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86000000019

第19章 文化科技思想风云人物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991年)被贬谪为静难行军司马,不久就死在贬所。有《篆书千文》、《成武王庙碑》,摹《峄山铭》、《大钲铭碑》等传世。

徐铉在南唐时,文章议论与韩熙载齐名,称“韩徐”,又与弟徐俱精通文字学,号“大小徐”。曾与句中正等共同校订《说文解字》,增补19字入正文,又补402字附于正文后。经他们校订增补的《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徐铉也长于书法,喜好李斯小篆,隶书也较出色。

徐铉的诗平易浅切,真率自然,不押险韵,不用奇字,颇近白居易诗风。其《贬官秦州出城作》、《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寄高邮陈郎中》等诗,均能出自肺腑,情到语流,无生涩雕琢之病。相传徐铉文思敏捷,凡有撰作,常不喜预作,有想请他写文章的人,临事来请,他执笔立就。徐铉曾说,“文速则意思敏壮,缓则体势疏慢”(《郡斋读书志》),所以他的诗流畅有余而深警不足。但也时出隽句,如:“井泉生地脉,砧杵共秋声”(《喜李少保卜邻诗》),足见其思致闲远,意味深长。

徐铉的文章承晚唐骈俪之风,而体格孤秀。他为李煜所作墓志铭,立言得体,《宋文鉴》曾录此铭。

徐铉诗文集有《骑省集》(即《徐公文集》)30卷,由其婿吴淑编集。前20卷是在南唐作官时写的,后10卷为入宋后所作。有《四部丛刊》影印黄丕烈校旧抄本30卷,附录1卷。另有近人徐乃昌翻刻宋本,附《补遗》1卷、《校勘记》1卷。又著有《稽神录》6卷,记神怪之事,有《学津讨原》、《津逮秘书》本。

荆浩

荆浩,生卒年不详,字浩然,五代后梁沁水(今山西沁水)人。荆浩在绘画艺术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毕生最光辉的创造,全部心血的凝聚。他的绘画题材比较广博,山水之外,楼台、人物、佛释画都很有特色,如其人物画,曾有《秋景渔夫图》3幅、《写慧襄王遇神女图》4幅等,有些还被宋内府收藏。荆浩不仅是一位独具特色的画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美术理论家,他撰有《笔法记》和《山水诀》各一卷,今天都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山水画理论探讨的精微之作。

中国的山水画在唐代开始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大略言之,有李思训父子(即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勾斫,有以张璪、王维、项容为代表的水墨渲染,还有吴道子等以遒劲的线条为特色的山水画。荆浩正是在广泛汲取各家之长的基础上,确立了属于个人的风格,从而在山水画由唐代向宋代更进一步的发展过程中,以其水墨并重的画风成为这个过渡中的重要一环。荆浩自云:“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抱负与不凡。他在对历代山水画法汲取和扬弃的过程中,终于创立了新的山水画表现手法,即仰面而起、壁立千仞。四面峻厚的“云中山顶”式的大山大水,有力地表现天地无限、宇宙大化的壮观,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的表现大自然雄壮之美的取景方式和表现途径,因而特立于画坛。明代王世贞概括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变革,说:“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大、小李的变化,在创新意义上不十分突出,而荆浩、关仝等人,才真正促成了中国山水画自隋唐以来的第一次变革,这也是隋唐以来山水画长期发展酝酿的结果。隋唐的山水画,基本上采用填诗和钩染的方法,使画面层次平淡,笔墨也显得比较贫乏,至荆浩确立了皴染技法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使中国的山水画大大前进了一步,其功实不可没。另外,荆浩具有独特的取景方式,宋代郭熙曾经提出“三远”——高远、深远、平远,是对中国山水画远近法的总结。而在荆浩的山水画中,高远一类的取景方式早已得到普遍运用,这对丰富画面、确立风格也有很大意义。

荆浩画风的确立,首先是重视自身修养的结果,他在平时十分注重自身人格的完善,并将这种高尚的情怀带入艺术创造,领悟到绘画艺术更重在精神的表达,从而通过画面流露出画家个人的思考和探求,使作品自然赋予了深度和广度。其次,他生活的太行山自然环境,给予他必不可少的启示,对其端凝厚重、威严方正的绘画形象的提炼和凝固,是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此外,荆浩具有对艺术不懈追求的巨大热情,他细致入微地观察描绘对象,刻苦勤奋地进行艺术实践。一日,荆浩至神证山游览,望到“苔径露水,怪石祥烟”,遂“疾进其处,皆古松也。中独围大者,皮老苍藓,龙鳞乘空,蟠虬之势,欲付云汉。成林者爽气重荣,不能者抱节自屈,或回根出土,或揠截巨流,挂岸盘溪,披苔裂石。”荆浩被这奇瑰的自然景色所感动,第二天就携纸笔前来写生,寒暑不辍,一气画了几万张,终于将石松不同的状态神韵都真实地再观于画纸之上。尤其可贵的是,荆浩还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加以总结归纳,写成文字,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遗产。

荆浩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是唐末五代山水画第一人,辉煌的艺术成就与其深湛的理论修养分不开。中国山水画理论自南朝宗炳,王微开创以来,到唐末五代发展得内容更为深入细致,论述也更加系统全面,荆浩的《笔法记》、《山水诀》可为代表。在《笔法记》中,荆浩首先为山水画制定了六条创作原则,即: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其次,荆浩提出“神”、“妙”、“奇”、“巧”四个重要观念和审评标准。第三,荆浩提出了用笔四势,即所谓“筋”、“肉”、“骨”、“气”。第四,荆浩提出了无形之病与有形之病的“二病”说法,它是针对山水画中形、神两个方面可能出现的偏差而提出来的。第五,荆浩还对画家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等提出了一些要求,如“嗜欲者,生之贼也。名贤纵乐琴书图画,代去杂欲。”最后,荆浩还提出关于画的似与不似,实际上也就是如何把握艺术表现神似与形似的关系。他认为:“画者画也,废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石可执华为实。若不知术,苟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曰:何以为似,何以为真?”结论是“似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凡气传于华,遗于象,象之死也。”在荆浩看来,绘画要表现绘画对象的真实,但是,仅仅与绘画对象取得形似是不够的,在形似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表现绘画对象的内在气质精神,实际上也就是神韵。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神韵,而不顾物体的外在形状,就会造成“象之死也”。实质上是走到另一个极端,同样是不可取的。这样,就对绘画表现的形与韵关系给予了科学的、辩证的界定。应该说,这是荆浩对山水画理论的贡献。此外,荆浩还对前人的成就和特点作了概括的论述,总的评价是“得之者少”。

在另一部著作《山水诀》中,荆浩对山水画的一些基本法则和技法作了若干论述,如:“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皴,远水无波”等等。与《笔法记》比较,《山水决》更注重具体的画法,这可以看作是荆浩本人长期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唐末五代山水画技法日趋成熟的表现。

荆浩在他提出的艺术理论指导下,一生进行了大量丰富的创作实践,留下来很多作品。山水画中主要包括四时景色、山庄、峻岭等,为历代名家所叹赏不止。从荆浩山水画作品的有关评论和少数现存的原作来看,他的山水画多由层层叠置的山峦和恣肆虬曲的树木所组成,巍峰突走,山峦雄壮,间有方硬厚重湿润的大块山石,林木茂郁。这种带有特色的构图和笔墨技巧的纯熟,成为唐末五代山水画的特点之一。尤其是他颇具特色的景物造型和色分浓淡的用墨,都透露出画家天才的功力。

如其《寒林图》,为绢本小挂幅,水墨为之,“岩石巑岏,古木槎丫,雪景迷蒙,谣流斜喷,兀对长夏,寒色森森,不啻北风图也。”荆浩作山水,时常透出一种冷峻峭拔、远离尘埃酌气氛,《寒林图》即这种风格的代表。再如其《匡庐图》,绢本,水墨,纵185.8厘米,横106.8厘米,全图为鸟瞰式全景构图,采用传统的“四面观”手法,将不同视点观察到的景物如山石峻岭,飞流湿布,奇松小径等都有机地组入画面。全图气势雄杰,山为矗峰,下临山谷,结构森严曲折,树石瘦硬,勾皴渲染多以短笔直擦,山峦皴法,圆中带方,多有钉头,表现出天地宇宙之无限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荆浩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他的山水画的出现带有转折的意义,是山水画史上重要的座标。一方面,他的构图以全景的(常常是乌瞰式的)、大山大水的方式,对传统是一种革新。另一方面,他的技法更加成熟和完备,皴法大量使用。他突出的艺术成就使得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著名画家关仝、范宽等都师法荆浩,以后历代画家也都间接地从荆浩这儿汲取营养。所谓荆、关、董、巨,代表着一种大致相同的风格,即水墨苍劲山水,而荆浩正是处在源头的位置。人称唐宋之冠,为范宽、李成辈之祖。荆浩正是以其杰出的艺术创造和深刻的理论探索,特立于唐宋五代画坛,而成为北宋水墨山水辉煌发展的先声。

同类推荐
  •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在台湾:国学大师的1949

    国学大师胡适曾说自己为半个台湾人,而与他有类似经历的远不止他一人。本书选取了胡适、傅斯年、方东美、南怀瑾等一批国学大师,主要讲述他们1949年离开大陆去往台湾之后的人生经历。有家不能回,有亲不相见,他们只能在故纸堆了寻求慰藉,读者在了解他们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之时,也可深深感受到他们对人生的无奈。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袁世凯传

    讲述一个枭雄的传奇人生,解读一个真实的袁世凯。他曾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他也被称为阴谋家、伪君子、窃国大盗: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看一个梟雄真实的人生历程。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李四光》由王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四光》记述了李四光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恶魔下场

    恶魔下场

    本书分为希特勒、墨索里尼、东条英机三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流落维也纳街头的三流画家、摒弃俸禄投身政治的高级掮客、年少轻狂多次被驱逐出境、武士道造就的狂人军官等。
热门推荐
  • 血煞星辰

    血煞星辰

    血域易开入心田、煞颜难改归世间、一席紫衣、荒芜了整个星辰、亦荒芜了他的心、看一位孤女、如何驰骋天下……
  • 苍澜叹

    苍澜叹

    本书的宗旨是弘扬自由,平等,人人如龙。英雄者,头顶苍穹、脚踏厚土,匡扶正义,为民争命;英雄者,大无畏,虽千万人,吾独往,直面重重磨难,挑战一切邪恶;英雄者,敢为梦想勇往直前,粉身啐骨在所不惜;英雄者,直面真爱,勇于承担;英雄者,行出所想,言出所言;英雄者,一诺千金,守信轻命;英雄者,弘扬自由,教化世人。三尺青峰,九步天阶,漫漫血雨,仗剑、杀人,逆天而上,无所谓正与邪,只有愿不愿;一柄大刀,横扫八方,纵横四阖,踏着尸山血海,洒下赤红血雨,人挡杀人,神挡杀神,只为一诺,纵与世间为敌,化身为魔,亦所不惜。
  • 后悔无欺

    后悔无欺

    田令被指着鼻子破口大骂:女人能做到你这种黏人的地步,也算是极品了。田令跑到二十三层楼顶,放声大叫:要是再爱上一个男人,她就选择从这里跳下去。几年后,她......
  • 不散的光亮

    不散的光亮

    月色温柔,是太阳的延续,需无太阳般热烈,但有水一样韧性,无畏、勇敢、一往直前。本作品是一部网络连载长篇小说,以两个无家庭政治背景,土生本生长的女性郝晓月和一个从农村走出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牛雪梅的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对她们爱情、家庭、工作、生活的细致描写,反映了女性干部艰辛的成长历程,揭示了复杂的社会现实。再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农村自然山水画卷。
  • 魔神征天传

    魔神征天传

    仅有的几位至高主神们创造了人间、净土、仙界和冥界,在弥漫着PM2.5的人间某城市,一个本已绝望放弃人生坠入冥界的少年!终于在现实的刺激下领悟到自己前世的怯懦退缩,他在三途川岸幡然觉醒,这一次誓要逆造化!夺天工!转命运!入神界!---为此不避一切艰险困苦,为所爱的人和所坚持的梦想全力奋战,拼尽此身一切也要傲立在众生和造物的目光中!灵修阶层:灵觉灵动灵环灵幕灵师大灵师灵魔魔神(逆天魔神、破天魔神、震天魔神)注:(本文是“魔神征天录”的再次修订版,突出了细节描写减少了BUG,---“魔神征天录”因电脑中病毒之故,导致作者账号密码丢失,所以无法继续更新,为坚持创作,特重新修订!望得到大家支持!谢谢!)
  • 谢谢你给我蓝天

    谢谢你给我蓝天

    在她的青春年华,没有太多的人心温暖,她学到的是人心险恶。她差点掉入泥潭,是他走在她身旁:“你跌倒一次,我就拉你一次”终于,她撑过了那段时光,有了新的人生。她开始拉身边也快掉进深渊的人,像他一样。谢谢你,给了我一片蓝天。(简介无能,本文不虐,真的不虐!)
  • 墨染莲笙

    墨染莲笙

    她,笑容明媚,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墨府千金。被墨玉选中,不得不四岁离家修行。他,孤寂隐忍,本是尊贵的皇子却在八岁之前流落在外。一朝回宫,誓要查清当年母妃的死因,建立自己的势力。相遇,不经意的举动让彼此有了交集。再遇,却迫不得已只能望着她远去的背影。第三次遇见,他因为自己的处境而不敢言爱,她因为不懂爱情而未靠近。携手共进,却在分离之时才懂爱情。这一次,她们能不能冲破重重阻碍,换来另一次的相逢。
  • 李嘉诚经营策略:人情特色的独门生意经

    李嘉诚经营策略:人情特色的独门生意经

    本书全方位透视了李嘉诚作为一名大商人,开创大事业所遵循的大法则;揭示了李嘉诚高人一筹的商业智慧和他独一无二的生意经。
  • 古风歌鉴赏

    古风歌鉴赏

    作为一个业余人士,介绍各个古风歌手并对于各个古风歌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我就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 圣经故事2

    圣经故事2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