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62600000010

第10章 富有人情味的北京人

作为一个外来者,对北京最鲜明的第一印象恐怕就是北京话的与众不同了。北京话有三大特点:一是快,二是发音较含混,三是儿化音很多。北京话虽与普通话相差不多,但由于这三个原因,从店员、服务小姐嘴里甩出来的一串串北京话,往往还是令外来客感到费解。不过这些并不影响北京话的美感,字正腔圆、间或滑出几个儿化音。北京话,从小姑娘嘴里说出来清脆动人,从老大爷嘴里说出来则诚恳、热情,让人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亲切和舒服。

北京话天生就有一种调侃、轻松的味道。一个普普通通的笑话,用北京话讲出来那可真是回味无穷。难怪相声艺术如此受到青睐,想来也在一定程度上沾了北京话的光吧。北京话有一些方言土话也很有意思。比方说,当你找不到方向时,别人会说你“晕菜”了;你吹牛吹大了,别人会让你“歇菜”。这颇令外来者迷惑:这些事和菜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生气叫“撮火”,出丑丢人叫“露怯”,强词夺理是“穷矫情”,性格怪异、难于相处叫“个色”,最形象的是,停车叫做“睬一脚”……更有一大堆富有特色的词句,真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一个外来者来说,要想把它们的意思都琢磨透了,用句北京话说:“用”学呢!

北京话好听,北京人的为人外世,也充满人情味。许多时候,这种人情味,通过语言表达。

“多谢您了,回见您哪,多穿件衣服看着了凉您哪。”这一类的话语,带着敬词,语调委婉,显示出对人的尊敬亲热和关心。

亲京人的人际关系是最有“人情味”的,他们世世代代都遵循着中国传统观念中“礼之用,和为贵”和“中庸之道”的准则,以保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最终达至社会和谐。

亲切而又适度,才合于礼。这是北京人人情味的特征,在这一点上不同于乡俗人情。这里有一个分寸问题。热情又不失分寸,这是北京人的人情味。

北京人的人情味,源自于他们习惯的居所——四合院和胡同。

北京的四合院,是爱好和平,喜爱和谐的北京人的文化创造。是他们创造的生存文化环境。这创造物又参与创造,与北京人共同创造文化。“人情味儿”即是其中之一。四合院确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全、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制的呼应。

在老北京的四合院中,相互没有血亲关系的几个家庭生活在同一个空间,彼此之间相互关照,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形成一种非常友谊和睦的人际关系。这种生活方式最容易使人产生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世代相传,逐渐积淀下来,形成一种稳固的文化特征。现在,北京人虽然用高楼大厦代替了古老的四合院,然而这种广化特征却一直延续下来,并不断增添新内容。

四合院(其间也有杂院)的连属,即胡同。胡同自然构成传统式的“社会”(这一概念系借用)。胡同造成了古旧城市最为基本的地缘关系:街坊。“街坊”远可指同一胡同(“社会”)的居民,近则指相邻数家。上述生态环境是以“家”为中心的辐射状人际关系的依据。通常情况下,胡同间人际、家际关系也由居住远近决定。所谓“远亲不如近邻”,空间相对关系“转化”为情感关系。邻居归属感,是对宗法式家庭内向封闭状态的最重要的补充。邻居关系是胡同人家家族亲缘关系外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西方现代社会,中国近几年骤富的东南沿海城市,以至北京新兴公寓区邻居意识的淡薄,是以其他社会关系、社会交往形式的发达与复杂化为条件的;老派市民的基本生活世界则是单纯的家庭—街坊世界,其间关系层次一目了然。

街坊这一种关系中有天然的文化平等感,这平等感又建基在生活方式的趋同,而非经济生活的无差别性,或其他实际利益的相关性。通常情况下,“街坊意识”大于阶级意识。说“大于”也未必恰切,因后一种意识在市民中一向淡薄。标准如不严格,街坊间的组合也可算作一种“群”,准“文化共同体”。街坊关系与家庭内部关系,共同构造着胡同世界的秩序。街坊平等感固不全赖经济上的平等,胡同中和谐的造成却又多少由于市民生活水准的相对均衡。

胡同毕竟不同于村落。同属于乡土中国,北京市民社会不同于乡村社会。像村落一样,胡同居民也个体生存,也在有限范围内依赖于群,也注重和洽、亲密的人际关系,甚至也不尊重隐私权,缺少私人事务与公共事务间的界限感(不与闻别人的私事只是一种个人修养、世故),胡同仍然并不因此而与村落相像,给予人的文化感受也极为不同。最根本的,是胡同没有村落式的血缘亲族关系。村落通常缘此而形成,街坊关系的缔结却多出于偶然遇合。一个村落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大家族,关系再亲密的胡同也绝不像大家庭。因没有上述宗法制关系的直接背景,也就没有那样的利害相关性。只是在这种条件下,老派市民才能保有一份矜持,把握住人际交往的严格尺寸,从而体现出古城的礼仪文明和北京人之为北京人的文化风度。

以此为基点,又加入了新的因素——满人即旗族人的因素。

旗人多礼,人际交往中有许多的规矩路数。而旗人因其地位的特殊,一代代的养尊处优,形成了一种贵族的优雅,性情上的率真、热情,这些特征潜移潜化地与四合院的和谐、安分、平和揉和到一起,便构成了北京人那种浓郁的人情味儿。

这份人情味里还有礼的成份。

费孝通先生考证,中国的礼字“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的繁写体为,分开为礻和。“是一种祭器,礻是指一种仪式。”仪式一旦娴熟,自然会成为行为规范,最后发展为自觉的行为,自然的行为。

外在的行为规范势必影响到普遍心态。经由不断调整,渐次达到内外一致,表里相谐,交互作用的结果,逐渐造成一种人格,一种人生境界。

可以这么说,北京人的人情味儿,是由居住环境,自身对人际关系和谐的要求,异族文化的优雅成份,本土传统的礼仪文明几者结构而成的。

这种人情味儿和这种味儿所代表的文明礼貌,曾在五十年代使北京获得“世界上最干净最文明的首都”这一赞誉。

这种文明遗风犹在,在北京街上向上点岁数的人问路,多半会给一个热情满意的答复,这也是富于人情味的表现。

在现代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中,仍然维护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谦让,处处为对方着想。

在吃饭问题上,几个生意人一起去饭店吃饭,大家总会争着付钱,常常出现相互之间各不相让、都要交钱的情况,以至于饭店收款人不知收谁的钱好。

如果出门,人们也总是争着全部包揽大家吃的用的东西,即使自己带的东西少也会拿出来给别人吃。

北京人中你我界限极不分明,在集体活动中很少能见到大家平均摊钱买东西或自食自用的情况。在他们看来,如果彼此之间利益划分太清楚,尤其是斤斤计较,那简直就是小气和自私,更重要的是,不能因为计较个人利益而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一旦有人破坏了这种人们心目中的完美形象,那就会被视为“见外”,或者“不怎么样”,是一种不懂友情,不会做人的表现。

北京人在交游过程中,非常看重友情,他们认为友情相互渗透、彼此交流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最佳方式。他们和朋友交往,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愿损害对方,有一种“患难之交难逢”的意识。

在生意场上,北京人恪守一条格言:“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身。”因此,他们为人心肠古道,急人所难,乐于助人,处处替别人着想,无微不至地关心朋友,而且不图回报。

只要到北京人家里做客,主人都会非常热情地款待,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拿给客人,甚至把自己的那一份也推给客人吃。在丰盛的菜肴面前,客人可以放量饱餐,如果过分谦让,推三阻四,就会被认为不爽快。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是高兴。

北京人中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把菜吃光是对厨师最好的夸奖。”至于餐桌上的酒,那更是不可缺少的,豪饮被视为北京人性情爽朗的一个重要特征,只有一醉方休,才能体现出主人殷勤好客,同时也达到了主客之间关系融洽的目的。北京人热情好客在全国之中是比较突出的。

北京人直爽豪放的性格又决定了他们不愿片面接受别人的恩惠,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也非常注重“礼尚往来”的交往方式。

受人滴水之恩,自当涌泉相报,这种古老的传统在现代北京人身上仍然存留着。虽然现代化都市生活中高楼独居限制了邻里之间的交往,再不可能像老北京四合院中那样朝夕相处,人与人之间关系较前相对冷漠,有些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北京人仍在竭力维持朋友、邻居的友好关系,只要有困难,邻居们会帮助你排忧解难,远亲不如近邻嘛!知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的人一向为北京人所不齿。

但是,据说,这种人情味,在新一代北京人身上逐渐淡化了。

日渐增多的高楼,独家独户的房型,将人们分隔开来,从前四合院里的那种温情,那种有限度的依存已无存在的必要了。传统文化已完成了它的使命,让位给工业文明了。

几年前曾来北京一趟,有事要求朋友的朋友给帮忙,结果,他提出的是一笔交易。

倒是另外几个北京人,以前素不相识,因为投缘,便出手把忙给帮了。

这就是北京人,让人说不清,道不明。

有人说过,物无所不有,人无所不为,不如是不足为京师。也就是现在说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信哉此言。

见过一本批判北京人的书。作者说他常去作客的那位北京朋友,迎接客人时热情异常,打躬作揖一个劲寒喧。当客人起身告辞,他总要握着客人的手将其送出门,并站于门口目送客人下楼。但等人客人身影消失,他却一定会啐上一口,返身关门时还骂一句“傻×!”不知说的可是真事?

不愿意相信是真事的原因是因为,新结识的北京人,绝大部份都挺不错,都堂堂正正,都是值得交的朋友。

但心里也明白,随着工业化,后工业化的进程,乡土文化气息的人情味,迟早会消亡。到那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是另一种样子。

在英国住过三年的老舍先生,曾以北京人为参照物比较英国人,他既肯定英国人人与人之间,公与私之间关系的严肃不苟,既欣赏英国人人际关系的保持距离,又赞同北京胡同人情的深厚与亲密。

人之所以是矛盾的,是因为事有利亦有弊,并且这利和弊往往分不出大小轻重。

老舍先生尚且如此,其他人未必不如此。

北京人的人情味,还能留存到几时?

当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出现时,这种旧存的东西能适应吗?

北京正进入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意味着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理性化,这势必将建立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它必将使我们旧有的一些观念受到冲击。对我们来说,这就有了一个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合理继承我们传统的问题。

浓郁的人情味儿,使许多事情的处理方式变了味,是非、善恶标准也就错了位。当年,老舍先生为此困惑过,不知道该选择哪一种为是,今天,我们还能碰到这样的事情。

前几年,一位外国朋友在回忆北京生活时写道:“今天在街上跟一个路边的小贩买东西红柿,他说是四斤,我怀疑这几个西红柿不到四斤,就去附近的国营商场称了一下,结果居然不到三斤。我气极了,回去找那小贩,他不但不道歉,还说这个老外真小气,竟跟一个小贩计较几个西红柿。后来旁边围了一群人好像也同意这小贩的说法,反而怪我这个老外不给面子。这件事让我非常不愉快,好像中国人有些地方只讲面子,不讲是非。”在外国人眼中,北京人、中国人的是非观就是这样。

不给面子,实际是不讲人情。老外讲的是原则,围观者给予一致对外的心理,讲的是中国人的人情。浓郁的人情味儿此刻在牺牲老外的权利,牺牲交易中必须恪守的规则。

在这样的人情味儿之下,法制建设都要滞后了。

作为全国的中心,北京的建设规划中将法制建设作了重点关注,这无疑会给首都的社会带来更大的理智色彩,但法制意识并不只表现在遵守社会治安管理条例、遵守交通规则等表面的“守法”上,它更表现在人们法的观念的建立,认识到自己的生活与法律的关系,学会、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表现在人们生活在法律环境中的主动性,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法律不只是“管”别人的,也是“管”自己的,是对每个社会个体的具体约束,从而使每个人都遵从法律的约束,保证社会生活在一个更加理性的秩序中。遗憾的是,作为全国“天下首善之区”的北京,人们这种深层的法律意识仍很淡漠。许多该从法律角度解决的民事纠纷,却不了了之;人们总有一种“上法院丢人”的观念,不是要弄个清清白白、水落石出,而是寻求更“合情”的结果。

在中国,尤其在中国的北方,传统的乡土文化气息好像格外浓郁。这且不说,也许是许多学者曾论述过的,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保守的原因吧,北方人对传统好像有一种特别的执着,要么死拖着不放,因跟不上时代发展使其显得变味,要么则是赌气似的来个全盘否定,如前文所说的骂客人“傻×”的北京朋友。许多事情上,他们表现得好像不懂“扬弃”,不懂“取其精华,去其精粕”。

韩国的刊物在比较了中国各地人的作风特征后认为:在北京没有人际关系很难办成事。

这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北京人。

前文曾说过,几年前来北京,该帮忙的人不给帮,不相干的几个困投缘而交的新朋友倒伸手给帮了忙。

北京人真的让人说不清楚了。

同类推荐
  •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00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向着未来的歌唱

    向着未来的歌唱

    又是一个金秋时节,苍翠的山林中,那金光烁烁的橘子,硕动着微醺的橘,向着未来的歌唱!
  • 半壶闲梦

    半壶闲梦

    要分四张:第1章散落记忆;第2章诗情画意;第3章随遇而安;第4章闲来说道。
  • 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短文妙语

    网络时代生活智慧短文妙语

    本书精选当代生活短文妙语,主要内容涉及:伦理与智慧、为人处事方法、正能量话题、男士与女士、搞笑的小段子、赞美与祝福、人间真情、蓝色幽默、真心交友、美德孝道等。
  • 翻译文学研究(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

    翻译文学研究(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

    本书收录了《翻译文学导论》与《中国文学翻译九大论争》两部专著。前者是对翻译文学原理构建,后者是对20世纪文学翻译论争的评述与总结。
热门推荐
  • 听说:男神大人要追我

    听说:男神大人要追我

    “上司大人,男神大人,求求你放过我吧!”萌呆无奈,为什么她老是碰到他,然后他老是自己要攻略的人。“我允许你称呼我为男神大人!”他就是喜欢看她抓狂的表情!苍天,大地!求你赶紧收了这妖孽吧,别再来祸害她了,她要不起!
  • 三上仙

    三上仙

    一位道士捡到了一把宝剑名叫“伏羲剑”他名叫张靖宇,他陆续遇到一些资质高深的人第一个魔教大将军枯木,二一个华山仙女李婷雪,后来他们结为兄妹,闯荡江湖,打败魔教.....
  • 倾城一诺:呆萌少主追夫路

    倾城一诺:呆萌少主追夫路

    前世,他是灵狐,他对她有求必应,呵护备至,她却并不在意。前世,她是创世女神,她对他温柔至极,却唯独没有爱恋。所以,姻缘石上,有着她对他的愧疚,诅咒崖下有着他对她的恨意。三生三世,刻骨铭心,第二世,他与她身份颠倒,上演了一场追逐游戏。为了前世的诺言,她放弃了一切,放弃了生命。这世间,再寻不到她。到这时他才醒悟,他依然——爱她。第二世……临死前她巧笑嫣兮,“没有第三世了,我还是不能和你在一起啊,天意如此。”她离开了这世界,却独留他苦苦追寻,相思入骨。
  • 搞定你的上司

    搞定你的上司

    工作中,打交道最多的,除了客户,就是上司了。上司是带领你的人,同时,他也是你人生的“贵人”。部下应该如何与自己的上司打交道?如何利用好上司所具有的独特资源?本书介绍了与上司打交道的可操作性方法,即通过大量活生生的事例来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
  • 中庸做人的艺术

    中庸做人的艺术

    凡事均有长有短、有阴有阳、有圆有缺、有利有弊、有胜有败,何况人生。要想经受人生的种种磨难和时代的考验,中庸之道能让你胜不骄,败不馁,能屈能伸。本书从周全、忍耐、和谐、不偏不倚、变通、中正平和等方面入手,解释了做人为什么要中庸,重点阐述了做人保持中庸的方武方法。本书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实用性强,相信你能从中受益。
  • 一方热土一方人

    一方热土一方人

    该作品是一部主旋律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笔锋直击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围绕征地拆迁产生的各种激烈矛盾、利益博弈与人物冲突。作家通过长期冷峻观察和思考,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度开掘,以理性的态度、哲学的演绎、文学的笔触,集中展现了在改革背景下的农村现实生活,展现了在新的利益格局下,为争夺村政舞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粉墨登场,拼得你死我活。村政连着官场,利益连着官员,通过矛盾的再现与处理,一个个幕后推手被请到前台,各路英雄跃然而上。小说情节大开大合,人物故事荡气回肠,不失为一部耐读耐想的史诗性作品。
  • 换装大师

    换装大师

    繁华都市,陨石来袭,危机四伏,为求避难,人类不得不选择肉体数据化,躲进游戏世界。当他们满怀希望的进入游戏,却发现……================PS:横可拳拳到肉,竖可偷鸡摸狗,即可火烤小鸡,又可一箭暴菊花,还可女装充大佬。[换装师]打破了网游一贯死板作风,换装既换职业,让我们换衣服,体验不同职业的别样乐趣。
  • 凡尘三十三

    凡尘三十三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三十三段的凡尘,这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这是一个孤独的过程,这是一个人生不同滋味的体会,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时代。
  •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洞玄灵宝太上真人问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某知名up主炸了

    某知名up主炸了

    当游戏区up主转战音乐区,茫茫人海居然钓到了同校的校友,关于某知名弹幕网站两位up主的关系,相关人士声称:用你的豆腐脑也能想出来好吗?(文中的弹幕网站是以B站的系统写的,但文中的主角没有按照任何一位现实中的UP主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