虎!垂暮老人一句“古墓候守,盼尊逆乱!”所言为何?云山大难下,无垠的玄域大地中,缓缓攀起一颗耀眼新星。一切,都从他们的归属,平静的云山十峰震锁浮天岛屿说起.........
  • 万事屋纪事

    万事屋纪事

    (本书已暂停更新,等新书完本会重新开,欢迎跳坑新书《穿越之代理神的卧底》)这里是雅舍,前门开店后院住人。神秘的办事屋,四人一妖会接到怎样的委托任务呢。现有委托故事,三月京都令狐玉之死事件(偏判案奇幻),四月白城代嫁事件(偏舒缓的世家故事,双胞胎兄弟出场),五月驯兽师与他的狐狸小妖事件(另一只妖出现,神奇的驯兽师登场)。
  • 萌猫宝贝

    萌猫宝贝

    有一天,宅男不宅,开始陪萌猫玩,后知道萌猫原来是萌妹子
  • 袖手荣华

    袖手荣华

    闯江湖,共马天下,恩怨情仇里刀剑挣扎笑繁华,且行风流,红颜一笑间英雄气短然,终抵不过命运奇妙殊途一生,他封王拜侯指点江山,她却袖手荣华策马天涯
  • 杏闻胭脂清

    杏闻胭脂清

    夏朝纷乱,六界不平,在这神魔妖横行的世界,且看小神女清月摸爬滚打,如何找寻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