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2300000007

第7章 无争才能无祸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六十六章》

就是由于他不与人争来争去,因此,天下就没有人能与他竞争了。

老子认为,一个人越是有私心,就越难以做自己;越想有所为,就越难以有所为。如果你与全国人去争国家,与全天下人去争天下,与所有领域中的人去争成败,结果必然是一无所获。你如果不与他人去争,恬淡无为,或许会有所得,不争之争反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在老子看来,最无争的,莫过于水了。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就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但是,它却永远还不要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俗话说:“人往高处爬,水向低处流。”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古人又有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了一副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指标:“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孙子》中说“夫兵形象水”。他认为最理想的作战方式应该像水一样,水中隐藏着巨大的力量,却没有固定的形状,视容器的不同而改变形状。所以,孙子以水喻兵,主张作战时要学习水的精神。他说:“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打仗也不可能有固定不变《老子·第八十一章》中也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的话,老子之所以主张不争,是因为他深深地感到世界的纷乱,起于人类相争——争名、争利、争功……于一处不在伸展私己的意欲,无一处不竞逐争夺,为了消除人类社会的纠结,乃提出“不争”的思想。的态势。需视敌人的态势自在地变换战略,方能掌握胜利之机。”因此,为将者首先要把握住大的原理,不可僵硬死板,墨守成规。需视情况的变化,灵活地运用原理,自由自在地变换我方的战略。具有这种灵活多变的伸缩性,那么在逃避对方攻击的同时,更能积极地积累自己的力量。就像水一样,虽然它具有往低处流的倾向,但是当它形成一股漩涡或急流时,再大的岩石,再粗的树干也都能轻易地冲走。

日本的围棋高手高川秀格,曾以“流水不争先”作为座右铭。他在围棋比赛时,将阵形布置成像水一样的悠散,不让对方感到畏惧。一旦开战,沉静的波澜立即发挥出所蕴含着的能量,迅速击溃对方的攻势,这就是灵活运用了“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中的道理。

“以其不争”,绝非被动人生。现实人生中“以其不争是指大有为而小“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长远有为的一种处世哲学。可以说是百态人生中“曲径通幽”、“曲线有为”的做法。顺天意、顺时势、顺民心、顺人性,绝不是做被动状,完全把自己交给大自然,像原始人那样任自然摆布,由天养活,而是在顺应客观的同时,主动地、策略地、乐观地、自觉地去驾驭命运之舟,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正所谓“我就是我自己的上帝”。

在这方面,春秋时期的范蠡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谋士,知识渊博,精通兵法,与孙子、张良齐名。他与当时另一个赫赫有名的文种是辅佐越王勾践成为“春秋霸王”的两个关键人物。

范蠡与文种侍奉越王勾践,可谓辛勤劳苦,尽心尽力;经历二十多年,最终灭掉了吴国,同时也洗刷了勾践会稽兵败、为吴王洗马的耻辱。

勾践称霸中原后,范蠡、文种都被封官,其中范蠡被封为大将军,但范蠡居安思危,视权势为祸害,况且他知道越王勾践为人心胸褊狭,“只可与之共患难,不可与之共安乐”,便坚决辞官不做,于是装上轻便的珍珠宝玉,和家人并携上西施乘船而去,驾一叶扁舟,走三江,泛五湖,然后浮海到齐国,经营农业和商业,终生未回越国。

老子的“不争”,并不是一种自我的放弃,并不是消沉颓唐,他还要人去“为”,而这个“为”是顺着自然规律的情状去发挥人类的努力,人类努力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占据为己有。商人“仗义疏财”、“回报社会”之举,当属此类。走前范蠡给大夫文种留下一封书信,劝他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的长相是脖子长,嘴尖得像鸟,这样的人可以跟他共患难,但却不可以与他同欢乐,你应该离他而去!”

文种于是托病不再上朝,但却没有听从范蠡的意见,离开越国。最终越王果然赐予文种一把宝剑,并且说:“你教给了我四种讨伐吴国的计谋,我只用了三种,还有第四种你到先王那里用吧!”文种无奈,只得自刎于家中。

而范蠡呢,泛舟过海来到齐国后,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作,从事商贸,没过多久,财产已经无法计数。齐国人都知道他的贤能,便要请他做丞相。范蠡却不肯,散尽财产,悄悄离去,来到陶地安居。陶地是天下的交通中心,贸易重地,他善于等待时机,贱买贵卖,每次只追求微薄的利润。没有多久,财产累计达到百万,富可敌国。从商的19年中,他曾经“三掷千金”——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

再后来,范蠡将生意交给儿子,而自己每天与西施泛舟五湖,尽享人间之福。这样的美满收场,不就是因为范蠡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先见之明吗?

范蠡与文种同为辅佐越王勾践成为“春秋霸王”的功臣,但两个人最后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成为天下巨富,与西施泛舟湖上,不亦乐乎;而另一个却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最后被迫自刎于家中。

这其中的关键,便是范蠡明白“无争才能无祸”的道理,不贪图高官厚禄;而文种对自己的权势富贵还恋恋不舍,最后连性命也丢了。

老子老子的不争,是指不与事物的必然性相争,也即是不与事物的当然之“道”相争。的“不争”并非目的,而是策略。正是这种“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的策略艺术,使领导者能退而避免过错,保全自身;进而消解矛盾,乱中求治。“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屈求伸,以曲求全的生存哲学,很有些现代心理学的自我心理保健的味道。

老子这里的“不争”内容很广泛,包括不争长短,不争高下,不争是非,等等。

有人说,“骄傲”其实是两回事:没有真本事又看不起人,是骄;有真本事而自视甚高,是傲。自视甚高的人如把傲气表现出来,对人轻慢无礼,也是很不好的。人不能没真本事,不能不看重自己;有真本事因而自视甚高,向内升华,傲在骨子里,成为有气节,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自轻自贱、自辱人格,就是“矜”。因为矜是一种向内、重我的傲,它与向外、轻人的骄傲是完全相反的。它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

真正修养深厚、庄矜自重的人,不与人争长叫短,因为他们把自身的优势,向内变成为一种人格涵养,向外变成为一种不屑计较的态度。宋代宰相富弼年轻时,有人告诉他:某某骂你。富弼说:恐怕是骂别人吧。这个又说:叫着你的姓名骂的,怎么是骂别人呢?富弼说:恐怕是骂与我同名字的人。据说,那位骂他的人,听到这事以后,自己惭愧得不得了。为什么惭愧呢?因为与自己一比,富弼人格的庄矜自重的优势太突出了。

因此,矜而不争,是一种高度的自信、高度的自尊,是在人格价值上超越对方、压倒对方。

当然,所谓“矜而不争”,是有条件、有场合、有限度的,所以它并非要求人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不争以致甘受欺侮。因此,所谓祸患的到来,全是争的结果。如果能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事无争,则事安;人事无争,则世界亦安矣。“矜而不争”,不仅只是自己自尊自重的一种处世态度,而且也要有事实与优势地位,不然,矜无所矜,就成为阿Q,成为懦夫了。那也不是我们所要修养的内容。

与人无争,就能亲近于人;与物无争,就能育抚万物;与名无争,名就自动到来;与利无争,利就聚集而采。

同类推荐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 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 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 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 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 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

    《读懂庄子》一书,主要是以寓言为艺术形式反映庄子思想的。全书收录他的寓言故事一百多个。通过这些寓意极深而又易懂的寓言为根据,阐述了他的世界观和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与探索。本书通过庄子的寓言故事及其散文的注释,体现庄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热门推荐
  • 首楞严义疏注经

    首楞严义疏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英雄巅峰之战

    英雄巅峰之战

    当曾经的LOL奥运冠军穿越到真正的英雄联盟世界,当曾经的段位变成真正的境界,当英雄变成一种职业,当你真正与纳什男爵和远古巨龙战斗,当人们能真正的使用英雄的技能:老鼠的隐身,剑圣的大招…他带着他曾经用过的专属装备-风神,穿行在英雄大陆上,踏上了与魔兽战斗的征程。而他做这么多,仅仅只是为了回家,寻找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们,寻找他曾经的爱人。英雄,为你而战!
  • 战火初现

    战火初现

    阴谋,都是阴谋,无尽的阴谋,一开始就是身陷囹圄的阴谋。在残酷冷血的权利场中拼杀,在铜臭银光的利益圈中游走,面对着跨越两个种族的阴谋,背对着人性和底线。没有正误的差别,没有对错的体现,且是成者王、败者寇,且是阴暗角落无声的绞杀。
  • 流浪在无限世界

    流浪在无限世界

    个体,究竟可以成长到什么地步?一代过去,一代又来,而宇宙永远长存。悄无声息的,从舞台上退下吧,你的生活,没有意义。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2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2

    阿瑟·柯南道尔作品经典的探案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其中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冒险史》、《回忆录》、《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 忆石

    忆石

    主角死后,不知道什么原因,醒来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女生身体里,发现报纸上认定死者一定是自己。。总觉得与自己有什么关系。。最后卷入了一场与神秘杀人组织的阴谋里。。不断寻找自己的记忆。。不断认识组织里的成员以及他们不平凡的能力和智商。。最后主角发现自己真正的身份。。而一切居然那么巧合。。
  • CLIGES

    CLIG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葬法倒杖

    葬法倒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女季青

    农女季青

    季母带着小农女季青踏上寻夫之路,不幸在战乱中被俘,尔后被狐狸方岩所救,开始了苦逼的被调戏生活,然而这还不算完!偶然救了一书生,却被告知对方是太子,不不不,太子殿下,您自重,民女真的配不上您啊!太子这梗还没过,又被掳去敌国,冲自己下手的还是个皇子,季青泪流满面,难道我就长了一张容易被俘的脸吗!简柯冷冷的看着她,季青默:好吧,您说了算。这个皇子有点冷。小农女的春天:各位公子你们就这么恨嫁吗!众男冷哼,季青再次默……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