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7800000024

第24章 “强制连行”生活杂忆(11)

文学有各种流派,作家有不同风格。深奧典雅,通俗平易,机智纤巧,敦厚纯朴,各有所长。但我以为不论那种风格,那路章法,感人与否,成就高下都在于一上个“真”字。同样一篇行瑰丽委婉文字,有真情就叫“情真意切,细腻深刻”,没真情就叫“无病呻吟,扭捏作态”。前者感人肺腑,后者令人生厌。

恰是这一“真”字最难求。且不说有人本就虚伪成性,以假乱真,有心求真,要得到真又谈何容易?是的,我们都曾有过天真的童年。所以称作“天真”,可见这份真情生来具有。但孩子是不会写文章的。待到能拿笔爬格子时我们已经在人生的战场上经历了多少腥风血雨,在社会中尝过了多少酸甜苦辣,挨过了多少黑脸,遭遇过多少暗箭。那纯洁,平整的心境早已被打磨,损害得伤痕累累,锈迹斑斑了。到了这时,仍能保持对人对事的真情,真心,真感,说真话求真理,要拿出多大的勇气,要做出艰难的自我斗争,是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的。

梦莉的文章使我最深的感动,就是她的真!

她这两本散文集,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写爱情,一是写对人生(包括景与人)的观察感受,一是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包括历史和身世)。

我的小说中也常写到男女之爱。其实我是最不爱看写爱情的作品,包括我自己的。因为爱情要写得“真”很难。还不仅因为这一话题自古写到今,能说的都说尽了,能写的都写完了。更主要的原因是在生活中纯真爱情极为珍贵,得到并保持着这珍贵情感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人又未必写文章。真写出来的倒多是些幻想多于实际,感情上的乌托邦。这样的东西对十八九,二十左右岁,刚步人成人社会。却又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自有它的吸引力,使他们读着有神圣感,神秘感,崇高感,似乎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找到一自己爱得要死的人和被人爱得要死。但在那些需要披荆斩棘,需全力拼搏才能争得一块立足之地成年社会成员中,就未必会找到知音。爱情虽是人生中要解的许多难题之一。却不是非解开不能活的难题。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兄弟,我们同代人有多少是得到了真正爱情的?他们照样活着,当官作吏,买进卖出,生儿养女,传宗接代。跟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来比,爱情即使不是奢侈品也绝不是生活要素的第一位。

怀有深厚,纯真的爱情,并持之永久的人很少。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更少。因而极可贵。

无意之中发现梦莉恰是这样的少数之一。因为有了这一点深情,她写爱情的散文读起来就打动人心。她的文字自然是美丽的,但章法上,结构上我并不以为有多么精致,多么新奇,就因为有了真情,这种平实反倒使人读着亲切,纯真。她不是要“表达”、“反映”别人的某种感情,而是自己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和宣泄,读她的文章像是听朋友说知心话,像是无意中听到某个人自白。从而引起使存有这份真情的人共鸣,使这种心情被磨去了的人审视自我,有某种惆怅,追忆,并产生重新获得、把握这珍贵的情感的愿望。

一个在商业社会中拼搏半生,并获得了成就的女性仍能保持这份真情,称得上难能可贵。

梦莉在另外那两类散文中披露了她一部分生活经历。她也是个身上遍布伤痕的人。人们今天看见的梦莉是穿着高雅时装,在世界上飞来飞去,不知疲倦谈生意,毫不吝啬搞公益的成功者。可曾想到她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怎样一种困苦屈辱中度过的?她的父亲因为抗日,在泰国蹲过监后被遣回原籍的中国广东,父亲从这里仍然坚持抗日,出走后再也没有回来。他一家三口,孤儿寡母受尽族人欺凌,母亲被折磨得生了重病,这个不满10岁的小姑娘就讨饭,打工去挣三口人的口粮。9岁之前,这个小小的生命就曾卖给人当过童养媳,另一次则被拐卖到人贩子手中,若不是靠了机警和勇气从魔掌中逃出,不难想象她将更悲惨到什么地步。这世界上那里还会有位企业家和作家的梦莉?为了替她找条活路,刚满9岁,母亲就叫她独自背着更小的妹妹随“过番客”,“回”泰国。千辛万苦奔上船,妹妹却连冻带累病倒了,听说船上的人要把有病孩子扔下海去喂鱼,他又央求船家把她们放下来。回到旅店后,偌大的破房中只有她们两个人,寒风冷夜,没有被褥,梦莉只得把衣服全脱下来盖在妹妹身上,她光着身缩在墙角挨冻,到天明她自己也凉得发了高烧。一个发着高烧的小姑娘背着一个比她更小的小姑娘,就这样在刺骨寒风中,连滚带爬的奔上了旅程……

在中国,在世界这样悲惨的童年并不罕见,我自己也是从九死一生挣出一条穷性命的。但难得的是,梦莉在经过难以想像的奋斗,拼搏之后,发迹了,成功了,却仍然没有丧失那股对人生,对爱情,对故土,对国家纯真爱意。心仍是那么透明,爱仍是那么深厚,情仍是那么真挚。

看了她更多写对人生观察感叹的文章,如《李伯走了》、《寒花晚节香》等,就发现她的爱心是对整个人类,整个世界的。爱情只是这整个爱的一个方面,是整个火球中一个最强烈,最燃烧的一团而已。

我无法猜透,梦莉怎么能在生意上既是能手,在做人上又保持纯真,在商战中所向披靡,在文学上又满纸童心!这个看来柔婉,斯文的女性哪来的这股坚强韧性,使她的心灵在百般折磨后仍然留得一片净土!

我说过,我不会评论别人的作品,连自己作品也说不出青红皂白。以梦莉这两本书我仍然说不出什么有条理的见解。因而我无法寻章摘句的来分析,品评她的作品,无法说她写得如何好又有那些不足,我只是说我读后的印象,这印象是:梦莉用她真情砌的这两座小塔和用爱心点燃的塔中火焰,是什么人也毁不掉,浇不熄的了。因为它给我们看到了强者的奋斗和仁者的爱心,也引起我们的敬意和爱意,我相信泰国和中国文友们,读者们也会爱她和她的小塔。

1992年12月26日

他的外国儿子

1月21日羊城晚报《花地》,发表《我的中国老爸》一文,读之令人感动。有朋友听说我与作者相识,要我介绍一下中国老爸的外国儿子,马来西亚的陈凯希先生。

在中国陈氏是大姓。在马来西亚华人中陈氏也是大姓。马六甲有条陈贞禄街,就为了纪念一位在马来半岛抗日战争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不朽功劳的华人英雄。“中国老爸”陈郁亭与陈贞禄是同时代革命者,只是没等到胜利就被英国殖民者驱逐出境赶回故乡中国来了。留下了他的10多个儿女。其中一位就叫陈凯希,是他30年代在居銮华文学校任教期间生的。“凯希”,顾名思义,就是“凯旋的希望”。果然,这个儿子继承了父亲的理想与斗志。一进入社会就投身工人运动。成为60年代马来西亚劳工运动的领头人之一。劳工运动受到挫折,带头人被处理。因他是当地生当地长,地地道道的马来西亚人,不适用“驱逐出境”条款,便被剥夺自由,过了几年艰苦岁月。

70年代中马建交,陈凯希的处境从此好转。不再参加劳工运动,作小买卖为生。其时当年一起搞劳动运动的伙伴,都生活得窘迫而艰辛。陈凯希时时寻找改变命运的途径。

中马政府共同努力,建立合作关系,两国人民间友好气氛越来越浓。大马华人的故乡情结也随之高涨,中国商品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对中医中药,有强烈的信赖传统和现实需要。但由于历史原因,经营尚属空白。陈凯希看到了发展事业的良机。但他自己两手空空,只有靠集资才能起步。资本雄厚的大亨不会把资金投给一个搞工运的穷汉。他就向一起搞过工运,同样苦寒的朋友求助。在这些人中他有高度威信,登高一呼,纷纷支援。朋友们少吃一口,省下来伙食钱来集资人股。挤出五千零吉的算大户,投资一千零吉也不嫌少。不多几日,80来个人集资16.8万零吉。大概相当于6万人民币!陈凯希就以这点本钱开办“海鸥企业公司”,英文名字是“HAI-OENTERPRISE”,专门经营中药,药酒和中国传统营养品。因为资金是劳工界朋友集起的,他选择了1974年“五一”劳动节作为开张吉日。

转眼之间22个年头过去了。陈凯希小鸡啄米,集腋成裘,把海鸥企业办得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成了制造、进口、批发、零售、旅游等多项目的跨国集团,成为马来西亚十大直销公司之一,在中国也建立了两家独资公司和三家联营公司。上一年财政年度的营业额达到1.5亿零吉,税前利润是1200万零吉,与其开业时相比,财富增长了多少倍,请读者自己去算!我仅知道他新兴建的六层楼“总部大厦”,投资就达千万零吉。恰好是在那篇《我的中国老爸》文章发表前不久,“海鸥企业”股票在马来西亚证券市场正式挂牌上市。发行400多万股,每股面值1零吉,上市头一天就涨到3零吉!

陈凯希年轻时就爱好文学,热衷于读进步文学作品。发财后大力支持文学活动。前几年马来西亚华文作家组团来华访问。有天拜会冰心老人,谈话到中间,冰心老人指着躲在众人身后,悄悄为大家拍照的一位中年人问:“这位叫什么名字?”人们说:“他就是顾问陈凯希,祖上也是福建人。”冰心老人笑着问:“你这顾问怎么反倒躲在后边?”陈凯希红着脸说:“小侄不是作家,只是为大家跑腿。”冰心老人说:“你大概是这个团的真正后台吧?”一句话把大家说笑了,介绍说这次访华就是陈凯希发起、组织,并在经费上资助的!冰心老人说:“不要总给别人照相了,我倒想跟你合个影。”陈凯希感动得竟擦起泪水来,至今那张照片摆在他公司的办公室里。

陈凯希爱他的国家马来西亚,也爱他的祖籍中国福建。他自己是以儒从商,也极力主张儒与商紧密合作。因此在去年他和马来西亚华文作家云里风等共同策划,组成了大马“儒商协会”。要使传统儒家学说和现代商业经营紧密结合,促进马来西亚经济和中马两国友好发展,互利互补。不论在马来西亚还是在中国,如果有机会,我们总要在百忙中抽空谈心。他的事业很兴旺,但花费的精力也惊人。成功路上有数不清的障碍,理不完麻烦。在处理这些繁杂事上,有时做起来是十分棘手的。但他都逢凶化吉般的料理清楚了。

我想:有陈郁亭这样的“中国老爸”,又有陈凯希这样的“外国儿子”。这个世界才完美、上帝是公正的!

司马攻其人其文

泰华作家司马攻闻鼻烟!全世界鼻烟爱好者中,文学界大概占有四名。一位是老前辈萧乾,一位是德国评论家阿诺尔德,其余两位就是司马攻和我。司马攻闻鼻烟外还喝功夫茶。我也爱喝功夫茶。面对茶盅,把玩着烟壶,漫谈文学和人生,最适于感情交流,于是我俩成了好友。

司马攻在泰国经商致富,随后写作出名。是个“儒商”。他祖上从潮州“过番”到泰国,传到他已有数代。中华商人重视传统文化。司马攻从小就被送进私塾打基础,后来才进现代中学受教育;所以他17岁到泰国后,商场文坛全能应付。

司马攻的文章好。首先就好在其汉文纯净。近年来洋风中渐南风北渐,中国内地时髦人新潮派。还故意要卷起舌头说“协合语”(司马攻管这叫“遇着唐人说番话”),身为泰国人,不忘华族本的司马攻却能写出地道的华文文章,不容易。这不只是个风格或学识的课题,而是对故乡祖籍,对民族传统的深情眷爱心理的反映。

他文体多样。小说,小小说,散文,杂文,专栏都写。不说样样出色,也算得精彩之作“好多多”。我最欣赏他的散文。对作家来说,散文是基本功。散文不能用惊奇悬念,故事情节来包装,要的是真文才,真感情,真思想。我认为司马攻有的散文在世界华文文学中算得上出色作品。比如《故乡的石狮子》和《槟榔》,一篇写潮州乡下景物,一篇写泰国民风习俗,表达的却是潮州游子在海外和泰国女性随丈夫回到“唐山”,各自都有的“剪不断理还乱”地怀乡念旧情怀。《明月水中来》,写他从家乡带出来祖传茶壶,却有壶上“明月水中来”一这句诗,隐喻了湄南河水中的明月应自潮州漂来的遐想。这些文章看似恬淡,细品则催人泪下。而《游河》,《考艾山之夜》等篇又表达了他对自己国家——泰国深情厚爱!就连他一些知识性、考证性的散文,如《纸船明烛照天烧》,《曼谷玉佛寺十二门神》也充满了身为泰国人,满怀泰国情的一片真心。而有些写金店,钻石,养鸡,滚球等民俗画散文,实际是为他的国家作最形象的介绍。

司马攻的小小说也写得极好。中国评论家江增培的曾说,他读了司马攻的小小说后“眼睛一亮,精神一振……其中一些篇章,可以毫无愧色地列于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第一流作品之林”!

司马攻原名马君楚,原籍潮州,祖上过番到东南亚经商,成为那一代有名的商业世家,他在家乡上完中学,17岁踏着先人足迹来到曼谷,从此定居、人籍于此,边经商边为文。70年代就曾活跃于泰华文坛。泰国和中国的制度有别。在中国写文章有人管饭,在泰国写文章要往里搭钱。写了几年,名气虽有了,肚子也告急了。于是他当机立断,悬崖勒马,投笔从商,钻到钱眼里一口气拼了10多年,终于坐稳了老板交椅,没有后顾之忧了,又回过头再爬格子。这次“经济基础”不同了,搞“上层建筑”做派也不同,他除了自己写,还热心支持整个的泰华文学事业,为发扬中华文化出钱出力,任劳任怨。他不止一次当选泰华作协领导人,又担任泰国的“马氏宗亲会”会长。有时就把华文文学探源求知和华人宗族寻根祭祖两事结为一体,组织、资助泰国华族团体到故乡来访问交流。可谓既“创业爱国”又“自费爱乡”。这在世界华文文学界有一定的代表性。

华文文学随同华人的足迹,如今遍布五大洲。用汉字写成的文学作品已不是中国文学的同义语。而像英语文学,西班牙语文学一样,跨越了国界,成为国际文学的一派。当然华文文学的母体只能是中国;主流、核心,大本营只能在中国。为此中国文学界也就有了努力研究、介绍世界华文文学成果的义务;有了团结世界华文作家,共同为中华文化的兴旺发达而奋斗的责任。有人说下一世纪将是东方文化在世界大放光芒的世纪,此论言之有据,证据之一就是近年华文文学作家的成就达到了新高度。

为此,我愿有更多人读司马攻!

在国外的天津老熟人

我深情难忘在美国的天津乡亲赵伯溪。

我跟中国作家代表团从游览地(优山美地)出来,路上走错了路。本来预定下午两点到旧金山,结果快半夜11点才到。旧金山华人朋友约好请我们吃晚饭。从下午就一直等我们到半夜。我们十分过意不去,连连道歉。这时一位气色好,精神足,50开外,60左右先生操一口天津话说道:“我这心里一直七上八下,怕出了嘛事,可还不敢明说,看见你们到了比嘛都强。再晚点也认了。”坐下后,他正挨着我。我客气递上张名片说;“听您口音,是天津人吧?”他看了一下名片说:“我不光是天津人,跟你们家离着不远。你在32号路住过对不对?”我说:“您怎么这么清楚?”他说:“我不光看过你的小说,还看过你的小传。”说着给张名片,在一大堆各种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头衔下赫然印着三个大字“赵伯溪!”嘿!没想到多年前听家里人谈过的赵伯溪突然在我眼前了!

关于赵伯溪,我们几家近邻都对他有所耳闻。说这个人挺哏!从小爱听戏,上学时为这个逃学。有一天马连良在中国大戏院唱《借东风》,他背着书包又去听戏。听着听着发现观众不断起哄,再过一会台上的龙套由四个变成两个了。他拉过茶房来问:“这怎么意思?怎么带抽签的?”茶房说:“少爷,看看去吧,外边发大水啦!”他到门口一看回家的路上水已没腰了。不等借东风唱完赶紧回家。可英租界水大,他就顺着干的道走,一气走到老龙头。从那上了火车再没回来。等过些年再听到消息时,此人已成了大人物,先是听说在重庆当上了哪位权威的英文秘书。后来听说去美国发了财成了正儿八经的大老板。

同类推荐
  • 纳兰性德全集

    纳兰性德全集

    《纳兰性德全集》汇集了纳兰成德全部著述,囊括了其诗、词、赋、杂文、渌水亭杂识、书简和经解诸序及书后七部分,共分为四册,是第一套简体横版纳兰容若全集。内含史学大师张荫麟撰写的《纳兰成德传》,助你了解纳兰多情而短暂的一生;还有闵泽平老师的独家纳兰词赏析,带你走进纳兰容若的内心世界,轻松读懂纳兰词。他是人间惆怅客,匆匆三十载便一去永不回,但他留下的刹那光华足以照亮世间的污浊与阴暗,穿越时空,温暖你我。翻开此书,让我们在缕缕凄美与缱绻中邂逅最美的纳兰容若。
  •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突围与回归:新时期散文思维艺术

    本书内容包括:“困境与突围——新时期散文缘起”、“传统与创新——新时期散文说”、“思想突围——新时期散文变革之社会反思”等。
  • 烟台的海

    烟台的海

    主要描写了烟台的独特景观: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轻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高远,以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彳艮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茶具与紫砂艺术》适合大众阅读。
  • 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美文130篇

    本书收录了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美文,所选作品是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中外名家名作,或语言优美、字字珠玑,或思想深刻、耐人寻味,或以情动人、感人肺腑,令读者领略文学艺术的神奇魅力,吸取文学大师的人生智慧。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似锦

    重生之似锦

    将军府嫡女戚似锦,渣男皇子与渣女堂妹勾结屠她满门。她悔,她恨,她浴火而亡。一朝重生,步步蜕变,化茧成蝶。她睿智却不奸诈,她缜密却不深沉。虐渣男渣女,护在意之人。越过山丘,有人等候。「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愿陪你看这繁花似锦,江山如画。(本文1对1,男女主身心干净,欢迎入坑)
  • 总裁大人是我老师

    总裁大人是我老师

    一张婚约,让17岁的林熙鹿措手不及。谁知未婚夫是腹黑的总裁大人,“宝贝,你逃不掉的。”
  • 我本青衫

    我本青衫

    我本青山绿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三年前后微风雨,台上台下说短长。一段汪册子,一段钻天儿,一段丘山串花,一段瓦刀黑脸……你有你的说书客,我有我的青衫郎,一折扇,一界方,一只矮桌一台戏……
  • 晨曦之恋:校草老公是明星

    晨曦之恋:校草老公是明星

    心在路上,念在远方。七月的枝头已渐渐挂满青涩的果瓤。明媚的笑容背后,唯有你才能明白那缕化不开的忧伤。苏慕寒冰冷的心是否只能由凌澈来捂热?作为明星的他们是否能抵抗住舆论的压力?“慕寒,短短一生我只想给你幸福。”凌澈许下的诺言是否能实现。
  • 龙玄大陆

    龙玄大陆

    叶明轩,一个穿越而来的穿越者,如何在浩大的龙玄大陆生存下来,成就无上至尊,掌控世界。
  • 高冷男神求放过

    高冷男神求放过

    当得知自己得了重病要死的时候,男友劈腿,对象还是继母带来的女儿。惨吗?这不是最惨的!母亲外公双双车祸死亡,父亲转眼将继母娶进门。她以为自己的生活已经一团糟了,没想到上天还给了她一线生机。她说:“顾先生,娶我吧!我温柔善良,能文能武,是居家必备的好女人。”顾先生:“我对你不感兴趣。”婚后,“顾先生,您不是说对我不敢兴趣吗?”某女咬牙切齿的看着面前的男人,伸手扶着腰。“我确实对你不感兴趣,但是我对你感‘性’趣”这是一个扑倒与反扑倒的故事……
  • 境界线

    境界线

    仓库隐藏的秘密,一把剑鞘,一本日记,一个世界。
  • 众界寻灵

    众界寻灵

    世界之初,天地混沌。盘古开天,各分六界。就此,世初最强者诞生!继而妖人生恨,爱人因此离去,魂飞魄散。他,为了追寻爱人之魂魄,闯荡六界。然而,前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他…又将何去何从…
  • 穿越未来做女神

    穿越未来做女神

    她22世纪风水世家传人,一只梅花簪纵横风水界。谁也不知小小梅花簪千变万化。他全联邦最高贵的男人,据说古武早已突破天阶,只要有他指挥的战斗无一败绩。一场灵魂的召唤让相差千年的两人相遇,相知,相爱。看他(她)们强强联手谱写另一段辉煌…她说:我的男人一定是这世上顶天立地的男人!他要宠我,爱我,包容我,除了他的亲人,在他眼中只有我一个是女人!他说:在我眼里,除了我爱的她,这世上还有别的女人么?!
  • 一负情深

    一负情深

    【架空】简介:自小她被爹抛弃,府中人冷落,家中的姐妹都欺负她,在下人也是如此,扣她的月钱,她身边只是一个丫鬟忠心服侍女也,在她十六岁时,莫名其妙成了当今鸿王的准王妃,别人都在说他们两个人不配,有女子更是可刁难她,然而鸿王呢,居然对她感兴趣,为了生活,她装作顺从他的话……后来无意中知道她的身世,她决定离开他……再后来为了巩固皇权她选择了与别人互换身体……她一步步强大起来,从懦弱变成强势,为的只是自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