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12500000013

第13章 交游零落绨袍冷

嘉靖二年暮春,唐伯虎来到南京报恩寺;可能是他最后一次造访这座古老的禅院。霞骛亭前,水光依旧,参天树木,有的绿荫如洗,有的抽发出新叶。穿梭的燕雀,似乎跟寺僧一样,殷勤地迎迓这位二十几年前灿若明星的南京解元。

报恩寺,是他从青年时代就常游之地;沈周、枝山、徵明……不仅流连于此,更都留有诗和书画,为禅师们所珍藏。

许多次,好友沈徵德、顾璘等,邀宴于水亭之中。他们以豪杰互相期许,吟咏啸傲,不拘形迹。有时,伯虎归寓之后,才发现醉中所吟诗歌稍欠妥帖,他会反复推敲,寄简修正:

“……酒酣命笔,辄觉不韵;此可征狂奴心力日衰,不似当年敏锐矣,奈何!奈何!归后自思,颇觉不安,略事修改,辄复录呈。”——《与沈徵德》(注一)

他的《席上答王履吉》七古,也是归后修改的,并在信中自称:

“昨日狂醉,信口高歌,以酬主人,芜杂不韵,不足称诗,亦如乞儿唱莲花落耳。……”(注二)

可见伯虎性情,疏散狂放之中,另有检讨、省思、随时加以修正的一面。

在沈、顾的报恩寺邀饮中,最使唐伯虎感动的,是正德十四年,宸濠造反前后。其时他不但穷困潦倒,更陷于遭受宁府株连的惶恐不安之中。

“陶公一饭期冥报,杜老三杯欲托身,今日给孤园共醉,古来文学士皆贫。……”(前已引录)一种感恩图报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他与沈氏最后一次酬酢,可能是沈徵德北上赴试的时候;推测如果不是正德十四年冬天,便是嘉靖元年的冬天。他在《与沈徵德》书中写道:

“比闻足下文旌北指,征车待发。喜,甚喜!足下文章,如万花怒发,目不给赏。从此独登龙门,声誉不徒满洛阳也。金华殿上,给笔札,供挥洒,驰誉京国,于此时卜矣。……”(注三)

信后并赋五律一首,以壮行色。

虬髯满面,生性爽朗的顾璘,为了进册封皇后的贺表,正在北上的道上,若慷慨豪富的沈徵德也赴试未返,则唐伯虎二年春天的金陵之行,内心落寞,怕是不难想象。

不过,他仍然为报恩寺僧留下一轴精细绝伦的白描达摩;经袱之后,达摩祖师兀然危坐,法相极为庄严。画右伯虎以他那吴兴体题:

“嘉靖癸巳春弟子唐寅画”(注四)

在旅途的孤独中,他不免又想起一些和徐素有关的往事:

那时,徐素过世未久,悲怆、寂寞的唐伯虎,到金陵排遣满怀愁绪。白鹭洲、凤凰台、莫愁湖……每日纵酒揽胜之外,就孤馆高卧。秦淮河畔,六朝金粉,从青年时代,就已司空见惯,丧失知音后,面对这些庸脂俗粉,就更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空虚和惆怅。

朋友纷纷传言,青楼中有才女之称的“娟娟”,不仅善于吟咏,更素慕伯虎的风流与才名,颇思一见。一天,他暗暗记下娟娟的里巷,换了身破旧的衣服,单独往访。

传为千古佳话的红拂女,他曾描绘过的扬州名妓李端端……朋友们零零星星的谈论,在唐伯虎脑海里构筑成一个清纯秀丽、善解人意,却误堕风尘的佳人。历尽沧桑之后,终于以她那独具的慧眼,识英雄于穷途落魄……

“春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谁信扬州金满市,元来花价属穷酸。”(前已引录)充满遐想的唐伯虎,随口低吟题《画张佑》中的诗句。

当他来到娟娟楼前求见的时候,只见那年轻的妓女凭栏而坐,眉目间流露出一抹轻蔑的笑意,对慕名求见的儒生,竟漫不为礼。

“寒儒亦来此地寻欢乐耶?宜即去,将囊中钱糴米,归作炊,得数日果腹也!”(注五)娟娟说完,竟自咯咯地笑了起来,刺耳的声音,仿佛鹭鸶一般。怅然若失的唐伯虎,深悔多此一行,原想转身而去,终于忍受不了那轻蔑、谑笑的声浪;加以面对的又是一位闻名江南的“诗妓”,立时兴起了戏弄嘲讽的念头。

“倚栏何故笑嘻嘻”伯虎仰首而吟。

“笑尔寒儒破布衣”那妓女也不假思索,率然而对。

伯虎见她以衣相人,全不识敝衣破帽下的相貌与气质,遂连着以两句诗来奚落她的空乏和自甘堕落。在妓女的羞頳,和人们的窃窃私议中,唐伯虎悄然地离开了秦楼楚馆。回到旅邸,想着徐素生前的一切,知音难觅,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时的他,对金陵之游,已经意兴阑珊,恨不得立刻返棹苏州,与张灵、王宠、祝枝山等,痛饮于吴山深处。

八月的一场大水,苏州田宅淹没不计其数,兼以去年七月的风灾,连年不登,已使人谈灾色变。风闻朝廷,不但无意蠲免租税,且有遣官监督织造之议,更加深了人们心中的惶惑,昔年到处盘剥掠夺的景象,浮现在眼前。

约莫九月前后,致仕刑部尚书林俊南旋,道经苏州,一干官绅好友,均有一番迎送。朝廷政情、议礼始末,以及挂冠求去的缘由,自然成了众所关怀的话题。

有关尊崇嘉靖皇帝本生父母的大礼之议,致仕太傅王鏊早有所闻,这次或听林俊亲自谈起,或由好友和门弟子询及。因此,王鏊又把舜承尧统、禹承舜统,乃至哀帝嗣位,光武中兴等故事,重加考证,著为《尊号议》(注六)一篇。可能他也参酌了朝中杨廷和、张聪两派的议论,提出了既尊大统,复尊所生的兼顾看法:

“……今参仪礼之文,酌古今之宜,定谧曰‘兴献皇’、‘兴献后’,而以太皇太后之旨行之,则于大统无干犯之嫌,所生亦极尊崇之义,亦庶乎其两全矣。”

无法确知,王鏊这篇《尊号议》,是否已上达朝廷,倘被接纳,或可成为息争的契机,使政治悲剧,免于扩大。

至于林俊,在新朝的重视和礼遇下,竟把权位看得像浮云一般,毫无留恋之意。同时也不顾天下人望治的心愿,只求独善其身;好像凤凰翱翔于千仞,搏扶摇而弗下,完全不复以苍生为念似的。让人不可理解,甚而认为标奇立异,矫枉过正。

对于种种议论,林俊未作任何辩解,倒是读书石湖的王宠,在《送大司寇莆田林公还闽序》(注七)中,阐述林俊自结发入朝后,辅弼三世,德劭功焯,成为元老重臣。其间谗忧交至,屡起屡伏,但求解生民于倒悬,扶社稷于危殆。并未以个人利禄荣辱为考量。

序中,王宠也强调新朝的礼遇,对年已不逾矩的林俊,无疑是创建金匮之业的千载良机,没有必要为沽名钓誉而八乞其身;其急流勇退的真正原因:

“……殆必有掣于事,而局于时者矣;掣则肘不可以运掌,局则道不足以广谋;孔孟其犹病诸,而独今之君子乎,此所以不得已而行,而不能以三年淹也。”

“坐何可无此君也”,这话恐怕不单是林俊对文徵明的赞赏,也是他对器宇、才识不相轩轾的王宠的观感。两位吴门才俊,忘年知交,曾先后为文,替他揄扬和析辩,使继续扬帆南旋的林俊,有“吾道不孤”的欣慰。

九月十五日,大学生吴爟(次明)逝世,对多病、敏感的王宠的心灵,是很大的冲激。半年多前,他们同在汤珍双梧堂宴别文徵明和蔡羽,哪知画像墨沈未干,六人已去其一;回忆当初,竟好像有什么预感一般。

吴爟和他同一里闬,石湖泛舟、横塘踏青、溪楼夜饮……吴爟、王宠、文徵明、汤珍等经常杖履相接,吟咏唱酬。吴氏享年五十八岁,像唐伯虎、文徵明一样,应属长辈,但他也和文、唐一样,一定要和王宠同辈论交,成忘年之友。吴爟进学很早,成绩优异,部使者曾屡荐京师,但数试不利,最后以年资入贡太学,至死仍未卒业。

除了爱游名山胜水,吴爟以善于鉴定古董书画闻名吴下。饮酒博谑,谈起所见所闻,奇谲瑰丽,不绝,十分风趣。尽管家境不裕,他却是位美食者,经常旨酒佳肴,宾客狼藉。酒后歌舞击咢,仿佛豪门贵人一般;至于有钱无钱,那是妻子和家人的事情,他是不屑闻问的。

吴爟另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是他爱画,却从不开口向朋友要画。十余年前,雨中走访停云馆时,文徵明有感于他的友情与风骨,特别画出一幅春雨图。乱云低垂,春雨绵绵,撑着伞的吴爟,独行于竹木迷离的冈上。文徵明在画上题:

“……愿为识者画,不受俗子迫;惟君鉴赏家:心嗜口不索,吾终不君靳,不索翻自获。……”(前已引录)此外,文徵明曾在诗中、描述吴爟的性格与为人:

“风神凝远玉无瑕,十载论交似饮茶;深静不教窥吾愠,宽闲能自应纷华。寄情时有樗蒲乐,博物咸推鉴赏家,犹自一经淹举子,年年随伴踏槐花。”——《咏次明》(注八)

吴爟临终遗言,托王宠为作墓铭,王宠感伤这位忘年交生平的潦倒,更关怀其遗孀、寡媳与幼孙一家生活的无告,涕泣挥笔为铭曰:

“德则孔嘉,而命弗加,而年弗遐;吁天乎累嗟,儿呱妇髽,攀彼灵车,天曷刘斯,尚绥有家!”——《太学生吴君墓志铭》(注九)

一场瑞雪之后,寒月照映下,北京城内,好像一片银海。上朝的轿子、马匹,在灯月交辉的街道上,散发出细碎零乱的璚珂声。破晓时分,双龙玉阙显得格外高耸,鹊观的轮廓,也清晰可辨。鹔鹴袍上,凝结着白粉似的霜花,衣食无着者的苦痛,也就可想而知。所以,文徵明在《雪后早朝》诗中写道:

“……负薪亦有号饥者,愿得君王发汉廒。”(注十)

这时的江南,也已进入寒霜遍地的严冬。年荒岁穷,忍饥号寒者,彼彼皆是。

体康每下愈况的唐伯虎,又复开始整理年来的诗作。他呵着冻,以那融合着颜真卿、李阳冰和赵孟頫的书体,选录出心血的结晶。究竟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或仅仅供人遣闲覆瓿之用,他自己也不敢想象。这就是被题为《唐寅嘉靖癸未诗翰册》的遗作,并由他的好友之子文嘉作跋(注十一)。

另外一卷值得纪念,更被认为唐书精华,较松雪有过之无不及的,是他为姚舜承所书的《漫兴十首》。姚舜承为其同年(注十二)之子。仔细玩味《漫兴十首》,虽然并非作于一时,却均为晚岁所赋,感慨悲歌,自抒心性和生平遭际。

在他被指为“不甚措意”,或“如乞儿唱莲花落”的诸多晚作中,这十首七律,屡经修改锻炼,各本之间,颇有大同小异:为姚舜承所书诗册,可能是十首组作的定稿。怀抱之幽、感人之深,堪称用意之作。他的另一位同年景旸,推断是伯虎的绝笔书迹,其为后世宝爱,也就更加无与伦比了。

其中《伥伥行》、《拥鼻》被认为是伯虎凄凉晚景的诗谶。最后一首,则最能表现出伯虎生命乐章结束前的感受:

“造物元来最忌名,太平又合老无能,交游零落绨袍冷,风雪飘飘瓦罐冰。二顷未谋田负郭,一餐随分欲依僧。醉时试倩家人道,消尽粗疏气未曾!”(注十三)

那天,唐伯虎冒着寒风,踏雪来到王鏊洞庭东山的庄园。庭前双梧,一株已在上年七月的飓风中吹倒,剩下一株,残叶已尽,桠杈间积起白雪,却依然挺立在冷冽的湖风里。漫山的梅树,都已含苞待放,唐伯虎可以想象到绽开时那片无际的香雪。也使他忆起张灵咏玄墓诗中“隔窗湖水坐不起,塞路梅花行转迟。”(注十四)的景象。

高龄七十四的王鏊,致仕居山忽忽一十五载,须发俱已霜白,谈及近时朝政,不免为之浩叹。

近五六年间,王鏊连丧弟弟及三个女儿,此际,这位伤心的老人。正为即将改葬光福凤凰山的长女王仪,撰写墓志铭。王仪是庶吉士兼侍读徐子容的妻子,襁褓中便失去了母亲,由王鏊亲自教导。她不仅精通经史,也了解时事得失,人才高下,并善于五言诗;在丈夫名位日益隆显之际,抛下二子,猝然而逝,尤使老父悲怆不已。

王鏊斋中,新悬起一幅书轴,略显陈旧的纸上,是宋学士苏东坡自书的《满庭芳(中吕)》。其中“中吕”二字,突然触动了唐伯虎的回忆。他的耳边,重又响起福建九鲤湖前轰雷漈的隆隆水声。在香火鼎盛的九仙祠祈梦时,分明梦到神示以“中吕”二字,多年来,他一直不解这词牌名称到底有何特殊的意蕴?

他自己也填过一阕《满庭芳》:

“月下歌声,风前笛韵,遥思当日风流:枕边言语。犹记在心头,玉佩叮当,别后恐惆怅:永巷闲幽,行云去,却又入瀛洲。……”(注十五)

当时他只顾描写两情缱绻,别后相思,“中吕满庭芳”,并未在他心弦中,产生剧烈的拨动。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注十六)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唐伯虎默诵着那词,并反复玩味着这两个短句。东坡居士赋《满庭芳》时,正要离开他所谪居的黄州,告别好友邻居,有感而发。不意,伯虎却从中启发出另一种感受,久埋在心灵深处之谜,竟由此浮现一个不吉利的答案;他行年五十有四,“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莫非是他的“诗谶”?

如果真是“诗谶”,何以未谶于作者,而谶于见者?思索、迷惑,伯虎心中,一时有说不出的茫然与烦闷。

戚容满面的王鏊,见伯虎目注书轴默不作声,不久之后,竟黯然神伤地辞别而去,他不便垂询,亦未多留,任其登舟自去;然而,这竟是他们师生间的最后一面。

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十二月二日,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与世长辞。他的绝笔诗是:

“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也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注十七)

带着神秘,宿命色彩的“中吕”之谜外,如果想对唐伯虎死因找出些蛛丝马迹,则他的一首题画诗,似可略见端倪:

“人来种杏不虚寻,仿佛庐山小径深。常向静中参大道,不因忙里废清吟。愿随化雨三春泽,未许云间一片心。老我近来多肺疾,好分紫雪扫烦襟。”——《题烧药图卷》(注十八)

肺疾,可能是夺去伯虎生命的主要因素。

贫,对这位宿疾缠身的才子,是一种长期的摧残;他在给朱彦明的信中,直抒其生活中的困顿:

“……诵昔人‘风力欲冰酒,霜威能折棉’之诗,不禁望天长叹!奈已无酒可冰,无棉可折何;悲哉,悲哉!何以卒岁?”(注十九)

“此可征狂奴心力日衰,不似当年敏锐矣……”给沈徵德信中,伯虎自承心力大不如前。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半生沉醉在花酒间的他,一旦发现已不胜酒力时,内心不免为衰老的恐惧和空虚感所盘踞;他在给友人严民望信中写:

“……嗜饮如仆,昔每自谓能一石不醉者,今一斗已颓然矣,精力衰薄,或不久乎?惟仆素以及时行乐为旨,际此去日已多,来日苦少之时,更觉不可不自寻乐境,以遣浮生矣。……”(注二〇)

然而,长期地耽于花、酒,对他饱受折磨的体康,何尝不是另一种摧残!

北京冤狱、宸濠案的牵连;先后在两京间所受的折磨和屈辱,南旋后三餐不继的岁月;妻子离异,知交零落的孤独,如蛇一般,无时不缠绕啃噬着他的旧疾。使人生变得既豪迈、潇洒,复迷离、恍惚,且又有“穿肠毒药”之称的杜康,侵蚀于唐伯虎半生的得失和悲欢离合之间,其死因,也就不难想见了。

在腊月的深雪与悲风中,祝枝山痛悼亡友的哀恸声,震动着灾后衰败残破的江南。

同类推荐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在图书馆遇见南怀瑾

    本书讲述了青少年如何在国学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找寻精神家园?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解读,用生动形象的小故事阐释了复杂深奥的智慧和哲理,为青少年理解国学的人生真谛打开了大门。本书汇集了南怀瑾对于《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周易》以及禅理的讲解,集合了儒、释、道、易四家的思想精粹,读来仿佛含英咀华,口舌留香。书中的智慧值得青少年受用一生!
  • 周恩来与外交部长们

    周恩来与外交部长们

    周恩来是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直接领导外交事业长达26年之久,是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者。当代一些著名政治领导人,如斯大林、尼克松、艾登、尼赫鲁、西哈努克、尼雷尔、基辛格等,都赞颂周恩来是一个非凡的外交家。
  • 笔著华夏:郦道元

    笔著华夏:郦道元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笔著华夏郦道元》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 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

    本书回忆了汤翠芳同志与其丈夫宁夏大学老校长吴家麟先生相携相伴的一生,包括“师生情缘”、“祸从天降”、“塞上琐记”、“在劫难逃”、“否极泰来”、“叶落归根”等部分。
热门推荐
  • 中兴中华

    中兴中华

    咸丰四年,中华大地狼烟四起,一个制造业的大学生魂穿到这个时代,他如何改变自己,改变这个国家,改变这个时代.
  • 为了理想去奋斗(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为了理想去奋斗(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神拳王者

    神拳王者

    得罪了大学里面的霸王姐姐,只好弃学而逃。刚回家,家族老头却交给他半本拳谱,他才知道自己居然是皇族后裔,而家族隐藏着巨大秘密……为了完成家族使命,他混入现代化大都市,人生由此曲折离奇。而这一切居然是一个跟随他的灵魂捣的鬼……神拳尊无敌,美人伴君侧。热血豪情,铸造男儿本色……
  • 九阴奇缘

    九阴奇缘

    凌霄家族是京都商霸,本来幸福的一家却在生育后代一事上麻烦不断,在凌霄前三位都夭折,而凌霄则被秘密安排在外人不知之地,因此躲过了一劫,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凌霄成人之后,其父母双双遇难,为了调查父母遇难真像,凌霄得知父母遇难竟然和一款网游有关,为此他进入京大寻找真像,在京大里他遇到一生无法跨越的难关……
  • 风语者之活死人

    风语者之活死人

    三十年前,天师道掌教木闲真人意外获悉活死人墓,随携众弟子入墓降魔。谁知机缘巧合,木闲真人竟打开封印放出祸端,力战之下,虽救出弟子数人,最后还是落得个身死道消。木闲陨落之际,唯留下‘风语者’三字于众弟子,便驾鹤西去了。
  • 天才忍者

    天才忍者

    当他醒来,只见门上画着火影的标志,这是?木叶村?迷茫的进入了木叶村,也就代表着,他迷茫的开始了他的忍者之路......
  • 废柴四小姐:至尊召唤师

    废柴四小姐:至尊召唤师

    她从没有想过,自己竟被最疼爱的妹妹和最心爱的男人欺骗,最终死路一条。本是已死之人,却魂穿到一个废材身上。人不犯我,我还要考虑要不要犯人。人若犯我,定要斩草除根,就是她的逆鳞。而你刚好犯了我,不仅如此,还犯了我的家人,呵,绝对要斩草除根!我是废物?啧啧,废物都比你强!没有灵根?那我的元素哪来的?不是武士?那我强大的体魄和近身搏斗的能力怎么回事?你有圣兽?拜托,我魔兽最低等还是二级神兽!可是,如此强大的女人,怎样的男人才配得上?其实,某种情愫早已悄声无息的在她心中发了芽。~~~本书读者群:468948742〖羽毛护卫军〗敲门砖:何璎珞或羽毛跪求评论和收藏谢谢啦~
  • 我的26岁校长老婆

    我的26岁校长老婆

    【都市热文】最强兵王苏寒回归都市,却成了一名为祖国提供栋梁的老师,而且校长还是一个超级漂亮的美女!上课睡睡觉,下课泡泡妞!打打小流氓,逗逗女校长!一代最强教师横空出世!————
  • 灵空语

    灵空语

    一世情缘,七世轮回终难忘一腔悲情,茫茫天地谁与述只待乾坤逆转,剑破苍穹,血断轮回只为换你一世笑颜然我灵空寂只求道在何方
  • 奇魔夜谈

    奇魔夜谈

    夜间那一个个可怕的魂魄,吸取人类魂魄的妖魂。各种上古凶兽。学校里有着魔君的女儿,那一件件恐怖的事件全都在(奇魔夜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