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4200000004

第4章 肌肉上瘾症

巴特是个30出头、高大金发的男人,他在波士顿南方著名的健身房里担任个人教练。10年前他在麻州的一所学院拿到运动生理学的学位。从此,他就在附近的许多健身房工作。在长久的工作经验中,巴特以亲切的社交态度在实际的地观察中获知了波士顿区的健身房内幕。他有很多与健身相关的故事,尤其是关于一些雇佣他担任教练的社区名流。他有使用类固醇的经验,在许多当地的健美比赛中,他都有很好的表现。他给我们看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他站在台上领奖,奖杯几乎和他一样高。

在我们的访谈中,当谈到他和女人的关系时,巴特开始想起一位为厌食症而苦恼的前女友。他非常心疼地诉说他是如何百般规劝女友—她已经非常瘦了,她不该再沉迷于减肥,如果再瘦下去会出人命的。

“你知道吗?我觉得我非常了解她的心情,因为我正好有和她完全相反的问题,”他说,“当她照镜子的时候,她觉得自己很肥胖,即使她瘦得不像话;而当我看镜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非常弱小,即使我知道我是个肌肉发达的男人。你绝对想不到,我多担心自己是一只‘弱鸡’啊!”

听到巴特承认自己的心理问题,我非常惊讶。他身高6英尺3英寸、体重270磅,胸围53英寸,还有20英寸的二头肌。他的体形就像是在第二章中出现过的健美猛男。

我们问他:“当你照镜子的时候,难道不觉得你明显比健身房其他男人壮硕许多吗?”

“是啊!当然可以那么说。但是,即使我的理智告诉我,我已经非常强壮了,我还是一直被自己太过弱小的念头困扰。有一阵我甚至不敢出门,我害怕被别人看到,尤其是去必须脱掉衣服的地方,例如海滩或游泳池。我也不是惟一有这种毛病的人,我在健身房碰到过一些男人,也跟我一样。我把这种毛病叫做‘恐瘦症’。”

凯文的恐瘦症

正如巴特所言,他不是惟一的案例。在过去10年的研究中,我们听过无数像他一样的故事,凯文就是我们记忆中的一个例子。凯文是我们研究初期在洛杉矶认识的一个男孩。凯文20岁出头,皮肤黝黑,是个土生土长的加州男孩。他在威尼斯海滩附近的著名健身房练举重,这家健身房是健身界的圣地。当他接受访谈时,他穿着厚重的运动衣,虽然当时洛杉矶的气温接近华氏80度(摄氏27度)。

凯文是个纯熟的健美选手,为了他的事业曾经多次使用类固醇。他的身高将近6英尺,体重大约230磅,腰围只有34英寸,身材比例很像在第二章出现过的健美选手。但是,当我们访谈到最后准备测量他的身材时,他看起来似乎有点惊惶,不大敢宽衣解带。

他开始抱歉:“我现在的状况并不是很好。一个月以前我参加了一次比赛,后来我吃了一堆垃圾食物,也没有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我每次比赛之后,都会有这样一段松懈期。”

但当他终于脱光衣服之后,我们发现凯文其实非常结实。我们忍不住叫好:“看起来,你虽然在这样的状况下,身材还是保持得非常好呢!”

他马上精神一振:“真的吗?”他似乎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到他的缺点而松了一口气。

经过了先前几次面对恐瘦症患者的案例,我们已经能够掌握他们的行为模式。问过一些问题之后,他终于放松心情,开始更深入地诉说他的忧虑。

“我一照镜子,就会发现自己状况很差。有时候我整天锁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因为我害怕别人会觉得我是‘弱鸡’,”他承认道,“即使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还不错,一旦在健身房里,还是会一直穿着长袖衣服做运动。”

“你在更衣室换衣服的时候,会当众脱掉长袖运动服吗?”

“这样问真是奇怪。上一次我在公共更衣室当众脱衣是什么时候的事,我已经忘记了。”

渐渐地,凯文开始道出了他的秘密。他从来不会在公共场合穿着无袖或短袖衬衫,因为他怕别人会觉得他的手臂像牙签。他非常小心地在衬衫袖口上缝扣子,让衬衫可以紧绷在他的手腕上。他觉得这样做,可以制造幻觉,让他的手臂看起来比较粗壮。他甚至故意把另一件衬衫洗得缩水,希望能将他的肉体衬托得壮硕一点。他抽屉里有些衣服是从来没有穿过的,因为他认为那些衣服会让他看起来太弱小。看着我们面前这位巨人,我们实在难以想像他会被这种事困扰、折磨。

1993年发生的一件事非常惊人。当时我们写了一篇小型科学论文,描述了9个恐瘦症男性案例。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古怪的新症候群,或许也会吸引其他研究学者吧。我们把这篇论文的标题改成《反厌食症》,觉得这个名词可以很确切地表示这种病发征兆。正如同巴特所述,我们觉得这必定是一种稀有的病。

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小小一篇谈9个案例的文章,竟然引起媒体一阵骚动。美国、加拿大各地的记者打电话来,希望采访我们、了解我们的新发现。我们开始想,或许恐瘦症并不如我们想像中那般稀有吧,甚至连牛津字典都把“恐瘦症(bigorexia)”这个词收进去了。甚至被他们选为过去10年中“最有趣”的新词之一。

现在,我们终于了解到“恐瘦症”症候群的高涨,已经是个警告了。这是个开端,验证了社会如何影响当代男性对于身体的态度。巴特和凯文是两个极端的案例,但是他们的故事证实了这种经验和感觉,多少也存在于上百万男孩和男人的心中。

他比我大吗?

艾迪是个会计师,在波士顿市中心的健身房健身。我们是在研究过程中认识他的。“真是不可思议,以前从来没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他回答我们的问题时如此说道,“但是,看起来你们在碰到我之前,已经听过很多男人讲出同样的故事了。没有错,我确实是有一点‘恐瘦’。这件事听起来有点奇怪,一个星期以前,我和我老婆去克兰海滩(CraneBeach),我忍不住一直看海滩上的其他男人。我看到了一个肌肉发达的男人,然后我禁不住认为他比我壮。后来我终于受不了,回过头去问我老婆:‘你看到那边那个男人了吗?他比我壮吗?’我老婆马上笑出来,她说:‘你在开什么玩笑?你的身材是他的两倍。’可是这仍然无法完全说服我,我觉得我老婆是为了迎合我才那么说,其实她私底下觉得那个男人比我壮。”

我们问他:“你经常跟别的男人比体格吗?”

“可能超过我愿意承认的范围吧!但我觉得,那几乎变成一种自发性的动作。每次我看到肌肉结实的男人,我几乎马上潜意识地认为,他是不是比我壮?很奇怪,我多年的老朋友比尔,总是注意到我在看别的男人。比尔告诉我,他刚认识我的时候,曾经以为我是同性恋,因为我总是在打量别的男人。其实我一辈子从来没有同性恋倾向,但是我花在其他男人身上的时间,或许比看女人的时间还多。”

“你觉得你这样不正常吗?”

艾迪笑着摇头说道:“你知道吗?其实我并不觉得。我并不太特别。每次我环顾健身房四周,尤其是当我从镜子里面看其他的男人,而对方并不知道自己被看的时候,我经常注意到很多男人在跟别的男人比较。没有人把这件事说出口,可是我觉得那是非常普通的。我想,或许男人会关心自己的肌肉,却不愿意大方谈论吧。”

我们相信艾迪的话是正确的。老实说,像巴特和凯文那样具有严重恐瘦症的男人,或许只是健身房里的一小撮人。但是,有更高比例的男人,至少对肌肉的态度经历过某种非理性的折磨。

根据我们在波士顿和旧金山的健身房调查过的160个男人中,有16个人具有明显的恐瘦症征兆,比例是10%。但是,如果再加上较轻微的肌肉上瘾症的男性,比例或许会变成二倍或三倍。想像一下目前仅仅在美国,就至少有500万个男性加入健身俱乐部。经历过同样问题的男人,显然数以万计。

你有肌肉上瘾症吗?

几年以前,我们遇到过了几十个有这类病症的男人之后,决定再改一次名字,从“恐瘦症”改成“肌肉上瘾症”。我们觉得后者比较恰当,因为有这类问题的男人,并不一定具有饮食失调问题,“厌食症或恐胖症”这样的字眼中所暗示的意涵并不见得适当。在这方面有问题的男人,对肌肉过度痴迷,所以我们使用“肌肉上瘾症”这个名词。这是一种普遍的案例,在心理学领域已经被认可,叫做“身体变形症”(bodydysmorphicdisorder)。在第七章,我们会对“身体变形症”进一步的说明。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可以指出:这种身体焦虑在两性身上都会发生,有这类焦虑的人会发展出不切实际、错误的身体焦虑,觉得身体的某些部分看起来丑陋、不吸引人、或觉得比例不对。典型的“身体变形症”症状如下:某些人过度担心鼻子不好看、耳朵太小、小腹太凸,或外表的某些地方看起来“不对劲”;肌肉上瘾症则是指“身体变形症”中的“肌肉”焦虑。

我们在美国心理学协会格式的诊断手册中,发表了肌肉上瘾症的正式诊断标准。这份手册叫做“精神失序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 s,4thEdition),简称DSM-IV。这些正式的诊断标准写成手册格式,让不同的专家可以有共同的依据,诊断某个人是否有异常的心理状况。为了让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我们把这部分的诊断标准放在附录二。为求方便,我们在以下列了一些问题,读者可以借此测定一个男人是否有肌肉上瘾症症状。

肌肉上瘾症的可疑行为

1)你是否经常担心身体不够结实、肌肉不够发达?

2)你是否曾经因为需要时间去健身房健身,而放弃了其他社交机会?

3)你的健身需求是否干扰了工作?例如没去上班、常常请假、放弃工作机会?

4)你是否经常使用特殊饮食,例如超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配方、大量使用蛋白质或其他的食物补充品,以改善肌肉?

5)你是否花费非常多的金钱,购买特殊食物补充品?例如蛋白粉、氨基酸、肌酸,或其他广告上可以促进肌肉生长的物质?

6)你是否曾经因为特殊的饮食需求,而放弃去餐厅、宴会和晚宴的机会?

7)你是否避免别人看到自己的身体?去海滩、游泳池、更衣室、公共沐浴间,会不会担心自己的肌肉不够发达?

8)你有时候是否会穿着厚重的衣物,以便遮掩身体?例如穿宽松的长袖衣裤,以便盖住好像不够发达的肌肉?

9)你是否有时候会穿好几层衣服,例如穿三件衬衫,借此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壮?

10)你是否非常细心地挑选衣服,只选择可以让自己看起来肌肉较结实的衣服?

11)你是否经常测量身体?例如用皮尺去量胸围、腰围和二头肌?

12)你是否不停健身,即使身体已经受伤?你是否害怕一旦停了下来,就会失去肌肉?

13)你是否曾经使用药物(包括合法的,例如androstenedione,以及非法的,例如合成代谢类固醇),让肌肉更发达?

14)你是否经常和身边的男人比较身材壮硕的程度?是否担心他们会比你壮?

15)如果看到一个明显比你肌肉发达的男人,你事后会不会想到他?会不会感到嫉妒?

有某种程度肌肉上瘾症症状的男性,对以上的问题至少有4~5个答案“是”。如果有人有一半的问题都回答“是”,我们强烈怀疑肌肉上瘾症已经足以影响到日常生活了。在附录二中,刊载了完整肌肉上瘾症的正式诊断标准,有如此症状的男人,通常几乎会对所有的问题的回答都是“是”。换句话说,肌肉上瘾症的症状程度范围和所有形式的“猛男情结”一样,从轻微的困扰到毁灭性的心理状况,形形色色的案例都有。

最糟糕的  为了深入研究肌肉上瘾症的心理状态,我们发展了一个新的“控制”研究,比较有这种状况和没有这种状况的普通举重运动员的差异。我们希望了解为什么同样在健身房里,有些男人会出现严重的肌肉上瘾症,而其他人却毫无征兆。此研究实验带来新的观察,让我们进一步发掘因为这种症状而受折磨的男性。

第一个来参与研究的詹姆斯,是个年近30、聪明世故的男人。他告诉我们他以前在一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个工作稳定,而且发展潜力无穷。但是因为强迫性的健身行为,他经常必须提早一个小时下班,或花两个半小时的午餐时间以便上健身房。由于他在健身房花费了太多时间,后来便被老板开除了。不久之后,他完全放弃了会计师职业,而跑去当健身房的个人教练。

“我估计现在赚的钱,大概只有以前会计师工作的三分之一,”他承认道,“可是我觉得这样反而更合我的心意,因为我可以一直留在健身房里,我可以利用所有的空余时间来练健身。此外,如果我的顾客取消约会,我也可以利用这个小小机会健身一下。”

另一个男人也丢了工作。他在市中心一家大型法律事务所担任助理,职位非常好。但是他有一个怪癖—他坚持在桌上放一个果汁器,以便每90分钟给自己打制一份蛋白饮料。果汁机恼人的噪音让他的同伴不胜其扰,但是他却拒绝改变他的蛋白饮料仪式,因为他担心会阻碍肌肉发展。后来老板告诉他,要么让果汁机走,要么他走人。他选择了第二条路,后来他也当上了健身教练。

有些人甚至等不到被炒鱿鱼,就投入健身房的温柔乡了。我们遇到了一个拥有法律博士学位的男人,他为了健身,自愿放弃工作,离开专业领域。

肌肉上瘾症对社交方面的影响,也同样严重。布莱安是个快30岁的男人。他告诉我们,他要出去旅行之前,一定要先确定目的地有没有健身房。有一次他要去处女群岛前,发现当地没有一家健身房可以让他健身。绝望之际,他把哑铃、举重等装备全部事先空运到旅馆,以便他一到当地就可以马上使用。空运的费用花了好几百美金,而他的女朋友认为他有神经病。另一个男人则说,他根本没有办法出去旅行,他拒绝任何安排离家太远的社交活动,因为他不能离开自己的健身装备。此外,他也食用特别的食物补充品,必须精确衡量蛋白质和热量。

肌肉上瘾症在性生活方面带来的破坏,通常也和社交、工作方面一样严重。有一个男人说他必须小心翼翼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身体劳动,因为他要保留精力健身。结果,他限制自己一个月只能做爱两次。另外一个男人,当他在准备健美比赛的期间,甚至有两个月不愿意跟女友接吻,因为他害怕女友会把多余的热量经由唾液传给他。即使是一些肌肉上瘾症症状比较轻微的男人,也经常说到因为他们对肌肉的关心,让他们丢掉的女友。

某些男人显露出来的羞愧和自我轻视,也同样令人不可思议。韩特是一个28岁的工程师,他非常想参加第五年的大学同学会。可是,在最后一秒钟,他决定不去了,因为他怕他的老同学会觉得他太弱小。说这句话的韩特,是个可以举起315磅重的肌肉男,而在健身房里90%的男人,都举不动这个重量;杰克森也是个肌肉发达的男人,他承认过去7年内没有穿过短裤,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腿像“鹭鸶脚”;另外一个男人告诉我们,他去医院做身体检查的时候,不愿意在诊疗室脱掉衣服,坚持要医生另把听诊器从上衣外头塞进里面;还有人说他甚至不愿意在自己的后院脱掉衣服做日光浴,尽管根本没有人看得到他。我们问他:“你到底怕什么呢?”

他一本正经答道:“如果有一架飞机经过往下看,那我该怎么办?”

如此高大、肌肉结实的健美男子,却表现出如此奇怪的不安全感,简直荒谬可笑!然而,对于当事人来说,这种疯狂、非理想的执着,一点也不好笑,反而带来了极端的苦痛。在特殊的案例中,有位自愿参与图形测验的男人对自己的体形感到非常羞耻。他从我们办公室大楼的大厅打电话给我们,向我们坦承:他仔细思考之后,觉得自己太瘦小了,根本不够资格参与这项研究。我们非常辛苦地费尽口舌,才让他克服恐惧,愿意接近我们。当他出现在我们办公室的时候,我们吓一大跳,没想到他对自己身体的认知竟然如此扭曲。他的FFMI指数高达24,而身体脂肪比只有6%。他的肌肉结实的程度,就像是第二章前一组没有用药的健美选手那样,体格好得不得了。

具有肌肉上瘾症症状男人想出千百种策略以对抗他们的不安全感。有一个男人永远摆出一个僵硬的姿势,以便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壮硕。另一个男人每天要整整花三小时准备他要吃的东西,因为他要出去购买特别的食物和补品,仔细称重量,非

常辛苦地把精确测量之后的食物放进小型塑料袋里,借此控制食欲。各种强迫性行为,也是肌肉上瘾症常见的现象。例如麦克,一个帅气强壮的年轻大厨,在他的工作过程中,从不放过任何可以健身的机会。他经常坚持主动去抬沉重的啤酒桶、利用厨房的架子做引体向上(chin-ups)的练习,而且不断把一叠叠重重的盘子很快地上下举动,目的是为了训练肌肉。他甚至会在工作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溜进洗手间,趁着没有人的当下,快速做50个俯卧撑。“当有人走进洗手间,看到我在地板上做俯卧撑,或是当有人看到我在举盘子的时候,我真是羞愧死了。”麦克告诉我们:“我觉得自己像个白痴,但是我必须这么做,我停不下来!我一定要让自己的身体结实强壮。”

我们还知道许多案例,只是比起前面这些不可思议的例子,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例如,有肌肉上瘾症症状的男人,平均每天要照镜子9.2次;有些人甚至每天要照50次之多。或许我们问的另一个问题更有意思:“你觉得你每天花了多少分钟去想身材的问题?例如,烦恼你自己太瘦小、不够强壮,想要变得更壮?”一般举重运动员说他们每天大约会有40分钟在想这件事(这似乎已经是很不得了的程度了)。有肌肉上瘾症症状的男人,每天竟然平均花费325分钟—超过了5个小时关心、忧虑这样的事。有些人则回答,他们在走路时的每一分钟都在忧虑他们的体形。

这30个一般举重运动员,并不至于不敢在公共场所脱衣服。但是在那24个有肌肉上瘾症症状的男人中,21个人不敢在别人面前脱衣服,某些案例甚至达到非常极端的程度。例如,有个21岁的年轻人,回忆起他玩足球的时候,从来不愿意参加“脱衣”的那一队,每次总是坚持要在“穿衣”的一队。如果他被分入打赤膊的那一队,他宁愿找借口不玩了。

“你的朋友怎么看待你呢?”我们问他。

“他们永远想不到我会有这样的心结,”他回答道,“我相信,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不会想像到—我避免加入“脱衣”的那一队,只是因为我担心自己太瘦小。如果你去问我的朋友的话,他们会告诉你,其实我是全队里肌肉最结实的一个。”

我们也对这群举重专家进行了复选题问答,测试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我们问他们,是否对身体的比例感到满足?47%有肌肉上瘾症症状的男人,回答“非常不满意”或“大致不满意”。问到“你觉得自己有多肥”时,74%的回答是“有些肥”、“很肥”或“非常肥”。有74%的人声称,如果有一个星期没去健身,他会觉得“非常不舒服”。

很多有肌肉上瘾症症状的男人,都冒着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的危险去练身体。因为他们无法停止地想自己太过瘦小。参与我们研究的男人中,大约有一半使用类固醇,即使有些人知道药物的危险性。许多人都说,他们不停地训练自己的身体,即使自己已经受伤必须停止练习一段时间,但是就是停不了。有些人还记得,他们因为坚持不断地健身,而让伤势恶化。例如有一个人,因为进行过度的蹲式训练,引起了疝气脱肠。但是,他仍然让405磅的举重杆架在肩上,身体向下蹲到一个位置,让大腿和地平行,然后再站一起。他把同样的动作重复做了8次~10次。

“我知道那会恶化成脱肠,”他承认道,“但是我不希望中断我的健身,于是我继续练习。如果我觉得太疼痛,我会减少一些重量;可是一旦疼痛缓和了,我马上恢复最重的蹲式练习。”

他一直不停做健身训练,不能坚持他才停止下来。在家待了五个星期之后,他觉得自己可能肌肉变少,羞愧得不敢去健身俱乐部,于是他只好在家里地下室私人场地健身。

一般男人的肌肉心情故事

这些参与研究男性的惊人故事,让我们看到肌肉上瘾症的细节症状以及最严重的状况。此外,我们也开始注意到一些症状比较轻、但是仍然不正常的肌肉焦虑。这些问题普遍地折磨一般男孩子和男人,无论他们是否经常上健身房都无可避免。当我们询问他们的时候,经常会碰钉子,因为男人受限于“感知与倾吐的禁忌”,不愿意泄露心中的忧虑。通常,在正式的访谈或非正式的交谈中,我们必须主动打破沉默,切入话题,说一些发生在别人身上的肌肉上瘾症趣事。他们听了之后,就会精神一振,然后说:“你知道吗?我也有一点点这种问题呀。”

凯斯是一所著名大学的大二学生,他马上有了反应。“我非常能够体会这些男人,”他告诉我们,“因为我也经历过这些症状。当我沉迷于自己身体的时候,也是无可自拔啊。我记得,去年在我的宿舍里,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点,光线正好从上面照下来,站在光线下面,我可以通过开启的门,从浴室镜子里面看到自己的身影。我真的很喜欢在那种光线和角度下,欣赏自己的肌肉。于是,我每一天至少会去那里站一次,脱光衣服,在同样的位置和光线下欣赏自己的身体,有时候,我会在一天之内去很多次。有一回我的室友不小心闯进来,正好撞见我站在那里摆姿势欣赏自己,结果丢脸极了。”

“你还有其他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吗?”

“其实是有的。有一次我从同一面镜子里看自己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看出自己的身材不大对劲。我应该在一个小时之后出门的,因为我要跟刚认识的新女友约会。但是照过镜子之后,我开始烦恼,觉得自己看起来不够好。于是我打电话给女朋友,骗她我得了肺炎,医生建议我最好不要出门。挂掉电话之后,我觉得自己非常愚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我总不能再打电话回去告诉她,我的肺炎突然好了吧?”

“后来你再跟她有约会吗?”

“有的,其实我们已经在一起六个月了,可是我一直没有告诉她这件事。直到现在,她还以为我真的得了肺炎。”

丹顿和凯斯念同一所大学,他也坦承了类似的故事。“我有一个感情很好的女朋友—莫拉,可是我总是觉得她比较喜欢我的朋友麦特。麦特天天去健身房健身,体格比我好。这是件很蠢的事!莫拉从来没有表示她喜欢麦特,可是我就是觉得她喜欢麦特的肌肉。或许,我是因为认为肌肉越是结实的男人,也越能吸引女人吧。就像大胸部的女人比较能吸引男人啊,至少对我而言是如此。”

我们告诉丹顿,比较起参与研究的其他男人,他的情况算是轻微的。此时,丹顿安心了一点。他继续说:“你知道吗?我都花了很多心思担心我的肌肉。例如,我总是非常小心地挑选室友—我绝对不会找比我壮的男孩当我的室友,因为我怕我的女朋友发现我的室友比我性感。我也经常试着安排规律的健身课表,可是我太忙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健身。每次我看到粗壮的男人,每天可以花好几个小时去健身房,我就会觉得很羡慕。”

事实显示,丹顿的问题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他羞于在健身房出现。“很多时候,我从学校健身房的门里看进去,里面黑压压的一群人,”他承认,“我就马上转过头回宿舍。我在练举重的时候,有那么多人在旁边,或许还会有人在看我,那种状况会令我很不自在。”他的其他状况,其实也显示了同样的问题。“在夏天时,其他的男孩子都在海边玩水,脱掉上衣,我却都小心翼翼,不肯脱去衬衫,因为我怕自己看起来不够壮。有时候即使我流汗流得像一只猪,我还是不肯把上衣脱掉。我记得,我都告诉其他男生:‘我不脱上衣,是因为我对阳光敏感。’可是,我想我的借口恐怕不是很有说服力,因为我的皮肤看起来其实很黑,根本就是很耐晒的。”

“你曾经把你的烦恼告诉亲密的朋友吗?”

“我不可能那样做的。”

达伦是个30岁的金融分析师。他算是比较能够突破“感知与倾吐禁忌”的男人。有一次在健身房里,他前来找我们。他先自我介绍,然后问:“我知道你们是健身方面的专家。告诉我,肌酸(creatine)真的有用吗?”

“你想试试看吗?”

“其实我已经试了六个星期。可是,我不确定到底我的肌肉有没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发现,肌酸只是达伦这些年来用过一大堆肌肉生长补品的其中一项而已。我们直接问他:“你花了多少钱购买这些补充品?”

“我都不大敢算了,”他说,“光是过去这些年,应该有好几千美元吧。可是,如果可以让我在酒吧里享受更多找女朋友的机会,我觉得这是值得的。”

“问题是,那并不会增加你找女朋友的机会啊。我们的研究显示,女性对超级肌肉发达的男人,并不是特别喜欢。”

“或许真的是这样吧。可是你知道吗?无论如何,我还是会每天健身,每天用肌酸。因为,不管你怎么说,不管女人怎么说,我想,只要有肌肉,就可以无往不利。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想你可以说,这就是男人的丛林法则吧!”

我们怀疑30年前的金融分析师,会不会为了企图在女人面前显示肌肉,而使用肌肉生长剂,积极去健身房健身呢?今天,我们在许多男人的故事中,却发现他们都和达伦有同样的压力。或许,在达伦所提到的“丛林法则”中,我们可以发现先前提过的“四面楚歌的男子气概”。于是,在今天女性权利普遍提升的环境中,男人只好用肌肉来划分出男性地盘。

即使是青少年告诉我们的故事,听起来也像是“四面楚歌的男子气概”的早期征兆。有个高中学生,把他在学校餐厅和足球队友的谈话转述给我们听。

“你知道吗?”其中一个说道,“我看到一本杂志上说,你手腕的大小,代表你的遗传潜力,可以量出你会长出多少肌肉。”

另一个男孩开始沮丧地看着自己的手腕说道:“我的手腕很小。”

这些男孩子很快地把桌子清干净,把他们的前臂并排在一起,开始比较大小。

手腕较小的男孩子说:“我不觉得手腕的大小跟你以后胸肌多大、肩膀多宽有什么关系。”

“或许如此吧,可是我打赌你手腕的大小,一定跟你前臂的肌肉大小有关,”另一个男生说道,“到了冬天,女生能看得到你的地方只有前臂啊。”

另一个男生马上说:“你们知道哪里可以训练前臂吗?”

在继续下去的谈论中,他们开始互相比较做手腕运动。有一个男孩把椅子拉开,开始做训练手腕肌肉的正确示范。

“我做了一阵子了,”另一个男孩说,“可是我看不出我的上臂有什么改变啊!”

手腕小的男孩说:“是啊!或许,冬天的时候我该穿长袖吧。”他看起来非常沮丧。

肌肉上瘾症症状的起因

在我们这么多年来发表过的关于心理问题的文章中,很少有像“肌肉上瘾症”这样引起媒体的注意。当我们把许多问题提出来问新闻记者时,有些人告诉我们,他们非常想写关于男体形象的报道,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已经写够了关于女体形象的报道。其他的人则非常想了解—为什么肌肉猛男会偷偷焦虑自己的体形。有两三个男性记者私底下告诉我们,他们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问题。

在我们的访问中,经常出现这些问题。第一,“肌肉上瘾症”到底有多么普遍呢?如同我们先前提到的,成千上万的男人,无疑都经历过这种焦虑。仅仅在美国地区,有严重肌肉上瘾症症状,符合附录二正式诊断标准的人数,可能有10万人。但是我们解释过,这只是粗略的估计,实际人数可能超出10万,甚至更多!根据我们的定义,肌肉上瘾症和对身体外表的羞愧感有关。许多有肌肉上瘾症的男人,都非常害怕进入办公室接受我们的访谈,因为他们害怕被询问到关于身体形象的问题。那个躲在楼下大厅的男人,之所以会有勇气走上楼接受访问,还不是因为我们的鼓励!

然而,这并不是惟一影响到我们估计值的因素。我们还必须考虑许多选择在家里健身,或根本不上健身房的男人。他们对自己的肌肉非常羞愧,甚至不敢出现在人声鼎沸的商业健身房里。像刚才提到的丹顿,尽管他只能算是较轻微的肌肉上瘾症患者,但还是在健身房门口被吓跑了,因为他对自己的肌肉太不自信。我们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健身房寻找参与者,因此,我们没有掌握到全面化的样本。

在第二章中提到,1997年《今日心理》的调查中,暗示这种案例的数量可能非常庞大。在那份调查中,有63%的男性对自己的腹部不满意,45%的男性不满意肌肉品质。我们也提到,有许多研究,包括我们的计算机化身体形象试验,都指出男孩和男人希望比自己实际的体形更强壮。把所有这些事件整合起来,结果是:可能有更多的男人,都患有肌肉上瘾症!数量之庞大,或许不是任何人能想像得到的。

在访问中,记者也经常问同一个问题:肌肉上瘾症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前面已经指出,我们相信肌肉上瘾症的原因之一,是社会不断给男性压力,强迫他们拥有结实肌肉的身体。但是,为什么有些男人对这种压力的反应,呈现出明显的症状,有的人却没有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假设:肌肉上瘾症并不是真是新病症,而是一个旧疾病的投胎转世。以学术名词来说,我们觉得那是一种“沉迷强迫混乱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这种失调状态的患者会陷入“沉迷”—循环出现的念头一直萦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以及“强迫”—过度执行的重复行为模式。例如,一个沉迷强迫混乱症的患者,可能一直想像他被泥弄脏。他会一直被这种念头折磨,可能会以为他满手都是泥和细菌。这样的沉迷反应在他的身上,会表现为强迫性洗手行为—他会一天洗200次手。

然而,人也会表现出其他形式的沉迷与强迫。假设一个西方社会的年轻女性,在长大的过程中,不是把玩瘦得不成人形的芭比娃娃,就是看见崔姬(译注:20世纪70年代名模,以身材细瘦名噪一时)的照片,这个社会压力可不小啊。如果一

个人生来就具有沉迷强迫混乱症的先天体质,可能就会沉迷于自己太肥胖这样的念头。然后,为了对付这种沉迷性的想法,就会开始强迫性节食、做运动、减肥。在这样的案例中,或许就会被诊断为具有“厌食症”。在此,如果把“肥胖”和“减肥”两个词语代换成“泥巴”和“洗手”,就会发现“厌食症”和“沉迷强迫混乱”之间的类似性。只不过厌食症的焦点是在体重和食物罢了。

假设一个男孩从小长大就一直在玩肌肉结实的美国大兵玩具,阅读肌肉英雄的漫画。到青少年的时候,开始看电视职业摔角节目,阅读健美杂志。男孩从广告、电视和电影中,不断看到类固醇所制造的健美体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男孩也有沉迷强迫混乱症的先天体质,可能就会沉迷于自己肌肉不够结实这样的想法之中,而发展出强迫性过度健身的倾向。简单地说,肌肉上瘾症可能就是现代男性在媒体疲劳轰炸下,不得不用来宣泄沉迷强迫混乱倾向的一个“出口”。其间,或许也掺杂了两性平等所引起不自觉的不平衡心理。

心理经验再结合这些沉重的生物、社会因素,孕育出了肌肉上瘾症症状。如果一个小男孩从小就被同伴取笑,或者身体自我评价不断地被降低,他可能会受到刺激,把他的执迷转换成强迫性的举重行为。不过,这样的假设还没有科学化的研究可以验证。有个男孩从小失去父亲,在青春期的时候,他俨然已是“一家之主”。或许因为他对自己的角色感到焦虑,再加上先天性的沉迷强迫混乱症倾向,他便开始练举重,从14岁就开始练。不久之后,他开始使用类固醇。

这又引起了我们常被问到的另一个问题:是否所有从事健身的运动员,都注定天生是有病的呢?是否一个每周举重六天的男人,都有些不正常呢?答案是“否”。举重本身是个健身有益的运动。肌肉上瘾症的情况,是指这种正常健康活动的突变—转变成不健康的沉迷,引起沮丧情绪,危害到社交或工作。

回到强迫洗手的案例吧。如果一个人每天洗5次手,甚至洗15次手,大概都是正常的行为。可是一天如果洗200次手,就有心理问题了。以此类推,即使是非常辛苦的频繁的健身运动,都不见得是病态—至少比不健身的人健康许多吧。就像一天洗5次手、洗15次手,都比完全不洗手要来得健康。但是,如果像肌肉上瘾症患者那般走火入魔地健身,那么就和强迫性洗手症一样,绝对是病态行为。

对肌肉上瘾症男性的期许

对于患有肌肉上瘾症的男性,该怎么帮助他们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认知:很不幸,绝大多数有这种病症的男性,从来不会主动寻求治疗。他们花很多时间去健身房、计划饮食、忧心外表,可是完全没有想过心理治疗。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女性的厌食症案例上。患有厌食症的女性,通常不会主动去找医生,抱怨自己太瘦需要增胖。她们都是被焦急的父母拖去看心理医生,或是已经被学校的心理咨询商师、家庭医师或专业人士诊断出病症,才会被送去接受治疗。肌肉上瘾症也和厌食症一样,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说服患者去考虑心理治疗。

事实上,这种障碍在肌肉上瘾症男性身上的影响,比厌食症女性的程度更要严重。厌食症的强迫性节食,可能会是一生的威胁:每年都有1%的厌食症患者,因为营养不良、过度虚弱、感染,或自杀而死亡。但是,肌肉上瘾症却不一样。肌肉上瘾症的男人,通常健康状况都非常好,毕竟他们强迫关心自己的身体(而这也是症状之一)。有些人或许会去看医生,因为他们已经由于类固醇类药物的滥用而导致副作用,或是因为他们有严重的外部伤害了,他们仍忙于健身,根本没想过去看心理医生。

所以,对于有严重肌肉上瘾症的男性,最该做的事,就是先让他接受心理治疗。我们希望本书在这方面可以有些帮助。如果读者是对自己的肌肉有严重沉迷的男性,或许会惊讶地发现:这种心理状态,已经是登记有案的心理疾病了,而且有很多人都有同样的问题。如果读者是个女性,读过了这一章之后,或许会在心爱的男孩子或男人身上,看到这样的问题。

哪一种治疗是最好的选择呢?我们不敢妄下定论。肌肉上瘾症是个新兴的症状,目前还没有科学治疗研究发表出来。但是对于严重肌肉上瘾症的男人,我们通常会建议进行“认知行为治疗法”(cognitivebehaviortherapy)。这是一个实用、有效的治疗法,可以帮助人们改变对于外表的扭曲认知,抵抗有问题的行为,让他们重拾信心,回归重要的社交活动。对于某些病人,有时候也可以使用对沉迷强迫混乱症有非凡功效的抗忧郁药品。在我们接触的病例中,抗忧郁药物为一些失控性肌肉上瘾症者的男性提供了很好的放松效果。本书的最后一章会对这两种治疗方式,做进一步的讨论。

但是,如果你是那一大群比较轻微、但仍然受到困扰的肌肉上瘾症患者,该用什么治疗方式呢?你或许不需要正式的心理治疗,你可以使用少量药物就好。但是,你终究必须跳脱心中的牢笼,好好思考审视,这个社会到底对你做了些什么?你是不是被一堆媒体塑造出来的身体形象所包围,这些身体形象是不是在说服你—理想的男性身体,应该是那种超乎自然、被类固醇吹大的身体?你是不是一直受到越来越过分的男体形象广告炮轰,这些广告是不是在强迫你相信,你应该对你现在肌肉结实的程度感到很不满意?而你或许不够聪明,在肌肉发达和男子气概之间划上了等号?

在所有“猛男情结”的形式中,肌肉上瘾症大概是最容易被人发现的社会牺牲品吧。这个病症如同摘星梦,陷在其中的人们永远无法达到完美的男体。对于轻微肌肉上瘾症的男性,最好的“治疗”就是认清这些社会讯息的真面目,不要受到摆布。本书并没有改变社会的庞大野心,但多少希望可以对于那些沉迷于肌肉的男人提出警告:无论他们的情结是否严重,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从永无止境而且不切实际的媒体讯息中得到解脱,走出“肌大就是美”的迷思。

同类推荐
  •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本书是一本指导家长和老师如何让孩子摆脱面临的各种压力的指导书,作者在书中指出当今的孩子面临着学习、身体、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最严重的压力还是来自心理方面。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要培养孩子健全身心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孩子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有了强大的内心才能轻松的面对一切压力。
  •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

    牧之所著《让你受益一生的自我疗愈心理学》全面系统地解析了自我疗愈心理学的原理,多角度探讨了现代人常见的各种不良心理,剖析了自卑、愤怒、焦虑、忧郁、抱怨、悔恨、烦恼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内在根源,提供了一些简单、易行、有效的心理自愈方法,同时也阐明了职场、交际、爱情、婚姻、生活中心理问题的应对之道,为每一个深受心理问题困扰的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和参考指南。
  •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在这个心理学日益被广泛关注的时代,《心理学的故事》作为一部及时的、重要的、引人入胜的心理学著作,力图准确地解释人们心中的疑问——人类行为的真正起因到底是什么?
  •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

    一本专门描述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及其真实需求的儿童心理学普及类读物。全书用国内外的儿童心理学理论解释儿童身上所体现的特征及及背后的原因和意义,旨在给予家长父母在孩子教育和沟通方面更加科学合理,特别是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心理特征及其问题解决都给出了一些参考建议。全书用作者接触到的典型案例穿插文中,内容具体,语言通俗,寓理论于实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

    《生活中的行为心理学》以大家常见的行为动作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解读各种情境下行为的心理含义,让你通过行为掌握对方的心理。
热门推荐
  • 养只羊驼解解馋

    养只羊驼解解馋

    以后玩游戏,你用小乔我就用周瑜。这是陆过寻和邓归叶认识后说的第一句话;你就算坑,我也可以把你带上黄金。这是表白前夜,陆过寻想好的情书结尾;当他们在一起后,他却百般刁难;她为了他,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其实他没发现,自己内心里还住着一个小恶魔,当她知道真相,是理解还是别离
  • 毒心术

    毒心术

    凌雨为了救凌瑶回21世纪,带着空间和牵魂镜越了。穿越后是亡国的小公主,必须得到镇国之宝引魂烛才能回二十一世纪。费尽心思终于成了引魂烛的主人的枕边人,可在与他的长期接触中迷失了自己。想回21世纪,为了救爱人把引魂烛燃烧了。本想在这个世界轰轰烈烈爱一场,却在不久后得知自己的存在不过是为了让他可以打破禁忌,和别的女子欢好。练得毒心术,无欲无情无爱,却还是不知,她对那个男人是否还有除了仇恨的异样情愫在。
  • 校园绝品邪帝

    校园绝品邪帝

    在静海这个危机四伏的城市里,一个普通学校里的初中生,带着他的兄弟们,一起在这次城市缔造了无限辉煌的神话。
  • 杀生,勿念

    杀生,勿念

    轻山,山一样的男子,无牵无挂。重水,水一样的女子,重情重义。她说:山水有相逢,有缘再会。他说:山水有相逢,后会无期。他不知,仅此一句,便伤了她。但他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会长高,水会入海。即使再遇,也不再是那山那水。山水相逢,不过仅此一瞬,有何值得牵恋?多年后,他依旧坦荡,她容貌未改,他却沧桑,她却无情。确是应验了他的预言失了那份山水之情。
  • 漫游世界的生存游戏

    漫游世界的生存游戏

    漫游,顾名思义,动漫加上游戏世界10点满分,1点幻想,1点生存,半分热血,最后7点加上半分的猥|琐本书主角,猥|琐,厚脸皮,无节操,掉下线,还有十足的萝|莉控本书作者,大体同上,再上加点更新情况,只能说我努力吧?
  • 堕天下

    堕天下

    他以憋屈的方式穿越,他穿过尸山血海,他不只是想活下去。不做英雄,亦不做小人。也曾一怒为红颜,也曾一怒屠万里。天下堕,堕天下!
  • 若能知秋

    若能知秋

    叶知秋和赵夏亚同年同月同日生于同一家医院同一个房间,可就算是如此强烈的缘分也无法捆住两个注定没有姻缘的人。叶知秋这样的女孩,其实愿望很小,无非是和自己喜欢的男生一生一世。只可惜她拥有的一生比别人短太多了……这是一个关于一个男人怀念一个女人的故事,绵长至一生于现代成就一生一世一双人
  • 河南志

    河南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吟风于春,薄酒夜夏

    吟风于春,薄酒夜夏

    【本书是以伊洛蒂学校为主线的。】伊洛蒂学院是米宁市最高等的学院,占米宁市用地面积的二分之一。它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院,可以说在伊洛蒂学习一段时间就是他们的荣幸之至,别提是小初中大四个阶段了。伊洛蒂很有名?不,它不仅仅是有名,还很历史悠久,在米宁自成一市的时候,就已经在了。而今年,这个盛夏,伊洛蒂又多出了很多的新面孔。
  • 男神太傲娇

    男神太傲娇

    刘雨檬说,她希望有这么一个人,不嫌弃她的坏脾气,不嫌弃她的坏习惯,不嫌弃她的家境怎样,始终出现在她身边,一不小心就白头到老了。在最美的年华遇见他,是她此生最大的幸运,奈何男神太傲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