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7600000012

第12章 平常心态

不少人把这次股市的持续下跌归咎于国有股减持和查处违规资金,说中国经济一直是艳阳高照,前三季度GDP增长高达7.6%,而且好消息不断,比如北京申奥成功、我国入世在即,本周又有深圳高交会、上海APEC会议等,都应支持股市上涨。这种直线思维的想法是把宏观面与指数直接划上了等号,希望市场好时宏观面可以锦上添花,市场不好时宏观面则成为支撑信心的救命稻草,显然这是非理性的。且不说国外成熟市场缺乏这类比照的例证,中国股市本来就还存在着许多不能反映宏观面的体制性因素,如股市功能定位、资金流动流向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投资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监管者等各方的行为发生变化,以至于市场走向、波动并不完全需要甚至完全不需要依据宏观面的变化做出反应,而一些毫无联系的东西则成为炒作题材。周三生产抗生素类的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等表现较好,据说与美国近日反复出现炭疽病感染者,预计未来需大量的抗生素类药有关,这里且不说预计是否准确,中国自主开发研究的抗生素药品十分有限,目前也还没有出口到美国的,这样的炒作不过是弱市中的一阵呻吟,而呻吟只能证明有病,却并不能治病。除了上述原因外,更进一步讲,宏观面的因素本身也是复杂的,且不说申奥成功、入世在即等的直接意义与影响,即便是能立竿见影也要考虑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前三季度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但同时也显露出增速有所放慢、经济效益增势减缓的苗头,而联合国10月10日发布的报告预测,因“9 ·11”事件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将进一步被调低到1.4%,增长速度下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严重依赖对外贸易的东南亚经济,由4.1%调低至1.7%。我国每年对美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20%,如果加上从香港、东南亚等地转口到美国的部分,大约占到30%。而前三季度出口总额仅增长7%,第四季度预计将大幅下滑,全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甚微。此外,对阿富汗军事打击的后果存在着不确定性,对市场信心的影响不会是短期的。

宏观面的道理如此,市场目前的表现就没有什么好生气的,况且2001年以来市场不时在透露出它要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信息。比如B股外资股东的变化:以上交所为例,B股指数从6月1日的241.46点跌至9月24日的146.38点,在公布中报的公司中,九成以上的外资大股东有减持举动,平均减持比例超过四成,究其原因无非两个,一是获利了就跑,二是不看好要跑,先知先觉,真是以此为镜,可以明得失;投资者信心方面:周一《中国财经报道》就那两天市场走势采访股民,大部分股民情绪低落不愿接受采访,一位中年女股民说:你不要采访我,我心情不好,等心情好了再说,昨天周小川讲了创业板,也闹不清楚是利空利好,不知道什么意思。其实管理层的意图已很清楚:前期市场过热,监管者只管监管,不管股价,上市公司要用比较的、向前看和改革的观点来看待,也就是说市场下跌并非不正常,监管者的职能定位要调整,这样的结果实际上是证券市场面临功能定位的调整,投资者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维认为政府为了减持国有股就会怎么样。为了救国有企业就会怎么样。或许经此一役,市场就只是市场,而不再是“摇钱树”了,不论后悔前几年没有早减持国有股也好,后悔市场启蒙不该过早也好,都已经来不及了。生米快要做成熟饭,至少现在看其取向是如此。

未来的市场会怎样,郎咸平认为再过几个月股市会有起色,那将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股市,他还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政府出来救市是不明智的,政府要做的是加强监管,做好股市的看门人和监督员。真若如此,看门人看住了不该进来的闲杂人等,监督员赶跑了调皮捣蛋分子,股市变得健康了,能更准确反映宏观面了。但健康并不等于行情和暴涨,股市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股市,不妨视为平常事物,以平常心态观之,不要做扛大包的脚夫。

(发表于2001年10月20日)

(发表时标题为《换个姿势,接着扛》)

本周(10月22~26日)股市翻云覆雨,却实在没有什么好点评的,这种感觉就如同坐在钱塘江边观潮,虽然是排山倒海、呼啸而过,但除了目瞪口呆、叹为观止,实在不知道还应该说些什么。面对10月23日证监会突然宣布的首发增发股票停止出售国有股的消息,众多的猜测归纳起来无非两种可能:一是政策救市、监管回归。因募集资金受阻,中介机构、上市公司面临全面的信任危机,证券公司、私募基金面临挤兑倒闭风潮,基金公司超常规发展陷入僵局,各方面承受力到了极限,政策被迫转向,出现拐点。从来不问对错的投资者伤疤未好、痛还未忘,就又赤膊杀了进来,而依稀看到的仿佛是又一个“5 ·19”。二是仅对原国有股减持办法进行超强纠错、纠偏,2001年以来的监管思路继续延续,新股恢复发行,则指数在反弹到一定高度后重新回落,或在低位震荡反复,或稍作停留后续创新低,一切又归于无形。但是,选择在沪指下跌700多点、探至1500点附近时对国有股减持“叫停”,应该说是别有一番苦衷和思量,不论出发点如何,客观上给已濒临破产、违规违法的机构一次夺路逃命的机会,减小再次下跌的波及面和连锁反应,则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做是否妥当,并不能完全孤立而论,关键要看最终的目标取向。在大市持续低迷、市场信心不再的时候,突然遭遇这样的金鼓齐鸣,不知是该一鼓作气、直捣黄龙,还是该杀出血路、鸣金收兵,真是进退两难啊!

同类推荐
  •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中的经济学诡计

    寓言通过隐喻反映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经济学用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分析人类的行为。寓言用原始质朴的方式表现了经济学中的许多深奥道理,经济学用现代精密的方式再现了寓言中的许多简单道理。寓言和经济学是共通的。 本书通过讲述家喻户晓的寓言的形式,把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展示给大家,使读者在阅读风趣生动的寓言的同时,了解当代经济学的道理。
  • 总经理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277条措施

    总经理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277条措施

    本书以真实的商战事例为素材,融深刻的道理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于一体,主要讲述防止私营公司亏损倒闭的措施。告诉读者当公司处于顺境时,如何保持警惕,学会居安思危;当公司步入困境是,如何转亏为盈,反败为胜,引导读者学会分析和总结隐藏在失败背后的原因,从而找到公司正确的发展方向。
  • 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本书分为四篇十六章,全面讲授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发展、概念、内涵、实现技术、企业管理方法和实施方法。
  •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资本的逻辑:应对风险的黄金定律

    经济萧条是否是经济转型时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呢?过去35年来经济所获得的空前发展,为这一疑问奠定了基础。在转型时期,生产交换的方法和工具会发生变化,并增加有效的产品及设备;然而,新环境的适应也会造成混乱和损失。研究所谓的危机和萧条的周期,并调查这些纷乱的发生是否的确有其规律性,是一份不无裨益的工作。
  •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给经理人每天看的经济学

    本书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贸易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管理经济学、营销经济学、人才经济学、民生经济学、生活经济学、情感经济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经济学常识。
热门推荐
  • 流年流年清且浅

    流年流年清且浅

    傍晚我行与市中心的街边,耳机里播放着我最喜欢的音乐歌曲,看着街道两旁红火的餐馆和歌厅,望着灯红酒绿的城市夜景,伴着吹拂于我脸庞的清阵阵风,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流年,微微清浅…
  • 神踪鬼迹

    神踪鬼迹

    神踪鬼迹,不入法眼。但入法眼,神形俱灭!鬼并不可怕,可怕的只有人贪婪,鬼恰恰能反映出,人的本性。——一杯无邪&刘辰白注:本文会以风趣幽默的手法表达出社会百态,人间冷暖,以“鬼”为主线,揭开一个个阴谋……
  • 大魏武皇

    大魏武皇

    现代第一杀手,重生在三国,成了曹家一名不受待见的庶子——曹禅!内有诸兄弟轻视排挤,外有众诸侯如狼环伺。且看曹禅如何力挽狂澜,平定九州内乱,镇压四方蛮夷,成就大魏武帝之名。
  • 敢叆日记

    敢叆日记

    真实日记,讲述了一个女孩高中辍学后生活中的经历
  • 你是我的刚刚好

    你是我的刚刚好

    婚后。晴初:“说吧,你当初是不是早就对我图谋不轨蓄意已久了?”梁炎:“老婆,我那不叫图谋不轨,我那是一见钟情!”晴初(凉凉地望向某人):“看吧,你终于承认你那是蓄意已久了。”梁炎:“老婆!!不带你这么玩儿的!!!”
  • 遗世秘宗

    遗世秘宗

    千年传承的术法学院,避世修行的绝密圣地,遗世秘宗,万般玄法。十三年前,她以身死魂陨为代价凝结太古封印,产下幽都魔主之子。十三年后,两位老友谨遵承诺,希望帮助少年渡过魔劫,寻回她残存的一丝真魂。
  • 四色狐

    四色狐

    生活在现代都市的少年霍东野,身怀无敌的功夫,因父亲某一天莫名失踪,而与朋友叶宅——能通灵的异能少年,一起前去寻找。不想在飞往伦敦的途中坠落狐山,懵懵懂懂中开启了神秘狐界的大门,掀起"秘密"的风暴,经历生死考验。
  • 神域迷踪

    神域迷踪

    一组照片聚集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经历神奇的探险,苦苦追寻着答案,经历着生死考验。但他们却陷入无止境的疑问,直至那个被称为终极的地方,发现“神”的起源。。。。
  • 傲世之璞金三国

    傲世之璞金三国

    前世基友穿越至东汉,不巧的是一个穿越至南,一个穿越至北,还相互不知道。在各自的道路上打拼的二人,不知在相识之日又会如何呢?东汉三国,从来不缺少英雄,官场、战场、江湖各有各的精彩。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有着不一样的精彩。我理解的三国里没有庸才没有蠢材。
  • 糖尿病食疗与养生

    糖尿病食疗与养生

    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而且。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远比非糖尿病患者的高,这已被世界各国所公认。更可怕的是,人们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认识不足,这是糖尿病最大的危害!食物是最好的降糖药。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医药在健康中只起8%的作用。而糖尿病这样的生活方式病,科学合理的膳食能起到47%的防治作用。有鉴于此,《糖尿病食疗与养生》从食养、食治的角度出发,立足营养调护,防治兼收,让您远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