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700000014

第14章 送你一朵苦棟花(2)

然而,在你去乡村邮局送信的路上,信任的基石滑坡了,你突然对你的哥哥失去了信心。你觉得他是靠不住的,你不可能从他那里得到力量。你知道他二十年前爱过一个小姑娘,那是他在县城上中学的第一天爱上的。那穿花裙子的小姑娘仅仅在他眼前走了一趟,他就爱上了她。尔后他尾随这个小姑娘在上学的路上整整走了一个夏天……从此,他知道了什么叫“阳光灿烂”。那小姑娘就是他的“阳光”。二十多年来,这“阳光”一直封存在他的记忆之中。经过了漫长的岁月之后,他见到了这个女人,他一眼就认出了她。他惊喜交加,激动得无法自抑,可他却不敢上前跟她说句话。他没有勇气正视自己,他害怕那个跟在身边的陌生女人,于是就失去了一个极辉煌的美好瞬间。他只剩下了回忆,他还不老,就只剩下了回忆。他仅有的勇气是给小妹讲述了“阳光”的故事。这样的人靠得住吗?

于是,你犹豫了。你向哥哥发出的呼救信号在去乡村邮局的路上就成了毫无意义的形式。你对这封信不抱希望了,只有一点点徒然的企及。在这个时候,你才正视了死的念头。你很快地想到了南北潭(那是三姑奶殉葬的地方了),接着又想到荡于梁间的绳子……你想得很飘逸。死吧,你对自己说。

可是,当你走进乡村邮局之后,那坚定之后的思绪却又乱了。在邮局里,你看到了贴着花花绿绿邮票的各地来信,这些来信刺激了你那丰富的想象力,使你通过乡村小邮局的窗口看到了更为广阔的世界。你在很小的时候就放出了人生向往的“蝴蝶”,自然有许多关于蓝天白云的美好的遐想。想象的瞬间组接,使你觉得活得太亏了。你才十九岁,你什么也不知道……你在邮局里待了很久,当你把信投进邮筒的时候,已是另一番心境了。

这封信为你的出走做了极好的铺垫。信的内容没有变,但形式完全变了。你把呼唤变成了通牒,你甚至不再渴望他回来。信成了割断之前的证明,你仅仅想验证一下,验证之后才是割断。应该说,为割断你与土地的联系,你无意中借用了你的哥哥。你投石问路:他能回来,那是你原本渴望的;他不回来,也是你预料中渴望的。在信号发出之后,你不再求救,而是判决。

投石问路的结果是没有回答。没有回答对你来说就是回答。你证明了你至亲哥哥的残酷,正是这残酷冷漠给了你离家出走的勇气。按常理,接到小妹这样的来信,纵是有一千条一万条理由,他也是该回来的。可他没有回来。于是,你在感情上在做人的道德上判处了你哥哥的“死刑”。你甚至不给他“上诉”的权利,以后你接连七次出走,却一次也没找过他。在你的心目中,哥哥已经“死”了。

小妹,假如那是个充满阳光的晴朗的冬日;假如你的哥哥能时常给你些安慰;假如你的哥哥接信后能回来,你会不会离家出走呢?

小妹,人海茫茫,你的哥哥在茫茫人海里撑着一张薄脸皮行走,那自然也是很累的。他并不想以此来求得你的宽恕。他只是想告诉你,他也是不容易的。

他上了十四年学,才终于在省城无数个钢筋水泥铸就的一层层“方格”里找到了一个小小的属于自己的“方格”。有了一个来自城市的女人(这女人是他大学里的同学)。在这里,他坦白地告诉你,当你在寒冷中赶着“学费”奔向坡地的时候,他却用那“羊血”换取一张张八分的邮票,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很远的大街上去寄信。他为她写了很多爱情诗,很多倾慕的废话,却毫不吝惜地以“羊血”作为运载工具,他为她耗费了大量的“羊血”。小妹,在你的面前,他是无法掩饰的。当他坐在温暖的房子里喝着茶吸着烟凝视着窗外的白雪审视自己灵魂的时候,他得说,在这件事情上他是很“具实”很“功利”的。耗费的“羊血”为他换取了精神上物质上的依托。他对城市对人海的恐惧使他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块“雌性跳板”。男人一旦失去了勇气,一旦感到他在这个世界上无能为力,他就会变得非常“功利”。在城市,他看不到活人,他看到的是一个个冰冷的带着面具的“符号”,他害怕这些“符号”,就拼命地抓住那块“跳板”,他是依附在“跳板”上找到“方格”的。为了得到“方格”,他以“羊血”为代价与那陌生女人玩起了爱的“游戏”。双方都在欺骗自己,于是都做得很认真。六百七十一封信的交换为他向城市“投诚”画了一个生动的句号。临决定的那天晚上,他在她的窗外踱了整整一夜,高举着灵魂的“白旗”……

应该说他是爱过这女人的,这女人也狂热地爱过他。但一方是赚取,一方是恩赐,这种爱的“交易”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况且,一旦落入这钢筋水泥铸就的“方格”之中,落入这爱的牢笼,面对四堵冰冷的白墙,他还能有自己吗?他也成了一个冷冰冰的带有面具的“符号”,成了一个躲在“方格”里伪装后才出门的“符号”。那少年时期的“幻影”,那“阳光的故事”,只能密封在心的深处,连偷看一下也是不敢的。

你应该相信,这女人对他很好,在生活上从没亏待过他。她以高贵家族那优厚的物质条件像喂养小白鼠似的供给他营养丰富的高蛋白,给他十分像样的高档衣服穿,时时提醒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是在牛屎马粪中熏大的)。施与是高贵的,她时时地保持着高贵;被施与是卑下的,而他又怎样不卑下呢?在城市生存必得有一张“网”,他没有自己的“网”,也只好依附在人家的“网”上。对那女人和那女人的家庭,他欠下了说不清还不完的感情债务,使他一天天负债累累。于是他便很想逃离,逃离这挤在窄小方格里的温柔之乡。这种逃离仅仅是从一个温柔之乡到另一个温柔之乡的过渡,并非质的叛逆。城市把他软化了,他没有勇气再次经受苦难。然而,所谓的“逃离”也只能是意念性的,念头的产生到念头的扼杀使他得到了在痛苦中自责的“欢愉”。忏悔是心理天平上的添加剂,他靠忏悔来维持心理平衡。你的哥哥能留在省城做事得力于这女人,他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方格也得力于这女人,就连他能撑起破旗样的一张脸挺身行走在一座座钢筋水泥铸就的大楼里也完全得力于这个女人。他一无所有,获得了这么多,也就很难丢弃它。人们对苦难是很容易背叛的,对舒适平庸却无法背叛。他能看清这一切,却无法改变这一切。

(在你哥哥工作的机关里曾流传过一则关于“马口铁”的笑话,一则属于知识分子的只有思维没有行动的笑话。中国有很多知识分子都在这个笑话的漩涡里徘徊,你的哥哥也不例外。)

那个陌生的城市女人曾用极其蔑视的口吻嘲笑过你的哥哥,嘲笑他的“永久牌”笑脸。可她不知道(也永远不会知道),这就是乡下人的“武器”呀!对付恐惧的“武器”。以“笑”来保护自己,这是农民的战斗方式。那韬略自然是卑微的、防范的。它可以没有力量,也可以拥有强大的力量。“笑”是作为一种商品出售的,它的表面是真诚,底板却是虚伪;它从形式上是卑下的,内容却是高傲的。你哥哥是农民的儿子,在这方面,他更贴近土地,贴近父母。走出来的时候他虽得于“羊血”的滋补,但从乡下茅屋里开始的人生的路,本就是带着“笑”的。为办一个户口,他从村支书开始,到乡政府秘书、乡粮管所所长、县公安局秘书、县粮局管理员……一路扛着“笑”的招牌走来,他已经“笑”习惯了。“笑”成了纯面部肌肉的颤动,成了没有内容的保护方式。微笑加上沉默是农民的质。正是这量的积累加速了质的飞跃,使你的哥哥进一步完全了他的虚伪。

小妹,收到你的来信,那个对你来说永远陌生的女人读了信之后说:“你决定吧,后天是妈妈的生日。”话语是平静的,温和的,那双望着你的眼睛也是十二分体贴的。可你知道“妈妈的生日”意味着什么吗?乡下的终日操劳的母亲没有过过生日,没有见过奶油蛋糕和生日蜡烛,也没有隆重的祝贺。生日对乡下母亲来说,仅仅是苦难的开始。可城里的曾经有过权力和威望的陌生女人的妈妈却极看重她的生日。在数天前,一切都准备好了。作为一个寄人篱下的女婿,作为一个在感情上负债累累的女婿,他又能说什么呢?

他沉默。他一连把信看了七遍,然后脑海里是一片空白……

那个陌生女人在他身边扭来扭去,把那娇好的身段像卖“肉”一样地出售给他。尔后说:“你觉得很严重吗?”

他依旧沉默。

“要不,打个电话问问?”她偎在他的身边,很“认真”地表示了高贵者的关切。

那陌生女人的冷漠是天然的,她甚至不知道乡村里没有电话。她看信的时候还不自觉地撇了一下嘴,那也是天然的。对她来说,死并不是一种解脱,而是荒诞。优越的人不会想到死,假如想到了,那也是优越太久的“做作”。也许,她把你的来信看成了做作。这是一种没有生命体验的极浅薄的直率。她讨人喜欢的是这种天然的直率,让人恨的也是这种天然的直率。她不明白你哥哥为什么会生在草木灰上,更不明白你哥哥为什么直到二十二岁才在县城里的很脏很臭的澡堂里第一次洗热水澡,这些对她来说都像是“天方夜谭”式的滑稽。她与你哥哥结合的最大理由是“不明白”,她说爱就是“不明白”。对她来说,圈子里的贵人她太熟悉了,而你哥哥却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她很直率地说:爱就是探索。爱就是奴役和改造。她毫不隐讳地表示了她对苦难世界的新鲜感,爱在她是一种偷食者的“玩味”和“品尝”,正像吃惯了肉类的人见了红薯面窝窝一样。自视高贵的人才有直率的权力,卑微的乡下人是没有这种权利的。乡下人只有虚伪的权利。在“直率”面前“虚伪”永远吃败仗,因为“直率”占有心理上的优势。

小妹,在“回不回”的问题上,那个陌生女人并不起主要作用,你的哥哥还不会被一句话拴住。可他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债务啊!一生一世都还不清的感情债务。他来到人世上,欠了父母多少?在上大学的时候,欠了你多少?混进省城,占据了这么一个小小的“方格”,欠了那陌生女人和她的亲属多少?在机关里工作,在人世上行走,欠同事们、朋友们的又是多少呢?……数不清的债务,让他拿什么去还呢?无法偿还哪,无法偿还!假如他是百万富翁,他可以用金钱去赎这些人情债,可他去哪里弄那么多钱呢?纵是有钱,这种情义上的债务又怎能用金钱去赎呢,赎得了吗?恩重如山,他是这样的微小,实在是难以承受……

你的哥哥有一千条回去的理由,也有一千条不能回去的理由。当理由与理由作战的时候,他成了一个阴险的旁观者。每当一个理由打败另一个理由的时候,他便给另一个理由补充“弹药”,让双方达到力量的均衡,再次投入战斗。他把两个“我”的较量变成了身不由己的“玩味”,像操纵木偶戏一样的“玩味”。这种“玩味”渗透着被城市同化后的冷漠,渗透着与那陌生女人交媾后产生的心理裂变。这时候感情已经不存在了,“符号”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符号”把理由纳入序的行列,进入“一二三四……”的轨道,然后分析整理。这种精神分裂式的“归纳”是很疲惫的,疲惫到麻木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回不回”的决定。结果是吸了十二支烟之后,他仍在椅子上坐着……

也许,是那钢筋水泥的冰冷磨去了他淳朴的乡情,冻结了来自同一血脉的热血。城市的楼房把他悬在了半空之中,让他脱离了养育他的大地。而每日里撑着笑脸的行走,又使他的心理感应钝到了极致。在笼子一样的楼房里,他每时每刻都期望着逃离、回归,期望着爆炸。但他从未爆炸过,他是一颗不会爆炸的“臭弹”!

他剩下的只有忏悔,为忏悔而忏悔,连忏悔也成了他寻求慰藉的方式。一个不能拯救自己的人,又怎能去拯救别人呢?他是有罪的。他徒有罪的虚名,却没有恶的果实,因为你没有死。他曾经十分急切十分残酷地等待着你的噩耗,等待着报丧的讯息。他甚至看到了在乡村里飘荡的“引魂幡”,看到了撒在乡间土路上的“冥钱”,听到了送葬唢呐的热烈吹奏。他看见他站在送葬队伍的最前列,手执“哀杖”为他的小妹为他自己哭泣……那时候,他就成了一个罪人。他只有成为罪人的时候才能解脱。他渴望成为罪人,他不惜用妹妹的死来证明他是罪人,他是多么卑鄙呀!

可是,你走了。你用你的勇敢再次证明了他的软弱。

小妹。呸他吧。他希望你能面对面地一连呸他十二口唾沫!他回不去了。他虽然可以重新行走在乡村的土路上,可他的心已在那钢筋水泥铸就的笼子一般的方格里冰封。

小妹,在你第一次出逃被抓之后,爹用赶羊鞭抽了你。

那是个徜徉着和暖春风的春日,爹在亲戚的帮助下把你捆在院里的苦棟树上,用赶羊鞭狠狠地抽你。

爹说:“只要不给皮肉做主,你就跑吧!”

娘说:“朝死处打,看她还跑不跑了?!”

你的“皮肉”在带哨儿的鞭影下出现了一道道环状的饰物,那饰物欢快地在你的“皮肉”上跳动、隆起,一条条一痕痕逐渐形成了一副维护精神的甲胄。你默默地哭了,泪水点点洒在地上,种在心里的却是叛逆。赶羊鞭的抽打,使你在姑娘特有的羞辱、难堪中得到了解放。你原本是低着头的,是羞于见人的,是那舞动的呼啸着的鞭影使你慢慢地抬起了头。这时候你才第一次正视了自己。你看到了自己那躁动不安的灵魂,听到了皮鞭下来自灵魂的欢呼。一刹那间,你的羞耻感荡然无存。你不怕了,再也不怕了。剩下的只是纯肉体的惩罚。没有羞耻感是对惩罚的蔑视,是对惩罚本身的惩罚。发狠的鞭打使你的叛逆抗体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当惩罚还没结束的时候,你就知道,你还会跑的。

爹很多年没打过人了。正是你的出逃给爹带来了宣泄的机会,带来了他一生都不具备的主人意识。许多年来,爹总是圪蹴在歪脖榆树下捧着一只大碗过日月,他的身子窝着,心也窝着,一年一年地窝着,一直没有伸展的机会。除了苦作,他还有什么呢?他不会喝酒,也没有作恶的勇气,于是就没有宣泄的机会。可人需要宣泄。

爹不会打人,也从未体验过主人的快乐。他自然是很生气,开始打你的时候手一定是发抖的,抖得很厉害,甚至不知道鞭该抽向哪里。最初的鞭打他是有所顾忌的,高扬而轻落,很注意不伤你的脸(他一向是很看重脸面的,他把脸当作生命的招牌,有形的无形的都很看重)。可打着打着他就打出勇气来了。他打出了一个“自己”,打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打出了一个男人必备的狠劲。他在抽打的过程中把常年窝着的心一点一点地伸展,把佝偻着的腰伸展,使整个窝憋的人生窝憋的身心得到了尽情的发泄。那翻飞的鞭影使他眼红,唤醒了他作为动物人的恶意。于是一下比一下重,一下比一下快,一下比一下准!……这种甩动鞭花的抽打甚至使他想到了驱赶牲口的纯技巧性的乐趣。他没有打过牲口。他在赶牲口时,那鞭儿总是扬在半空之中的(牲口是庄稼人的半个家业,他不舍得打),常年扬空鞭的人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遗憾。每当鞭抽在你脸上的时候,他就得到了“准确”的快乐!每抽上一次,他就快乐一次,那愉悦就像赶车人一鞭抽转马头一样……

小妹,爹打的是你吗?他打的是自己的脸哪!

爹忘却卑微是短暂的,围观的人群使他重新回到卑微之中,这时候鞭打就成了对他自己的折磨。他的腰又佝偻起来了,身量也显得越来越小,那久窝的心刚刚伸展却又重新折叠起来。那赶羊鞭抽在你的身上,却疼在他的脸上。他不能停下来,也无法停下来,围观使惩罚变成了展览,他展览的是自己的脸面,贴有耻辱二字的脸面。耻辱既然已尽人皆知,又怎么能停下来呢?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问你:“还跑不跑了?你说,还跑不跑了?!”

爹需要一个台阶,让他从耻辱中走出来的台阶,只要你说一声,鞭打就会停止。脸面多金贵呀,他不愿当众展览自己的耻辱。

可你不说,不给他台阶。你让他继续鞭打。就在他目光里闪烁着可怜的恳求的时候,你仍是一声不吭……

小妹,你就这样被绑在苦棟树上,在赶羊鞭的抽打下默默地淌眼泪。你的泪眼朝前望去,望见了院里那很矮很矮的猪圈,猪圈里弥漫着一股臭烘烘腥叽叽的气味。你看见了阳光下的满地鸡屎。看见了院墙外面躲躲闪闪的众人,看见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眼睛一模一样的脸。看见了横躺在门外的大石磙……你企图找一点同情和理解,可你没有找到。在咬耳朵的、指指点点的或蜷着手用眼斜你的人中间,你看到的是卑微和蔑视,蔑视本身的卑微和卑微本身的蔑视。他们在精神上一无所有,所以也不能给你什么。是呀,你有你自己的委屈和愤懑。被抓回之后,没有人问你为什么要跑。在日子好过之后,你为什么要跑?在这种时候,假如能有人站出来推心置腹地说上几句,说出道理来,你也许就不再跑了。可是,没有人说。在正视了现实之后,你闭上了眼睛,不再理会那茫然的令你厌恶的灰色。而生命的蓝色却在鞭打中飘飞,越过村街越过田野越过流淌的小河,尔后依傍在桥头的杨树下……

小妹,你是在等待你的哥哥吗?你对他还抱有一线希望。你希望他能回来,回来给你说点什么。他在大地方呆过,有知识。他的话也许能给你否定自己的力量。在这个春日的呼哨着鞭影和责骂声的傍晚,你的心灵孤独地依傍在小桥头的大杨树下,等待着你童年的哥哥,希望他回来领你去捉泥鳅……

可他还是没有回来。他为了自己的生存正卑劣地赔着别人笑,依然是笑得很认真很努力。那是个星期天,具体的事情已不必再说。他是在别人家坐着的,显然是为求得一点什么。可冥冥之中,他分明接收了来自乡村的信号,那感应十分之强烈。在那一刹那间,他有过片刻的焦灼。他脑海里飞快地滑过一丝不祥的念头:家里是不是出事了?

他知道这感应是准确的,他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可焦灼过后,他仍旧安然地坐在椅子上,进行着“笑”的完成式。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不会吧?不会。他用否定压迫那焦灼,摒弃了你的呼唤信号。当他回到家中的时候,这感应信号的余波仍在他脑海里盘旋,久久不能消失。这来自乡村来自血脉的磁场一再地向他发出“密码电报”,可他依旧没有行动。他站起又坐下,坐下又站起,然后点上一支烟,在房间里踱步……

他的天良还没有完全泯灭,他在等待。他觉得如果家里出了什么事,会有人来报信的。他用等待维系着自己的虚伪,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天良还没有完全泯灭。

临睡前,他忍不住给那陌生女人讲了他的感应。那陌生女人直率地说他是“神经病”,他就舒舒服服地躺在席梦思床上,心静了。

小妹,你失望了。

经过了这么一个春日的血淋淋的傍晚,你的徒然的等待第二次给予了你背叛的勇气。皮肉的痛苦使你夜不能寐,精神的再次失落又使你烦躁不安。黑暗中,你的眼睛里燃烧着盲目的仇恨之火。你不知道应该恨什么,可是你恨。这仇恨遍布你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从带血的鞭痕中四溢。你早在童年里就放出了一只向往的“蝴蝶”,那是你的秘密,是别人无法知晓的。但我可以说,那“蝴蝶”是纯洁的,美好的。现在你给这“蝴蝶”换上了仇恨的翅膀,恶的翅膀,你渴望着再次飞翔。

你已没什么顾忌了,也不再留恋。血的印痕强烈地打入了你的记忆,以至于你没有眼泪,没有了痛苦的感觉。赶羊鞭驱走了久存心底的善良,驱走了你的淳朴的乡情,也驱走了你的依附心理。

春日里捉不到泥鳅,可你渴望你童年的哥哥回来领你去捉泥鳅。你有过了第一次等待,又有了第二次等待,你在等待中完成了恶的锻造。

你是从后窗跳出去的。你等不到黎明了。是黑暗掩护了你,是黑暗悄悄地为你送行。在黑暗中你睁大双眼,步子放轻,极快地在乡间土路上行进……

你豁出去了。

小妹,人都有失迷的时候。

你的失迷表现在行动上,渴望也表现在行动上。我不知道这种“盲目”能不能在行动中得到修正,可你还是走出去了。走,也许就是一种修正。

而你哥哥的失迷却停留在思维之中,停留在想象里。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你曾经过分地相信了你的哥哥。你觉得有知识的人都应该是聪明的,用“羊血”换来的知识应该是包容一切的,起码对人生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可你错了,我的小妹。知识是无限的,生活的含量也是无限的,而人拥有的知识却是有限的。当有限的知识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常常会成为一种锁链,成为一种包袱。从某种意义上说,前人的经验是后人的锁链,前人的智慧是后人的包袱。药方太多就无法治病,选择太多就无法行动。因此,披枷戴锁的前行比无知更容易受困。无知是一种盲目,盲目行动也许还有撞对的可能,修正的可能。少得可怜的“有知”却从一开始就被捆住了手脚,那锁链一条一条的,使你无所适从。于是,有知的失迷就显得更加可悲。

小妹,说这些你很难理解。我不知道说没说过“马口铁”的笑话?“马口铁”就是他们的悲哀之处。

同类推荐
  • 聊斋之狐仙系列

    聊斋之狐仙系列

    《聊斋志异》中共出现了三十余位狐女形象,这些狐女们有的娇憨可爱,有的聪敏过人,有的温婉贤淑,代表了蒲松龄对女性真善美的审美理想,可以这么说,《聊斋志异》的狐女形象代表着蒲松龄最高的美学追求。本文选取了三十个狐女故事,或嗔或痴,或笑或怒皆动人心弦!
  • 王子与贫儿

    王子与贫儿

    《王子与贫儿》描写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在一个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下,互相换了位置,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成了王子。贫儿因穿着王子的衣服可以在王宫里尽享荣华富贵,还当上了英国的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却在外四处流浪,不得不忍受贫穷和乞丐们的欺凌嘲讽。在好人亨顿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经过了重重劫难,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最终回到了王宫。而贫儿汤姆在良心的谴责下,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真正的王子。此后,爱德华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和他的子民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故事的想像极其丰富、语言幽默风趣,在带给儿童快乐的同时,还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对纯洁、善良、美好事物的向往。
  • 茶与马

    茶与马

    本书为“华夏文明之源丛书”之一。“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古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本书就甘肃茶马互市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文明发展史产生的重要意义做了生动的介绍。
  •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三卷)

    微型小说一千零一夜(第三卷)

    本书中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个贴近生活的精彩故事,反映着当代生活的广阔图景。它们不仅能教会你如何理解生活,更能教会你如何热爱生活。开阔读者的视野、启迪读者的心智、使读者得到精神享受,是编者编选此书的最大愿望。
  • 决不让你走

    决不让你走

    八年前,甘与阿特的女儿贝斯出生即夭亡,甘受到沉重打击,始终生活在痛苦之中。突然有一天,一位陌生女士登门拜访,她告诉了甘一个秘密,甘的女儿并未死亡。甘开始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随着调查的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热门推荐
  • 天下第一快剑

    天下第一快剑

    作为一名杀手有一天你可能接到杀死自己的订单
  • 网游之御龙在天

    网游之御龙在天

    御龙在天。一的少年。无聊之际进入了御龙在天的故事。御龙在天。腾讯第一国战网游。
  • 净名经关中释抄

    净名经关中释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吾为帝王

    吾为帝王

    普天之下有无量水土,水土之中有无量众生,众生之中能成帝王者,却是寥寥无几。少年本为众生之微末,却意外觉醒前几世的记忆。从此,龙潭虎穴任我闯,庸碌本非我辈狂,问世间少我如何,便是天下多了一位帝王!
  • 从你的世界走过

    从你的世界走过

    是韶华太过喧哗,抑或红尘太过嘈杂,似乎总有千万种理由与爱情擦肩而过。是让桃花开满枝头,抑或蔷薇爬满花架,似乎总有无数个借口任思念漫过天涯。 林颦颦与赵方明之间的距离也是这样的春天与秋天。他们邂逅,两个人在上海相知相恋。他给过她全世界,亦摧毁了她的全世界。她带着全世界回来,他又携着全世界离开。他与她之间,分离难道是命中注定的?这段美好又悲伤的过去,绚烂又残忍的往昔,多少年后,依旧被人记忆起。
  • 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

    本书内容包括行政职能、行政组织、行政权力、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实施、公共财政管理、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效率等。
  • 罗生门

    罗生门

    罗生门下,竹林丛中。他们理直气壮,强取豪夺;他们为了私欲,编织谎言。披着生存的外衣,他们肆无忌惮。——“鬼才”作家芥川龙之介探究人性深层的真实。
  • 第一邪妃:绝世毒医惊天下

    第一邪妃:绝世毒医惊天下

    她乃是现代令人闻风丧胆的毒医,却因为一场意外而莫名其妙的穿越到苏府大名鼎鼎的废材嫡女身上。处处看人脸色,更是被庶妹欺到头上来。本是九五之尊,岂容尔等鼠辈放肆!无法修炼?双修技能闪瞎你们的狗眼!废材,白痴?她天才炼药师之名碾压一切!天玄地宝尽在囊中,绝世美男尽在她手!可却招惹到了某位无耻杀神,说好的冷酷无情呢?说好的嗜血残酷呢?这位站在她面前撒娇的幼稚王爷是闹哪样?
  • 轮回之纵横三界

    轮回之纵横三界

    既然苍生不公,六道也哀鸿,那我便挥斧纵横,只手灭天,重开轮回。诸位道兄,请看《轮回之纵横三界》ps:新人新书不容易,求各位读者大大收藏哈,推荐哈!!!!
  • Renascence and Other Poems

    Renascence and Other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