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500000039

第39章 千岩竞秀

对于儿孙辈久困场屋,文徵明有时吟哦祖父文洪的《除夕》诗以自解:

“……梅渐有香因得煖,竹能无恙为禁寒,一杯莫道贫非幸,且得团圆共笑欢。”(注一)

文洪赋此诗,时在中乙榜不就,自北京南归家居,含饴弄孙,有感而发。近时每届年节,孙曾绕膝,徵明想起祖父诗中所谓不幸之幸,得享天伦团圆之乐,他的心中,倒有了层更深的体会。

他也记得正德晚岁和长子文彭一起到南京赴试的往事;江西宁王造反的消息频传,城内一夕数惊。在长夜细雨声中,百无聊赖地喚醒文彭,闲话半生的得失。

一次他在玉兰堂中置酒,已是送长子文彭和长孙肇祉赴试金陵。当他正想嘱咐几句笔砚和南都起居之事,肇祉却口吟五律一首:

“吾祖已垂白,堂开聚德星,衣裳动云气,杯酌吐玄音。喜共趋庭日,那堪驾远临,欧公倘相遇,苏氏慰初心。”——大父玉兰堂小酌时将奉侍家君应试南畿(注二)

这种三年一度地送儿孙赴试,无论离别的惆怅,别后的悬念,遥远的祝福,以及父子叔侄铩羽而归的沮丧;似乎都成了一种固定不变的循环模式。丹阳、焦山和金山,均属必经之地,首先,他会在家书中,读到他们纪游之诗,和满怀的信心与斗志。寓邸的夜读和应酬的景况,他不但知之甚详,更仿佛身临其境。锁院的煎熬,中秋后的焦虑和等待,不仅应试者,更是全家人心之所系;这期间儿孙媳妇对他的饮食和照顾,都显得格外地审慎。

如果收到肇祉《雨花台》或《出场月色如昼侍家君至顾尚书园登见远楼》一类的诗篇,其用意一方面为抒解入试者的心理压力,一方面也为松弛家人紧绷的心弦。接着,就是出现在里门,包括书童在内的一张张沮丧的面孔。

“一秋惭失意,九日废登台,菊为佳辰发,怀从浊酒开。哀蝉犹夕响,征雁向南回,时序愁中改,城高砧杵催。”——《九日不出》(注三)

文徵明看到长孙肇祉失解后的重阳诗,想到自己集中的类似诗篇,心中真是别有一番滋味,许多往事,纷纷浮现在眼前。

同样潦倒而归的文彭,稍事休憩之后,便手不停挥地书写起来。他不同于乃父的,是性情随和;徵明晚年,索书者如非其人,或是在情绪上不乐于书时,虽权势富贵者,亦无法强求。文彭却使求者无不如意;因此,堆积在其斋中的楮素,反而是他屡试不售后,消除心中块垒的良方。

虽然少承家学,但年已五十三岁的文彭,无论篆、分、真、行、草、都已渐渐摆脱父迹,自成家法。有人认为其才胜过乃父;而功力精熟,比文徵明则稍嫌不足。也有人认为其小楷肉而圆,行、草有怀素、孙过庭法,在临摹双钩方面,则有明以来,无人能及。而文徵明始料未及的,是长子篆刻方面的成就,已开一代之先河。

文徵明治印,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以那家为法,大概是以秦汉为师吧!论者认为文徵明印章雅而不俗,清而有神,颇得六朝遗意;比秦汉玺印,也许缺少几分苍茫古朴。宋元以来,王诜、米芾、钱选、赵孟頫、王冕,皆能治印;以前文人的“诗书画三绝”,逐渐转向诗书画篆刻四美,似乎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尤其王冕以花乳石为印材,突破了古代铜铁金玉等印材的限制,治印时不但下刀容易,且别具神韵。

文徵明治印,知者不多,其印作也鲜有流传,就愈发凸显出文彭在此道的历史地位。

“为善最乐”,白文长方印,文彭作于嘉靖九年;由此以观,到了嘉靖二十九年,文彭治印起码已经历了二十年的岁月,或许更为久远。文徵明的名、字、“停云”诸印,莫不出于文彭之手。

文彭的治印习惯,于印背以真书释印面篆文,以行书为边跋;字迹潇洒流畅,有一气呵成之感。

“琴罢倚松玩鹤”,嘉靖二十六年,为好友唐顺之(应德、荆川)作的朱文印,就是最好例子。款为:

“余与荆川先生善,先生别业有古松一株,畜二鹤于内。公余之暇,每与余啸傲其间,抚琴玩鹤,洵可乐也。余既感先生之意,因检匣中旧石,篆其事于上,以赠先生,庶境与石而俱传也。时嘉靖丁未秋,三桥题识于松鹤斋中。”(注四)

文彭早期篆刻,并非以石,而是以象牙为材。写好印文之后再请南京李文甫操刀为镌。李氏善雕扇边花卉,玲珑有致,极为生动。他为文彭刻印,颇能把握文彭的笔意。及至以石为材,自然不必假手于人,也就愈能表现出其独步当代的风韵。

此外,文彭在绘画方面,亦非吴下阿蒙,写墨竹,老笔纵横,可入文同之室。山水苍郁,颇近吴镇。对于花果写生,风评也大为可观。

至于在闱场中同属难兄难弟的文嘉,倒也能借艺文创作来平复失意的心绪。其小楷轻清劲爽,山水疏秀似倪瓒;但无论书画,较之父兄,都稍逊一筹。人们认为,他鉴古和石刻的功夫,可为有明之冠(注五)。

诗文草隶大有父风的文肇祉,虽然也是屡试失利,比起年逾半百的父叔,文徵明总觉得肇祉来日方长,得失之间,不会过分萦怀;然而他读过肇祉的《览镜》五律之后,则不能不予以格外的关怀。

“览镜对愁颜,西风秋雨,惭看新白发,犹着旧青衫。酒醒难成寐,诗裁不用芟,辞巢双燕子,空自语喃喃。”(注六)

“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伯虎赋《白发》诗时,年仅二十六岁,不但徵明可以体会他那种父母妻子相继死亡后的哀伤,及功名无成的焦思,连父亲文林也赶紧和韵,加以劝慰。算来肇祉不但年逾而立,连其子文周,也渐渐长大成人,看来“五世同堂”当非空想。难怪肇祉揽镜自照,悲头上之白发,也悲那袭难以摆脱的秀才青衫。

文徵明的《千岩竞秀》轴,完成于嘉靖二十九年三月十日;共历三年岁月。比起他为王宠所作的《关山积雪图》——历时五年,为陆师道画的《千岩万壑图》——历时十三年;为王穀祥所画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卷——始于嘉靖二十四年,已经六载,尚不知成于何日?为时三年完成的《千岩竞秀》不能算是太久。但他年岁愈高,愈感到光阴之可贵;他忍不住在识中自责:

“……昔王荆公选唐诗,谓‘费日力于此,良可惜也’;若余此事,岂特可惜而已!”(注七)

七十九岁那年冬天,长夜无眠,取纸戏写此图,当时仅成一树而已,以后屡作屡辍,以致拖延到八十一岁的暮春。

此轴纸幅狭长,位置奇特,结构紧密。首先,以山溪和树梢,断断续续地形成一条斜线,右上左下,把画面分成两部。这条分割线的起讫,是由右边的中点伸展至左边五分之三处;在分割比例上,异常优美。

上部山岩结构极为繁复,有矾头远峰、光滑的石坡、蜿蜒起伏的岗岭,以及可予人憩息登眺的平台;千岩竞秀的繁复中,却布置得井然有序。山以浅绛色染成,一簇簇的远树和盘旋纡曲的泉流,使奇岩巨石,顿时显出一片生气。图的下半,在偏左侧的枝叶掩映中,众流汇聚成垂瀑,直泻而下。瀑底岩石略呈弧形,远视清潭,仿佛一具银瓶,承接着万斛明珠。近处一座小小石峰,突兀而立,与垂瀑上下呼应。伸向潭中央的一个石坡,顺理成章的连贯了山峰和落瀑之间的气脉。在潭岸、峰顶和左缘的树干之间,微露携琴童子和两位相对清话的高士;这瀑布、明潭、高士,就是千岩之外令观者瞩目的另一个焦点,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圆满,融合一体的所在。而上下两个焦点之间,也安排得恰到好处,在“竞秀”、观瀑间,呈现出一片馨宁。

又是初夏时候,停云馆蝉声四起,闻知长洲茂才张凤翼(伯起)病卧石湖僧舍,文徵明心中不觉怃然。

张凤翼父亲张冲,贾而侠,性情与当年唐伯虎父亲唐广德有几分相近。张冲育有三子,凤翼、献翼(幼于)、燕翼(叔贻),气质俱各不凡,而凤翼更有奇童之名。

童年的张凤翼与文徵明幼时颇为相似,到了五岁犹不能言语,人以为鲁钝。一天,见祖父张准扫除庭院,张凤翼突然开口指着乳娘说:

“汝当代扫!”闻者莫不啧啧称奇。

另一传扬一时的佳话是,童年的张凤翼不知何故触怒父亲,张冲一把抓住他的头发,凤翼忙说:

“徐之!是中有簪,末锐,惧伤大人手。”父亲的怒意因之而解;所以凤翼的孝名,也传闻远近。

他像文徵明一样,自少便耽于二王的法书,年纪虽仅二十有三,却已退笔成冢;在文徵明眼中,他像周天球一样,倘然投入门下,又是一位书道传人。而其专心治易的精神,则像亡友蔡羽。这一切,似乎都加强了文徵明对这位同邑张凤翼秀才的关怀与厚爱。

那天夜晚,当彭年把张凤翼卧病消息带到玉磬山房,文徵明又是疼惜又是感叹,随即剪烛命笔,作水墨《古柏图》。

图中古柏虽仅一株,但情态、笔致,和那种偃仰蛣屈,孤高凌云之势,使人自然想到他六十三岁那年,为石门王氏所摹的赵孟頫《虞山七星桧图》。画在千年古柏后面的湖石,雄奇丑怪,颇有与天地同生共存的气概。这幅古柏图,对年轻的张凤翼,既是激励其求生的意志,更是祝祷他寿比贞石古柏。最令门生子弟称羡的,是文徵明题诗中对张凤翼的奖誉:

“雪厉霜凌岁月更,枝虬盖偃势峥嵘,老夫记得杜陵语,未露文章世已惊。徵明写寄伯起茂才。”(注八)

图后,和者十余人,茲举三首,可见文徵明门生、好友和儿子对此图诗的珍视,对张凤翼蒙其垂爱的羡叹:

“书法翩翩近率更,诗才未儗让钟嵘,郑公三绝亲题赠,一日声名艺苑惊。”——陆师道。

“翠柏星霜阅变更,仇池风骨自峥嵘,文翁为爱张衡赋,片纸图成满座山。”——袁。

“秉烛挥毫仆屡更,虬枝香叶斗峥嵘,知君卧病无聊赖,寄向空山神鬼惊。”——文彭。

年寿日高的文徵明,无论体力、目力,常有日益不济之感,对于所作书画,也往往不甚满意。

“感君意趣犹如昔,顾我聪明不及前”;类似题《千岩万壑图》的句子,远自二十年前就屡见不鲜。

这年五月二十六日,有客索书《赤壁赋》,当时他觉得兴致尚好,随于烛下连夜作行草书《赤壁赋》轴。次日悬壁自视,愈看愈不满意。数日之后,又觉得意兴勃发,颇得苏长公文气之助,乃秉笔挥毫;结果依旧不尽如意,他题:

“……逾数日再为书此,而卒不佳;岂老人气弱,不可强也!”(注九)

由此一跋,足见文徵明晚岁之虚怀若谷及自我要求之严。两个月后的七月二十五日,有客持唐伯虎的《赤壁赋图》来谒,文徵明览图怀人,感慨之余,为书小楷《赤壁赋》。

不知何时,价如珙璧的唐画文书,却失其图而存其赋,使人见了,不禁生出感伤。五六十年后,文嘉的长孙,徵明曾孙文从简,感伤之余,以浅设色,补绘《赤壁图》,使曾祖遗泽免于孤零。此一艺坛佳话,当为文徵明始料所未及。

“曾王父楷书《赤壁赋》,图失而书存,简追摹此纸。前贤名迹,加于人数等,何物小儿,敢为邯郸之步;多见其不知量也。曾孙从简拜书。”(注十)

在五月的行草《赤壁赋》、七月的楷书《赤壁赋》之间,又有七月十六日所书《阿房》、《赤壁》两赋(注十一);文徵明对《赤壁赋》之喜爱,书写之勤,于此可见一斑。

年已知命的王穀祥,不仅愈来愈少交游,连那渲染有法,意致独到的写生花卉,也鲜有新作。每日杜门却扫,焚香默坐,并手录古文,多至数百千卷。他录古文的书册、仿晋的字迹,精致美好,令人不忍触摸。

此外,他像文彭一样,篆籀八体及摹印,无所不善;满室之内,琳瑯金薤,宁谧温馨。他有咏《绣毯》诗二首,无论用以形容他敏颖的才思,修洁的姿容,乃至那种清静优雅的生活情调,都很恰当:

“朵朵冰镂就,团团玉簇成,水晶帘影外,相映太分明。

朵朵玲珑玉,团团簇不开,天风苦无赖,推月下瑶台。”(注十一)

文徵明的长孙文肇祉,对王穀祥的人品风范,一如对王宠般景仰,那如诗如画的生活境界,更使他流连忘返。一次,王穀祥邀饮于宅内,使他有种当年置身陈淳浩歌亭的兴奋:

“吏部声名久,堂虚客到稀,举杯留夜酌,邀月弄清辉。露沃天香袭,谈霏玉尘挥,清朝思报答,明主正垂衣。”《秋夜王吏部录之丈招饮》(注十三)

不过,言及当年在吏部所见所感,这位乞归奉母不准,反被谪为真定通判的文选员外郎王穀祥,只是不置可否地淡然一笑。

大约深秋时分,多时不见的王穀祥,冒雨造访停云馆,手携赵孟頫所画兰竹。文徵明自谓嗜古书画成癖,闻有名书名画,甚至不远几百里,扁舟往访,一展为幸。尤其赵孟頫的书画,是他上追晋唐的桥梁,为复兴古代书画的重镇,展卷之际,其内心的快慰,可想而知。文徵明感觉中,赵孟頫飘逸的笔墨,疏篁幽兰相看不厌的情态,仿佛眼前冲寒冒雨,翩然而至的嘉宾。他对赵氏兰竹、心领神会之余,也搦管挥洒一幅,以报良友的美意:

“纤纤小雨作轻寒,最好疏篁带雨看,正似美人无俗韵,清风徐洒碧琅玕雨中禄之携松雪画兰竹过访,即为作此。徵明,时年八十有一。”(注十四)

对于一生荣辱,不管看得何等澹泊的人,内心中总有一些萦怀不去的往事;文徵明自不例外。

他抄录予人最多的诗篇,则为当年赴试入京后的《午门朝见》、《奉天殿早朝》、《实录成蒙恩赐袭衣银币》……这是他生命史上最辉煌的一页。比之金殿传胪,进士及第虽然未可同日而语,然而能蒙优旨除授翰林待诏,也是多少读书人梦寐难求之事。次为怀归诗和游苑诗;怀归诗一方面反映权臣当道、朝政混乱,多少老成谋国的元老重臣,多少胸怀理想,不为身家性命与前途计的新锐,纷纷挂冠求去,或遭受杀害、斥逐。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他的风骨和志节,不为威迫和利诱,宁可牺牲那得来不易的荣宠,毅然致仕出京。

《西苑诗十首》,记录着他离京前的一次奇遇。御苑之美不亚于蓬莱仙境,历代高官显宦,终老金台,倘无特殊机缘,恐怕也难越雷池一步。他所以能留下这十首诗作,不能不感谢亡友陈侍讲鲁南和守苑官王满。

从他当日的《西苑诗》后记中,即可见出那种机缘不再的感喟:

“窃念神宫秘府,出天上,非人间所得窥视。而吾徒际会清时,列官近禁,遂得以其暇日游衍其中,独非幸与!然而胜践难逢,佳期不再……因尽录诸诗藏之。他时邂逅林翁溪叟,展卷理咏,殆犹置身于广寒太液之间也。”(注十五)

尽管时光流逝,这令人难以想象的人间仙境,不但时时呈现眼前,更一遍遍地抄录,与好友共享。然而每抄录吟哦一次,也往往引起他内心的感慨。

嘉靖二十九年十月十六日,他再次以行书录《西苑诗》,看着镜中白发;岂仅“胜践难逢,佳期不再”,一切都像南柯一梦;遂加小叙于后:

“……于是去游苑之岁二十有七年,而余八十有一矣。回首旧游,恍若梦境,可慨也。徵明识。”(注十六)

同类推荐
  •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大医精诚:孙思邈传

    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只将孙思邈两部巨著视作记传第一手资料,透过字里行间,探寻著者行踪。再剔出书里透露的点滴行踪,反复甄别,形成缜密完整的一部传记。孙思邈,是京兆东原人(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也有说他活了141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信史所载孙思邈事迹虽少,各种奇传却多。本传作者从“孙思邈是人不是神”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努力还原先贤真实面貌,既不取野史的荒诞之说,亦剔除“信史”中夸张之辞。
  •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五代花间录(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韩晓婵、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五代花间录(五代分册)》攫取五代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

    《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丁玲的成名作。二十年代末,莎菲以其独特的面貌出现于文坛,犹如“抛下一颗炮弹”,顿时震撼了整个文坛。这是个漂泊在外,对生活抱有美丽的幻想,但又被肺病缠身和爱情失意折磨着的孤独少女。她集善恶于一身,“多样性、矛盾性和一致性”高度统一在她的性格之中,以至让人捉磨不透而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歧义。
热门推荐
  • 尘世:归来

    尘世:归来

    他,冰国的将军,几乎战无不胜。她,雪国的公主,亦是雪国的名将,声名远扬。战场上,他们斗智斗勇,周旋时久。但是战场之下,他们又会有怎样的故事?是她降服了他,还是,他囚禁了她?兜兜转转,两人的去向究竟会在何方?
  • tfboys:我们三都爱过你

    tfboys:我们三都爱过你

    这本书主要写三人同时爱上女主,又出现坏女主,最后三人都有了家庭
  • 网红大主播

    网红大主播

    九劫散仙渡劫失败,修为尽废,穿越到地球。无意间搭救了一个女主播,从此踏足网络主播这个行业。看我用障眼法表演魔术。看我控制声带嗓音表演模仿。我就要活的潇洒,活的精彩,你问我哪来的底气?我女粉丝多!
  • tfboys十年在一起

    tfboys十年在一起

    成都少女遇到重庆少年,会碰撞着这样的火花,霸气小凯,暖心王源和高冷千玺会找到什么女孩,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彼岸正红花为谁开

    彼岸正红花为谁开

    她前世是仙,今生她却只是个凡人。修炼千年的神为她倾倒。魔王奄奄一息时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竭尽全力吻了她。天却荒了,地却老了,梦里遥远不可企及的彼岸里还有你吗?彼岸花开,此岸寂寥……
  • 爱不逢时,情无金坚

    爱不逢时,情无金坚

    遇见腾靖那年,我二十二,单身未婚。我是银行底层拉存款的小客户经理,他是坐拥上亿家产的富商大亨。所有人都说,我为了获得高额业绩,就把自己献给腾靖;可我知道,我不是。我以为会这样想的不只有我一个,可没想到腾靖却对我说:“裴妡,我第一次见到你,就知道迟早有一天你会攀上我!”“哭什么哭?当婊子还要立牌坊?”那时我才知道,我所认为的真情,在腾靖眼里,不过是一场玩玩而已的笑话。“腾靖,我们之间,到此为止。”自那以后,我不再哭泣。二十七岁的我没有青春,也没有爱情;有的不过是一颗伤痕累累的心。
  • 神级手机系统

    神级手机系统

    温杰被女朋友抛弃后一怒之下摔爆了手机,无奈只能在二手市场买了一部二手的智能机,悲催的温杰发现手机充电后居然漏电。卧槽,可怜的温杰当场被电晕在地,醒来后发现自己大脑多出了一个手机系统,而且还会发布各种坑嗲的任务,温杰流着泪看着系统兑换商城里各种让人羡慕不已的能力,透视之眼需要流量点数5点,过目不忘需要流量点数5点......又看了下系统发布的任务咬了咬牙为了哥以后的幸福生活干了神马的节操统统被温杰抛之脑后......
  • 凯芸盛世

    凯芸盛世

    如果,一切都没有发生过,我们会不会活的好好的,但是,没有如果!冥冥之中,你我生死相依!
  • 混沌神图

    混沌神图

    道神宫,世间第一修炼圣地,每过百年才会招收一次弟子,每一次都会吸引无数天才前来,只有妖孽中的妖孽才能够进入。叶尘,从小在深山中长大,身负不世经书,初出深山,冲着道神宫而来。一切,从这里开始。
  • 萌妻有点甜:腹黑上将,撩上瘾!

    萌妻有点甜:腹黑上将,撩上瘾!

    男友出轨“好妹妹”,上演污力直播大戏,辣眼睛程度五颗星。沐绾闯入抓奸,三人大闹直播间的画面,火爆全国。渣男恶狗挡道,江男神恰到好处的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从此,沐绾身边多了一个死缠烂打的护花使者。“沐绾,睡了我的人还偷走我的种,你就想这么一走了之?”“So?你想怎样?”“民政局,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