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47000000065

第65章 《新青年》风波

陈独秀在广州收到胡适的信,对于胡适提出的移回北京,或移回北京而宣言不谈政治两条办法,很不满。他给陶孟和写信,语言中“太生气”(胡适语)。

1921年1月22日,胡适给李大钊、周豫才、钱玄同、陶孟和、张慰慈、周启明、王抚五、高一涵写信说:“我自信此两条皆无足以引起独秀误会之处,不料独秀答书颇多误解。守常兄已将此书传观,我至今日始知之,末及加以解释,恐误会更深。故附加一函并附独秀与孟和书一份,再请你们各位一看。”

胡适修改了原来提出的三条办法:

第一:原函的第三条“停办”办法,不用了,可不必谈。

第二:第二条办法,鲁迅与周启明兄弟主张不必声明不谈政治,陶孟和也同意。因为陈独秀反对,胡适愿意取消“宣言不谈政治”一说,单提出“移回北京编辑”一条。

这一条,是因为北京同人就不得不做文章,否则,陈独秀在上海时尚不易催稿,何况现在在素不相识的人的手里了。这也符合陈独秀的希望——“非北京同人多做文章不可”!

第三:陈独秀对另办一杂志有误解,以为这个提议是反对胡适个人。

因为陈独秀生气,并且不给自己写回信,胡适也上了火,声明说:

我并不反对他个人,亦不反对《新青年》。不过我认为今日有一个文学哲学的杂志的必要,今《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 Russia的汉译本,故我想另创一个专关学术艺文的杂志。今独秀既如此生气,并且认为反对他个人的表示,我很愿意取消此议,专提出“移回北京编辑”一个办法。

现在,胡适才意识到,仲甫说“《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弟近亦不以为然”,其实是客气话。自己是天真地相信了!

到了1月26日,胡适收集到大家的意见如下:张慰慈、高一涵赞成胡适的提议。陶孟和赞成移回北京,如不能则停刊,万不可分为两种杂志,致破坏《新青年》精神之团结。王抚五赞成陶孟和的意见。他们的意见是不主张新办一个杂志。李大钊主张从前的第一条办法,即听《新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之杂志,而另创一个哲学文学的杂志。但如果不致“破坏《新青年》精神之团结”,我对于改归北京编辑之议亦不反对,而绝对的不赞成停办,因停办比分裂还不好。后来表示,也赞成胡适的意见,主张移北京编辑。周作人赞成在北京编辑。认为现在《新青年》的趋势是倾于分裂,不容易勉强调和统一。无论用第一,第二条办法,结果还是一样,所以索性任他分裂,照第一条做或者倒还好一点。鲁迅和周作人意见一样,说不必争《新青年》这一个名目。钱玄同附注比较长,语气也坚决:

还是分裂为两个杂志的好。一定要这边拉过来,那边拉过去,拉到结果,两败俱伤,不但无谓,且使外人误会,以为《新青年》同人主张“统一思想”,这是最丢脸的事。盂和兄主张停办,我却和守常兄一样,也是绝对的不赞成。我以为我们对于仲甫兄的友谊,今昔一样,本未丝毫受伤。但《新青年》这个团体,本是自由组合的,即此其中有人彼此意见相左,也只有照“临时退席”的办法,断不可提出解散的话。极而言之,即使大家对于仲甫兄感情真坏极了,友谊也断绝了,只有他一个人还是要办下去,我们也不能要他停办。至于《新青年》精神之能团结与否,这是要看各个人的实思想如何来断定,断不在乎《新青年》三个字的金字招牌。

胡适整理八位北京同人的意见,不外三种:移北京编辑;北京同人另办一个杂志;停办。

在广州的陈独秀接到胡适来信,大动肝火,另办刊物?办好了,和《新青年》有什么关系,不过是适之反对我个人的办法罢了。叫《新青年》发表宣言不谈政治,万万办不到,不过《新青年》分裂就是。

正在气头上,陈独秀给“孟和兄”写了回信:“南方颇传适之兄与孟和兄与研究系接近,且有恶评……我盼望诸君宜注意此事。”陈独秀指胡适和梁启超交往多,经常在研究系的机关报《晨报》和上海的《时事新报》上发文章。

2月6日,胡适看到陈独秀给陶孟和及北京同人的信,很生气。独秀真是一个卤莽的人!胡适实在要怪他了。陈独秀在北京也呆了三四年,怎么就相信外间那种绝对无稽的谣言呢!怎么就写出那封给陶孟和的决绝信!陈独秀信上有“言尽于此”的话!简直就是从此以后,“不来哉”的意思了,这不是绝交信吗?

胡适想,你陈独秀难道不知,我们在北京是时刻在敌人的包围之中?譬如,旧派办共学社,就是针对《世界丛书》,他们拉出他们的领袖来讲《中国哲学史》——就是专对胡适的?他们在清华的讲义,无处不是寻找胡适的瑕疵。而且,陈独秀走后,他们已收回主张白话诗文的主张,梁启超写了一篇大驳白话诗的文章,尚未发表,但已把稿子给胡适看,被胡适逐条反驳了。

当天,胡适给陈独秀写信说:“但是我究竟不深怪你,因为你是一个心直口快的好朋友。不过我要你知道,北京也有‘徐树铮陆军总长,陈独秀教育总长’的话,但我们决不会写信来劝你‘一失足成千古恨……’!”他最后说“这事,我以后不再辨了!”算是对陈独秀的“言尽于此”的回答。

北京风波未平,上海又起风浪,这时,李汉俊的一封告急信已先期到了陈独秀寓所“看云楼。”

2月初,法租界巡捕局因找不到陈独秀,查封了《新青年》社,没收了已编好的《新青年》八卷六号,罚款五千元,并勒令不准再在上海出版发行。在此之前,李汉俊来信说,上海党组织每月需要二百元活动经费,党员大多数没有职业,他想每个月从《新青年》社拨二百元。陈独秀不同意,《新青年》的经费本来就紧张,每个月拿二百元,《新青年》还办得下去吗?《新青年》没有按月出版,还欠了陈望道一百元编辑费。现在,罚款五千元,如何是好?

2月8日,旧历春节,鲁迅将刚写好手小说《故乡》寄给上海的陈望道。他不知道,新青年社两天前被法捕房封闭了。

在这之前,陈望道1月回了一张明信片给胡适,声明“《新青年》内容问题,我不愿意多说话,因为8卷4号以前我纯粹是一个读者,5号以后我也只依照多数意思进行”。胡适给陈望道回了一张明信片,说:“我不是反对你编辑《新青年》,而是反对你把《新青年》作宣传共产主义之用。”

收到鲁迅稿件,陈望道很感动,他当天就写信给周作人,对周氏兄弟病中替《新青年》做文章表示感谢,说:“办《新青年》不能靠胡适,要靠你。”关于胡适,陈望道说,“我也并不想要在《新青年》上占一段时间的历史,并且我是一个不信实验主义的人,对于招牌无意留恋。不过适之先生的态度,我却断定说,不能信任”。陈望道认为,胡适口头称不谈政治,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陈独秀不赞成《新青年》移回北京,是因为近来北京大学空气不大好。现在《新青年》已被封禁,非移广州不能出版。对于胡适他们另外办一个报,陈独秀十分赞成,因为中国好报太少,他们做出来的东西总不会差的。2月15日,陈独秀将《新青年》编辑部移到广州后,给周氏兄弟写了短函:“北京同人料无人肯做文章了,惟有求助于你两位。”他当天给胡适也写了一信,口气婉转多了:

我是一时不能回上海了。你劝我对于朋友不要太多疑,我承认是我应该时常不可忘却的忠告,但我总是时时提心吊胆恐怕我的好朋友书呆子为政客所利用。我仍希望你非候病十分好了,不可上课,做文章,而且很想你来广东一游。

“但我总是时时提心吊胆恐怕我的好朋友书呆子为政客所利用”,陈独秀的话里,仍然怀疑胡适、陶孟和被研究系利用。

在收到陈独秀来信前,胡适已经知道《新青年》被上海法捕房封闭了。2月16日,朱我农给胡适写信,谈周作人到燕京大学任中文系主任事。胡适在转此信给周作人时,“附白”说:“启孟兄:新青年社已被法捕房封闭,并搜去许多书籍。且波及印刷局二家。”“印刷局二家”即群益和亚东。

和陈独秀闹矛盾后,胡适开始酝酿自办《读书杂志》。3月2日,他给周作人写信,请他为自己新办的《读书杂志》写文章:“我现在发起这小玩意儿,请你帮助。豫才兄处,请你致意,请他加入。”

九年后,胡适于1930年12月1日在北京家中整理北京存件,预备作出版《胡适文选》用。整理信件时,胡适看到了自己与陈独秀1921年年初争论《新青年》移北京编辑事的来往信件一束。他在日记里写道:“此事甚有关近年思想史,我几乎记不起此中曲折情形了。”

三十多年后,胡适评价了这段历史。他很清楚,自己在《新青年》风波上与陈独秀的矛盾,实质是美国精神与共产主义道路的矛盾:

他离开了我们《新青年》团体里的一些老朋友;在上海他又交上了那批有志于搞政治而倾向于马、列主义的新朋友。时日推移,陈独秀和我们北大里的老伙伴,愈离愈远。我们也就逐渐的失去我们学报。因为《新青年》杂志,这个“中国文艺复兴”的期刊,在上海也就逐渐变成一个工人运动的刊物,后来就专门变成宣传共产主义的杂志了。最后终于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所查封。

同类推荐
  • 母爱耀皇宫

    母爱耀皇宫

    本书介绍了顾全大局的赵威后、女中豪杰萧太后、影响三代皇帝的窦太后、被妖魔化的慈禧太后、善良的慈安太后等27位皇太后。
  • 刘邦发迹史

    刘邦发迹史

    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混混,是如何在秦末的乱世中崛起并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如何能打败包括项羽在内的各路豪杰,成为最后的赢家?如果你问刘邦,刘邦可能这么回答:“我没能耐,我游手好闲,但我运气好啊,我凡事看得开,我会招徕人才,能采纳别人的意见”;如果是项羽问刘邦,刘邦会说:“打仗,你行,我不行;用人,我行,你不行!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史上最牛混混刘邦的发迹之路。
  • 宁夏历史名人(上)

    宁夏历史名人(上)

    本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内容,既有宁夏古代历史的总体介绍,又有各个时期不同领域的著名人物,既列举具体事实讲成就,又深刻总结经验谈启示。
  • 盛世囚徒李世民

    盛世囚徒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位“稍逊风骚”的开国皇帝,也是公认的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并非名正言顺,“玄武门之变”是他人生中最大污点。从弑兄夺位,到贞观之治,李世民是如何成为明君的?他是如何打造出一个盛世大唐,从而名垂千古的?本书深入挖掘史料,描述大唐从玄武门之变到去世这一时期的历史,着力刻画了李世民以及诸位贞观名臣,反映了他们治理天下之道。
  •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翻阅史册,贪官如蚁,罄竹难书。在本书编写中,比较系统地选择了上自先秦,下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贪官。古人云:“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从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国历代贪官的劣迹,可以警醒世人。为此,编者编著了《中国古代贪官传》。
热门推荐
  • 混沌古决

    混沌古决

    一部名为《混沌古诀》功法从此让他走上了不归路,他早已没有了选择,面对仇敌,他只有拿起手中的刀……且看少年刘逸一步一步走上巅峰……
  • 斗气大陆之大千世界

    斗气大陆之大千世界

    穿位面,夺圣火,创火域,撼虚空,大千世界,各个位面同往,四方天骄,炎帝萧炎武祖林动西方无敌战王剑圣刘枫…主宰之路,谁主沉浮!欢迎各位书友收藏!
  • 狐妖五世,最终还是忘不掉他

    狐妖五世,最终还是忘不掉他

    她,灵狐界的三尾魅狐公主,却降临人界。她,流着泪,看着他五生五世的爱恋,爱她的人太多太多,每十个中有九个为她而死,有一个为她而生最终,败在他手中他,一次又一次伤害她当她的父亲灵狐界的王接她回去他却出现她再也不相信他回到灵狐界五年的时间她更加冷血,不近人情她回来却无可奈何的发现自己还是爱着他!曾经的女王,迷了路前方,被一片乌云挡着“我终不能改变那个开始,何不忘了那个结局……”
  • 台案汇录乙集

    台案汇录乙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进击!娱乐圈

    进击!娱乐圈

    一个普通的初三学生,高考时撞见在同一所学校考试的当红明星,从此走上了“娱乐圈”这条不归路。
  • 叶罗丽之星光闪耀

    叶罗丽之星光闪耀

    星光为何闪耀,闪耀为何不变。黑暗中盛开一朵闪耀的花,那朵花就是光明。沉淀于暗池的花就是黑暗。但世界没有绝对的光明和绝对的黑暗。黑香菱和封银沙重回归光明,第六位仙子神秘出现。在六人的努力下终于打败了曼多拉,但这样真的结束了吗?不,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场战役,拉开千年沉睡的秘密。白光莹,黑香菱,还有神秘仙子的秘密即将解开。
  • 从草根开始

    从草根开始

    2823年的科技于经济依然发展到了现今社会人类所无法想象的地步。然,2823年身怀绝技的豪门少爷确在一次意外中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华夏变成了真真切切的草根阶层。叶飞:“草根就草根,哥一样风生水起”叶飞:“看哥,怎么把草根变成神话。哇哈哈美女如云不是梦啊。”身后众女:“你丫想死是吧,还想泡妞儿。。”
  • 死亡信仰

    死亡信仰

    他从地狱中重生,仇恨是他的生命,死亡是他的信仰,他的长镰将划过所有有罪之人。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不一样的王妃

    不一样的王妃

    国家组织的特工夏芊芊为找到一个大老板操纵黑市的证据,参加歌唱选秀节目,不料舞台坍塌,意外魂穿到古代,成为一国丞相的嫡长女。什么?她的未婚夫竟是如此一个腹黑的大美男?传闻他凶残冷酷,厌恶女色,怎么她看到的却不是这个样子?“轩辕胤!你怎么在这里?”“娘子,为夫想你了。”某男一脸无害的回答。......且看她一个21世纪的新兴女子如何在古代开店致富泡美男,让腹黑王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