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1800000026

第26章 品茶中的“三不点”

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不点”,见于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点”是点茶,也指斗茶,“三不”是什么?胡仔没有明确记下来。不过从他们所记当时人的有关诗文中可以推断出来。欧阳修的《尝新茶》诗,记他得到别人惠赠的新茶而又用来待客时说:“泉甘器洁天色好,坐中拣择客亦佳”,新茶、甘泉、洁器(茶具)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是为“三”。反之,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苏轼在扬州为官,一次在西塔寺品茶,有诗记说:“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第一句是说品茶时的环境,在花木深处的禅房窗下,窗外是风和日丽的艳阳天;第二句是说茶好器洁并有甘冽的井水;第三句是说品茶者不俗而可人意。由此看来,所谓“三点”、“三不点”,一是指品茶环境如何,一是指品饮的材料和器具如何,一是指品饮者的修养如何。

这种“三点”、“三不点”,和其他艺术门类有相通之处。唐代的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名著《书谱》中,提出了书法艺术创造时的“合”、“乖”这一对理论范畴。“合”与“乖”是相对的,“合”则“畅”,创作出的书法艺术,天然生成,婉转流畅,情感丰富,“乖”则“蒙”,所写的字生硬别扭,粗疏不堪。它是对书法艺术创造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意念的要求。孙过庭总结了书法艺术创造时的“五合”、“五乖”。“五合”为:“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五乖”为:“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最后他说:“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遇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这“五合”、“五乖”,和品茶艺术中的“三点”、“三不点”,是相通的。

明代人对品茶的要求,更加细致,更加严格。冯正卿的《岕茶笺》提出了品茶的“十三宜”和“七禁忌”。所谓“十三宜”:“一无事”,有品茶的功夫,“神怡务闲”;“二佳客”,审美者趣味高尚,懂得领略茶中“三昧”;“三独坐”,心地安适,自得其乐;“四吟诗”,以诗助茶兴,以茶发诗思;“五挥翰”,濡毫染翰,泼墨挥洒,有茶助之,更尽清兴;“六徜徉”,庭院小径,信步闲行,时啜佳茗,幽趣无穷;“七睡起”,一枕酣梦后,吸之啜之,神清气爽;“八宿酲”,宿醉未醒,茶能破之;“九清供”,有清淡茶果,以佐品啜;“十精舍”,精洁雅致的茶室,渲染出空灵、肃穆的气氛;“十一会心”,如书法创作时的“偶然欲书”,贵在自然,使茶功德圆满;“十二赏鉴”,不是为“饮”,而是为“品”,品茶的色、香、味、形;“十三文僮”,有文静伶俐的茶童,以供茶役。以上是“十三宜”的内容。所谓“七禁忌”,“一不如法”,是烹点不得法;“二恶具”,是茶具不精洁;“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鲁,没有教养;“四冠裳苛礼”,官场中来往不得已的应酬,使人拘束;“五荤肴杂陈”,茶贵在“清”,一染腥膻,不能辨味;“六忙冗”,没有品茶所需要的“功夫”;“七壁间案头多恶趣”,环境的布置,令人觉得俗不可耐,难以有品茶的兴致。

宋人的“三点”、“三不点”也好,明人的“十三宜”、“七禁忌”也好,其核心都在“品”字上,是品茶而非饮茶,饮茶意在解渴,品茶意在得其情趣。明代陈继儒的《岩栖幽事》特别强调“品”。他说:“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一人自煎自品,最能体会出茶的神理,二人尚得品茶之趣,三人便只得茶味,七八人共饮,就成了仅供解渴的施茶所,“趣”、“味”并不能得,更无论其“神”了。古人特别喜欢自煎自品,道理也在这里。

唐、宋品茶工于煎,“重在品茶汤的汤花,对茶的色、香、味,又以色为主。”进入瀹茶时代的明、清,工于“瀹”,重在品茶的味和香。唐、宋时代,出现了许多能煎能品的高手,如唐代的陆羽、李约、常伯熊、张又新等人,宋代的蔡襄、宋徽宗、黄庭坚、二苏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明、清两代,高手指不胜屈。煎茶者得一知茶者,则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交流茶艺,乃至由此而定交。明、清两代的文字中,二三好友,相与品茗而谈茶艺的记载最多。

明末有个叫做闵汶水的,原籍安徽,落籍福建,因为年长,人又称为闵老子,以善于烹茶知名。当时一些大名士,识与不识,路过他家,必去拜访,以得尝他所烹的茶为一快。周亮工品过他的茶,说:“水、火皆自任,颇极烹饮态”,张岱所著《陶庵梦忆》中有一段文字,记他访闵汶水,并因品茶而定交的经过,写得绘影绘神。文字开头一段说:

周墨农向余道闵汶水茶不置口。戊寅九月,至留都,抵岸,即访闽汶水于桃叶渡,日晡,汶水他出,迟其归,乃皤皤一老。方叙话,遽起曰:“杖忘某所”,又去。余曰:“今日岂可空去!”迟之又见,更定矣。睨余曰:“客尚在耶,客在奚为者?”余曰:“慕汶老久,今日不畅饮汶老茶,决不去!”

这一段文字,张岱记述自己打定主意,定要品尝这位老先生所烹的茶,否则决不空回。闵汶水行则拄杖,事则多忘,已是皤然一老翁,张岱记述整个品茶经过的文字,就题为:“闵老子茶”。闵老子知道客人远道慕名而来,执意要品自己烹的茶,很是高兴:

汶水喜,自起当炉,茶旋煮,速如风雨。导至一室,明窗净几,荆溪壶,成宣窑瓷瓯十余种,皆精绝。灯下视茶色,与瓷瓯无别,而香气逼人,余叫绝。

这一段文字记闵老子亲自烹茶招待客人,煮茶在一处,品茶在另一处,应该就是茶室。这里明窗净几,摆设着精致古朴的荆溪壶和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誉的成宣窑小茶盏,茶汤注入盏内,色淡如白金而香气扑鼻,直令张岱拍案连叫“绝!绝!”这是对闵汶水茶室、茶具及煎茶效果的描述。接着,是两人相互品评茶的对话,文字很有风趣,充分反映了两人品茶功夫的精到:

余问汶水曰:“此茶何产?”汶水曰:“阆苑茶也。”余再啜之,曰:“莫绐余,是阆苑制法而味不似。”汶水匿笑曰:“客知是何产?”余再啜之,曰:“何其似罗岕甚也?”汶水吐舌曰:“奇!奇!”余再问水何水,曰:“惠泉”。余又曰:“莫绐余!惠泉走千里,水劳而圭角不动,何也?”汶水曰:“不敢复隐!其取惠水必淘井,静夜候新泉至,旋汲之,山石磊磊藉瓮底,舟非风则勿行,故水不生磊。即寻常惠泉,犹逊一头地,况他水耶?”又吐舌曰:“奇!奇!”言未毕,汶水去是少顷,持一壶,满斟余曰:“客啜此。”余曰:“香扑烈,味甚浑厚,此春茶耶?向瀹者是秋采。”汶水大笑,曰:“予年七十,精赏鉴者无客比!”遂定交。

这一段文字记述他们品茶、品水,精到至极。张岱品茶,品其色、香、味,不是仅能辨别茶的好坏,而且能品出茶的产地、制法和采茶时节;品水,则能品出泉水的新陈、老嫩。这是何等精到的品茶功夫!有人说,这种品茶功夫,是“我国故有文化中登峰造极的东西,失传了很是可惜,也还应该有这方面的专家出现才是”。这是真正认识了我国传统品茶艺术后才有的会心之言。

清代的梁章钜,也是一位好品而善品的人,常常和人一块切磋茶艺。他在《归田琐记》中说:“余尝再游武夷,住宿天游观中,每与静参羽士夜谈茶事。”他把当时所谈的内容记录了下来。静参是武夷山天游观中的道士,对当地所产茶的特性、品第甚为精通。梁章钜说:“静参谓茶名有四等,茶品有四等”,茶名的四等,分别是花香、小种、名种、奇种,以奇种品最高,味道如雪梅、木瓜之香,产生这种清香,并非靠人工窨制而成,而是“茶树与梅花相近者,即引得梅花之味,与木瓜相近者,即引得木瓜之味。”烹点奇种茶,“必须山中之水,方能发其精英,阅时稍久,其味亦即稍退”,武夷山的“三十六峰中,不过数峰有之。各寺观所藏,每种不能满一斤,用极小锡瓶贮之,装在各种大瓶中。遇贵客名流到山,始出少许,郑重瀹之。”这是武夷山茶经静参品评后的品第。茶的特性,静参也品为四等,即香、清、甘、活。他说:“茶品之四等,一曰香”,“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微乎!然亦必瀹以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梁章钜对静参的品评十分佩服,说“非身到山中,鲜以为颠人语也”。意思是说,没有亲身在山中品过茶的人,都要以为静参说的是狂人的疯话。

名茶须得好品家才能得茶的神理,善烹茶的人须得好品家才能认其茶艺,所以品茶者最为重要。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说:“茶之为饮,最宜精形修德之人,兼以白石清泉,烹煮如法,不时废而或兴,能熟习而得味,神融心醉,觉与醍醐甘露抗衡,斯言赏鉴者矣。”这是不仅对品茶者的品饮功夫提出了要求,还认为茶品同人品有关系,品茶者的道德修养最为重要。他说:“使佳茗而饮非其人,犹汲泉以灌蒿莱,罪莫大焉;有其人而未识其趣,一吸而尽,不暇辨味,俗莫甚焉。”

从品茶中可以看出品茶人的修养,而品饮者所品的不仅在于茶汤本身的色、香、味等物质特性,而且是通过品茶产生出种种联想,以至于把茶拟人化,赋予其人类的种种美德,所谓“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之能得贤”。正如人们常以“君子”、“小人”之类的词来区分自己的同类一样,人们也喜欢用这两个词来区分自然界的东西。古人说茶“一一天与君子性”,这种“君子性”,是从同其他事物的比较中得来的。北宋司马光,把茶和墨相比,他说:“茶、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新,墨欲陈;茶欲重,墨欲轻;如君子、小人不同。”苏轼是文学家、诗人,又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宦海中的沉浮和失意,发之而为诗文,常常是讽谕滑稽,排调不恭;形之而为书画,苍凉沉重而又灵秀飘逸。如果是着眼于前者,苏轼可以说是有宋一代的滑稽之雄。他曾经为茶写过一篇小传,题目是《叶嘉传》,把茶叫做叶嘉,是取譬为名,叶是茶叶,嘉者美也。他把茶拟人化,叙述了茶的历史和茶的德行,既反映了宋人的饮茶方式和对茶的认识,又是苏轼个人终生郁郁不得志的写照。文章开头,略述叶嘉出身何处,到了叶嘉这一代,“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叶嘉说:“吾当为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以游,见陆先生”(即陆羽),“先生奇之,为其著行录传于世”,即陆羽的《茶经》。后有人向汉帝推荐叶嘉,说他“风味恬淡,清白可爱,颇负盛名,有济世之才。”到了朝廷,得到天子的接见,天子对旁边的大臣说:“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捶提顿挫之乃可。”又对叶嘉说:“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叶嘉则“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主,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于是留在朝廷,天子“引而宴之”,品尝过后,“鼓舌欣然”,说:“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之,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又引古书中“启乃心,沃朕心”的话来称赞叶嘉,赐爵“钜合侯”、官为“尚书”,并说:“尚书,朕喉舌之任也。”后来天子贪饮过度,“每引对,至于再三”,叶嘉正言规劝,天子却很不高兴,说:“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我岂堪哉!”命左右虎贲之士把叶嘉拽倒在地。叶嘉正色说:“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因而遭放逐。其后,叶嘉的子孙遍及海内,主要有二子,长的叫“搏”,取“团”的谐音,次的叫做“挺”,挺尤为人们所喜爱,“抱黄白之术,比于搏,其志尤淡泊也”。处于山野,“拯乡间之困,人皆德之”,所以“乡人以春伐鼓,大会山中,求之以为常”。子孙“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

借物喻志,本来就是文人们的传统艺术手段之一,芝兰蕙萱,松菊竹梅,在文人骚客的笔下,都是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人们引为同调,视为同类,歌颂之,咏叹之,实际上是在表现自我的志趣。唐、宋以来,茶以同样的形象化入诗文中,也是品茶艺术借以表现的重要形式。

同类推荐
  • 新派拿手菜

    新派拿手菜

    本书共分为三章:美味、营养、拿手的系列食品。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快捷粉面

    快捷粉面

    《快捷厨艺丛书》精选了不同快捷烹饪技法做出来的1000种美食,包含1000多种营养功效知识及小贴士,读者既能学到做美食的基本技法,又能了解相关的营养知识,照本习读,新手亦能快速做出郁香昧美的美食来。
  • 饮膳随缘

    饮膳随缘

    这本饮食漫记取名为《饮膳随缘》,多少道出了写述者对饮食的淡静情缘和绵长的思考。作者用轻松、幽默但古朴、考究的语言笔调写述其几十年游历中外的美食心得。诸如,从大陆到台湾,作者借以食物表达乡味;从福冈到黑森林,作者在实践中体悟传统饮食工艺。整本饮食漫记侧重于东西食物内容的比较和食谱的讨论,而作者偶尔也会在其中用他擅长的历史视角去考证饮食源流,并探讨政治、社会、经济变迁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 风味私家菜

    风味私家菜

    本书主要包括水产、素菜、肉菜3类。做法详尽,操作简单,易学上手,是家庭日常必备书籍。
  • 咖啡物语:煮出来的风情

    咖啡物语:煮出来的风情

    一杯咖啡的时间,是冰点和沸点之间的转换;一杯茶的时间,是茶给时间的一种味道。人生不可能每分每秒都循规蹈矩、行色匆匆,偶尔散漫下来看人生,也在情理中。于是,喝咖啡就是成为一件忙里偷闲、无趣时觅得有趣的乐事。本书作者用精致的文字和心思装饰了一间“休闲坊”,真诚地邀您来这里坐一坐,喝一杯咖啡,品一樽红酒,浸一缕香氛,听一曲琴音,由纯朴的感官入口入眼入鼻入心,笼在唯美意境里,过滤掉世俗中的尘埃,将灵魂托在去之上,获得一种最纯的精神洗礼。
热门推荐
  • 双生星球

    双生星球

    科技拐角遇见灵力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那漂浮在墓地周围一团团是会是什么东西。在星球的另一面会是什么让人类惊掉了下巴。
  • 位面千重:这个女主有点崩

    位面千重:这个女主有点崩

    谷漫的他,从那天开始已经不见。一次又一次,突然的噩梦转醒,每天的总是这样,她习惯性的拥紧身边的枕头,就仿佛还在有他的时光,仿佛,这样她就不再害怕不见五指的黑暗。“小慕慕,饭好了没?”“慕慕?”“慕慕?”……“哦,我忘了,你不在了。”你有没有经历过,那样的时光?那一种,没有了支柱的时光?你懂吗?我经历了不同的岁月,我过了万年的瞬间。他走了,可他又回来了,可我不是我了……——谷漫(大宠特宠)(如有撞名或撞梗,请保持礼貌,这是我的地盘)
  • 黑色启示录

    黑色启示录

    世界充斥着虚妄腐坏,人性流淌出野蛮肮脏。一切早已扭曲,如何触及真实。凡人,汝等生而碌碌,死而平庸,被世界所奴役,被现实所桎梏。放下无谓的戒备,直面自我的灵魂,服从才能获得解放,信仰方可得以救赎。我已紧握至高王权,即将革新整个世界,认知将被颠覆,依靠已化为乌有,臣服或死亡,坦然面对这神圣的抉择。领主,旧王,异物编织的陈腐秩序已然,失败者的尸骨中诞生出美好的新世界。
  •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超凡掌控

    超凡掌控

    李然从小父母双亡,与唯一的妹妹相依为命,本是一个十分平凡的人,但因一场意外,产生了一个存在于虚幻与现实之间的心灵空间,从此获得了一个无限超脱的机会,开始构建自己的空间,‘你想要摆脱现在的处境吗,想要力量吗,想要改变的能力吗,想要的话,就和我签订契约吧,只要你能活下来,你就能得到一切。’
  • 通灵之惊悚一夏

    通灵之惊悚一夏

    1992年,我们一家人踏上北京之旅,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一家刚好遇到北京故宫发生的灵异事件,回去后我便重病不起,总是做奇怪的梦,看到不该看到的人。父母四处寻便名医,找遍民间术士,我的病始终不见好转,直到遇到了她,我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一名通灵者,从此便走上了通灵之路。通灵之路,却不知冥界之门逃遁而出的恶灵自成一界,恶灵四处作祟,鬼怪祸乱世间,作为通灵者的我,唯有与收恶灵,斩鬼怪。让我们一起走进通灵的世界,享受斩妖除魔的快感,感受惊悚的刺激。
  • 半世贪欢

    半世贪欢

    十年前的除夕夜,他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险些饿死街头。十年后他调任京城,竟因缘巧合遇见了她。救命之恩,他一刻不曾忘记她的模样,她竟也在十年中丝毫未变。她是强大的妖,她的身边,尽是厉害的家伙。一路走来,他们目睹了许多妖怪的抗争,世人的心酸。她是长安街上人人喜爱的老板娘,可当她的身份公之于众时,她成了众矢之的。“如果你真的不愿再回京城,那好,我陪你同去天涯!”交流群:580297359
  • 极道之尊

    极道之尊

    界面万万,大道三千,却没有至尊之道。轮回崩裂,神、魔、仙、妖混战再起,为了重塑轮回,而斩断自我,重生异界,驰骋星域,斗神魔,灭仙妖,闯南北极地,入无极之渊。
  • 灌篮同人之充满言语的背影

    灌篮同人之充满言语的背影

    想让樱木吃软饭。PS:写着玩,属于无聊时的随笔。
  • 苹果式营销

    苹果式营销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从偶像心理学、顾客的从众心理、用户内心的渴望、用户的心理模式以及顾客内心的需求等方面分析了乔布斯是如何让用户对苹果产品欲罢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