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5800000013

第13章 内圣外王(1)

“内圣外王”是中国的传统智慧,其主旨指通过人自身的心性修养,最后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内圣外王”主要强调人的道德修养,这在现代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现实社会金钱至上,道德沦丧,如何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怎样提升全体民众的思想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其重要的课题。

一、超凡入圣的人生之功

儒家把品德高尚,有道德觉悟的人称为“君子”,君子坚持仁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怀坦荡,谦虚和乐,自强不息。君子仁德人格的最高理想是“圣人”。圣人除了内在心性修养达到高峰之外,还要求外在事功上有相当大的成就,也即内圣与外王的高度统一。圣人的修养并非只有帝王才能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按照“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路径,每个人都能成为圣人。

1改造本性,成圣成贤

“内圣外王”语出《庄子·天下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庄子认为,“内圣外王”本应是修道者追求的修身立世之道,但因百家纷争、道术不行、天下大乱,而使之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这是很不幸的事。庄子感叹说,如果百家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那么,后世的学者就难以看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也就难以完整地流传下去。

相对于庄子感慨“道”的“暗而不明,郁而不发”,难以发扬光大,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在儒学中,孔子的思想中已包含有“圣王”观念,例如他把尧舜视为“圣王”,认为他们所行的就是“内圣外王之道”。孔子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而孔子的弟子宰我说:“夫子贤于尧舜。”则说孔子比尧舜更好。孟子甚至说,昔者上圣列为天子,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所以说,孔子就是圣王。《荀子·解蔽》中为“圣王”下了一定义:“圣也者,尽伦者也;王也者,尽制者也。两尽者,足为天下极矣,故学者以圣王为师。”

在儒家典籍中,“圣人”是人格品德最高的典范,孔子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孔子尽管说他没有见到圣人,但他却被后人奉为至圣。《论语》中没有“圣王”的观念,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说,却奠基于孔子。其后孟、荀分别予以了发展。

孟子认为,“仁政”是内圣外王的核心,此种“仁政”的实行,有赖于先王的“不忍人之心”,孟子所说的圣王即是指那些能保持“仁义礼智”的先王。在圣与王的关系上,孟子侧重内圣。他在《孟子·离娄上》说:“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由此可见,孟子所说的圣人主要是指在德性上可作万民表率典范的人,只有道德修养达到一定修为的人,才堪称此誉。

荀子在《荀子·儒效》中说:“修百王之法,若辩白黑;有当时之变若数一二;行礼要节而安之,若运四肢;要是立功之巧,若诏四时;平正和民之善,亿万之众而博若一人;如是,则可谓圣人矣。”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荀子强调的是圣人的“外王”。相对于孟子,荀子更加重视圣人外在事功(王)的一面。其实,荀子也比较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如他讲:“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荀子·君道》甚至认为心性修养比治国还重要。荀子对内圣外王的辩证理解为人们勾画了这样一幅理想人格图: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了圣人的境界,在外在事功上就达到了王的成就。

儒家的重要著作《大学》也表白了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其主张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为个人内心修养的阶梯,这实际上就是“内圣”之道;而主张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个人内心修养完成后的自然发展,也就是“外王”之道。

宋朝张载追求的是这样一种人生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段话后来成为中国传统士人的理想人生境界。它将“内圣外王”的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历代学者在“成圣”的信念追求方面是一致的,但在如何成圣的问题上却有着分歧,孟子倡性善,他认为所谓修养就是保存自身已有的“善端”并将其扩充出来,同时,他也注意到,因为追求过多的物质欲望会使人失去善性,因此,他提出了“养心莫善于寡欲”的主张,把“寡欲”作为养心的主要内容,走的是一条内省的路子。荀子倡性恶,认为“善”是人们后天努力改造的结果,因此,他更加注重人们后天的学习,他说“圣可积也”,即是主张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道德而成为圣人,走的是一条向外学习不断改造本性的路子。这两种不同的修养方法在后世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儒家倡导的人生最高境界就是成圣,其次是成为君子。君子理想是儒家人生境界的另一重要内容。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里,义指君子应当履行的道德义务,利指个人的私利私欲。孔子以重义还是重利作为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他认为,君子理想人格的本质是重义轻利。这一传统被后世的儒者不断发扬光大。

如何成圣成贤或“超凡入圣”,再把“圣人”造就成“圣王”,而由“圣王”来实现社会政治理想,这就是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2出世入世,顺物而行

庄子“内圣外王”的思想,到了晋代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晋郭象在《庄子注》里说:“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世其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玺,便谓足以缨绂其心矣;见其历山川、同民事,便谓足以憔悴其神矣;岂知至者之不亏哉!”

郭象的“内圣”是指在精神上要能超越现实中的一切,达到逍遥自由的出世目的;“外王”则是一种政治领导艺术,虽然这个人主观上无意于做事,但在客观现实中,他却把一切该做的事都做得井井有条。这就是说,达到“内圣外王”境界的人,能在入世中求出世之乐,在出世中得入世之利。

据《逍遥游》记载:

尧在当天子期间,看到著名隐士许由的道德比自己更高尚,他就主动地提出要把自己的帝位让给许由,而许由认为“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予无所用天下为!”表示自己习惯于闲云野鹤的生活,无意于去当帝王。

庄子的这段记载,称赞了许由的高洁品质。《史记·正义》中引皇甫谧《高士传》中记载的许由的故事,却让人们认识了许由的沽名钓誉。

《高士传》中说,许由听说尧要把天下让给他,他就隐居到颖水之阳,箕山之下。后来,尧又召他做九洲长,许由觉得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就在他隐居的颖水滨洗耳朵。当时有一个叫巢父的人牵了一头小牛想在此饮水。见许由洗耳,就问他缘故。许由回答说:“尧想让我做九洲长,我讨厌听到这种消息,所以在此洗耳。”

巢父说:“你要是隐居到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看见你呢?你故意做出隐居的样子,实际上是想博得人们的赞誉。你玷污了我牛的口。”说完,把牛牵到上游饮水。

郭象认为许由的思想境界远远比不上尧的高,因为许由偏执于一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

郭象这样评价许由:“夫自任者对物,而顺物者与物无对,故尧无对于天下,而许由与稷、契为匹矣。”

郭象所谓的“对物”,是指不能顺应客观环境而同客观环境对立起来。在郭象看来,尧是“内圣外王”的典范,他能够顺物而行,该做天子的时侯就做天子,该禅让的时侯就禅让,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同社会需要和客观环境对立起来;而许由与稷、契在具体行为上虽然不同,许由力主出世,博取虚名,而稷、契积极入世,求取实名,他们心中同样有私欲存在,而且没能做到顺物而行,因而也就没有达到尧的境界。

二、成功立业的自我修持

“内圣外王”不仅是儒家的修身治国之道,更是普通大众的为人处世指南。它告诫人们,只有个人修养达到了“内圣”的标准,才能够“王天下”。在这个修炼的过程中要像鹰欲扑鸟、虎欲吃人之前一样,内敛不露,才华不逞,最后才能厚积薄发,实现自己的理想。

1修身修德,齐家治国

若想真正理解“内圣外王”的内涵,必须要对我国的儒家经典著作《大学》有一个大概了解。在古代,《大学》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天子的长子,它是天子治国平天下的必读书目,也是“内圣外王”的动力和根源所在。

《大学》是“四书”中的一种,出自《小戴礼记》,据说是孔子门生曾参所作。宋代朱熹解释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它是有关政治、哲理的高深广博学问。《大学》的思想一般被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着重阐述提高个人道德品质修养(内圣)与治国平天下(外王)的辩证关系。

第一,“三纲领”。

所谓“三纲领”是指《大学》开篇即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①明明德。意即“使道德显明”。就是彰显人的善德,并使之发扬光大。

道德是立身之本,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在力量。那么,道德的力量是如何体现呢?一般说来,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深邃可怖、人人自危,就会出现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混乱局面。在封建社会,只有天子能做到让天下一统、让百姓安居乐业。明明德的目标,不仅要让天子自己明白建立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性,而且还要让这种王者之道(德)自上而下地传播开来。

②亲民。亲民有两种理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把“亲”当作“新”来理解,意为使人民经过教化,摆脱旧有的陋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地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天下太平。另一种理解即为亲近人民,以人民为自己的至亲。根据《大学》的整体内容来看,朱子将亲民解释为“新民”,似乎更符合作品的原意。

“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已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亲民就是要将美好的德性,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散播,并通过除旧布新,达到天下大治的最终效果。天子应该以其为根本任务,时刻用心尽力,人民则应不断反省,力求从道德上完善自己。

③止于至善。“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止于至善”就是达到天下大治的完美境界。

这里的“至善”,和孔子所说的“正名”、“中庸之道”有密切关联。因为“至善”可以理解为遵循不及不过的时中原则,专心做好自己这个角色和地位所赋予的事情,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极致效果。

第二,“八条目”。

“三纲领”是《大学》给天子及庶民提出的宏观目标,“八条目”则是如何操作的具体措施。

①格物。格物的“格”,是“及”、“穷尽”的意思。这里的格物意思就是“及物穷理”,要求人们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辨事物,尽事物之理,增长见识。此外,“格”还有“区别”、“抵御”之意。所以“格物”还要求人们不为事物的表面现象或者世俗纷扰所干扰,做到透过表面看本质,不随波逐流,不为物欲所左右。

②致知。就是求得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能明是非、辨善恶,闻见所及,胸中了然。所有做学问的人都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前提下破除约束,进一步探索万物的内在道理,达到认识的极点。

③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要做到意诚,必须要做好对待自己和对待别人都能意念真诚。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所以,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对自己的真诚,就是不欺骗自己,不放纵自己,对虚伪、欺骗等不良的念头防微杜渐,洁身自好,特别是在独自一人时,更要谨慎,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

④正心。就是心无杂念,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心自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所以心诚、至善、摒弃杂念就能达到“正心”的境界。

⑤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修身是“八条目”的中间环节,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知其所贱恶而辟焉,知其所畏敬而辟焉,知其所哀矜而辟焉,知其所敖惰而辟焉。”人往往对其他的人或事物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看法或偏见。这就要求君子凡事先从自身做起,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修身得道者,不仅对自己有个客观准确的对待,对别人也能有客观公允的判断。

⑥齐家。就是以正心诚意,至善至德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齐其家才能治其国,“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能将一个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就能从中推理出治理大国的原则和要求;能在家中遵循伦理道德规范和家庭角色去行事,那么也可以领悟出在国家中应该如何定位自身。反之,如果连家庭关系都不能处理好的人,那就更不用提去治理一个错综复杂的国家了。

⑦治国。就是以德治国,布仁政于国中。君主要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苟日新,日日新。”君主个人的品行好坏,直接影响家庭和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君子以身作则,自己拥有了美德,才去引导别人有美德;如果自己还没能拥有美德,就不可能教化别人,更谈不上去治理国家了。

⑧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主把内圣充分展现、将“外王”发挥到极致,即通过布行仁政,任用贤臣,开源节流,发展生产,藏富于民等措施,最终达到国泰民安的治理效果。

2内圣奠基,外王始成

《大学》第一章《孔经》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前面已经谈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五项是指个人修养的内圣功夫,后三项则是推己及人的外王事业。个人修身与修养在“八条目”中占了比较大的比重,它说明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作为人生的基石,一切的内圣与外王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由此可见,内圣与外王的核心就是“修己”。“修己”就是自我修养,自我修持,就是修养个人身心受用的学问。孔子讲“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意思是说,“修己”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他人,没有完善的自我修持,不仅个体的成仁成圣将变为子虚乌有,而且对整个天下的责任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一个人的自我完善都谈不上,还谈什么对整个世界的责任与义务。

古人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内挺内坚,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句话把“内圣”的涵义和作用阐释得异常形象。

同类推荐
  •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

    《思考力:让财富迅速增长的智慧书》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部伟大著作,他曾在众多成功人士的成功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引作用,美国总统罗斯福、发明家爱迪生、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等,都从这部著作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还有很多普通人因为阅读了本书而改变了人生轨迹。足见本书对任何读者都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对于拿破仑·希尔所讲的那些发生在他身边的真实的事例,人们可以找到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通过这个真理,人们能够明白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和该如何去做,从而战胜挫折和彷徨,树立目标和理想,赢得人脉和财富。
  • 优雅是女人最美的外衣

    优雅是女人最美的外衣

    女人漂亮与否在出生那一天就注定了,而优雅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达成。优雅不是30+女人的专利,也不是名门望族女子的专利,而是每个女人一生的功课。每个女人都有过优雅生活的能力。优雅的女人永远不会老。法式优雅的真谛就是——优雅唯一一种一种可以超越容貌、超越身份、超越年龄的东西。
  • 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

    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二十几岁女孩要懂得的88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女孩要懂得的88条人生经验

    20几岁以前,你还是个小女孩,你可以不问世事,可以纵容放肆,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哭大闹,用撒娇来摆平一切困难,但20几岁以后可没人买你账了。进入社会,你就要去接触很多你以前没见过甚至没想过的事情,去经历很多以前你没有感受过的情感。你要经历美好的、丑陋的、好的、坏的,你躲不开,也逃不掉。20几岁将是你的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候,也是你最该珍惜的年龄段,因为在这个年龄段里,你将经历人生最精彩的生活——工作,恋爱,甚至于结婚生子。但20几岁的你,还有些青春年少,还缺乏人生经验。这时候,有的女孩就容易误入歧途,走许多弯路,甚至钻进死胡同,自误一生。当猛然醒悟时,人生格局已定,且年华已逝,过去的,已经无法追回。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腹黑狂后,乖乖听话

    腹黑狂后,乖乖听话

    我去!我堂堂杀手界第一竟然被人陷害后还穿越了,还穿越到一个废材身上了!废物是吧,花痴是吧,看我不分分钟秒了你。冥冥之中,我似乎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少年降妖师

    少年降妖师

    少年凭借着先天优秀的通灵能力与一双阴阳眼成为了一名降妖师,冷静又强大的少年,力求消灭天下所有的妖怪。但是他却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中明白了,人类与妖怪,与其他物种,应该相互理解,而明白了这一切的他,又该如何改变这不平等的世界。
  • 杜阳杂编

    杜阳杂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第九天堂:冢爱之卷

    第九天堂:冢爱之卷

    你,听过波西米亚人关于挽回情人爱情的神秘传说吗? 满溢魔力的十二点,在湖泊与泉水的交界处,找到那朵怒放在新月里的野玫瑰,你便会得到挽回情人心的神秘密码……盛开的爱情基因。 情人的花心让你痛了?玫瑰的香味灼伤了眼睛吗? 找到爱情基因的果实给情人服下,你将会听到第九天堂里的竖琴声伴着疯狂滋生的爱情,静静地划过希腊流淌的碧蓝爱琴海……
  • 武道大盛世

    武道大盛世

    这是一段瑰丽雄奇的武侠之旅,这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江湖长歌;这里有传说中破碎虚空的盖世武者,这里也有凄美哀怨,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这里是江湖,这里是武林,这里是恢弘浩瀚,多姿多彩的武道世界!
  • 此生逍

    此生逍

    扶逍,一个臭名远扬的败家子,吃喝嫖赌无恶不作,更何况还有一位优秀的哥哥作对比,强烈的叛逆心理令他更加自甘堕落。他以为自己可以一直这样风流快活,然而一场不幸的家族变故,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很久以后他终于明白,在这个灵力为尊的世界,只有强者才能做到此生逍遥。
  • 死神墨夜

    死神墨夜

    他出生时万鬼行路,五系武者是福是祸,血月当空大陆格局改变,他能否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下,跟多故事尽在死神墨夜
  • 死而复生之僵尸

    死而复生之僵尸

    网络黑客被通缉后,辗转来到泰国,在外婆留给自己的房子中,发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你相信这世界上有鬼吗?或者死了的人还可以复生?
  • 宇行天下

    宇行天下

    一个从大山里走出的穷苦孩子,到山外求学,历经艰辛,逐渐认识山外的世界,因为机缘,练就一身本事,最后勇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