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7000000002

第2章 凤去台空

在沈周的成长过程中,这位大他二十九岁的经学家陈宽,一方面尽心灌溉这株面貌清秀,聪明绝顶的幼苗,另一方面,也不断地锻炼自己。其弟陈完(孟英),也长于唐诗,是陈宽日常切磋的对象。在不断地推敲、苦吟中,“遗忘”,成了陈宽无法克服的困难。陈继父子,像许多贫苦出身,自学有成的人那样,对学术造诣,自我评价极高,不轻易称许别人;但沈周领悟力的敏捷,和过目成诵的超人记忆,使陈宽欣悦,亦复震惊。所幸,陈宽有一个侍姬,号“梅花居士”,不仅辩才无碍,而且聪明知书。长年累月,陈宽心灵中所思索、酿造出来的果实,无论连贯完整,或残缺的片断,借着她惊人的记忆力,一一拾缀在心中,为他存储运用。

陈宽是位责任感异常强烈的塾师,尽管在诗和经学上,孜孜下倦,终于发现这位眼呈淡碧,身材硕长,仿佛玉树临风的爱徒,无论才气、学养,都有青出于蓝之势;他就坚决而谦逊地辞去了教职。他那饱学、崇高而尽职的形象,则像崇山峻岭般,永远树立在沈周的心灵里面。

推测陈宽老师,离开沈周和弟弟沈召(继南)(注一)读书的“桃花书屋”的时间,可能在沈周十五岁前后。十五岁的沈周,代替父亲沈恒行役南京,上巡抚崔恭(注二)的百韵诗,和巡抚所面试的“凤凰台歌”,喧腾一时;不仅是他才能的考验,也是这位乡村少年声名远播的始点。此外,小沈周六岁的沈召,由陈宽启蒙一个时期后,便由长髯書書,家贫嗜酒,以“醉渔”自号的周宗道接任塾师。这位貌似乡愿,质朴得似乎可欺的诗人和医生,敦过沈周弟弟之后,又再度到沈府教授沈周的儿子云鸿,前后共十馀年之久。

那年,沈周十五岁;虽然他的身材、举止都不像十五岁;而他上巡抚崔恭的百韵诗,也不像十五岁少年可能有的造诣。

这是他首次远航,以前去得最远的地方,大约是相距五十里之遥的苏州府城。

丰厚的祖产,使他们祖孙数代生活在幸福与安定中。但,有时广大的田地下但不能带给人幸福,却反而变成累赘或无穷的后患。比如高得近于严苛的赋税,无论遇到旱灾、潦灾、风灾或虫患,尽管秧苗枯萎,颗粒无存,依旧要限期缴纳。有时是地方官为粉饰承平而隐瞒灾情,有时是朝廷或部里,不相信江南渔米之乡会荒歉连年;因而不予蠲免。所以有人宁愿丟弃田舍,远离世代居住的家乡,免受田地之累;宋代如此,明朝依然如此。

沈周在“苦雨寄城中诸友”中写:

“一阵接一阵,一朝连一朝,官仍追旧赋,天又没新苗。白日不相照,浮云那得消,君休问饥饱,且看沈郎腰!”(注三)

有时,他很羨慕渔夫的无忧无虑。一天辛苦之后,洗过网,上床酣睡。或聚集在村边的空场上,弹弹唱唱,小饮数杯;完全没有赋税的压力。

不幸由于田地众多,被有司选作“粮长”的地主,除了沉重的赋税之外,还要负起把一乡所征六七万石粮米,解运南京户部的责任。其中州县的刁难,兑粮官兵的需索,加上沿途风险,无异是亡身破家的前奏。沈恒,便是在沈周三岁时,被选为粮长的。

“广买田庄真可爱,粮长解户专相待,转眼还看三四年,挑在担头无处卖。”这首传诵于江南的打油诗,下是专对某些人的讥讽,而是令成千上万土地所有人,下寒而栗的真实现象。

十五岁的沈周,决心要从父亲肩上,接下这种苦差;把这样一个关系家族兴衰的重担,搁在一个文弱的少年身上,虽然表现出沈周的孝心和胆识,但,对这个隐居的相城世家而言,似乎是一个太大的赌注。

以雅好文学著名的崔巡抚,容或仰慕征士沈澄,处士沈贞、恒兄弟的人品和才名,却对十五岁孩子所作的百韵诗,所表现的浑穆而恬淡的气度,不能不感到疑惑。因此,准备在南京名胜凤凰台,大庭广众之前,考一考沈周的才学。

凤凰台在南京的水西门外。

传说晋穆帝升平年间(一说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有大鸟集聚,文彩如孔雀,时人认为是凤凰,因而修建“凤凰台”以纪祥瑞。

在岁月的摧残下,凤凰台已下再巍峨华丽,留给人的,只是断瓦、土丘,和一种无限兴亡之感。事实上,远在唐代,李白诗中,就已经呈现出那种凤去台空,繁华不再的凄凉: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崔巡抚以金陵西南胜地,古老的凤凰台为题,来面试沈周。沈周则像当年作“滕王阁序”的王勃(子安)一般,援笔作“凤凰台歌”。洶湧的文思,生动的词采,仿佛白鹭洲边的滾滾江流。

“王子安才也。”崔巡抚终于认清了来自相城的沈郎,激赏之馀,传檄有司,免除沈恒粮长的职务。

由于暡石田集暢中,沈周汰除了大多数早期作品,“凤凰台歌”,已无由吟赏。只能从他中年后旧地重游的一首七律中,稍窥凤凰台的风貌,但已不复当日的沈郎心境了:

“江上秋风吹鬓丝,古台又落我游时,六朝往事青山见,四海闻人白乌知。诗卷也充行李货,布袍不直酒家资,弹无长铗怀无刺,浩荡高歌归去兮。”——登凤凰台(注四)

沈府中,有一小一大两个“怪人”,常为丫鬟仆妇助谈的资料。小的是火工阿富,大的就是髯如披麻、眼似铜铃的塾师周宗道。

阿富也姓周,和周老师同属长洲人。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很小便投到沈家为佣。

阿富的脏与懒,周老师的土气,在这个洁净古雅的书香世家中,总给人一种下调和的感觉。

收留一个像阿富这样的孤儿,没有人能想象为他安插怎样的工作;因为他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想做。终于,沈恒先生“量材为用”地把他安置在灶下。

意外地,阿富竟像灶神一般,对取柴烧火的工作,烟熏火炙的地方安之若素。工作之馀,每日卷伏其间。偶而出来透透空气,两眼通红,见风落泪,人称“火眼金睛”。至若想在阿富身上,找些别的长处,似乎大非易事,除此之外,他也没有别的短处。

周宗道老师之土,早在就馆沈府之前,就已闻名。

二十岁前后,父亲过世,由于他的不善经营,一份很不错的家业,很快地像春雪般消融净尽。此后,周宗道靠着教馆为生,孝养母亲。如有不足,再以所学的一点医道,行医为助。

一次,到市中购买面巾,肆中人见他满面村气,纯朴可欺,于是以次等货讨取高价。周宗道丝毫不加怀疑地付了款。但他那种憨厚、质朴的眼神,却使肆中人忽然感到无比的惭愧;当面向他谢罪,并自动为他换取上品。

时常,有人故意以谎言相骗,尽管他已经发觉了,也不加以责问。

不知是经常带着的酒意,或由于周宗道率真而爽朗的心境;长髯飘洒中,他那明亮的大眼睛,突出的鼻子,看来永远像孩童一般,酿着笑意。而那长埋在于思下面,不见天日的嘴巴,则经常不断地称赞别人的义行和善举。

包括沈周在内,每个人都觉得周宗道浓密得像江中春草般的胡子,应该有一定的价值。只是,谁也想下到适当的用途。倒是他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精神,使沈周由衷敬佩:

“固贫方是乐,不厌破苑庐,新肆当门柳,芳書书一畛蔬。水云三亩宅,风雨一床书,昨日修琴出,何妨小犊车。”——寄周宗道(注五)

不知受周宗这这种胸襟的薰陶,或家风、本性使然,才气纵横的沈周,不但平易近人,对事对物,处处充满了同情和悲悯。

每当风雨浃旬,或酷寒雪夜;禾苗腐烂,房屋漂没,种种饥寒景象便浮现在他的脑中。有时彻夜徘徊,或将心中的感慨,抒写在诗、画之中。

表面上,沈周像父、祖一样,对于朝政向少闻问。但政令的得失,却往往使他忧喜形于颜色。在人们的感觉中,这隐居江邨的青年,似乎无法忘情于生民的疾苦。

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心胸:

某次,邻人误以沈周的东西为其所有。沈周既不分辩,也下气恼,和颜悦色地把东西拿给邻人。

几天后,邻人找到了失物。当他以歉疚的心情,把错认之物奉还沈周时,沈周笑着说:

“这不是你的吗?”

沈周的笑容,冲淡了邻人心中的尴尬。

一本以高价买到的古书,沈周视同至宝地,摆在斋中的紫檀木架上。

一位访客看到后,吃惊地指出,那是他遣失已久的故物;并具体地指出书中某页的特征。

翻开书页,特征犹存。无论如何宝爱,沈周也无条件地全璧奉还。但对于卖书人的姓氏,他却一本“隐恶扬善”的准则,始终三缄其口。

有人说,杜诗的精华,在于杜甫的胸襟、志节和悲悯的情怀。篇摹句倣,只求形似,与杜诗反而南辕北辙。

沈周所学唐诗,系由白居易平易近人的诗风入手,并未专注于杜诗。也许他那忧时悯俗的怀抱,和杜甫壮阔的心灵节奏,暗暗相合。因而在时人心目中,这位相城才子的诗格,很有杜子美的气度和风范。

如果一定要在这位青年隐者身上,找寻一些瑕疵的话,他的耽迷于鬼故事和笑话,常常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传说,他不惜以自己的书、画,来换取座客们口中的异事和奇闻,并一一加以记录。此外,他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目睹的趣事,吟咏成诗,以之为戏;连尼姑还俗也不例外:

“婆夷本欠佛因缘,无奈心香起业烟,众散珠林还火宅,官收宝地作民廛。菩提旧念慈云灭,欢喜佳期好月圆,清净地中生爱水,从今都长并头莲。”(注六)

沈周十八岁那年,娶大他三岁的陈慧庄为妻。陈氏事奉沈周祖母和父母,克尽孝道,人称贤妇。唯婚后五六年仍无所出,乃为沈周纳了一妾。他二十四岁时,元配为他生了长子,取名云鸿,初为人父的沈周,可谓心满意足。

苍白、瘦弱、年已弱冠的沈召,才华并不亚于乃兄,但他的体质,却使人无时无刻不对他关怀。当祖孙三代——也许应该说是四代;四岁的云鸿,早已成为家族的新宠,时而举在曾祖父的怀中,忡仲地听老人唱诗——共聚一堂的时候,面对商周的鼎彝、汉鉴、吴書,互相探讨,各尽所学。有时,分题拈韵,祖孙父子,联吟唱和。沈贞、沈恒或沈周,如有精意画作,互为题咏,世代书香,诸美毕聚。

苏、常两地,自古人文荟萃,入明以后,更不乏世家大族,但仪度的雍容,篇章的典雅,似相城沈氏者,并下多见。因之,也成为郡中贤士大夫们学习、效法的对象。

环绕着西庄别墅的港湾间,经常帆橹相接,满泊着来访者的官舫和民船。随着归帆,沈氏的声望,也顺着纵横如蛛网般的江南水道,传播到远近各地。

景泰四年(一四五三),久知沈贞、恒兄弟,曾与老父相约终身不仕时,苏州知府汪浒,把为国求才的目光,投注在二十七岁的沈周身上。气度、才华之外,他发觉到沈周的学识,广博而深厚。

经、史、子、集、释、老,乃至稗官小说,沈周似乎无不涉猎。就中以暡左传暢、暡杜诗暢,影响最深。他的语言、文章里,隐含着左丘明、杜甫的思想和义蕴。他仿佛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从这一切庞大精深的知识里面摄取营养,却浑然无迹地表现在诗词绘画里面。

在信中,汪知府恳切地表达,他向朝廷荐举贤良的诚意,敦促沈周公车应举,以免辜负明时,埋没了锦绣的才华。

也许,这是沈周一生中所面临的最大抉择。他也不知道怎样上覆汪知府的美意。颓塌的凤凰台,滾滾江流中,白鹭洲上的鸟影,崔巡抚面前,一片赞叹声中,援笔而就的凤凰台歌:多年来在梦魂里隐约浮动的一切,似乎都自自然然地为他开辟了一条别人求之下得的坦途。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沈周咀嚼着李白的诗句;下知何故,即使他赋凤凰台歌的当日;“王子安才也!”即使在荣宠、羨叹集于一身的时候,他也有一种要哭的冲动。仿佛看见面对凤去台空、长江淼淼的李白,带着满脸的憔悴和迷茫。

七十八岁的高年祖父,飘着银髯;近“知命”之年的父亲,几乎每饮必醉。沈周虽已渐入壮龄,酒量却十分有限;为求父、祖的欢心,也时常相随步入醉乡,酒后相互扶持,醉眼相看,纵声而笑;不知是快乐,是悲哀,或是为腰领得全,祖孙、父子同堂而庆幸?

三十七八年前,祖父曾应举进京。与一时才彥,并驾齐驱。那时,他的祖父,应该比父亲现在的年龄还年轻几岁,雄姿英发;沈周可以想象他那爽朗的气概。抛开为人称羡的紫府仙人般的隐居生活——然而曾几何时,却以“病”为借口,重隐荒乡。沈周无法想象,祖父究竟遭受到怎样的压力和心灵的创伤?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性情豪迈如祖父,可曾作过李白登台或屈原的泽畔之吟?

内心交战的结果,沈周采用古人“筮仕”的方式,把一切委诸于“命”。

另一个可能,“筮仕”,犹如祖父乞归时的“病”。沈周既然不想应举而得福,但更希望不要因固辞而得祸。筮仕的结果,得“遁之九五”,卦辞:“嘉遁贞吉”。

“吾其遁哉!”这是沈周谢绝应举的全部理由。随之而至的,是无数的惋惜和劝勉;但有什么比“命定”更为充分的理由!

注一、依王鏊撰“石田先生墓志铭”、文徵明撰“沈先生行状”,均谓沈恒生三子;沈周、沈召外,尚有同父异母弟弟沈豳。

二、一说,沈周年十一,代父行役南京——似不可能,此处采用“沈先生行状”的十五岁说。一说,崔恭巡抚应天府(南京),在天顺二年,时沈周已三十一岁。此处仍以“行状”为依归,并谨注以存疑。

三、“苦雨寄城中诸友二首之一,见暡石田先生集暢(以后简称”石田)页三三七,中央图书馆编印。四、(石田集)页五四四。

五、(石田集)页三五四。

六、(石田集)页五四二。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元帅智慧:徐向前

    元帅智慧:徐向前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戎马一生,驰骋疆场,擘画军事,大智大勇.足计多谋,奇韬伟略。徐向前善于从全面分析敌我力量强弱、战争态势优劣、战场环境利弊等实际人手,施谋展计、用兵布阵,由此创造了诸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提出了对中国革命战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军事理论,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样式的成功战例。江泽民同志说:“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
  • 拿破仑传

    拿破仑传

    这本书以时间为轴线,以史实做基石,以想象为补充,描述了诞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细腻刻画了他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再现了他由炮兵少尉到法兰西帝王,乃至最后在囚禁地去世的传奇经历,穿插了一代战神荡气回肠的爱恨情仇,将拿破仑的个人魅力与文治武功展现得淋漓尽致。《拿破仑传》在1925年首版后,很快风靡全世界,并荣登美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二位,此后几十年长销不衰,被称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拿破仑传》是根据德文原文翻译出版,是最新,最经典,最忠实于原著的权威译本。
  • 李烈钧自述

    李烈钧自述

    李烈钧是袁世凯最大克星,更是维护民国统一最有力的人。李烈钧首举讨袁义旗,打破世人对袁信仰。后来,又与唐继尧、蔡锷发起护国讨袁,终使袁败亡。《辛亥风云人物自述丛书:李烈钧自述》以李烈钧一生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李烈钧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李烈钧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个立体而生动的李烈钧形象。
  • 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孩子慢慢来,你要的岁月会给你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紧贴当下教育现实,还原教育真相,让大家看到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是朴素而简单的。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许多可操作的方法。这些故事饱含真情,文字生动,所思所感贴近家教现实,对渴望帮助孩子成功的家长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对青少年读者有很强的借鉴和励志作用。
热门推荐
  • 姐妹互换之旅

    姐妹互换之旅

    “少爷,少夫人闯祸了,校长要开除少夫人!”“嗯?跟校长说敢开除少夫人,他就不用在这市呆了!”“少爷,少夫人被告白了!”“告诉全校的男生少夫人是我的!”“少爷,少夫人要离家出走!”某男顿时不淡定了,(她之前消失过)说“告诉全市的飞机场,火车,汽车的负责人别接待少夫人,如果接待了,我不介意让他们的公司倒闭!”说完就去追某女了。她家是离异家庭,因为怕姐姐吃苦就和姐姐换了身份,他是A市出名的冷漠公子,凡事接触他1米的,都会被他的手下给扔出去,当活泼开朗的她遇到冷漠的他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武道争渡

    武道争渡

    人世苦海,无边无涯。终人一生之力,难逃七情六欲五毒之苦。又有天人五衰,损毁寿元。不修武道,何谈作舟渡海?
  • 落叶璟上

    落叶璟上

    因为一些特殊情况,本书暂停更新。后续故事敬请期待。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人间君王

    人间君王

    他被称为地下王者,他生性放荡不羁,自由自在,他天马星空,五洲翱翔,他是市民口中的大侠客,又是邪恶势力口中的大魔王,他风流倜傥游走都市人间,他是国家特工为华夏抛头漏洒热血,他是王者龙族,为炎黄子孙打下一片朗朗晴天,他就是一代暗影魔王,他就是人间君王。
  • 加油!梦想家

    加油!梦想家

    一个叛逆的少女在个性疯长的青春期里肆意挥洒青春,原以为期望美丽的梦想一定成功,穿越未来后才知道寂寂无名的自己早已面目全非。带着17岁的青涩和30岁成熟的外表她拾起梦想再次奔跑,江离,加油,我的梦想家。
  • 无限卡徒

    无限卡徒

    有着卡书的主角,走上了穿越世界,顺便寻找各种材料炼卡的道路…………为什么感觉像是骗钱手游啊!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问心纪

    问心纪

    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那当整个世界的所有角落,都有萤火之光时,可否与皓月争一争?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