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12200000028

第28章 文学的魏晋

公元584年,北隋治书侍御史李谔,认为“当时属文,体尚轻薄”,于是上书隋文帝杨坚,要求领导采取一些措施。从此人职务上的“治书”二字看,显然是政府里主管文化方面的官员了。

大凡帝王跟前的这类文人,特别容易患有意识形态恐惧症,稍有风吹草动,立刻会敏感地噤起鼻子,东闻西嗅,寻找动向。他说:“魏之三祖,崇尚文词,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虫之小艺,下之从上,遂成风俗。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雾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据此擢士。禄利之路既开,爱尚之情愈笃……以傲诞为清虚,以缘情为勋绩,指儒素为古拙,用词赋为君子,故文笔日繁,其政日乱……”。

李谔,也真是好一个了得,一下子寻本追源,把账算到了200多年前的“魏之三祖”的魏晋文学上。九泉下的曹操、曹丕、曹睿,被他这样一上纲,实在是一头雾水,很莫明其妙,儿孙不争气,与老祖宗何干?

从历史上看,“左”一点也是要比右一点得便宜,他因此得名,在《隋书》里,作为正人君子的形象,有传存焉。其实,此公心地不怎么样良善,看列传里他的一些作为,估计他是一位面色永远铁青,终日不苟言笑,以整顿世风为己任的清教徒。这类“左”大爷哪个朝代都会出现的,而且总在上风头站着。他曾经鼓捣杨坚发布了一个五品以上官员死后,其妻妾不得改醮的命令,居然明文立法,强迫妇女守寡,可见其是多么令人憎恶了。因此,这个道德狂,没事找事,上书隋文帝整顿文风,规范士子,是做文化警察的这类人再正常不过的举动。

要不然,这世界太太平了,他不就失业了嘛!

杨坚本人,生性忌刻,不喜词华,一览李先生的奏章,认为正合孤意,随即下令全国“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不许繁文缛节,玩弄词藻。凑巧有个倒霉鬼碰上了枪口,“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这位刺史本想露一手,结果却因自己的骈体文、四六句做得太出色,而交付检察机关定罪。玩文学,玩不好,而玩出漏子来,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有什么办法呢?司马先生只好为他的漂亮文章蹲班房了。

李谔之所以如此痛心疾首地开展文化批判,也并非绝对的无的放矢。当其时也,文学之矫情造作,华而不实,玄虚无物,夸浮伪饰,已成文人笔下的痼疾,也实在令人摇头。与他同朝做官的学者颜之推,此人先在南梁为仕,后在北齐做官,最终在隋朝任太子学士,可谓见多识广,他在他的著作《家训》中,讲到南北朝时的文风时,也是嗟叹不已,很不赞成的。

他举例说:

“近在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佻弊邢、魏诸公,众共嘲弄,虚相赞说,便击牛酾酒,招延声誉。其妻,明鉴妇人也,泣而谏之。此人叹曰:‘才华不为妇人所容,何况行路!’至死不觉。”

“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天才钝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为饵者,递共吹嘘。”因此,颜之推说:“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所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

日本作家加贺乙彦陪我逛富士电视台,走累了,歇一歇。

买一条驴的字契,写满了三大纸张,还没有提到一个驴字,若放在今日文坛,各色新潮评论家不赐以这位博士超现实主义大师的桂冠才怪。而从举例中所说的“虚相赞说,招延声誉,交诸名士,递共吹嘘”来看,和时下常见的有偿评论、被雇吹捧、收费叫好、红包文章等等手法,如出一辙。事隔千年,似乎历史被定格了一样,也真令人扼腕。看来,文学虽然进步,但作家们求名自售时的不择手段与无耻无赖,甚至显得更为下作。

但这一切的堕落,与魏之三祖,和以他们为代表的魏晋文学无关,他们并不应负南北朝文风颓靡之责,这是李谔错误的判断。任何事物,包括文学的潮流,哪怕具有极好的开始,也会因缘时会,而产生出完全背离初意的后果。新时期文学的性描写泛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规律似乎是这样的:第一位作家刚刚才写到女人的脸,第二位作家就会写女人的胸,第三位一定来不及地写女人的性器官,他还未落笔,第四位勇敢者写性交的作品就会在地摊上出现。甚至有位老作家也忽然不甘寂寞,竟学起满清遗老辜鸿铭先生,大写女人的秀足,看来不仅弗洛依德,而且与辜先生同具嗜莲之癖,也算无独有偶了。

文学潮流的变化,常常是每况愈下,虎头而蛇尾的,总是把路越走越狭,倘不弹尽粮绝,无以为继,就是走向自己的反面,而彻底完蛋,这是始作俑者所想象不及的。就看看新时期文学以来,举起多少旗号,打出多少招牌,最后一蟹不如一蟹,全部偃旗息鼓告终。所以,魏晋文学的一代风流,与李谔所指的江左宋齐梁陈的颓废浮艳,已是不相干的两回事了。

但李谔振振有词于大江南北的“体尚轻薄”之风,也不是绝无根据。因为风气既成,就不仅仅表现在文学上,整个社会也随着魏晋以来的清谈玄议而“其弊弥甚”。当时构成社会精英层的士族和知识分子,咸以门阀相重,名士自居,崇尚黄老,追求通脱,做实事者受讥诮,唱高调者被抬举,昏昏然视作智慧,醉醺醺以为清醒。连开创东晋偏安局面的王导也这样说,你们今天说我“愦愦”,将来你们还要怀念我这“愦愦”呢!

以“愦愦”自慰的王导,和登碣石、临沧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怎可相提并论呢?《资治通鉴》里载南朝宋时大名士袁粲的事例,便可见江左一班风气。这位当朝大臣既无“经世之才”,而且“好饮酒,喜吟讽,身居剧任,不肯当事”。他的下属去向他请示,要他做出决策,他躺在卧榻上,高声咏哦,所问非所答,来一个驴头不对马嘴,让人家不得要领而归,此类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而竟传为佳话,视作风雅。平日,只是“闲居高卧,门无杂宾,物情不接”,大家认为他很清高。于是,追求名士风度,蔚为风气,遂成了200多年间南北朝文人的终极目标,社会精英层大率若此,还有什么振作可言!

这些人聚在一起,无非“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世说新语》里介绍领导这种清谈新潮流的主要人物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于是,“谈”,便是清议的代名词。一边摇着麈尾,一边大谈黄老,既不顾半壁江山,沦陷异族,也不问江南黎庶,水深火热;只是寻景探幽,游山玩水,品评人物,竞谈玄理,魏晋文学中那种伤时感世、赋物寄怀的精神,根本就不存在的。

其实,就在魏晋当时,对于空谈误国的现象,也是有微言的:王恭就发过牢骚,虽然他本人也不怎么样。“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所以,即使在江左,持反感者也不少。南齐的将领陈显达任江州刺史时,他儿子为郢府主簿,上任,路过九江,去拜望老爹。老爷子一看他手里拿着的麈尾蝇拂,火冒三丈,一把抢过来,说这些东西,“是王谢家物,汝不须捉此”当着面给烧了。隐居茅山的陶弘景,忧虑“士大夫竞谈玄理”会带来的消极后果,曾经写过一首诗:“夷甫任散诞,平叔坐论空,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不幸而言中的,侯景就是在昭阳宫里活活饿死了梁武帝萧衍。

任何事物风行起来,成为民众时尚,社会潮流,就如颜之推形容的:“递相夸尚,景附草靡。”便具有蛊惑力,所向披靡了。名士豪族,权贵高门,达官要员,文人清客,倡导于上。街头巷尾,市井乡闾,蝇营狗苟,等而下之者流,呼应于下。清谈玄议造成的民风颓废,世俗恶浊,人情奢靡,事理败坏,便不可抑制了。

颜之推说:“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那些“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屐,出则车舆,入则扶持”。不但思想精神颓败,身体四肢也荏弱下去。有位叫王复的建康令,身为首都市长,一辈子不但没骑过马,大概连马也没见过。有一次,手下人给他牵来一匹,请他上马,那马受惊,嘶鸣跳跃,把他吓坏了。他责备下属:“这不是老虎吗!你怎么把它叫作马呢?”所以,梁武帝时的侯景之乱,围困建康数月,这些坐而论道、空谈误国的名流,“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赢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哪怕打开台城大门,放他们逃生,也走不动,跑不脱了,只有坐以待毙,朽死而已。

李谔所指责的南北朝“文笔日繁,其政日乱”,这笔账算不到魏晋文学的头上。应该说,魏晋文人个性精神的发扬,是中国文人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在此以前,屈原、宋玉之于楚怀王,贾谊之于长沙王和梁怀王,邹阳、枚乘之于梁孝王,司马相如、司马迁之于汉武帝,王褒之于汉宣帝,扬雄之于汉成帝……他们虽然在文学上有不朽的建树,但他们作为文人的个性,很大程度要服从于他们作为侍从的职业需要,他们的文人人格,是并不完整的。所以,当屈左徒放逐,太史公瘐毙,贾长沙失意,司马长卿冷落,斯时斯刻,他们的心理状态,更多是做臣下的诚惶诚恐、谦谨卑微,而缺乏文人应有的自由质素,大概是可以断定的,要不然,不会产生“忽驰骛以迫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幽怨感、失落感了。这种实际自视“臣仆”的思想特征,一直到了魏晋文人身上,才开始大大淡化。

且不说祢衡像红卫兵小将一样,跳出来公然批判曹操了,也不说孔融敢于组织裴多菲俱乐部,在首都许昌搞个“红三司”什么了,文人意气可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然这两位先生最后弄掉了脑袋,但他们被砍下的,却是一颗颇为自负的文人的头。由此开始,中国文人才由秦汉时依附于统治者的从属地位,成为独立的能够与统治者分庭抗礼的自由思想主体,是文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一个作家意识到他不是谁的下级、附庸、奴仆,而是自己作品的上帝,这一点觉醒,实在是难能可贵。

尽管“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在这位操生杀大权的司马昭大将军面前,连曹姓皇帝都要视其眼色行事,但作为文人的“阮籍在座”,却“箕踞啸歌,酣放自若”,令人为之侧目。甚至在今天,也很难想象在一间会议室里,有一位作家于别人讲话时吹口哨、抠脚丫,但魏晋文人却敢这样行事,不能不对他表示钦佩。这当然不值得仿效,而且也未必表示他对司马昭多么不买账,只是他有勇气坚持了一个文人的通脱不羁的自由品位,便载之史册,流传至今。

如果说,文人地位由附属体变为主体,始自魏之三祖,倒也不错。特别是曹操和曹丕,他们既是帝王,又是文人,而且还是不用花钱雇吹鼓手,就很伟大的文人。固然他们以帝王之威,“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纮以掩之”来统治这些文人,但也总是以其中一员的姿态与众多文人,平等交往的。

从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中所写:“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棊闲设,终以六博,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白日既匿,继以郎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怆然伤怀。”我们可以想见他与吴质友情之笃厚、交往之平等,看不出身为王储,任五官中郎将要职的曹丕,有一丝公孙王子的骄气傲势,而只不过是一个十分有情趣、会风雅的文人罢了。若是再想到王粲死后,曹丕领着诸位文友,到坟头上去祭奠,他提议,王先生生前喜好作驴鸣,如今走了,我们大家都叫两声为之送行吧!仅这一细节,可以看出他把自己视同众人,毫无特殊的。

虽然,魏晋文人有许多疏狂狷介的表现,诸如纵酒作乐,长醉不醒,服散行发,佯狂痴癫;裸裼披发,长啸驴鸣,女服傅粉,扪虱玄谈……这些荒诞不经的举止,为后世诟病。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文人对于当时险恶政治环境的消极抵抗。因为曹氏篡汉为魏,司马氏篡魏为晋,都伴随着血风腥雨的大屠杀,因此,或逃避,或装疯,或沉醉,或隐逸,只是斗争手段。但到了南北朝,文人们继承其消极的表象部分,并未把握其抵抗的实质,余风所及,成为滥觞,治书御史李谔的责怪始起者,就完全没道理了。

其实,这位道德狂,并未认识到打出“礼岂为我辈设也”旗号的阮籍,那些惊世骇俗的行为背后,所具有的反礼教的革命意义。而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公然发出“非汤武而薄周孔”声音,触犯了司马氏父子,以致招来杀身之祸的嵇康,那种敢于反主流的精神,开创了与统治者背道而驰的非正统文学,那才是对提倡孔孟之道的如杨坚之流的帝王,构成真正的威胁呢!

所以,文学的魏晋,确立了文人自由个性,开辟了非正统文学的天地,在这场文学的变革中,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始于前,竹林七贤、嵇康阮籍继其后,这种开风气之先的勇气和行为,与286年的战乱中,南北朝消极的、遁世的、颓废的、委靡的文学,毫无共同之处。曹操若知后人想指责他,肯定会说:“正如西谚所云:我播下的是龙种,哪想到收获的却是一帮跳蚤呢?”

看来,这位隋代的“左”派李谔先生,智商实在不高,“左”得也不是地方。其实,从历史唯物观点看,隋的建立,隋的灭亡,与“文笔日繁,其政日乱”是风马牛也不相及的。不过,他吃这碗饭,管这份事,不上书又有什么可干的呢?

同类推荐
  • 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

    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00年至2001年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刊中的散文作品数十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温暖”的文字,反映了其在北京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全书语言文字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密林中行走

    密林中行走

    海龙先生的散文就是找到了很好的感性经验和生活细节来解析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所悟,因而所写文字,既保持着对人间生活新鲜的发现,又为我们提供了质朴、诚恳的现实经验,让我读到了文章散淡优美的气质和风貌。著名作家关仁山内容提要人生在世,仿佛在密林中行走,不知前方的路上会遇到荆棘或是花朵?《密林中行走》以一个富有禅意的书名带领读者开始一段洗涤心灵的阅读体验。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国企领导人,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揭示了生活中的种种真相。
  • 《人经》三部曲之《情感本经》

    《人经》三部曲之《情感本经》

    《人经》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健康信仰,重拾美好心灵的文学作品,只有经由对抗,我们才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只有介于一种有益的、积极的紧张关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能会复苏正常,我们的思想才有可能生成,我们的心灵才能重生。《人经》拒绝不偏不倚和随顺妥协,拒绝公允妥洽和跟风趋时,她是“脱序人”的诺亚方舟,是恢复和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的接引者,她希望能博得有正确理解的读者的共识。将对一切邪恶、冷漠和无知用万钧之力击毁之。《人经》对美好的事物有一种深入的了解,并希望普遍于我们的心灵,唤醒我们的信仰,催生我们的理想,滋养我们的心灵。
  • 海虹

    海虹

    戚天法老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海虹》,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天一洲举行首发仪式。据悉,这部小说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背景,从主流视角,生动细腻地描述了当代工人的理想、信念和爱情的精神风貌,为完成这部50万字的巨作,戚天法老先生呕心沥血花费了5年时间。 戚天法坦言,《海虹》是一部为当代最可爱的人群而写的读本,戚天法曾著有长篇小说《四明传奇》、《梁祝正传》、《徐福东渡》等,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浙东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 生死乾坤扇

    生死乾坤扇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是一座绚丽的文学宝库,珍藏着浩如烟海的内容健康、纯朴乐观、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学瑰宝。它植根于民间,融幽黙、风趣、机智、巧合等元素于一体,以其通俗易懂上口易记而得以广泛流传。它源远流长,在某种程度上,它给正史以弥补,给名著的孕育奉献了营养,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基本上都是先有零散传说而后成书。民间文学作品的内容大多以扬善惩恶为主,催人奋进,积极向上,并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如果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平淡……
热门推荐
  • 月夜恶魔之脱线帝王

    月夜恶魔之脱线帝王

    没有谁是天生的猎杀者,所有的一切都是逼不得已。徐子尧和安子勋想尽了一切办法让血族重新在阳光下生活。他以为可以让血族走在阳光下,是一件一定可以完成的重大的使命。可是他错了,成为吸血鬼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猎杀者。但理智,是血族本该有的特性。所以,徐子尧有了新的打算。但这其中又隐藏了多少的秘密呢……
  • 仙剑缘

    仙剑缘

    QQ群397199055天剑老人在一次与魔君决战,剑毁,断成三节,掉入下界,却被民间异人所获得,炼化成三柄名剑,后被清闲剑仙找到,因不舍归还,大打出手将其打下悬崖,只夺得人剑,另二柄剑和异士一同掉入悬崖,为了避开魔界的耳目,投生在楚家,寄生在少云体内,为了提升少云的实力只好在梦中教少云仙法,剑法,以师父的名义传法,在少云八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池州,九华山,古仙洞拜一位神秘老者华阳道长为师,他十八岁那年,清闲告知寻找指天剑拯救苍生一事,在出寻途中认识了不少良友,一起经历了不少磨难,也和紫凝有了一段生死恋,在紫凝牺牲,为了纪念紫凝,收徒赐名紫胤,被后人称为紫胤真人
  • 守护甜心之天使蔷薇

    守护甜心之天使蔷薇

    【血恋蔷薇第二季】坠落……是天使?还是恶魔?钥匙……开启通往守护界的大门……真相……预言书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混乱……战争……黑暗的脚步正在逼近……忧伤……心碎……相爱之人,刀剑相向……少女站在风中,抬头仰望着蓝天,脚下盛开着一簇簇白色的蔷薇花。“要怎样,才能守护这个世界……”
  • 春秋兵燹之刀剑封魔录

    春秋兵燹之刀剑封魔录

    和我的作者名一样,这是我开的一个小号,用大号发的话大概会被读者骂之前挖的坑都没填完又来挖坑了。更新不用期待,这从一开始就是个坑。书名和虽然霹雳兵燹之刀戟戡魔录很像不过和霹雳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大概),原本我是想起刀剑春秋这个书名的,可惜已经被人抢先了。具体简介我也没想好,硬要写的话那就是:穿越者、重生者统统都给我去死吧!别再来祸害土著了。废柴宅男就给我乖乖的宅在家里看新番,战争不是小孩子的游戏。毫无合理性的系统、主神、金手指、娘化都给我滚一边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丫头,惹定你了

    丫头,惹定你了

    因打架被学校开除的韩湘希,无奈转到另一所贵族学校,性格暴躁且又嚣张的她立刻引来某帅男生的兴趣,某帅总是有意无意的来招惹她!不过,她可不是好惹的:本小姐既不是淑女更加不是花痴,就算是帅到流鼻血的男生,她也照打!
  • 极致乱入

    极致乱入

    毅被世界的意志选中进入起始之地,从此在假象世界中夺取本源,改变现实世界。从霍格沃兹开始——
  • 重生之华丽逆袭

    重生之华丽逆袭

    阴阳失衡、自然颠倒、时间逆流,堪称千年难得一遇,生无可恋的张鸣人恰逢其间,雷鸣电闪间华丽逆袭,成了上帝的宠儿——张鸣人带着前世34年的记忆退返为胎儿重新出世。破蛹重生,是继续为虫任人摆布悔恨终生?还是化身成龙扭转乾坤辉煌一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次逆袭之旅。
  • 妖狐千年劫

    妖狐千年劫

    爱情的保质期是一年?十年?还是三生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