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8300000001

第1章

“画荻教子”

幼小的欧阳修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很多诗书都能过目成诵。母亲又高兴又难过,高兴的是小欧阳修的聪明好学,难过的是连吃饭都困难,哪里还拿得出钱来给儿子买纸笔!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荻秆当笔,用地作纸来教小欧阳修识字。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茎可以编席箔。

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的十月,欧阳修到滁州任知州。知州是古代官名,“知”是管理的意思,也就是说,欧阳修被派到滁州管理当地的民政。滁州在安徽省东部,距现今安徽省会合肥约有一百四五十公里。欧阳修在滁州做官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但就在这短短两年时间中,他留下了大量讴歌滁州山水的诗文,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便是其中之一。欧阳修为什么要到滁州?滁州究竟具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欧阳修为她如此动容?《醉翁亭记》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成的?让我们先来看看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四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不得不带着年幼的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投靠其叔父,他的母亲靠做针线活挣钱糊口,家境十分困难。虽然如此,读书不多的母亲教给了欧阳修许多做人的道理,并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流传了一段“画荻教子”的佳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欧阳修越来越喜欢读书,可是家中太穷买不起书,怎么办呢?城南有一户李姓人家藏书非常多,他就从别人那里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在很小的时候作诗赋文章,就显现出非常老练的文笔,他的叔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你别再因家里穷困、孩子年幼而担心,侄儿欧阳修是奇儿!长大后他一定会一举成名的,我们家族日后要想得以振兴就全指望他了!”

欧阳修的舅舅确实独具慧眼,就在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二十三岁的欧阳修参加进士科考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第二年参加由皇帝亲自主考的殿试,他得了甲科第十四名,被派到西京(今河南洛阳)担任留守推官的官职,欧阳修从此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欧阳修被委任宣德郎这一官职,他来到了京城,当上了馆阁校勘。这一文职与政治并无多大干系,欧阳修如果仅做好本职工作,似乎也能平平安安度过一生。不过,和中国大多数文人一样,匡时救世是他们的政治理想,欧阳修如何又甘于就在故纸堆中平淡地度过自己一生呢?他积极参与时政,然而究其一生,欧阳修仕途并不顺利,他数次因政见不合,受到政敌的迫害而招致贬谪。

谏院的工作是向皇帝提出治理国家的合理建议。

欧阳修的政治生活,与同时期的另一位伟大文人范仲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欧阳修为他辩护,也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这个时候欧阳修还不到三十岁,就遭受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次挫折。四年以后,欧阳修被召回京,重新担任馆阁校勘的工作,并编修崇文总目,后到谏院做官。这个官职倒是离欧阳修的政治理想更近了,但是同时使得他离政治旋涡也更近了。庆历年间,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提出的改革主张,触动了保守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新政推行了两年就停止了,范仲淹也再次被贬。在这场运动中,欧阳修参与革新,范仲淹遭谗离职后,欧阳修上疏替他分辩,结果也被贬到了滁州做了两年多太守。这就是为什么欧阳修来到滁州的原因。

离开滁州后,欧阳修又相继到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做官。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也就是欧阳修在外地任职后的四年,他又回到了京师,此后数年欧阳修历任朝廷要职,其间常有小人相扰,他多次辞职都没有被允准。欧阳修晚年趋于保守,反对曾是自己学生的王安石变法。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欧阳修终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得以辞职。离职后,他住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家中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谥文忠。

欧阳修为人正直,胸怀博大宽广,不拘泥于仕途、人生的得与失,具有达观诙谐的一面。据传有这样一则逸事:有位“才子”,决心与欧阳修比一比诗才。“才子”上门寻访,路遇一株大树,便诗兴大发:“门前一棵树,两朵大丫杈。”这时,背后有陌生人续吟道:“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才子”于是邀陌生人同路。二人来到江边,见一群鸭子扑入河中,“才子”又作诗曰:“一群好鸭婆,一同跳下河。”陌生人再续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爪荡清波。”最后俩人乘船过江,“才子”又高声吟道:“两人同乘舟,去访欧阳修。”陌生人听后,微微一笑:“修已知道你,你还不知修(羞)!”——虽然故事的真伪有待考订,但是从记载欧阳修的史料和欧阳修自身的作品中,的确能看出他豁达开朗的性格。比如《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坦言自己是一个纵情山水踏歌而行的醉翁;又如在《六一居士传》中,他自号“六一居士”的解释让人不禁莞尔:家里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的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又常常置办酒一壶,五物之间再加上自己这个老头子,正好是六个“一”!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文学主张和思想受韩愈影响很深。欧阳修反对当时流行的“西昆体”,大力提倡简约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要求作品有具体内容,他不但身体力行,还先后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作家,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一生著述甚丰,除《集古录》外,还有《新唐书》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新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易童子问》三卷,《居士集》五十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四六集》七卷等,后人辑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在这些诗词歌赋中,欧阳修的千古绝唱《醉翁亭记》徐徐写来,言辞优美,洗练干净,文风平实,风格清新。通过对《醉翁亭记》的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欧阳修高超的写作手法,也可由此看到他散文成就的境界。

原文:

环滁[1]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犹)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2]也。

注释:

“1”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滁州,安微省东部。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ɡyá)也: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琅琊山,距滁州西南十里。

白话:

滁州的四周都是山。位于西南角的几座山峰,树林山谷特别的美。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原文: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白话: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泉水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这就是酿泉。

苏轼《醉翁操·琅然》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圜,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此作是为琴曲《醉翁操》所谱写的一首词。醉翁,即欧阳修。《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据欧公庆历中谪守滁州时在琅琊幽谷所闻天籁之声,以琴写之,谱制而成的琴曲。苏轼此词,即是专门为这一天生绝妙之曲谱写的。词中写鸣泉及其和声,能将无形之声写得真实可感,足见词人对于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深切体验。

同类推荐
  •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专题学术著作。全书以五章篇幅和大量传世之作及考古出土珍贵文物资料,系统而又简明地阐述了工艺美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等中国美术的各种形态自原初社会至明清时期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全书收入水的多幅串文图照,系各种美术形态在不同大力历史时期产生的精品力作和传世之宝,对于充分展示这些美术形态发展轨迹和艺术成就,具有相得益彰的作用。本书观点新颖,方法独到。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一生要知道的欧洲艺术名作

    往今来,优秀执著的人类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留下了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艺术作品,同时也创建了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流派。每一种艺术风格从最初的背离传统到最终的凝聚思想,每一种艺术流派从它的源起、兴盛到没落、衰败全都经历了无数岁月的积淀,最终才一步步地走出了自己的锦绣天地,从而推动了一代代卓越的艺术的大师的诞生。浪沙淘尽,当我们伫立在这些旷世作品的身旁、我们除了赞叹外,有的就是暗自窃喜和虔诚的感恩,为了拥有这些作品而感谢上苍。
  •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

    本书为湖北黄梅戏剧目研究小结,书中涵括了1984到2011年流传于湖北的黄梅戏剧目。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热门推荐
  • 摇滚少女(已出版,原名:一呼百应)

    摇滚少女(已出版,原名:一呼百应)

    一个是传奇的疾速吉他手,当所有人对她讪笑不止时,她连挫两大吉他高手,震惊摇滚界。一个是糊涂的千万里挑一的主唱,自信不满的她却有着让人难以相信的音域跨度。她们是否能够凝成一个音符,冲上蓝天,为那片蓝天添上一抹最亮丽的色彩。在落花的季节留下她们的名字,在飞起的日子上演她们的故事,一呼百应,为无悔的青春。青春+爱情+竞技+励志=一呼百应本文中所有歌词均为原创,谢绝转载。《一呼百应》书友群:48801977,加入请注明:书友或本书书名.
  • 匹夫,英布

    匹夫,英布

    我是英布,不服天下豪杰的匹夫。诛暴秦,抗楚汉;秦末的风云,自然有我的风采。九江王,不,不,不,那只是踏出争霸天下的一步。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不让我坐那位置,我怎么有责?[正在改英布和季布的梗,每天自检两章,有问题的可在评论中提出,本人不删评论。自己打脸中-_-||]
  • 夕虹焉在

    夕虹焉在

    仙剑史长千百年,奇异怪事此起彼伏.景天终于转世,却成了徒弟的儿子.奇奇怪怪娶了南诏国公主赵灵儿,又与前前世的妹妹龙葵相见,继承了王位成了隋朝的皇帝,接过了唐王命令,成了大唐的中兴明王.为救妻子,南下南诏,偶遇古郑国公主郑靡,传承千年难解之缘.兴了隋朝,亡了周武,灭了拜月,却又深陷六界之争战.看李逍遥早年的艰苦抉择,才上蜀山,才知仙剑,仙侠.
  • 绝世圣魔

    绝世圣魔

    人性丑陋,屠之!神佛虚伪,斩之!天地无情,灭之!手执魔刀,我即为君,屠戮天下,绝不留情!血染苍穹,唯我独尊,傲啸风云,魔亦有情!
  • 上医天心箓

    上医天心箓

    三年前,未能到天心学院报到的止水,一出站台就预言了一位乘客的生死,善水楼这一幕再次上演,古城盛京中草药学院的上医系新秀,似是带着一股神秘的力量悄然降临,这座曾用名奉天的龙兴之地,将会上演怎样的天地大戏呢?敬请订阅,大幕正在拉开
  • 傲骨冷戚绝代佳人

    傲骨冷戚绝代佳人

    我向往光明向往温暖,可是对不起,我也只能爱你到这里了。爱而不得,求而不得,这世上还有没有那么一个叫做爱的东西?若不能是唯一我只愿孑然一身,做我自己的佳人!
  • 仙祭谣

    仙祭谣

    万余年前,有一异人,历百般难,倚天书利,复地仙威,统九州境,立派太玄,上清飘渺,九宫无生。话异人逝,太玄逢难,历万年久,世人弗晓。仙路漫漫,悲离多舛,也许只能无悔地走下去......
  • 两机男人

    两机男人

    大家好,我是老四,感谢百度之眼让我的人生可以重来一次,这一次,我一定要做一个!上床就是打桩机!下床就是取款机!样!样!滴!两!机!男!人!
  • 嫁个王爷是智障

    嫁个王爷是智障

    我刚睁开眼睛,就被冠上了不知廉耻与心肠歹毒的恶名,私通,杀妹,毒母,一桩桩一件件,哪个都能要了我的命,刚有了一点希望,却又被赐婚给天底下最糟糕的王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为我逆天有何不可

    为我逆天有何不可

    21世纪的世界顶级杀手‘雪狐’,穿越到千雪国五大家族之一‘南宫家族’的废材六小姐冷紫凝身上。雪狐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天若犯我,我便逆天行’当废材变天才,他们被她的神秘感吸引,最终谁能陪她走向世界顶端,白头偕老。是冷漠的他,是温柔的他,是妖魅的他,还是萌货的他,还是身负秘密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