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500000044

第44章 摇辋川图

陆师道题文彭所藏赵孟坚(子固)的“墨兰图”卷,为嘉靖三十二年八月六日,文徵明则跋于同年腊月。那次师道造访停云馆时,五十六岁的文彭病目已久,连作小字都感觉困难,岑寂中好友相聚,披图玩赏,也许是最好的调剂。

多年来受文徵明的熏陶,陆师道不仅画艺大进,对绘画理论也时刻思索揣摩。平日的澄怀观照,对景写生,和书画同源,以书笔入画,是两项重要的心得;从赵孟坚的墨兰中,更能使他得到进一步的印证。

如果把他前一年初夏所作的山水画及题跋,和他这一年仲秋在赵氏墨兰图卷的题跋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文徵明对门生的启发方式,以及陆氏探索画理的心路历程。

嘉靖三十一年四月,梅雨初霁,窗外鸟雀婉转鸣唱,白云飘浮而过。陆师道心中忽然若有所悟,濡墨挥毫,迅快地完成了一幅山水画。画完悬壁自视,丹崖、青幛、松林茅舍,一人凭几观书,神情悠然自得。陆师道觉得不经意间所写的景物,仿佛自然天成,像在哪里见过,却又很难指出是何方的胜景。经过仔细的追忆思索之后,他逐渐意会到笔下所流露的并非某一特定景物;而是平时游山玩水,澄心观照的结果,是主客观的自然融合。唯心旷神怡、灵思泉涌之际,妙手偶得,一气呵成。他在画后,写下那思索已久的意念:

“游山之最佳处,辄自欣喜盘桓而不能去。领略幽致,有得于心,心形诸楮墨,恍对名山水;此古人之善作粉本,不假旁求……”(注一)

然而,他以为对景写照,并非摹写生糙的自然,必须深入领会,始成为创作的基础:

“……然非真会其理,则常心有余而力恒不足。余尝默体斯意,故每游目骋怀,皆手画心维,不肯丝毫放过。以静气观相,如在目前,此境之妙,非道中三折肱不及也。”(同前注)

陆师道眼中的赵孟坚坡草幽兰,正如他前所领悟的,从澄怀静观中写生而来,形神俱全,花叶劲翠。细看那种沁人肌骨、幽香浮动的神韵,则又全是以笔尖书写而出。

忽然,他联想到在文徵明斋中观赏文同、赵孟頫所画竹,及温日观所画葡萄往事。文徵明在展开的画卷上为他仔细地分析笔法:何者近于篆籀,何者为行草。此刻将赵孟坚题诗和画兰的笔法两相对照,使他益发觉得文徵明的析论,深入书画的神髓,二者行笔、破墨,如出一辙;因此,书画同源的信念,愈加坚定。文氏父子平日的一些重要作品,乃至于运笔、用墨的方法,也一一在师道眼前浮现,鲜活灵妙的墨色、连绵劲拔的笔致,如兰草、蛟虬、翔龙般的理路与形象,使他目不暇给。继而回味某些以写实为能事的画作,如崔白、赵昌者流,便觉如“以春蚓之笔,作风中之柳”;缺少那种含蓄和蕴藉,难为达人鉴赏。在赵孟坚墨兰的题跋中,陆师道更表现出对文徵明父子由衷的倾慕:

“……先生父子书,名冠一代,岂非山谷所谓以书法作画耶!”(注二)

文徵明面对爱子的珍藏,缅怀宋王孙赵孟坚高风雅致;不但画兰名噪一时。其性情和艺术的成就,更被推重为米南宫第二。南宋的沦丧,使赵氏人与画,蒙上一抹凄凉而神秘的色彩。前人之诗,陆师道之跋,文徵明看了又看,口吟七绝一首,录于幅后:

“高风无复赵彝斋,楚畹湘江烂漫开,千古江南芳草怨,王孙一去不归来。”(同注二)

嘉靖三十三年元旦,苏州天气异常晴和,爆竹声中,扩散在人们心中的战争阴霾,似乎也一扫而空。一夜未眠的文徵明,整理完年来的诗作,亲自到园中折取梅花,插入瓶中,和孙曾们所摆设的辛盘辉映成一片年的喜悅。运河边的柳丝,已经看得出几许新绿,在鸟雀的穿梭追逐中,呈现出盎然春意。文徵明揽镜自照,想找出些岁月刻画下来的新痕。

“……暮齿不嫌来日短,霜髭较似去年多……”(注三)就这样,写下了新年的第一首诗,仿佛预示着未来一年的幸福和平静。镜中须发虽然日益稀疏,但检点去年的诗囊,却较已往数年丰盈,书画创作,终年未曾中辍;趁着身体硬朗,他希望这是更丰饶的一年。

贺岁人潮逐渐稀少下来,文徵明抽身前往竹堂寺,寻求半日的清闲。这座地处东城的古寺,每到春天,冷香一片,仿佛置身在西山香雪海中。近三十年前,当他羁身金台,病中怀念的无过于此寺。他曾与汤珍、唐伯虎等相约寺内,诗酒流连;藤掩苔封的壁间,不知能否找到他们留下的诗草?他记得京中所赋“竹堂寺寄无尽”七律的尾句:

“……凭仗山僧悬木榻,长安倦客且归来。”(注四)

归来转眼快三十年了!三十年的变化多大,也不知道还能几度来游。他在一堵斑驳的粉壁上题:

“乘闲上日到僧家,惭愧空门有岁华,满地碧烟新草色,一痕春意早梅花。”——《竹堂》(注五)

正月五日,他忽然想起张献翼兄弟。文徵明玩味去年“除夕”那首七律,觉得“旧事悲欢灯影里,春风消息酒杯前”(注六),颇有意趣,乃录寄张氏兄弟索和。其后,此诗为张献翼收于《文衡山诗帖尺牍》中付刻,成为永久性的纪念。

人日王庭东园小集,也成了文徵明少不了的新春活动,随即进入他写字作画的常轨。

《龙池垒翠图》,是游西山,经龙池的纪游之作。画长三尺三寸的《一枝竹卷》,为仲春玉兰堂中遣闲之作。引首以宋纸自书“爱竹”二字,与“爱菊”、“爱莲”媲美辉映。次子文嘉首跋五律一首:

“幽人寡嗜好,爱此青琅玕,月出随夜影,烟凝生昼寒。有时闲自抚,尽日倚阑看,怪得无尘到,清阴复箨冠。”(注七)

后之论者以为梅花庵主后,当以夏太常(名字仲昭)为画竹之正统。继太常之后者,则非文徵明莫属;故跋其《一枝竹》卷曰:

“世俗相传,仲昭一枝竹,西番十定金;此岂不值十定金耶!”(同注七)

《桃源问津图》(注八),画于三月之既望;这幅颇受赵千里、赵希远影响的设色山水人物,颇有文氏的独特面貌。展卷披阅,淡然萧远之致,照人眼目。

而其所临《王右丞辋川图长卷》,无疑地是文徵明在这温和宁静的季节中,一项最耗时费神的巨制。

从陕西蓝田县城,南行八里之遥,突然山势陡峭,水流湍急。这夹峙着的两山,称作南“峣山”;出口川流,就是名著千古的“辋川”。辋川北流,进入“灞桥伤别”的灞河。由峡口南行,只有窄窄的石路;随山凿石而成,艰险异常,前后共约五里。过此之后,一片平坦盆地,川流纵横,有如车辋环辏,“辋川”因此得名。鸡犬之声相闻,村落相望,田野间耕作的农民,不但弄不清朝代,有的更终生不出峣山口;因此,称之武陵源,并不为过。在山峦掩映中,绕路南行十三里左右,便是唐代诗画大师王维(摩诘)别业的遗址。

王维母亲笃信佛教,性爱山林,于是买下武后时代才子宋好问的故宅,依照自然山水林泉,辟成“孟城坳”、“华子岗”、“文杏馆”、“南垞”等二十景。公务之暇,王维奉母、礼佛、啸咏、作画。好友裴迪,经常浮舟往来,弹琴赋诗,类如野鹤闲云。他们所唱和的辋川胜景五绝句二十首,更是脍炙人口,传诵海内。

天宝九年左右,王维丧母,服除后不数年,安史乱起。王维未得扈从明皇西幸,复被安祿山胁迫,囚于长安菩提寺,授以伪职,因此获罪朝廷。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落叶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中兴之后,王维幽囚菩提寺中的《凝碧》诗,传抵肃宗行在时,不但获得唐肃宗的谅解和嘉许,更由于其弟王缙上疏,请削己官以赎兄罪,使他得到赦免并授太子中允之职。

不过,经过这番风浪之后的王维,对于仕进,似乎已经看得很淡。为了纪念亡母,他上表朝廷,把心爱的辋川别业,施舍为寺,后来的“清源寺”,由此诞生。勉强为官,一心向佛的王维,回首辋川二十景,以及与裴迪诗酒唱和的往事,真如过眼云烟。据说,他借着诗意及深烙在心中的影像,绘成《辋川图卷》。

《辋川图卷》原本,传闻散落江南;临本甚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北宋郭忠恕本。有的就郭本再临,有的将郭本刻石;无非想从郭忠恕临本中体会王维《辋川图》的面貌。仇英在世,亦曾再临一过,后为弇州山人王世贞所藏。

传闻中的王维《辋川图》,分高矮两本,而高本胜于矮本。原因是卷矮则画中丘壑为绢幅所限,显得山不够高耸,景物延缓;王维思索再三,乃复为高本,使山势峻峨,台馆宏伟。

嘉靖八年前后,新安人古中静,携矮本辋川图来到吴门。苏州徐默庵看了爱不忍释,但出价六百有奇,古中静却不肯割爱。直到嘉靖九年,文徵明为徐氏托人斡旋的结果,徐氏愿以千金为酬,此图始归徐氏收藏。

嘉靖十三年五月,文徵明曾借临一过;临卷后归项元汴珍藏,列为“神品”。清代金石学家孙星衍认为,比之他所见到的王维《辋川图》,笔力单弱,逊于文徵明临本甚多;推测文氏所临可能为真本,而孙氏所见者,当属赝本无疑。他也在文徵明临王维《辋川图》后,感慨无限地表示:

“……唐画何可得,亦如兰亭原刻不及赵褚临本之有神采也。嘉庆壬申岁嘉平月,孙星衍题。”(注九)

至于《辋川图》高本,至三十三年,文徵明方始有缘一见,距见矮本,已有二十五年之久。

“王维《辋川图》有二,此高本当为第一;以其布置更胜也。宣和五年十二月御笔。”(注十)

“朝散无聊,检出再观一过,毕竟妙于矮本,是月廿有二日。宣和御笔题。”(同注十)

从宋徽宗题首和跋中,文徵明不仅证实《辋川图》有高矮两本之说,图后瘦金体书《辋川诗》二十首,成书画双璧,更是无价之宝。

其后赵孟頫、黄公望、吴镇、柯九思、王蒙等历代名贤,题跋无数。太傅王鏊在世时,此卷藏于南京礼部尚书邵宝府中。

“二泉先生所藏高本辋川已久,一日过其寓舍,余欲求观甚坚,先生不能自已,遂为出示,乃知摩诘一生精脉尽萃于此……”(同注十)从王鏊跋中可知藏者宝爱之情,绝不轻示于人。此外,以邵宝与王鏊收藏之富,鉴赏之精,断为王维不世之作,文徵明愈觉机缘难再。除辋川图外,连王维和裴迪所唱和的二十首《辋川诗》,一并临写下来。(注十一)

不过,对于他所欣赏临写过的高本《辋川图》,二百余年后,收藏古代书画不遗余力的乾隆皇帝,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把该卷题签为《宋人临辋川图》,仅将之列为“能品”;至于原本系何人所为,乾隆认为不一定真正出自王维之手。

该卷为《宣和画谱》所未载,但熟稔瘦金体书的乾隆皇帝,并不疑及宋徽宗题跋和所录《辋川诗》的真实性。他推测,可能系《宣和画谱》成书之后,《辋川图》卷才进入内府。至于是否为王维真迹,恐怕能画善鉴的徽宗赵佶,也为所蒙蔽;他断定,此画系北宋高手所临。

卷后历代题跋,虽多名家,乾隆认为有的是耳食之辈,未加深辨,盲信传言;有的字体不类那些名家,或所题文句“自桧无讥”,难以认定出自其人之手。他在《辋川图卷》引首写:

“……盖右丞止有清源寺壁画,好事者因仿其大意,改为横卷;或在同时,或在宋代,皆不可知。后世所有《辋川图》,谓之临摹则可,若云高本出自维手,余断以为不然”(同注十)

乾隆进一步剖析:

“……夫《辋川图》王维之别业,亦犹兰亭为王羲之修禊处;今云‘王羲之兰亭图’固可,而必非(疑,必、非二字颠倒)羲之所画也。余谓王维《辋川图》,亦如是而已矣……”(同注十)

嘉靖三十三年四月中旬,有些早熟的杨家果已经开始上市,石湖岸柳间,传出阵阵的蝉鸣。彭年、陆师道和几位经常往来衡门的好友,放舟石湖。

吴中山水,可游者不计其数。小而近者如虎丘,每到良辰令序,轩冕绮罗毕聚,拥挤嘈杂,令人难耐。大而远者如洞庭,波涛万顷,浩淼无际,只有喜欢探异寻奇者,才甘冒风涛之险,置身茫茫巨浸之间。在彭年心目中,石湖开阔、安全,兼具大小景之胜,与虎丘洞庭之美。所以士大夫喜欢清雅者,往往好作石湖之游。

南望吴山,峰峦起伏。北面的越来溪口和行春桥畔的范公祠一带,波平如镜。渔舟三五成群,一片升平宁静的气象。比起去年此时,海盗和倭寇四处窜扰,太仓、柘林及松江难民,络绎于途,阊门外的码头为之拥塞,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羽书所传,开正前后,官军便围倭寇于常熟西北五十里左右的南沙;唯始终未克。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巡抚王忬,自三十三年暮春,便奉朝命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以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代浙江巡抚之职。

“锦绣山川,夔龙人物,香山洛社,何以加诸;盛极必衰,恐难常也。”(注十二)看着优美的湖光山色,和无非一时之选的同游好友,陆师道心有所感地向彭年说。

哪知不过十余天,从南沙溃围而出的寇盗,便开始四处掠劫。数万乡民见大难来临,绕着已经关闭的苏州城,号哭不止。因去年战功被擢为按察佥事,奉命整饬苏松二府兵备的任环,冒着倭寇乘机突入的风险,打开城门,尽纳避寇的乡民。

任环(应乾),山西长治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历迁苏州府同知。兵兴后,知府林懋举不知兵事,因此一切防御及围剿之事,完全依重任环。

前一年夏天的太仓之役,驰往赴援的任环,与贼短兵相接,身被三创,几濒于死。幸他平日与士兵同寝食,所得赏赐,悉分赠军士;危急之时,庖人(一说宰夫)徐佩提刀捍御,以身迎向敌刃,任环方始得脱。

未久之后,任环即裹创出海击贼,在惊涛怒浪中,操舟者莫不失色,任环则意气弥厉,终得大胜,斩俘百余。而后之阴沙、宝山、南沙等战,所至皆捷。升任按察佥事的任环,在苏州人眼中,无疑已成为江南的屏障。

同类推荐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如何在国学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找寻精神家园?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解读,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阐释了复杂深奥的智慧和哲理,为青少年理解国学的人生真谛打开了大门。本书汇集了南怀瑾对于《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周易》以及禅理的讲解,集合了儒、释、道、易四家的思想精粹,读来仿佛含英咀华,口舌留香。书中的智慧值得青少年受用一生!
  •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贝多芬

    贝多芬

    本书主要以贝多芬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主要内容包括:童年时代、拜师学艺、勇敢生活、追求上进、敢于创新、战胜苦痛、晚年生活等。
  • 广告大王大卫 奥格威传奇

    广告大王大卫 奥格威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大卫·奥格威一生的传奇故事,告诉人们,只有忠实·勤奋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时为社会作出贡献。
热门推荐
  • 重生之爱网难逃

    重生之爱网难逃

    如果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回到了十七岁,你会怎样?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是抓紧时间找一个潜力股?或是让那个上辈子负了自己的人死心塌地爱上?池苑大笑三声。她要体会体会当学霸的滋味。她会助攻渣男渣女为民除害。她想开个淘宝,赚点小钱,买个房子升升值。可是这个男人是怎么回事?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煞王的病弱宠妃

    煞王的病弱宠妃

    她,镜月国丞相最宠爱的孙女,却是世人眼中的病秧子短命鬼,废材一个。他,落音国皇帝最宠爱的王爷,却是世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煞王,修罗一个。只因,她有一个绝美动人的娘亲,位高权重者丧心病狂,一心置她于死地。只因,他煞气太重,妄想嫁给他的人一个个都死于非命。前世的她淡漠一生,终是让自己同归于尽,今世她用不惜任何代价守护亲情与爱情。从不知何为情爱的他们,一步步走向彼此的面前!(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进击的食死徒

    进击的食死徒

    以下是本文的人物经典语录摘选武器不是用来杀戮,而是用来守护!——(李云毅)也许…还在的,一直都在。——(迹林)有一种天才叫做努力!——(李昊)有些罪恶可以一笑而过,但是有些罪恶却是终身都要悔过…——(风曳默)连自己最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怎么去守护自己的梦想?!——(晨晓川)我们都有自己的梦想,都为之奋斗着,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风曳狄云)要相信,每一天的阳光都不会辜负你的微笑…——(爱因兹贝伦?艾莉维亚?伊莉娅)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可能就在一眨眼间…你所拥有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了…——(风曳狄云)
  • 楼上有个俏天仙

    楼上有个俏天仙

    小时候爸爸给我找了个后妈,后妈带着一个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因为我的妒忌趁着家里没有人的时候对她做了一件禽兽的事情。
  • 绝凤传

    绝凤传

    相府嫡女沈轻橙前世遭到渣男渣女迫害,不甘重生。斗姨娘,斗皇权,甚至斗天下!渣男抛弃渣女爱上她,风流太子爱上,她可她偏偏爱上了腹黑温柔五皇子。“上辈子没有遇见她,这辈子,她只能是我的!”
  • 龙岩白帝

    龙岩白帝

    白帝,为古龙类的一种。因为白帝古龙都是一脉相传,所以白帝乃是古龙类中最珍贵和罕见的龙种。传闻当有两条以上白帝出现时,人界将会发生巨大变故。前剑神之子,楚冀影在阴差阳错中创建了一个名为白帝的佣兵团。佣兵团白帝能否顺利存在呢?迎接他们的,又是什么呢?想了解更多,就来阅读《龙岩白帝》
  • 拾荒莫得

    拾荒莫得

    在十岁那年伊黎夏遭遇一场车祸,忘记了她和韩逸枞的童年,韩逸枞很冷淡,但对自己小时候的玩伴很好。他们要读大三时,韩逸枞便从美国大学转入国内顶尖大学精辉大学,便从那时开始了对黎夏进入恢复记忆形式...
  • Autobiography and Selected Essays

    Autobiography and Selected Essays

    The purpose of the following selections is to present to students of English a few of Huxley is representative essays. Some of these selections are complete; others are extracts. In the latter case, however, they are not extracts in the sense of being incomplete wholes.
  • 神级装逼系统

    神级装逼系统

    世界这么大,一天不装逼我就浑身不舒服!你没装过的逼,我帮你装回来!看过本书的,都能感觉浑身逼格上涨,装逼,再也不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