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8700000008

第8章 撒哈拉沙漠繁荣

撒哈拉大沙漠

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纵横于大西洋沿岸直到尼罗河畔的广大北非地区,漫天流沙和无边无际的沙丘砾漠就是今天这里的风景写照。常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笼罩着这片大地,有的地区甚至一连几年都不下一滴雨,这就使撒哈拉大沙漠炎热无比,最高温度接近60℃。在这里,你今天只能看到一片片黄沙和龟裂的土地,植物生长是很罕见的。你决不会因此联想,这里曾经是土肥水美的绿洲。可是,这却是千真万确的,距今3000多年前,这里的确曾是一片绿洲。

德国青年探险家巴尔斯首先揭开了这个秘密。19世纪中叶,他意外地往阿尔及利亚东部的恩阿哲尔高原地区发现了几处古文化遗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的岩石壁画。

在这些壁画中一再出现的水牛形象引起了他的注意,此后,他在撒哈拉的其他沙漠地带也发现了以水牛为题材的壁画。巴尔斯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水牛形象住壁画中出现,说明这里曾经有过适合水牛生存的自然环境。画有水牛的壁画如此广泛地分布在撒哈拉各地,说明整个撒哈拉住某一个历史时间段里曾经是适合游牧的生态环境,并且一定有游牧民族在此生存居住过。在他的进一步考察中,义发现了许多刻有犀牛,河马等水中动物形象的岩石壁画。在这些史前壁画中。唯独不见以“沙漠之舟”著称的骆驼!于是,巴尔斯根据自己的考察结果,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撒哈拉在远古时代是绿色的,是肥美的绿洲。”

考学家们普遍地接受了他这个观点,还采用了他把撒哈拉地区分为前骆驼期和骆驼期的历史分段方法。

现在,撒哈拉已有100多处史前文明的村落遗址和近万件壁画作品被人们发现。撒哈拉以前是什么样子?这里发现的岩画,向我们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在椭圆形的小屋前拴着一排小牛,牧民们赶着膘肥体壮的长角牛群,披着晚霞归来,妇女们跑出小屋迎接亲人,孩子们在牛群中嬉戏,显示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那时的撒哈拉雨量充足、溪流潺潺、草木茂盛、土地肥沃。尼格罗人在这里定居,他们饲养牲畜、种植谷物、繁衍子孙。

根据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岩画,可以将这些不同的岩画分为几个阶段:

水牛时期,大约从3万5千年以前至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时期的岩画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8000年时期,是用一些目前已经在当地绝迹的动物奶汁混合颜料画在岩石上的,这些动物包括有水牛、象、河马和犀牛,画中的人物使用棍棒、斧头、弓箭和用棍棒甩出去击打猎物,但没有见到标枪,他们经常戴有圆型的盔帽。这些岩画主要分布在阿尔及利亚的东南部,以及乍得和利比亚境内。

黄牛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一时期当地居民开始从事游牧生活,放牧牛羊,曾经发现有陶器和新石器时代经过打磨加工的石斧、石磨和箭头,也有一些打猎用的弓箭。放牧的动物是从亚洲引进的。后期也发现一些可以聚集较多的人和牲畜的村落遗迹。

马时期,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700年左右。这一时期已经有迹象表明当地引进了马、骆驼和奶牛,并从事大规模的农业。可能在公元前1220年前后从腓尼基人那里学会了使用和锻造铁器。当地建立了横跨整个撒哈拉直到埃及的大帝国联盟。

现在,历史考古学界已经认定,撒哈拉的史前文明是非洲土著黑人创造的。他们生存的社会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经历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化的历史阶段。他们的主要生存手段是狩猎、放牧和征战。在他们社会的后期阶段,已经出现了贫富差别相等级划分,还山现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

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壁画,为我们提供了撒哈拉地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大致时间进程。

公元前5400~前3000年,这里曾是一片肥美的绿洲。而公元前3000年以后,水牛、河马和犀牛等水中动物形象逐渐从壁画中消失了,这说明这一地区的水资源逐渐减少,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了。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绘制的壁画中,骆驼的形象出现了。显然,在此之前的某一段时间里,沙漠已经代替了绿洲。

从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重叠刻画在比较集中的岩壁上的壁画,不难看出:一直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这里没有发生过民族的更迭。

现在人们无法回答的问题是:撒哈拉是怎样变成沙漠的?这块土地上的史前文明的衰落和消失是不是直接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相关?因为人们在沙漠中考古也是十分困难的。

撒哈拉的史前壁画本身也有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谜。这些壁画的大部分都是用恩阿哲尔高原盛产的赭石色页岩研磨的颜料绘制的。岩洞中还发现过用页岩制作的调色板和残留的赭石颜料、小石砚和磨石等调色工具。壁画上的五颜六色,历经数千年的风雨剥蚀丝毫不褪色,这十分令人着迷。一些壁画的内容和技法也使人吃惊。有一幅被学者称为“伟大的火星神”的人物岩画,它的表现手法和人物外形都和法国现代的抽象派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十分相似。人们难以理解远古时代撒哈拉地区的绘画大师们为什么会用这种变形的艺术手法作画,它到底象征着什么?

人们不仅对这些壁画的绘制年代难以稽考,而且对壁画中那些奇怪形状的形象也茫然无知,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

同类推荐
  • 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

    一闪而过的流星、哗哗作响 的潮水、看不到尽头的星空……我们身边这些美妙的 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奥妙无穷的天文知识。《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适读于10-15岁)》 将把你带进神奇的天文世界,让你知道恐龙为什么会 灭绝,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地球有多少岁了,为什 么月球是个麻土豆,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这些妙 趣横生的天文故事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 你轻轻松松爱上天文、学会天文。
  •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上)

    给小学生讲世界历史(上)

    本书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掌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了解精彩纷呈的历史事件,回味趣味横生的历史瞬间。
  • 让心一起高飞

    让心一起高飞

    《让你感动的美好心灵故事:让心一起高飞》精选了中外最具有启迪性和故事性的各类故事,并采取归类排列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透露出每一篇故事潜在的深刻哲理。故事是美文的表述,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哲理,使广大读者最容易阅读,也最能打动心灵。故事没有冗长的说教,而是用富于启发性的事迹来传达心灵和哲理的力量,以便我们产生共鸣和启迪。
  •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品解读,无效的自我愚弄比比皆是。肤浅的对话、豪华的多媒体包装充斥课堂。最令人悲观的是,权威的理论与生动丰富的阅读经验长期为敌。原因在于:第一,权威理论未及与中国阅读经验结合,尚待完善;盲目迷信,生搬硬套,窒息了阅读的灵性。第二,在方法上,习惯于从表面到表面的滑行,在作品与现实的统一中团团转,缺乏揭示矛盾进入分析层次的自觉,这在根本上背离了“分析”的初衷。目前任务的迫切性在于把文化哲学的分析方法转化为“还原”、“比较”这样可操作的方法,从而把阅读的鲜活的体悟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热门推荐
  • 修神在异世

    修神在异世

    一个北漂的音乐少年,阴差阳错,穿越到了一个修神世界,在全新的世界,他会不会有什么奇遇?他能否融入这全新的世界?能否在这个修神的世界当中,有他的一席之地...?
  • 流星天坠

    流星天坠

    星和他的朋友们的故事,剑指苍穹,流星天坠!
  • 忤逆世界

    忤逆世界

    我要逆世界而行,我愿化作灰烬,将你的道···铺平!小屁孩是一个很坚强的小疯子,忤逆世界,却也只是想忤逆命运!我们大都如是!为了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都走在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上!没人知道以后!只是走,想着终会到达···
  • 一人成神

    一人成神

    神是无所不能的,神之不死不灭,神是什么?人又是什么,人总想着成神,神又会在想着什么?主角一步步走向神坛,然而等着他的将是...
  • 经营人生的心理策略

    经营人生的心理策略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进行理性规划和管理,并用心去经营。如果你不懂得经营职场,你将为“怀才不遇”而苦恼;如果你不懂得经营亲情,你会为“代沟”而烦闷;如果你不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你的生活会为其所累……可见,幸福、美满的人生需要管理,需要经营。其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林林总总,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策略,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且你还会发现,曾经一度困扰着你的问题,此刻已是豁然开朗。
  •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早期教育成就一生

    “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最初的六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研究结果表明,90%的教育基础都是在孩子6岁以前就奠定了的。幼儿时期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黄金期,是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即使是天资平平的孩子,也可能成为天才!
  • 漫威之不死鸟

    漫威之不死鸟

    海贼王?漫威世界?不一样的能力,会有不一样的敌人,不一样的人物,会有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世界,会有不一样的未来!张文,不死鸟果实使用者,三色霸气,他会有自己的路!
  • 毒舌小神医

    毒舌小神医

    初入都市的小神医凭借一张毒舌,树敌无数,又凭借过人医术救人无数,如同勤劳的小蜜蜂周旋在各色美女之中
  • 挣扎于创世

    挣扎于创世

    “想要活下去吗?去帮助已经进入末日的世界重新获得新生吧。”任松辰苦笑着听完脑海中的话语,难道他要成为救世主?而且还要前往不同世界不断的成为救世主?“其实我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任松辰是这么对自己说的。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