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504000000040

第40章 往事杂谈

笑话一则

爸爸曾给我讲过一则笑话。一起长大的两个男孩,一个一直读书,另一个是绣花枕头,外表华丽,腹内全是草。但此人还装点斯文,一次二人偶然相遇,绣花枕头明知对方比他大两岁,还要外露一些儒雅,便问:“仁兄今年贵庚?”意思是问人今年多大年纪。那人回答:“小弟廿(音‘念’)之一。”绣花枕头不知道“廿”字字音是“念”,寻思着,自己今年十九。那人比他大两岁,口称念之一,看来这个“念”是当二十讲。正想着,那人突然回问:“仁兄今年贵庚?”“我……”绣花枕头一下有点张口结舌,因为他也想用一句文雅的言语回答,但一时又不知说什么好。如果告诉人家:“我十九岁。”又显得太土。情急之下脱口说了一句:“嗳,小弟我今年还不够‘念儿’啦!”

从最初爸爸住在大理道第一工人疗养院,到后来入住新开路上以爸爸名字命名的老年公寓,甚至在医院的病房,我一直跟了爸爸二十年,是不折不扣的“廿年”。除了带去或现做一点儿爸爸可口的饭菜和关心爸爸健康以外,见了面儿就是聊天,从来一直聊到走。只有临回家前爸爸的一句“到家来信”,是固定台词。

掐指算属相

我五六岁时,经常看见爸爸和家里人及外来的客人,聊天中一边说着话,一边用一只手的拇指尖转着,在其他四个手指来回算着什么。然后好像是有了结果,说某人是属什么的、比谁大几岁或者谁小几岁。从对方的态度上看出很是信服,话又接着说下去。

过了一二年,有一天爸爸午睡后喝茶,我凑过去试着问爸爸,有时用拇指来回掐其他四指是干嘛?爸爸说:“你想学吗?”“您认为有用,而且好学,我就学。”我心里暗自高兴,说不定爸爸把这学问教给我。爸爸说:“不难学,就是学会了总得练,才能熟悉掌握。学会了也好,长大后实在没什么可干,就算命去。”“凭嘛呢?我又不是瞎子,我才不学算命呐。”我瞥了爸爸一眼。爸爸说完自己还笑。

凭我,没有一刻钟就学会了,可是不到半天的工夫,自己出题自己算,有时对、有时又慢又出错。爸爸的话是对的,学时不难,要想又快又准,就得常练。于是没事我就给胡同里的孩子算,算准了,有的大人也找我算,一时间我变成了“大忙人”。说明我终于把这个算法学到手。

到底算什么呢?是最简单的算属相、算年龄的方法,叫掐指算属相。

我学这算法,是爸爸手把手教的,我是个左撇子,爸爸就用左手教。说到这,告诉您一个秘密,爸爸小时候也是左撇子。我桂元大伯逼着让他改为右手操作,一是说相声总用左手比划观众看着不习惯,二是左手动作大,对捧哏的使活也是个干扰。爸爸上学后老师也管,让改为右手写字。当时爸爸虽然吃些苦,但还是改过来了。可他左手也比一般人的左手听使唤。我没有爸爸的毅力,没彻底改过来,这些年写字、打针用右手,用筷子、剪子、手术刀、止血钳还得用左手。

用文字介绍这种算法很不好表达,我想借用解剖学上几个名词,容易说清楚。我是左撇子,以左手为例,从掌侧看:拇指在此算法中,只起到指示作用,不设任何标记。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每个手指各有指掌关节纹线一条、指间关节纹线各两条,如果把每条纹线算一个点,加起来是十二个点。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指尖各算一个点,合计是十六个点。再减去中指、无名指的四个指间关节点,剩余十二个点。如果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靠拢后,再把这十二个点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圈。

把这十二个点,每一点刚好配上一个地支名,如果以无名指的指掌关节这个点配以“子”,左手按顺时针方向(右手按逆时针方向)则中指的指掌关节就是“丑”,以此类推,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亥正好配在小指的指掌关节点上。地支相应的属相同样依次排列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这种计算的用途是一、不用见本人,知道属相能算出年龄,知道年龄能算出属相。二、能算出两个人或多个人的年龄差。三、不用任何附加工具,计算方便准确。四、旧时算命人“批八字”(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配以天干地支,每项两个字),合称“八字”及合婚、嫁娶时算出属相的相生、相克,是否犯忤等。这属于封建迷信,荒诞无稽,骗钱害人,应予取缔。且万万不可相信。

计算方法:一、先要知道计算时,值农历什么年。例如是农历戊子年,就是鼠年,是属鼠的本命年。二、如鼠年,属鼠的年龄最小的才不足一岁,应该说如果以岁计算,鼠年属鼠的年龄最小的是十二岁,再大一旬是二十四岁,以此类推。所以用属相算年龄,必须在以旬为年龄段内计算。三、计算时以“本命年”属相标记为掐指点,左手顺时针数地支,是递减年龄,逆时针数是递加年龄,右手顺时针数是递加,逆时针数是递减。

掐指算属相法,不知出自何年,但它再一次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天津老城里年节民俗老例儿

这些年在和爸爸聊天中,离不开老城里的民俗内容。天津卫六百年历史,相对的说,老城里,由于人口集中,又是明清地方衙署所在地,因此就成了天津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点。政府要员、文人名流、商贾作坊等等,都在不停地传承着风俗文化。所以在天津,老城里的民俗,老例儿,比其他地方都浓。

年节的民俗,老城里最讲究也最认真。谈到五月节,爸爸说:“倒退五十年,交通不便,农村种植技术也没那么先进,五月节时候水果花样不多,你听听‘开粥场’送的这东西:‘半斤红樱桃、半斤白樱桃、半斤黑白桑葚儿、五十吧嗒杏……’竟送这个。”

胖子说,从小家里每逢五月节前包粽子,小时候只知道五月节吃粽子,是因为爱国诗人屈原,报国无门,忠君无路,五月五日投了汨罗江。百姓为纪念他,保护他不让蛟龙所食,把粽子投入江中,蛟龙就去吃粽子了。后来才知道屈原不仅在政治上爱国,而且在文学上贡献很大,所著作的辞赋,有很新的创举。屈原的《楚辞》是继《诗经》后的一种新诗体,《楚辞》扩展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形成以六七言句式为主,参差自由的新句式,大大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楚辞》在汉代就被称作“赋”。“赋”是“不歌而诵”的意思,司马迁,班固等人都倍加肯定。后人亦称屈原之作为“屈赋”。

胖子说,仔细想来民俗是百姓的风俗,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每个民俗背后都“潜在”着多层意义,有着深奥的学问和动人的情节,还有惊天动地的历史事件。不能单纯的认为,吃完粽子就算过五月节了。

说起包粽子“不是吹”,凡是吃过我包的粽子的人没有不夸好的。首先声明:我包的不是《开粥场》里所说的“每个粽子里三十枣儿”的“马家粽子”。那粽子,只有我爸会包!

包粽子也是饮食文化,我先来个班门弄斧。从选粽子叶谈起,要选新鲜的,深绿色宽的,不带裂纹的最好。包粽子前将叶子煮沸,再用凉水洗净备用。

江米(糯米)分大糯、小糯,凡是新鲜的都好。江米洗过后要清水泡五六小时以上(我曾泡过一夜,也可以)包时放上红枣或放豆沙馅,以是否剪掉多余的粽子叶为区分标记。

包好四角粽子,需要下一番功夫,我从十来岁跟妈妈学,婚后婆婆又给讲,在广西又学到好的经验,我自己通过实践又有些心得。开始我以为粽子系的越紧越黏。所以一味的紧,手都被绳子勒出红血印儿。结果一经大火煮,糯米膨胀,造成粽子爆裂,反作不美。后来就用中等力量,效果很好。广西乡村包粽子都是“枕头”形的,当地又潮又热,为了防腐,都放适量的碱和硼砂,煮出粽子来又黏、又脆,放置时间还长。当地为了下田干活节约往返吃饭时间,一个大粽子放二三斤米,小的也放一斤多米。一锅这样的粽子,烧柴火煮上一夜才熟。带一个粽子,一家人的午饭全齐。在乡村粽子里放枣放豆沙馅的很少,大部分是放盐,有的放肉。他们很少做单纯糯米的,一定要放些绿豆,还有的放一些板栗等配料。

我从广西回来再包粽子就放适量的碱,很好吃。煮粽子也要精心,水要漫过粽子,大开半小时后焖火,保持水煮开,冒小泡最好。以一百粽子为例,要煮上五六个小时,否则米心儿不软。煮熟后用清水将粽子上的漂浮物洗净,放凉了就可以吃了。对于我来说,包粽子比吃粽子的兴趣还大。

胖子说,小时候他看过糕点店卖送礼的粽子是用蒲包盛着,贴上字号签,用纸绳一捆。同时也有送面粽子的,天津叫芦食粽子。送一样显得单调,搭上绿豆糕,从颜色到形状、口味,就感觉圆满了。

爸爸说,“粥场”送的比他们全,还有“两把菖蒲,两把艾子,一两朱砂,一两雄黄,三张神符,两张文武判儿,十块五毒饽饽,三挂葫芦……”送这个干嘛?民间认为五月初五时期天气暴热、地里收麦子农活累,经常大人也病,孩子长疖子。认为是妖魔作祟,“五毒”逞强。“五毒”就是蝎子、蜈蚣、壁虎(蝎虎子)、长虫(毒蛇)、毒蜘蛛。屋里门上贴判官、贴神符,门旁边挂上菖蒲等于是判官的宝剑。这些都是除妖驱邪用的,妖魔鬼怪别进这家来,上别人家去!像话吗?上谁家谁也不愿意呀!所以家家都挂,都贴,这样一来做这种买卖人都乐了!

送“三挂葫芦”干嘛?代表这家人备齐了预防药品,自古以来“悬壶卖药”嘛,后来拿葫芦代表“壶”。平常常说“不知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嘛。五月五,家里挂艾叶是为了驱虫,挂上葫芦“病毒”看见赶紧跑!朱砂、雄黄可以外用,也能少量内服,灭菌杀虫。五月五,许仙在法海的授意下给白蛇喝了雄黄酒,白蛇显出原形,吓倒许仙,才引出来白蛇盗仙草嘛。

胖子说,小时候每逢五月节总要在胳膊上带“老虎搭拉”,即用硬纸剪成虎头形,鞔上黄布画上虎脸,背后固定别针。下系一丝线,上面排列着,用各色绒线缠成的五色粽子,还有微型扫帚、簸箕、梳子等物。以此作为孩子的护身符来保佑孩子。就像《红楼梦》书中所说的“蒲艾簪门虎符系臂”一样,证明是多少年前传下来的。

话说到七月七,我抢着说:“七月七牛郎、织女天河配嘛。我小时候各戏院都演《天河配》,升平戏院演评戏《天河配》,莲小君姑姑饰牛郎最出名,演出效果‘特火’,连演一个月不衰。还有一节是舅舅给牛郎哥儿俩分家,特好玩,从那时起留下话把儿,谁都不敢得罪舅舅,将来要是分家,可是用得着的人!年年演《天河配》,尽出新亮点,拉着一头真牛上台。锣鼓一响,台下观众一笑,牛害怕了,拉了一台牛粪,上来好几个人,连推带拽总算把牛弄下去了。”

胖子说:小时候我在南门外大舞台戏院看京剧《天河配》,因为报纸广告写着三个大字“带打电”,吸引很多观众买票,场场客满。没开场前纷纷议论,“怎么个打电呢?”原来有两场和电有关系,一场是织女下凡,穿仙女服装,带头饰,手拿“拂尘”,唱两句走一个小圆场,“家伙点”是“慢长锤”转“跺头”,最后“崩登仓”,正踩在电门上,一亮相,全身装饰的灯泡都亮。落个满场彩,观众一阵兴奋。议论着明儿还得买票,让亲友看来。

另一场是织女洗澡,牛郎看见后偷去织女衣服不给,最后成为夫妻。本来这是暗场,现在“打电”,改为明场。全场灯光暗转,舞台纱幕后,织女做洗澡动作,从后台射过来灯光,观众便可看到织女洗澡剪影影像。音乐配的也很优美,然后灯光一亮,牛郎拿着织女衣服,织女到台上索要。台下又是一阵掌声,观众大呼“新颖”!

到八月节,第一个谈论的就是月饼。爸爸问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怎么吃月饼吗?”我说:“太记得啦,跟别人满拧牚!人家都爱吃陷,我是‘各啦绷’(个别),专爱吃酥皮,一个月饼啃了一圈后,把中间馅的部分给我奶奶了,刚开始我奶奶还以为我是孝心。她说这么多月饼,你还给我专门留馅干嘛,我知道你疼我,快把它吃了。后来才明白我是不愿意吃馅。”

爸爸说:“为嘛说你傻呢?月饼的精华全在馅里啦!北京人就爱吃‘自来红’,‘自来白’……吃的全是馅。”

胖子说:“小时候听到月饼种类有提浆、麻饼、百果、五仁、莲蓉、肉松、蛋黄,还有广东软皮改良月饼,甚至‘家常烙儿’都能理解,就是不明白月饼里还有叫‘翻毛月饼’。不过天津把核桃酥算在内,送礼不算露怯。”

我还记得小时候到了八月节,街上摆摊的,除了月饼、水果外,还卖糖兔子的,小的二三寸,高的六七寸,是把糖熬到返沙以后,倒进两半儿的模子铸成的,耳朵、眼、嘴都上了红色,中间是空的,所以不太重。可是鼓增增的好看极了。摆着是个物件,吃了还挺甜。谁见谁叫“兔爷”。

还有卖泥做的小兔的,泥兔子涂上白粉,脖子有一圈白毛儿,底盘有眼儿,一吹就响,四五岁的孩子几乎人手一个。

还有用纸浆做的小兔假脸儿,孩子们都愿意带在脸上玩,还有纸浆做的小娃娃,小娃娃站着,可手里拿着个小白兔假脸儿,一扽绳子就戴上假脸,一松手假脸又下来了。反正玩意儿挺多的。

爸爸说,八月节水果最齐全,所以相声《开粥场》里说给鲜果供一堂:给五个苹果,五个桃,五个石榴,五个柿子,五个鸭梨,十个槟子,十个沙果,十个白梨,半斤葡萄,二斤小枣,一个西瓜,一把鸡冠子花儿,三台月宫码一位,高香一封,素蜡一对,外有八斤半一个的河螃蟹,大个儿团脐,活的,爬呀。有八斤半一个的河螃蟹吗?这地方是贯口完了,使个包袱。大家一笑,演员也缓口气。为什么叫鲜果供一堂呢?老北京到了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晚上,月亮升起来了,要“祭祀月亮”,放上八仙桌,摆上鲜果叫上供。朝着月亮供上月宫码,点上素蜡,烧上高香。给月亮磕头,最后把月宫码焚烧,结束。

什么叫月宫码呢?也叫月光码,到八月十五街上有卖的,是一张纸,上下分两部分,上半部印的是太阳星君,如菩萨像坐在莲花上,背景是满月时月光遍照菩萨,下半部分就是月宫,玉兔人站立执杵,捣药臼中(农村用脚踩木棍舂米的工具叫碓,所以也称玉兔捣药叫兔捣碓)。月宫码长的有七八尺,短的二三尺,粘在秫秸秆上,顶上配红绿小旗,颜色搭配挺好看。还有人焚月宫码时,将千张及元宝一并焚化,意思是给嫦娥送点儿钱去,他哪知道,月宫是“供给制”,要钱没用!

胖子说,天津卫管八月十五中秋节晚上的“祭月”叫“圆月”,月圆象征合家团圆,所以亲人团聚,饮宴赏月,丰收喜人,秋色宜人。因为月中嫦娥系女性,在天津有“男人不圆月”之说。实际上团聚赏月都在一起,但是向月亮磕头时,没有男人的份儿。《红楼梦》第七十六回:“贾母看时,宝钗姐妹二人不在座内,知他家人去圆月。且李纨、凤姐又病。少了这四个人,便觉冷清了好些。”贾母所说的人全是女性,看来天津的风俗早有出处。

老城里圆月时,桌上除了月饼、水果、西瓜外,要供毛豆,因为玉兔最爱吃毛豆。还要供河螃蟹,名曰“爬月”。

胖子说,小时候每逢八月节,老城里还有一种相当于民众的集体游戏,叫做“摇会”或称“转采”。一个圆盘在墙上固定,中间有轴承,盘能转动。圆盘边缘密密麻麻垂直钉了一圈钉子,旁边固定一个钢针,并穿过钉子圈做指示用,所以一转圆盘,钢针与钉子碰撞摩擦的响声很好听,传得很远很能吸引玩主。每两个钉子之间算一档,写有点数,当然也有空白档。指到空白档无奖,指到点数档的,按点数取奖。奖品有香烟,茶杯,玩具,绢花,花瓶,简单的茶具,烟具等等。人们谁不盼着摇动转盘后,能指到“点数档”上,每当圆盘转到最后快停止的时候,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候,参加者情不自禁地喊着“赶上点儿了,点儿来了!点儿来了!”后来在老城里,流传一句民谣叫“二奶奶摇会,点儿来了!”说的是摇会时大家的心情,多用在哪呢?原来每逢下雨前先蹦跶雨点,老城里洗完衣服都晒在院里。有人发现蹦跶雨点时,就提醒各家收衣服。最多用的就是这句“二奶奶摇会,点儿来啦!”

摇会是公平的,凭手气,机会。输赢都是大伙的钱,奖品是主办者出钱买的,所以指到空白档多了,当然他就赚的多了,要是指到点数多了他就赚的少点。因为奖品的价值都不高。另外,多点儿空白档也就有了,但不能失去吸引力。

主办者想出高招儿,参加摇会者要先买竹牌子,按现在说也就是五角钱一棵。凑足三十人或五十人为开摇一次。所以主办者经常敲着竹牌子,反复地说:“还有两棵没卖完,还有两棵没卖完!”有的人兴致来了一次买十棵、二十棵的都有。记得一位亲戚从北京来,一次买了二十棵竹牌,连摇二十次,除得了其他小奖品外,终于摇到了一个用化石做得很是精美的一套烟具。

谈到祭灶时,爸爸说,如果拿腊八当作春节的序幕,那“祭灶”就是春节的开场节目了。“祭灶”日是腊月廿三,老百姓都称是过小年。大家衣服穿的很整齐,吃的也不错,特别是孩子喜欢过年等不及了,放鞭炮也先来个“彩排”。《开粥场》里送什么呢?“千张纸、元宝、蜡一份儿、十个糖饼儿、一捧炒豆、一个发面火烧,外加一把草料,一碗凉水。”后边这些都是喂马的,纸、码、香、锞是祭灶用的,这些糖,特别是糖瓜是给灶王爷上供的,为的是粘灶王爷嘴的,灶王龛上对联写的好,“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胖子说,天津老城里祭灶,除了也摆这些供品外,还有些习惯,为了表现出男尊女卑,逐步形成了“女人不祭灶”的习俗,来体现“男人才是一家之主”,祭灶也只有男人磕头。另外,把烧灶王龛叫“升”灶王龛。并且口中还念念有词。先嘱咐马:“清水、草料,喂的马欢叫”早去早回一路平安。后嘱咐灶王爷“好话多说,不好话少说”,敢情灶王爷不白吃人家的糖,向天上汇报的也有虚假材料!

春节前,各大商场爆满,主要是女同志买穿、买戴、买化妆品时,爸爸说:“你听六七十年前《开粥场》都送什么化妆品:二两胰子,二两粘刨花,十张胭脂,十张红棉,两盒儿扑粉,一罐桂花油。”我说:“现在谁再送这些东西,准原封不动的给他送回去,现在化妆品都讲究名牌系列的才有人买,谁还用桂花油,粘刨花呀!”

胖子说:“年下,《开粥场》给的东西里,尽是上供的,如:鲜果供一堂,素供一堂,酥油月饼一堂等,光是衬供就六堂。供碗儿二十八个,供花六堂……实在是够奢侈的。老城里一般家庭都有佛龛,灶王龛,再多的还有财神爷、天地爷和祖先牌儿等等。年下上供,除水果、饭菜外,主要是干果供碟,也很隆重,很热闹,但是干起来很辛苦。像枝元干、桂圆干、核桃、枣等怎么能摆出造型,而放多少天,无论怎么晃动它也不塌不坏呢?后来终于弄清了秘密。原来聪明人们先用硬纸夹做一个比例适当的圆锥体空壳,外面贴上红纸,放在高脚供碟上,一共有六碟供品,柿饼子可以转圈摆,下层多上层少摆成塔状,核桃可在圆锥体周围一层层递减摆,每层间用稠糨糊粘上即可。其他的如枣、栗子、枝元、桂圆全部要用相同颜色的线,拿针穿好,当然穿针的位置、深浅全凭经验。然后呈螺旋型缠在空心圆锥纸壳上,整理好,顶上插石榴花即可。六碟供,高矮一般颜色各异,所以十分美观但又看不见缝线,不愧为工艺品。操作中轻巧、细心,选材精良,匀称,才能水到渠成。白天人多事乱,这种活儿免不了夜里干。”

我说:“我要是赶上那时候,我准跟着干,过年就是年前准备有意思,有情趣,有盼头,像现在,春节晚会一开始,等于告诉人们,这个春节基本就算过去啦!”

胖子问爸爸:“您说的《开粥场》里给年下的东西中,还有‘一本宪书’,‘宪书’是什么书?”爸爸说:“宪书也叫‘通书’,就是皇历,也叫黄历,‘宪’虽当‘法令’讲,也当‘历法’讲,能推算历数。‘宪象’就是观测推算天象嘛。阳历的计算日子是地球围着太阳转,农历计算日子是月球围着地球转,测出年、月、日、时。月亮也称太阴星,所以也有人管农历叫阴历。黄历记载农历闰年闰月,二十四个节气及进伏、进九,日子时辰,还有带迷信色彩的如:婚、丧、嫁、娶、登基、祭祀、上任、出证、开业、庆典、动土、出门、赴考等事的选日子,全凭黄历决定宜忌。国家一般在本年度十月左右,就算出下一年的黄历内容,称‘十月颂历’,然后全国印发,黄历也说气象寒暑……”胖子插话说:“我还记得小时候,听大人念黄历说,今年是‘几龙治水’……”爸爸说:“欸,对。还有图啦。不过有时准,有时不准,天有不测风云呀。”

胖子说,提起小时候过年,迷信、老例太多,有的都不沾边儿。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十二点“上香”起,叫“全神下界”,有全神与民同乐的意思,也有监察、暗访,惩恶扬善的一面,因此百姓要谨慎行事,对神佛一定要尊重,不能用恶言咒语,过激不当行为,冲撞神佛。这样才能求神佛保佑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四季平安、合家欢乐、日进斗金……首先在包好的但还未煮的饺子(元宝)上铺上“黄钱”(黄钱是明清时的制钱名,我见过的黄钱是用黄色软纸做成的制钱,据说这种钱能除灾降福),一件事就给过年的气氛上增加了严肃、神秘的色彩。

“忌字”是要脑子里绷紧了弦儿的,平时随便说话惯了。如“杀、剐、灭、亡、病、伤、祸、死、缺德、倒霉、崴了、够呛”全不能说出口,甚至像“不多啦,不够了,没用啦,没剩多少,都完了,吹灯拔蜡”等等一概都叫“杂言语”都不能说。

另外从夜里十二点后到明晨五六点(升大纸送全神前)不准向外泼水,室内的果皮纸屑也不能外倒。把水和土都视为“财”。

还有一个“歧视女性”的做法,就是“忌人”。从大年三十晚十二点开始,凡属女性一概不许串门进屋。理由是家里还未“开市”。就是有急事,最多也是在大门外,大声喊叫要找人的名字,直至呼出见面。贸然进人家屋内找人,会给人家带来一年的不顺序。谁也不讨那个厌!

什么时候能进别人家呢?要先问。对方说已经“开市”了,方可进入。什么叫开市呢?旧时买卖家正月初五、初六开市,放鞭炮,挂彩绸,很热闹。俗称“破五、破六”。家庭开市是由女孩子(这时女孩子被称作“贵人”),还一定是“大全人”(父母双全)被邀请去“某家”开市,进门就说“开市大吉、吉庆有余,鱼升龙门,一年顺利。”本家还要给“贵人”红包。一般家庭初一就“开市”了。因为三十晚上“守岁”,初一更多的家庭除少数人“值班”外大部分人睡觉。初二凌晨还得起来“敬财神”啦。所以按常规,亲戚、朋友、上下级都是初二开始拜年。而且屋子收拾干净梳洗打扮已毕,茶点、水果早已恭候,一切停当。

我说,最早春节才放三天假,初三的下午就要做上班准备,心里多少有些失落感,总觉还没玩够!

胖子说,早年是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残灯末庙”了,因为正月十五是“灯节”,又掀起一个喜庆高潮。至少在家里又蒸“刺猬、老鼠”(面食),又煮元宵。“刺猬、老鼠”正月十四就得蒸,上供时全部头朝外,到正月十五一早改为头朝里,象征着拉回来金银财宝了。老百姓相互乐和地说:“正月十五又是龙灯又是会。”包括孩子们打着的小灯笼和街上挂着的大灯笼,特别是像“娘娘宫”,北门外“估衣街”等地,各式各样的灯,真正叫灯的海洋。高跷会、地秧歌、法鼓、茶炊子,精彩表演接连不断。戏曲小说在这方面描写不断。如黄梅戏就有《夫妻观灯》。当然灯节观灯出的问题也不少。《红楼梦》第一回“元宵佳节,甄士隐令家人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不多时,哪有英莲踪影?”这样的事在天津卫过灯节时,每有发生。但大多都能“完璧归赵”。那时家里管得严,不让出去逛灯。

我把胖子三姐夫说的一件有关灯节有趣的事告诉爸爸。三姐夫早年经商,后来从政。家离北门外估衣街又近,对民俗文化见多识广。他听说清末民初时,过年过节北门一带非常热闹。政府也授意,商家也自愿,出钱办会,以显示国富民丰。当然也能扩大商号对外影响,比广告的效应还好。

古代从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七都算是灯节,只有正月十五是正日子。天津估衣街一带灯火通明,生意兴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逛灯离不开猜灯谜。灯谜与一般谜语不同的是,文字简练文采雅致,另专设一席管理人员负责核对猜谜正误,发奖并维持秩序等事宜。几天来群众参与踊跃,把所设灯谜几乎猜尽,唯一实物谜,难以猜解。每晚多人围观,也有到管理席解答谜底,均未猜对无功而返。原来这实物谜是:“一商铺墙上挂着一个纸浆做的儿童玩具假脸,离它不远还挂着一大串铜钱。”就这么简单。几日来,可闷坏了游人,就在灯会即将结束,出题者自鸣得意之时,人群中闯出一人,疾步向前,将一串钱取下揣在怀中,却将假脸摘下摔在地上扬长而去。管理人员一见,上前几步拦着这位先生问道:“您这是何意?”这位先生道:“我猜中了谜语。”“请您答出谜底?”先生说:“刚才我的动作你们还看不出吗?这谜底就是‘要钱不要脸’!”说着,把铜钱笑着还给管事的人。此时商号掌柜出来,也手持一串铜钱抱拳拱手说:“先生高才,猜中此谜,不但您手中铜钱不收,另奉铜钱一串,全当酒资。”

爸爸说:“好,这段使的不错。”

同类推荐
  • 中华女杰(近代卷)

    中华女杰(近代卷)

    妇女是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力量。从夏商开始至今,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领域,中国妇女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陈家新编著的《中华女杰(近代卷)》遴选了1840年以后至1949年20位中华女英雄,讲述她们的故亊,宣扬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女性特有的崇高风范、品格。《中华女杰(近代卷)》收入的人物有傳善祥、周秀英、秋瑾、向警予、陈铁军、杨开慧、冷云、赵一曼、刘胡兰、萧红等。
  •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史玉柱的人生江湖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能想到,你便能做到,这是创业者的出发点,更是通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想要将自己所想的变成现实,你便需要努力地去做。《史玉柱的人生江湖》使你明白,梦想、人生、方向都是你个人规划的事业蓝图,没有执著,不懂得坚持,在困难面前一味地退缩,你终将溃败;若你坚强挺立,一切都会成为过眼烟云;在创业、投资时,你需要看到市场的需求,你需要顺应消费者的意愿,你的产品才会有销路,否则你便是在自断前程。
  •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人,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哈尔滨出版社的《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

    《我是马拉拉》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这是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奖者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和英国知名战地记者克里斯蒂娜拉姆合著的马拉拉自传。16岁的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击后如何顽强生存下来的励志故事。这段不平凡的经历,让她从斯瓦特地区的偏僻山谷,走进联合国发表演说,走上了为争取女性的受教育权而不懈奋战的道路,同时也成为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创建以来最年轻的获得者。
  • 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20位思想大师之智慧人生

    本书介绍了20位思想大师,品读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思想大师,了解他们成长的男迹,评判他们为全世界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热门推荐
  • 天价婚约:总裁勾妻上瘾

    天价婚约:总裁勾妻上瘾

    普城第一傲娇名媛,为了千亿,她卖了婚姻。他用千亿宠她,只为让她开心,换来的却是她的疑问:“你对我这么好,是真的喜欢我,还是为了刺激你的青梅?”在他的甜蜜攻势下,她的心一天天的沉沦。当她想说:“连慕言,我不闹了,这辈子我们两个就凑合过吧”的时候,青梅闪亮登场。她自知比不上连少心里爱了十多年的女人,丢下离婚协议,伤心离去。三年后,再度归来,连少再度贴身勾搭她,让她不堪其扰。“连慕言,为什么偏偏是你,怎么就是你!”男人看着她,意味不明地笑着,“因为我不能容许自己二婚,这是污点。”
  • 无敌双剑

    无敌双剑

    不羁剑客邂逅柔情妖女,他们能在一起吗?剑客不理江湖大事却又深陷其中又是为何?
  • 龙天传说之崛起

    龙天传说之崛起

    《龙天传说》是2015年腾讯首发的一部仙侠作品,是古风部落仙侠3D仙凡魔幻小说,由福建的断尘清风与天津的紫顾漫创作,以奇诡动人的仙凡之恋作为主线。本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充满浓情蜜意而又空灵、谐趣的仙凡爱情。本作品带有穿越,爱情,空灵等类型。作品主编:醉梦三生,网编:我是传说,代表人物作者:断尘清风、赵小颖、紫顾漫、心灵等。作品由百度、汤圆创作、QQ阅读、17K小说网、微博、腾讯读书等网站独发,进汤圆看完整版。
  • Selected Writings

    Selected Writi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仙哥哥追妻记

    神仙哥哥追妻记

    上古神卷‘乾坤卷’显示她是灾星,会令天界毁灭,六界大乱,可是她一小小女子怎么会有怎么大的能耐呢,虽然她是,魔界公主,可是她从来都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人。他也不相信!他最爱的女人怎么可能是灾星呢,他要保护她,绝对不会让大哥伤害她!可是那女人居然背着他主动找到大哥,说她不想成为灾星,不想成为六界的罪人!所以他大哥封印住了她的所以真气和气息把她开启了禁术,把她流放到了时空中!.他伤心欲绝,他发誓,他一定要把她找回来...................
  • 葬爱之血色漫舞

    葬爱之血色漫舞

    “明日上午,我在那地方等你,你来,或不来,我都会一直等下去。”一张白纸黑字,上面带着令人心痛的等待。夕阳西下,一大片花海中,一朵朵红色和白色妖姬混合交织盛开着,葩瓣柔嫩,稍着胭脂,吐尽淡淡清香。风,吹过,带走一片芬芳,这是他对她的承诺。少女只身一人,薄弱、脆弱的身子,重重的跪倒在地,她的悲伤她的嚎叫,她的…泪。红色如滴血圆月,映着漫天的暗紫色蝴蝶,它们一只只变幻为血黑色,诡异而唯美。她的银发随着一根根白掉。她扶笛迎鞭怒杀千人。五年后,她带着一个萌宝回到中国,她,与他,又会产生怎样的交集?
  • 一楼到四楼

    一楼到四楼

    那些存在于男生心里的自卑情结,他的畏怯你可能不知道。
  • 天惊神脉

    天惊神脉

    上古龙家遭遇敌人围攻,龙惊天带离刚出世的龙鳞逃离下界。从此龙鳞开启了他的修炼之路,自幼没见过的父母,被敌人杀死的爷爷是他拼搏的动力。种种强敌,种种机遇。到底龙鳞是能被强敌踩在脚下,还是越过垫脚石,一遇风云便变化龙。切看,龙鳞如何找到双亲,得报灭门之仇。仙皇大人?是谁?踩下。神界主上?又是谁?踩下。
  • 莽角

    莽角

    莽角是“古城”卡卡拉察最特殊的孩子。他与其他卡卡拉察人有一处地方很不同,那就是头上的一对犄角,别人都一齐地乖乖张在脑袋两边,他的却别具一格,那本应有的一对变成了一只,不偏不倚地长在头顶的正中心。直到一次冒险的展开,他离开了这座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只角的秘密逐渐被揭开。他穿越过迷一般的克洛森山脉,在全大陆格斗场上风生鹤起。可当真相的恐惧占据了他的心房,迷失的他,又该如何驱散阴霾,重回“蓝天”?
  • 生存的价值

    生存的价值

    秦松沐本来是一名出色的脑外科专家,却在一次脑溢血手术中离奇失败了。难道是手术是人为事故吗?秦松沐顿时被送到了风口浪尖,并且受到了一系列不公正的待遇——妻子背叛,医院除名···当他被调到的肿瘤中心医院的康复病区时,却发现那里原来是一座地狱之城,面对的却是一群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患者。在那个死亡病区里,离奇的事情不断···女护士被惊吓精神失常,秦松沐也受到了幽灵的侵扰,谋杀事件也乍现倪端···惊悚、阴霾笼罩在这个死亡病区。住在那里等待死亡的患者也都有着不同的人生遭遇。他们在生命穷途时会面临这个世界最后赐予他们什么东西?一切谜底都揭晓后,是否人生真能各就各位?生死大爱题材,会诠释一次次感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