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4600000051

第51章 一颗圆满心,事事皆圆满(1)

莫求事事皆圆满,生活就像一块美玉,晶莹的身躯带着暖暖的光泽,但追求圆满的人们总会盯着美玉上那不易察觉的瑕疵。真正的圆满,在于你有一颗知足之心。

不必苛求完美

能给对方赞美,就能给自己肯定,自然就能创造双赢,就事事亨通了。一颗不求全的心,反而会让生活变得圆满。

以万事皆顺,事事都好的心态去要求生活是一种理想状态。十件事有九件事能实现就很难得,所以要看懂生活中的不圆满,这样你才有一颗不求全的心。内心觉得没有缺陷就是圆满。不要求全,不要追求理想状态的完美。

一切都由因果所造,不必渴求完美。虚云大师曾经说起过这样一段经历:“就以我自己而言,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还落因果,少年就想住茅篷,放下万缘,偷安度日,结果还是放不下,逃不掉因果。”

“庚子年随光绪皇帝到陕西,嫌市朝太烦,故第二次又上终南,到嘉五台结庐,改名隐迹,把茅庐弄好,以为可以安居不动了。但因果不由你,还是隐不住,只得如充军一样,远远到大理府还宿债,地方弄好了,又到昆明;昆明弄好了,又跑到福建鼓山,革除弊习,结大冤仇,遭昧良者,弄出杀人放火来反对,才把事情平息。以为从此可以放下,能无事得安静了,谁料又跑到广东南华寺,千辛万苦把房子修好了,又撞到云门,恢复祖庭,还是还债。哪里想到会祸从天降,逼得我不跑也要跑,可见世上做人,业障是有定数的。进北京装乌龟就好了,又伸出头来辅助和平会,发起中国佛教协会,把大领衣旧规矩保存下来,可以了愿。其时多次夜梦,举手拉木头竖柱子,由于失觉照,妄想纷飞,在京留不住,又到上海、杭州、苏州办和平会,后来到庐山避暑,还梦上梁修造,因听议将云居划为林场,不忍祖庭废灭,又来还宿债。才知屡梦上梁竖柱,受报有定,直纯的私信,我是不管的。”

凡事都有因果,不必过份苛求完美,改变自己的心境,看懂生活的不完美,用一颗不求全的心去看待世事。

世事洞明的圆满

禅心智慧本无字,一切在于人的悟性,要想世事洞明,就要培养悟性、开悟心智。

古时候古圣先王所有一切制度仪规,都是教化众生。读《礼记》五礼中之祭礼,明白规定祭祀祖先,不是祖先不祭。孔夫子说:“非其鬼不祭。”

鬼是归去的意思。至于祭天地山川是天子诸侯的事,非平民之事。祭祖先时要阐明祖先过去在生时之德行教诲,使后人常常追念遵行,这个祭祀属于教育。仪式留传于后世只有形式而无真实内容,常被人视为迷信。佛门中祭鬼神之仪式很多,其中有非常精彩的开示,使民众都能明白。

释迦牟尼的弟子般特,因天生愚钝,一直没有开悟,所以佛祖让五百罗汉轮流给他讲解禅理。可是几年下来,般特仍然是不开悟。

佛祖说:“禅,本身不立文字,全靠人去心领神会。你要认真诵读这首偈子,天长日久一定会有所得!”

于是,般特反复思索这首偈子,终于有一天悟出了其中的禅理。

有一次,佛祖让般特去给僧尼说法。那些僧尼早就对般特的愚笨有所耳闻,所以想成心刁难他。

般特对他们的举止充耳不闻,很有礼貌地合掌说:“我天生就很愚钝,所以只在佛祖身边学到了一首偈子而已,现在讲给大家听。”

刚说完,僧尼们就开始哄笑,般特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下讲。他说的头头是道,而且讲出了很多的新意,从一首普通的偈子中悟出了无限深邃的禅理。

僧尼们听得如痴如醉,连连赞叹,对他肃然起敬。成道的因缘,不在所学的多少,而在于受用行持。般特虽然天资愚笨,但是一心向佛,自然能够心领神会。

禅其实就是人的一种深层体会。虽然无形的门不容易跨越,但是跨越后的禅道却是真实不虚的动人世界。所以,学不在多,贵在力行。

圆满在于思路的转换

很多时候,你的痛不在于你的伤,而是因为你的死执。圆满在于思路的转换,不在于你抓住不放。

以一种方法死执于一件事情,如果达不到又不肯放手,那就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哪里还有圆满,还有想要的结果呢?圆满在灵活变通之中,思路和方法只是工具。换一种思路,换一条路来走,只要结果能实现就是圆满。

人们总是在感慨生活的不圆满,在一件事情里沉浸太久却不肯放手,做不到淡定从容,反而把自己逼入了死胡同里。其实若干年之后我们回头看看,曾经在乎的都是些小事。

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你会觉得心情舒坦很多!有一位老婆婆有两个女儿,一个卖草鞋,一个卖雨伞,于是老婆婆就在晴天为卖雨伞的女儿发愁,在雨天为卖草鞋的女儿发愁,老婆婆天天发愁。当时就有好心人建议婆婆换个角度个角度思考,就能从乐观、豁达的角度看人生,感悟人生,让快乐常相伴。

换个角度思考,不仅能带来平和的心态和有乐趣的人生,有时还会在不经意间给人们带来一片新天地。

同样一件事,思维角度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换个角度思考,会让坏事变好事。换个角度思考,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又会决定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样是剩了半个面包,悲观者会说:“哎,只剩半个了!”而乐观者会说:“哈,还有半个啊!”,一块面包两种心境。换个角度思考,学会找寻积极的一面,让自己快乐起来;与人相处,学会换位思考,你会发现别人的更多优点,会包容别人的更多缺点,你也会拥有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常言道:知足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能转换思路。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若欲望太多,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欲望面前,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看淡他人升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清贫。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使我们的心情大变,能使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有色彩!

从容走过生命的磨砺

佛说:“倘能于现在环境的苦乐顺逆一切放下,无所挂碍,则固至善。”

内心一旦失衡,心底的宁静就会在瞬间失去,人们就再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宿了。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劫难,我们也许觉得自己太过渺小而无法改变现实,既然无法改变,那就从容些吧,从容至少还能让人保留内心的安宁与简单,不至于让心随劫难而流浪。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这是生命的一种磨砺。种田正一是日本大正、昭和时代的自由律俳句诗人,年幼时目睹了母亲自杀的情景后,心灵埋下了阴影。但不幸的是,长大之后他的弟弟和挚友又先后自杀,所以他的精神极其苦闷,加之后来生活困顿,于是他也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之后,他想尽各种办法自杀,服毒、卧轨、跳海,但是活对我太不公平了,我想死都不成,可是活着又实在没有意义,不如你收留我吧!”

住持说:“既然你死不了,就证明我佛慈悲在拯救你。”“既然这样,你有办法帮我吗?要不你教我坐禅吧!或许我可以得到解脱。”种田正一说。住持回答道:“即使坐禅也没有用。”种田正一说:“那你们为什么还要坐。”住持回答说:“就是因为没有用才要坐。”种田正一听了住持的话后陷入了沉思,之后再也不曾产生轻生的念头,并创作了下面的自由律:“躺在也许就此死掉的土上。蝉声,是否在找死所。在生亡之间的雪下个不停。一直走,走到倒下去为止的路边草。老是不死,所以剪指甲。能安静地死的样子,草也枯了。愈鸣愈短的虫之命。”

人活着不是为了用处,而是为了活着本身。每个人的价值,都是绝对的。只要坚持自己崇高的价值,接纳自己,磨砺自己,给自己成长的空间,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无价之宝”。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生活就是个五味瓶,生命中的每个挫折、伤痛,打击都有它的意义,我们应该坦然接受。

一个年轻的僧人问行思禅师:“大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啊?”

行思禅师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只是问他:“市场里的菜价涨了吗?”

僧人开始没有明白禅师的话,于是说:“大师,你答非所问,我不大明白。”

行思禅师说:“回去好好想想吧!”年轻僧人冥思苦想了几天之后终于顿悟:“生命的真谛其实就在日常生活之中。”又有一个僧人来向行思禅师问道。禅师问他:“你从哪里来啊?”僧人答:“从曹溪六祖师父那里来!”行思禅师接着问道:“你来时带了什么东西没有?”

僧人摇摇头,然后又抖了抖身子,意思是说我已经毫无身外之物,已经看破了。

行思禅师叹了一口气,说道:“唉!你其实根本没有看破,只是流于形式罢了,你不是还带来了很多泥土吗?”

僧人反问道:“众人都说你知道人生的真谛,你可以自己的本性都把握不住,追求人生真谛又有什么用处呢?”几天之后,又来了一个僧人,行思禅师照例问道:“你从哪里来?”

僧人回答道:“从曹溪六祖那里来!”于是禅师继续问道:“你来时带来什么东西没有?”“我在去曹溪求法之前,没有失掉什么东西,所以也就不曾带走!”

“既然如此,那你去曹溪干什么呢?”“我去印证,如果不是去曹溪,我就不会知道人生的一切奥秘都在我自己心中,也就不会知道自己根本不缺少任何东西。”这个和尚就是后来的石头禅师。只有从容走过生命的磨砺,眼前才会是一片新的天地。

功成身退保持功业圆满

单凭一己之力很难超越之前的成就。想要给自己一个不落的光环,保持自己功德的圆满,就要懂得适时而退。

建功立业,功德颇高,但功高是成绩也是障碍。要是不懂得功成身退,之后就得做得比之前更好才能得到同样的认同,才能保持在众人心中的位置。然而功业的取得有些是时机所造,天时、地利、人和,单凭一己之力很难超越之前的成就。想要给自己一个不落的光环,保持自己功德的圆满,就要懂得适时而退。

端着装得过满的茶杯,再怎么平稳小心也容易荡溢出来,倒水时应在盈满以前就停止;锥子捶打得过于尖锐,再怎么小心也容易折断;聚敛的财富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一方面会招来忌妒和觊觎的目光,一方面也易于腐蚀财富的拥有者,再怎么谨慎也不可能永远保有满堂金玉;因大富大贵而炫耀骄人,那天上月圆月缺,地上花开花谢,海中潮涨潮落,四季暑往寒来,不管是自然还是社会,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永远固定不变。就像天上找不到一轮凝固不变的满月,世间也不可能有永远处在生命巅峰的人。

功成身退符合自然之道,更是一种政治智慧,它是一种明智的人生抉择。中国历朝历代那些功高盖世的英雄豪杰,在政治舞台上遵循这一自然之道就能全身而退,反之,招来的就不是别人的喝彩而是自己的灾难。自古以来,虽然名臣良将善始者众多,但是善终者却非常少。

同类推荐
  •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

    今天,当我们在经卷典籍中参禅问道,向佛陀提出种种要求,试图接近佛陀的慈悲恩泽时,其实我们已经离佛陀越来越远了。现在,就让我们用《人间的行脚:佛陀教你当下觉悟、遇见自在的人间修行》这本书脱下佛陀的金装外衣,让佛陀不再凌空飞翔于只有香烟缭绕的地方,让佛陀不再端坐于无人可及的莲花法座上,让佛陀不再安住于壁画、吟唱、礼拜和世人的景仰中。让佛陀的双脚重涉人间,和我们一起去哭、去笑、去失去、去得到、去释怀、去拥抱、去明心见性、去尽情尽兴……执心执意执着,华音流韶过。因缘聚散,光阴荏苒。我们是否,还在踽踽独行的路上步履蹒跚?静思静穆静坐,花雨曼荼罗。刹那清净,一世安宁。我们是否,还没看见自己心头的天澈地明?
  •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佛家叫我们豁达点

    本书分为八章,内容包括: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得失莫叹,随遇而安;忍辱为上,慈悲为怀;佛家的智慧与幽默;欲变其世,先变其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等。
  • 佛语禅心

    佛语禅心

    本书在选取翻译《百喻经》中每篇的寓言故事的基础上,省略了它所譬喻的深刻佛理,增加了更有阅读情趣与指导意义的禅林故事。
  • 佛教

    佛教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热门推荐
  • 非洲叁姐妹

    非洲叁姐妹

    长篇小说:非洲叁姐妹简介在机缘巧合下,中国医生凌林当上布塔部落女酋长的御医,生活在深深的丛林中。有一天,在部落的好友吉斯带一位陌生的美女登门,请求凌林帮忙。他们一起去神秘的红楼,接一位名叫弗郎多的病人。曾几何时,弗郎多是部落大功臣。使部落面貌一新,弗郎多功不可没。有一天,部落突然发生大事变,精神领袖大巫婆神秘死亡,镇部落之宝“神之眼”失窃,弗郎多成了罪人,被囚禁,并失忆了。还传说,弗郎多手上的大量神秘资金下落不明……凌林动用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帮部落找出真相,为弗郎多平反。没想到,更大的阴谋却降临部落。更出于人意料之外,叁位斗得你死我活的部落姑娘,原却是同母异父的叁姐妹……
  • 柯南之梦里寻他

    柯南之梦里寻他

    偶然一次机会,她得到了穿越到柯南世界的机会。某人很不道德的想:自己是孤儿,虽然朋友很多,还有个男朋友。。。但是,作为柯南迷,不穿越到柯南世界真是太可惜了。于是乎,她自己孤身一人前往柯南世界,成为了黑羽快斗的妹妹——黑羽磬雪。好家伙,这下有好戏看了。
  • 茫界

    茫界

    没有超然脱俗的家族,没有冠绝天下的武力,更没有执掌江山的大权!十方,且看一介小小的布衣怎样在这片群雄并起的世界闯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势力!
  • 桃花蝶影

    桃花蝶影

    用文字来记录观影的过往,特此纪念那些伴我们一路走来的深刻情怀。
  • 符文大地

    符文大地

    英雄联盟中众多英雄的背景故事就如同颗颗散落的珍珠,作者凭空虚构一条贯穿所有英雄背景的故事线;把这些璀璨夺目的珍珠一一串联。
  • 永生君主

    永生君主

    【热血玄幻,重磅来袭】远古浩劫降临,万界仙魔陨落。一代君主九阴真君夜临云握破天神剑,炼九阴青铜棺,夺生死,参造化,灵魂不灭,沉睡千年,终凝聚出九阴不灭体。当他从九阴岭走出时,却发现,他,已成为了传奇!
  • 终结的炽天使之恶妖

    终结的炽天使之恶妖

    当年酒狂自负,念与佳人共享如画江山,执子之手。哪料事事沉浮,妄与伊人携手浪迹天涯,百岁无忧。
  • EXO之无悔的邂逅

    EXO之无悔的邂逅

    ”梦琪,回来吧,我想你了“鹿晗。”梦琪,我相信你,我会等着你“世勋。EXO误会了梦琪,让梦琪从此憎恨他们,他们能不能重新挽回。。。。。。。
  • 放肆桀骜当为王

    放肆桀骜当为王

    我定猛如虎,踏平天下不平路,那王的宝座,我定会坐上去,然后在上面拉屎。
  • 妖孽重生惊世鬼才

    妖孽重生惊世鬼才

    她,是白氏集团的千金大小姐。他,是夜国权势滔天的王。她,高冷;他,冰山。她,腹黑;他,狡诈。一朝穿越,风云突变,当她成了她,将会,引起怎样的变动?本该,毫无牵连的两人,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