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8300000044

第44章 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3)

这四种审美意识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生态美学智慧,表现在:1.在审美观照方式上建立了一种博大的“天地人”和谐生态观,并由此来阐发自然生态、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的多重统一。2.较为合理地解决了文学艺术的“生态位”问题,使文艺创造活动成为“天—地—人”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序位”,从而为中国古代人的“安身立命”寻求到一个适当的文化生存位置或文化栖息之地,从存在论上极为睿智地阐述了文艺美学的价值论问题(这一点在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中可以明显看到)。3.为现代生态美学、文艺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观照方式——“统观”法,这是用系统的、联系的、动态的同时又是生态的、差异的、非线性的观点来看待宇宙自然与人类及其文化生成之间关系的方法,这种“天—人—地”生存网络中的谛视方式具有向现代生态美学转换的重要价值。

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智慧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为现代生态伦理精神的形成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当前生态危机十分严重,这是由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视自然为可征服的对象,把人从自然中抽取出来,造成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和以人类社会取代整个生态世界的认识偏斜。因此,当代生态美学试图揭露人类自我中心意识的迷失和欲望的虚无,从而颠覆人类中心主义,重新建立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土地的关系。1948年,利奥波德曾提出著名的“大地伦理学”,他指出:“大地伦理学改变人类的地位,从他是大地—社会的征服者转变到他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和公民。这意味着人类应当尊重他的生物同伴而且也以同样的态度尊重大地—社会。”[美]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叶平译,《自然信息》,1990(4)。这种崭新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人和自然的传统关系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实际上,东方的思想传统中也具有极丰富深厚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无论是先秦儒家“参赞化育”的有机主义、《尚书·泰誓》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想、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程颢的“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的思想、道家“道法自然”和“万物齐一”的深层生态学,还是佛教“悲天悯人”式的生命关切以及禅宗“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直觉观照方式和万象同化为一的生命整体意识,都隐含着深刻的现代生态伦理精神。中国古典思想中的这些有益成分与现当代西方思想中如施韦策(AlbertSchweitzer)的“敬畏生命”,利奥波德的“生命共同体”义务,泰勒(PaulwTaylor)的“尊重自然”,克利考特的“同情”万物,罗尔斯顿的“保护价值”,深层生态主义者的“自我实现”“生命圈平等”“成己成物”等,都有着极为相通的地方,可以成为现代生态伦理学建构的有益的思想借鉴。

(二)为建构生态化的世界美学思想平台提供借鉴

在当今世界美学思想平台上,往往有两种不正常的文化心态出现,一是“中国中心主义”;二是“欧洲中心主义”。从本质上看,这两者实际都是一种“文化沙文主义”。前者往往以中国为自我中心,宁可放弃超越民族和文化界限的机会也不愿对不同的美学理论及其特征作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封闭了自己的思想视阈,并呈现出一种守旧的姿态;后者则常常摆出纾尊降贵的架势,在美学思考中谋求话语霸权。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的和谐共存意识能为建构生态化的世界美学思想平台提供有益的借鉴。其宽容、平等的文化心态有助于确立不同民族、不同国别、不同阶级之间在审美思考上的和谐共处、平等对话的良性互动,使我们走出各种中心主义,诸如人类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的堡垒,把人与自然、东方与西方都看做是一个整体中平等的组成部分,平等地从东西方思想中挖掘、呈现合理的美学思想资源。

(三)为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马克思主义经典创始人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有所论述。马克思的实践存在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理论内涵。他们关于“美的规律”的论述,关于“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包含着动物的“直接的肉体需要”的阐发,力主“异化的扬弃”,等等,可以说都是为了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唯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性以及人的科技能力在自然面前的有限性,从而重建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实践观具有浓郁的生态审美意识。而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存在着许多与马克思主义生态审美意识相通的思想因子。如:中国“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就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可资利用的思想资源。又如:把体验的深度与世界的内在关系融于一体,反对机械地或用理想主义的框架来理解身体与世界的关系,这既是对主观/客观、心/物二元论的思想的反拨,也为现代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了认识论借鉴。再如,在中国古代人看来,整个世界虽然都是“我”的“在”的结果,但“我”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其中的一员。本来就存在并生成着属人的本质的自然,作为永恒的创作源泉和审美原型,在其与社会、文化和人性的生态性整合中,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古典审美思想中就隐含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性智慧资源。复次,艺术的生成只有在破除了处“身”于“物”外的二元对立思维之后,才能达成(所谓“神与物游”),这种古典艺术生成论对解决长久以来的主客、心物二元之争,对补充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一元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四)为当今生态文艺批评的建构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

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家们总是趋向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文艺鉴赏与批评中,总是以把握艺术对象的整体生命为批评目的,在这种把握中常常又借助整体直观顿悟等方式对艺术对象进行审美品评、价值定向和情感诠释。直感、体验和主动的参与创造往往成为他们的批评工具或批评方式。这种有别于西方注重知性分析、注重逻辑演绎与推理的批评方式,使得中国古代的艺术批评与鉴赏更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体认与建构。因之,中国古代艺术批评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艺术意味,这种整体直观式的审美品评和判断往往注重保全品评对象的神完气足,同时又给接受者以美感享受。这一点与当今生态批评从整体论的观点出发,抵制以牺牲文学艺术的感觉、情感和想象为代价的学术理性的批评理念是有着内在的相通之处的。可以说,中国式的直觉和领悟则更注重把握事物内在的关联性、有机性、整体性,这对于重思辨重分析的现代文艺批评理论思维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这种补充还表现在对文艺批评理论思考的增益之中。在此,我们可以以中国传统的“以物观物”论为例加以说明。从老庄一直到钱锺书,有关“以物观物”的思想的论述,可以说是一脉相承,不仅体现了中国美学智慧的连续性,它还向现代文艺生态学的发展昭示了这样的生态美学智慧:1.最高级的审美活动是在审美移情或审美超越中消解人与自然在现实中的矛盾对立。“以物观物”论提示的正是:艺术家眼中的自然界永远是心心相印、以情相许的知己。2.人与自然是一种一体性的关系存在,它们是一种共生、共荣、共在的和谐关系。换言之,“以物观物”论使得审美存在论由于这种和谐生态化的主客体关系,不仅具有既保留认识论美学的合理成分又超越认识论美学内在局限的智慧资源,还具有向未来美学处理各种审美关系的理论张力。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正处于经济冲动与文化冲动相互对立、科技含量和人文含量相互抗衡的矛盾中,人文精神的普遍失落是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展的主要桎梏,中国和谐论美学所内蕴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价值取向为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价值依据,因此,应当吸收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中合理的、有益的思想资源,参与到当今和谐文化特别是审美文化的建设中来,批判当今审美文化建设中的负面因素,从而实现传统审美文化向当代审美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以中国和谐论美学所内蕴的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价值取向为依据,从大众审美文化与高雅审美文化视野的融合,以及传统民族性文化与当代世界性文化视野的融合这两个密切关联的层面开辟新的现实路径,以健康发展的姿态参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总体性建构,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理论意义。

同类推荐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世界经典散文集(散文书系)

    本书选取了世界经典散文,如蒙田的《热爱生命》、川端康成的《我的伊豆》、《花未眠》,纪伯伦的《笑与泪》、高尔基的《鹰之歌》、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等,这些都是文学史以及思想哲学史上的经典名作。这些散文是大文学家、大思想家们哲理玄思的精华所在,是他们思想足迹的重要体现。每篇散文之后有鉴赏,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一生必读的名家美文

    本文讲述的是:粱实秋,中年,朱湘,胡同,宗璞 ,哭小弟等诸多作品集.
  •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

    《吟诵关中——陈忠实最新作品集》收集了作者自2002年至2006年之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2篇、散文、随笔57篇,文论、对话49篇,共40余万字,由于作者近几年未出版图书,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出版本书是为了给关心他、研究他的读者与机构一个交代。
  • 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

    北京之恋(学生热棒的当代名家散文)

    本书收录了作者自2000年至2001年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刊中的散文作品数十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温暖”的文字,反映了其在北京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全书语言文字通顺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热门推荐
  • 重订西方公据

    重订西方公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擒凰

    凤擒凰

    大越朝少将军傅华昔回京述职第一天,就干下了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抢了自己妹妹的未婚夫婿,强迫人跟自己拜堂!可是,洞房之夜,傅华昔却发现,抢错人了,抢了个妖孽狐狸回来。退货吧,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抢来的人却按着傅华昔入洞房去了。稀里糊涂之下,威武霸气的少将军成了那人的亲亲小娘子。某人则表示,吃到嘴里的肉才放心,不用担心她跑了,无论少将军如何威逼利诱,那人就是甩不掉。而且,那人身份显贵,背靠皇上皇后两大靠山,自己也不能下狠手往死里整啊。于是,傅华昔泪流满面,默默扛着夫君这座大山帮夫君打江山。少将军表示:抢人的勾当要谨慎呐!
  • 天心录

    天心录

    做梦捡到钱,这不算什么。可是,醒来后发现自己手上正拿着梦中捡到的钱,这算什么?又有一天,张小山梦到了一个美女……
  • 问道笔记

    问道笔记

    在这大道凋零的末法时代,一场流星的划过,开启了尘封千年的古路,一个少年因此误打误撞地踏上了前往未知世界的路途…….那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究竟是星空外的彼岸,还是上古的神话时期?弹指间,浮生乱,万世轮回下,宿命由此不为天定!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登天路,长歌行,问天何道?!
  • 絮语琉璃

    絮语琉璃

    微风吹过,一些生活一些情调一些故事,都在这里绽放,回忆等不到你就会迷失自己
  • 三个男人一台戏

    三个男人一台戏

    学习、成长的目的是为赚钱还是为了满足心中的理想?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貌似后者才是对的,可是为什么在我们赚到了钱后还会在深夜里后悔呢?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初心呢?
  • 武尽仙河

    武尽仙河

    在这片波澜壮阔,浩瀚飘渺的国度,人人以武为尊,唯武称上。这里是精彩绝伦,武动风云的无尽世界。是一个武启黄泉临九天的大时代!少年叶小河,无惊世之才,妖孽之资,却要凭借不屈不败,坚忍不拔,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荒武道。
  • 承运奉天

    承运奉天

    “还请公公里头坐,饮一杯茶罢。”那公公将玉轴轻放在牧野两手:“牧将军客气了,今咱家是为圣上传旨,怎好意思。”牧野摩挲着手中温润浑然天成的卷轴,三龙腾飞之图。卷末六字:锦衣卫指挥使。
  • 不败修炼系统

    不败修炼系统

    带着升级系统和数百本小说穿越异界,成为罗家养马的废物少主。丹田破碎不能修炼?哥有升级系统,突破对我来说不过是杀杀怪,做做任务,偶尔杀杀人,太轻松了!没有功法?哥有数百本小说,只要升级就能得到那些小说中主角的功法,哥烦恼的是选择《星辰功法》,《大地法则》,还是《幽影秘典》呢?好烦躁呀!
  • 那一年我们正年轻

    那一年我们正年轻

    这是女主和男主的校园故事。(我第一次写作,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