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4200000022

第22章 邓小平经济发展观(4)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的扩大,联系日益复杂多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的情况,逐渐成为一种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模式。其主要弊端表现为:一是经济决策过于集中,地方权力很小,微观决策权绝大部分集中于国家手中,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政企不分,国营企业缺少应有的主动权,成为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没有生产经营积极性;二是排斥市场经济的若干规定性,否定市场机制的作用,资源的配置主要决定于行政指令性计划;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四是所有制形式与经济结构单一,所有制强调“一大二公”,其他经济成分当做“资本主义尾巴”被割掉,片面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经济结构畸形。所有这些弊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经济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经济发展缓慢。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邓小平曾加以科学总结,并适时地提出对这种体制必须进行改革。他说:“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我们把改革当做一种革命,当然,它“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

正是在邓小平上述思想的指引下,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了新构想,即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以什么手段为基础来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按照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因此,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都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即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以计划配置资源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源配置惟一标准的方式。邓小平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研究当代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上述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1979的11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1990年12月,他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又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更对市场经济是不是一定姓“资”,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题做了系统的回答。当时,邓小平的理论观点已为全党所共识。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描绘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不久,中共中央又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即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左右,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实践证明,20多年来,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起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建成),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据统计,1981-1990年,我国国民经济以年均8.9%的速度增长。90年代,我国经济仍保持着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1991-1998年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据权威部门统计,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89404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按现行汇率折算已突破1万亿美元。这表明,我国全面完成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据预计,“九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将超过8%,远远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大大缩小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今,我国在12天时间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相当于1952年全年的总和。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七位,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58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00多倍,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十一位。国际舆论评论说:“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

五、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达到共同富裕,是加速经济发展的新路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地区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部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突出矛盾,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根据我国各地区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全国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区,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其面积占全国的13.5%左右,人口占全国的40%以上。这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具有物质技术基础雄厚,科技教育比较发达,管理水平较高,交通便捷,城市规模和城镇密度较大等优势。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10个省、市、自治区,拥有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6%;但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西部地区目前有人口2.8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998%。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不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数的60%,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但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其中水能蕴藏总量和可开发水能资源分别占全国的82.5%和77.8%,但目前开发利用远不到1%;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远景储量十分可观,根据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53%,铁矿占24%,铬铁矿占73%,铜、铅占41%,锌占44%,镍占88%,汞占86%,钾盐占99%,磷矿占49%,石棉占98%。

根据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特点,如何协调发展,我们曾走过弯路。还在“一五”计划时期,针对旧中国工业过分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而内地基本建设没有现代工业的畸型布局,国家把建设投资的重点转向内地,这在当时有其合理性。但在“三五”、“四五”计划和“大三线”建设时期,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为基调,以全国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工业为主体的生产力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使沿海地区的发展受到限制,这虽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以西部地区为例,目前该地区石化、核工业、航天、光缆传导、有色冶金及军工技术都已具有相当实力,大多是这个时期建成的),但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和效益却相对下降了。因此,为加快我国经济总体上的发展,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政策。

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共同富裕。正如邓小平所说:“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怎样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搞平均主义不行,过去我们吃过“大锅饭”的苦头,同步富裕又不可能(因为环境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不同、人们主观能动作用不同),只能根据事物发展不平衡的规律,采取逐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办法,通过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以先富的地区和先富的人带动和帮助后进的地区和后进的一部分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多次阐明的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和大政策。他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提倡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是为了激励和带动其他地区也富裕起来,并且使先富裕起来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更好地发展。”邓小平强调指出:“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2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十分有效的政策。

为了更好地实现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构想,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的特点以及基础和条件的差异,邓小平提出了全局与地方协调发展的战略,这就是: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千万不要贻误时机。沿海一些地区要走在全国的前面,率先实现现代化,以便更好地带动全国的现代化。内地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加快发展。国家要尽力支持内地的发展,沿海地区要带动和帮助内地的发展。邓小平说:沿海地区“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内地的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按照邓小平的战略思路和发展构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东西部的协调发展上,主要是通过实施沿海地区率先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来实现的。80年代,国家实施了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和发展的战略,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后来又决定在海南建省办大特区。90年代初,上海浦东全面开放,搞经济开发区。这些地区,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经验,引进国外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它们的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地区间经济上的发展差距愈来愈大。据统计,1980年至1995年间,仅占国土面积13.52%的东部沿海地区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占国土总面积56.78%的西部地区的4.07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1995年计,全国人均为4754元,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人均为6860元、3553元、2850元,东部是西部的2.4倍。居民收入差距也很大,以1994年为例,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79.9元、712.4元和562.7元。如何解决东西部地区经济上的差距愈来愈大这一突出矛盾?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先富起来的地区可以通过多缴点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但什么时候及达到什么条件可以实施上述政策呢?邓小平说:“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邓小平先富带动后富的理论和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相继作出了“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现在,由于我国第二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已经迈入为实现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全局,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抉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它对于缩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对于民族团结、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中国应该对美国说“不”

    近20年来,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重新整合配置以求得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最大化,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
  •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旧制度与大革命(政务版)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开篇即写道:“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已经有前人绘声绘色地书写过,我不愿意再写。我现在所创作的这部书绝不是为了讲述这一段大历史,而是志在思考、研究、透视这一场大革命。”这部作品从宏观角度揭示了大革命的本质、使命与功绩,从中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制度性诱因,从微观角度解析了引发大革命的各种社会性诱因。这部作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法国大革命,并从中获得历史的启示。
  • 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中国内部控制改革与发展

    本书总结了我国内部控制的过去和现在,展望了内部控制的未来发展;展现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并剖析揭示了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摘要回顾了会计控制和工商企业内部控制。
  •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

    本书以周恩来在1967年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危机中的应对、苦楚及其心路历程,全方位地展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周恩来,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对党、国家和民族所作的不朽贡献,揭示出周恩来这位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政治智慧和人格魅力。
热门推荐
  •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一本良知、追求真理、充满非凡个人勇气之书《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引发了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书。书中描述人类可能因为严重污染,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而这场对自然环境的杀戮背后的“元凶”,作者指出,是人类的自大和傲慢——滥用化学物质,对某些于人类“无益”的生物的灭绝行动。作者呼吁,希望人类能正视自己的错误,端正对环境的态度。本书不仅说理充分,而且引用的数据和论点十分客观详实,有极强的说服力,因此一上市就轰动美国,震惊了全世界。这本书带来了联动的环保效应,引发了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自此,“保护环境”终于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 闭合郁金香

    闭合郁金香

    本书收录了智辨盗贼、秘鲁奇案、欲擒故纵、沙滩血迹等悬念迭起的侦探故事,还配有“放飞心情”的笑话和一些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自然科学小知识。
  • 灭世成神

    灭世成神

    一个大学被开除,生活落魄的大学生,意外穿越到异界。初次接触武力,确实被人认为是废物,受百般羞辱,立志强大……真是意外穿越吗?那他为什么会穿越,又是谁安排他穿越?
  • 风云令:弦扫江湖乱

    风云令:弦扫江湖乱

    本文讲述大齐安国胡人入侵,天邪古琴出世,江湖乱。天邪出雌雄令统江湖,胡人与大齐朝廷争夺天邪欲定江湖。于是中原侠客分分入火麟军以便争夺天邪。暗影阁,飞翼阁,伏虎阁,风云阁,江南李家,天机唐家,神锤张家,百草谷,苗疆,少林,武当,明教。四阁三家两毒二正一教与江湖中五大派齐聚一堂。本文正剧,感情线较为清晰,主线伏笔较多,这是第一部作品,我圆我武侠情怀。
  • 寒冬盛夏亦炎寒

    寒冬盛夏亦炎寒

    清夏从进入高中以来,就没有被善待过,直到韩冬,她的初恋,出现在她的眼前,她才想要改变。在一切都非常美满时,清夏鼓起勇气告白,却被拒绝了……
  • 动漫二次元

    动漫二次元

    命运之神你特么是在玩我吗?一定是这样吧!穿越到穿越者身上,性别什么的就不要谈了,说来就伤心,但为什么那个穿越者的灵魂还在啊!这种事情简直太坑爹了吧!不过俗话说得好,有失必有得。于是……大能力者VS超能力者,“美琴,bilibili~……no!别照着我发超电磁炮啊!”精灵VS精灵,“精灵‘Cora’,参上。”魔法少女VS魔法少女,“见陇原,魔女之夜,圆环之理诞生!”百合花开,花开雷霆崖,血染见陇原!【作者菌的节操可是有十万元的!——某红白。】
  • 灵焚六界

    灵焚六界

    幽深茂密的树林中突兀的出现一个伤势严重的少年,幸得路过的老人救助方才存活下来。至此之后,少年便开始了他懵懵懂懂的修仙大道。强大的力量,神秘的玉珠,故意接近少年的强者……★实力等级划分★:灵气、灵基、月灵、玄灵、幻灵、尊者、灵尊、仙尊、天尊……
  • 我可是女主啊

    我可是女主啊

    其实我只是一个萌萌哒的杀手。他们老说我中二,那是形容我的词吗?本小姐那么善良温柔可爱为人着想的人。生来就是拯救世界的。。直到有一天没错,本小姐很狗血的穿越了。我就说我是要拯救世界嘛!穿越设定必须女主啊,可是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玩意儿!姐姐不玩啦!最狗血的女主就此诞生了。
  • 公子惊华:乱世第一邪后

    公子惊华:乱世第一邪后

    她是身带封印异能、冠宠天下的倾世公主;他是身份扑朔迷离、天赋异禀的绝色公子。一次应约,她初遇道貌盎然的他,某人无赖:“你将我看了个遍,自然要对我负责。”一场骗局,她被迫留在他的山庄,某人邪笑:“谁说我偷看了,我是光明正大的看。”……皇权、身世、阴谋、恩义情仇……当迷雾接踵而至,到那时,且看她置身其中,如何演绎这血色江湖!风煜笙:红尘乱世,有佳人相伴,夫复何求?洛唯歌:此生我负这天下人,也定不负他!独孤玹夜:从此以后,你和他,再无生离死别。
  • 龙宇战神

    龙宇战神

    上古时期,天地一片祥和,但由蚩尤引发的大战却仙逝了一位盘古的弟子,龙啸天,那把神秘的斩龙剑到底把龙啸天带到了什么地方,一切都像一场迷,待神龙归来,铸身成神,战蚩尤,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