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8800000011

第11章 经典—经学—文学

冯友兰指出:“就历史上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概言之,自孔子至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则经学时代也。”自汉代以来,一切学术都依附于经学之下,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流变中,经学是其无法挣脱的源脉。文学脱胎于经学,依附于经学,磨砺于经学。

从文学最初的含义来看,文学脱胎于经学。儒家经典与文学作品、经学与文学之间本没有绝对的界限,儒家五经(十三经)中许多文本自身就是文学作品。皇侃《论语义疏》引范宁之说:“文学,谓善先王典文。”此处的“先王典文”就是儒家经典,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六经”。汉代有今、古文学之争,今文学、古文学,皆指经学。从“经典”一词的释义看,“经典”是一个历史的词语,其含义逐步扩大,从最初的儒家经书扩展至各种类别的典范之作。汉末至魏晋时期,文学从经学的怀抱中挣脱走向自觉,真正意义的文学经典大概起源于此。刘勰扩大了经典的范围,将文学纳入儒家经典的价值系统后,以经学规训文学便大行其道,在正统的文学观念中,文学经典乃“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其作用是“象天地,效鬼神,参物序,制人纪,调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文心雕龙·宗经》)。在这种文学概念的笼罩下,从隋唐至明清,经学对文学的牵引时紧时松,但文学始终无法挣脱经学这双大手。从主张“思无邪”、“温柔敦厚”的诗教直到倡导“明道”、“载道”、“诗界革命”,从主张“诗缘情”再到“滋味说”、“神韵说”、“性灵说”、“意境说”等,历代文学之争的焦点是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还是文学的审美功能,两种观点之间一次又一次较量后重心轮番转换。中国文学史上历代的“复古”之风,都可以说是文学与经学之间的较量与商兑,其实质乃是对传统经学的依附与回归。

从中国诗学传统来看,自儒家提出“孔子删《诗》”之说并把《诗》列入“六经”之列后,《诗经》便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甚至是无上的位置。中国的传统诗学当然也同其他学术一样属于“经学”传统,如朱自清先生将《尚书》中“诗言志”说作为中国诗学理论“开山的纲领”即是一例。中国传统文学阐释理论也是直接从经典阐释的理论中孕生而来,无论是“训诂考据”的语言阐释、“知人论世”的历史阐释还是“以意逆志”的心理阐释,均建立在文化经典阐释的基础之上。文学阐释的方法同样脱胎于经学的方法。

从阐释者的社会角色与文化身份看,在“经学时代”,以儒生为代表的士人阶层一直视社会价值规范的制定为己任。从“五经”到“十三经”,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一直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王权合法性的基础而发挥作用。文学作品往往经过教科书和官方传播主渠道进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系统,并通过经学阐释以符合正统价值观念,从而融入传统文化并得以经典化。考察《古诗十九首》的阐释史,经学阐释与文学阐释两大方向相互交织,但经学阐释始终占有主流的统治地位。经学的阐释成就了《古诗十九首》作为文学“正典”的地位,但同时也禁锢了其作为文学经典本身的价值与意义。

历史流传作品的经典化,必然伴随着一个解释的过程:一个通过解释以揭示文本的意义并使之上升到权威与规范的过程。综观《古诗十九首》的阐释史,它也经历了这样一个经典化的过程。历代的阐释者强调其经学的典范意识,其经典化的策略一方面体现在诗论家们将《古诗十九首》纳入儒家传统诗学的价值体系,以《诗经》评《古诗十九首》,强调《古诗十九首》与《诗经》的渊源关系;另一方面,历代阐释者希望通过他们的阐释,以期人们对待《古诗十九首》像对待《诗经》那样,使之成为文学的经典。正是从这一理想出发,历代阐释者以儒家“比兴寄托”和“美刺”诗教观为出发点,探求《古诗十九首》的微言大义,并推动传统的“教化性比兴”说诗占据了主导地位。

同类推荐
  •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

    我每天在这条街上遇到无数个人,只有你一个人用这样的方式和我打招呼:“人要往前走,不可以经常回头看。”可是我不回头就看不到你,回头,就会摔跟头。你不知道,我甚至想要离你远一些。你不知道,你了解全世界,却不了解我。本书收录了作者拥有极高点击率和广泛好评的随笔日志,以青春励志、男女情感、异国生活,成长经历为主要内容。既接地气,又有人文情怀。以其犀利幽默,诙谐风趣、时而冷静、时而温暖、时而治愈的笔锋去描写作者身边朋友,以及作者自己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慢慢的讲诉给读者。
  • 树·远歌

    树·远歌

    诗集是诗人张树超的诗歌作品集,作品分四部分,以“黄河故道”、“旅途”、“不再走远的雨声”、“相信”四个篇名辑录了诗人的131首诗歌作品。诗歌文字优美,语言流畅,清新,雅致,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和情思。
  •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

    A小姐说:“你知道吗?我和你在一起之后,每天都很快乐。”B先生说:“谢谢,你告诉了我我最想要的答案。”和一个人在一起,如果他给你的能量是让你每天都能高兴地起床,每夜都能安心地入睡,做每一件事都充满了动力,对未来满怀期待,那你就没有爱错人。最隽永的感情,永远都不是以爱的名义互相折磨,而是彼此陪伴,成为对方的阳光。和你在一起,我很高兴。”这就是最动听的情话了,没有之一。你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你的朋友影子,也能找到你自己。从过去说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未来。不管是文章中让你嚎啕大哭的小A,还是让你哈哈大知的小B,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每个人让你明白存在的意义。
  • 学术之美

    学术之美

    本书收录作者在各媒体的“学者专栏”、“海峰随笔”等栏目进行的学术交流。这些随笔既包括刘海峰教授个人的治学之道与治学体验,还有对一些教育和文化问题的思考和评论。这些系列精品随笔以小见大,内容丰富、见解独特,且思想深刻、文笔优美,大气、轻松、幽默,具有很强的学理性、趣味性与可读性,体现出刘海峰教授教育理论的精深和历史与文学功底的深厚,深受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 《我是城管》评谭

    《我是城管》评谭

    本书字里行间也充满了现实批判性,对城市管理的忧思以及清醒、理性并且富有建设性的构想,因问题成堆而感到的焦虑,因有时陷于几无能为力而感到的孤独与愤懑,还有对于乏“城市意识”可言的形形色色之人的失望。
热门推荐
  • 养病先养心

    养病先养心

    本书是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栏目同步推出的重磅新书,由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传人祝肇刚教授和协和医科大学心理专家杨霞教授联手打造,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心理学完美结合,以独特的视角解读16种常见疾病的实用养护方法。
  • 无上古域

    无上古域

    方尘,夺天地造化,得上古血脉,一次意外,携山海经穿越....万千星空,神秘莫测,紫微星内,为何会有着龙的传说,偌大星空,众多古域,是否存在隐秘的关联...
  • 烟花爱情故事

    烟花爱情故事

    写得很累。也许作者还不够用心。这是一个关于一个起先相貌普通,后来有点变化,然后生活又开始有波折的女子的作品。希望能给大家一点惊喜。有点语无伦次。ANYWAY,一定不会是坑。当然,为了填好它,中间可能会因为作者脑汁流失过多而不是那么的精彩。ANYWAY,会尽量写得PERFECT一点。尽管这样,作者要流失更多的脑汁。
  • 九州乱武纪

    九州乱武纪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这其实是一个网上跑团记录的修改文BY齐腾一
  • 萌萌的奇妙生活

    萌萌的奇妙生活

    主要人物:萌萌,萌梦,梦萌,华志梅等人物
  •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

    《农民十万个怎么做·生产生活篇》主要内容涵盖四个方面:一是介绍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方法,增强农民生产管理的本领;二是介绍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提升农民的文明素养;三是介绍与消费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农民更好地做出消费决策,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介绍饮食保键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 阑夜纪元

    阑夜纪元

    高冷暖男携妹妹,带妻子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诠释强大的真谛。“强大,是心有羁绊,是有不得不向前的理由,是有值得守护的人,是有七情,是有担当!”“只有拥有懦弱,才能更加强大!”“我为什么要杀你?没有为什么!一个亲手杀死家人的人,杀?不需要理由。”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陈帝国

    陈帝国

    穿越而来的陈武改变了三国的历史,成为了一代帝王
  • 混沌之双生缘

    混沌之双生缘

    祁连山下一处偏僻的村庄,有一正直有为的少年孤儿叫耳诗,经常旁听老人讲述鬼怪的故事。扮鬼惩恶扬善的耳诗,殊不知自己被来历不明两个鬼气缠身。山上的阿柔寺,却也无奈之计帮助他。在耳诗心灰意冷之时,听砍柴人说道一个神秘人,没想到后面发生一连串的故事,源头要追溯盘古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