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53300000127

第127章 易学治国,千古一人

“原文”

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相上书谏曰:“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何名者也。今边郡困乏,父子共犬羊之裘,食草莱之实,常恐不能自存,难于动兵。‘军旅之后,必有凶年’,言民以其愁苦之气,伤阴阳之和也。出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水旱不时。案今年计,子弟杀父兄、妻杀夫者,凡二百二十二人,臣愚以为此非小变也。今左右不忧此,乃欲发兵报纤介之忿于远夷,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愿陛下与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及有识者详议乃可。”上从相言而止。

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今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曰:“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则君安虞而民和睦。臣相幸得备位,不能奉明法,广教化,理四方,以宣圣德。民多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为陛下之忧,臣相罪当万死。臣相知能浅薄,不明国家大体,时用之宜,惟民终始,未得所繇。窃伏观先帝圣德仁恩之厚,勤劳天下,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廪,赈乏餧;遣谏大夫博士巡行天下,察风俗,举贤良,平冤狱,冠盖交道;省诸用,宽租赋,弛山泽波池,禁秣马酤酒贮积,所以周急继困,慰安元元,便利百姓之道甚备。臣相不能悉陈,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臣谨案王法必本于农而务积聚,量入制用以备凶灾,亡六年之畜,尚谓之急。元鼎三年,平原、勃海、太山、东郡溥被灾害,民饿死于道路。二千石不豫虑其难,使至于此,赖明诏振捄,乃得蒙更生。今岁不登,谷暴腾踊,临秋收敛犹有乏者,至春恐甚,亡以相恤。西羌未平,师旅在外,兵革相乘,臣窃寒心,宜蚤图其备。唯陛下留神元元,帅繇先帝盛德以抚海内。”上施行其策。

“译文”

宣帝元康年间,匈奴派兵攻击汉朝在车师屯田的军队,没有攻下来。宣帝和后将军赵充国等人商议,打算趁匈奴衰弱的时候,派兵攻打他们右边的地域,使匈奴不敢再骚扰西域。魏相向皇帝上谏书说:“臣听说,拯救危乱,诛除凶暴,称之为义兵,仁义之师所向无敌;敌人来攻击你,不得已起来抗击,称之为应兵,抗击侵略的军队定能战胜;在小事上争胜斗恨,不能克制一时愤怒的,称之为愤兵,争气斗愤的军队会失败;认为别人的土地货宝有利可图的,称之为贪兵,贪婪的军队一定会被击败;凭借国家面积大,以人口众多相夸耀,因而想在敌人那里表现自己的威风的,称之为骄兵,骄傲的军队会被消灭:这五个方面,不仅是由人事决定的,也是天道决定的。不久前匈奴曾经向我们表示了善意,抓到汉族的人总是好好地送回来,没有侵犯我们的边境,虽然这次他们争夺我们屯田的车师城,也不必太放在心上。现在我听说各位将军想起兵攻入匈奴境内,愚臣不知道这样的军队该叫什么名称。现在边境上的州郡十分贫穷,父亲与儿子共同穿用一件羊皮袄,吃蓬草的果实,经常担心会活不下去,再也经不起战事的扰攘。‘战事过后,一定会有灾年’说的就是人民会有愁苦怨气,会破坏阴阳之间的平和。即使出兵得胜,也还有后患,恐怕灾难变故会因此而产生。现在州郡的太守、封国的国相大多不得其人,风俗浅薄,风雨不调。考察今年的统计,子杀父、弟杀兄、妻杀夫的,共有二百二十二人,愚臣认为这绝不是小变故。现在您身边的大臣不以此为忧,却想派兵攻打边远的少数民族来报纤介小仇,这大概就是孔子说的‘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于颛臾而在宫墙内部’啊。希望陛下您和平昌侯、乐昌侯、平恩侯以及有远见的大臣仔细商议才行啊。”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没有发兵。

魏相通晓《易经》,有正宗的师法,喜欢观看汉朝旧事和大臣对答机宜的奏章,认为现在与过去制度不同,现在只是要奉行过去的方法制度罢了。因此他多次条陈汉朝建国以来处理事情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言论,奏请皇帝予以施行,说:“臣听说上有圣明的君主,下有贤臣辅弼,那样君主才会安乐无忧而百姓和睦欢畅。臣有幸在朝中做了丞相,却不能遵从祖先圣明的制度,广泛地教化人民,治理好天下,来昭示皇帝的圣明与仁德。致使百姓中许多人背弃农耕之本,去从事商贾末事,有些百姓面有饥寒之色,使陛下担忧,臣魏相我罪该万死。臣我智慧能力不高,不能明察国家大政,提出当前适宜的方法,思考人们做事的动机与目的,没能完全想明白。我私下里怀着尊敬的心情观看以前的记载,了解到先皇帝是多么圣明仁义,恩德深厚。先皇帝为治理好天下辛勤劳苦,关心百姓,为水旱灾祸而忧虑,对贫穷、饥饿的百姓开仓发放赈济粮;派遣任谏职的大夫、博士巡行天下,观察风俗的好坏,选择举荐贤良人士,平反冤案,办这些事的官员来来往往,不绝于路途。节省诸项用度,减轻租赋,开放山林湖泽让百姓渔猎,禁止用粮食喂马、用粮食酿酒和私人囤积居奇: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周济困乏的人,安抚百姓,便利百姓的方法十分完备。臣魏相不能一一表述出来,冒死罪把先帝处理旧事的诏书共二十三件事项上奏给您。臣我考察先王之法的结果是一定要以农业为本,重视积聚粮食,量入为出以备凶灾之年。国家没有六年的积聚,就叫作危急状况。武帝元鼎三年,平原郡、渤海郡、太山郡、东郡都遭了灾,老百姓饿死在逃荒的路途上。二千石等大臣不能提前考虑到会发生这样的灾难,才到了这种境地,幸亏皇帝发布诏书,命令予以救济,老百姓才得了活路。今年年景不好,谷价猛涨,到了秋天收获的季节还缺衣少食的人,到了春天的时候,恐怕更加厉害,没有多少可以用来做救济的粮食。西羌也还没有平定,军队还在外征伐,战乱频仍,臣我十分担心,希望皇帝早些考虑应急的措施。望陛下爱护百姓,遵从先帝仁德的故事,来安抚百姓。”皇帝听从了魏相的建议,并予以施行。

“点评”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出现了很多宰相,作为这一优秀群体的一员,魏相并不是很有名的一个,但却是极有特色的一个。他明确地以易学思想辅佐西汉宣帝治国理政,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政绩,从而得以青史留名。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人。他于地节三年(前67年)为相,直至神爵三年(前59年)去世为止,共“视事九岁”,是汉宣帝朝的第二任宰相,也是宣帝铲除霍氏家族之乱后开始亲政的第一位宰相。魏相为相期间,正处于宣帝一朝各项制度的创制、完善阶段,作为宰相,政事之艰巨、繁重可想而知,不过魏相很好地胜任了这一工作。史载“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魏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

魏相“少学《易》”;“明《易经》,有师法”,这为他以后以易学思想治国打下了良好的学术基础。他本人也以学《易》精明,“为郡卒史,举贤良”,从而走上政治道路的,可谓与易学结下了不解之缘。魏相辅佐宣帝治理国家,主要是采用了《周易》中的“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周易·系辞下》有“一阴一阳之谓道”语,“阴阳和谐、阴阳和合”是《周易》思想的本质和精神内核,而魏相正抓住了这一思想的精髓。魏相曾说:“天地变化,必由阴阳。”“阴阳者,王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圣贤未有不由之也。”把阴阳和谐提高到了至尊至高至圣的地位。

确实,他的一切政治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本于阴阳。比如,元康年间(前65—前62年),匈奴派兵攻打车师迟迟不能攻下,于是宣帝和群臣商议是否利用这个机会削弱匈奴。许多大臣都主张出兵,而魏相不赞成,他说:“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接着话题一转说,“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把不同意出兵的理由最终归结于会“伤阴阳之和也”,而不是从战争本身的胜负和人力物力耗费的角度来立论。根据阴阳和合的思想,他进一步阐发说,“出兵虽胜,犹有后忧,恐灾害之变因此以生。今郡国守相多不实选,风俗尤薄,水旱不时。……今左右不忧此,乃欲发兵报纤介之忿于远夷,殆孔子所谓‘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把思考问题的重心放在国家内部的建设上,着重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应该说,这种分析是很有道理的。经过武帝多年对外战争的巨大消耗,国家疲弊,人民厌战。虽经昭帝朝的恢复,国家的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宣帝初年,国家的主要任务还应是继续发展经济,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生产力,安抚农民,而不是进行新的战争。所以,宣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相言而止”。

此外,魏相还“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来建言献策。比如他直接引用《周易·豫》卦象词说:臣闻《易》曰:“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圣王以顺动,故刑罚清而民服。”以此来劝勉宣帝遵守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大兴功利,穷一己之欲。这个建议是符合当时社会应该休养生息、与民休息的社会现实的。

具体说来,魏相所理解的阴阳和谐、和合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日月光明,风雨时节,寒暑调和”。只有这三者具备、和序了,国家才会“灾害不生,五谷熟,丝麻遂,屮木茂,鸟兽蕃,民不夭疾,衣食有馀。……君尊民说,上下亡怨,政教不违,礼让可兴。”如若不然,“则伤农桑;农桑伤,则民饥寒;饥寒在身,则亡廉耻,寇贼奸宄所繇生也。”鉴于这种危害性和可怕的后果,他力劝宣帝要“动静以道,奉顺阴阳”。另外,他还建议宣帝“选明经通知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以和阴阳。”如此,则“天下幸甚”。

如果单从以上这些来看的话,我们不免会认为魏相迂阔,有点把《周易》思想教条化、绝对化的倾向。但是,再看到魏相往往借此把问题引到民生、引到国家迫切解决的问题上来,并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详细的方案与政策的时候,我们就会佩服他的务实、重民与亲民了。比如,他多次劝勉宣帝“垂意黎庶,忧水旱之灾,为民贫穷发仓廪,赈乏餧”。每当看到百姓“背本趋末,或有饥寒之色”的时候,他则认为自己“罪当万死”,深切地表达了他的爱民之心。为此,他曾“昧死奏故事诏书凡二十三事”。

魏相为相,非常尽职尽责,成为有汉一代的名相。宋人刘才邵评价道:“才识卓然过人,必不泥于一偏盖以后王之法,其粲然见于施设之间者,后之人能率由之,因时制宜则易行而收功速者,所以为识治体也。又数表采《易阴阳》及《明堂月令》奏之,欲以奉顺天道师古之意,复见于此可谓两得之矣。”(《檆溪居士集》卷十)既赞美了魏相之才,又肯定了易学思想对他的积极影响,可谓确当之论。

正是由于宣帝、魏相君臣的共同努力,宣帝一朝才创出了中兴的局面。班固在《汉书·宣帝纪》中说:“孝宣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治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器械之资,后世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对宣帝的统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应该看到的是,这种良好政治局面的形成离不开身居宰相之职的魏相的才识与努力。班固也认可这种说法,他在《魏相传赞》中说:“君臣相配,古今常道,自然之势也。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是时黜陟有序,众职修理,公卿多称其位,海内兴于礼让。览其行事,岂虚乎哉!”把魏相的功绩比作西汉开国宰相萧何和曹参,也可谓是评价非常之高了。

最后,还有必要交代一下魏相为何能够明确地以易学思想治国,并且还能受到当时君臣的支持和信赖。其实,这与当时的时代风潮有关。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之后,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学开始占据官方的意识形态领域。到了宣帝、元帝之时,儒家经学的主导思想地位得以全面确立,政府出台的选官制度、经济政策、救灾措施、法律制度、民族政策等,都闪动着经学的影子。以经治国成为汉代的时代特色。皮锡瑞在《经学历史·经学极盛时代》中说“孔子道在六经,本以垂教万世,惟汉专崇经术”,并说“三代后政教之盛、风化之美,无有如两汉者”,就是指这种情况。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魏相才能明确地、大张旗鼓地以易学思想治国。唐太宗时期的重臣虞世南曾说:不学《易》者无以为宰相。明朝万历年间的首辅(相当于宰相)张居正也非常喜爱《周易》,“座中置一帙常玩之,……以为六经所载,无非格言,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张居正《答胡剑西太史》)但他们最终都没有把易学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只有魏相做到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魏相可谓是千古一人。

§§第四十六章 《汉书》卷七十八萧望之传第四十八

同类推荐
  • 穿越古今之三味书屋

    穿越古今之三味书屋

    作者带大家走进不一样的华夏历史5000余年,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文人骚客。不一样清文字狱,不一样的明东林党与齐楚党,阉党,不一样的宋时的名人名词,不一样的唐周文化.....先有鸿钧后有天,神魔更在仙佛前。盘古挥斧开天地,鸿蒙初分日月现。刑天争位丧性命,共工怒触不周山。东皇太一御万妖,女娲炼石补穹天。夸父逐日不可及,精卫填海何时完。神农救世尝百草,燧人取火暖人间。轩辕神剑斩蚩尤,定海神针镇海天。仓颉灵心巧造字,嫘祖养蚕抽丝茧。......炎黄皆非寻常人,中华岂止五千年!
  • 三国之双生系统

    三国之双生系统

    死神新书,多多关照。看刘辩得双生系统,召唤猛将,争霸天下
  • 元末风云录

    元末风云录

    秦风陆军学院高材生,穿越到烽烟四起的元末,和朱重八,张士诚,陈友谅,这些群雄争霸天下。影卫?影卫镇成都,宵小无处逃,坏人勿作恶,恶者必被诛!影楼?影楼布四方,纵观天下晓!狼卫?狼卫镇此地,神犬定在旁!还有很多哟!
  • 重生之神级秦始皇

    重生之神级秦始皇

    一个少年,从小小学生变成千古一帝,他将如何叱咤六国,君临天下?
  • 木兰江奔流

    木兰江奔流

    一百五十年前,大相国三家分立,古老的奴隶制帝国就此封存,炎炎者灭,隆隆者绝;一百五十年间,天下玉碎,匹夫不得瓦全,一座座城池,历次经过命中注定的风口浪尖;一百五十年后,暗夜生变,书灯明灭,沉戈磨洗,有异心不安于怀者,终须剖腹相见。故事不长,却也一言难尽,借一瓢木兰江水,讲一段相国大陆百年去来。
热门推荐
  • 大汉之普天之下

    大汉之普天之下

    穿越到东汉末年,在这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是不是就得三兴汉室?最终来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刘封表示:这两个理想,都很崇高。但为毛是他刘封呢?他还必须将踏足必死泥潭的双脚,给拔出来再说!敬请关注,不一样的汉末,不一样的刘封!
  • 高冷总裁追妻令:老婆大人哪里逃

    高冷总裁追妻令:老婆大人哪里逃

    她是个孤儿,天真单纯,却被男朋友和闺蜜同时背叛,闺蜜用钱羞辱她,她果断把支票撕成碎片,砸到闺蜜身上!成绩优异,意外考上了国外名牌大学,出国上学,她发誓要背叛她的人好看!四年后,强势归来,却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她。她改名为顾溪,身份不在是以前那个卑微的孤儿,而是当红歌星,众人心中的女神!渣男说:“安安,当年是我不好,你回来吧!”她轻轻一笑:“这位先生,你认错人了。”她本对爱不抱有什么期盼,却不曾惹上了他。“齐总,我无父无母,是个孤儿,配不上你。”她说。“那正好,省了丈母娘和老丈人那一关。”他邪魅一笑。“……”
  • 幽冥神界

    幽冥神界

    一世一轮回,万世也称神!哪怕遭万世轮回,我亦是至高无上
  • 不曾辜负的青春

    不曾辜负的青春

    (完结)所有的果都曾经是花,但非所有的花都能结成果,不是所有的暗恋都能开出夏花,不是所有的拒绝都是无情……嗨,苏言!我一直想要给你写封小情书,在没有任何皱褶的心形暗纹纸上,写下我对你的小心思,在晴朗的午后,我准备好了纸和笔,在教室你常座的位置后面,看着你听课时右手有意无意转动的笔杆,我一笔一画写下了你的名字……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窥天神座

    窥天神座

    人无贵贱,业无高低,普罗大众,百行百业,只要精诚所至,皆可成神成圣。武道、魔道、妖道、丹道、兽魂道,万道殊途,殊途而同归,皆可成就神道。羸弱少年得神奇功法,窥测天机,逆天而行,走上修炼之道,成就盖世强者。弹指间移山填海,回眸间天翻地覆,意念一动,呼风唤雨。
  • 逍遥无极之千年吸血鬼《无忧的传说》

    逍遥无极之千年吸血鬼《无忧的传说》

    世界上没有真正无忧的人。其实很多表面阳光的人。在暗夜的时候。心底却有着刻骨的忧伤。这里有我流畅的幻想。有爱与恨的交织  ------------------------在千年前的天涯之战中,许多士兵死在了战场上,为了自由为了逍遥而战死。但是最终他们的梦想也没能实现。他们的怨灵聚集在空中,形成了一个没有实体的物体,他就是千年前的怨灵,这个怨灵却逃出了宿命,来到了千年后,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呢?.........---------------沉积了千年的愤怒,千年的忧伤,千年的怨气----------宝贝王飞
  • 两生花双生情

    两生花双生情

    一对明星双胞胎姐妹遇见两个富家明星,会碰撞出怎样璀璨的烟火呢?
  • Under the Red Robe

    Under the Red Ro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她们与TFBOYS

    她们与TFBOYS

    《她们与TFBOYS》这小说是写一些平凡的女孩们与三小只的故事。想知道他们会发生什么吗。?那就来看这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