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9800000018

第18章 “寺”的语源破解:祭礼主持

寺字不见于甲骨文,金文中始可看到,但使用频次不很高。金文中的寺字不是从士从寸,而是从之()从手(),写作:

(《伯寺簋》)

(《簋》)

(《吴王光鉴》)

(《邾公钟》)

(《羌钟》)

古文字学家们大都认为,寺字是最早的持字。如方濬益说:寺为古持字。石鼓文“弓兹以寺”、“秀弓寺射”,皆以寺为持。《国语·越语》“有持盈”注:持,守也。《吕览·慎大篇》注并同。方濬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二,第22页;转引自周法高主编:《金文诂林》卷三下,香港中文大学,1974年,第1855页。林义光说:

《说文》云:“寺,廷也,有法度者也,从寸。”按从寸无法度意。古作,作。从又从之,本义为持。象手形,手之所之为持也,之亦声。《邾公钟》:“分器是持。”石鼓:“秀弓持射。”持皆作寺。林义光:《文源》,转引自《金文诂林》卷三下,第1855页。

林氏认为《说文》释寺为“有法度者”是按照寺字后起之形所做的解说,较古的寺字不从寸。即使如此,“有法度”的看法仍不失为正确看法。因为寺字本义指“持”,这是从祭祀仪式的主持人这一具体表象中抽象出来的意义。为什么说寺之本义为祭祀主持人呢?这还需从寺字的会意表象说起。寺字古写法上半为(之),下半为手(),用手之把握来表示持的意思,十分明显。难懂的是(之)字。《说文》训之为草木生出地面之义,未得其解。甲骨文学者们认为卜辞中的字当解为“又”杨树达:《卜辞求义》咍部第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56页。,或“是”唐兰:《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第55页以下;参见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6卷。,或“往”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卷中第63页以下;参见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第6卷。,各有所据,莫衷一是,至今似仍为疑案。故李学勤先生说:

卜辞中常见的“”字,或写作“”,旧释为“之”,于上下文义不合。后来发现它的用法和“又”相同,然而“”何以读为“又”?“有祐”可以写成“又”,也可以写成“又又”,为什么不能写作“”?却没有令人满意的说明。由此看来,卜辞很多字我们是不认识的,很多辞我们不能通解,应该作更深入的研究。李学勤:《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第7页。

现在,为了搞清汉字“诗”、“寺”等重要概念的发生本源,我们不得不追根问底,对“”字的原义有所了解。

首先,“”字用法在卜辞中与“又”字同,而“又”字常用为祭名,可知“”字亦与宗教祭仪活动相关。王国维释卜辞“王受又”云:“又读为祐,王受又犹言王受福矣。”又释“又土”云:“又之言侑,《诗·楚茨》,‘以妥以侑’,犹言祭也。”王国维:《寿堂所藏甲骨文字考释》卷三下,卷一,1917年。“又”字既然可用于“祭”义,那么与又通用的“”是否也如此呢?稍加考察便可知,“之”()在甲骨卜辞中作为祭名而出现的情况不在少数。如:

贞于王亥卌牛,辛亥用(《前》4.8.3)

甲寅卜于唐一牛(《前》1.47.1)

于南庚小(《前》1.14.1)

辛巳卜大贞自上甲元示三牛,二示二牛,十三月 (《前》3.22.6)

陈梦家说,卜辞中除作祭名外,还假作“又”,亦为祭名。陈梦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燕京学报》第19期,1936年,第112页。又如祭东母西母称者:

于东母匚 (《林》1.22.2)

于东母 (《前》7.11.1)

于东母、西母,若(《上》28.5)

再如祭祀先公先王而称者,多不胜举。计所祭之祖名有:季、恒、、娥、亥、夭、河、兇等十多位。陈梦家先生认为祭是与尞(燎)祭相区别的祭法:后者用焚烧牺牲的方式以祭天神;前者似为享祭人鬼(先祖)的祭法,有时亦配以尞的用牲之法。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年,第352页。验证于卜辞中祭的普遍适用性,这种区分也许并不很严格,前举祭东母西母和求雨等例便是明证。不过有一点可以确信:(之)作为祭祀之名,有其悠久的史前宗教背景。

在甲骨文造字时代稍后,人们用与手会意造出寺字,用来表达祭仪主持者。教主们在祭政合一的时候当然也是公众所遵从和效法的对象,从中引出“有法度者”之义,当不为错。再参证于若干以“寺”为偏旁(既是声旁,又是会意之基础)的后起字,可知“有法度”之义竟得以引申推广开来,成为一批重要概念的造字结构素。

如“時”的概念,字从日从寺,取“太阳运行之法度”的意思,合成一个形声兼会意字。“時”古文又作“旹”,从从日,这同“诗”又作“”相仿佛。“”作为造字结构素,正指代“有法度”、“神圣”之义吧。人类从太阳神的运行规则中认识到“时”的流逝及其周期单位,参看叶舒宪《中国神话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9页。这个单位或为四季即四时,如《荀子·天论》便将此一“时”的法度意义溯因于太阳月亮:

日月递照,四时代御。

“时”字还通“司”,如“时夜”即“司夜”,这同“寺”字训司或嗣显然有关系。《释名·释宫室》云:“寺,嗣也。治事者相嗣续于其内也。”王先谦补疏:《后汉书·和帝纪》注引《风俗通》云:“寺者,嗣也,理事之吏嗣续于其中也。”此义所本。又《光武纪》注引《风俗通》云:“寺者,司也,诸官府所止皆曰寺。”别一义。王先谦:《释名疏证补》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68页。从“寺者嗣也”和“寺者司也”的训释中亦可看出“主持”即“治事”之原义,神之则为“祠”也,法度之义盖出于其本来的神圣性。

再如“畤”的概念,更突出地显示着宗教的神圣性,保留着“法度”所由出的信息。《说文》十三下田部:“畤,天地五帝所基止祭地也,从田寺声。右扶风有五畤、好畤、鄜畤,皆黄帝时祭。或曰秦文公立也。”许慎在此不但指出了畤字为祭祀地点之本义,而且引出实地证据和传说,追溯了畤的起源。《史记·秦本纪》中有“祠上帝西畤”之说,司马贞《索引》云:“畤,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从“畤”为祭神处所这一事实中似亦可反推“寺”为主“祠”者的说法不诬。凌纯声先生指出,先秦时期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圣地专称,如《墨子》中说的燕之“祖”,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四者地理分布皆在关东,自东北而西南。而在关中秦、雍之地,祭祀神祇之圣地,则又多别称为“畤”。凌纯声:《秦汉时代之畤》,《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64年,第1461—1490页。造字者取“寺”为旁造出形声兼会意的“畤”,显然是考虑到“寺”与已有的“祖”、“社稷”等概念共有的神圣和法度之义吧。

参照“时”和“畤”的会意原则,原初之“诗”也当是“有法度”的“神圣的”言辞,它自然原出自寺人即主祭者之圣口。一位日本的汉学家高田忠周在《古籀篇》中对“寺”字的解说颇有见地,他已把握住“寺人”与“法度”间的潜在关系:

按是最古持字。凡手部字,古文多从又,又手同意也。持字已从又,又从手,为复矣。又寺声字,古文从。时作,诗作,持元作,可知而已。持下曰:握也,从手寺声。《荀子正名》:“犹引绳墨以持曲直。”注:“制也。”《汉书·刘向传》:“及丞相御史所持。”注:“谓扶持佐助也。”夫审固也,制也,佐助也,固当有法度也。其得行之者,即寺人也。握、持、廷、寺,实一义之转耳。后人谓寺人义主于法度,故改又为寸,作寺。寸、又通用,犹叔字或从寸,作也。寺字专行而字废,由亦作持字以当字本义。高田忠周:《古籀篇》五十七,第2页,见《金文诂林》卷三下,第1855—1856页。

在这段精细入微的论述中,寺字的本义及引申义的发生线索大致被描绘清楚了,它使我们更加确信:寺人最初是崇高的主祭者,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大约相当于专掌《吠陀》圣诗的婆罗门,参看拉格真(Z。A。Ragozin)《吠陀印度》一书第4章对《吠陀诗》与婆罗门关系的论述,伦敦,1895年,第103—130页。或彝族的“毕摩”、藏族的“喇嘛”。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本书是《中国文化名人书系》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其主要是对亲情的谈论。书中分别选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等120多位作家的多篇散文作品,如:《风筝》、《做了父亲》、《一个人在途上》、《屠敬山先生》、《望断天涯儿不归》、《白舅舅》、《心上的暗影》、《怎么爱人也不够》、《三姐夫沈二哥》、《长情默默》、《陌生的儿子》、《家累》等150篇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最华美的语言文字,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位作家在亲情方面的创作风貌。
  • 我心无惧

    我心无惧

    本书是作者亚瑟·本森探讨人性和内心恐惧的一部随笔集。纬度上以人一生中的几个重要年龄段分析不同时期的恐惧感及其成因,经度上引经据典阐述内心恐惧产生的根源,彻底让人们直面恐惧。最后,经纬结合处给出人们战胜恐惧的各种方式和获得宁静的启示。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哲学随笔。
  • 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

    诗心:从《诗经》到《红楼梦》

    本书收录了从《诗经》到《红楼梦》的30篇传统诗词,虽是一鳞半爪,却可以见出中华文明线性文化绵延不绝的特性。本书稿梳理了古代文人、英雄知音难逢、怀才不遇共有的千古之痛,分析了“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体现的中庸文化的张力结构,总结了中国诗词独有、凿通上天阶梯的“兴”的创作手法。凭借“兴”的翅膀,引领读者窥见永是春天的诗词的彼岸。造化多情,造化无情。此情长远,情由心生,心生寂寞,寂寞花开。通过本书可以瞥见,上帝之影就在一现之灵光里。
  • 公安卫士的情怀

    公安卫士的情怀

    王华聪是红土地上公安战线的一名领导干部。他异常勤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牵手缪斯,用心情浸染文字,写下与发表的诗词作品达300余首之多。
  •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

    本书是从《文汇》杂志的征文活动中选拔出来的优秀篇目,故事精彩,寓意深刻;文章被划分为若干类别,读来赏心悦目,令人心情舒畅。
热门推荐
  • 超级打工仔

    超级打工仔

    屌丝开挂,称霸天下。集齐美女,召唤神龙。苍穹之上,隐藏着惊天秘密,十二颗星辰碎片坠入凡间,融进了十二名不同女子的身体里面对女打工妹,女学生、女记者、女模特、女主播、女警察、女护士、女老师、女歌手、女高管、女健身教练、女杀手……秦凡有点懵逼。什么?居然还有岛国某著名女演员?什么?居然还有住在泰国的…..…?
  • 我的左岸你的右岸

    我的左岸你的右岸

    我的左岸,却是你的右岸我所珍惜的风景,也许你今生永远无法无法体会
  • 盗墓笔记之启程

    盗墓笔记之启程

    吴家小三爷率领众人,再度开启盗墓旅途……只为,追随他的脚步!
  • 魔虫噬

    魔虫噬

    一念之间,是虫还是人,没有完成的战争,最终,还是来临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一生得不到的你

    一生得不到的你

    她只不过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情感越专一的人到最后会因为面临着无法选择的感情而被唾弃
  • 你才神经

    你才神经

    这是一本颠覆你世界观的非常态人群心灵访谈书。书中收集了国内最离奇的非常态人群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22个经典案例。包括透视眼、多重人格犯罪、不眠人、潜意识训练、楔齿蜥眼、世界末日论、自我变性人、灵魂存在、智商转移、心脏移植与记忆跟随、阅读强迫症、四维空间的蚂蚁、人卵说、梦境控制、预测学等许多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行为和现象。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独眼少年

    独眼少年

    白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一只呆萌可爱的黑鸦妹子、本以为是桃花朵朵开、随后莫名其妙变异的右眼、能看到正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接二连三出现的、乌鸡、白凤、这些都是什么鸟、所谓的六界执法人又是什么鬼,信息量太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 大唐现代化

    大唐现代化

    被混混抢劫的李宽,得到了从混混身上掉落下来的一个龙纹玉佩。没想到玉佩不是玉佩一般的玉佩,而是带着能来回穿越和一定储存空间功能的玉佩。但是,你穿就穿吧,可你居然穿到了大唐贞观年间,穿到贞观年间也就算了,可居然悲催的代替了了已经被李二秘密弄死,宣布早甍,现在却还活着的楚王李宽,这让想借着穿越发财的李宽傻眼了,很害怕被李二发现后再次弄死,战战兢兢的过着低调逍遥的大唐生活,奈何作为猪脚,即使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结果还是被李二发现了,于是...李宽:“李二,楚王李宽已经死了,真的已经死了,咱不是李宽,不,咱是李宽,只是不是楚王李宽,咱是来为大唐现代化做贡献的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