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9500000007

第7章 脏腑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的关系

心、肺、脾、肝、肾五脏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特定的病理变化,但五脏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五脏之间的关系,已远远超越五行的生克乘侮范围,以下从各脏的生理功能及特性来阐释其相互的关系。

(一)心与肺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作。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二者相互协调,保证气血正常运行。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也有赖于肺气的辅助。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正常的血液循环,维持肺主气功能的正常进行。

宗气是联结心之搏动和肺之呼吸的中心环节。宗气积于胸中,贯心脉而司呼吸,加强了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平衡。

肺气虚或肺失宣肃,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导致心血瘀阻,症见胸闷、心率改变等;反之,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则血行不畅,也影响肺的呼吸功能,导致胸闷、咳喘等。

(二)心与脾

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在血液的生成、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血液的生成

心主一身之血,心血供养于脾,以保证其运化功能。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升清作用,上输心肺,贯注心脉,化赤为血。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健旺,则血液化生有源,心血充盈。病理上,若脾虚失于健运,化源不足,或统血无权、慢性失血,均可导致血虚而心失所养。思虑劳神过度,既耗心血,又损脾气,也可形成心脾两虚之证。症见眩晕、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无力、精神萎靡、面色无华等,治当补养心脾,如归脾汤。

2.血液的运行

血液的运行,依赖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的协调。血在人体内通畅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又依靠脾气的统摄,使血行脉中不逸出。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或脾气虚损、统摄无权,均可导致血行失常,或气虚血瘀,或气虚失摄,导致出血。

(三)心与肝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在血液运行与神志活动方面的相互依存、协同关系。

1.血液的运行

心主行血,肝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心血充盈,心气旺盛,则血行正常,肝有所藏;肝藏血充足,疏泄有度,随人体需求进行血量调节,也有利于心行使其行血功能。

心血与肝血基本包括了全身血液。全身血液的亏虚,主要表现为心血和肝血两虚的心肝血虚证。此外,心血瘀阻可累及肝;肝血瘀阻也可累及心,导致心肝血瘀。

2.神志活动

心藏神,主宰精神、意识、思维及情志活动。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维护精神情志的舒畅。两脏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心血充盈,心神健旺,有助于肝气疏泄,情志调畅;肝气疏泄有度,情志畅快,也有利于心神内守。

病理上,心神不安与肝气郁结,心火亢盛与肝火亢逆,均可并存或互相引动。前者表现为以精神恍惚、情绪抑郁为主症的心肝气郁证;后者表现为以心烦失眠、急躁易怒为主症的心肝火旺证。

(四)心与肾

心与肾的联系,包括以下三方面:

1.心肾相交

心居上焦属阳,五行属火;肾居下焦属阴,五行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而言,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心位居上,心火(阳)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位居下,肾水(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肾无心火之温煦则水寒,心无肾阴之滋润则火炽。心肾间水火升降互济,维持两脏功能的平衡协调。

2.精神互用

心藏神,肾藏精。精能化神,神能驭精。《类经·摄生类》:“虽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之神。”

3.君相安位

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阳气之根,为神明之基础。命火秘藏,则心阳充足;心阳充盛,则相火亦旺。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则心肾上下交济。

心肾间的平衡失调,称为“心肾不交”。主要表现为水不济火,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的阴虚火旺证,或肾阳虚与心阳虚互为因果的心肾阳虚证等。

(五)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1.气的生成

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微在胸中汇为宗气,是一身之气的重要部分。所以有“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之说。肺脾两脏协同作用,保证宗气和一身之气的生成。在病理上,肺气虚累及脾(子病犯母),脾气虚影响肺(母病及子),终致肺脾两虚。

2.水液代谢

津液代谢涉及多个脏腑。就肺脾而言,脾主运化,散精于肺,使水液正常生成、输布;肺主宣降以行水,使水液正常输布、排泄。两脏的协调配合保证了津液正常代谢。若脾失健运,水液不化,聚湿生痰,影响肺,则肺失宣降,痰嗽喘咳。这种病理情况,标在肺而本在脾,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六)肺与肝

肺与肝的联系,主要在于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

肝以升发为宜,肺以肃降为顺,升降协调,对调畅全身气机有重要作用。肺的肃降正常,有利于肝的升发;肝主疏泄,升发条达,也有利于肺的肃降。

肝肺病变相互影响。例如,肝升太过,气火上炎,可耗伤肺阴,使肺气不得肃降,造成咳嗽、胸痛、咯血等肝火犯肺证。同样地,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也伤及肝阴,造成头痛、易怒、胁肋胀痛等。

(七)肺与肾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二者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液互资三个方面。

1.水液代谢

肺主行水,是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是主水之脏。肺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的促进;肾气蒸化及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的肃降作用使之下归肾或膀胱。肺肾协同保证了体内水液的输布与排泄。病理上,肾的功能失调,造成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肿者,即《素问·水热穴论》所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2.呼吸运动

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呼吸运动由肺所主,但也需要肾的纳气功能协助。肾中精气充盛,封藏功能正常,才能维持呼吸的深度。呼吸运动中,肺主肃降,有利于肾的纳气;肾纳摄有权,也有利于肺之肃降。所以《景岳全书·杂证谟》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病理上,肺气久虚,肃降失司,与肾气不足,摄纳无权,两者往往互为影响,造成气短喘促、呼吸表浅等症状。

3.阴液互资

肺肾阴液,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并见,也可互为因果,导致肺肾阴虚内热。

(八)肝与脾

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为二者在饮食物消化、吸收和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调关系。

1.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并疏利胆汁输于肠道,促进脾胃消化食物、吸收和转输水谷精微;脾运化正常,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体得濡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肝的疏泄。两脏病变相互影响,例如,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易致脾失健运,导致肝脾不调,症见精神抑郁、胸闷太息、纳呆腹胀、肠鸣泄泻等;脾失健运,也可影响肝失疏泄,导致“土壅木郁”;脾虚,则生湿化热,湿热郁蒸肝胆,胆热液泄,导致黄疸。

2.血液运行

血的运行由心所主,但与肝、脾也有密切关系。肝主藏血,调节血量;脾主生血,统摄血液。脾气健旺,生血有源,统血有权,使肝有所藏;肝血充足,藏泻有度,血量调节得宜,气血运行无阻。肝脾协作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病理状态下,脾气虚弱,则血液生化无源而血虚,或统摄无权而出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

(九)肝与肾

肝与肾的关系,有“肝肾同源”或“乙癸同源”(以天干配五行,肝属乙木,肾属癸水)之说。肝主藏血而肾主藏精,肝主疏泄而肾主封藏,肝为水之子而肾为木之母。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在于三方面:

1.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均由水谷精微化生、充养,又相互资生。肾中精气有助肝血的化生;封藏于肾之精,也有赖肝血的滋养。病理上,肝血不足与肾精亏损多相互影响,以致头昏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等肝肾精血两亏之证。

2.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体现于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泄精。肝肾泄藏失调,女子可见月经周期失常、经量过多或闭经及排卵障碍,男子可见阳痿、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等。

3.阴阳互滋互制

肝血与肾精间存在同源互化关系,肝肾阴阳间也存在相互滋养、相互制约的关系。肝肾阴阳互制互用,维持了肝肾间的平衡协调。病理上,肾阴不足可累及肝阴;肝肾阴虚,阴不制阳,易致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肝阴不足,可导致肾阴亏虚,相火上亢;肝火太盛也可下劫肾阴,导致肾阴不足。

(十)脾与肾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二者首先表现为先天与后天的相互资生关系;脾主运化水液,肾为主水之脏,脾与肾的关系还表现在水液代谢方面。

1.先天与后天的相互资生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肾藏先天之精,是生命之本原,为先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有赖于肾的资助和促进,才能健旺;肾所藏先天之精,也有赖于脾运化的后天之精的充养,方能充盛。后天和先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病理上两脏相互影响,例如,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症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水肿等;脾阳久虚,可损及肾阳,造成脾肾阳虚。

2.水液代谢

脾运化水液功能的正常行使,有赖于肾气的蒸化、肾阳的温煦;肾主水液输布代谢,也有赖于脾的协助,即所谓“土能制水”。脾肾两脏协同保证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病理方面,脾虚失运,水湿内生,经久不愈,可发展至肾虚水泛;肾虚蒸化失司,水湿内蕴,也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均可导致尿少浮肿、腹胀便溏、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脾肾两虚、水湿内停之证。

二、腑与腑的关系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功能不同,但都是传化水谷、输布津液的器官。《灵枢·本藏》:“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饮食入胃,经胃的腐熟,成为食糜,下降至小肠,小肠承受胃传化的食糜,进一步消化为水谷精微以养全身(其中水液最后渗入膀胱,经蒸化作用排泄于外而为尿),食物残渣则下传大肠。进入大肠的食物残渣,经燥化与传导作用,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即粪便。上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的过程,也有赖于胆汁的排泄及三焦的疏通水道作用。由于六腑传化水谷,需要不断地受纳排空,虚实更替,所以有“六腑以通为用”、“六腑以通为顺”的说法。

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的过程,必须不断地由上而下递次传送。六腑的内容物不能停滞不动,受纳、消化、传导、排泄的过程是一个虚实、空满不断更替的过程。六腑的生理特点是:实而不能满,满则病;通而不能滞,滞则害。

六腑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例如,胃有实热,津液被灼,必致大便燥结,大肠传导不利。大肠传导失常,肠燥便秘,也可引起胃失和降,胃气上逆,造成嗳气、呕恶等症。又如,胆火炽盛,常可犯胃,造成呕吐苦水等胃失和降之证。脾胃湿热,郁蒸肝胆,胆汁外溢,则见口苦、黄疸等。

六腑病变,多表现为传化不通,所以有“六腑以通为补”之说。这里所说的“补”,不是指服用补益药物以补脏腑之虚,而是指使用通泄药物,使六腑通畅,这对腑的功能有裨益,堪称“补”。当然,并非所有腑病都适宜用通泄药物治疗,只有六腑传化功能发生阻滞,表现为实证时,才能“以通为补”;如胃阴不足、膀胱失约等证,治疗就当以补虚扶正为主。

三、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即阴阳表里配合关系。脏属阴而腑属阳,阴主里而阳主表,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组成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的表里关系(心包与三焦从略),体现了“脏腑相合”。

一脏一腑的表里配合关系,有三方面的依据:[1]经脉络属。属脏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腑,属腑的经脉络于所合之脏。例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2]生理功能配合。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受五脏的支持调节。例如,胃的纳谷、腐熟,需脾主运化的推动。五脏的功能也有赖于六腑的配合。例如,肝的疏通条达,需要胆排泄胆汁的配合。[3]病理上相关。例如,肺热壅盛,失于肃降,可致大肠传导失职,造成大便秘结。相应地,临床有脏病治腑、腑病治脏、脏腑同治之法。

此外,脏与腑的关系,还表现为一脏与多个腑、一腑与多个脏间的相互影响。

(一)心与小肠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例如,心火亢盛,可循经下移小肠,使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失常,造成尿少、尿黄、尿痛等症;反之,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扰心,使心火亢盛,造成心烦、失眠、舌赤糜烂等症。

此外,心与胆、胃也有密切关系。胆在心主导下,行使其决断功能。心胆有病常相互影响,如心胆气虚,神失守持,则见惊悸不宁、胆怯善恐、失眠多梦等症;若胆郁痰热内扰,心神不宁,则见胸闷不舒、精神抑郁、眩晕呕恶、烦躁失眠等症。胃之大络贯心中,胃失和降,常致心神被扰,可见失眠心烦之症。

(二)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肺主肃降,气机调畅,津液布散,能促进大肠的传导,糟粕的排出;大肠传导正常,也有利于肺的肃降。肺与大肠病变可相互影响,例如,肺失肃降,气不下行,津不下达,造成腑气不通,肠燥便秘;大肠实热,传导不畅,腑气阻滞,也影响肺的宣降,造成胸满咳喘等症。

此外,肺与胃经脉相连,均主降而喜润恶燥,生理上相互依赖、相辅相成。肺主宣肃,布散精微以养胃;胃主受纳、腐熟,经脾运化精微以资肺。肺胃病变常相互影响,如肺气肺阴不足,肃降失常,可致胃气胃阴不足,胃失和降;肺中邪气壅盛,宣降失常,可影响胃气上逆,出现呕吐、呃逆等症;胃气胃阴不足,也可致肺气肺阴亏虚,宣降失常,出现咳喘等症;若胃中寒冷,邪气上逆犯肺,也可见咳嗽等症。

(三)脾与胃

脾与胃的关系,主要在于三方面:

1.水谷纳运相得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脾主运化提供前提;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也为胃的摄食提供动力。二者合作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及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景岳全书·饮食门》:“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运一纳,化生精气。”脾失健运,可导致胃纳不振,而胃气失和,也可导致脾运失常,均可出现纳少脘痞、腹胀泄泻等脾胃纳运失调之证。

2.气机升降相因

脾胃居中,是脏腑气机上下升降的枢纽。脾气上升,把运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向上输布,有助于胃的通降;胃气通降,将受纳之水谷、初步消化之食糜及食物残渣通降下行,也有助于脾的升运。脾胃之气升降相因,既保证了饮食物纳运功能的正常进行,又维护着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

若脾虚气陷,可导致胃失和降而上逆,而胃失和降,亦影响脾气升运功能,均可造成脘腹坠胀、头晕目眩、泄泻不止、呕吐呃逆或内脏下垂等脾胃升降失常之证,也就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的“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

3.阴阳燥湿相济

脾与胃相对而言,脾为阴脏,性喜燥而恶湿;胃为阳腑,性喜润而恶燥。脾易湿,得胃阳以制之,使脾不至于湿;胃易燥,得脾阴以润之,使胃不至于燥。脾胃阴阳燥湿相济,是保证二者纳运、升降协调的必要条件。

脾湿太过或胃燥伤阴,均可导致脾运胃纳失常。例如,湿困脾运,可导致胃纳不振;胃阴不足,也影响脾运功能。脾湿则其气不升,胃燥则其气不降,症见中满痞胀、排便异常等。

此外,脾与胆也有密切关系。脾主运化,需胆汁协助;脾运化健旺,则胆气充足。病理情况下,胆汁排泄异常,木不疏土,可见消化不良、厌油腻、泄泻等症;湿热困脾,土壅木郁,胆汁上溢外泛,可见口苦、黄疸等症;脾气久虚可致胆气亏虚,见胸胁隐痛不适、神疲乏力、少气、惊悸虚怯、失眠多梦等症。

(四)肝与胆

肝与胆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同司疏泄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胆附于肝,藏泄胆汁。两者协调合作,使胆汁疏利到肠道,助脾胃消化食物。肝的疏泄正常,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汁排泄无阻,也有利于肝的疏泄。若肝气郁滞,可影响胆汁疏利,胆腑湿热,也影响肝主疏泄,最终均可导致肝胆气滞、肝胆湿热,或郁而化火、肝胆火旺。

2.共主勇怯

《素问·灵兰秘典论》:“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主决断与人的勇怯有关,而决断又来自肝之谋虑,肝胆相互配合,人的情志活动正常,遇事才能作出决断。肝胆共主勇怯,是以二者同司疏泄为生理学基础的。肝胆气滞或胆郁痰扰,均可导致抑郁或惊恐、胆怯。

此外,肝与胃、大肠、膀胱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肝疏泄气机,有助于胃的和降、大肠的传导和膀胱的排尿。若肝气郁滞,可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而见胸胁及胃脘胀痛或窜痛、呕吐、嗳气、呃逆等肝气犯胃之证;也可使大肠气滞,传导失司,而见气滞便秘之证;还可使膀胱气化不利,排尿功能失常,而见小便不利或癃闭等症。

(五)肾与膀胱

肾与膀胱的关系,主要在于共主小便。肾为主水之脏,开窍于二阴;膀胱贮尿排尿,是水腑。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充足,蒸化及固摄功能正常,则尿液正常生成,贮于膀胱并有度排泄。膀胱贮尿排尿有度,也有利于肾的主水功能。病理上两者常相互影响。若肾气虚弱,蒸化无力,或固摄无权,可影响膀胱的贮尿排尿,症见尿少、癃闭或尿失禁。膀胱湿热或膀胱失约,也可影响肾气的蒸化和固摄,造成小便色、质或排出异常。

此外,肾与胃的关系也很密切。肾阴、肾阳为全身脏腑阴阳之根本,胃赖肾阴滋养而濡润不燥,赖肾阳充盛而蒸化腐熟;而肾主藏精,也有赖于胃土精气的资助。肾主二阴,又与胃之降浊有关,因胃主降浊,使水谷浊气下达大肠、小肠,从便、尿而排,故《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病理情况下,肾气不足,累及于胃,可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真阳暴脱,致使胃气败绝,可见呃逆不止、呃声低微等症;而胃气虚弱,化源不足,则可致肾精亏虚,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

§§第三章 气血津液

1.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

2.气的生成、功能、运行、分类、分布。

3.血的生成、循行、功能。

4.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和主要生理功能。

5.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的生成及体内代谢,也有赖于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提供保障。

同类推荐
  •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主要包括导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病因、发病、病机、养生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 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中医脏腑辨证速记手册

    本书按心、肝、肺、脾、肾五脏而分类,先介绍脏器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再配以各脏器的生理病理图,使读者能够根据症状迅速辨明、定位至何脏何腑。
  • 医说论语

    医说论语

    本书共分20个篇章,主要以人为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合理、恰当地应用先进的诊疗技术,使中国百姓既能够享受传统人文关怀的和谐与温馨,又能够享受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具体内容包括学而篇、公冶篇、乡党篇、子路篇、季氏篇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健康孕产知识200题

    健康孕产知识200题

    本书所讲述的是主要的、基本的、不可少的孕产和哺养新生儿的知识,它们有助于孕育和喂养一个健康的宝宝,什么知识都要主动去学习,做妈妈的知识也不例外。
  • 胃肠病辨治心法

    胃肠病辨治心法

    本书从胃肠病辨证心法、胃食管病辨治心法、肠病辨治心法、胃肠同治心法、胃肠病调护心法五个方面,深入研究了胃肠道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及药后调理,全方位、多层次、多靶点、多角度的给予科学的探索。
热门推荐
  • 掌控巅峰

    掌控巅峰

    魂魔大陆,这是一个魂力的世界!少年林雷,因意外穿越而至!天生残破魂体,让他成为“废人”的别名!一次机遇,让他脱胎换骨!一次次热血的厮杀,让他逐步长成!且看这逆天的少年,如何破茧化蝶,一步步攀爬至魂力的巅峰!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末世之虚拟入侵

    末世之虚拟入侵

    生化游戏入侵现实,一亿丧尸空降全球。鲜血和惨叫拉开末世序幕,黑暗与堕落充斥每个角落。当生化危机不再是电影,当和平安稳成为过去,你能做的只有“努力活下去”。
  • 高冷校草你别跑

    高冷校草你别跑

    “学长,你好。”有一个软软的声音对他说,他却无视她走了过去,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个迷倒万千少女的笑。“沐沐,我等你很久了。”他的温柔,从来只是对她一个。
  • 天才萌宝:农家俏王妃

    天才萌宝:农家俏王妃

    一朝穿越,她沦为养着一只小包子的单身农妇,未婚生子,遭家人遗弃,被世人唾骂。重男轻女倚老卖老的爷爷奶奶,自私自利的大伯一家人,包子父母,泼辣妹妹,一心想要读书而不得的弟弟,她决定代替原主,爱护儿子,孝顺真正对自己好的家人,至于那些嫌弃自己的人,她连一个眼神都不给!可她从山里捡来的一个痴傻野男人忽然成了当今皇上最器重的亲弟弟是怎么回事?还是她娃的亲爹?不信?他目光明亮的将她压在门板上:“要不要重温怀上儿子那天的情形?”她气急败坏:“你混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外有天之逆境之争

    天外有天之逆境之争

    “公元3000年,人类已经无限发展科技,解决了能源、环境、资源保护与和平等等问题。原本和谐的地球村却被“天外之人所打破”。他们带来了战争,带来了种种危机。——————地球联军奋力抵抗,但面对强大的敌人终于还是被打败,地球从此沦落为一个殖民地,,,,,但在地球联军的内部——十七岁的地球联军总指挥〈范小明〉在最后关头被送回了2015年这一个人才横出的时间寻找和发展起一只反殖民大军……………………在历经种种的困难以后大家齐心协力终于赶跑了那群“殖民者””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化石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化石

    本书从化石的形成、分类、特征、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等几个方面图文并茂的对各种化石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 王俊凯,最爱的无疑是你

    王俊凯,最爱的无疑是你

    爱情,友情,亲情。她不配拥有。可他们毁了自己啊。坐牢?自首?随便,只要他们不得好死!我自得安息
  • 群雄赋

    群雄赋

    一个被辞退的军中悍将,一本神秘的武功秘籍,一次偶然的穿越,……一个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古怪的修炼方士,强大的异族……“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力拔山兮气盖世”……熟悉的英雄人物,不同的命运风采到底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一起和云飞走进群雄的世界
  • 众神之上

    众神之上

    我名陵兆,尼伯龙根之子。自我诞生而起,命运之索便交织伴我一生。我的生命如火焰般热烈绽放。我征战无数位面,步步杀机,命悬一线。我游弋于生命与死亡,亦穿行于遗忘和背叛,我无所畏惧。我超脱圣域、成就传奇、抵达终极、登顶大帝。我俯瞰众生。这是我命运既定的轨迹,也是我的枷锁。我已然觉醒。我将打破命运——我名陵兆,死亡国度之主。本书生命形式划分:一般生命:现代种、古代种、神秘种、超越种、异常生命:悖论种、概念种泛生命:无法界定是否高维度生命,抑或死物。存在例证:星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