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900000001

第1章 蔡琰作品辨伪

题名为蔡琰所作的诗有二,一是《悲愤诗》,一是《胡笳十八拍》。《悲愤诗》有两首,一是五言体,一是骚体。从《文学遗产》上所发表的文章中看出,对《胡笳十八拍》及《悲愤诗》骚体的作者,有不同的意见;对《悲愤诗》五言体,几乎都说是蔡琰所作。我除了认为前者出于假托外,对后者也存在着怀疑。这篇小文,主要是为说明五言体也是出于假托而写的。文中附带涉及骚体及《胡笳十八拍》。

文学作品是生活和现实的反映。《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都属于自叙性质,诗中所说的事实,十分具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蔡琰的生平以及东汉末年南匈奴的情况,与诗对照,从而辨别其真伪。

下面,顺着五言体的次序,并联系到骚体及《胡笳十八拍》的有关的内容,逐一地对照史书,指出其伪造的痕迹。

诗云:“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按照诗中的叙述,蔡琰被掳,是在袁绍、曹操等声讨董卓,董卓发兵镇压的战役中,这大约在汉初平元年或二年(190、191)。可是,《后汉书?董祀妻传》明白地告诉我们:“兴平中(195),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时间相差四五年,必然是一真一伪。

自宋朝以来,就有人注意到“诗”与“传”的差异,因而怀疑诗非蔡琰所作,如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位(《苏轼文集》卷四十九《书?答刘沔都曹书》;卷六十七《题跋?〈蔡琰传〉》)。但也有人(如蔡居厚)相信诗不伪,认为蔡邕生前,蔡琰就已被掳(《蔡宽夫诗话》)。看来,前一种见解可供参考,而后一种见解需要纠正,因为:蔡邕是董卓所尊重的人,他的家属,应得到董卓的保护;董军掳掠蔡邕的女儿,未免与情理不合。退一步说,万一蔡琰被董军掳去,当时蔡邕也有力量将她营救出来。

清朝的何焯、沈钦韩却根据蔡居厚的错误见解,作了若干引申(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二十四;沈钦韩《后汉书疏证》卷十)。近来,仍有人受他们的影响,例如:

刘开扬在《关于蔡文姬及其作品》一文中说:“蔡文姬便很可能是在陈留郡圉县被李、郭等的乱兵中的羌胡(胡是来降的月氏)掳到了关中去的,后来右贤王去卑和白波帅韩暹等率众与李、郭战,获得胜利,文姬便又没于右贤王。”

高亨在《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一文中,表示同意刘开扬的意见,并说:“文姬被掳入胡的经历相当复杂而曲折。”认为“她被胡羌所掳后,随军西行入陕”,“至于她怎样没入南匈奴,或董卓士兵中有南匈奴人直接掳去,或原被董卓士兵中羌人所掳,转卖给南匈奴,或史书不载,无从明悉”。

我不禁要问:是事实本身复杂曲折呢?还是设想得复杂曲折呢?不仅《董祀妻传》中没有记载,就是《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中也没有表达出蔡琰入南匈奴有这样一段出羌入胡,经历四五年,走了几千里的复杂曲折过程。(《胡笳十八拍》一开始就说:“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义节亏”,并未提到羌人)无根据的设想很难使人相信。何况原诗在“海内兴义师”句后,紧接着就是“卓众来东下”,这里的“卓众”,只能解释为镇压“义师”的董军,而不能牵扯到与此役毫无关系的李、郭身上去。

可见,《悲愤诗》与《董祀妻传》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诗中的这个漏洞是无法弥补的。

诗云:“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这几句对于蔡琰在南匈奴住处的描绘,也与事实不符。

我先从东汉以来南匈奴的地理环境说起。《后汉书?南匈奴传》说:建武二十六年(50),汉朝准许南单于“入居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市)”。同年,因北匈奴攻南匈奴,又准许南单于“徙居西河美稷”(一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部左翼中旗”,一说在山西离石市“左国城”。从当时南匈奴部落分布情况来看,后说较为合理,因“左国城”正是位于分布线的后方中央)中平五年(188),南匈奴内乱,单于羌渠被杀,一部分人立于扶罗为单于,另一部分人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从此南匈奴分裂为二。次年(189),于扶罗因抄掠汉人,兵受挫伤,“复欲归国,国人不受”,只得留居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兴平二年(195),于扶罗死,呼厨泉立,也“不得归国”。这是南单于居址逐步内移的简单情况。

伴随着南单于的向内移徙,南匈奴的部落也在向内移徙着。当南单于居美稷时期,南匈奴部落便屯聚在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等地(今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省北部一带)。当于扶罗回不了美稷,而留居平阳时期,也就有一些部落迁移到河东(今山西省南部一带)。《南匈奴传》说:“建安元年(196),帝自长安东归,右贤王去卑……侍卫天子,拒击李、郭。及车驾还洛阳,又徙迁许,然后归国。”唐李贤注:“谓归河东平阳也。”右贤王去卑的部众屯聚在河东,是南匈奴某些部落随着南单于内移的一个例证。

蔡琰没于南匈奴左贤王(不是右贤王),这位左贤王是谁?其部众屯聚何处?《晋书?载记第一》说:“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子豹为左贤王。”这是兴平二年的事,蔡琰也就是这时被掳的。同书又说:“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太康中,改置都尉,左部居太原兹氏。”《四夷传》的记载与此相同,唯在“兹氏县”前加了一个“故”字,就更清楚一些。因为“兹氏”是汉朝县名,后魏改称“元氏”,北齐废,其故址,即今山西省高平市。根据以上资料,可以肯定,蔡琰在南匈奴,就是住在这位屯聚于兹氏的左贤王豹的部伍中。

《文学遗产》上对蔡琰在南匈奴的住处进行着热烈的讨论,这里表示一点个人的意见。我看蔡琰不可能住在南单于呼厨泉势力范围以外的地区。前面说过,中平六年(189)以后,南匈奴已分裂为美稷、平阳两派,南单于呼厨泉、左贤王豹、右贤王去卑,都属于平阳派。参与兴平二年(195)汉室内战的,是以右贤王去卑为统帅的、平阳这边的南匈奴人。掳掠蔡琰的,自然也就是他们。蔡琰既为平阳的南匈奴人所掳,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她是不可能住在美稷那边的。《南匈奴传》说得很清楚:“单于呼厨泉兴平二年立,以兄被逐,不得归国,数为鲜卑所钞。”在这种内乱外患的情况下,以南单于之尊,尚且回不了美稷,他的部众更不可能把掳来的汉族妇女,送到美稷或者更远的地方去住。

可见,诗中那种塞外风光的描绘,不可能出于住在山西的蔡琰之手。

从五言体中的“长驱西入关”,联想到骚体及《胡笳十八拍》中在这一方面更为突出的离奇描绘。前者说:“身执略兮西入关,历险阻兮之羌蛮,惟彼方兮远阳精,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有草木兮春不荣。”后者说:“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这不但不符合东汉末年南匈奴的地理环境,而且把南匈奴与羌族的地区混淆起来,把蔡琰说成住在西北甘肃一带的羌族地区,谬误更甚。

于是出现了高亨的那种设想,即认为这些诗句中所描绘的地理环境,是蔡琰所曾到过的地方,而不是她长期居住的地方。可是,原诗的意思并不如此。《胡笳十八拍》云:“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心无绪,来时别儿兮思漫漫。塞上黄蒿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兮筋力单。”这不是明白地说,蔡琰并未离开西北,一直到她回汉前夕,还是住在“关山阻修”的“塞上”吗?

把蔡琰说成住在羌族地区,既是过去拟作诗歌者的谬误,如今岂能将错就错,又从而作出这种或那种设想,使事实遭到更多的歪曲呢?

诗云:“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按照诗意,蔡琰入南匈奴后,还不知道蔡邕已死,很挂念他,并常常向人探听他的情况。这也与事实不符。初平三年(192),蔡邕死,死后三年,蔡琰才被掳入南匈奴。

从《悲愤诗》五言体中说蔡琰在南匈奴还不知道蔡邕已死,联想到《胡笳十八拍》中说蔡琰在南匈奴看到该族与汉朝经久不息的战争,都是同样的可笑。

《胡笳十八拍》云:“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又云:“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从后文看出,前文所说的“征战”,是专指南匈奴与汉而言的;并且又是一直到蔡琰被赎回的前夕,方才停止“兵戈”的。这与事实几乎完全相反。

根据史书的记载,东汉以来,南匈奴与汉,是一种政治上臣服、经济上依赖、文化上仰慕、生活上仿效的关系。从建武二十六年(50)起,南匈奴部落就入居内地,与汉人杂处。章和二年(88),南单于对汉朝皇帝说:“臣累世蒙恩,不可胜数。”又说:“臣等生长汉地,开口仰食,岁时赏赐,动辄亿万,虽垂拱安枕,惭无报效之地。”南单于自己所说的话,应是南匈奴与汉朝关系的最好写照。《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这一类记载不少,本文限于篇幅,不一一介绍。

具体到蔡琰在南匈奴的十二三年来说,她于“兴平中”被掳,建安中(约208)回汉,在这段时间内,南匈奴与汉基本上也是和平状态,仅参与过一次汉室的内战而已。这件事,《资治通鉴》有记载,该书《汉纪五十六》说:建安七年(202),曹操攻讨袁谭,袁谭求救于袁尚,“尚遣所置河东太守郭援,与高、匈奴南单于共攻河东”,“曹操使司隶校尉钟繇围南单于于平阳”,钟繇兵杀郭援,“南单于遂降”。此外,南匈奴与汉未有战争。

历史事实如此,而诗中叙述如彼,显然不是蔡琰的亲身见闻,而是拟作者凭想象写出来的。

诗又云:“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漏洞更大。查考一下史书,蔡琰既有“家人”,又有“中外”(中表)之亲。

《晋书?景献羊皇后传》说:“讳徽瑜,泰山南城人。父,上党太守。后母陈留蔡氏,汉左中郎将邕之女也。”《羊祜传》说:“祜,蔡邕外孙,景献皇后同产弟。”羊徽瑜与羊祜,就是蔡琰的姨侄女与姨侄。从“传”中所记载的他们的卒年推算,羊徽瑜生于汉建安十九年(214),羊祜生于魏黄初二年(221)。蔡琰于建安中(约208)回汉,这时,她的这位姐妹,也就是羊徽瑜、羊祜的母亲,肯定是活着的。

同书《蔡豹传》说:“字士宣,陈留圉城人。高祖质,汉卫尉,左中郎将邕之叔父也。祖睦,魏尚书。父宏,阴平太守。”《蔡谟传》说:“曾祖睦,魏尚书。祖德,乐平太守。父克,”这位蔡睦,是蔡琰的从兄弟,蔡宏、蔡德是从侄《羊祜传》又说:“祜当讨吴贼有功,将进爵土,乞以赐舅子蔡袭,诏封袭关内侯,邑三百户。”这位蔡袭,就是蔡邕之孙(虽不能肯定说是亲生的,起码是承继的)。

如果诗是蔡琰所作,她怎么会写出“家人尽”“无中外”的句子。

此外,诗中形容蔡琰由南匈奴回汉路途遥远,有“遄征日遐迈”,“悠悠三千里”的句子;《胡笳十八拍》中形容南匈奴部落迁移无定,有“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的句子,也都是拟作者不明了当时情况,凭想象写出来的。

从以上的分析中看出,《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中凡是涉及蔡琰具体事实的句子,从被掳到回汉,几乎处处有漏洞;其中涉及南匈奴历史以及地理环境的句子,又都与史书的记载不符合。蔡琰的记忆力是很强的,对父亲的遗书,还能背诵“四百余篇”,对自己的亲身经历,更不会健忘。如果仅是个别的破绽,或许是蔡琰偶然失检;在一系列的谬误面前,又将如何解释呢?所以,我不能不对蔡琰的著作权发生怀疑,并终于肯定它是出于后人的假托。

还有,《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二诗也有互相矛盾的地方。《悲愤诗》骚体说:“家既迎兮当归宁”;而《胡笳十八拍》说:“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即是一例。在《悲愤诗》的本身中,又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如:五言体既说“骨肉来迎己”,又说“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等等。如果诗是蔡琰所作,绝不会产生这种种矛盾。

《悲愤诗》见于《后汉书》,《后汉书》是过去的所谓“正史”,指出《悲愤诗》出于假托,会有很多人难以接受。如果把《后汉书》引录这两首诗的来源搞清楚,也许有助于真伪问题的解决。为此,谈一谈《董祀妻传》与《蔡琰别传》的关系。

《蔡琰别传》的作者不知是谁,写作时间也需要探求。侯康、顾三、姚振宗、曾朴等人,一致认为是后汉人所作。侯康说:“凡别传多无撰人,大约皆同时人作。”这就是他们主张《蔡琰别传》是后汉作品的理由。

根据前人的记载,《曹瞒别传》是吴人撰,《管辂别传》是弟管辰撰,作者与传主时代相同。《顾潭别传》是陆机撰,《王粲别传》《王弼别传》是何劭撰,顾、王、王是魏人,陆、何是晋人,作者与传主时代相近。这种情况表明,“别传”的作者与传主,或是同时人,或是稍后一些的人。从而可以推测,《蔡琰别传》的写作时间,虽不能一定说是后汉,但不会太迟。

我还看到,在侯康、顾三《补后汉书艺文志》、姚振宗《后汉艺文志》、曾朴《补后汉书艺文志并考》中,在侯康《补三国艺文志》、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中,在丁国钧、文廷式、秦荣光、黄逢元《补晋书艺文志》、吴士鉴《补晋书经籍志》中,都列举了许多“别传”,而在聂崇岐《补宋书艺文志》、陈述《补南齐书艺文志》中,却一篇“别传”也没有。可见,撰写“别传”这种风气,大约从后汉末开始,魏晋间很盛行,到南北朝逐渐衰歇。这是《蔡琰别传》的写作时间不会迟于魏、晋的又一证明。

《蔡琰别传》既作于《后汉书》之前,范晔在编写《董祀妻传》时,不会不见到它并利用它。根据《北堂书钞》所提供的线索,关于蔡邕“赐书四千卷”一事,《蔡琰别传》与《董祀妻传》相同(《北堂书钞?艺文部?赐书》)。我们也可以从《艺文类聚》所引录的《蔡琰别传》的片断中,发现它确是《董祀妻传》的蓝本:

先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汉末大乱,为胡骑所获,在左贤王部伍中(《艺文类聚》引《蔡琰别传》)

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董祀妻传》)

在《蔡琰别传》的片断中,还保存着一些诗句,我再将它与《悲愤诗》对照如下:

在左贤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诗言志,曰:“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艺文类聚》引《蔡琰别传》)

岁聿暮兮时迈征,登胡殿兮临广庭,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悲愤诗》骚体)

琰在胡中十三年,有二男,舍之而归,作诗云:“家既迎兮当归宁,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太平御览》引《蔡琰别传》)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儿呼母兮号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悲愤诗》骚体)

《蔡琰别传》中的五句诗,与《悲愤诗》骚体相同。《太平御览》中还引录了蔡琰“边亭与华异”,“胡风春夕起”两句诗,与五言体相同(骚体中“啼”与“号”,五言体中“亭”与“荒”、“夕”与“夏”,个别的字不同。古籍中这种情况很多)。可见,《悲愤诗》先著录于《蔡琰别传》,《董祀妻传》是从那里抄来的。

我又从《蔡琰别传》(虽然只是片断)与《董祀妻传》的对照中,发现《悲愤诗》骚体的一首,在《蔡琰别传》中,既说是“在左贤王部伍中”“感笳之音”而作;改说是舍子归汉时作;在《董祀妻传》中,又说是与董祀婚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而作。又如:《蔡琰别传》中写明“春月登胡殿”,而《悲愤诗》中作“岁聿暮兮时迈征,登胡殿兮临广庭”,季节亦不相同。可见《董祀妻传》虽利用《蔡琰别传》,但加以修改。

假托名人,拟作诗文,这种事例是很多的,蜀汉诸葛亮集中无《后出师表》,据黄以周考证,乃是吴张俨所拟作(见黄以周《艺轩杂著?默记叙》)。政治性的文章,尚且出现赝品,并流传后世。《蔡琰别传》中著录假托的《悲愤诗》,《董祀妻传》又据以转录,是不奇怪的。

附带说一下,《艺文类聚》是欧阳询所编,他把《蔡琰别传》中的诗句,列入《乐部?笳》,而《胡笳十八拍》则未见采录,这也是一件可注意的事。可否这样推测,初唐时,假托的《胡笳十八拍》还没有产生出来。如果当时《胡笳十八拍》已经流传,欧阳询在选择有关“笳”的诗歌时,为什么舍弃它而去采录《悲愤诗》呢?

其次,谈谈南北朝的几位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对待《悲愤诗》的态度。

萧统编《文选》,徐陵编《玉台新咏》,都未选录《悲愤诗》;刘勰撰《文心雕龙》,钟嵘撰《诗品》,也都没有评述到它。萧、刘、钟是南朝梁人,徐是南朝陈人,他们不但看到《蔡琰别传》,而且也看到《董祀妻传》,为什么都舍弃《悲愤诗》而不取呢?尤其《玉台新咏》专门搜集汉、魏以来有关妇女的诗歌,才女的作品更是编者所重视的,但竟未采录《悲愤诗》,这又是为什么?

我发现这几部书似有一共同之点,就是:凡经选录、评述的作品,多是有确实的作者姓名,间或是无名氏,至于虽有作者姓名而实系假托,又不知假托者姓名的作品,尚属少见。萧、徐、刘、钟等人之所以不取《悲愤诗》,可能正由于此。

同类推荐
  •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在边城与无地之间

    本书由“文学评论”、“学术评论”和“访谈及其他”三部分组成,理论、学术和记事色彩兼而有之。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业精于勤(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当代北京什刹海史话

    本书从历史到现实,对什刹海的发展变迁作了描述,包括什刹海三海的形成与北京城的联系;什刹三海的秀美景色、人文内涵;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什刹海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为推广什刹海景区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什刹海在21世纪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热门推荐
  • 叶昊传

    叶昊传

    一个人背负着家族的血海深仇,一步步崛起!成立杀手组织灭杀最强门派!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做我的美男子,为何!为何!!!欣儿!等着我......
  • 万古衍天

    万古衍天

    一个无意的请求,一个无意的回答,使一个平凡到不能在平凡的少年,走上了灭世杀神,斩仙除魔的传奇之路……
  • 名门盛宠:腹黑BOSS太危险

    名门盛宠:腹黑BOSS太危险

    相恋六年,却不想一朝捉奸被甩,还被赶出公司,彻底成了炮灰一枚。失业加上失恋,她一无所有,颓废堕落,一年爆肥50斤,彻底沦为了路边阿妈。一个电话,她被聘为当前商界最有关注度的悦你总裁的助理。她呵呵一笑,根本不信。却不想他去居然登门拜访,她懵了。“我这么胖,不影响公司形象?”她一瞟公司的如云美女。“你很优秀!”他诚恳。“我不会陪客户喝酒的。”她一瞟宴席上的各个千杯不倒。“我替你喝。”他温柔。……“你……是不是看上我了?”她终于忍不住了。【腹黑BOSS漫漫追妻路】
  • 天天营养百味:新派拿手菜

    天天营养百味:新派拿手菜

    《新派拿手菜》对营养、可口的经典菜例,进行了详细的图文解说,书中列出了每道食物所需的材料调料以及详细的烹饪步骤,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让你科学养生,合理饮食,健康快乐每一天!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圣严法师开示心理减压秘法)

    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青葱萌逗

    青葱萌逗

    青春用任何词都无法形容它是一段时间它是一段光阴它是一段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 机长烈爱,非你莫属

    机长烈爱,非你莫属

    (已完结)一对是青梅竹马,一对是契约情人。请看美丽空姐与酷帅机长之间的千回百转,痴痴缠缠。(慢热文,往后更精彩!)————————我是林筱晓。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冷柏航爱上我。因为他不会,所以这只能是愿望。当某天一不小心圈圈又叉叉后,你老套地来求婚,我别别扭扭又屁颠颠地答应,然后开始一场围墙内的拉力赛。你要低调隐婚,好,隐婚就隐婚。你要充分自由,好,自由就自由。只是,当你说要分手,我真的说不出分手就分手。。。。。。爱上你,只需一秒。忘记你,却要一生。拼尽所有后,我终于学会放弃,开始忘记。背起行囊,我将要开始一场旅程,目的是没有你的地方。你说,你的生命可以没有我。那么,我的生命也将没有你。【我是冷柏航。我把天空拉得很近,却把爱情推得很远。我后悔了。不管她是否喝了孟婆汤,不管她是否有了新的爱,我要寻回她。不择手段,用尽深情。】
  • 萌宝一家

    萌宝一家

    “爸爸!”封羏看着他眼前这个刚到他膝盖高的胖小娃,一脸懵逼......“你是封羏吗?”小胖娃看他无动于衷,弱弱地问了,心想明明就和照片一样啊!身高也差不多!气场也和他妈咪形容的差不多!这就是爸爸呀......
  • 腹黑boss溺宠:娇妻太可爱

    腹黑boss溺宠:娇妻太可爱

    一场婚约,一吻定情,一生一世,一渡终生。一个千金小姐,一个职场CEO俩人站在一起,夫妻相那是肯定的,可为啥不能好好过日子?顾晴晴和陆俊晨还会在一起吗?面对婆媳关系,前男友的悔追,情敌的追杀......他们会坚持下来吗?在家人的逼迫下结婚,后来又在家人的逼迫下离婚,最后俩人都没有来到民政局现场。顾晴晴和陆俊晨面对家族和爱人,他们,该何去何从?
  • 蓝特蒂斯明星学院

    蓝特蒂斯明星学院

    因为一场出人意料的事故,紫曦开始了她的学院之旅,好多事情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