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31700000005

第5章 权术 纠纷 辛酸 沉浮因势而变

“煤老板”人生如此彪悍

2010年2月2日《华商报》报道,1月28日,陕西某县一煤老板的儿子结婚,婚礼声势浩大,现场不仅有豪华车队,而且有明星阵容:不但该县两名领导亲自证婚并到场祝福,而且其煤炭局直接操办。而在此期间,该县新近发生的一起矿难还在处理中。

这一事件,网友在“勤加苑社区”留下了这样的感慨:

在人生如此彪悍的“煤老板”面前,相信所有人的表情是目瞪口呆,内心一定是8级强震。对立志要当老板的人来说,“此生不当煤老板,纵是老板也枉然”。因为还没有任何一个老板,能如此张扬地将中国30年来的巨变呈现给大众,也没有任何一个老板能将如此集中的社会矛盾推到改革者的面前。

煤老板是“奇迹照进现实”的一群人,是让“财富吞噬信仰”的一群人。你可以提“先富”,但别提“有钱”。当一个城市70%以上的人都在计算二套房的首付比例与利息的时候,山西的煤老板在京沪两地砍瓜切菜般地购买房产。

你可以提“富二代”,但别提“煤二代”。煤老板的儿子都是中国最贵的儿子,他们的婚礼从来不缺名人,也从来不缺名牌,韩城市的保时捷车队并不稀奇,此前网友们随便拍摄的几个“媒婚”,都是小型的世界名车展。

你可以提“机会”,但别提“投机”。在中国,当下也只有煤老板可以缔造“一夜暴富”的传说,这些资源是谁的,财富在谁的手里,为什么有人只要守着一个煤坑就能财源滚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下井却收入微薄?这些问题很客观、很矛盾,他们是不是想告诉正在打拼的年轻人:拥有资源,就等于拥有财富?

你可以提“身份”,但别提“责任”。责任是一种义务,拥有财富的煤老板现在比普通人有更大的能力。新闻中这位煤老板每年向国家上缴税金6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200多人,其所拥有的煤炭企业被授予先进单位的荣誉,煤老板本人更是韩城市政协委员。

你可以提“魅力”,但千万别提“人气”。有哪一个老板敢说,儿子结婚,有煤炭局发通知收红包,公务人员集体“调班”赴宴,市政府接待处官员负责喊话协调,市委副书记亲自证婚,市主管安全的副市长到场祝福?

“政府部门究竟为谁服务”并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但韩城市的这场闹剧却一定要让普通老百姓看到,“我们为有钱人服务,我们是煤老板的公仆”。

现在我们想知道的是,谁能让这些煤老板低调一些,让这个群体看起来不至于那么炫耀和糟糕!

窦老板人称“黑老板”

这位赫赫有名的窦老板当地人称黑老板,是在国家实施小煤矿大整合期间当上的煤老板,由于许多不规范的动作,侵害了许多民众的利益,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提起他的发家历程,和众多借煤暴富的农民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交界处,地势起伏多变,森林密布。从地图上看,呈带状贯穿陕西中部,因为地下煤炭储量丰富,故被称为渭北黑腰带,这里曾是我国西北最大的煤炭基地,开采的煤炭源源不断被运往全国各地。但这里的农民的生存条件却是极端困苦的,贫瘠的山地,闭塞的环境,落后的交通限制着这里的农民为改善生活而做的努力。一代代的人只能绝望的在地里刨食,勉强维持着温饱的生活。

所以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这里后,这里的人们如逃荒般纷纷外出,或打工,或做生意,只为了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中走出来了一个姓窦的年轻人,初次看世界,年轻人还很迷茫,只想吃饱肚子。他不知道数十年后,他发了,钱多的可以拿麻袋装,而当地人也送给了他一个外号“黑老板”,不仅说他的职业,还指他的做事手段……

当民工好勇斗狠

起初,窦某是从偏僻贫瘠的小村子来到了县城,成了民工大军的一员,他没什么文化,也不懂技术,只能做些搬扛一类的体力活。虽然比在家种田苦,但最少能够吃得饱,想想那穷得叮当响,一条裤子全家轮流穿的家里,窦某还是坚定了干下去的决心。

20世纪80年代的陕西,改革的春风只是刚刚沾上了点边儿,城市发展也并不快,面对众多的民工潮,可干的工作总是显得太少,狼多肉少的局面让竞争一直显得十分激烈,都是年富力强的年轻人,冲突便时有发生。为了生存,窦某无法独善其身,他也没想过独善其身,在一次次的冲突过程中,好勇斗狠逐渐融入了他的性格中再也无法抹去。窦某用他的拳头在民工圈子里打出了名气,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工作机会。

一次,有建筑队承包了一条通村公路的修筑工程,需要大量民工。修路管吃管住,没有技术要求,而且时间长,比打零工更受民工青睐,窦某得到消息早,迅速跑去报名,成了修路队的一员。因为修的是通村公路,这对村子来说可是一件大事,村长要对修路负责,更是不敢放松,每天都蹲在路边看着。窦某在众民工中小有威望,再加上嘴皮子灵活,能说会道,很快就引起村长的注意,半个月下来,两人竟然成了忘年交。

当村长女婿很用心

有一天傍晚,工队收工,村长将窦某叫到自己家里吃饭,饭菜很丰盛,还有瓶泸州老窖(酒名)。饭桌上两人推杯换盏,不亦悦乎。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都有些迷瞪了,村长看看旁边坐着的女儿,就问窦某:“你看我女子怎么样?”窦某一听,就是一个激灵,顿时酒醒了八分。心想今天村长这么热情,原来是有目的的。

窦某拿眼瞄了瞄旁边的姑娘,他出村到城里打工时间也不短了,这姑娘别说他们村,就是放在县城也算是不错的了,要是别人给他介绍个这样的对象,他就是睡觉都能笑醒。但偏偏村长的女儿他不乐意,这姑娘二十好几,年纪也不小了,一直嫁不出去,原因就是她耳朵有点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天生有些残疾。在窦某心里,结婚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娶这么个老婆,可是要影响以后的生活的。

见村长直勾勾地盯着自己,拒绝的话在嘴边打了个转又被咽了回去,他觉得这样拒绝会让村长下不来台。窦某夹了口菜,只能委婉的推托说:“老叔,您的意思我明白,但这事还得问问家里人,我也不好私自答应,您说是不?”村长自家知道自家情况,虽然女儿是块心病,但此时也不想逼得太紧,就含糊着说:“对对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是正理,你去问问家里人,可别让老叔等太久啊。”窦某诺诺答应着,看到旁边那姑娘不明所以,依然坐在那傻笑着,心中更是不喜。

酒足饭饱,推脱了村长的挽留,窦某一摇三晃地走出了大门。听到身后大门关闭的声音,窦某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四籁皆静,只见村长家高耸的门楼在沉沉黑色里如同猛兽雄踞在那里,大铁门上几溜子大铜钉在月光下闪着金灿灿的光芒。这气势,这富贵,窦某忽然想到了那个偏远山村里的家,那扇拿酸枣刺捆成的门,一时呆了……

半个月后,窦某给村长回了话。路修完后,一个所谓的良辰吉日,窦某结婚了,新娘就是村长那个耳朵有问题的女儿。村长很高兴,摆了全村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大宴,这也是窦某二十几年来吃得最高档的一桌饭。

靠灵活进了水泥厂

结了婚的窦某表现得跟以前大相径庭,因为村长家条件很好,他再也不去抢活干了,因为村长家离县城近,他就住在老丈人家里,整天只是和一帮混混在街头晃荡,好吃懒做,惹是生非,而且夫妻感情平淡的就如白开水。打老婆窦某还不敢,但吵架却是家常便饭,村里人议论纷纷,村长也看不下去了,准备挑个时候找窦某好好说道说道。

天气开始入秋,村里发生了一件大事,牵动了全村人的心。渭北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城市发展迅速,建材严重不足,为解决问题,政府决定修建一座水泥厂,地址就选在村后,准备依靠丰富的山石生产水泥。这以后可是村里的经济增长点啊,村长十分重视,做出了很多努力,目的是尽量不让村子与水泥厂双方出现问题。村长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村民与水泥厂工人互相来往十分和睦,没有出现大的纠纷问题,但小问题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几个村民跑来找村长诉苦,说他们家的苹果园在水泥厂旁边,现在苹果马上就要成熟了,水泥厂建筑工人一到晚上就偷偷翻过篱笆偷苹果吃,开始还是个别现象,后来简直就是蜂拥而入。村民为了保护苹果甚至搬到了果园里住,但人单力薄,根本就止不住。不得已,村民只好来找村长与水泥厂交涉一下。

村长有些犹豫,现在在自己的努力下,村里和水泥厂关系十分的亲密,远不像隔村在建煤矿时矛盾聚集,最后矿工与村民集体械斗死伤数人。要是因为这事双方有了芥蒂,那可就太不妙了。村长在办公室里来回走了几圈,首先决定不能直接去找对方领导交涉,只能私下里解决。这解决办法嘛,村长看到从窗前晃过的女婿窦某,眼前顿时一亮。

水泥厂的基建工人基本都是从本县招的临时工,这些人哪个不认识窦某,以窦某的“凶名”总该能镇住这些工人吧。如果让窦某去管果园,不但问题可以解决,而且还能给无所事事的窦某找个事干,一举两得啊。

村长找来了窦某,商讨了待遇问题,窦某对老丈人还是有几分畏惧的,即使心里不愿意,但哪敢不答应,当天晚上就搬进了果园住。窦某这么一露面,水泥厂建筑工人们心中都是一惊,大家伙往日里都是有交情的,面子必须得给,这偷苹果的事便逐渐绝迹了。

窦某一个人看着大片果园子,寂寞加无聊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工人们不敢再来偷苹果,他反而跑到工地上去找人聊天打发时间。看着别人干的热火朝天,他也觉得手痒,就跑去找水泥厂负责人想进厂干活。

负责人问他,有技术没?没技术。没技术你能干啥?水泥厂的工人都是经过培训的。

窦某悻悻而回,负责人蔑视的眼神让他暗暗着恼,但人家是正式工,窦某不敢动手。只是在心里诽谤不已,也隐隐有些嫉妒。

80年代的西北偏僻小县,人们的思想还相对僵化,窦某偏偏就是其中的灵活人,他受到刺激,连夜摘了一袋子苹果就送到了水泥厂张厂长的办公室,在这个物资贫乏且不流行送礼的年代,一袋子苹果的作用可比后世送奔驰宝马管用多了,就这样窦某和张厂长搭上了关系。一来二去,张厂长答应等水泥厂开始运营就把他招进来当正式工。窦某心花怒放,正式工可是铁饭碗,人人羡慕啊。自得了厂长的保证,他连走路都抬头挺胸两脚八字步。

张厂长如此轻易就被窦某搭上关系,更多的还是因为窦某的后面有村长这个靠山,村长怕引起双方矛盾,张厂长也想搞好双方关系,所以一拍即合,窦某在这中间得了好处。这些深层次的考虑年轻的窦某是想不到的,他洋洋得意,对村长也不是那么敬畏了。

会钻营当了经理

水泥厂运营后,窦某果然进了水泥厂,他知道自己没什么文化,便处处以张厂长心腹自居。张厂长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张厂长让他撵兔,他决不抓鸡。逢年过节更是绝不缺礼,窦某的所作所为,张厂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将窦某依为心腹,很是照顾。窦某脑子灵活,几年下来,对工作得心应手不说,因为厂长的照顾,还被评为先进。

有一次,张厂长仿佛无意间对他说:“厂里最近商量要成立一个多营公司,我觉得你经过这几年的磨练,已经可以担当大任了。”窦某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连忙向张厂长道谢。当天晚上更是送去了不菲的礼物,厂里的各个领导也是无一遗漏。几天后,多营公司将要成立的消息传了出来,窦某的心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跳动起来,等他将心跳平缓下来,已经坐上了多营公司经理的宝座了。

升了官应酬也就多了,窦某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春花秋月芙蓉帐暖自然不会少了。老婆知道后,家庭战争就没有平息过。这时的窦某经过这几年锻炼,对年老体弱的老村长已经没有什么敬畏之心了。再加上对老婆本就不是那么的满意,没了顾忌的他干脆不回家了,在外面包了个外室。他本就有些混混习性,非但不加掩饰,反而想方设法将这个外室弄进了多营公司,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整个县城都知道水泥厂有这么个人物。村长当时已经退了下来,对这个混账女婿也没了辙,只能怪自己当年瞎了眼了。

窦某知道自己这官是怎么当上来的,在他主持下的多营公司,全然就等于是领导们的小金库,想取就取,想拿就拿。得了实惠的领导们自然也就买窦某几分面子,窦某的位子坐得更加稳当了。

就在窦某踌躇满志,想要再上一步时,一个晴天霹雳敲在了他的头上,他的大靠山张厂长被调走了,另外派来一个姓王的厂长。而这王厂长新官上任,地位不稳,自然要来个下马威,展示一下自己的威严。他把第一把火就烧在了窦某的多营公司。

窦某这些年来,为了应付领导,粗放管理,多营公司严重亏损,为了补上这些窟窿,他将公款挪用,几年下来,已经成了一个很大的窟窿。张厂长在任时压着没人敢说闲话,张厂长这一去,王厂长肯定要抓住这个漏洞,打压他这个前任的心腹。

窦某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就是想不出个招来,前几天偷偷给王厂长送礼,想求对方高抬贵手,被轰了出来。自此之后,他就知道王厂长是铁了心要整他。但一个大活人也不能坐以待毙呀,他联系平日里走得近的领导,寻求帮助,但大家现在只想撇清关系,谁还敢沾他。

就在窦某惶恐无助的时候,一个小道消息救了他。消息说王厂长最怕老婆,而厂长夫人有个妹子年轻想找份工作,王厂长因为工作才调动,不好动作就没答应,现在家里正闹冷战。窦某听到这个消息眼前一亮,这事别人没办法,但多营公司的工人都是集体工,招收标准并不严格,却是有空子可钻的。都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要他有缝了,以窦某善于钻营的本事,就有办法对付他。

窦某连夜开车将王厂长的小姨子接到厂里,第二天就找了个由头招了几个工人,王厂长的小姨子赫然在列。等王厂长见到自己小姨子时,他已经是多营公司的一名职工了。窦某办了这个事后连忙突击联络感情,这次他没被赶出来,而王厂长放的那把火也因无柴可燃而很快熄灭了。

玩火提前退休

解决了这事,窦某长舒了一口气,但心里丝毫不敢放松,他是个没有后台的人,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为此,他花大量的精力与王厂长套近乎拉关系,可效果并不明显。窦某深为忧虑,茶不思,饭不想,一天上班路上无意间看到车外一个姑娘很眼熟,走近了才看清原来是王厂长的那个小姨子小安。姑娘年轻健美的身影在车前晃动,窦某一阵心热,突然萌生出来一个荒唐的想法:不能做亲信,那做亲戚如何?窦某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但却越想越觉得可行……

第二天,小安就接到调令,她成为了多营公司的会计。而窦某也不在外面晃荡,每天按时上下班,除了处理公务就是和小安谈天说地,他口才本来就好,说得小安对他佩服不已。

一个多星期下来,两人已经很熟悉了。窦某便放得开了,时常开车邀小安出去兜兜风,送几朵玫瑰玩把浪漫,甜言蜜语如潮似涌,小安一个刚从农村来的姑娘那里经得起这般折腾,迅速地陷落了。就这样她成为了窦某的第二个情人,窦某对她说自己会与原配离婚然后娶她,小安深信不疑。

纸里包不住火,何况是管理全厂的厂长。王厂长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大为震怒,他知道窦某是个怎样的人,花花肠子一大把。将住在职工宿舍的小姨子叫回家,夫妻俩轮番上阵都没有将小安的心劝回来,恋爱的女人是盲目而狂热的,小安在窦某的迷魂汤下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窦某敢和老婆离婚吗?他没有这么大的胆。老村长虽然退了,但在村子里依然威望很高,要是离婚引起村民不满,和水泥厂闹出矛盾,那时可就把事捅大啦。但小安不知道这些,等她醒悟过来时,已经为窦某生下了一个儿子。

窦某搬石头砸了自己脚,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做得太过分,已经彻底激怒了王厂长。在王厂长的“关照”下,他再也没有能往上迈一步,而且早早就在多营公司经理的位子上办理了内退,自此消失在水泥厂工人的视线里。到他走时,多营公司依然有二百多万的漏洞没有补上。有人说他在县城有房子,搬到县城住了,也有人说他在任时捞了不少钱,已经带着老婆情人去西安了。

摇身一变成了煤老板

窦某成了一个传奇,大家都把他一妇三个情人的故事当成奇谈。但像窦某这么能折腾的人显然不想就这么消失在视线之外。几年后他又在当地现身了,这时的他摇身一变已经成了一个煤老板,收购了一座煤矿,而这座煤矿引起的纠纷让他再次名声大振。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渭北地区曾是共产党人抵抗国民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革命元勋习仲勋等人曾在此有力的打击了胡宗南主力。52年后,曾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后从这里走出去,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的某知名大学老教授退休回乡,准备落叶归根,颐养千年。但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让老教授大为震撼,他现在自己生活无忧了,然而故乡人的生活状态却让他食不下咽。

渭北山岭起伏,耕地很少,靠种庄稼改善生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老教授有知识,见过大世面,知道改革开放是好政策,只要好好运用当地优势,就能帮大伙脱贫致富。当地的优势是什么,很多年前大家都知道,地下的优质煤炭。以前不让私人开采,只能这么放着,现在政策支持,何不办个煤矿。老教授找来了自己的连襟老宋帮忙,曾率先办起了当地第一个股份制煤矿,对办煤矿很有经验,他为老教授出谋划策,坚定了老教授办矿的决心。

于是老教授召集全村商讨开矿事宜,他说,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想法子脱贫致富,我们还不见一点动静,主要是没有人带头。大伙日子过得苦,地下却埋藏着大量能卖钱的煤炭。只要能采出来,我们就都有好日子过了。所以我决定在咱们村集资开个煤矿,到时候大家都到煤矿上班,拿工资人人有饭吃。

老教授的提议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同,因为去年相邻的镇子就有人办矿,许多人因此致富了,村民们早就看着眼红。

得到村民们的支持,老教授很是兴奋,他马不停蹄地跑市上、县上,不知道比在学校忙活多少倍,心里却乐呵呵的。他动用多年的关系,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办齐了煤矿开采所有的手续。对办完手续刚松口气的老教授来说,资金成了困扰他最大的拦路虎。煤矿初步预算建成需要200多万元。

老教授召集村民集资。大家都很踊跃,但乡亲们都很穷,掏干了底子,东借西凑,也只筹措了90万元。按照预算,建设资金仍有100多万元的缺口。老教授愁肠百结,有一回他把资金缺口大的难题说给了正在为煤矿办供电手续的县供电局的朋友听,朋友就给他出了个主意:“没有投资你和水泥厂协商一下,水泥厂距离你们要办的煤矿只有一公里啊!”朋友的一句话让他看到了希望。

老教授立即找到水泥厂,结果出乎意料的顺利,对方一口就答应下来了,随后水泥厂在一年多时间内投资了130多万元,保证了煤矿的顺利建成。很快这座煤矿就产生了效益,大家拿到了期盼已久的分红。可就在这样的顺利合作下,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为以后煤矿经营,直至所有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埋下了伏笔。

开始合作之初,由于资金短缺,没有做更多考虑的老教授本着“不为所有,只为所在”的原则,答复了投资方水泥厂的一切条件。自己是发起人、甲方、法人,但董事长、矿长、会计、出纳、技术员等等都归了水泥厂指派,自己只当了个副董事长和副矿长,直接在煤矿参与管理。当时正好赶上煤炭市场低糜期,而这座煤矿直接供应水泥厂,加上管理到位,效益一直好于周围的所有煤矿。水泥厂受市场影响,效益时好时坏,但有煤矿效益的强力支撑,400多名职工的收入一直很平稳,不仅安排当地剩余劳动力200多人,人均月收入平均都在1500元以上,股民每年还可赢得40%的分红。

1996年3月起,因内部制约机制不健全而造成的利益弊端开始显现。作为创始人、法人代表的老教授却在煤矿重大决策上失去重心。身为地方国有企业的水泥厂,不想参与煤矿的直接经营管理,将煤矿对外承包了6年。2002年,由于煤炭市场的好转,董事会研究收回经营权,就在此时,该矿产量由9万吨逐年发展,实际已经达到了18万吨,且从没有发生过伤亡事故。进入煤矿整合过程中,煤矿由于设施完备,管理到位,被批准为单井保留,未在整合之列。收回承包经营后的股东积极参与了煤矿经营,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产值利润,富裕了当地的父老乡亲。

2008年,水泥厂由于靠近县城,污染严重,被列入关闭企业之列。水泥厂停产前,未向股民及本厂职工公布近年来煤矿经营账目,失去生活来源的职工,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均无任何结果。

说到这里,话题的中心人物窦某又要粉墨登场了。

2008年10月27日,水泥厂新调来又一王姓的厂长,不开董事会,未履行任何法律程序,将实际可采还有160万吨(按照最低市场价计算有1.6亿元利润空间)的煤矿以3000万元卖给了原水泥厂多营公司经理窦某(除去煤矿的固定资产1800万元,实际是以1200万元买出去了)。

煤矿的一股东说:“煤炭市场同去年相比,吨煤售价虽然下降了100多元,但就是现在拍卖,用7000万元来买,还是抢不到手的!”

要说煤矿的买卖,还得从曾经在煤矿当保管的老教授的儿媳雷某说起,她回忆2008年10月27日,自己请了一天假回娘家。王厂长、窦某忽然电话通知她回矿上有事,她说自己请假了。但王厂长、窦某说煤矿要改变经营模式,你父亲有病,不能参加,大家都同意了,你就代理他回来签个字就行了。雷某文化层次比较低,平时都不管事,这回也没在意,赶回来就糊里糊涂的签了字。就这样,买卖合同从字面上“正式成立”。

但煤矿的法人是老教授,要变更法人仅有儿媳雷某的签字说明不了问题。于是,他们采取同样的手段,让躺在炕上有病的老教授在他们事先拟好的“我有病,煤矿的一切事宜,委托儿媳雷某代理”的委托书上签字。承诺说煤矿要改变经营模式,得签个字,其它都一样,还是照常分红,老教授信以为真,就在委托书上签了字。当儿媳雷某再回矿上班时,煤矿已完全由窦某的人经营管理,并说:煤矿已经卖给我了,从今天起,你就不用再来上班了。

此时,所有的股东才知道上当了,煤矿已经卖给窦某,变成其私有资产了。详细了解了煤矿买卖始末,我们便能觉察到窦某“做事”的风格。

黑老板的权术

王厂长与窦某的行为自然激怒了煤矿的股东和水泥厂的职工们。王厂长和窦某的目的众人心知肚明,他们不就是看到市上要关闭水泥厂,准备再捞一把。这种做法严重危害了众人的利益。水泥厂职工说,如果水泥厂关闭了,我们最少还有煤矿勉强支撑着。煤矿要是卖了,那我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为此他们自发前去煤矿讨说法。

面对群情汹涌的股东与职工,窦某面不改色,赫赫然掏出了一把手枪,喝道:“都赶紧给我滚,别挡住了路,不然别怪我不客气!”说着还拿枪在人群里乱瞄。股东与职工们都是平头老百姓,啥时候见过枪这玩意,顿时一哄而散,再也不敢到矿上来了。

然而私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股东们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讨回煤矿,他们以“煤矿拍卖不公开,违背企业章程”为由向水泥厂的主管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也不了了之。

当地的一位官员说,这座煤矿的情况非常复杂,窦某购买的目的是立足这个煤矿,进行违法越界开采。

从有关方面获悉,水泥厂停止生产后,直接影响到周边两县的水泥供应稳定以及当地财政收入,当地政府极力保护,最后有关方面又做出决定,对水泥厂进行技术改造,待达到环保标准,可予以保留。也许随着水泥厂恢复生产后,对煤矿依赖程度的增加,一切问题都会浮出水面。

而此时的窦某在做什么?听说处理了股东及水泥厂职工的“闹事”后,他已经驱车去了省城西安,在那里有处房产,里面住着他才好上的年轻漂亮的“三姨太”。

把官司打到监察部的王老板

2005年,国家清理官员在煤矿入股。《中国煤炭报》记者到陕北采访。陕西电视台的记者小张给煤炭报记者提供了一条新闻线索。

“我给你推荐一个人,这人是陕北人,在自家的责任田里开煤矿,手续都齐全,因为有政府官员入股搅和,煤老板没文化,不认识字,煤窑不知道咋就成了别人的,现在正在打官司呢。前阵子他曾来过电视台寻求媒体支持,给我们讲了这事,我觉得这个事很有新闻典型性,事情的经过也非常复杂,水比较深,电视新闻没法做,报纸可能会好些。再说了你们煤炭报是行业报,比较专业,在‘度’的把握上不会出偏差。我们对煤矿是外行,有些事情根本听不懂,看都看不懂……”

煤炭报记者眼前一亮,煤老板的眼光胆略敢“以下犯上”打官司向官员讨说法的还是凤毛麟角。最近报社很需要这类报道,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新闻。

一个月后,这位王老板出现在了记者的面前。陕北的煤老板一般都会有一副标准的形貌,得益于艰苦的条件对人的磨砺,就象胡杨生于沙漠,腊梅开于寒冬一样,越艰苦的环境对人的磨练越甚,也会让人更优秀。这位王老板就是一个标准的陕北汉子,虽然面部憔悴,语言也比较迟钝,但陕北汉子那固有的帅气与风度仍能时时从这个拥有一米八身高的硬朗身材上表现出来。

王老板将事情经过叙述了一遍,似乎对记者的报道不抱太大希望,只是为了发泄。按照他后来的说法,两年来他接待的各类记者太多了,光吃饭花去了几十万,酒桌上都是满碟子满碗的答应,拍着胸脯说一定帮忙,结果都是有上文没下文。

煤炭报记者虽然感觉水太深,但觉得事情很有典型性,值得报道。于是写了一篇《扶贫公款暗入股,十二年后还分红》的新闻,发在《中国煤炭报》上。但在随后的庭审中,省高院判决王老板败诉。

一年之后,记者又碰到了王老板,看上去精神很差,但口气更硬。对于败诉,他说并不意外,始终坚信自己是对的,说高院也有判错的时候,他要去北京,找中央,不信没有说理的地方。

老王问记者煤炭部在北京哪里?煤炭厅在西安哪里?

记者说煤炭部、煤炭厅早在90年代就不存在了。

老王先是愣了一下,说:“那有冤枉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记者沉吟了一下说:“你可以找各级政府。”

“找了,不知道在省上跑了多少回。结果省上推到市里、市里又推到县里,尤其是县这一级政府,县上根本不听我说……”王老板说话时,嘴角直抽搐,一口白牙咬得紧紧地,牙缝里一个劲儿得直冒冷气,眼神里却有些茫然。

老王的官司还得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说起。

1987年,陕北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了当地人唾手可得的财富。某县大石岩村村民王某萌生了开煤矿挖煤挣钱的想法。当时的地方政策规定,开办煤矿有国家政策支持,地方应该大力提倡。还鼓励政府官员带头入股煤矿,给群众带个好头。王老板的办矿申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通过了。

当时,地方政府又有规定,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出资。急着办煤矿的他与当时乡上的驻村干部张某商议,签署了由老王、老王父亲、张某父亲三人名义合伙开矿的协议,各出资金1000元(但在往后的法庭上,老王坚持说只是为了办矿才那样写的,实际上其他两个合伙人都没有出资)。就这样,取得办矿资格后的煤矿(设计6万吨,各种证照齐全)开始生产了。

事隔七年,到了1994年,张某又介绍身为县老区办主任陈某与老王认识。之后,老区办通过银行信汇方式,于1994年4月27日和7月21日分两次向乡政府拨付扶贫款1.5万元,都莫名其妙被并非扶贫对象的矿主老王领走,架设了一条由变电所到煤矿的专用供电线路。就在同年,煤矿在工商部门换证时,登记表上的老王换成了老区办主任陈某的名字,对此,老王却一无所知。

这个变化不仅为老王的煤矿经营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损失,还将他推向了漫长的上访路,面对纠缠不完的官司,这位不识字,卖烧饼出身的煤老板将面临一种什么样的景况呢?

1995年到1999年,连续5年的《承包××煤矿合同书》上,甲方是乡政府驻村干部张某、县老区办主任陈某;乙方是老王。合同约定,乙方付给甲方承包费累计11.4万元。

不难看出,也就是在接受了1.5万元的扶贫款后,张某、陈某的官股不仅名副其实了,而且由乙方变成了甲方,成了煤矿真正的“主人”。而事实上,合同上的“主人”并没有去经营一天煤矿。如果没有后来的整顿资金投入,可能这份合同将会一直维持下去。

1999年到2000年,在煤矿大整改的背景下,煤矿因生产设备投入不足,自身生产条件不达标,被列入了整改行列。老王通知张某与陈某,要求其对煤矿投资,参加煤矿的整改,都未能获得资金。老王遂对二人产生不满。2000年后,老王以两人不再投资为由,单方终止了其在煤矿的分红合同。

为此,张某、陈某在2003年以老王否认其在煤矿占股的事实和侵占其在煤矿的合法股权,一纸诉状将老王告到了县法院。县法院根据双方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词,依法做出了判决。在判决书中认定,1987年,三人签订的《个人合伙办矿协议书》中王、陈、张各占煤矿股份的三分之一。

老王遂向市中院上诉,但中院还是维持了原判。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处理起来非常棘手的官司偏偏降临在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见过世面、连简单的道理都表达不清楚的偏远地区的农民身上,事情该是多么的难办啊!有人建议老王还是自认倒霉吧!让点利吃哑巴亏算了。

老王是个直肠子,听不进去劝告,他只认一个理,我没有错,总有说理的地方。他孤身一人常年奔波于上访、上诉的路上,一次次抱着希望而去,失望而回,始终找不到摆脱张某和陈某持官股参与煤矿分红的证据,官司一败再败。在有口难辨的情况下,他数次向媒体反映了自己煤矿公然存在官股的现实,当地政府以“私人纠纷”不属于清理对象而搪塞过去了。

在新闻媒体的多次干预下,市检察院向市中级法院提起抗诉,认为“原审判认定事实的证据不足,属于法律错误”。理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王与张、陈合伙事实不能成立,煤矿并非合伙企业,而是王个人的独资企业。媒体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结论给了老王摆脱官股阴影的决心和勇气。

老王继续上诉省高院,有检察院“撑腰”,显得信心十足。而事实再次给了老王重重一击。省高院对上诉作出的决定是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因为在法院取证调查时,县纪检委有人作这样的解释:“张某参与煤矿的经济活动是代父行为;陈某退休前入的是暗股,退休后变为明股”。

县政府也以文件的形式对新闻媒体的质问也作出了同样的解释:原县老区办主任陈某于1992年6月退休,1994年3月通过关系以变电所至煤矿架设农电线路为名争取到1993年度发展资金1.5万元,无法证实是陈某与张某向煤矿的入股款。张某代父在煤矿从事经济活动,不属于干部参股。根据《关于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张某、陈某均系国家退休干部,参与入股,不属于清理纠正对象。

针对这样一个复杂案例,采访中,当地群众和法律界人士气愤地说:政府官员煤矿入股,国家已经下决心清理近两年了,而在当地迟迟动静不大。干部入股不但长期得不到清理,并以种种理由使其合理、合法化,难道是国家退休干部就不能退股吗?难道国家干部的亲属就应该不退股吗?难道作为入股资金的扶贫公款就这样放任自流吗?他们说,这是对现行官股清退制度的叫嚣,是对腐败行为的袒护,为何当地政府还在闪烁其词地辩护,类似这样的官煤勾结是否一直让其存在?

面对种种的疑问,众多新闻媒体极度关注,虽然没有权利驳回法院判决,却再次给了老王必胜的信心和力量。他对亲友的劝告置之不理,憋着一口气,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个公道讨回来,市上不行再上省城,省城不管再去北京,坚信总有说理的地方……

之后两年多,老王往返在北京上访的路上,几乎把各部委找了个遍,眼看一条条“路”被堵死,官司没有了希望。

柳暗花明。老王反映的情况引起了监察部的重视,经过反复调查后,监察部以政府官员不能入股,肯定煤矿纠纷是以官员入股引起的,否定了省高院的判决,老王终于如做梦一般拿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煤矿。

停产7年后,于2007年12月恢复生产。理是争回来了,监察部的文件给王老板吃了定心丸,可他还是满脸的忧愁。老王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挖煤,地下就那么点资源,已经采了这么多年,再加上在停产这几年时间里,周围的几个煤矿都向这里挖,在以前给他划定的范围内还建了个焦化厂(兰炭厂),现在也没有多少煤可挖了。

老王的运气不错。煤矿复产后,正好赶上我国有史以来最猛烈、最疯狂的煤炭价格上涨期,煤价一日三涨,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一吨煤从180元猛涨到了520元……

半年后,记者再见到的老王时,他已是眼角含笑,满脸红光,还给别人的煤矿纠纷在指手画脚地出主意。他得意地对笔者说:“我最近200万元买了一辆宝马车,好车开上真舒服,那辆越野和北京现代,两个孩子开着……”

……

天时、地利、人和改变了王老板的命运,成就了他的事业。王老板依靠自己责任田下面有煤的地理优势,仗着国家政策,办起了煤矿,成为真正的煤老板。这是一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勤劳吃苦,生存繁衍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如今成为老板,再不为吃穿发愁。几辈人为之努力,终究没有实现的温饱问题解决了,达到了自己想花多少钱,就有多少钱的富翁水平,别提有多么的喜悦!

漫长的官司让他融入到复杂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怪圈之中,难以自拔,监察部最终为这个一字不识的农民说话。老王找回了自己的尊严,由在别人面前连话都说不完整的农民,变成为能判断是非,有自己主见,能为别人出谋划策,得到众多煤老板认可懂政策、有“知识”的智慧人……

实践出真知,困难磨练人的意志。王老板所经历的这些过去连想都不敢去想的大事情,以悲剧性的悬念开始经过一番错综复杂的嬗变过程,又以戏剧般的结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次喝酒,王老板醉眼朦胧,忽然叹息了一下,问记者:“我现在是有了钱了,但是没有地了,我们祖辈几代就种这几十亩地,80年代土地下放时,又承包给我,现在我采,别人也挖,已经几年没法种了。再说种地苦,根本发不了家,不光我不种,全村的人都不种了,真正到那一天煤也挖完了,又没地种,吃什么?”

他又说了一句:“不知到那时国家管不管?”王老板最后发出的感叹和忧虑,好像有些杞人忧天,但这种“杞人忧天”是当地官员、老百姓、各界人士,最为担心的话题。

何老板官商勾结瞒报矿难

在黄陵店头,提起煤老板老何,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不是因为他未成为煤老板之前,怎样仗义说真话,抱打不平,在群众心目中有多高威望;也不是因为他凭运气开第一个煤窑赚了钱后,当上村民小组长,为群众脱贫致富绞尽脑汁,引进项目,争取资金,办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实事。

真正被人们记住,是在2005年9月15日凌晨发生的那场矿难,造成12名矿工死亡,2名重伤。这样的一起特大事故,何老板鬼迷心窍,在个别政府官员的授意下,怀着侥幸心理蓄意隐瞒事故私自进行了处置。5天后,矿难最终被媒体曝光,一时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而何老板和他的受益者们必然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2005年9月15日凌晨,何老板开办的煤矿正在开足马力出煤,炽亮的灯光将整个矿区照得如同白昼。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但矿工并不抱怨矿长让他们加班加点挖煤,他们几乎都是从遥远的陕南来到这里,不就是想多挣点钱嘛,多下一次井,加班费可要比工资高得多,何乐而不为。

最近煤炭市场比较火,煤炭供不应求,为了加大产量,矿工加班也是常有的事。突然,来自井下的一声闷响让地面上的所有人都停止了动作,当从井道里连滚带爬的钻出四个人时,秩序就迅速被躁动所代替。仿佛捅了马蜂窝,整个矿上一片混乱。正在一旁办公室偷懒睡觉的安全副矿长宗某被吵醒了,起身推门出去,拦住一个惊慌失措的矿工,问他:“出什么事了?”矿工见是领导,才稍微定了定,指着井口结结巴巴说:“井……井下……井下出事了!”宗某脑子一愣,脸刷的一下全白了,他猛地窜进了办公室,拿起电话,手指哆嗦着拨了个号码……

何老板的车很快就停在了井口,矿老板来了,矿工们像见到了主心骨,迅速围了上来。但他们从这位矿长脸上看不到以往的从容与自信,神情比所有人更慌乱。

何老板下了车,他快步走到井口旁,有些愣神,这个曾给他带来滚滚财富的井口此时黑黝黝的就像地狱的入口,让他不寒而栗。

“下面还有几个人?”何老板松了松领子,低声问急速走过来的宗副矿厂。

“先上来了4个,后来又爬上来两个伤员,剩下的12个人全都在井下……”宗某哭丧着脸,不敢看老板,小心翼翼地回着话。

“12个!”老板脸色如死灰,一把抓过宗某,咆哮道:“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之前你就没发现有问题?你这安全矿长怎么当的?”何老板觉得他有理由咆哮,自从这个矿建成出煤后,自己亲自出面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个矿完全是交给手下人管理的。他现在被巨大的恐惧所包围,发生这么大的事故,他是矿长,这个天大的责任肯定是要他来承担。他觉得委屈,太委屈了。可他又有什么理由委屈?这个矿是他的,挣的钱全都进了他的腰包,他不负责谁来负责?12条人命!12条年轻的生命!除过我何老板,还有谁能负得起这么大的责任!

宗某耷拉着脑袋不敢回话,何老板斜眼瞪着他,旁边的工人冷眼旁观,平时轰隆隆响个不停的机器也已经停下来了,矿区一片死寂。

良久,何老板长吸了口气,他松了手,宗某这才喘了几口气。何老板扫了一眼四周的工人,他们手里拿着各种工具,显然是准备救人。何老板这才清醒过来,是啊,谁说井下的工人都全死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井下有水,又不是被活埋,矿工在井下最少都能坚持七天七夜。说不定他们还都活着呢!

何老板抱着一丝幻想,扭头吩咐宗某:“你先组织人抢救,我去跟‘上面’疏通一下。记住,没有得到我的消息,把这事先给我封锁了,别让外人知道。”

宗某连连点头答应。何老板这才匆匆坐车走了。

宁静了片刻的矿上又喧闹起来了。

何老板的如意算盘并没有打响,仅仅过了不到12个小时,陕西最有影响力的一家媒体就接到群众举报:煤矿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并造成多人伤亡事故。媒体立即向市煤炭局核实情况,市煤炭局随即告知县煤炭局。

而作为事故发生地的县煤炭局却称他们并未接到煤矿上报。紧接着当天晚上,县政府值班室也接到群众举报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其亲属受伤,不知在那家医院治疗,请求帮助。接到举报后,县煤炭局立刻安排一名副局长带领安监站及煤炭局工作人员与事故举报地政府官员,进入煤矿进行核查……看来一切就要真相大白了。

然而,直到9月18日,又接到数次举报电话,检查组去了两拨,竟仍然不能确定这座矿是否发生过瓦斯事故。县煤炭局局长白某也在随后提交的报告中称:查无此事,矿难举报不实。县政府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回复了媒体记者。并准备撤销调查组。

这么一起特大瓦斯爆炸,竟如此轻易被隐瞒,何老板究竟用了何等逆天的手段将事故掩盖了起来?他如何能有如此大的能力?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白某,他当时是县煤炭局的领导,后来查明他竟然在这起事故的发生地煤矿占有股份!这样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检查组检查不出所以然来。在县煤炭局接到举报的那一刻,何老板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或是胆大包天或是骑虎难下,总之,他最后下达了一个疯狂的命令:将发生事故的巷道全部封闭,一定不能露出一点事故的痕迹,对于矿上的工人,则重金封口。再加上白某暗中操作,调查组甚至只是在井口转了一圈,连井都未下就做出了结论并上报县政府。

就在何老板与白某松了一口气的时候,陕西电视台记者一次无意中的采访,将他们好不容易盖上的井盖又掀了开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用在这里实在是合适不过了。两人自以为封住了活人的嘴就可以高枕无忧,可是他们却忘了死人有时也是会“开口”的!

一位到陕南镇巴县采访的陕西电视台记者偶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村庄竟同时出葬掩埋6名年轻的尸体,职业的敏感,使记者感到蹊跷,深入采访后才知道死者都是在小煤窑下井的工人,因事故同时遇难后,雇用出租车送回来的,而死者家人得到远超国家补偿标准的每人20万元的善后补偿,承诺不能向外说是煤矿出事故死亡的。

陕西电视台新闻节目在晚上第一时间作了详细报道,新闻中称这是一起瞒报事故,至少造成了六名矿工遇难。县委、县政府大为震动,立即召开会议,听取陕西电视台记者介绍情况,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核查组,与各级煤炭安检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煤矿进行全面核查。这才使这起直接由官员操纵制造假象、官煤勾结隐瞒事故真相全面暴露出来。

9月19日凌晨,核查组调查核实:9月15日凌晨4时许,煤矿小北巷掘进头发生瓦斯爆炸,当班小北巷掘进头有工人18名,4人成功升井,12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发生后,矿主何老板蓄意隐瞒了事故并私自处理。

9月20日下午,煤矿矿长等五名管理人员,因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被依法刑事拘留。与此同时,“9·15”矿难发生当天,县煤炭局派出的调查组因作出未发生事故的错误结论,县煤炭局副局长李某等3名干部也被停职检查。

何老板被捕后,神情憔悴,两眼红肿无神。他塌着肩,两手合拢夹在腿间,木愣而苍老,丝毫没有腰缠万贯的煤老板那种傲气,也没有坊间传言里的和善与慈祥。

何老板属于那种抓住国家政策机遇而发家致富的一批人,胆子大,敢冒险,早在未开煤窑前就是个仗义出头的人,后来开煤窑暴富后,带领村民们致富,也很是为村里做过一些实事,所以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钱财与声望的迅速积累,让何老板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与此同时,知识积累却不能如财富那般迅速。

财富与知识的差距不断拉大,却给他带来了误导与困惑,这种情况在当地许多煤老板身上都体现出来了。他们与钱的关系,就如同小孩子玩真枪,难以驾驭。进而迷信了钱的作用,将钱的地位置于法律之上。

在采访中记者问他为什么当时没有想要上报。他说心里很害怕,怕上报要受法,既然人已经死了,还不如多给家属一些钱,只要他们不说,这样自己不用接受法律的惩罚,遇难者家属也能多得到一些钱。他瞅了我一眼,眼神里没有探寻和疑虑,低下头没吭声。想来这些天他肯定没少被采访,已经表现出对采访麻木了。

何老板说当时的想法很愚蠢,很天真,十几条人命岂是说私了就能私了。金钱能迷人心窍,能让人高估自己的能力,以致酿成苦果。在这起瞒报事故中,媒体在报道之前,县派出了两队核查组核实,结果是没有发生事故,核查组竟没有发现出一丝一毫的迹象!

何老板与县煤炭局到底有什么猫腻?何老板至今尚未向检查组交代,但据说检查组已经接到匿名举报。煤炭局长与此有何牵连?

何老板的回答很简单,我们隐藏得很严密,而且发生事故的巷道是越界开采,地质图上没有,所以他们查不出来。那为什么有人反映检查组连矿井都没有下?

何老板抿了抿嘴,咬牙一口认定,那是假的,检查组下井了。随后我又问了许多蹊跷之处,如医院帮忙隐瞒,工人帮忙隐瞒,是否是收了好处?是否有官员帮忙隐瞒?何老板一口咬定没有,就是没有。很显然他是要承担全部责任,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此后,陕西省纪委查明,瞒报事件系时任县煤炭局党委书记、局长的白某与矿长何老板等人官商勾结所为,而原因是怕影响白某竞选副县长落空……另据报道,白某等数名干部在何老板的煤矿中占有股份,事故发生也与其长期纵容包庇,致安全规程于脑后,违法生产,造成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有关。

2005年11月25日,经检察机关批准,何老板和原生产副矿长等5人被依法逮捕;白某的党内和行政职务被撤销,并以涉嫌玩忽职守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有知情者透露说,对于白某所供述的每一件事情,省纪委一一落实。

事情已经过去了4年多,陕西许多产煤县还以那次事故为镜,告诫政府官员,要廉洁自律,千万不能像白某那样,官煤勾结后导致小煤窑主胆大妄为,越界开采,疏忽管理,造成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在给遇难者家庭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最终也毁了自己的前程。

听说受到法律制裁的何老板等人都已经从监狱放出来了,可店头街上的人说,在当地再也没有见到过何老板的身影。

黄老板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难以置信,这个在榆林一个落后小镇上的简易旅社里,租着一间小屋勉强容身,已经三个月找不到活干,即将贫困潦倒的关中汉子,竟然是8年前在店头开煤窑,曾经身价百万,把副县长、煤炭局长都不在眼里放,风光一时的黄老板。

当年在陕北,提起大名鼎鼎的黄老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为人豪爽大方,有钱舍得花,喜欢交朋友,再加上有本事,有煤矿管理经验,周围小煤窑的老板都愿意与他打交道,请教一些煤矿管理方面的知识。

所以,店头的小煤窑老板都称他是黄专家、技术大师。黄老板为此也着实得意过一阵。但自从被人惦记上了之后,他才逐渐醒悟过来,自己的一切,金钱、煤矿、权势、威望,都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1998年,在全国煤矿关闭整顿后的复产验收中,地方煤炭管理部门把黄老板作为反面教材,在验收过程中作了重点介绍,下结论就是整顿治理的钉子户。

黄老板办矿初期,用鸿运高照来形容毫不为过,当时煤价居高不下,他所拥有的那块煤田资源,可以说是在当地煤田煤质最好的地段,据说直接挖上来的原煤也比周边国有煤矿通过洗选后的精煤品质还优良。

从他的矿出了名之后,上上下下,不知有多少人盯着这块肥肉。中国自古就是个重视人情的国家,话说黄老板你走了大运,发了大财,那是你的本事,本也无可厚非。但吃独食可一直是大忌啊,各个相关部门你也得打点打点,意思意思,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就万事大吉了嘛!黄老板偏偏不信这套,坚信自己守法经营,证照齐全,从来不太搭理那些方方面面的验收检查。

就说有次整顿执法检查,本来是例行公务,人家找点小问题,你虚心接受,保证立即整改,态度诚恳点,给点小意思,最后在友好的气氛中吃顿饭啥事也没有了。可黄老板硬是认为自己没问题,为什么还要改?他得理不让人,和检查人员争吵起来,最后还放出自己养的狼狗把人给赶走了……

黄老板争了一口气,很是得意,处处夸耀。可他也不想想,人家检查组不仅没在他这儿吃上一顿饭,还差点把肉喂了狗,这口气能忍下来吗?从此,他的煤窑就被个别人盯上了。今天给你来个整改通知书,说有人反映他有越界开采的嫌疑。明天矿井安全抽查验收又不合格,罚款3万,后天绞车保护措施不完善,限期停产整改一个月……

理由光明正大,而且都在业务管辖范围之内,让你找不到任何破绽,即使不服气,明知是故意在找岔,但是人家是上级,你也没有办法,心里有火也发不出来。

黄老板也是个硬气人,他毫不妥协。你检查的说轨道重量不够,我就将井下巷道的铁道全换成店头小煤矿重量最重的;绞车提升能力不够,矿井只有3万吨的生产能力,我立马换成10万吨提升能力的绞车……如此一番博弈下来,黄老板依然强硬,但兜里的钱却硬不起来了。用黄老板后来的话说,如此软刀子杀人,真是不见一丝血,但让你每次都要疼到骨髓。持续了两年多时间,黄老板被折腾得精疲力竭,他将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煤矿验收还是不合格!

黄老板觉得不能再这么被动下去了,那些人明显是不把自己搞破产就不会停下来的。他决定变守为攻。在这个行当中混了这么多年,黄老板虽然不屑于来那一套,但不意味着他不懂里面的龌龊。他们收取了煤矿多少黑心钱?每到年终的一次打麻将,粗略计算,就“合理”地聚财三四万元,黄老板心里有本账,用他的话说,正因为看不起这帮人的所作所为,才不愿意去讨好,做自己不愿意去做的违心事情。他扬言要检举这些人,不信治不了他们。

他请人写检举信,给县委、县纪委揭发某些行政执法人员到煤矿有敲诈勒索的嫌疑。也许黄老板把问题看的太简单了,他把声势搞得太大了,所有人都被吸引了。但他反映问题却都是道听途说,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那些问题确实存在。这下他可捅了马蜂窝,县煤炭局立即行动,开专题会议研究黄老板煤矿关闭的问题,形成统一意见后,报县政府批准,将黄老板的煤矿正式列入关闭的行列,责令他7天全部撤出设备,15天后炸毁矿井。

黄老板先是吓了一跳,后来见雷声大雨点小,设备也没有撤出,炸毁矿井也只是吓唬而已,没过几天又生产了,这才松了口气。

在此期间,有人说,这是给你敲警钟,看你的表现,建议黄老板赶紧采取措施,该到低头说好话的时候了,疏通疏通关系就过去了,看来县上都是为咱好,知道你告状,也不想整死你,再这样硬撑下去,吃亏的是你自己。

黄老板军人出身,听别人说还有身负“前科”之嫌,实在没脸回老家,才来这里开煤窑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黄老板很难给任何人低头说好话,而且越是这样越不服输。

一次黄老板找人,看是否能通过新闻媒体把他整理的问题,在报纸上登一下,揭发出去,让更高层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煤炭管理部门的个别领导是多么的黑暗和腐败。

之后听同行说,他们都和黄老板成朋友了,那人确实不错,不过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欠妥当,从上到下,都对他意见很大,最终他的煤窑还是被关闭了。

多年以后再次相遇,黄老板非常的高兴。互相问候之后,他就滔滔不绝的说起了他对当地煤炭开采的见解,说得头头是道,就连这里有多少小煤矿,有多少是合法的,有多少是黑矿,矿长是谁,都掌握得一清二楚。还举了许多隐瞒事故、违法生产的案例。显然,他有在这里重新开创发展事业的信心和勇气,而且胸有成竹,好像那场失败的经历被他忘得一干二净。

黄老板一脸蛊惑地对我说,“这里的煤层最深埋藏只有5米,一亩地约3300吨,按现在最低的吨煤市场价格380元计算,就是1200多万,一亩地不到10天就能挖完,现在有湖北、四川的许多人在这里挖,你如果在县上有人,我负责联系土地,如果上面不过问,咱就发了。主要是资源局和煤炭局,只要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就大功告成了。”此时的黄老板显得胸有成竹,很自信。

“你这么有把握,当地政府就不管吗?”

“管。乡上已经把开采薄煤层列入小流域治理项目,挖完把土地平整好,再给群众打口水窖,给些相应的补偿,也就鱼安水安,没事了。”

“费用呢,大吗?”

“现在可能涨了,前几年一亩地4万元,再雇用推土机将表土层推走,煤采完了,再将土推回来,把地平整好,打个水窖,总共下来不到10万元。”

聊着聊着,黄老板还是说起了往事。他摇着头说,“一言难尽,现在我才悟出道理来,和政府作对,就是你再有理,吃亏的都是你。到2002年,我的煤矿已经彻底开不成了,他们整天上门挑刺,再加上我原本在县政府工作的亲戚调走了,他们把我的煤矿列入全县关井压产的重点打击对象,不仅多次实施炸毁,还长期在矿上住人,怕我再恢复生产。”

“你手续不是都齐全吗?”

“他们安心整你,能叫你的手续全吗?在换证期间,煤炭局故意不通知你,并蒙混上面说,这个矿是非法开采,需要吊销生产许可证,就这样过了一年,我的证也就过期作废了。不瞒你说,由于当时按照整改要求,就井下的轨道、绞车、钢绳等,以及巷道支护,我都是按照高标准,10万吨规模投资的,结果花了好几百万元,连自己的老底全投进去了,还不够,借了几十万元,技改后没有出一天煤,我的证就过期了。”黄老板说到这儿,想起自己的煤矿,一脸的心疼相。

“前几年县煤炭局领导不是因为隐瞒多人死亡事故被免职了吗?”“不仅免职,还收受贿赂被判刑了。也就是我当时反映的问题,如果他们把我反映的问题落到实处,也许敲了警钟,把他们救了,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那你没想过回去再开你的煤矿吗?”

“已经没用了,就那么点资源,都叫周围的几个矿给瓜分完了,当时关井的根本原因也是资源的问题,你说再回去还有用吗?”

“那你咋到榆林来了?”

“不走不行啊!欠别人那么多钱,再加上我的矿彻底没有希望了,债主整天在家,堵住门,哪里都去不成。无奈之下,我决定去打工,先是到铜川一个温州人买的煤矿上管生产,这个矿是国有破产矿井,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再加上温州老板本身对煤矿管理不熟悉,地方保护主义等等,制约的因素多,三天两头停产。煤质也不好,生产成本高,出一吨赔一吨,在那一年多时间内,我苦没有少下,结果没有落下一分钱,老板最后赔了600多万元,扛不住了,拍屁股走人了。”

接着又到榆林。说真的,咱来晚了,要能早来一年,我30万元就能买下一个煤矿,放到现在就能卖1个亿,过去有个和我办矿同样倒了的,人家早来了几年,现在家产估计早已经上亿了。

……

临走时,又和黄老板聚了聚,他说他来到这里后,身无分文,靠对煤矿井下熟悉,技术过硬,直到现在一直给承包人管生产。

“那就是生产矿长了?”我说。

“什么矿长,是下苦不挣钱,为老板挡风担责任的矿长。也可能是命,前两年给本地人打工,那时的煤炭价格不太行,一年下来就是能挣五六万元,我的窟窿那么大,这么点钱根本不管用。这几年煤价格好了,可我没有遇上一个好包工头,一个比一个抠门,有些人的心简直比煤还黑,根本不看你干了多少,下的啥苦,在钱上寸步不让,分分厘厘的跟我算计。哼!要是哪一天有了钱,买个煤矿,求到我门前,看我咋治这些黑心包工头。”

“我也希望你这一天很快到来。”

老黄苦笑了一声,说:“不是在给你吹大话,咱是熟人,不怕你笑话,不说还账,我现在连一家人的生活都快顾不过来了。我这个人心大,不在乎,过一天是一天,去年检查出来是重度高血压、脑血栓,还有两个孩子在上高中,要是心小的人,早都上吊死了。”

老黄也算一条汉子,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精神不倒,意志不垮,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他曾经受过大起大落的打击、经济困难几乎使他穷困潦倒,可风度依然不减当年。他仍精神振发,在千方百计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老黄是以煤而兴,很快又走向衰落的众多煤老板的典型代表,在经历了无知的渺茫、阵痛之后,应该更加成熟,厚积而待发。可上天给每个人留下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有时候甚至根本就没有让你喘气交学费的机会。也许黄老板能在以后有限的生命中,卧薪尝胆,重新干一番事业。不管他是否会时来运转,如果再让黄老板回到阔别多年,曾经成就他事业,也让他走投无路,最后折腾的伤痕累累,黯然离去的地方时,看到宽敞整洁的马路,高标准的星级酒店,川流不息的高档小桥车,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叹呢?

每个人心中自有甘苦,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和老黄在一起时还遇见了张师傅。

昔日在国有煤矿开卡车的司机张师傅说:“矿破产后,我两万元买断了工龄,在家里没事干,经朋友介绍来这里小煤窑,给老板开小车。过去你知道咱那单位,一月500多块钱的工资,还要拖欠半年,要不是国家实施破产,欠的工资不知道牛年还是马年才能发下来。一到这里,老板就给我月工资1000元,我感觉就是天文数字。但是,这里的消费比店头要高得多,一月下来,吃喝刨去,再回上一趟家,也剩不了多少。”

这么好的机遇再不抓住就太亏了,这里遍地都是机会,我寻思适合自己的挣钱渠道。榆林的井下地质条件非常好,开煤矿根本不用担心煤出不来的事情,所有小煤窑采煤都不用自己的队伍,老板从出煤到卖煤全承包给别人干,挖出来的煤按吨抽钱,自己不摊底。前年有内蒙一个专门承包出煤的包工头,把我老板煤矿的出煤承包下来了,苦于没有队伍,你知道咱那边那么多矿破产,工人都没活干,我就打电话叫了几十个人上来,组织了一个班,挣劳务费,材料什么都不管。在这里把这种形式叫轻包工,挣不了多少钱,也没有多大的风险,你想在人家承包的基础上,再承包给你,能让你赚多少钱嘛?

“即使这样,三年下来,我也挣了近百万元。”

“张师傅,这下你可成富翁了,在国有煤矿你几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那倒是,不过在榆林你有个一二百万元根本就不算有钱,现在你要承包个矿出煤,押金就要300万元,还不算你前期要投资的运输设备材料等,这里面还有很大的风险。”

“什么风险?是受市场煤价格因素限制吗?”

张师傅说,“这倒不是,这里的煤老板都有钱,都比较讲义气,只要你真心为他做事,把煤挖出来,苦下到了,一般不会亏待你的。主要是外界的干扰因素太多,老板也是无奈,难以预料。像关井压产、执法检查、技改、都要求你停下来,待验收后再生产,短达几个月时间,长达一年、几年。再加上煤矿股份结构普通复杂,不知道都是谁在里面入股,一旦他们内部分配不公,到时就坑了承包的了,不知道该听谁的,有时折腾几年,搞的承包人留不是个留法,走不是个走法,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一下就把你拖垮了。”

苏长计在困惑中讨说法

苏长计有50多岁,1.8米的个头,说话不紧不慢,办事有礼有节,他是一个煤矿的股东,利益驱动下的煤矿纠纷,将他卷入到漫长的官司中,4年多没有丝毫进展,谁是谁非,难见分晓。

苏长计说他代表全体村民利益,每年都奔波西安、北京之间五趟以上,一次又一次地带着希望而去,几乎都是失望而归。但苏长计不灰心,坚信自己是对的,是为几百名村民讨公道争取利益。煤矿有他的股份,是全体村民的煤矿,不能没有任何说法就变成了少数人的煤矿。煤矿在他们地盘上,问题解决不了,法院不能给予公正的判决,煤矿回不到村民手里,就这样一直相持者,谁都别想生产,直到它废了为止!

已经停产四年了,这个村办煤矿煤价由吨煤恢复期的120元,到高潮时的500元,但受金融危机影响,吨煤只卖到260元,煤矿现在还停着。

纠纷由来已久。

1994年,当时由还是国有企业的榆林某对外贸易公司承包了苏长计入股的村办煤矿开始,这为以后的产权纠纷酿下了祸根。对外贸易公司承包煤矿后,经营没有几年,正赶上公司改制,改制的前提是产权必须明晰,所以承包的煤矿不能再按照原有的合同继续执行下去了。为了便于改制的顺利进行,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对外贸易公司将煤矿租赁给了公司副经理苏长计经营。

在转让经营的几年时间内,虽然煤炭市场不太景气,但是亏亏盈盈总算过来了,赚不到钱,谁也没把煤矿当一回事。到了2004年,煤矿的承包合同也快要到期了,再加上煤炭市场价格的持续攀高,有人就开始打煤矿的主意。就这样刚走出困境的对外贸易公司和苏长计被村民小组推上了被告席。问题何以发展到如此境地呢?

追根溯源,还得回到这座煤矿的创办之初。

这个村是一个处在毛乌素沙漠之中的偏僻村庄,有500多口人,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土地贫瘠,产出稀少。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元,村庄没通电,村民照明还是用煤油灯。为了解决村民的照明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有效地发挥地下埋藏的丰富煤炭资源优势,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村委会商讨后一致决定开办煤矿,脱贫致富。

他们逐级向县、市各级煤炭管理部门打报告,申请办矿手续。1994年8月14日,榆林市煤炭局批准了村办煤矿的申请,限定煤矿年产为6万吨,并发给了前期允许办矿的相关证件,待矿建成后再领取正式采矿许可证。

由于村委会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资金短缺,村民又拿不出分文,时任村委会主任想尽了办法,多次引资,前几次投资人均因地域偏僻,煤炭市场前景不好,不愿投资。最终对外贸易公司考虑到在当地投资项目的便利条件,由乡政府出面,达成了投资70多万元资金筹办煤矿的方案。村民委员会负责办理相关手续,对外贸易公司出资金,按照以上合同,在1996年1月煤矿建成的同时,也办齐了相关证件。投资方对外贸易公司开始承包经营,煤矿生产首先要解决电的问题,这也是村民当初办煤矿的初衷之一。

对外贸易公司实力雄厚,没用多长时间,电线杆子就栽到了村口,从此村里586口人告别了祖祖辈辈黑灯瞎火点灯靠油的时代,用上了明亮方便的电灯。更重要的还是给村民们提供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平台。

由于这里的天气寒冷,又常年缺雨干旱,庄稼只能种一季,剩下的时间村民闲了下来,不是赌博,就是打架斗殴、搞封建迷信活动。自从有了煤矿后,全村60多名剩余劳动力在矿上上班,人均年收入直接由100元增加到1000元以上。

一个陈姓的村民说:“以前在地里干农活,时常吊在嘴边的话‘到地里去了’。到煤矿后,别人问‘你干啥去?’我就扯着嗓子回答,‘上班去。’生怕别人听不到。回家走在路上,别人打招呼都是‘你下班啦!’别提那心里多美了!”

对于这个曾经贫困不堪的小村庄而言,煤矿已经不仅仅是让村民脱贫致富的工具,而是整个村的精神所在。村民委员会为了使这个让村民引以为自豪的煤矿,发挥最大的效益,从长计议,留住对外贸易公司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同已经承包经营的对外贸易公司正式签定煤矿承包经营合同,承包期限为12年。

双方约定:对外贸易公司在承包期限内每年向村委会支付三千元的承包费;在12年时间内,煤矿所占工业广场租金5万元,分三次缴纳。为什么要把合同期限拉得这么长呢?知情人解释说,这是村上多了一个心眼,当时的煤价很低,周围一些矿全出现了亏损,如果承包期限短,到时对方亏损不再承包咋办?

实践证明他们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到90年代后期这里的煤炭出现严重的滞销,对外贸易公司经营连年亏损,再加上公司改制的客观原因,遂决定将煤矿承包给公司副经理苏长计开采经营,期限为10年。

在此期间,县上对煤炭开采秩序进行整顿,将苏长计承包的另一个矿和村办煤矿整合为一个井口。知情人说,如果没有苏长计出资,打通上下关系进行整合,村办煤矿在2000年的那次整顿中就已经关闭不复存在了。谁知整合后这里的煤炭价格像脱缰的野马,一路向上狂飙。这让一些有心计的人非常眼红,他们开始想方设法打煤矿的主意。

村民小组以煤矿在本组地盘上,造成环境污染、粮田塌陷、土地承包费不能兑现为由,要求给每户5千元的一次性补偿。得不到答复时,村民对煤矿进行围攻,导致煤矿不能正常生产。承包方苏长计在利益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只好请求乡政府出面协调。

针对村办煤矿纠纷,乡政府非常重视,他们成立了以副书记、副乡长等人组成的工作组,展开了对煤矿纠纷起因的调查,召开了关于把煤矿产权转移给村民小组的专题会议,态度非常的积极。

但是不知因何故,调查组在没有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未经村民同意的情况下,与村民小组长签定了一份“煤矿权属转移协议书”。协议约定对对外贸易公司以及后来的承包人苏长计的权利责任继续履行,煤矿的产权归属为村民小组所有。

此事在其它的四个自然村引起了很大的震动,签约之时村委会支书就立即召集四个村子的组长谈此事,结果四个组长无一人同意。这样的强制性变更,使这个曾经属于全村现有680余口人共同所有的村办煤矿变为只有260人的自然村村民所有。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自然村(村民小组)负责人又以承包方拖欠承包费不按照操作规程开采,导致煤矿地表塌陷等理由,一纸诉状将对外贸易公司、煤矿经营人苏长计告上了法院。

2005年4月18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后。发包方自然村(村民小组)以原告身份向法院诉称:在1994年10月19日村委会代表其与承包方对外贸易公司签订的《煤矿承包经营合同》履行中,承包方违背合同和补充协议条款,拖欠承包费,并将煤矿违法转包给苏长计经营。经营期间又进行掠夺性开采,诉请法院判决终止承包合同和补充协议,将煤矿移交自然村管理经营;由承包方对外贸易公司支付所欠其2004年煤矿承包一万多元,赔偿破坏性开采造成山体塌陷对自然村造成的全部损失。

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委托的最高人民法院公示的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为依据,判决对外贸易公司向村民小组支付2004至2005年度承包费、倒渣费、房屋租赁费、风井口费共计6万余元;黑石岩煤矿移交村民小组管理经营。而一审法院在没有出示煤矿前期办矿任何证件的情况下,仅凭乡政府和村民小组2000年5月22日未经全体村民同意,单方面形成的《煤矿经营补充协议》,就将该矿的采矿权判给了村民小组。

被告对外贸易公司、苏长计以煤矿是村委会合办承包为由,不服一审判决,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针对上诉人和被上诉人提供的资料证明以及一审法院的判决,省高级人民法院2006年6月12日进行了终审判决,维持了市中院判决。

“相关背景”小煤窑何去何从?

在党的十六大前后,《中国矿业报》审时度势,集中推出的山西大同、山东兖矿、河南平煤集团公司的系列重头报道,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2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邦国阅读系列报道后,给中国矿业报记者屈金星的一封来信做出批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必须走大公司大集团的路子。在中国一定要形成几个产煤在五千万吨至一亿吨的大集团,使其成为商品煤出口的基地、深加工的基地、市场投资的主体。

总理高屋建瓴地再次强调指出了我国煤炭工业要坚定不移地走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也折射出我国煤炭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摆脱不了产能低、设备简陋、安全形势严峻、资源浪费严重、产品结构单一、效益不佳等共性弱点,导致我国煤矿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更低,产品增值能力差的致命弱点更加突出。

随后国家在逐步建设神华、大同等一批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基础上,把小煤窑整顿作为煤炭结构调整中的重中之重,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因为小煤窑的存在与国家煤炭工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极不平衡,首先表现在大量破坏国家资源,产一吨大约要破坏十吨;和国有大矿争资源,以低价和不正当手段推销产品,抢占市场,破坏环境,造成极恶劣的生态问题及频发的安全事故。仅2005年全国中小型煤矿就发生死亡事故2575起,死亡4457人,是国有重点煤矿的4.95倍、地方国有煤矿的8倍……

小煤窑的无序竞争开采,除造成安全生产形势严峻、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共性问题外,利益驱动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在个别地方也相当严重。

所以,国办〔2006〕82号文件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对不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不符合经批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未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擅自从事生产的;超层越界开采拒不退回的、三个月内二次或者二次以上发现有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被依法责令停产整顿的矿井擅自组织生产,或经整顿验收不合格的、在大型煤炭矿区范围内开采的、年生产能力在三万吨及以下的矿井、资源枯竭等十六种矿井予以坚决关闭。虽然因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普遍受高额利润和沉重债务负担驱使小型矿主不愿退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很难应对大规模矿工失业;地方政府担心财政失去保障,不愿关闭小型煤矿;政策不稳定导致企业的合法利益和政府制定的关闭政策产生冲突,关闭整合所取得的效果在一些地方不是很明显。

针对在整顿关闭中暴露的问题,国办于2007年转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小煤矿在关闭完成的基础上,实施资源整合的通知。

因此,小煤窑的生存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可以说,在人们普遍印象中的小煤窑、煤老板,这个在特别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经济体制下的特殊经济现象,消失的步伐在加速推进。

“相关链接”陕西确定煤炭工业发展思路和战略布局

中国煤炭工业网 2004-10-10 消息:从陕西省煤炭工业局了解到,为全面推进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陕西省制定了煤炭工业发展的新规划,进一步确定了其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战略布局。

据介绍,目前陕西煤炭工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创建煤炭强省为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有利时机,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一手抓新区开发,一手抓老区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推进煤向电、化工产品和新能源的转化,拓宽用煤领域,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施科教和人才兴煤战略,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方式和现代化设备装备矿井,提高煤矿整体技术与装备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对煤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煤炭出口;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和洁净煤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矿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陕西煤炭工业的发展目标是:结合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根据省内外煤炭市场情况,规划2005年全省煤炭产量12500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产量7500万吨,地方国有煤矿产量2000万吨,乡镇煤矿产量3000万吨;出口完成200万吨。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为18000万吨,出口完成400万吨。2020年全省煤炭产量为25000万吨,出口完成1000万吨。

陕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稳定渭北两头,收缩渭北中部,重点向西、向北转移,形成两大煤炭生产基地。

一、稳定渭北矿区,主要是对资源条件较好的铜川、韩城两个矿区进行挖潜和技术改造,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对于中部蒲白、澄合两个资源条件较差的矿区,在维持现有生产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是发展电力、建材等非煤产业,走煤与非煤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向西转移是开发建设彬长矿区,向北转移是开发建设黄陵、榆神和子长矿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设一批高起点、大规模、现代化的矿井和煤炭转化项目。

三、两个基地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关中商品煤基地。一方面,围绕三个转化,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到2010年,形成以神府矿区为主的商品煤生产园区、以黄河沿岸为主的火电工业园区、榆神、榆横煤化工及载能工业园区和子长煤焦化工业园区。配套煤矿生产能力1亿吨,发电能力1080万千瓦,煤炭液化500万吨,以及一定能力的醋酸、甲醇、二甲醚、焦炭、煤焦油生产能力,使榆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另一方面,加强关中商品煤基地建设。到2010年建成以黄陵矿区1500万吨、彬长矿区2000万吨、铜川矿区1000万吨、韩城矿区1000万吨四个千万吨级主力生产矿区,生产能力5500万吨,保证市场供应。

“核心启示”陕西煤业发展实现“三级跳”

对全球而言,能源如同经济的血液一样,成为经济社会运作的润滑剂。无论是讨论经济的发展,还是社会的正常运转,能源始终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率先在全国制定了能源产业规划,外资、国资、民资等资本在行业中各自谋划着未来。

沿循历史的脉搏,从铜川开始到榆林,直至彬县,虽然同为煤炭的富集地,却有着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在“三级跳”式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希望读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铜川老矣

“一五”期间,奠定国家工业基础的156个重点项目中,共有4个安排在铜川。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国家重点项目的建成,催生了这一新兴的工业城市和闻名全国的西北煤城,“一五”到“二五”期间,铜川煤炭工业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个百分点,煤炭产量占到陕西全省的70%以上。

因煤而兴的铜川,具有所有煤炭城市共生的一个典型特征——外来人口增加。随着煤炭的大量开采,城市人口的数量迅速上升。其中大部分都来自邻省河南,很多河南人拖家带口来到铜川,扎根铜川。因此,铜川又被叫做“小河南”。

上世纪90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这个因煤而兴的工业城市,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包袱沉重陷入困境。大量企业被市场淘汰停产,5.8万工人下岗失业,长期积累的城市建设欠账和环境污染问题集中显现。曾经在铜川矿务局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李家塔、焦坪、桃园、史家河、三里洞等煤炭先后因无煤开采,被迫破产关闭。2009年3月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铜川赫然在列,这让86万铜川人百感交集,颇受震动。

如今,铜川老城区仍散落在漆水河川及河谷两边的低山丘陵中的13支小沟里,几近废弃。

榆林转型

继铜川之后,以府谷、神木为代表的陕北地区,成为我国第二批煤炭城市。自1998年国家批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规划至今的11年时间,榆林一直试图打破煤炭资源城市的生存怪圈,避免步入铜川、太原等煤炭资源城市的后路。

2009年7月2日,《陕北煤炭生态科技园规划》得到专家评审组的通过,至此,陕北煤炭生态科技园也成为陕西省第一个煤炭生态科技园。此后7月18日,榆林市总体城市设计评审会在西安举行,此前,省政府已批准实施了第四版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榆林市正在建设的“两区六园”之一的吴堡焦煤化工业园,也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批复。

透过榆林市一系列举动,不难发现,同样因煤而兴的榆林市,正在积极寻找着转型之道。无论是煤炭业的发展规划,抑或是城市的重新定位和布局。

彬县新路

早在“十五”期间,中达、通达、虎豪、陕西煤业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已经落户彬县。一年前,作为第三批能源型城市彬县着手编制《彬县循环经济试点规划方案》,经过一年调研分析后,《方案》根据彬县循环经济建设资源保障能力,确立了彬县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及工作重点,制定循环经济示范点建设方案。

资料显示:彬县地处彬长煤田腹地,矿产资源富集,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探明储量达68亿吨,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被陕西省确定为关中能源接续地。彬县已建成了瓦斯发电厂、开工建设了循环经济工业园。

彬县具有发展可再生资源的潜力和广阔前景,并争取到了美国能源基金会提供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最终要把彬县建设成关中地区开发的典范,建立省级乃至于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发展成为国内领先水平的基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样板。

“浮世绘——姿态”

北京日报2009年12月28日报道:陕北82岁煤老板送村民每户一套房:今年82岁的陕西神木县中鸡镇訾家河村亿万富翁訾贵林致富后不忘乡亲,今年为每户村民都免费建起新楼房。訾贵林在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40余年。1993年他离休后,投身煤田开发,艰苦创业,目前已发展成资产过亿的民营企业家。他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一次次慷慨解囊,助弱扶贫,连续多年被省市县评为离休干部先进个人。訾家河村,地处荒凉的沙漠地带,水土流失严重。訾贵林给村上提建议,在乌兰木伦河岸一线筑起堤坝,彻底堵住水土流失,然后在河边造田,村民们移居河边生产、生活。

1997年的9月,中央委员会召开,陕西代表团代表张侯华毫不拘谨地对朱镕基总理说:“朱总理,我是农民代表,黄河上游有许多桥,唯独没有农民自己出资建的桥,我想在黄河上架桥,为咱中国农民争口气,您支持不支持?”朱熔基总理饶有兴趣地说:“农民修黄河大桥,这在全国还是个创举,我支持你修桥。你们好好干,国家会在贷款上予以支持的。”张侯华先后在黄河上架起了两座大桥,开创了我国农民架桥的先河。

2009年2月,国内众多网站转载《瞭望东方周刊》“府谷县政府聘任4名富豪‘煤老板’为县长助理”的文章。此事引起广泛争议,称赞者有之,非议者也不少。府谷县委、县政府特意召开县委常委会议,认为聘用民营企业家为县长助理做法效果非常明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此项工作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仍处于摸索阶段,工作难免会出差错。故暂时取消此次任命。

同类推荐
  • 中国牌知识分子

    中国牌知识分子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中国牌知识分子》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加上近几十年考古发现、古籍整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所以使个人独立撰写中国文学通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学史方面无论是学术性的著作还是教材,凡影响较大的都采用集体著述的方式。
  •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讲述了电影、诗歌、国学、西学、美术、文学、音乐、处世。从浩如烟海的这些人文艺术作品中,作者用精炼、经典的标准,以青少年的角度,拣选出一篇篇美文、一幅幅名画、一部部佳作、一首首名曲。集成使人终生受益的5个单册,另以代表中华智慧的诸子百家与充满哲理的西方先贤大师名言名篇编辑成《园学精粹》、《西学精粹》,这既是了解学习人类人文艺术的上佳之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家藏书籍。
  •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

    《一个孤独的国王》是重庆诗人李海洲近年来的诗歌自选集。本书收诗47首,共5辑,后附访谈和评论各一篇。“一个孤独的国王”象征着诗人自己,在寂寞里抒情,语言里穿梭,恣肆着想象,玩味着孤独。这些诗,无一不是自由个性的产物,彰显出诗人无拘无束的才情,浪漫,在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山城与江南的意象中尽情穿越梦游。在诗歌艺术的纯粹性方面,颇有造诣。
热门推荐
  • 晋中兴书

    晋中兴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绝品女神

    我的绝品女神

    【都市新书发布】偶然得到九灵仙子元神传承,乡村小子沈修去都市找未婚妻,一路触敌逆鳞,桃花运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什么!你们要献身报答我?我沈修可是正人君子啊,你这是在侮辱我人品!不过我脾气好,侮辱就侮辱吧,我现在预订开房啊,到底哪家酒店设施齐全呢……看乡村小子如何醉笑都市,玩转桃运!【百万字数人品保证,企鹅群:543050331,老司机赶紧上车!】
  • 平金川

    平金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穷途

    末日穷途

    军部的生化武器造成灭世之灾,一个孤女凭借觉醒的治愈水性异能,斗丧尸斗恶人,抢物资抢男人,成功拐带冰山腹黑男一枚,外加一死缠难打的风流痞子!
  • 柔情三顾

    柔情三顾

    天生人就帅,穿得像乞丐,你说他人丑,他就耍无赖。你说他很帅,他就对你说“我沈无情帅不过猪八戒”!
  • 时尚圈:珠光宝妻

    时尚圈:珠光宝妻

    知名设计师之女程瑶,十岁被母亲的竞争对手拐卖到了英国。十年后,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她,化名童洛瑶回国复仇。而当年陷害她的人,已经成为了国内的珠宝女王,坐拥上市公司。童洛瑶千方百计地接近公司继承人墨曦,并成为他的“契约女友”。而此时,公司的一个神秘大客户引起了她的注意,此人长得和她在英国失踪的男朋友一模一样,但对方却身份显赫。故人相逢,是阴谋还是玩笑?豪门厮杀,兵不血刃,时尚圈成神之路一路荆棘一路血,她是否要跪着走完。我从不畏惧下地狱,如果地狱里有你,天堂就在我脚底。
  • 天下封君

    天下封君

    “此剑名为昨日风华,我不知道,当今日之日变成昨日之日时,是否还会有人记得,记得我也曾风华绝代过!”
  • 有些人遇见就是幸运

    有些人遇见就是幸运

    她,以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就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母亲出车祸事,真相才浮出水面,原来却是被藏起来的富家千金。他,以为是自己不够优秀,才得不到母亲的爱,没想到却是一个私生子,亲生母亲是一个他不喜欢的人。但是他们却相遇了,以为遇见彼此,就是最好的礼物。可是命运弄人,原来他们都是复仇的棋子。这只是一场复仇,本想好好的爱你,可是却身不由已,充满了无奈。但是,要问我最怕什么,那就是怕没有遇见你。
  • 暖冬之时有你在

    暖冬之时有你在

    L市的冬天永远那么冷,叶暖冬每次想冲出去玩儿雪都被华丽丽地拉回来裹得严严实实的,根本玩儿不起劲儿。来到A市的第一个冬天,根本就没下雪——网上谁说A市年年都有雪的?!没有瑞雪吉兆,叶暖冬似乎似乎霉运连连,早有感应:图书馆与校草大人误传绯闻;被校花误当情敌。。人家爱慕者那么多,默默说一句这样错误狗血的剧情能再逼真一点吗?以后的日子能安生嘛!?一年后,当她被某人执手于掌心,共度暖冬时,她才真正明白自己当时内心的想法:若开始的相遇就是个错,那就不要去纠正它了吧——这样错下去,好像也不错!愿,以后每一个暖冬,都有你在我身旁,伴我同行,让时光静好。
  • 破解科学的谜团(走进科学丛书)

    破解科学的谜团(走进科学丛书)

    千年的狂欢不会让人忘掉一切,纪元的更迭也无法带走一切疑问。在新的世纪里,仍然有许多长期困惑着我们的问题在心头萦绕。20世纪末,科学家们对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的一些现象进行分析后发现,宇宙大爆炸理论出现了矛盾,宇宙可能并非由大爆炸而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