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401300000022

第22章 弘一法师编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3)

三十九.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藕益大师)世间人一生中能够觉悟,甚为难得。觉悟愈早愈好,功力才能踏实。自己没有真实功夫,很不容易体会藕益大师的开示。古时修行人有二三十岁即大彻大悟者,觉悟得早是放下早。我们闻法太晚,放下更晚,必无成就可言。身心世界均属幻梦尘劳,把一切虚幻不实的东西一齐放下,在戒定慧上下工夫,时时刻刻,精勤不懈,才有办法。

四十.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藕益大师)喜爱世间文字诗词是读书人的毛病,障碍自己的清净心,它引发人的感情,障碍修道。道是如如不动。八关斋戒中规定不可唱歌跳舞看戏,有碍道心,均所禁止,诗词歌赋也是一样。在学佛以前所学的文艺可以作为接引众生之工具,以前未学,出家以后再学这些,即犯大错。弘一大师的艺术修养是他出家前学的,后来他利用书法文字接引初机。修道人不要随顺世俗,必须把贪悭嫉妒,贡高我慢种种不良习气一概舍弃,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毁伤道心,障碍念佛。

四十一.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藕益大师)无我,谁有能;无人,谁有过。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见别人有过失即有人我之相,四相具足,即非菩萨。虽然受了菩萨戒,而仍有我人等相就不是菩萨。戒可以重受,皈依只有一次。皈依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不要搞人情佛事。真正修行人的态度是如痴如呆。我们比古代大德比不上,即民初的先贤也比不上,自以为聪明是劣智,自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是修道人的大忌。先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工夫才能有进步。等觉菩萨还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过失,何况我们凡夫,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印光大师劝初机学者念《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无非是叫人先找自己的毛病。天天阅读这些书,考量心里有没有肮脏的东西,有则改之。若是天天吃饱了饭混日子,光阴空过,太可惜了。

四十二.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诵帚禅师)菊花不与时花争奇斗艳,比作修道人道业成就,即自吐霜中一段香,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正可以做到。修道人目标只有一个,求生净土,其他均非所要,自然有一段清香。

四十三.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彭二林)彭二林即彭际清居士,他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贵族出身,念佛往生。以上一段话即老实念佛的注解。古时有才干有德能之人,不作官,隐居度日,后世为他立传。我最初读到历史中的隐士传,深觉困惑,认为这些人对社会国家没有什么贡献,为其立传有何意义?后来学佛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现身说法,与人无争。如每人都不争不求,则社会必然太平。有能力争而不争,有能力求而不求,隐士们真能做到,所以后世为其立传,实有深长意义。彭居士说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他一生著书立说,度人无量,而心中若无其事。《金刚经》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度无度相,彭居士已做到了。学净土者只准心中存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别的什么都没有。

四十四.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彭居士熟读《华严》,著有《华严念佛三昧论》,把《华严》的修行方法统统归到念佛,可以说把经念通了。他又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种深入观察,确实证得华严三昧,泛泛者说不出来。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最精要的,得到这个法门,一生决定能成就。若信心不足,还想学其他法门,对世间事兴趣还很浓,再过千生万劫也就这样轮转六道,不知道沦陷到什么地步。

四十五.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在六道生死中没有一刻钟休息,实在可怕。佛说法四十九年也不过是教我们觉悟,历代祖师大德苦口婆心教导我们也无非要唤醒我们而已。而我们麻木不仁,仍然在这个世界中熙熙攘攘地唯名利是求,还觉得满有逸趣,佛菩萨岂有不痛心之理。

四十六.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印光大师)信心颇深,是好现象,此生脱离轮回往生净土的好因缘。但有障碍,障碍即好张罗,好游玩,好交朋友,这是修行的大忌。把不必要的应酬统统放弃,喜欢场面,喜欢形式热闹,于实际修行没有好处,应引以为戒。

四十七.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印光大师)我们是什么根机还要想作大通家。我们只有作个斋公斋婆,一心念佛,彻底放下才是正道。

四十八.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惟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印光大师)主敬,一切恭敬。存诚,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处世待人接物。别人对我刻薄寡恩,我对他要诚敬。我学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与世俗人一般见识,处处吃亏无妨碍,一切不要计较,遭人家污辱毁谤,也欢欢喜喜,业障才能消掉,绝无虚浮怠忽之相。与世人往来存忠恕之心,不计较他人过失。

四十九.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印光大师)印光大师的佛堂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一尊佛像,上面挂一个大“死”字,真是一心向道,常常念到“死”,大师《文钞》中“死”字下原注云:“此字好得很”。

五十.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此文是由《无量寿经》摘录出来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综合其他各种版本会集的,其文曰:“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身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佛在《弥陀经》中指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有人一听到这个法门就心生欢喜,或者有经过了许多挫折因缘之后才信受奉行,总之皆是善根成熟的现象。

五十一.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

《无量寿经》

对于此世界要有厌离心才能放得下,西方净土才容易达到。生老病死,无人可以避免,无论贫富均有痛苦。身体不净,七窍均流恶露,既虚假又脆弱,事实真相如此,有何可乐?念佛法门是一生究竟圆满成就的法门,非常稀有,为什么不能往生,乃是放不下之故。

五十二.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观无量寿佛经》

此文是《观无量寿佛经》佛为韦提希夫人所说的,她觉悟了,她亲眼看见的。当时她遭遇家庭变故,痛不欲生,求释迦牟尼佛替她找一个安身之处,不愿再住在这个世界。佛很慈悲,并没有给她介绍一个地方,而是把十方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变现在她跟前,她看来看去,觉得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最好的地方,请佛帮助她生到极乐世界,不愿意再待在这个娑婆世界。韦提希夫人此种举动是警惕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留恋娑婆世界的人。

五十三.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善导大师)此话如对一般人讲,人家一定说:“你们太消极了,才有一点病就不想活了。”他不知道事实真相,净土法门是不死的法门。现在人妄想多,贪生怕死。“一心待死”四字应改为“一心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意思完全一样。因为往生是活着时候去的,不是死了之后才去。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天天想阿弥陀佛来接我,这种求生的念头很恳切,到临命终时必不慌张,无有恐怖,毫无痛苦,到那时很自然很轻松很潇洒地就走了。

五十四.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诸法无行经)我从来没有见过或听说过一个慈悲的修道人而行恼害众生之事,或者彼此嗔恚嫉妒,而欲生极乐世界者,这种人决定去不了。反而言之,若有人以恶口刀杖相加而能够忍辱,乃是生西方的主要条件。

五十五.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二法门。(灵芝元照律师)灵芝元照律师一生专弘戒律,提倡持戒念佛,求生净土。《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均有记载。佛教有三个法门是共同科目,无论何宗何派均须共修:“一为戒律,二为法相惟识学是理论,三为净土是归宿。”

五十六.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王龙舒)日常生活中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就念阿弥陀佛,佛号能消灾,能消业障。同时还希望一切人不要造作恶业,以免受报。过去灌顶法师是乾隆时代佛门大德,通宗通教。他的著述很多,他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说到,世间所有一切最重的业障,任何忏法消灭不了的,这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把它消掉。遇到顺心喜欢的事情也要念阿弥陀佛,使善事能快速成就,且愿一切众生皆作善事。念佛有定课有散课,定课不可多,愈少愈好,容易作,但不能缺。散课不定,愈多愈好,常常观想阿弥陀佛在我跟前,心中即无妄想。能这样作,必可往生。

五十七.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天如禅师)真醒觉的人,才能说得出来这几句话。60岁以上的人体会得更深刻,回想少年时代如同昨日。年轻时玩伴先后作古。趁未老未病,先预备盘缠。老了想用功,精神不够,如打个精进佛七,七天七夜不停,要体力,老人不行。修行要靠年轻,人命呼吸间,趁此时刻,抖擞精神,把世事放下。除穿衣吃饭其余均非必要。惟有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这是真实的,其余全是假的。若不如此,必有后悔。

五十八.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天如禅师)刑戮是把犯人送到法场杀头,心必恐惧,至诚求救。所以有死刑犯临终念佛往生,真的安详去了,因其心至诚恳切,平常人比不上他。阿阁世王在世时,杀父害母,破和合僧,五逆十恶都作全了,犯了阿鼻地狱之罪。临终时地狱相现前,生大恐怖。此时他念佛求生净土,因其心专,真生到净土。佛告诉我们他生西的品位是上品中生。往生西方有两种人,一种平时念佛,积功累德而往生的,一种是造许多罪业,临终忏悔求生净土,如其忏悔心极为真诚,品位亦可能提的很高,如阿阁世王能生到上品中生,乃无法想象。人遇到极大灾难时,心必真诚,如在监狱中,急求出离,又如被冤贼所追或水火所逼,一心求救,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能脱苦轮。新加坡对死刑犯还用吊刑,通常吊死的人都七孔流血。有一死刑犯在上刑时念阿弥陀佛,瑞相非常好,面貌端庄,火化后有舍利,非常好,我看过,如同宝石,丢在地上,声音清脆。这是李木源居士的功劳,他专到死囚犯监狱中劝他们念佛求生净土。囚犯听了之后,思想有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死心蹋地的念佛。典狱长都佩服他们。家人来探监,囚犯安慰家人不必伤心,说自己已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并劝其家人也同修净业。

五十九.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什禅师)人都喜欢娱乐的场所,它叫你的心动感情,起贪嗔痴慢,要把这些地方当作地狱苦海火宅想。世间人喜欢珍宝,我说它是破铜烂铁。戴个镯子与戴个手铐有什么两样,身上什么都没有才舒服。愈是简单的饮食愈健康,贫穷落后的山村九十岁左右的人很多。他们吃的简单,粗糙,烦恼少,忧虑少,三餐吃饱就没事了。只要能温饱,不可奢求,身心才能自在,不为外物所牵。

六十.此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隐伏。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以极乐愿王为归,谁为救护?(妙什禅师)此界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佛已灭度,弥勒佛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下生,时间太长了。释迦佛的法运只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依中国历史记载,佛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灭度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我们是在末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九千年以后就没有佛法,众生就更苦了。以后一世不如一世,明了此种事实,即应抓著此一时刻努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不可有等待来生再修之念。以达拉斯说,有几个人来听佛法,不成比例。众生业障太深,菩萨罗汉都不出来,出来我们也不认识,在六道中如同无依无靠的孤儿,可怜可悯。在此情况之下,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唯一的一条生路。

六十一.闻教便行,奚待更劝?(妙什禅师)

上上根人一听就领悟,立刻照作,无疑。中等根机还要等人劝,下等根机的人劝也不信,他说拿出证据来。佛说法是三转法轮。第一,说法。第二,劝勉。第三,作证。佛有此能力,能把十方诸佛国土现在韦提希夫人之前。佛虽不在世,而作证人仍然不少,只要留意即能发现。早年恢虚法师在香港讲开示,由弟子们记录,有一本叫《念佛论》,最后谈了几桩公案:第一,哈尔滨极乐寺传戒时,有一位修无师,出家人,不识字,在俗作泥水匠。他发心来戒坛帮忙。有一天他向老和尚侦虚法师告假,说要走了。老和尚有修养,不怪他。当家师定西法师沉不住气,责备他说:你既发心来护持道场,没几天就要走,说得过去吗?他说我是要到极乐世界去。大家一听很惊讶,问他何时去,他说不超过十天,并请求老和尚为他准备一个房间同两百斤柴。第二天他又来了,说今天就走。于是大家为他急于准备,并请同参道友来助念。有人请他说个临终诗偈,他说:“我是苦恼人,不识字,不会作诗作偈,但我有一句要紧的话,就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说完不到一刻钟就往生了。谛闲法师见到极为赞叹。

另外又举了一位女居士之例,她丈夫是拉黄包车的,一家四口,生活甚苦,没有人瞧得起。她参加当地念佛会,做厨房洗碗等粗活,但她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另有一位郑锡宾居士,生意人,读过书,听谛闲法师讲经后即发心学佛,学讲《弥陀经》。把生意丢掉,到处讲经。有一天讲经完毕,他说要往生,打算租一间房子。有一位朋友就说,你要往生,到我家住,我没忌讳。当他临终时,也有人要求他说个偈语,留个纪念。他说不必了,你们看我这个样子就是一个很好的纪念。他的弟弟来为他料理后事,才觉得当初错怪了他,以后弟弟也专心念佛,三年之后也往生了。这就是现身说法,真正的证据。民国五十七年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太站着往生,其他坐着走的太多了,你看到之后还不相信,还用人劝吗?这些人真是聪明人,把身心世界一齐放下。

同类推荐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静心·舍得·放下之放下

    印光法师振兴佛教净土宗,居功至伟。不争名夺利,不任住持,不收出家弟子,不搞社会交往,终生默默修行弘法。法师一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如一株擎天巨树,以深厚的根基广化穷山瘠土为乐土福地,以广袤的浓荫庇护众生,度无尽众生脱尽烦恼、永得安乐。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热门推荐
  • 一场风花雪月的修行

    一场风花雪月的修行

    萧迈灵魂重生后,本想做一个有作为的富二代,接老爸的班、泡漂亮的妞。后来意外得到一艘神秘飞碟,可在地球与异界之间自由飞行,于是艳遇、奇遇接踵而来,让他的人生与预定的方向开始渐行渐远……在地球与异界梦幻般的转换间,把都市生活与异界修行巧妙融合在一起,情节新颖,富有悬念,更有令人艳羡的爱情。(原创构思,请勿抄袭、模仿,否则后果自负!)
  • 医代枭雄

    医代枭雄

    肖雄,以医入道,在千年前以‘仙医枭雄’的名头闻名于世,横扫整个修道界。却因拒诊恶毒权贵被围攻致死。没想到却重生在了都市同名的纨绔大少身上。一场离奇车祸,险些让“他”丧命,家族抛弃、女人背叛,重生之医仙会如何重夺辉煌?
  • 武极断空

    武极断空

    武者之路,漫长而艰辛,唯有坚韧不拔,方能突破武之极致。少年林凡偶获一把黑石长剑,在其剑灵的帮助下,踏上了武道之路。
  • 成功的追求

    成功的追求

    在马斯洛的整个思想中,有许多研究、认识及思想在当时都是远远超前的。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仍然感到非常新鲜,就好象现在一些工作和思想反倒都过时了一样。马斯洛有关要求自我实现的员工、培养客户忠诚、树立领导风范和把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创造力源泉的主张,描绘出了我们今天的数字化时代的图景,显得非常深刻。——德波拉·C·斯迪芬森
  • 本心斋疏食谱

    本心斋疏食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学渣别惹我

    学渣别惹我

    骄傲校花学霸顾桉晴和中二病校草学渣程羽辉天生就是一对冤家。他们非常相似,外表冰冷,内心暴躁,占有欲极强。唯一的不同就是成绩。”你别来烦我!“”你也别来烦我!""明明是你先来烦我的好吗?““胡说八道什么?””行了不理你了。“”我也不理你了。“”你这个人!“”我怎么了?““......”
  • 穿越重生腹黑王妃

    穿越重生腹黑王妃

    神性,魔性,皆为人性!万载一梦,今朝醒,抛却三千忆海,忘却诸世情仇。千重劫,百世难,亘古匆匆,弹指间!不死躯,不灭魂,震古烁今,无人敌。待到逆乱阴阳时,以我魔血染青天!一剑在手,八方云动,试问天下,谁是英雄?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间无我这般人。终有一天,不是我容不下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再也没资格容得下我唔生平宏愿,凭手中之剑,败尽天下。将剑之一道,证遍诸天万界,彼岸虚空。
  •  穿越之我把古代闹翻天

     穿越之我把古代闹翻天

    她方晓冰16岁那年失去双亲,从此过着孤苦无依打工上学的日子.或许是她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打动了上天,也或许是她父母不忍再看她孤苦伶仃她有了全新的生活 他冷云寒。江湖最大组织暗玄宫宫主,潇洒不羁,天生待人如一座冰山,却把她宠上了天。 他上官弈,史上最年轻有为的武林盟主,却唯独对她情有独钟,默默地为她付出,只要她幸福。............................如谪仙般的少年宫主,俊雅文彬的武林盟主,俊美邪异的魔宫教主........ .一个个精彩的人物先后上场,正邪之争,恩怨情仇,她究竟应该如何应对,且看一个古灵精怪的现代小女生如何游戏江湖,玩转古代吧…………希望大家喜欢这部作品,要多多收藏!多多奉场喔!O(∩_∩)O谢谢~!
  • 三生三世醉相思

    三生三世醉相思

    第二世:你修道,我修灵“你,你要干什么!我警告你哦!我可是灵族的公主!未来的王!你,你别过来!”“做什么?做我想做的事~”目匡摸着下巴,痞痞笑道。“流氓!”第一世:你念佛,我念情.“施主,请自重。”“自重?!本姑娘不重!轻得很,不信~你试试~”某妖抛一个媚眼,用手肘蹭着玉面和尚。第三世:你为师,我为徒.“师父师父~徒儿的小嘴儿破了~好痛哦!”小不点可怜兮兮的望着那俊秀的仙人。“小不点的小嘴儿破了啊。来,师父呼呼,呼呼就不痛了。”某仙人望着那水嘟嘟的小嘴,一口咬了下去。
  • 钢铁狂怒

    钢铁狂怒

    文明与文明的碰撞,暴力永远凌驾于道德伦理。科学不再是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而是变成了更加蛮横暴力的武器,使之成为生存的唯一依仗。当高等文明与低等文明接触,地球历史上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幕再次出现,不过这次地球文明成了新大陆上的印第安人。但结果又会如何,会像历史上的印第安人一样被奴役被屠杀么……(前传没有绝对主角,主要是为正篇做背景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