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7500000026

第26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

一、兵役制度演变

(一)志愿兵役制

从中国工农红军成立到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兵役法》正式公布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直实行志愿兵役制。广大工农群众、革命知识分子、起义士兵和其他爱国分子,他们为民族、为自身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响应号召,自觉自愿地参加人民军队,并不计物质报酬,长期服役。据统计,宜川先后有226人志愿加入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其中抗日战争时期78人,解放战争时期110人,抗美援朝时期38人。

(二)义务兵役制

195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正式颁布,全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公民在一定年龄内必须履行一定期限的服役。

义务兵役分为现役和预备役两种,18~22岁的男性公民都应按规定服现役,女性公民根据部队需要也可被征集服现役。现役征集一般情况下一年一次,征集的人数、时间和要求,依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命令执行。根据军队需要和本人自愿,也可以征集未满18岁的男女公民。每年9月30日前,所有适龄男性公民要按照县兵役机关的安排进行兵役登记。县兵役机关根据《兵役法》关于应征、缓征、免征或不得服役的规定,从登记的适龄男性公民中选定当年的应征对象。应征公民按县兵役机关的通知,到指定地点参加体检。体检合格后,进行政治审查(即政审)。体检和政审合格后,县兵役机关再优中选优,确定服役的人员。服满现役的义务兵一般应退出现役,根据军队需要和个人自愿,少数可超期服役1~2年。

(三)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高,部队的专业技术越来越复杂,需要保留一部分技术骨干,在部队继续服现役。1978年以前,采取超期服役的办法,保留部分骨干。但由于《兵役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致使部分骨干的许多实际问题难以解决。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兵役制度问题的决定》,全国开始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将部分超期服役的义务兵改为志愿兵。根据兵役改革的这一重大决定,驻境各部队开始改选志愿兵。服现役满五年,已成为专业技术骨干的,由本人申请,经师以上机关批准,可选改为志愿兵。志愿兵从选改之日算起,一般限役8~12年,年龄不超过35岁。军队如有特殊需要,志愿兵本人有志愿者,经军以上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延长服役期。志愿兵实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制度,除免费按义务兵标准供应伙食和被装外,另按不同级别发给工资。志愿兵退出现役后,由原征集县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四)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

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决定实行以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是加强军队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举措。早在1955年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的最初三年,陕西就曾抓过预备役建设,宜川县根据上级指示,认真开展了预备役登记和训练工作。1957年6月,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改进民兵工作的指示》,决定将民兵与预备役合二为一。1958年,大办民兵师,预备役制度废止。1984年新的《兵役法》确立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后备力量建设。此后,宜川县根据《兵役法》规定,将年届服兵役而未入伍的公民编入预备役,随时准备根据需要应征入伍。依照《兵役法》规定,将预备役士兵编入民兵组织,基干民兵服一类预备役,普通民兵服二类预备役。使预备役与民兵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全县还恢复了退伍军人预备役的登记统计工作,并广泛开展了在校学生军训。

二、兵役机构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川县兵役工作是在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以县兵役机关为主,依靠党、政、军各部门密切配合的方式进行。宜川县人民武装部作为县委的军事部兼政府的兵役机关,在上级的军事机关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承办本县的兵役工作。从1949~2005年间,宜川县兵役机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49~1951年

这一阶段的扩兵动员工作,是在中共宜川县委领导下,由党、政、军有关部门组成的临时扩兵机构,作为县委的临时性中心工作突击进行。县政府设人民武装科,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具体办理扩兵动员工作事务。

(二)1951~1954年

1951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各级人民武装部的组织和编制问题的决定》,宜川县人民武装部建立,负责辖区的兵役工作。1952年12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各级人民武装委员会的决定》精神,宜川于次年在全县范围内建立了区、乡人民武装委员会,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地方党委的领导下,承办本区域内的兵员动员、复员转业和退伍军人安置工作。

(三)1954~1958年

1954年10月,宜川县人民武装部更名为宜川县兵役局,内设组织动员科、征集退伍科、预备役士兵统计科、预备役军官统计科、民兵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县兵役工作。这一时期,基层人民武装部已撤销,指定专人兼管兵役工作。

(四)1958~2005年

1958年,县兵役局改称为县人民武装部。县人民武装部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负责本县兵役工作,同时在人民公社配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1980年,宜川县各公社建立人民武装部。1982年,人民公社废除,恢复乡镇建制,人民公社武装部改为乡(镇)人民武装部。乡(镇)人民武装部在县人民武装部和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负责本区域的兵役工作。1986~1996年,县人民武装部由军队建制改为地方建制,但兵役机关的性质、任务未变。1996年4月,又收归军队建制。恢复建制后的县人民武装部,在上级军事机关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每年一度的征兵工作。

三、义务兵征集

(一)兵员条件

1.年龄规定及服役期限

1955年《兵役法》规定,当年6月30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应服兵役,未满18岁青年自愿报考军校者,不受现役征集年龄限制。1984年新《兵役法》规定,当年12月31日前满18岁的男性公民为征集对象,当年未被征集者,在22岁以前仍可被征服现役。根据军队需要和个人志愿,也可征集当年未满18岁的男女青年。宜川县历年征兵是根据省、市(地区)兵役机关的指示,来规定当年应征对象。义务兵役制实施后,兵员服役期限曾进行过几次较大变动,陆军一般2~4年,空军3~6年,海军4~6年不等。

2.政治条件

征集兵员的政治条件随着国家政治形势和中央各个时期方针政策的变化有所不同。1955~1978年的较长时间里,政治条件注重新兵的阶级成分和社会关系。1978年以后,兵员政治条件注重应征公民的现实表现,规定出身非劳动人民家庭的革命青年和台湾省籍青年,只要本人表现好,都应一视同仁予以征集。1978年10月,国家公安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颁发《关于征集兵员的政治条件的规定》,对新兵的政治条件增加了三个方面内容: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革命青年,本人历史清白、思想政治表现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者亦可征集;对符合征集条件的台湾省籍青年一视同仁;直系亲属或对本人影响较大的旁系亲属,因参加林彪和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两个反革命集团阴谋活动,或有其他重大政治问题正在受审者,暂不征集。1979年1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和地主、富农子女成分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摘帽的地主富农分子享受人民公社社员待遇,其子女入学、参军、入党、招工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不得歧视。1990年10月,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关于征集公民服现役的政治条件的规定》,征集服现役的必须是: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军队,政治历史清楚,决心保卫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而英勇奋斗的适龄青年。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严重,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满的;组织参加反革命集团和其他非法组织,组织或参加、支持非法集会、游行、静坐、罢工、绝食、罢课的;向非法组织或国外、境外人员泄露党、国家和军队的机密以及提供、出卖情报的;与国外、境外政治背景较复杂的亲友关系密切,政治上可疑的;笃信宗教、参加宗教组织或会道门组织、并进行活动的;文身图案和所刺“字”“点”,带有政治性问题或属于犯罪团伙标志的,或者文身、刺字、刺点部位有碍军容的;被判过徒刑、拘役、管制或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因违法犯罪正在侦查、起诉、审判而未出结果的,以及政法部门正在侦查、控制的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劳动教养、少年管教、收容审查过,或者在机关、企事业、学校等单位被开除公职、厂籍、学籍以及被开除党籍、留党察看、开除团籍的;父母亲或其他抚养者中,有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被开除党籍、公职、劳动教养,以及有严重问题尚未查清结论,而本人不能正确对待或有包庇、报复行为的;对本人影响较大的旁系亲属被判刑,而本人不能正确对待或有包庇、报复行为的;等等,一律不能征集服现役。1996年10月,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对“警卫部队特种政治条件兵”的新兵政治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针对新时期形势变化,2004年10月,国家公安部、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对政审条件再次作了进一步的明确。

3.身体条件

实行义务兵役制初期,兵员身体条件要求较宽。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兵员身体条件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1959年以前,要求男性新兵身高在1.50米以上。1960~1985年,要求身高在1.55米以上。1986年以后提高到1.6米以上。女性新兵身高,1979年以前要求在1.5米以上,1980年提高到1.55米以上。1991年要求男性新兵身高在1.62米以上,女性1.58米以上。对新兵的体检要求越来越细、愈来愈严格,对不同兵种人员身体条件也提出不同要求。

4.文化条件

20世纪60年代以前,只对少数专业技术部队和空军、海军兵员要求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对普通兵员没有明确规定。随着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为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需要,到1986征兵时,国家对城镇兵要求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村兵要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兵文化程度也从初中毕业提高到高中毕业。

(二)兵役登记

1955年兵役登记工作是在县兵役委员会领导下,由兵役局组织实施,区、乡人民委员会专人负责办理。凡当年6月30日前年满18岁的男性公民,经目测合格者,一律参加登记。登记时以乡为单位,在本人常住所在地进行。

1956年的兵役登记与选举工作结合进行,采取边摸底边排队边登记的办法,由上而下从户口册中摘抄适龄青年情况,交农业社逐个了解,然后由下而上将摸底情况集中到区、乡审定,三分之一应登、免登、不登。

1984年下半年,根据《兵役法》规定,对当年12月30日以前满18岁的男性公民进行兵役登记。1985年后,每年9月30日以前完成对18周岁男性公民兵役登记。兵役登记由基层人民武装部组织实施,负责登记工作,并确定当年的预征对象。从此,应征公民兵役登记工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平时征集

宜川县的义务兵征集始于1955年,除1988年未征,1976年、1978年和1989年征集两次外,一般每年征集一次。1985年以后,还为武装警察部队征集了数量较大的新兵。

1.成立机构

每年征兵前,宜川县县、乡都要成立征兵领导机构。1954年,宜川县首次义务兵试点征集时,成立征集委员会。1956年征集时成立县委兵役委员会。1960年改称征兵领导小组。1968年宜川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革命委员会主任任组长。征兵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处理征兵工作具体业务。1981年以后,征兵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兼任,县人民武装部部长、政委任副组长,党、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征兵领导小组(征集委员会、兵役委员会)主要是确定征兵指导思想,分配征兵任务,统一领导全县征兵工作。同时下设成立征兵办公室,办公室由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和宣传、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派员组成。各乡、镇(人民公社)成立相应的征兵领导机构。每年部署征兵前,宜川县都要召开征兵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征兵工作。征兵工作期间,县征兵领导机构都要组成工作组,检查指导宣传、体检、政审、定兵工作,保证征兵任务按时完成。

2.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历年征兵工作中的中心环节,贯穿于征兵全过程。宜川县针对各个时期适龄青年实际,利用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形势战备、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依法服兵役的宣传教育,激发了广大青年的参军热情。1961年以后的征兵宣传是结合形势战备、社会主义运动和防修反修进行。1984年新的《兵役法》颁布实施后,征兵宣传以《兵役法》为主要教材,注重提高广大适龄青年的国防观念和依法服兵役意识,并针对新时期征兵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采取依法征兵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传统教育形式与现代传媒相结合的方法,广泛深入开展征兵宣传,引导青年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同时,积极做好优抚工作,解除应征青年的后顾之忧。自1990年以后,宜川县的适龄应征青年报名率都保持在90%以上,年年都能圆满完成征兵任务。

3.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兵员征集的重要环节。在历年的征兵中,宜川县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新兵体格检查标准执行。每年征兵体检期间,由卫生部门抽调医务人员组成体检组,经过学习、培训、试检后,进行体检。1972年以前,每年体检以公社为单位设立体检站,人口较少的公社与人口多的公社合并体检。1973~1983年,改为在交通方便、人口集中的地方分片设体检站。1984~2005年,每年征兵在县城设一个体检站,以乡(镇)为单位排序体检。并规定了“五不制度”,即:体检时不会客、不请客、不串科室、不接条子、无关人员不进科室。体检表一律由工作人员传递,实行单科淘汰制。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

4.政治审查

1958以前的政审,先由基层党支部保送,再由征集站审查,最后由县兵役委员会把关审定。1958年新兵政审规定,政审需经过群众评议,民兵干部推荐,人民公社政审。1965年采取“三审”的办法,即目测合格者进行初审,体检合格者进行政审,定兵前进行复审。1968年的政审由军队接兵干部、地方干部、群众团体组成“三结合”政审班子,采取面对面、背靠背、个别交谈、重点了解等形式进行审查。1973年的政审,依靠群众,层层把关,做到领导与群众、内查与外查、征兵机关与接兵干部三结合。1980年以后,政审工作重点放在了基层,重点看应征青年的现实表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应征公民流动性大,政审时注重内查外调,多方联审,基层单位采取“三访两查”(访学校、访派出所、访干部群众,查现实表现、查家属政治态度)。1987年政审实行“三结合”方式,即:逐级政审与联审相结合,本系统政审与邻近单位、村庄相结合,普遍政审与重点政审相结合。1989年政审采取“三级把关,三方联审”的办法。村、乡镇、县三级政审人员,实行划片包干,定单位、定时间、定人员、定责任;县兵役办公室、公安派出所、接兵干部三方,对政审合格者进行联审,确定预征对象。1996年9月,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关于征兵政治审查组织实施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审的内容,即:应征公民的年龄、户别、现实表现、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和家庭主要成员、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状况等。对政审方法明确规定为:实行村、乡镇、县三级政审和区域联审制度,并实行谁审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2004年10月,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颁发《征兵政治审查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化了征兵政审的内容。

5.审定兵员

1979年以前,定兵由征兵领导小组(征集委员会、兵役委员会)吸收体检组、政审组和接兵部队领导参与决定,对体检、政审双合格的对象进行综合衡量,择优审定。1980年以后,优先优定党团员、文化程度高、本人及家属入伍动机端正、三好学生、先进个人、有专业特长的青年。对入伍动机不纯、身体有“边缘”问题、群众有反映一时难以查清者,从严把关。1985~1993年,由征兵办公室各组长并吸收接兵部队领导参加的征兵办公室会议,确定新兵。1994年以后,应征新兵的审定,由县征兵领导小组负责人、办公室主任、体检组长、政审组长、基层单位领导和武装干部以及接兵部队负责人参加,集体审定。同时,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规定,优先批准符合条件的军队干部子女入伍,以解除军队干部的后顾之忧。1993年,根据国防部征兵办公室的通知,对预定新兵进行文化测试,旨在了解掌握应征青年真实的学历和实际的文化水平,防止假学历、假文凭,以保证新兵文化质量。定兵后,向社会公布,听取各方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对不合格者坚决调整,达到领导、部队、群众、家长“四满意”。

6.新兵交接与运输

1960年以前,交接兵以乡镇(公社)为单位。新兵由地方干部带队送到集中点,县征兵办公室协助接兵部队,对其进行全面观察,重点抽查,不合格者如数补齐;县征兵办公室将新兵名册、应征公民登记表、体检登记表交给接兵部队,当场点清人数,双方签字盖章;交接完毕后,退兵不再补换,新兵从离县之日起,一切费用由接兵部队负责。1961~1968年,采取“划片交兵,适当调整,互相照顾,质量均衡”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矛盾。1969年实行地方干部协助接兵部队送兵的办法,新兵集中前,由送、接双方干部负责组成临时党支部,新兵以人民公社为单位,编成班排(兵员征集少的公社联合编成班、排),指定新兵骨干为宣传员、卫生员,加强交接的组织领导。此后的几年,由接兵部队将新兵接走。1985年实行地方送兵到部队,接兵部队派干部做联络员,新兵送到部队后,向部队介绍新兵情况,交接档案材料,点名交代,并结算送兵途中各项费用。1986年以后,改为完全由部队接兵的办法,交接地点在县政府所在地,交接新兵的工作程序是:点名交代、移交档案、签字盖章、清点服装、双方领导讲话等。县征兵办公室根据新兵运输计划,协助接兵部队做好安全起运工作,并组织热烈欢送。

四、优抚与退伍军人安置

(一)优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川县人民政府全力做好军人优抚工作,遵循“群众优待和国家抚恤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军人优抚活动,按照优抚条例,发给牺牲、病故抚恤金和伤残抚恤金。

宜川县在各个时期牺牲病故军人共220人,其中土地革命时期60人,抗战时期84人,解放战争时期39人,抗美援朝时期35人,中越边境战争时期2人,视其生前级别给予其亲属抚恤金。

1951年,全县有烈属、军属753户,参战工属437户,享受包耕地2718亩,帮工13106个,优待粮食576675公斤,帮架木451275公斤,对全县54户烈属和699户军属分别挂“光荣烈属”“光荣军属”牌。

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后,改代耕为优待劳动工分加补助,春评、夏查、秋兑现,保证优抚对象家属不低于或稍高于同等社员的平均生活水平,年终结算时,参加分红。对临时性困难户,由国家酌情补助。

1981年,全县有烈、军属362户,生产队优待工496940个,发放优待金62704元。

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改为现金优抚,优待金经费由乡(镇)统筹,与优待对象签订合同,每年年终兑现。军属每户每年优待150~200元,参战军人家属每户不低于300元。

1986年,全县享受抚恤金的伤残军人共41人,共发放抚恤金6630元,对二等以上伤残军人和退伍老红军,每月发给供养费30~50元,副食补助5元,并给予商品粮供应,实行公费医疗。

1994年,全县有军属246户,其中烈属63户,军属183户,伤残军人44人,地方复员军人333人,共发放优抚金19.3万元。

1994年,宜川县优抚标准由200元调整到500元。1997年,由500元调整到700元。1999年,又调整到1000元。

2005年,全县共发放优抚金16.3万元。同时,每年元旦、春节、八一建军节,县委、县政府都要开展群众性的拥军优属活动,对驻军和军属、烈属进行慰问。召开优抚代表会,表彰模范军属、烈属,听取对优抚工作的意见,组织拥军优属电影联欢会,请驻军和军、烈属代表参加活动。

(二)安置退伍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对退伍军人进行妥善安置,宜川县设立复员转业军人建设委员会,办理复转军人工作。1986年,县民政局设宜川县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办公室。1957年,全县安置退伍军人431人,其中从事医务、手工业、运输业11人,行政干部、教师65人,农村干部94人,回乡务农261人,拨付补助款6697元,安置退伍红军战士16人。1958~1986年,接收安置1613人,其中军队转业干部65人,分配到工厂、机关工作的350人,回乡997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581人,至1986年有685人被聘用。1989年,全县接收退伍军人68人,其中农村户口27人,安置工作41人,并对历年来遗留的需要安置的14人安排了工作。2005年,全县接收退伍军人53人,已安置工作的18人。

五、预备役建设

(一)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

1955年实行义务兵役制后,宜川县兵役局根据《兵役法》规定,对预备役进行登记。凡40岁以下的男性复退军人,将来可以回部队服役者,均编入预备役,其余作退役处理;30岁以下者,编入一类一等预备役,31~40岁编入一类二等预备役,复员军人回乡后10天之内,持部队证明到县兵役局办理预备役登记手续。兵役局根据退伍军人原所在部队师以上首长签署的意见和本人具体情况审查登记。

1958年秋季,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民兵工作和预备役工作合二为一,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工作停止。

198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转发解放军总参谋部关于《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统计暂行规定》,决定在全国恢复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制度。宜川县从1982年开始,每年对退伍军人进行一次预备役登记和核对。退伍军人是否服预备役,由部队团以上单位根据其年龄、身体状况签署意见,是专业兵的,还要填写相应的专业号码。凡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退伍到宜川县的都要到宜川县人民武装部办理预备役登记手续。预备役年龄规定为:服一类役18~28岁;服二类役29~35岁。1989年全县服一类预备役的592人,服二类预备役1729人。其中服一类预备役的复退军人259人,服二类预备役的复退军人698人。

(二)预备役军官登记

199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颁布,199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8月,中共宜川县委、县政府、县人民武装部根据《预备役军官法》有关规定,对全县已登记并确定职务的军官进行了授衔。此后,每一年宜川县都有要对预备役军官进行登记核对,并在搞好正常登记统计和建卡归档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对预备役军官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军政素质,增强其服预备役的意识。

宜川县自古民众武装较多,它们是国家常备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平时成员各司其业,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战时就地就近配合军队作战,担负战争勤务,维持社会治安,必要时编入现役部队。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宜川县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有了赤卫队、游击队、民兵等民众武装组织,他们为革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牺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宜川县民兵继承和发扬革命光荣传统,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地投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成为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同类推荐
  • 人北望

    人北望

    万历四十三年,大明王朝积弊日深,文恬武嬉已然不可救药——老大帝国在抗倭援朝之战中的疲态引起了各路豪杰的觊觎。天下将乱
  • 帮着扶苏做皇帝

    帮着扶苏做皇帝

    她想成为一流演艺明星,但是她被人潜规则后,她却依然只能在夜店唱歌.她被人包养,甘心做小三,应该这样可以实现她的欲望,可是却被人在酒里下药.在昏迷中,她来了2000年前的中国,而且她发现,她正躺在扶苏的床上......
  • 将军语

    将军语

    若今生乱世如麻尔虞我诈便许你来世锦绣荣华满城烟花君可愿白衣饮茶清风瘦马在唱一曲六月雨下
  • 大宋忠魂

    大宋忠魂

    历史上有很被丑化的功臣,最著名的恐怕就算是潘美了,也就是潘仁美。面对南汉军队,潘美没有强攻,而是暂时退兵,利用南汉军队的松懈,派人化装成百姓混入韶关,然后轻骑一天一夜疾驰四百里。像这样一个智勇双全,功绩显赫的人,怎么会嫉妒一个投降过来的杨继业呢?
  • 王超皇朝

    王超皇朝

    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我写的王超只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不是现实中的人物.如有同名纯属巧合!)
热门推荐
  • 刀剑灵梦

    刀剑灵梦

    小小的一次打瞌睡,却换来了世界末日。迷茫之时,他却在城市的废墟上,发现了一个戴着面具的绝美少女,究竟是艳遇,还是阴谋?管他呢,我就是想要上钩!
  • 极品邻家保镖

    极品邻家保镖

    最近陆鸣发现自己艳福不浅,前后左右还有对面的邻居都是绝世大美女——单纯小妹、冰山女校长、暴力女兵王、腹黑女总裁,应有尽有。而且不小心发现她们都身具危险,于是有意无意间就成为了他们的贴身保镖。邻家保镖,专门保护邻家美女的保镖!
  • 圣邪血瞳

    圣邪血瞳

    这是一个元气的世界,九大属性统治的时代。阴阳双属性的转变,极致烈阳神炎与极致幽冥神火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光明与黑暗是否就真的是如同传说一般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大陆的奇异种族又是否能够会与人类和平相处?拥有了帝王至尊之位是否就真的坐拥了一切?实力达到了顶峰是否就真正的无所需求?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所有的疑惑与答案都将在这里,为您一一呈现。带您认识一个全新的世界,见证一颗新星的崛起……
  • 混之王

    混之王

    他六界的王者,他的力量来自混沌世界的最高最自然的力量。的创造了一个门派‘毁灭’,六界里面的每一界都有‘毁灭’这个让所有界的王者害怕的一个门派。毁灭的门主都知道他是一个十分护短的人,但是不会欺负普通人谁要是敢欺负普通人直接杀了没有什么理由放过你。别人是好不容易修炼成仙,在仙界里面过日子。但是这位成终极混沌之主后跑了人间生活去了。
  • 回到唐朝当太子

    回到唐朝当太子

    这一刻,我不再是刘阳,而是大唐太子李承乾。斗李治,战突厥,灭吐蕃。既然我穿越来到唐朝,那就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大唐太子路!
  • 逆天谋女

    逆天谋女

    她是暗藏心机的谋女。一个是她隐忍担当的哥哥。一个是她处心积虑的暗恋。还有一个是她痛恨至极的小魔王。在暗恋与亲情抵触时她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在被哥哥的一巴掌赶出家门,绝望中又是谁蛮横的将她撸走?谜团终会解开,精彩即将上演。
  • 魔尊霸宠:鬼医大小姐

    魔尊霸宠:鬼医大小姐

    她是天才鬼医,为人腹黑狡诈,一朝穿越成云家大小姐。天生灵力废材外加丑女无敌花痴得紧。说她?开什么玩笑!灵力值爆表,精神力开挂,逆天神器,上古神兽……一抓一大把,这才是真正的她好伐。小三白莲花联合欺负?不怕不怕,咱可以关门放神兽。被太子退婚?没关系,分分钟撩一美男,闪瞎渣渣们的钛合金狗眼。不过,谁来告诉她,这腹黑无耻的夜王妖孽是怎么回事?拼房睡就够了,竟然还要拼床?“喂,我们不熟啊!”某女哀呼。某妖孽邪恶一笑:“那我们再拼个人,肯定熟了。还是不熟,那咱天天拼,拼到熟为止?”所以,这是要做死她的节奏?(1对1,腹黑爆笑宠文)
  • 嫡女锋芒之狂妃

    嫡女锋芒之狂妃

    娘亲从小教育她做个好人,可是好人如果没有好报,为何还要做个好人!江小鱼觉得应该要做个人人都怕的坏人!外公卷入谋逆案中,满门抄斩,亲娘被逼自尽而亡,她亦是从受尽宠爱的嫡女变得人人欺辱的丑女!她忍辱负重,发誓要报仇雪恨!一朝锋芒露,她一鸣惊人,踩小人,斗奸邪,除仇敌!至于人见人爱的世子殿下,不好意思,他属于本人了!朝局风云变,权力与欲望交织,到头来却发现,费尽心机,也不过一颗棋子!
  • 我是异类

    我是异类

    我是异类,我,是个怪物,我,不被他人接受,我想回去,回到我原有的人类生活......为了我的目的,我可以,不择手段!!!
  • 丧尸临城之矿洞病毒

    丧尸临城之矿洞病毒

    一座矿洞内,一种极为古老的病毒再次爆发。各国科学研究院都发现了这种病毒。感染者都是发烧.咳嗽,紧接着就恢复如初科学家发现这种病毒可以将人体你的癌症治愈。世界卫生组织用这种病毒救下无数重症患者,但危险才刚刚来临......有一个人带领幸存者恢复了安定,甚至开始研究病毒,与此同时一个更大的灾难被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