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91500000002

第2章 永恒之道众妙之门管理之本

从本章至三十七章为“道经”,主要是讲直接用“道”施教、修身、治国的。开篇讲了“道”的名称、由来、功能、价值等。老子认为,“道”对于国家管理者即领导人来说,是管理国家社会之本,即管理国家社会之根本理论,亦即管理之哲学基础。故先讲“道”。

老子讨论了“道”和“名”这两个概念,并提出了“常道”、“常名”的概念。所谓“常道”即永恒之“道”。他认为这永恒之“道”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一般的“道”是可以传教、学习和践行的。此前古代的“道”却属于可以传教、学习、践行的“道”。永恒之“道”大概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体悟,在体悟中去概括了。

“道”,无论是一般可以言解的“道”,还是不可以言传的永恒之“道”,都是极其重要的,后者尤其如此。这是做人做事永远应当掌握的,从事国家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人尤其如此。

最为有趣的是,老子提出了对“无”和“有”这两个最普通概念的最高深的概括,并认为这两个概念的对象同源而异名,是众妙之门,即认识一切事物微妙变化的总门。

他认为要用“道”这个理论来指导管理,就应从幽深的众妙之门进入,然后及于各个层次进行探索和应用,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暗示。

“原文”

道可道①,非常②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③

故,

常无,欲以观其妙④;

常有,欲以观其徼⑤。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可道。第一个“道”,名词,指规律。古已有之。《尚书》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王道正直”,“王道荡荡”。《周礼》规定国子要“修德学道”。第二个“道”,动词。可道,可以言传和借以践行的路径,妙语双关。当时人们说话叫“曰”、“言”、“语”、“谓”,老子用“道”,有传达和借以行走两个意思。

②常(包括下面三个“常”字)。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以下简称“马王堆甲、乙本”)作“恒”。义同。

③王弼本《老子》(以下简称“王弼本”)断句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联系下一章“有无相生”句,断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较妥。

④妙。王弼注:“微之极也。”

⑤徼。终归也。

⑥玄。深幽神秘的意思。

“译文”

“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和借以行走的,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对天地原始的概括和命名;“有”,是对万物本原的概括和命名。因此,永远应从万物显露形体之处体会和认识那个“道”的玄妙;永远应从万物显露形体之处体会和认识那个万物之本原。“无”和“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各异,可以说它们都是幽深的。它们幽深而又幽深,是观察和认识一切微妙现象的总门。

“解说”

老子为什么开篇就讨论“道”这个概念,“道”的概念从何而来,“永恒之道”是什么呢?因为在老子看来,“道”是客观规律,是管理(领导)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即管理哲学。

“道”这个概念古已有之,并非老子新造,亦非当时人所提出。据王崇静先生《老子的解说》一书所载,老子从放鹿山常先生研习过自然生命法理乐天地大道,并想以此去造福众生,利国利民。他的师弟尹喜“最佩服老子虚怀若谷、深究天道奥秘的探索精神”。何新先生《老子新解》则说老子世族为观测天文星相的史官,并守藏国家图书。老子所言“道”以及后来道家、道教之“道”,初义皆非抽象之解,乃指天道也,即宇宙之道,统率万物之道。道乃秩序的周期。《古文尚书》:“满招损,谦受益,时(是)乃天道。”以后引申为宇宙自然以至人类社会运动发展之规律。古书《建言》有“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又《尚书·洪范》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王道荡荡”,“王道正直”。《春秋左传·襄公三年》引“王道荡荡”,说“晋国祁奚就是这样的能不偏私举贤的遵道有德之人”。又《国语·周语》单子引先王语谓定王曰:“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至于《周礼》,则规定王公要“坐而论道”、国子要“修德学道”。当然,这些都是可以言传的“道”。老子就是从积极地研究古书和探索宇宙自然来丰富“道”之概念的含义并提出议论的。

老子之所以重视“道”,是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万事万物的总规律和总理论,即理论基础。他认为管理国家社会不能离开这个理论基础的指导。至于“常道”即永恒之“道”更有指导价值。他自认为感悟到了这种永恒之“道”的存在。正如绝对真理,人们可以接近,但不能穷尽。屈原在《远游》里也说“道可受兮,不可传”。即可感悟,不好表达。老子如此重“道”,并将其提到哲学的高度,确是第一人。

事实上,个人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体悟到的精微幽深之“道”确实存在,且确是难以言解的。据《庄子》记载,同在春秋时期,木匠轮扁与齐桓公论读书就涉及这个问题。

做车轮子的木匠轮扁在齐桓公那里做车轮时,看到齐王在堂上读书,就问他读的是什么书,齐王答是古代圣人之书,书里的话是圣人的话。轮扁问这些圣人是否还活着,齐王说他们早就死了。轮扁说:“既然如此,您读的书里的话就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齐王听了十分恼怒,要求轮扁给个说法,否则就要杀他的头。轮扁不慌不忙,娓娓道出了他一生做车轮的经验和感受:做车轮必须不快不慢,砍木头必须深浅得当,这样才能做出好的车轮。齐王说:“这与我读书有什么关系?”轮扁回答:“做车轮要不快不慢,砍木头要深浅得当,快慢到什么程度、深浅到什么程度全靠我的手感和心灵的体悟,这是言语说不清楚的。就是我的儿子也无法传授给他,要靠他自己去体悟。古圣人的思想和道理随他们一起死去了,写在书上的不过是古人的糟粕罢了。”齐王听了颇感有理,于是点头认同。庄子这则寓言强调了亲自实践的重要性,认同了老子认为某些微妙感悟难以言传的思想。

老子认为有的“道”可以言传,有的不可以言传,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最好是说“道”有的可以言传,有的难以言传。随着认识的加深和语言的发展,一时难以言传的“道”就会变得可以言传,当然随后又会有新的难以言传的东西出现,而人类语言等又会进一步发展,人类的认识也因此不断前进。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希望有国君用他这个人才,他也想直接参与国家社会的管理。可惜,社会变化太快,除楚王一度参考过他的意见外,当时没有人用他。

不过,尽管老子本人未曾受到重用,但很有趣的是,作为规律的这个“道”的概念自产生并经老子发挥以后,就没有公开反对者。相反,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借用,先秦各个学派无一例外地对其加以利用。为什么没人反对?就因为它是规律,有谁会去反对和抗拒规律呢?例如,《国语·晋语》说,晋国饥荒,乞求向秦国买粮。有人说晋国曾对秦国无礼,建议不要卖粮给他们。秦王说:“寡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天殃流行,国家代有。补乏荐饥,道也,不可以废道于天下。”问公孙枝:“予之乎?”公孙枝回答说:“君有施于晋君,晋君无施于其众。今旱而听于君,其天道也。晋若弗予,而天予之。苟众不说其君之不报也,则有辞矣。不若予之,以说其众。众说,必咎于其君。”这里,君臣都拿“道”作理论根据。老子则把“道”用于管理,创立了管理哲学。

老子对“无”和“有”的界定尤为有趣且极其伟大。他认为“无”是对天地原始的概括和命名,“有”是对万物本原的概括和命名。这一真理直到20世纪才被英国著名的宇宙学家、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用科学证明。“天地之始”即我们的这个宇宙本“空无一物”,在宇宙大爆炸发生的那一瞬,万事万物才有了一个开端。老子说“有,名万物之母”与此相合。

老子认为“无”与“有”同源而异名,极其幽深,是我们观察和认识万物的总门,管理人即领导者就应由此而入,对各个层次的规律(道)进行探索和体悟,以便正确、有效地管理国家社会。

早于老子的齐国大臣管子(名仲)就著有多篇论述管理的文章,后来加上其他学者的文章编成了《管子》。“道”的治国价值在《管子》一书就有论述,如其第二篇《形势》(是否为管子亲著不得而知)就说过:“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藏之无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在战国末年,韩非子则说“道”是要用来治国的,也是丰富发展于治国的:“所谓有国之母,母者,道也;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韩非子在这里明确指出“道”是产生于国家社会管理的需要的。“有国”即掌握和管理国家。他还明确指出“道”即是“理”。也就是道理、规律。他不像现在有些学者说“道”还是万物的本原。他是这样理解的:“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物有理不可以相薄,故理之为万物之制。万物各异理。”显然,他理解的“道”就是“理”,就是规律。这些规律是为万物制约和反映的,又是制约和促成万物发展的。

老子之所以要用“无”与“有”之名给事物命名,也是管理国家社会的需要。正如《管子》所言:“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由此可见,老子开篇讲“道”的特点和“有”、“无”的价值,就是为了治国,《老子》就是一部管理国家社会的专著,即“有国之术”或“王术”。

显然,在老子看来,要治国,就要讲治国哲学,即管理哲学;要讲管理哲学,就要从宇宙自然的规律开始,从最根本的概念“有”、“无”和“道”(规律)开始。因为人类社会归根到底也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系统是从属于宇宙自然之大系统的,其运动受大系统运动的制约。显然,他在暗示人们特别是国家社会的管理人,探索国家社会的管理规律不能“胡同里赶猪——直来直去”,也不能只研究国家社会现象本身,“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更重要的是探索宇宙自然之规律,以便在管理国家社会的实践中学习之、效仿之、接近之,从而创造有关管理之哲学,进而创名、制,创具体管理方法等。

同时,他还暗示管理的根本要素——人——是从哪里来的,即由“无”中生出来的;又暗示着他的服务于人的政治理想——分配公平合理的新社会虽然当时没有,但将来会从“无”中生出来;当然还暗示着一切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都可以从“无”中创新出来。正如他在后面所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同时也暗示着不好的东西也可以无中生有,不可不察。观察研究人、人类的国家社会以及管理国家社会的方法等,都要以“有”、“无”作为基本的微妙入口。所有这些哲理就是管理者首先要学习和运用的。

“诗赞”

感悟常道,何处入手

观察万物,哪里开头

——“无”、“有”

老聃以言赠善友

特别是国家要员百姓领袖

别忘了

——“无”、“有”

寻源亘古宇宙的微妙入口

把握天地万物的可靠枢纽

同类推荐
  • 菜根谭(第七卷)

    菜根谭(第七卷)

    本书是明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一部富有汉民族生活伦理思想的著作,它深刻的体现了汉族传统道德生活化的倾向。儒家通俗读物具有儒道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思维创新

    思维创新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思考、思想是什么关系?思维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本书提出,思维是由人的品格与习惯决定的,人的深层底蕴决定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思维创新是一切创新的由来与去向。如何实现思维创新?作者提出养成假设的习惯、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尽最大可能地发散思维、不断地自我否定、培养和磨练直觉、更广泛地使用和开发工具、时刻自问自答、思无定势等八个取径。书中运用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对思维创新的八个取径进行了系统论述与具体解析,读来令人感觉别开生面、深刻细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热门推荐
  • 道士无名

    道士无名

    刚出生时我们什么都不是,伴随着成长我们会被赋予不同的身份。能力加天赋,生发出不同的等级与作为。无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生命刚开始似乎对他不公,和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但他生存的环境却又给了他无穷的资源,改变命运只有靠他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古代仙侠奇幻的世界,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一切尽在“道士无名”......
  • 梦域骑士

    梦域骑士

    二十二世纪地表危机,人类启动“诺亚方舟”计划。人类以勇士身份进入异世界——梦世界。一位励志成为“最强王者”的少年,从剑开始,开启了他在异世界的生存之旅。“赌上这把剑的荣誉,我将会守护你到底!”
  • 灵玥

    灵玥

    一张卷轴,隐藏着一份惊天的阴谋。深厚的武功,缜密的部署,过人的智慧。这一切,究竟是谁在背后操控,这份阴谋究竟隐藏着什么。
  • 太渊志

    太渊志

    有须州,浮沉大海之上,不在九州之列。有须州最北有一座浮梦山,这里保存着太渊祝术的最后一颗火种。贪婪和野心不断污染着有须州,主人公背负师命,一路历险,一路修习,历经爱恨离舍后,能否使他守护的天地得到净化?小说层层揭开上古秘技“太渊祝术”的面纱,并一寸寸细探人性。
  • 大学·中庸(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大学·中庸(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灵异专家

    灵异专家

    在一次意外之中,我陷入了一个阴谋,本以为是死里逃生,却不料又深陷另一个更大的阴谋。抓恶鬼、除僵尸、斗术人。一步步的接近真相,却也一步步的走向危险。死亡正在逼近……
  • 火浪花

    火浪花

    同人有《终极》,有《霹雳》,有……有原创的,反正这一本写完我会把里面的文章分开重新分成书的。
  • 桃之妖妖:炼心

    桃之妖妖:炼心

    "络络,络络,我救了你,不如你以身相许吧!”“络络,络络,你修为那么低,被人欺负了怎么办?我们双/修吧!我当你炉/鼎。”“络络,络络,我喜欢你,你就从了我吧!”涵十很聪明,但她知道,无论用阴谋阳谋,永远也抵不过祢络心中的言悕。有些事,试过了才会放弃。
  • 总裁独宠,甜妻很可口

    总裁独宠,甜妻很可口

    异世界被风暴席卷而来的女神慕小柒,遇到禁欲总裁大人沈正霖,命运的交融让他们神力互通,为了拿回神力,她愿意牺牲自我连脸皮都不要,发誓要把神力拿回来。“喂……沈正霖,长夜漫漫,一起睡觉可好?”“滚……。”失去神力的慕小柒,为了摆脱一穷二白且和沈正霖纠缠不清的关系,甘愿投身演艺圈,而他,却愿意为了她买下整个演艺圈。“如果得到影后是你的目标,那我,就帮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沈先生,我进演艺圈,只是为了包(和谐)养你。”复仇,上位,争风吃醋,命运只是和慕小柒开着最大的玩笑,当她抱着沈正霖的尸体痛苦不已,周身却亮起了夺目的蓝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眼传奇

    天眼传奇

    一新生少年,在好哥们的怂恿下,去和北大校花约会。结果正碰上一场大雨,在一道闪电之中,三个人统统消失……少年醒来时,却置身在巨大的蛋里,身体也发生了让人无法接受的变化。穿越了!这将是怎么一个世界?又会发生怎样离奇曲折的故事?又将牵引出多么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最后能否成功谱写出天眼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