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4300000070

第70章 放下手中的鞭子,不能对孩子采用暴力

父母父母之于孩子,无论在什么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打,孩子力气不够;骂,孩子口才不行。而打、骂又是最简单而见效快的方法。所以父母图省事,动不动就是大打出手,甚至还美其名曰“黄荆棍下出好人”。父母必须走出这个误区。武力不管用,“武斗”不如“文斗”武力不仅伤害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是败坏孩子心灵。身体的创伤容易恢复,而心灵的损害却后患无穷。因此,无论何时何地,遇到什么情况,父母都不能对孩子使用暴力。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黄荆棍下出好人”的古训几乎成了一条真理。其实,这是一条很不好的古训。研究证明,对孩子采用暴力是一种很不好的方法,对孩子的身心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聪明的父母必须学会循循善诱,让孩子高高兴兴地按父母的愿望办事。

近两年来,地方的报纸报道过几起父母打死亲生子女的事件。这种事件到处都有。事情的起因都非常简单,就是孩子不听话,不好好读书,引起了父母的恼怒。通常开始是骂,骂了,孩子不听,仍然不认真读书,喜好在外面玩耍,于是父母就动手用棍子打。当然开始也还只是小打,因为又有哪一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子女呢?他们之所以督促孩子读书,骂孩子不读书无非是想孩子成龙。当然“成龙”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已,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敢于奢望自己的孩子成龙。说实话,大多数的父母,也不过是望子多读一点书,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孩子年幼,父母亲有时候过分迷信打骂可以使孩子用功读书或成绩进步,这是相当可笑的想法。应该适时诱导孩子从小对读书的兴趣,并教导他们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现代年轻父母所应保持的理念,因为“打”并不能使孩子明了父母的用心,只会在幼小的心灵上制造不可磨灭的伤痕。

既然只是为了教训孩子,使他有些惧怕,因而即使打也不宜多打。打两三下,作为警告也就够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响鼓不用重捶。反之,打多了,打惯了,把一个孩子打疲了。那么,孩子对打也就不会有所惧怕了。一旦一个孩子对打失去了惧怕,那就最好就此住手,另想他法。如果做父母的仍执迷不悟,认为打一定可以解决问题:不信你不怕打。那么就会越打越重,越打越厉害。

这样也仍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孩子果然被打服了。另一种就是孩子越打越顽强,大人的火气越来越大,以致失去了控制,结果把孩子打死了。

从报纸上的报道可以看出被打死的孩子通常很小,还不成年,无力反抗。到了十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他已经不听话到不怕打的程度,他就会反抗,与父母对打。这种反常的现象在城市里现在也不少。

所以,绝对不能迷信棍子的威力,尤其是今天的孩子已不是三四十年前我们做子女时的子女。他们成熟得早,他们没有什么封建传统的束缚,有着更强的独立意识。这就是为什么打多了,他们不是更怕打,而是仇恨和反抗的原因。

前几天,我们还听说一位教师在打女儿时,被女儿一拳打肿了眼睛。所以,这是不能教育好孩子的。如果说他们只想通过打使孩子吃一些皮肉之苦,从而有所惧怕,那么要使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有所反省和悔悟,就还要作耐心的说理与说服工作,使孩子明白父母为什么打他。同时,劝孩子今后应吸取教训,不再做不应该做的事:逃学、旷课、不做功课、在外打架惹祸等等。

因此我们觉得最高的境界是从不通过暴力的手段来对付孩子。

报上曾登载一位家庭教师的日记。一位马老板请这位教师辅导儿子的课业。马老板的儿子已15岁了,中学即将毕业,可是数学语文仍然是一片空白。马老板希望儿子能升入一所好的高中,所以重金聘请了一位有经验的中学教师辅导。

第一次见面,马老板的交代是:儿子很聪明,只是不太喜欢读书,希望先生大力开导,但切勿打骂。其实先生又岂敢打骂?马老板的嘱托不过是表露了一片爱子之心而已。

马老板一出门,那孩子便打开录音机,并搬来各种武打录影带要家庭教师欣赏。看了一两个钟头,然后对教师说:“你替我写一篇杂记,我给你一千元。”老师摇头不肯,学生便威胁说:“你不写,我就要我爸开除你!”家庭教师不肯马上让步,恐吓说:“我告诉你爸说你不做功课,只看武打录影带,要你爸打你!”

那孩子笑了起来:“我爸妈从来没有打过我,也没人敢打我!”

这种骄纵惯了的孩子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很难说。但是父母丢弃了棍子,惯坏了孩子。这一点确是无疑的了。

父母打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大多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却会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后果——使孩子产生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孩子说谎,正是因为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骗过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说谎的“恶性循环”。

如果孩子经常挨父母的拳打脚踢,时间一久,这种孩子一见到父母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是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孤僻而且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

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性格上显得孤僻固执。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于是,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东,他偏要西,存心让父母生气。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父母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不少父母大打出手,往往习惯打孩子的屁股。

据报道,北京有位母亲因为打孩子的屁股致使孩子肾功能衰竭而被送上法庭。据《华西都市报》载,四川眉山市某学校二年级学生张阳,因为作业错误较多,引起父亲大怒。由于儿子不告饶,父亲取下书包上的人造革背带抽打孩子,仍不解恨,找来竹板打孩子屁股,导致张阳臀部大面积出血,不治身亡。其父不得不去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该不该打孩子屁股,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望子成龙”的欲望时时刻刻都在紧紧揪着父母的心,由于某种突发的事件,父母常常会丧失理智而大打出手。

现在让我们从医院开始,请听一个医生的叙述:有一天,我正在值班,一个妇女抱着约摸五岁的男孩,闯进急诊室。这个妇女十分着急地告诉我,这孩子太调皮,玩弹弓把家里彩电荧光屏打烂了。一气之下,她把孩子按在床沿上,用竹板往孩子的屁股上连连乱打……孩子哭叫着,突然呼吸急促,哭叫声断断续续起来,呛咳着直嚷胸肋部疼痛。她掀开孩子衣裤,除了白嫩的屁股上有血痕外,胸部、肋部都没有出现伤痕。她傻眼了,心想自己又没打孩子身上,怎么会这些地方痛?于是,便抱着他来医院检查。

我连忙给孩子听心肺,又请来放射科医师做透视,结果均属正常。经过综合分析,我给孩子下了“急性胸肋痛”的诊断。老百姓把这种病叫做“岔气”,疼痛起来可厉害得很,严重的还会发生休克!我取来中成药“通关散”,往孩子鼻粘膜上轻轻地吹一点,孩子接连打了几个喷嚏;我又给他注射了安定和阿托品,不断地在孩子的内关穴和外关穴上捏揉。没多久,孩子的呼吸平稳了些,疼痛也开始渐渐消失。

这时,我才告诉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挨打时全身剧烈晃动,加上又急又怕的精神刺激,造成呼吸肌痉挛而胸肋疼痛。

看见孩子已基本恢复常态,那位母亲似乎还不理解,怏怏地说:“我只打他屁股呀!”

我严肃地说:“打屁股引起的怪症还多着哩……”父母打孩子的屁股时,一般都叫孩子趴在床上或其他依靠物上,由于孩子常常会胡乱摆动,睾丸有可能被床沿或依靠物损伤,最常见的是睾丸血肿或破损。打屁股时,父母生气地拉着孩子一只手,有可能用力过猛,使他那直径与桡骨头几乎相等的桡骨颈从环状韧带中往下滑脱而呈半脱臼状态,也就是医学上所称的“牵拉肘”。还有,打孩子屁股时,一般都使用质地坚硬的竹木片。如果打的时候用力过猛,往往会引起孩子臀部肌肉局部血肿,血液循环不畅而发生坏死性炎症。打孩子屁股时,有的父母在极度气恼中丧失理智,会因为用力太大损伤孩子的梨状肌,挫伤坐骨神经,引起下肢麻木,甚至瘫痪。打孩子屁股时,父母有可能失手而误伤孩子的头部、胸部,或者在混乱中伤害肝、脾、肾等脏器,内出血而危及生命……

这些情况都是常常发生的。年轻的父母们,请放下你的板子!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大打出手”的做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孩子淘气是难免的。有的父母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淘气,因为一点小事就罚孩子站。罚站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有的父母甚至罚孩子站很长时间,这是不可取的。

孩子骨骼发育不成熟,脊椎、腰椎都还很脆嫩。如果让孩子带着恐惧的心理站很长时间,势必加重腿部肌肉的紧张度,加重脊柱和腰椎的负担,两腿发胀、发麻,无控制地弯曲和腰酸。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很有害的。

很多事实证明,罚站是起不到良好的教育作用的。虽然孩子受到了“腰酸腿疼”的折磨,但是并没有找到自己犯错误的原因,也不知道今后如何改正,这就无形中剥夺了孩子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研究表明,体罚常常会加剧孩子的抵触情绪,加深父母子女之间的隔阂,真是得不偿失。

总之,为了管出孩子的规范行为,父母不要向孩子发火,或者体罚孩子。如果这样就不可能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而且很可能由于父母的自我失控令孩子感到恐惧,这是适得其反的。

同类推荐
  • 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教育孩子时常犯的50个错误

    “本书从现代家庭素质教育的角度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家教模式。以50个不同的角度,剖析了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主要矛盾,针对家长教育孩子时极易出现的50个盲点和误区,给予指向性的牵引。本书奉行感化教育的理念,而且否定了家长的强制教育准则,在无形的趣味中鼓励孩子,让孩子勇敢的去实现自我。因此,优秀的家长要在孩子面对更多的风浪之前,为他们注射心灵的预防针,要让孩子明白:实践比空想更具魅力,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首先就是要懂得适应环境,更要懂得自我突破。”
  • 卡尔·威特的教育(第二版)

    卡尔·威特的教育(第二版)

    “一个天才的头脑是一片沃土和乐园,而且享受着永恒的春天。创造性的作品就是这个春天最美丽的花朵。”对于每一位父母来说,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希望他能成为一名旷世奇才。然而面对着如何把孩子教导成一名“天才”,他们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纵然寻遍名师先圣,览阅浩渺书海,却依旧收效甚微。为了解决父母们的这种教子之忧,我们特意把德国19世纪的一位神童——卡尔·威特的受教育过程整理编译成书,使为人父母者能从中得到教导孩子的良方。这是一部贴近现实生活,指导父母培养孩子的精品之作。
  •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好爸爸胜过富爸爸

    本书结合当前最常见的教育问题,分析爸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用现实的问题和教育的理论来帮助爸爸认识到教育中爸爸的重要作用;从社会关系的建立、理财意识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品德上的培养等方面来罗列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让爸爸轻轻松松掌握教育的规则。
  •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哈佛最神奇的24堂家教课

    本书综合了古今中外众多的名人家教成功经验,如卡尔·威特、比尔·盖茨、肯尼迪、林肯、爱因斯坦、罗斯福等,并吸收了很多教育专家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意见。书中或以教育小场景揭示家教盲点,或通过成长小故事给人启迪,同时加上深刻的分析,相信定能让你茅塞顿开。
  •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的孩子,你究竟在想什么

    本书从孩子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入手,用实例再现情景,因而具有普遍性和实用性特点,使年轻的父母们一读便能轻松的和自己的孩子对上号,进而掌握孩子每时每刻的想法,以满足孩子的真正需要,让其健康快乐成长。
热门推荐
  • 岚城之血复仇

    岚城之血复仇

    一个家族,在一夜之间被灭,只有几个小孩逃过这场劫难,那个养尊处优的她,为了复仇,不惜一切代价。她加入了岚城,认识了很多知心朋友,于是,她下定了决心,自觉一定要强大起来,保护自己在乎的人!
  • 萌学园之穿越

    萌学园之穿越

    一天,一个人类女孩竟然在生日当天来到了萌学园,她会遇到什么事情呢?又会有什么样的使命等着她呢?
  • 别跑,爱情来了

    别跑,爱情来了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没有,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所以,当爱情来了,别再逃跑,也别让你的爱人趁机逃跑,穷追不舍就是了……
  • 今天魔王没吃药

    今天魔王没吃药

    正因没吃药,所以萌萌哒!作为魔王仅存后裔,莫往肩背世界征服,收妹子开后宫的重任,可是剧情和预想中的不一样,这唯一继承者的脑袋却和正常人不太一样!因此,以【世界征服】为主线,却无法攻略的故事开始了!
  • 傲世种田工

    傲世种田工

    一个连农民都算不上的种植灵田的种田工人,卷入乱世的浪潮之中。只想安心种田的他,却不得已而站到了风口浪尖上。平六妖,夷五岳,与宿命作战;怀抱美人,只手遮天。灯火阑珊处穆然回首,谁能不忘初心?初次发文,请多包涵。
  • 烟漠寒萧

    烟漠寒萧

    “喂,你站住!”国际机场内,两个人一前一后追跑着“嚷什么,我就不站住,你咬我啊!~”莫羽嫣俏皮的回过头对予潇晗吐了一下舌头,一转身正要跑...初次相遇的欢喜冤家到后来患难与共,生命或许就需要一个美好的开始和后来生死同甘的一辈子!
  • 豪门归来:绝色大小姐

    豪门归来:绝色大小姐

    十年前,她的亲生父亲勾结他人害死了她的母亲,送走亲生弟弟,还把她送往英国。十年后,她从英国回归,只为了复仇。为了母亲,弟弟,她要让那些人付出代价!---------------------------------------------------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哟!
  • 真爱大冒险

    真爱大冒险

    这是一部搞笑的、悲喜交加的爱情小说,故事由一个荒诞的相亲开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