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8500000011

第11章 对哲学发生兴趣

1920年,萨特由于成绩优异,母亲和继父爽快地答应了他想重返巴黎读书的请求。在拉罗舍尔中学念完二年级之后,父母把他送回巴黎外公家,在亨利四世中学上一年级。

年末,萨特的班主任老师极为满意,给了他如下的评语:

确实富有才华!

1921年6月,萨特参加中学毕业会考,并通过了中学业士学位考试的第一部分。

第二年,是中学生活的最后一年,萨特经过努力奋斗,终于通过了业士会考的第二部分。他的哲学老师夏尔伯力耶非常赞扬萨特的哲学分析能力,写下评语:

优秀学生,具有严谨的思想,善于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辩。

中学会考顺利通过后,萨特松了一口气。外公决定带他去故乡阿尔萨斯省好好过一个暑假。

萨特慢慢长大了,他完全懂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必须全力以赴地打一个扎实的基础,以便能顺利读完中学课程,考取第一流的大学。

1922年9月,萨特和他最好的伙伴尼让一起升入路易大帝公立中学的文科大学预备班,这是为了能顺利完成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入学考试。就在这里,他终于下定了终身献身于哲学的决心。

确定萨特一生方向的决定性的导师是亨利·柏格森,直接引导萨特走入哲学王国的则是柏格森的《关于意识的直接材料的论文》。萨特看了这部著作之后,慷慨地说:“哲学真了不起,可以教人认识真理!”

而且,柏格森对于物理时间概念的批判,尤其迎合萨特对他继父的抵制态度。在萨特看来,恰巧是柏格森论证了哲学之高于数理化科学的优越性:数理化科学至多描述和证明了常人所感受到的具体事物的规律,却距离哲学还差一大截。

另外,萨特还细心地阅读了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著作。他发现,实际上叔本华、尼采和柏格森、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著作都贯穿着同一个主题,这就是对于自我的直接体验的推崇。

萨特深受鼓舞,他逐渐认识到:要认识真理,首先必须敢于否定一切现有的权威!

萨特的兴趣并不仅仅局限于哲学。他还广泛地涉猎了文学、历史、文艺理论的书籍。他在美学方面非常推崇浪漫主义的文艺理论,他还把他阅读哲学、文学、美学以及历史等著作的心得体会分门别类地记在笔记本上。

在大学预科的最后一年,萨特完成了他在拉罗舍尔时期就开始构想的《猫头鹰耶稣——一位外省教师》以及新作《有病的天使》。

《猫头鹰耶稣——一位外省教师》正式发表于1923年的《无题》杂志上,小说的人物和情节起因于他在拉罗舍尔中学读书时遇到的一位中学老师的真实故事。“猫头鹰耶稣”是学生们给这位老师起的绰号,这位平庸的老师在讲课时常受学生的欺辱,最后自杀。

萨特对此深表同情。

在这部小说中,萨特表现了他自小就具备的文艺才华。巴尔扎克古典主义文学的文笔跃然纸上。

《有病的天使》与《猫头鹰耶稣——一位外省教师》一样,也是以一位外省教师的遭遇为题材,叙述社会生活的不幸、灾难以及种种矛盾。

经过两年的大学预科学习,萨特满怀信心地准备着将在1924年6月举行的升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全国会考。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历史悠久,负有盛名。在法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作家、政治家、哲学家、历史学家都是这个学院的毕业生。在法国,高中毕业生要报考综合大学只要出示中学业士毕业文凭即可被录取,但是要报考高等师范学院以及其他高等理工学院,则必须首先攻读大学预科,然后通过全国会考,只有成绩合格者方可被正式录取。

结果,萨特和尼让双双以优异成绩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了。

萨特来到高等师范学院,就像生活在一个开阔的天地里。从踏入校门第一天起,萨特便因为从此开始了真正的独立生活而狂喜不已,他很快适应并热爱上了这种与同学们同吃同住的寄宿生活。

因为没有了拘束和日渐成熟独立,萨特的潜在才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每个人眼里,他都是个勇敢而机智的学生。他的同班同学乔治·康吉廉评价萨特说:“他以其幽默吸引了每一个人,他喜欢说俏皮话,喜欢激起大的轰动。”

同时,萨特批评起人来毫不留情面,因而获得了“官方讽刺小品”的头衔。加上在所有课程上出类拔萃,萨特很快成了人所尽知的明星式人物。

萨特之所以出名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他的戏剧才能。

耶稣升天节这天,高师校园里万头攒动,一片热闹,学生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萨特则参加了学生业余活报剧的演出,在《朗松的灾难》中扮演主角朗松。

一场戏下来,萨特立刻又成了戏剧明星,他在对白、表情等方面的表演才能令老师和同学大为惊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身材矮小,而且患有斜视的学生能把朗松扮演得如此惟妙惟肖。其实,这不过是萨特在幼时形成的表演才能的再次施展而已。

由于首演大受欢迎,《朗松的灾难》又不得不加演了好几次。此后,萨特成为学校话剧团的常任演员,在一次次演出中展露才华。

最使萨特高兴的是尼让再一次成为他在高师的同班同学以及同宿舍的室友,两个小伙子很快发展了比以前深得多的友谊。现在他们不再只是谈谈自己读过的作品,构想一下未来的作家梦,而是投入了为实现这个梦而进行的实质工作。

萨特和尼让常常一同出入图书馆、书店,大量地阅读各种文学作品,而后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不到一个学期,两个小伙子的文学鉴赏力有了质的飞跃,并已形成了各自对于文学本身的看法。

萨特最钟情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作品,因为他们对于人类永无休止的心灵冲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深刻而细腻;尼让则更喜欢读当代法国文学的杰出作品,比如让·吉罗杜描写青年作品的构思精致巧妙,安德烈·纪德的异教徒价值,瓦莱里·拉博作品中的异域感受和保尔·莫朗作品中隐含不露的独创。

同时,尼让还使萨特注意到了文学技巧问题。每当发现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萨特或尼让都会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找到对方一吐为快。有时,两人会因意见不合而争执不下,最后便会去拜望那些他们所认识的高年级同学,或者到图书馆去查相关的书籍寻求答案。

随着阅读的日益广泛,他俩慢慢地知道了康拉德以及许多现代的文学大家,共同的学习使他们在文学见识上不断拓展。

由于萨特和尼让是那样志同道合、亲密无间而又同样地出类拔萃,同学们便戏称他俩为“尼特”和“萨让”。

不久,另一名“文学三剑客”之一埃尔博又加入了萨特和尼让这一对铁哥们的生活圈子,从而形成了巴黎高师著名的“神秘小组”。

埃尔博有突出的下颚、使人敬畏的肌肉和骨骼,最吸引人的还是他纯真的微笑。他也非常喜爱紧张的脑力工作和作家的职业。不过从才华和对于未来理想的奉献精神上,比尼、萨两人要略逊一筹,但他的善解人意和丰富的社会经历则弥补了这些不足。

现在,这三个家伙越来越让同学们感到好奇。他们特立独行,排斥异己,不再和其他同学来往。他们从来不去上必修课,选修课也只挑几门去上。每到上课的时候,他们总是坐在远离其他同学的地方。

每到考试来临,他们却经常出没于郊外的咖啡厅和酒馆,或者钻进尼让的小汽车,整个下午在“奥尔良娱乐公园”玩弹球机和微型足球。他们一边走,一边旁若无人地哼着流行小调。

另外,每当新生入学,他们总是带头“戏弄”新生,有时甚至不近人情。因此他们还以“粗暴”闻名。

但无论他们或善或恶,同学们总是把这三个人的名字挂在嘴边:萨特风度一流,但却是三人中最可怕的一位,他暴躁易怒,并酒量过人;尼让已经结过婚了,但他故意不修边幅,那眼镜后面的目光,简直可以杀死人;埃尔博是一个标准的感觉论者,他温文尔雅,有着令人无法忍受的嫉妒心。

“三剑客”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谈资,也不时让大伙恼怒不已。

一次,他们把科克托的“欧仁的宇宙论”加以改造后,进行实际运用。他们认为自己属于最高的等级,而把其他同学“证据确凿”地定位到最次的范畴中。许多同学对他们的分类提出了异议,试图让他们收回这种恶作剧,然而谁又辩得过这巧舌如簧且哲学理论功底深厚的“三剑客”呢?

1926年,“三剑客”筹备撰写一个电影剧本,剧情取之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胡萝卜皮》。在讨论中,萨特提出了非常中肯的意见:“剧本的重点是人与人之间对温存的需求。”他抓住了老百姓在这个故事中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怀。

萨特对故事中女主角的苦难遭遇给予深刻的同情。

对于萨特而言,巴黎高师4年求学生涯的最大收获应该算是培养了他对哲学的兴趣。

萨特对于柏格森关于意识的独到见解十分入迷,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后来就“绵延和意识”问题写了一篇长长的哲学论文。由于论文立论深刻、论证严密,哲学老师给了少见的高分,并从此对萨特刮目相看。

老师的褒奖更点燃了萨特对于哲学的热情。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已经慢慢地传入法国,萨特如饥似渴地继续阅读他们和许多伟大哲学家的著作,并按照字母顺序记下了他在读这些艰深作品时的感受和看法。

萨特对于前人哲学思考的成果不是不加批判地兼收并蓄,而是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想结构中,他读马克思主义时十分吃力,也不甚赞同。他不喜欢弗洛伊德,认为他的有关无意识心理论集中体现了机械论决定的倾向,有神秘主义化的危险。但是,弗洛伊德对于梦、潜意识的分析,仍然吸引着他。

在此过程中,萨特仍积极从事写作,他写了小说《一次失败》,小说情节的发展颇受尼采和音乐家瓦格纳的浓厚友情的启发。小说由巴黎加里玛尔出版社出版。

同时,萨特应《国际大学》杂志的请求,写了一篇论法律的论文:《法国近代思想史上关于国家的理论》。在论文中,萨特显示出他不仅精通一般哲学理论,而且精通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他收集了法国近代思想史上著名的法学理论家,特别是豪里奥、达维和里昂·杜桂的法学理论。这篇论文一经发表,立即被译成英文和德文传到国外。

由于萨特博览群书而又勤于思考,至大学四年级时,他的思想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巴黎高师所教的哲学。大学四年级那年,当时最有影响的《新文学》杂志曾发起过一次“当代大学生调查”,萨特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详细阐述了他的见解。

这封信引起了杂志社的重视,称赞其“很有见地”,以很大的篇幅刊登,并在后一期《新文学》中就此发表了长篇专论。

取得高等教育文凭后,萨特在高等师范学院的后两年的主要任务是准备考取中学哲学教师资格的文凭。在法国的高等教育文凭等级系列中,中学哲学教师资格文凭相当于一般的哲学博士学位。而高等教育文凭则相当于硕士学位。

1928年,萨特急于毕业,匆忙交出毕业论文,但是成绩出乎意料地低劣:排在第五十,名落孙山。这简直是难以置信!每个人都对此大为吃惊,因为很久以来萨特都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

原来,此次笔试的题目是“论想象”,早在一年前,哲学教授德拉克鲁瓦就给萨特的论文《心理生活中的想象》打了“优秀”。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地阐述了自笛卡儿以来的想象概念。可考场上的萨特不愿老调重弹,决定另辟蹊径,重撰论文,没想到突发奇想的结果却是惨败。

从此,萨特吸取了教训:做任何事既要“推陈出新”,却千万要避免“别出心裁”。这次失败带给萨特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他不得不复读一年等待来年再考。

结识有个性的女友

1929年,萨特已经24岁了,他必须在这一年完成毕业论文并通过口试,这是他结束学生生活而走向社会的重要一步。

复活节假期结束了,星期一,同学们又回到了校园。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索邦校区内开满了百合花、金莲花和红山茶。小别之后的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谈、讨论或打闹,校园里一派热闹、喧哗。

萨特在这一群生气勃勃的学生中尤其突出,他头戴一顶滑稽的帽子,正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他的谈话对象是一位比他高半头的女同学。也许萨特的见解过于玄妙高深,这位可怜的女孩听得一愣一愣的。萨特很快离开了她,他无法忍受自己的精辟议论得不到共鸣。

很快,人群中又响起了萨特那为人所熟悉的尖锐的声音:他又和另一位长得漂亮多了的女同学侃上了。但是这次,这位女同学却不似前面那位只知洗耳恭听,而是唯恐自己没有表现的机会,咄咄逼人地与萨特展开了争论,这种架势使得萨特有些尴尬,不多会儿工夫,他俩吵翻了。

萨特走到了教室的一角,孤独地坐下来,抱着脑袋一个人生着闷气。

而在这时,一位穿着黑衣、同样戴了一顶可笑的绒帽的高个子蓝眼睛的姑娘一直站在离萨特不远处,她始终十分留意地注视着萨特,目睹着萨特的遭遇,不禁面露微笑。

这时,“三剑客”之一的埃尔博走过来了,他走到那位姑娘面前,抓住她的手,带她穿过人群来到萨特面前:“萨特,这就是我经常对你说起的,对莱布尼茨了如指掌的西蒙娜·德·波伏娃。”

萨特抬起头,凝视着这位略显与众不同的姑娘。

波伏娃比萨特小3岁,也出生于法国巴黎拉斯佩尔街的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父亲乔治·德·波伏娃是位思想保守的法庭秘书,但他对于戏剧有一种天生的热爱。母亲弗朗索瓦丝·德·波伏娃出身于富庶的外省银行家庭,姿色动人但个性倔强。

父亲的影响和天生的喜好,使少女波伏娃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在父母熟睡后偷看布尔热、都德、莫泊桑等人所写的“禁书”。

当波伏娃读了奥尔科特、艾略特等杰出女作家的著作,并了解了她们的生平后,她立志毕生走写作之路,并发誓要在人类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

尽管波伏娃叔叔、舅舅家的女儿都慢慢出落成大家闺秀,但她却无意做一个传统的淑女。随着年岁的增长,她越来越反感资产阶级的种种道德规范和社会习俗,尤其是女性所遭受的极不合理的待遇。虽然父母已经将她许配给了表哥,但她心里一直作着抗争。

波伏娃发奋读书,渴望早日脱离家庭的束缚,赢得自立,从而走上自由发展个性的道路。在一个人独自奋斗的道路上,波伏娃常常因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前途而苦恼不已。

如今,21岁的波伏娃是索邦大学的学生。两年前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普通哲学学士证书”。

尽管波伏娃学业优秀,但是她一直难以摆脱那种由来已久的心理压力,由于找不到同路人,她不知道自己所选择的路是对是错。

就在几个月前,波伏娃最要好的女朋友被资产阶级的偏见和陋习扼杀置死了。波伏娃痛心疾首:“为什么这样丑恶的社会没有人起来反对呢?”

紧张的考试越来越近了,就在波伏娃全力以赴地为这次中学哲学教师资格考试进行准备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认识了学院“三剑客”之一埃尔博,埃尔博十分喜爱这个聪慧、秀丽的姑娘,他常常跟波伏娃谈到他的另两位哥们。波伏娃对这个神秘的三人小组充满了好奇,而对于萨特,更是仰慕已久。

由于祖父刚去世不久,波伏娃正在服丧,因此那段时间她只能穿黑衣。

没过几天,萨特和波伏娃这对新结交的朋友就形影不离了。波伏娃发现,萨特正是她理想中的伴侣:“萨特具有双重性。在他身上,我发现了自己所有狂热的怪癖,我总能同他分享一切。”

而萨特则欣喜地发现,波伏娃是上帝赐给他的独一无二的对话者,最佳的游戏伴侣。他感到她有些让人不可思议,因为她既有男人的智力,又有女人的敏感。

于是,同学们很快就发现,萨特现在只跟一位高挑的穿着黑衣服的姑娘在一起,他们常常肩并肩地坐在索邦大学某一自修教室的窗台上,各自阅读着莱布尼茨或尼采等人的著作。而有时,他俩在校园里来来回回地散步,嘴里在无休无止地不知说些什么。

除了就各类问题进行讨论外,萨特和波伏娃最喜欢一边散步一边做各种各样的口头游戏:包括种种讽刺戏谑的模仿、寓言、民歌、儿歌、讽刺短诗、情诗、即兴诗、短寓言等,其乐无穷。童年的快乐和轻盈又回来了!

在“快乐和轻盈”的不经意间,大考之日到了。

1929年中学哲学教师文凭会考的题目是“自由与偶然”,这对于4个年轻人来说实在是驾轻就熟。萨特、尼让、波伏娃都略加思索后便奋笔疾书。

走出笔试考场,同学们又得马不停蹄地进行口试的准备。波伏娃仍然和“神秘小组”在一起,小组的聚会地点多是萨特的房间,那里总是烟雾缭绕,物品凌乱地堆放着。萨特毫不吝啬地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来为其余三人讲解教学大纲上的内容;而波伏娃、尼让、埃尔博则把各自最了解的课题作彻底阐述。

不过,更让他们快乐的还是那些忙里偷闲的时光:每到下午,4个人便挤在一辆鱼雷形敞篷汽车里绕着巴黎城兜风,然后有时也到附近的酒吧间吃三明治,喝咖啡。

他们一会儿来到师范学院的学生宿舍里,在途中,埃尔博和萨特往往情不自禁地哼些小调甚至放开嗓子大唱特唱,像醉汉一样地放肆。他们还用笛卡儿的《沉思录》的语句编成短曲,反复地唱:“啊,上帝啊,再说一遍,如果他存在的话。”

波伏娃赞叹说:“保罗,你有一副好嗓子,是唱喜剧的好材料!你比埃尔博更有趣。”

有时,尼让会带大伙儿到有名的花神咖啡馆,那儿聚集着加利玛尔出版社旗下的几乎所有文坛新人。他们开怀畅饮着鸡尾酒,一边连着数小时天南地北地神聊,话题从抽象艺术到美国西部片,再到时下轰动影坛的法国明星。每逢兴致高昂时,萨特总是用他那漂亮的男高音唱流行的爵士歌曲,一行人不到深夜不归。

公布笔试成绩的日子到了。

这是一个美丽的秋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披上了金黄色的盛装,但这也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一批年轻人的命运要在今天决定。

萨特和尼让胸有成竹,一大早就跑去看榜了。波伏娃有些忐忑不安,虽然心急如焚却迟迟不敢去看成绩。结果是令人兴奋的:萨特考了第一名,波伏娃考了第二名,尼让的成绩也不错……但埃尔博落第了。

分手在即,4个年轻人黯然神伤。

一天,萨特对波伏娃冲动地说出了似乎在心头压抑已久的一句:“从今以后,我将负责保护你。”

波伏娃并不觉得突然,因为口试的准备阶段使两人的感情已经很深了。尽管日子并不多,但他们天天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俩不断地发现彼此在志趣和思想上的共同之处,并越来越使对方着迷。

虽然有千般的不情愿,但口试的结束就意味着分离的开始,因为波伏娃马上要随家人到法国南部的里莫辰去度假了,而萨特也预感到不久后就要服兵役。一对年轻人焦虑不安,为即将到来的分离,为未来生活的安排。

眼看波伏娃一家出发的日子临近了,两个年轻人暗暗商定:萨特将以写作为借口也去里莫辰度假,到了那儿后再见。

波伏娃最后坦率地告诉萨特:“不过,我要首先了结与表哥的以往关系。在我与表哥的事情尚未彻底了结以前,在里莫辰的相会只能采取半秘密的形式。”

8月,萨特如期赶到里莫辰,住在离波伏娃一家不远的一个旅馆里,计划在那里住12天。很快,他们相会了,从巴黎就已经开始的对话又顺畅地继续下去。

每天清晨,其他人还在酣睡,波伏娃已经偷偷地溜出家门,她一阵风似地飞快穿过朝露未干的草地,来到丛林中的一棵小树下。

萨特早已在这儿等着了。

他们久久地散步,他们要谈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书籍、朋友、生活、哲学,当然还有前途。他俩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说话声时高时低。

时间随着这些海阔天空的谈话而显得异常短暂,不远处拉格里耶尔城堡的钟声提醒他们用午饭的时间到了。波伏娃连忙赶回去与家人一起吃饭。萨特则在一道树篱下坐下来,吃波伏娃的那位欣羡各种浪漫故事的表妹玛德莱娜偷偷地从家里带出来的香料蜜糖面包或奶酪。

不一会儿,萨特又可以看到从远处飞奔而来的波伏娃的身影。整个下午,他们又在一起继续着上午讨论的话题。

可到了第四天,当他们在一块草坪边缘促膝而坐时,忽然,波伏娃脸色大变:她的父母直冲他们而来。

波伏娃的父亲乔治婉转地提出了他们的要求:“请萨特先生迅速离开此地。因为人们已对波伏娃的‘不端行为’议论纷纷,她以后是要嫁给她的表哥的,现在却每天去和一位陌生的男青年约会。我们不愿那种风言风语继续下去。”

萨特根本无法理解这种世俗之事,抗议说:“我们是在专心地讨论工作,并没有妨碍任何人。你们不用再多说了,我决不会提前一刻钟离开的。”

波伏娃的父母见好言相劝没有作用,只好把波伏娃带回去。不过,看到女儿愤怒的表情,他们也没有再为难她。

到了下一个星期,萨特和波伏娃选定了栗树丛中另一处更为隐蔽的地方,仍然每天约会。

他们坚持着这种神秘约会直至月末,萨特才离开里莫辰回到巴黎。但之后,他们仍然坚持经常通信。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1)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军事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

    《洛克菲勒家族传奇》由秦晴编著,洛克菲勒家族的庞大财富家喻户晓,在美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个家族已有150多年的历史,繁盛六代,依然独“富”天下,不但涉足商界,留下了众多令人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在政界也颇具影响力,同时还热衷于慈善事业,名声远扬。《洛克菲勒家族传奇》讲述了洛克菲勒家族前四代人的事业与生活,告诉读者一个普通人是如何成为石油大王的,一个家族又是如何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的。
  •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贾樟柯:From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著名作家罗银胜的一部倾力之作,演绎了一个文艺青年的梦想之路,同时也是一本内含文艺见解的轻松读物。记述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领军人物贾樟柯的成长历程,以及富有个性的独特导演经历,尤其是对贾樟柯心路历程的描写十分细腻,不少是独家披露,一个文艺青年动人的成长故事跃然纸上,相信一定会勾起曾经或正在抱有文艺梦的青年的追忆和共鸣。 生动展现了贾樟柯对电影、文艺理解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到,贾樟柯的思考和探索,触及文艺的核心和本质。
  •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畅销近10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热门推荐
  • 末世笙歌

    末世笙歌

    【微小说——由多个人编制而成的末世文。章节不多,且看且珍惜】末世降临,时未央只身一人前来地球,只为找到五名异能者,完成拯救地球的使命!逗逼过多,丧尸很少。欢迎妹子跳坑!!!
  • 窘迫的青春

    窘迫的青春

    来到异乡之后,长久的孤独感使我很快适应一个人的生活,可我依然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家里的一切,我发现对于一个受惯了羞辱和白眼的屌丝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连唯一能够容纳自己的家都不能回去,那是一种正真让人感到没有了一丁点儿办法的绝望。有一天,我半夜梦醒,突然发现脸上有泪珠在流,我不知道因何如此?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想起这些年狗血的经历,不可谓之不疯狂,于是决定在排斥孤独感的同时写一本类似自传体的小说。一半是真实,一半是虚构,也许热血的青春都这样......
  • 文明的命运

    文明的命运

    这不是小说,而是一部人类史。从人类开智写到人类消亡。《物种起源》告诉我们人类不是最初的物种,这里将告诉你人类也不是最后的物种。为什么许多古老的文明都消亡在历史的尘烟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为什么中国没有走向海洋殖民道路并开创工业文明?为什么西欧能脱胎于落后的中世纪走向海洋并于19世纪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为什么少数民族能两次在中国建立正统的王朝?······是什么决定着历史上人类各文明兴衰进程?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人类的未来在哪里?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明的未来在哪里?这里会告诉你。
  • 驰骋苍穹

    驰骋苍穹

    男儿生于天地之间,当有顶天立地之气魄,天要压我,我誓破天,地要阻我,踏破九渊,驰骋苍穹,傲视九霄,浩瀚天空,神邸万千,一介凡人,宫九,不甘平凡,用他大无畏的意志,要与众神一较高低,人神之争,一触及发……
  • 依云仙侣录

    依云仙侣录

    他是玄清境中的一滴冰水而化,而她则是上清境的仙脉所承,一切早已自有定数,而他和她却走向了不同的命运。他只为寻得佳人,而她却为守护心爱之人,忘心忘情,狠心离别……纵然前尘坎坷,但情缘未了。身负绝世之决,不同成长,不同历练,羁绊牵扯着他与她,再续前缘。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 这个后宫有点冷

    这个后宫有点冷

    她很美,但是美丽有时候也是一剂毒药,于是她想摧毁这个美丽。她有这样的勇气,她可以亲手埋葬自己的美丽为了更多无辜的人不受伤害。但是有这样的勇气又能怎样?她有能力去对抗他的权威吗?周旋于她不想存在的后宫之中,看着那些爱着他的女人们为了他而互相争斗,她突然淡然了,命不是她的,她的命在他的手里,那就随他去吧!
  • 霸道专宠,旋律洋溢的晨光

    霸道专宠,旋律洋溢的晨光

    她站在一片花海里,那是她最喜欢的茉莉花,她嗅着花香,仿佛只有这是对她最好的安慰。作为夏氏唯一继承人不仅能力不凡,样貌更是出众。他作为悦凯集团的神秘总裁,做事一向雷厉风行出了名的铁石心肠,可唯独对她温柔体贴。最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她就是那个小妹妹。……到俩人结婚的那天他说:“如果,我知道有一天会这么爱你,我一定对你一见钟情。”
  • 天才宝宝:爹地靠边站

    天才宝宝:爹地靠边站

    那一年,18岁的水漓月救了25岁的南宫陌,从此,他们的命运便纠葛在了一起。妹妹?情人?妻子?水漓月:南宫陌,人生若只初相见,我不会再救你。宝宝:爹地?我没有爹地。南宫先生,想追我妈咪请先排队。
  • 问南方

    问南方

    南方有更暖的阳光,南方有碧绿的临海,南方有最美的姑娘,所以我要去南方。
  • 大男人的小胶妻

    大男人的小胶妻

    段宇轩向来认为男人就该把生活重心放在事业上,本以为结婚后对家里有交代,就可以好好打拚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