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72200000010

第10章 无为而无不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第四十八章》

追求学问天天增益,离大道的距离越来越短。一步一步,最后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了。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就无所不能了。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就是说学习的越多,与“无为”的距离就越近,最后就没有什么可以学的了,这是学问的最高境界。

举个例子,我们学习很多知识,刚开始学的时候发现知识真多,比如项目管理,若干知识领域,无穷无尽的名词解释,不头晕才怪,但等你学完,才发现不过如此,顺着项目操作的流程看下来就简单了,所以到这个地步就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没什么好学的了。而这个时候你对项目管理的把握已经“无不为”了。也如同武林高手的“无招胜有招”。

当然,老子在这里所说的“以至无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但即使这样,我们普通人也达不到。怎么办呢?做任何事情都要尽量接近“无为”。

日本著名科学家系川英夫在他所著的《一位开拓者的思考》一书中,讲了一段极富哲理的话:“人生的重挫酷似翻船,为使身体不致由水流动力紧紧地吸附于船底,造成窒息性死亡,就要落水后借助坠落的劲儿蜷缩身体,一沉到底,然后再顺着水流浮出水面,以求摆脱葬身鱼腹的命运。人生处于逆境时,如硬要违背客观规律,结果只能加剧事态的恶化。逆境之中最关键的是顺应所处的环境并暗中积蓄力量。”

这里的“蜷缩身体”、“一沉到底”,看上去好像非常消极,一副听天由命,不再挣扎的样子,但却是死中求生的正确选择。如果不顾客观情势在坠水之后就拼命地胡乱扑腾一番,那倒会事与愿违,落得一个葬身鱼腹的下场。

一个是“无为”——不作挣扎,一个是“有为”——拼命挣扎。无为者生,有为者死。这就是“无为而为”的神妙。

“无为而无不为”,这几个字中包含着丰富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当中,如果有人想无所不为,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会一无所为。领兵打仗也是这样,有所取就要有所舍,有所攻就要有所守,贪心太大,必遭祸害。

无为而为,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暂时的“不为”是为了长远的“为”;表面的“不为”是为了实在的“为”。“无为而为”有时候是客观形势逼迫着你收敛锋芒,藏而不露,以求安身立命、以得来日重图大业。这就是所谓的“韬光养晦”之策。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有抱负有才干的政治家,很想为振兴国家干一番事业。

一次,齐景公命他去治理东阿,晏子非常高兴,准备到那里去大展宏图。可是,三年之后,向朝廷告状的越来越多,景公非常恼怒,他将晏子召回来,要罢免他的官职。

晏子毕竟是很有头脑的,他早已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为了保住继续施展才能的机会,他非常谦恭地说:“臣已知错,请大王再给臣三年的时间,那时,人们必然会说臣的好话了。”

景公见晏子有知错必改的勇气,且言辞恳切,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又过了三年,景帝果然听到不少称颂晏子的话,他大为高兴,于是召晏子入朝,要予以封赏。不料,晏子却诚惶诚恐地不肯接受封赏。

齐景帝感到奇怪,就问晏子究竟是什么原因。晏子回答说:“第一次我去东阿,让人修筑道路,施行有利于百姓的措施,于是坏人责怪我;我主张节俭勤劳,尊老爱幼,惩治偷盗无赖,于是无赖怨恨我;权贵犯法,我也严加惩治,毫不宽恕,于是权贵们嫉恨我;周围的人如果有超出法度的要求,我就拒绝他们,于是周围的人责骂我。这些对我的恶语中伤四处传扬,甚至有人还在背后告我的黑状。这一次,我采取了顺其自然的作法。我不让人修路,拖延实施利民措施,坏人为此开心了;我轻视节俭勤劳、尊老爱幼,还释放鸡鸣狗盗之徒,无赖们为此高兴了;权贵们犯法,我不依法惩治而予以偏袒,权贵们为此无怨了;周围的人无论有什么请求,我都有求必应,周围的人为此满意了。于是,这些人又都到处颂扬我,您也信以为真了。三年前,您要处罚我,其实我该受赏;现在您要封赏我,其实我该受罚。大王,这些就是我不能接受封赏的原因。”

齐景公听后,恍然大悟,深感晏子是一位有德有才的良臣,就拜晏子为相,交给他治理全国的重任。后来,齐国实力大增,成为争霸天下的强国之一。

晏子前三年治理东阿,他所采取的政策应该说是正确的,但由于得罪人,面临着丢官免职的失败。如何挽救自己的仕途呢?晏子没有像平常人那样急于申辩,急于表功,而是“老老实实地承认了错误”,请求齐王再给他一次机会。齐王果然答应了。如果晏子这时候就说自己是如何能干、如何如何地受了委屈,那么齐景公肯定不能相信,反而会认为他狂妄自大,自吹自擂。在这里,晏子隐藏了自己的才能,装成确实犯了错误的样子,便是用了韬晦之策。

第二次去东阿,晏子收敛锋芒,暂时放弃自己的治政之道,凡事都顺其自然,几乎是无所作为。但好名声却纷至沓来,如果晏子永远都这样下去,那他肯定成不了大器,而且日后那虚假的好名声终究是要消失的。

同类推荐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本书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菜根谭》的深刻人生哲学。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公元前 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史。它可分为 4个时期: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公元 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对现代哲学时期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有的把上限划在19世纪末,有的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有的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热门推荐
  • 乱世猎人第五卷

    乱世猎人第五卷

    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其武功与智慧突起江湖,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而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凭其机缘运数,突破武学与智慧的极限,终成乱世之中真正的猎人,而使整个武林以至天下的局势运于掌中……
  • 天道杂货铺

    天道杂货铺

    叶修无意间得到了天道杂货铺,从此医术,相术无所不通,美女、校花纷至沓来,就连傲娇的小狐狸也主动投怀,生活浪的不行...
  • 剑震江湖

    剑震江湖

    白衫素问酒家,轻裘遥指天涯,举杯邀月听风,寒芒挑灯如梦,华发守君未归,飞雁孤影鸣悲,天心凌云凤舞,御神剑震江湖。武侠轻松爽文,带你领略传统武侠和新派武侠相结合的世界。喜欢武侠的朋友们,欢迎来食用。(本故事所有情节、人物等各事项纯属虚构)
  • 宿世情缘:狐爱三生

    宿世情缘:狐爱三生

    “你说句话嘛,你不渡我么?你不渡我么?你渡我呀!你渡我嘛!渡我嘛!”“既然你说我是仙人,我又为何要渡你?”“你可曾真的在意过我?”“这辈子,我从未在意过别人。若你肯回来,我皆可不要。”
  • 五羊历险记

    五羊历险记

    五羊历险记,推荐8~13岁少年男孩看,主人公是根据一部大家熟知的动画的角色,不喜勿喷。
  • 天命定缘

    天命定缘

    我无缘,由天起;我逆命,由天起;天定我缘,我逆天;天定我命,我逆天。不论前世,不想后世,在这一世,我命由我,不由天
  • 霸道冰山男:专宠小娇妻

    霸道冰山男:专宠小娇妻

    “少爷,少奶奶跑了!”“什么?!跑了?给我把她抓回来。”“少爷,少奶奶要结婚了!”“结婚,她的婚只能和我结!”“江大少爷,你到底需要些什么,孩子我也生了,这第一次也给了,江少,您还需要些什么?姑娘我可以一一满足你”赵筱高傲的对着比她高的男人说话。“女人,我第一次被你上了,该不该负责?孩子可哭着要喝奶呢”
  • 死者永生

    死者永生

    李可作为杀手组织“狱”的王牌被派往欧洲执行一个极机密的刺杀任务,就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被刺杀对象用被诅咒的刀刺中要害。原本以为自己活不了的李可却没有死去,而是通过诅咒成为了死神的仆从,替死神抓捕逃到人间的恶灵,拥有不死的能力,却也必须承受常人所无法忍受的痛苦。
  • 造化天决

    造化天决

    是非善恶唯呼一心,是正是邪但凭人说。非人非妖难容于世,快意恩仇何曾洒脱。分分合合始终难舍,相爱相杀谁知对错。聚聚散散谁来解脱,缘起缘灭谁斩情索。风风雨雨前路坎坷,相知相守可曾伴我。山山水水总有漩涡,尽心尽力陪我度过。朝朝暮暮岂是嘴说,全心全意在我心窝。明明白白心花开落,倾情倾意才得此果。贯穿此书的情感路线!书海茫茫难得相遇,奉请客官留下看过。
  • 帝后之花嫁养成计

    帝后之花嫁养成计

    前世因展露惊世骇俗的天赋,从而威胁到族内奸佞的阴谋,尚未长大就被陷害盗取家族至高道法残篇而弑父杀母,至亲的死不瞑怀中滚烫的道法残篇,正当她惊魂未定之时,平日里宠溺她的小哥哥站出指认:“族亲为证,此等大逆不道的孽障理因灭魂...”世间万念俱寂不过如此,她怎能不恨!再次睁眼,她已重生!不再是拓跋凰而是姬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