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22000000027

第27章 破心中贼,和皇权搏斗(7)

在此之前,阳明对于“知行合一”的更高境界有所体悟,却不能尽得,对这种情况他说道:“觉有一言发不出,津津然如含诸口,莫能相度。”然而在正德皇帝下江南祸害百姓,特务们用种种卑鄙手段栽赃陷害,逼得王阳明不得不遁入道观,受尽煎熬苦痛;当王阳明复出,重新担任江西巡抚的时候,面对的又是非人力所能救的天灾人祸:水灾横行,皇权横行,邪恶横行!整个江南山河失色,民不聊生,王阳明只能用他那副瘦弱的肩膀挑起整个江西省,虽然他拼尽全力救下了半个南昌,却救不了江南百姓,更救不了天下人。

就是这样的困苦折磨,使王阳明的思想大大提升了一步,其心中良知如火中烧丹,一时烁然,那多年来“津津含于口”的大道理忽然喷薄而出,正是“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最终提出了“致良知”的口号。

“致良知”一经提出,王阳明自己觉得非常满意,对弟子钱德洪说:“吾‘良知’二字,自龙场以后便已不出此意,只是点此字(致良知)不出,与学者言,费却多少辞说。今幸见此意,一语之下洞见全体,真是痛快。”喜悦之余,他更对友人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

在《与陆元静书》里,他又说:“孰无是良知乎?但不能致之耳。”只要把阳明先生这句话略做一个“提纯”,则“致良知”三字跃然而出。

王阳明的“致良知”功夫是给天下最凶的邪恶逼出来的,如同千百度的高温里烧炼出来的真金,纯度极高,于是阳明先生也借“致良知”三个字提请学子们多下工夫,切实努力,于“是非”二字上痛下决心。

《传习录》中讲道:“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良知愈思愈精、(愈)明,若不精思,漫然随事应去,良知便粗了。”这里说的“千思万虑,愈思愈精”都是极深的功夫,极大的努力。

王阳明所说的致良知,简单地说就是尽可能地扩充自己的良知。这一思想来自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孟子把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称为“四端”,并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他认为人心中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心态是最重要的,是与良知相通的,当这几种情绪产生的时候,就是良知体现出来的时候,此时“扩而充之”,其效果就像星火燎原一样。

对孟子的观点王阳明是认同的,在《传习录》里他对弟子们说:“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是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又说:“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能到得欲到之地。”用这样简明的比喻告诉我们,“致良知”其实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修养功夫。

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他又强调说:“正者,正此(良知)也;诚者,诚此(良知)也;致者,致此(良知)也;格者,格此(良知)也,皆所谓穷理以‘尽性’也。”用“尽性”这两个字来表示那种把良知扩充到极致的状态。

有意思的是,王阳明一方面推崇孟子的“扩充良知”理论,反复强调“致良知就是尽可能地扩充良知”,另一方面又把老子的思想拿出来和儒家思想做了比对与融合,这一点是非常高明的。

在《传习录》里有这样的话:“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这里所说的“只求日减,不求日增”显然是直接引自《道德经》的名言:“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于无为。”而王阳明对老子思想所做的阐述,精辟至极。

和孔孟儒家思想一样,老子道家思想也曾遭遇后人的阉割和腰斩,被搞得面目全非。但只要我们抛弃“道家只会求仙养生”的偏见,直接回头审视“老聃”这个人,用自己的眼睛来读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就会发现老子道家思想和孔孟儒家思想之间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老子说的“道”,孔子说的“仁”,王阳明说的“良知”,其实是一回事。

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其中的“圣”是指封建独裁统治者,“智”是指统治者心中的私欲。而王阳明大谈“满街都是圣人”,强调“人民皆是圣人”,正好反衬出“皇帝不是圣人”。王阳明大谈致良知,要“克倒不善”,“克”谁呢?依着孔子“克己”之本意,这“克”的当然是皇帝心中的私欲,是封建统治者的私心。

相融,互通,是好事,在这方面,门户之见要不得!老子和孔子两位哲人本来亦师亦友,儒家、道家两种学说究其本源,解其本意,大多相通,绝不是对头。孔夫子说得好,“君子和而不同”,今天我们可以坐下来讨论《论语》、《孟子》、《传习录》的现实意义,为什么就不能公平理智、平心静气地讨论一下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在现实中的意义呢?

王阳明的聪明之处在于他的博采众长,但凡哲理,尽可拿来互相印证,没有门户之见。而王阳明的勇敢之处则在于敢立言,敢下断语。现在他推出了“致良知”这个法宝,于是以极大的勇气为“致良知”立言,给“致良知”定性:“凡致良知者,致其本然之良知而已。《大学》谓之致知格物,在《书》谓之精一,在《中庸》谓之慎独,在《孟子》谓之集义,其功夫一也。”

阳明先生的一句话,把“四书”精髓全部合并,彻底归拢到“致良知”概念底下来了。其实王阳明不是要“归纳”“四书”,说穿了,他是要打破“四书”对读书人头脑的禁锢。王阳明的想法是极有意义的,但想在皇帝的眼皮底下破“四书”的法,这种做法是相当危险的。

于是王阳明说出的很多话开始变得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了。在《与陈惟浚》中,他说:“圣贤论学,无不可用之功,只是致‘良知’二字,尤简易明白,有实下手处,更无走失。”既而又强调:“近时同志,亦已无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能于此实用功者绝少,皆缘见得良知未真,又将‘致’字看得太易了,是以多未有得力处。虽比往时支离之说稍有头绪,然亦只是五十步百步之间耳。”

王阳明的这段话看似平淡,其实意味深长。

知行合一,是把“良知”与“行动”合而为一,用良知指导行动。良知确定是“善”的,就要马上行动起来,去维护;良知确定是“恶”的,也要马上行动起来,去阻止。可是阳明的“同志们”——他没称这些人为“弟子”或“朋友”,而是直接称为“同志”,这些人虽然懂得了“知行合一”,却并不敢完全去实践它,只在日常小事上表现出“为善去恶”,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却仍然不敢吭声。像王阳明这样为了百姓利益敢与皇帝搏斗的,有几人?

很少。

所以王阳明才责备这些“同志们”是“良知未真”,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在这里不得不说,不但王阳明的“同志们”良知未真,很多话不敢说,很多事不敢做,就连王阳明自己有时候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直白。

王阳明曾教过一个叫杨茂的弟子,此人又聋又哑,阳明与他用纸笔交谈,问他:“你口不能言是非,你耳不能听是非,你心还能知是非否?”

杨茂答:“知是非。”

阳明便说:“如此,你口虽不如人,你耳虽不如人,你心还与人一般。”既而又说:“我如今教你,但终日行你的心,不消口里说,但终日听你的心,不消耳里听。”

王阳明和杨茂的对话究竟是何意?粗看全是闲话,细读却有滋味。

这世界上的老百姓大多是“杨茂”,虽然生活在社会中,却是耳朵听不见一句真话,嘴巴说不出一句心声,又“聋”又“哑”,着实可怜。如今王阳明教给天下人:但终日听你的心(良知),不消耳里听,但终日行你的心(良知),不消口里说……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谓良知也。”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耳不能听者也知是非,口不能言者也知是非,只要知是非,就有良知,只要依着良知,就有出路。人人皆尧舜,满街都是圣人,阳明先生是借这位聋哑人为喻典,给天下人指路呢。只是有些话,终究不能说透,终究差这么一点点……

于是《传习录》里又出现了这样一句:“既知致良知,又何可讲明?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糊涂。”

既知“致良知”,又何可讲明……真要讲得太明白了,阳明心学就被禁了。(王阳明去世后,心学确实被禁了。)反正“良知本是明白”,同志们“实落用功”去吧。

致良知,是“知行合一”的高境界。在这个语境里,什么都合一,人生的一切意义都指向同一个目标:良知。对此,后世大儒黄宗羲总结得好:“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这句话把“良知”和“致良知”的关系阐述得很清楚了。

在此以前,王阳明谈知行合一,是希望天下人都把“良知”和自己的行动合而为一,但这个说法还略显含混不清,可有了“致良知”这一口号,阳明心学给人们指出的道路就更加清晰了。

什么是知行合一?知,是“知”个良知;行,是“致”个良知。依阳明的语境,这叫做“心(良知)外无物,心外无理”。把自己内心的良知扩充到无限广大,而将人生的一切目标、一切内容、一切意义尽数包容在良知之内,以至于在良知之外再无一物,再无一理,将自己内心的良知修炼成一块万镒之重、纯而又纯的真金,此就是精纯无虚的圣人境界了。

提出如此清晰简明的口号之后,阳明心学的指向完全清晰了,到此,人的“(良)知”与“行”已经完全合一,再也无法分开了。王阳明下面要做的无非是多做总结,开阔学子们的思路和眼界,使他们对“知行合一”做更深的体会,希望大家能够把“知行合一”贯彻得更到位,更精深。

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的准则,尔意念及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要不欺他,实实落落依着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要诀,致知的实功。

吾平生讲行,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诚爱恻怛处便是仁。

此知如何琢磨得?见得透时,便是圣人。

至此,阳明心学达到了一个高峰,人生的一切目标都清楚地指向了“良知”。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有人问阳明:“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的?”

阳明回答道:“除却良知还有什么说的。”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六卷)

    菜根谭(第六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热门推荐
  • 武界一仙

    武界一仙

    这块修武的大陆万年来没有出现极强者,一具废体经改造后横空出世,带领人们走向武境的巅峰,斩神通,灭魔法,开世界。一条强者曲折而又寂寥的血路,一个打破命运走向巅峰的人,得到失去,无法衡量。在曲折的情路上的抉择,恨天捉弄一生!【驻站作品四方格】
  •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社交其实很轻松

    社交其实很轻松

    本书介绍了实用的社交技巧,让你从中找到增强社交能力的方法又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你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找到捷径。主要内容包括:轻松社交的法则、社交要有好心态、不可不学的社交礼仪、巧舌如簧的社交语言艺术、巧妙化解社交难题等。
  • 我有一个农场

    我有一个农场

    《我有一个农场》给所有人打开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作者曾经跟所有人一样,朝九晚五上班,没日没夜赚钱,没有盼头,终于身心疲惫,于是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农场,从此她过起了农场主的生活。
  • 美人师傅你有毒

    美人师傅你有毒

    师傅太无赖,徒弟只能更无赖!作对?叛逆?NO。俗话不是说,日久生情。俗话不是也说,打是亲,骂是爱。茬三说:“俗话都是错的,我才是对的。”卿宁笑:“嗯,你是对的。”【论美色】腹黑师傅强势壁咚!告白!温柔!腹黑!毒舌!节节逼近!茬三捂脸惊呼:徒儿当真受不住!【论钟情】他抱着她在空中连连旋转360度,当天下人面,“茬三儿,我爱你!”茬三捂脸嚎叫:师傅你真热情!|||“师傅啊,师傅……你听我解释啊,听我解释!”茬三自知做错了事儿,拽住卿宁那锦丝衣袍,两眼含泪。“你这是跟谁学的?”卿宁听见此话手一抖,抽了抽嘴角。“君汀斋里唱戏的……”“……”【加扣扣1个更新,读者评论10个更新】【古代言情】
  • 大贱客

    大贱客

    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唯一的道理就是拳头。为了在这样的世界里面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我既不学刀,也不学棍,只学贱。人至贱则无敌,我必将要无敌于天下,成为一名威震八方的大贱客!
  • 重生星际动漫大亨

    重生星际动漫大亨

    林轩穿越重生到了另一个宇宙。这个宇宙也有人类,并且是进入了星际时代的人类。但是这里没有动漫。这里的整个人类都缺乏妄想力。这一切林轩都不能忍受。没有动漫?那就自己创造出来!没有妄想力?那就由自己创造的动漫给整个人类加上妄想力。动漫大亨就是我!我能改变宇宙!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2)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泪我以殇

    泪我以殇

    男主是当朝太子,权倾朝野;女主是前朝公主,叱咤江湖。两人相遇又相离,敢问是情深缘浅?第一公子,当朝王爷,又是怎样将自己的爱深埋心底,又会做出怎样的付出与牺牲。两人携手睥睨天下之时,又会迎来命运怎样的考验.......
  • 超级网管

    超级网管

    李申获得超级智能网管系统,平时是个平凡网管,背地里是个开外挂的超级黑客。混官场很难?通过bug获取犯罪线索,让卧底的好友不断立功。打不过土豪玩家?通过bug获取高端游戏装备,让职业玩家好友称霸游戏界。被欺负?逼急了帮他在网络追缉名单上挂个号。被黑客围攻?李申的网吧拥有全球最强的防火墙、最犀利的反入侵功能,二十四小时待机。开商店需要店长?李申的网管系统能够提供人工智能服务,呆在网吧里远程管理商店!当李申的网吧出名之后,网吧天天爆满,顶级游戏公会、情报局、家居设备销售商、失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