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92600000010

第10章 愤怒的乡村(1)

天色渐渐朦胧了。空中的彩云已先后变成了鱼肚色,只留着一线正在消褪的晚红在那远处的西山上。映着微笑似的霞光的峰峦,刚才还清晰地可辨的,一转眼间已经凝成了一片,露着阴暗森严的面容。它从更远的西北边海中崛起来,中断三四处,便爬上陆地,重叠起伏的占据了许多面积,蜿蜒到正南方,伸出被名为太甲山的最高峰,随后又渐渐低了下去,折入东北方的大海。

这时西边的山麓下起了暮烟。它像轻纱似的飘浮着,荡漾着,笼罩上了那边的树林、田野和村庄。接着,其他的山麓下也起了暮烟,迷漫着,连接着,混和着,一面向山腰上掩去,一面又向中部的村庄包围着过来。

最后的一线晚红消失得非常迅速。顷刻间,天空变成了灰色,往下沉着。地面浮动了起来。大山拥着灰色的波浪在移动,在向中部包围着。它越显得模糊,越显得高大而且逼近。近边的河流、田野、树林和村庄渐渐消失在它的怀抱中。

傅家桥夜了,——这一个面对着大甲山的最中心的村庄。黑暗掩住了它的房屋、树木和道路。很少人家的窗子里透出黯淡的灯光来。大的静默主宰了整个的村庄。

只有桥上、街头和屋前,偶然发出轻微的和缓的语声,稍稍振动着这静默的空气。

这是有人在休息纳凉。他们都很疲乏地躺着,坐着,望着天空或打着瞌睡,时时用扇子拍着身边的蚊子。

闪烁的星儿渐渐布满了天空,河面和稻田中也接着点点亮了起来。随后这些无数的可爱的珍珠便浮漾起来,到处飞舞着,错综着,形成了一个流星的世界。

这时傅家桥的东南角上的沉默被突破了。有一群孩子在田边奔跑着,追扑着,欢唱着:

火萤儿,夜夜来!……一夜匆来,陈家门口搭灯台!……有人扑到了萤火虫,歌声停顿了一会,又更加欢乐地继续着:

灯台破,墙门过,陈家嫂嫂请我吃汤果!

汤果生的,碗漏的,筷焦的,凳子高的,桌子低的,陈家嫂嫂坏的!

歌声重复着,间断着,延续着,清脆而又流利。不到一刻钟,孩子们的手掌中和衣袋中多射出闪烁的亮光来。

“我捉到三个!”尖利的叫声。

“我五个!”另一个尖利的声音。

“我最多!——八个!”第三个提高了叫声。

“我最多——数不清!数不清!喏,喏,喏,”又一个挥着手,踏着脚。

“乱说!你是骗子!……”别的叫着说,“你一个也没有!”

“谁是骗子?你妈的!……谁是骗子?打你耳光!”那个说着,在黑暗中故意蹬着脚,做出追逐的样子。

于是这队伍立刻紊乱了。有人向屋前奔跑着,有人叫着妈妈,有人踏入了烂泥中怔住着。

同时,屋前纳凉的一些母亲们也给扰乱了。大家叫着自己的孩子,或者骂着:

“你回来不回来呀?……等一下关起门来打死你!——你敢吗……”

待到孩子们回到她们身边,她们也就安静下来,仿佛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有的用四扇拍着孩子们身边的蚊子,仰望着天上的星儿,开始低低地唱了起来:

一粒星,掉落地,雨粒星,拖油瓶,油瓶油,炒豌豆,豌豆生,加生姜,生姜辣……孩子们听着这歌声,也就一齐跟着唱了:

蟹脚长,跳过墙,蟹脚短,跳过碗!

碗底滑,捉只鹤!

鹤的头上一个突,三斗三升血!

于是笑声、语声、拍手声和跳跃声同时在黑暗中响了起来,欢乐充满着周围,忧虑和疲劳暂时离开了各人的心坎。

但在许多母亲们中间,葛生嫂却满怀的焦急不安。她抱着一个三岁的女孩,身边靠着两个八岁上下的儿子,虽然也跟大家的歌声喃喃地哼着,却没留心快慢和高低,只是不时的间断着。她的眼睛,也没注意头上的天空和面前的流萤,只是望着西边黑暗中的一段小路。

“唉!……”她不时低声地自言自语说,“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呀!……”

“真奇怪,今天回得这样迟!有什么要紧事吗,葛生嫂?”一个邻居的女人听见她的不安的自语,问道。

“哪有什么要紧事!不去也可以的!”葛生嫂埋怨似的低声回答说。“老是这样,不晓得夜晚……”

“漆黑的,也亏他走得。”

“可不是!说是摸惯了,不要紧。别人可给他担心呀!……驼着背,一天比一天厉害了。眼力也比一年前差得多。半夜里老是咳嗽得睡不熟。……”葛生嫂忧郁地说。

接着沉默了。葛生嫂的眼光依然不安地望着西边的一段小路。

那边依然是一样的黑暗,只不时闪亮着散乱的萤光。有好几只纺织虫在热闹地合唱着,打破了附近的沉寂。葛生嫂一听到虫声的间歇,便非常注意地倾听着。她在等待脚步的声音。

过了不久,那边纺织虫的歌声果然戛然中止了。淡黄的灯光,在浓密的荆棘丛边闪动着。

“到底来了……”葛生嫂喃喃地说,“也晓得黑了,提着灯笼……”

然而灯光却在那边停住了,有人在低声地说着:

“这边,这边……”

“不是的!在那边……不要动,我来提!……”

“嗨!只差一点点……跳到那边去了……”

葛生嫂知道是捉纺织虫的,失望地摇了一摇头。随后听清楚了是谁的声音,又喃喃地自语了起来:

“咳,二十一岁了,还和小孩一样爱玩……正经事不做……”她说着皱了一阵眉头,便高声叫着说:“华生!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吗?……捉了做什么呀?”

“晓得了!”华生在那边似理不理的回答说。“哥哥回来了吗?”

“没有呀!……你不能去寻一寻吗?”

“寻他做什么呀!……又不会逃走!……谁叫他给人家买这么多东西呀!……”

华生说着带着同伴往西走了。

灯光立刻消失了。黑暗与沉寂又占据了那边的荆棘丛中。

葛生嫂重又摇着头,叹息起来:

“这个人真没办法,老是这样倔强!……”

“有了女人,就会变的呀!”坐在她身边的阿元嫂插嘴说。

“说起女人,真不晓得何年何月。自己不会赚钱,单靠一个阿哥。吃饭的人这么多,拼着命做,也积不下钱……唉,本来也太没用了……”

“老实人就是这样的,”阿元嫂说。“所以人家叫他做弥陀佛呀。我看阿弟倒比阿哥本领大得多了,说到女人,怕自己会有办法哩……”

“二十一岁了,等他自己想办法,哼,再过十年吧!

“这倒难说,”阿元嫂微笑地说,“走起桃花运来,也是很快的哩……”

葛生嫂惊诧地沉默了。她知道阿元嫂的话里有因,思索了起来。

“难道已经有了人吗!……是谁呀,你说!……”过了一会,葛生嫂问。

阿元嫂含笑地摇了摇头:

“这个,我不晓得,应该问你呢!……嫡亲嫂子不晓得,谁人晓得呀……”

葛生嫂又沉默了。阿元嫂第二次的回答,更加肯定了华生有了女人,而且似乎很清楚他们的底细,只是不肯明说罢了。

那是谁呢?葛生嫂一点也推测不出来。她一天到晚在家里洗衣煮饭,带小孩,简直很少出去,出去了也不和人家说话,一心记挂着家里的孩子,匆匆忙忙的就回了家。这消息是不容易听到的,而且,也不容易想到。她家里的杂事够多了,三个孩子又大顽皮,一会儿这个哭了,那个闹了,常常弄得她没有工夫梳头发,没有心思换衣服,有时甚至连扣子也忘记扣了一二粒,她哪里会转着许多弯儿,去思索那毫没影子的事呢?

但现在,她有点明白了。她记起了华生近几个月来确实和以前不同的多。第一是他常常夜里回来的迟,其次是打扮的干净,第三是钱花的多,最后是他懒得做事,心思不定,要没有女人,她想,是不会变得这样的。

但那女人是谁呢?是周家桥的还是赵隘的呢?这个,她现在无法知道。阿元嫂是个牙关最紧,最喜欢卖秘诀,越问她越不肯说的。这只好慢慢的打听了。

然而她心里却起了异样的不安。葛生只有这一个亲兄弟,父母早已过世了,这段亲事,照例是应该由兄嫂负责的,虽然度日困难到了绝点,仍不能不设法给他讨个女人;现在华生自己进行起来,于兄嫂的面子太难堪了。

“看哪,二十一岁了,阿哥还不给他讨女人,所以阿弟自己轧姘头了呀!”

她想,人家一定将这样讥笑他们。刚才阿元嫂说,“你是亲嫂子,应该问你呀!”

这话就够使她难受了。阿元嫂显然是在讥笑他们。她们自己还像睡在鼓里似的,什么都不晓得,又哪里知道现在外面的人正在背后怎样笑骂了呢?……她想到这里,两颊发起烧来,心里非常的烦躁。但过了一会,她的心突突地跳起来了,她在想那个未来的弟媳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倘若是个奸刁的女人,她想,他们这一家将从此不能安宁了,他们兄嫂将时时刻刻受到她的讥笑、播弄、干涉、辱骂。眼前的例子太多了,分了家的尚且时常争吵,何况他们还没有分家,葛生是个那么老实无用的人,而华生却是脾气很坏的少年,一有了什么纠葛,又是葛生吃亏是不用说的。为了葛生,她现在对什么事情已经忍耐得够了,难道还能天天受弟媳妇的委屈吗?……她想着,不觉非常气愤起来,恨不得葛生就在面前,对他大骂一顿,出一出胸中的积气。但是她念头一转,忽然又忧郁起来,呼吸也感到困难了。

她想到了华生结婚前后的事。要是华生真的已经有了女人,他们得立刻给他结婚,再也不能拖延的。而这一笔款子,一下子叫葛生怎样张罗呢?聘金、家具、酒席,至少要在六百元以上,平日没有一点积蓄,借债约会也凑不到这许多。凑齐了以后又谁去还呢?华生这样懒得做事,不肯赚钱,拿什么去还呢?即使能够赚钱,结了婚就会生下孩子来,用费跟着大了,又哪里能够还得清!这个大担子,又明明要落在葛生的肩上了。葛生又怎么办呢?挣断了脚筋,也没……“喔,我道是谁!怎么还不进去呀?”一种沙哑的声音,忽然在葛生嫂的耳边响了起来。

葛生嫂清醒了。站在面前的是葛生哥。他什么时候走过来的,她竟没有注意到。

“什么时候了,你也晓得吗?”葛生嫂忿忿地说,“老是起早落夜,什么要紧事呀!……漆黑的,也不拿一个灯笼,叫人家放心不下……”

“你看,月亮不是出来了,还说漆黑的。”葛生哥微笑地指着东边。

葛生嫂转过头去,果然看见微缺的月亮已经升到了东山的上面。近边树林间迷漫着一派浓厚的夜气。她的四周,已经极其明亮。葛生哥露着一副苍白的面孔站着,显得很憔悴。

“刚才可是漆黑的……”她喃喃地说,口气转软了。

“进去吧,已经到了秋天,孩子们会着凉的。”葛生哥低声地说。

葛生嫂给提醒了。她才看见自己手里的孩子早已睡熟,两边站着的孩子也已坐在地上,一个靠着椅脚,一个伏在椅脚的横档上睡的很熟。周围坐着的一些邻居,不晓得是在什么时候散去的,现在只留着一片空地。时候的确很迟了。有一股寒气从地面透了上来。

“还不是因为等候你!”她又埋怨似的说,一面扯着地上的一个孩子。“你看呀,一年到头给人家差到这里,差到那里,自己有什么好处呢!只落得一个‘弥陀佛’的绰号!”

“人家没有人好差……”

“太多了,这傅家桥!都比你能干,比你走得快!”

“能有几个靠得住的人?……”

“要靠得住,就自己去呀!一定要你去的吗?”

“相信我,没办法……”

“你也可以推托的!一定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的吗?”

“好了,好了,进去吧,我还没吃饭呢……”葛生哥说着,抱起地上的两个半醒的孩子往里走了。

“又是没吃饭!什么时候了,老是叫我去弄饭给你吃!给人家做事,不会在人家家里吃饭吗?”葛生嫂咬着牙齿,忿恨地说,跟着走了进去。

“人家已经睡觉了……”葛生哥喃喃地说,声音非常的低。几乎听不出来。

月光透过东边的树隙,在檐下的泥地上洒满了交织的花纹,盖平了凸凹不平的痕迹。一列染着黑色的水渍的泥墙,映出了青白的颜色。几家人家的窗子全关了,非常沉寂。只有葛生哥夫妻两人的脚步声地响着。

进了没有门的彳共亍堂门限,他们踏上了一堆瓦砾,从支撑着两边倾斜的墙壁的几根柱子间,低着头穿了过去。这是一所老屋,彳共亍堂已经倒圮了一部分,上面还交叉地斜挂着几根栋梁,随时准备颓了下来的模样;随后经过一个堆满农具的小天井和几家门口,他们到了自己的家里了。

这房子虽然和别的屋子连着,却特别的低矮和破旧。葛生哥推开门,在黑暗中走到里间,把孩子放在床上,擦着洋火,点起了一盏菜油灯。于是房子里就有了暗淡的亮光,照见了零乱的杂物。

这是一间很小的卧室,放着一张很大的旧床,床前一口旧衣橱,一张破烂的长方桌子,一条长板凳,这里那里放着谷箩,畚斗和麻袋,很少转身的空隙。后面一门通厨房,左边通华生的卧房,外面这间更小的堆着谷子和农具,算是他们的栈房了。

“这时候还要我弄饭,幸亏晓得你脾气,早给你留下一点饭菜了……”葛生嫂喃喃地埋怨着,把孩子放在床上,到厨房里去端菜了。

“来四两老酒吧,走得疲乏了呢……”

“什么时候睡觉呀!又要四两老酒……”葛生嫂拿着碗筷,走了出来。“老是两个钟头也喝不完,慢慢的,慢慢的,喝起酒来,早夜也没有了,什么事情都忘记了……”

但是她虽然这样说着,一面回转身,却把酒杯带了出来,又进去暖酒了。

葛生哥坐在桌边,摩弄着空杯,高兴起来,映着淡黄的灯光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一点微笑的折皱。

厨房里起了劈拍的爆烈声,柴草在燃烧了。接着一阵浓烟从门边卷了进来,雾似的蒙住了卧床、衣橱和桌子,最后连他的面孔也给掩住了。

“唉,关上门吧……这样烟……”葛生哥接连咳嗽了几声说。

“你叫我烟死吗?关上门!”葛生嫂在厨房里叫着说,“后门又不许人家开,烟从哪里出去呀?”

但她虽然这样埋怨着,却把卧房的门关上了。

过了一会,卧房中的烟渐渐淡了下去,葛生嫂端着一壶酒和一碟菜走了出来。

她罩着满头的柴灰,一对赤红的眼睛流着眼泪,喃喃地说:

“真把我烟死了……”

她把酒菜放在葛生哥面前,卷起衣襟,拭着眼,又继续说:

“没有什么菜了,那两个大的真淘气,总是抢着好的东西吃……这一点豆腐干和乳腐还是昨天藏起来的……”

“有酒吃就够了。”葛生哥微笑着,拿起酒杯。“就把这两样菜留给他们明天吃吧。”

“唉,老是这么说,酒哪里会饱肚……”

“你不会吃酒,不会懂的。”他用筷子轻轻地拨动着菜,只用一只筷子挑了一点乳腐尝着。“孩子们大了,是该多吃一点菜的……你也不要老是一碗咸菜……这样下去,身体只有一天比一天坏——喂奶的人呀。”

“可不是!你拿什么东西给我吃呀!……这个要吃,那个要穿,你老是这么穷……明天……米又要吃完了……”葛生嫂忧郁地说。

“不是有四袋谷子吗?去轧一袋就是。”

“你拿什么去换现钱?谷价不是高了起来,阿如老板说要买吗?”

“慢慢再想办法。”葛生哥缓慢地喝着酒说。

“又是慢慢的!自己的事情总是慢慢的……碰到人家的事情,就不肯拖延!”

“算了,算了,老是这样钉着我,你有什么不知道,无非都是情面……哦,华生呢?”

“华生!”葛生嫂忿然的说。“一天到晚不在家,什么事情也不管!……又是你不中用呀!”

“只有这一个兄弟,我能天天打他骂他吗?二十一岁了,也要面子的,总会慢慢改过来的……”葛生哥说着,叹了一口气。

“你也晓得——二十一岁了?亲事呢?”

葛生哥沉默了。他的脸上掠过了一阵阴影,心中起了烦恼。

但是葛生嫂仍埋怨了下去:

“人家十七八岁都娶亲了,你到现在还没给他定下女人……喂,我问你,他近来做些什么事情,你知道吗?”

“什么呢?”葛生哥懒洋洋的问。

“亏你这个亲哥哥……”

葛生哥睁着疲乏的眼睛望着她,有点兴奋了。

“你说呀,我摸不着头脑!”

“人家说他,有了……”她的话忽然中断了。

外面有人推开门走了进来。

“华生!……”葛生嫂惊讶地说着,随后连忙装着镇静的态度,埋怨似的说:

“你这么迟了才回来!”

华生不做声。他冷冷地看了阿哥一眼,打开前胸的衣襟,泰然坐在床沿上,想着什么似的沉默着。

同类推荐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

    《<楚辞>文献研读》以《楚辞》元典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楚辞》基本问题、作家、作品、要籍提要和研究方法论等方面爬梳《楚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同时又提供基本的研读书目与相关的参考文献,以便使研读者拓展学术视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 小说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

    这是一本探索小说艺术规律的专著。本书对取材、立意、语言运用、形像塑造、情节结构、环境描绘、典型细节选择以及小说创作和阅读中必然碰到的主要问题,都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剖析。对小说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规律,中西小说的异同等,也有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朴实|智慧的语言,记述了往日的生活轨迹,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热门推荐
  • 我是吕布

    我是吕布

    如果吕布不是“三姓家奴”,如果吕布不是反复无常,如果吕布不是刚愎自用,那么东汉末年还会是原来的那个东汉末年吗?
  • 超级神仙群

    超级神仙群

    屌丝大学生,张凌情人节给带了绿帽,怒砸手机不料居然砸神仙群,从此改变人生,泡最亮的妞,开最好的车,装只满分的逼。
  • 我这半辈子的灵异

    我这半辈子的灵异

    一位少年辗转离奇的灵异经历
  • Tfboys十年之约

    Tfboys十年之约

    本书讲述了三千金和三小只的恋爱故事,经过了许多的磕磕绊绊,六个人能否在一起呢?(本书纯属虚构,三只在同一个班上,不要问我为什么!)
  • 四十二章经注

    四十二章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帝神记

    帝神记

    少年楚枫乃是前任帝神转世,今生他天资卓绝,看他如何在修成前世帝神
  • 十丈红尘梦一场

    十丈红尘梦一场

    一夕之间,她失去了全部记忆,遇到他人为她决定命运,她被逼陷入绝境,也厌恶上了冷漠霸道的宋兼,她只有隐姓埋名。温和的季禾闯进了她的世界,两人相爱,可没想到,季禾会变成恶人,不惜伤害他人,而她对宋兼的印象有所改观,季禾在她的心中一落千丈。宋兼为了名正言顺地娶她,经历许多困难,但最后,她选择了逃避。相离莫相忘,天涯两相望,历遍巫山沧海,看尽洞庭云雨,危坐思君为哪般?
  • 仙陨殇落

    仙陨殇落

    仙路漫漫,历九千劫难,成就无上仙道,仙魔亦有哀殇,天地亦有血泪,一次意外旅行,沈枫被强行收徒,“什么?你说你是神仙?”“什么?封印的异族”突如其来的师傅,打断了原本平淡的少年。原来这个世界是这样的。。。。。。。
  • 封尘炼天

    封尘炼天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这里是哪?我该往哪走?天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 灵植空间:农女养成记

    灵植空间:农女养成记

    罗婉是一个带着记忆出生的孩子,父母早死,没有家族,没有亲戚,没有极品。且看她如何在一个不算是女尊的国家过着自己一妻多夫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