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8400000015

第15章 以EVA为导向的业绩评价指标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一套用来衡量企业绩效的指标,纯粹依靠财务指标的业绩指标体系已无法满足企业管理战略和增加价值的需求,一般来说业绩评价指标系统应具备以下主要设计原则:

第一,支持企业战略目标:指标体系应该依据组织的战略来建立,另外组织战略经常会有阶段性调整,届时,业绩指标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第二,各类指标适当平衡:不能仅仅从财务角度去评价业绩,业绩指标体系应包括反映组织成功所有重要方面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指标,也就是说应该保持各种类型指标的平衡,如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的平衡、不同类型指标的平衡(如成本、质量、运货、灵活性和可靠性等)、不同角度指标的平衡(如顾客角度、股东角度、竞争对手角度、社会公众角度、内部流程角度等)、不同组织层级指标的平衡。

第三,强调体现价值和驱动价值的关键指标:现金指标、风险指标等企业价值的指示器都将成为VBM框架中不可或缺的业绩评价指标。

第四,使用具有详细说明的指标:包括指标计算、使用的一些细节,如指标设计的目的、使用的频率、指标的责任人,以及指标的目标值等。

根据上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作者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该由三部分构成,即核心指标、财务辅助指标(财务价值驱动因素)和非财务辅助指标(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其中核心指标处于统领地位,它应该是反映股东价值增值、企业存在目标的经济利润,即EVA;财务辅助指标反映EVA的财务价值驱动因素;非财务辅助指标则反映了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

(二)核心指标的选择

1. EVA与其他备选指标的分析与比较

从目前的理论与实务来看,作为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比较常见的备选指标主要有会计利润型指标、市场指标和价值创造型指标三类。

以会计利润型指标为经营者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较为典型的是各种利润和投资报酬率等,比如《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是以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为基本指标,《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中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占优势权重等等。对于以会计利润为导向的传统财务指标优缺点的分析,概括说来,会计利润类指标尽管有着取数方便、易于理解、应用基础深厚的优势,但是它们易被人为操纵、可能导致短期行为和忽视股权资本成本等劣势,使得这类指标继续作为经营者业绩评价核心指标的争议声越来越大,存在的缺陷已经不容忽视。

市场指标是由市场直接反映的公司业绩,最具代表性的如股票价格。采用股价等市场指标作为经营者业绩衡量的核心指标最主要的优点在于股价的取数完全来自于外部市场,具有客观性,不易受到人为的左右。同时,在资本市场有效的前提下,股票的价格反映了股东的利益,进而反映了企业的价值;更值得称赞的是股价不但反映了企业当前的价值,而且是企业未来发展能力与前景的体现。但是这些优势都是以资本市场有效为前提的,而对于我国的证券市场,已有众多研究表明它的效率是偏弱的,因此上述优势都不复存在,采用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市场指标作为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除此之外,市场指标的适用范围比较窄,对于在我国数量占多数的非上市公司来说无法利用股价等市场指标。

价值创造型指标是西方资本市场对传统财务指标改良的产物,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更好地从价值创造能力的角度衡量企业以及经营者的业绩。代表性的指标有市场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ED,简称MVA ),经济增加值(EVA),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FINED 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REVA)和未来增长价值(FUTURE GROWTH VALUE,简称FGV)。

市场增加值MVA等于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总资本投入之差,也就是证券市场对一个企业总体净现值总和的估计。从原理上讲,这个指标最能够反映股东财富的增加,是衡量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最好指标。但是,MVA取值部分地来源于资本市场,如上所述,其评价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有效程度,同时MVA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上市公司,因此MVA在我国国企经营者业绩评价中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经济增加值EVA是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全部投入资本(包括股权和债务)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即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资本占用(NA)×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KW),本质是经济利润而不是传统的会计利润。其核心思想是:一个企业只有在其资本收益超过为获得该收益所投入的资本的全部成本时,才能为股东带来价值;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入。

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是在EVA的基础上以资本的市场价值取代经济价值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衡量,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用于创造财富的资本价值总额既不是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也不是经济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尽管有的研究表明,REVA与股票价格有更高的相关性,但是由于其资本占用是以市场价值衡量的,因此其与MVA一样,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未来增加值FGV是企业市场价值与当前营运价值之差,它代表市场预期公司EVA未来增长部分的折现。思腾思特公司实证研究发现,1998~200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 FGV不断增加,2000年FGV占市值的比例高达75%,这意味着在这一年股市的价值有25%由当前的盈利能力决定,而75%的价值是基于对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测。无论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还是与发展中的资本市场相比这都属于过度预期,因为要保持当年的市值,上市公司必须保持35%的回报才可以,但是2000年我国股市平均资本回报率只有9.3%。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价值创造型指标中最适合我国国情、理论发展的最为成熟并且应用也最为广泛的是经济增加值指标。经济增加值作为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具有以下优势:

一方面,EVA符合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经济增加值所体现的价值管理的思想符合我国国有企业“保值增值”的最基本经营目标,以此为出发点考核经营者业绩能够促使经营者致力于不断努力以增加企业价值;经济增加值分解的各项价值驱动因素都是经营者应该关注的工作重点,而且都在经营者能够行使的权限范围之内;经济增加值是定量指标,结果性强,适合对高层经营者进行业绩评价;经济增加值的计算以传统的财务会计为基础,可以直接从会计报表中取数;经济增加值应用范围广阔,适合应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不受上市与否的限制。

另一方面,EVA指标自身的特点又使其在业绩评价中具有天然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

第一,EVA计算中的各项调整把利润还原至经济活动本质,鼓励经营者着眼于长远利益。以利润为导向的会计指标有一定的片面性、缺陷性,会导致被衡量者产生短期行为,并可能导致会计操纵,如改变折旧、摊销的方法或期限,为减少对当期利润的影响而削减关系到公司长远利益的研发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等。经济增加值通过在计算过程中对长期费用资本化处理、把各项计提准备调整为现金标准、剔除营业外收支和非经常性项目对经营业绩的影响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利润指标的缺陷,较为客观地反映经营者对企业价值创造实际做出的贡献,并促使经营者更加重视企业的主营业务和长期效益,使他们消除顾虑能够在任职期间加大长期投入以换取企业的持续发展,建立起正确的决策导向思路。

第二,关注股权资本成本,使成本的概念更加完整。目前,资本经营粗放、效率低下仍是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经营者业绩评价活动对股权资本成本考核仍是空白,这导致了许多经营者并未意识到股权资本也有机会成本。传统会计利润的增加不等于企业价值的增值,因为企业可以用所谓的“免费”资本购买利润。例如,企业用股东的资金购买盈利的公司和项目,通过拥有该公司或项目的控制权把企业利润划归自己账下,在会计报表上反映了利润的增加,但实质上未产生实质性的效益变化;相反,当购置该项目所产生的利润低于购置成本将会产生的收益时,该买卖行为实质上是损耗了企业的价值,减少了股东财富。EVA指标考虑了完整的成本概念,除了债务成本还包括股权成本,提醒经营者:国家投入的资本也是有成本并且需要回报的,更加完整客观地衡量经营者的业绩。

因此,综合考虑,作者确定以经济增加值作为国企经营者业绩评价的核心指标。

2.经济增加值及其所倡导的价值管理理念

经济增加值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学中所讲的经济利润而并非会计利润,它是在剩余收益(RI )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方面经济增加值继承了剩余收益对资本成本全面考核的优点,另一方面经济增加值通过项目调整使业绩的反映更符合经济现实。经济增加值在1982年由美国思腾思特公司最早提出时,只是作为业绩评价的一种新衡量指标,然而随着经济增加值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经济增加值已不仅仅是一个业绩评价指标,它逐渐成为一种以经济增加值为分析指标的包含了企业战略制定、组织架构和管理流程的完整的价值管理体系。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体系从业绩考核(MEASURE)、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激励制度(MOTIVATION)和理念体系(MINDSET)四个方面提出如何建立使公司各个层级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行为都致力于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机制,最终目标是协助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确切地说,经济增加值是一种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管理体系,本书的研究只是选取了经济增加值价值管理体系的一个功能,即4M管理体系中的1M———经济增加值作为评价指标在业绩考核中的作用。

3.经济增加值(EVA)的计算说明

经济增加值不是对传统会计的否定,但却与会计利润型指标有着本质区别;经济增加值是对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综合考量,在计算的时候,需要通过一定的调整,消除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在某些方面对企业经营业绩的消极影响,并引入包含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的完整的资本成本概念,反映了企业真实的经营业绩。下面就对经济增加值(EVA)计算公式中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资本占用(NA)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KW)三个要素作简要说明。

(1)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与资本占用(NA)

对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占用的计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调整”,即分别以利润表上的净利润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为起点,根据一定的原则对特定项目进行调整,得到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占用。

目前关于经济增加值的相关研究资料中,已经确认的调整多达160多种,所有的这些调整都有利于经济增加值的改进,使之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价值创造的情况。但是过多的调整使得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变得非常复杂,费时费力,不利于理解和掌握,因此,在确定调整项目时要考虑重要性、可改善性、易操作性等原则来确定影响重大的几个调整项目即可。

下面具体对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占用的调整作出说明。

第一,从净利润到税后净营业利润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一次性支出但受益期较长的费用———资本化处理。这类费用主要包括研发费用、广告费用、数额较大的培训费用等。根据我国会计制度(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等支出要求于发生的时候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从经济活动的实质上考虑,这些费用的支出不但对企业当期产生影响,而且从长期来看这些费用的效用会不断地发挥出来,使企业在很长时间内陆续受益。如果将这些数额较大的支出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容易影响管理者对此类投资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计算EVA时就要将此类费用从净利润中剔除,做资本化处理,并按照一定的受益期摊销。

②反映负息债务成本的财务费用———不作为期间费用扣除。由于在资本成本的计算中就已经包括了债务部分的成本,因此在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时就要扣除以财务费用形式存在的债务利息,避免重复计算。另外汇兑损益和作为财务费用减项的利息收入不属于经营收益,也不应纳入税后净营业利润。因此,整个财务费用科目都不应该作为期间费用扣除。

③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不反映主营业务业绩,予以扣除。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补贴收入都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具有偶发性,因此应该把这些非经常性因素剔除在核算经济增加值之外,确保结果真正反映公司的营业状况。

④八项会计准备———不反映真实损失,不予扣除。EVA强调实际现金资本变动情况,淡化单纯会计冲销计提事件。八项会计准备的计提是基于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是将未发生的、但今后很可能发生的一部分费用提前计入损益,很明显这样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营业状况。因此,调整时在扣除所得税影响后将计提的准备加回到税后净利润中。

概括起来,利润表中净利润与税后净营业利润的关系。

第二,从资产到资本占用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①无息流动负债———不占用资本,予以扣除。资产来源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短期负债中除了短期借款和1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以外,都是无息债务,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由于这部分无息负债不占用资本,因此在计算资本占用时应将此部分扣除。

②在建工程———收益在未完工前得不到反映,不作为当期资本占用。在建工程是企业对未来持续经营和发展的投入,在建设当期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如果将在建工程也计入资本占用中,由于在建工程涉及的金额较大,会导致资本成本有较大的提高,相应的对经济增加值的结果影响也较大、对经营者业绩考核不利,这样会使经营者对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能力的此类投资产生顾虑。因此排除在建工程于资本占用之外,待形成固定资产后再计入其中。

③八项准备———非企业真实损失,不予扣除。前面已经说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投资减值准备等都不是企业实际发生的损失,因此也应该计入资本占用中,调整时应该把计提的各项准备加回。

④非经常性收支———属于对股东资本的占用。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补贴收入等也属于对资本的占用,例如营业外支出侵占了这笔资金用于投资别的项目的机会,同样的,企业投资所用的资金也可能是来源于补贴收入,因此计算资本占用时要将非经常性净支出的税后数值加入到资本占用中去(如果是净收入则应该从资本占用中扣除)。

简单地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经济增加值中的资本占用可以用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2)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KW)

由公式可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由债务税后成本率和股权成本率以及二者分别占有的权数决定。

第一,债务资本成本率。

企业可能有多种债务融资来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债务成本的信息:

①上市公司的整体信用评级;

②非上市公司对公司所发行的债务进行的评级;

③公司近期所发行的中、长期债务成本;

④公司从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平均债务成本;

⑤行业类似公司的整体信用评级、债务成本。

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常用的是第三、四种方法,即以公司的发行中长期债务成本或银行贷款成本作为债务资本成本。

第二,股权资本成本率。

确定股权资本成本率最常用的模型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计算公式为:

股权资本成本率=无风险报酬率+β×市场风险溢价

其中,无风险报酬率通常以国债收益率来衡量,市场风险溢价等于股票市场的预期回报与无风险报酬率的差额。β体现的是企业的单体运营风险相对于整个市场风险的一个系数,一般的定义整个市场的β值为1,β值大于1的企业意味着它承担的风险要大于平均市场水平,反之亦然。

β值的确定是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率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常用的有两种方法测算β值。一是自己测算,即根据市场交易数据,将本公司的股价回报与股票市场的整体回报进行序时回归分析,测算出β值;另外各大投资银行、证券机构,还有财务信息提供机构都有β值的计算,虽然计算方法因机构而异,但是结果却没有很大差异,可以从这些渠道获得本公司的β值。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没有直接的市场数据可以利用,在估算股权资本成本率时可以选择模拟方法。通常的做法是选择对标公司,通过对标公司平均无杠杆的β值模拟其业务风险,再根据自身的资本结构计算出相应的β值。

4. EVA计算示例

下面以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上市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料为例,说明经济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其中侧重说明税后净营业利润和资本占用的调整方法。

(1)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的计算

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关键在于调整,根据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情况,根据重要性和易操作性的原则,确定的调整项目是财务费用、八项准备、研发费用、广告费用、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和EVA税。计算时如无特殊说明,所取资料均来源于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年度报告。另外,案例中涉及的累计数据以2001年为起点,主要考虑到从2001年开始该企业执行当时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4年间会计处理方法保持一致。

本部分计算税后净营业利润是以营业利润为起点,通过各项调整得到2004年度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税后净营业利润,所依据的公式是:

税后净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财务费用+当年计提的八项准备+投资收益+研发、广告费用调整额-EVA税

具体计算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

①本案例中假设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的受益期为5年,两项费用在5年间按直线法摊销。

②研发费用、广告费用调整额=当年按会计口径已经摊销的数额-按经济增加值口径应摊销的数额。具体以广告费用为例: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4年发生的广告费用分别是50 364 598.40元、72 760 150.07元、71 046 192.11元和71 130 931.34元。则:

按EVA口径 2004年广告费摊销额 =(50 364 598.40 +72 760 150.07 + 71 046 192.11 + 71 130 931.34)×20%=53 060 374.38(元)

按会计口径2004年广告费摊销额=71 130 931.34 (元)

广告费用调整额=71 130 931.34-53 060 374.38=18 070 556.96(元)

③ EVA税的计算方法:

EVA税调整额=(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当年计提的准备+研发、广告费用调整额-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税率=[13633117.90 +2668405.64 +19396212.07 +(-24059.98)+18070556.96-1022392.78]=52721839.81×15%=7908275.97(元)

EVA税=EVA税调整额+利润表上的所得税=7 908 275.97+53 896 425.00=61 804 700.97

(2)资本占用(NA)的计算

资本占用的计算是以资产总额为起点,通过对会计报表中部分项目的调整减少这些项目对公司真正可使用资本的扭曲,根据样本公司的实际情况,设定的主要调整项目是八项准备、在建工程、无息流动负债、研发费用、广告费用、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其中来自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均采用期初与期末数额的平均数,取自利润表的数据采用从起始年2001年起的累计数据。计算公式是:

EVA资本占用(NA)=平均资产总额+平均八项准备+累计未摊销研发费用/广告费用+累计税后营业外收支净额-平均无息流动负债-累计税后补贴收入-平均在建工程

具体计算过程。

说明:

①累计未摊销研发费用/广告费用=当年费用摊销余额+以前年度费用摊销余额,以2004年研发费用为例: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4年发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 567 547.91元、12 597 628.17元、5 502 804.20元和7 136 920.10元。

2004年累计未摊销研发费用=10 567 547.91×(1-80%)+12597628.17×(1-60%)+5502804.20×(1-40%)+7136920.10×(1-20%)=16163779.45(元)

②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相关费用累计发生额×(1-15%)。如: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2001~2004年发生的营业外支出分别为2 859 425.08元、2 708 446.73元、3 153 050.12元和2 668 405.64元,则:

2004年累计税后营业外支出=(2 859 425.08+2 708 446.73+3 153 050.12+2 668 405.64)×(1-15%)=9 680 928.43(元)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KW)的确定

本案例中,债务资本成本率采用中国人民银行3~5年期中长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5.85%(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GOV.CN)。股权资本成本率的确定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其中,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当年最长期的国债年收益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2004年是4.24%;β系数参考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测算的数值,同仁堂β系数为0.89188;市场风险溢价采用常用的4%。因此: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率 =4.24%+0.89188×4%=7.81%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 5.85%×26.93%×(1 - 85%)+7.81%×73.07%=7.04%

(4)经济增加值

根据前面三部分的计算,2004年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增加值的结果为:

EVA =NOPAT-NA×KW=426 547 552.56-2 568 602 445.31×7.04%=245 613 279.38(元)

5.经济增加值指标与会计利润型指标的比较与分析

之所以说在经营者业绩评价中经济增加值较之会计利润是更理想的衡量指标,是因为以会计利润为导向的指标有些时候可能会有意或无意地为企业造成繁荣的假象,而经济增加值在其基础上所作的改善可以帮助我们更清醒、更客观地看待企业的业绩。

国资委和毕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对183家中央直属企业做了调查与统计,发现在2003年这183家企业共创造净利润1 402亿元,盈利企业共有156家。那么在利润丰盈的背后是否意味着这些企业创造了与之相应的价值呢?经过测算,183家中央企业在2003年创造的经济增加值只有67亿元,创造价值的仅有49家,也就是说73%的中央企业尽管利润丰厚,却没有创造价值,相反却在毁灭价值。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利润的企业不一定创造价值,以利润导向指标衡量结果显示,业绩十分优秀的企业经营者不一定为企业做出了真正的贡献。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本书选择中药行业的另外一家知名国有企业———重庆太极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129 )作为例子,通过将该公司四年间的EVA、EVA回报率指标和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来说明会计利润型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局限性以及EVA指标在其基础上进行完善的体现。

太极集团2001~2004年的经济增加值、净利润、经济增加值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情况(数据根据太极集团(600129 )公开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资料计算而来)。

信息告诉我们,对同一个企业的业绩,会计利润和经济增加值两类指标表述的却是大不相同的情况。如果仅仅从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看,太极集团的业绩是不错的,净利润稳中有升,四年净利润累计达到2.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也保持在6.4%以上,很显然是一个盈利企业。然而对于该公司的业绩,经济增加值和经济增加值回报率却表述出一幅大相径庭的景象:从2001~2004年,在每年净利润保持在5 000万元左右的情况下,经济增加值却是在逐年下降,到了2004年,该公司这年的经济增加值已经成为了负数,在盈利的表象下企业的价值却遭受了毁损;至于经济增加值回报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情况几乎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经济增加值回报率四年间持续下降,而净资产收益率在2001年从10.20%降低到6.45%后就在后续的三年中保持稳定,甚至在2004年还有微升。对于同一个评价对象,以利润为导向的指标和以价值为导向的指标却描绘出两种不同的业绩形象:一面是利润丰盈,一面是价值毁损。是什么原因形成如此反差?这还要从经济增加值与会计利润的区别谈起。

经济增加值与净利润为代表的系列指标最大的区别有两点:一方面它通过个别项目的调整剔除了这些项目对企业真实业绩的影响;另一方面它明确了股权资本成本的存在,强调股权资本也是要有偿使用的。对于太极集团来说,图中所表现的现象,即四年中其净利润保持稳定而经济增加值逐步下降,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

第一,该企业与日常营业活动无关的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补贴收入所占比重较大。,太极集团除了2002年非营业业绩在净利润中所占比重较小以外,在其余的三年中,非营业业绩构成了净利润的较大部分,尤其是在2003年与2004年中,非营业活动带来的净收入竟然占了净利润的1/4还多!然而,营业外收支净额与补贴收入都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无关,不能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是企业价值产生的源泉,因此需要剔除这类非经常因素对太极集团真实业绩的影响。由于太极集团这两项非营业活动带来净收益金额较大,因此剔除后,经济增加值与净利润的差别就比较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常用的会计利润型指标如利润总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等都难以避免非经营活动对企业业绩的扭曲,同时也为业绩操纵提供了途径,而经济增加值对此类项目的调整就有效避免了这种情况,体现了企业价值创造的真实绩效。

第二,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忽略。以2004年为例,太极集团在该年的资本占用为2 977 909 988.77元,按照5.94%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计算,总资本成本为176 949 699.76元,扣除以财务费用表现的债务成本93 122 247.01元后,当年的股权资本成本达83 827 452.75元。如果在计算经济增加值时只考虑债务资本成本而忽视股权资本成本的话,太极集团四年间的经济增加值尽管是呈下降趋势但保持为正,说明还是一直在创造价值。但是综合考察股权资本成本后,经济增加值剧烈下降,在2004年还呈现出负值,说明四年来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断下降,尤其是2004年不但没有创造价值反而使企业价值遭到毁损。对股权资本成本的不同态度是会计利润型指标在业绩评价中的另一缺陷,同时是经济增加值值得称颂的地方。长期以来我国的业绩评价在股权资本成本的考核上还是空白。这使得很多经营者头脑中只认识有形的债务利息,而没有股权资本成本的概念,这种意识的欠缺使得我国的经营者,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靠提高价值来吸引投资的观念少,相反考虑如何获得拨款投资的想法多。然而资本在实质上,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它将流向那些最能够增值的地方。因此一定要转变这个观念,把股权资本纳入到业绩考核中,体现企业最真实的绩效。

6. EVA在业绩评价系统中的应用

EVA作为一个价值指标,对是否可以用它作为唯一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在理论上和实务中都存在较大争论。有人认为,单一化的指标可以减轻由于多指标而导致的权重“平衡”问题,这也是理论界对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的主要批评之一。而且由于单一性使得管理者能够直接通过该指标的增减,观察到自身管理活动为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因此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大多数人认为,EVA仅仅是一个用于财务业绩考核的指标而已,如果没有其他指标作辅助,业绩评价可能是不全面的、不公正的。

不管理论界如何争议,但有一点似乎是达成共识的,即可以用EVA指标这一价值属性来代替财务业绩考核中的其他会计属性指标(如ROE/EPS/ROA),这样既弥补了会计属性指标天然的缺陷,又不破坏平衡计分卡的综合业绩考核思想。也就是说,可以用EVA指标作为财务业绩指标的主要考核指标,同时保留其他非财务类指标。

在理论上,EVA指标应用符合以下条件:第一,每个责任中心责任明确,责任中心创造价值的驱动因素不受外部干扰(如内部转移价格是清晰界定的,且对任何一个责任中心间的内部交易,其转移价格都是公正的);第二,各个责任中心在管理体制上都采用分权管理模式;第三,能够明确划定各责任主体的资产占用责任等。在符合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利用EVA指标来取代其他会计属性的财务指标。

以某制造企业构建价值管理体系为例:

①公司执行的价值衡量标准———EVA。

②通过对EVA价值驱动因素的分解得到KPI。

③设立价值中心。

④价值贡献衡量体系。

该企业的价值衡量体系是通过BSC完成的,即从财务因素、客户因素、内部流程和学习与创新四个角度对以上价值中心分别进行价值衡量,计算出该公司完整意义上的价值贡献,从而为下一步薪酬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三)辅助指标: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与关键财务指标

1.常用的其他财务指标

(1)传统收益指标

收益指标是反映收益状况的传统指标,主要包括EPS、ROI、RONA、ROCE及ROE。近年来,由于传统财务指标(主要是收益指标)的局限性已越来越显著,这些指标正逐渐被一些新的财务指标(主要是现金指标和价值指标)所替代,或者需要用一些非财务指标来补充,尤其是在企业进行内部计划、分析和业绩评价的时候。但是从企业外部分析者的角度,传统财务指标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如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美国《财富》杂志和《商业周刊》对企业的排名,他们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传统财务指标。

美国《财富》(FORTUNE)的评价方法

美国《财富》杂志1955年开始按年销售额大小对全美上市公司进行排名,排出销售额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一年一度的排名已成为该杂志的一大特色。随着《财富》杂志对上市公司分类排名的不断改进,目前以形成了几大排名系列,分别有:以年销售收入总额排名美国销售收入总额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在年销售收入总额最大的500家美国上市公司中再分别年销售收入总额增长率、年利润总额、年利润总额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上市公司一年中对投资者总回报、上市公司十年中对投资者总回报、十年内平均每年每股收益、最新的某日收市价计算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年末资产总额、年末上市公司雇员数等的大小进行排名;按年销售收入总额大小排出全球年销售收入总额最大的500家上市公司,再分别按年销售收入总额增长率、年利润总额、年利润总额增长率、年销售收入利润率、年资产利润率、年末公司雇员数等六项指标排出前50名上市公司。

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LY)的评价方法

美国《商业周刊》是一家以财经报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出版物,在全球有着广泛的影响。该周刊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上市公司的测评和排名,所采用的指标也有其特色。特别是在1997年3月下旬,该刊物首次公布新的绩效综合测评方法对上市公司所作的排名,尤为引人注目。《商业周刊》上市公司进行绩效综合评价。这八个指标分别是:

①一年来的总收益

②三年来的总收益

③一年来的销售增长率

④三年来的销售增长率

⑤一年来的利润增长率

⑥三年来的利润增长率

⑦净利润

⑧净资产收益率

绩效综合测评方法是对这八项指标分别进行评审,上市公司的总得分是这八个指标的评分之和,排名前50名的作为“《商业周刊》最佳50家上市公司”。

(2)现金指标

近年来,无论是价值管理还是其他的业绩管理框架,都更强调以现金分析为基础。常见的指标包括:自由现金流量(FREE CASH FLOW)、现金投资报酬率(CFROI)、股东回报总额(TSR)及企业回报总额(TBR)。自由现金流量指标已被大家广泛接受,被用于对企业阶段性的业绩评价,但在企业战略规划和分析中以及公司整体和分部的价值评估中,自由现金流量显得更为重要。CFROI的最复杂形态是经营资产在其使用寿命期间的内涵报酬率,能够反映企业的经济回报。

2.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及关键财务指标的选择

拉巴波特自由现金流量分析路径

众多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模型中最为著名的是拉巴波特应用FCF管理企业价值,建立了价值驱动因素模型,他通过对股东价值的分解和计算,得出七种价值驱动因素———销售增长率、营业毛利率、所得税税率、营运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成本和预测期。

销售增长率、营业毛利率、所得税税率三个价值驱动因素具体反映了产品生产、定价、促销、广告、分销等经营决策的水平;而营运资本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两个驱动因素反映了存货和生产能力扩张等投资决策水平;融资风险和财务风险则决定了资本成本这一驱动因素;价值增长期是时间性驱动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价值评估成分“经营现金流”由经营价值驱动因素、投资价值驱动因素和价值增长期决定;第二个价值评估成分“折现率”是根据资本成本的计算得出的,据此算出的现金流现值即为公司的价值;为了得到股东价值,最后一个评估成分“债务”要从公司价值中扣除。而股东价值增加值是向股东提供红利和资本利得的基础。

拉巴波特认为这七个价值驱动因素始终是业务价值的决定因素,但它们的范围太广,对营运决策的作用不大。所以在七个宏观价值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拉巴波特提出企业的价值模型必须为每一项业务确定一些微观的价值驱动因素,这些微观价值驱动因素是具体的、与日常经营活动息息相关的。微观价值驱动因素通过影响宏观价值驱动因素来驱动价值。

从财务分析角度再进一步剖析可以发现,在估价模型中最为敏感的因素是销售增长率、利润率和资本成本。就企业对FCF的关注重点不同,可以将企业的发展模式分为四类:①追求利润型(严格控制开支获取利润,求好不求多);②单纯增长型(求多不求好);③增长滞后型(稳定压倒一切);④价值创造型(平衡地追求好与多,既强壮又精干)。成功的价值增长表现为长期生存发展,而追求长期增长必然要求牺牲部分短期利润,但是究竟牺牲多少才合适?企业怎样才能做到扩张而不损害投资者的长期利益与公司长期价值?事实上,只有规模增长、利润提升和降低资本成本等价值驱动因素之间保持平衡发展的企业,才能列入价值创造型企业。

经济增加值(EVA)分析路径

经济增加值(EVA)是旨在促进公司管理者价值最大化行为的一种工具。它通过测量公司在一段时期的经营业绩,对公司战略和投资方案进行评估并最终达到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的目的。其基本概念就是成功的企业必须创造高于资本成本的利润。

EVA=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

通过分析EVA的价值驱动因素,能够帮助管理者理解当前哪些行为能增加企业当前和未来的EVA价值。这些驱动因素可以分为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和非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两类。在EVA价值驱动因素体系中,财务性的价值驱动因素和非财务性的价值驱动因素要整体进行考虑,要把两者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本书此处只介绍其对财务性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

德勤公司的企业价值地图分析路径

德勤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企业价值地图提供了一种连接战略与价值驱动因素的思路,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寻找财务价值驱动因素的路径。

德勤的模型是通过收入增长、运营成本、资产效益、预期管理这四个维度来分析价值驱动因素,每一纬度下又细分、甄别出关键影响因素,简洁明了,同时易于操作、修改。这样有针对性的层级体系能将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价值驱动因素、业绩指标很好地衔接起来。

根据构建业绩评价体系的一大原则即结果与过程的平衡原则,EVA作为核心结果指标还需要财务及非财务过程指标的补充,但在众多的财务指标中应如何选取少量的关键指标呢?上文四种财务价值指标分析路径为企业选取以EVA为核心的其他财务辅助指标提供了多种思路,虽然分析路径不同,但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这四种方法都是以股东价值作为分析起点,这样就能够保证核心指标与辅助指标的内在一致性。

(四)辅助指标: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与关键非财务指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财务指标尤其是传统财务指标的缺陷,开始增加使用非财务指标,因此在以EVA为核心的国有经营者业绩评价系统中也应增加非财务辅助指标。许多研究者认为,非财务指标能够有效地解释企业实际运行结果与计划之间的偏差,比如,市场占有率和产品质量等非财务指标可以有效地解释企业利润和销售收入的变动,此外,非财务指标能够更为清晰地解释企业的战略规划,以便对战略实施进行过程控制。鉴于非财务指标与战略的密切联系,人们常依据组织战略和竞争优势对非财务指标进行分类。维克瑞等人(VICKERY ET AL。,1993 )通过调查根据企业常用的竞争优势将制造企业的业绩指标分为5类,其中成本类指标属于财务指标,其余4类属于非财务指标,即:质量(与产品说明的一致性、可靠性和耐用性)、灵活性(产量和流程)、运货的可靠性、速度(运货速度和周期),也有人认为非财务指标还应增加员工类指标。

非财务指标也应与EVA及整个业绩评价系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通常人们是通过寻找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来进而确定非财务指标来实现一致的,下文将对当前几个主要的关注价值因素尤其是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的业绩指标体系设计模式进行简单介绍和评析,这些模式理论基础和设计角度各异,从而为以价值为基础、以EVA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多种基础和途径。

辛克和塔特尔(SINK&TUTTLE)模式

辛克和塔特尔(SINK&TUTTLE)模式(1989)是经典的业绩指标体系设计模式之一,该模式认为组织业绩是由七个方面的业绩相互影响的,这七个方面包括效果、效率、质量、生产率、工作环境质量、创新、盈利。企业应从这七个方面设计业绩指标形成指标体系。这一模式一经推出即被很多企业采纳,但随着企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它的不足也显现出来,如它没有考虑到灵活性的问题、也没有从顾客角度去考虑业绩等等。

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是卡普兰和诺顿在对于在绩效测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12家公司进行的为期一年的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用以快速全面地评价组织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测评指标包含了财务指标,同时从顾客、内部流程及组织的学习和成长等三个方面设计非财务指标来补充财务指标,以推动未来的财务绩效。卡普兰和诺顿将平衡计分卡比作“飞行驾驶舱”,在这个驾驶舱的仪表盘上显示了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各种信息。财务指标说明了企业已采取的行动所产生的结果,顾客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和创新活动等非财务指标反映了未来业绩的驱动因素。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实现四个方面的平衡,即长期与短期绩效的平衡、结果指标与过程指标的平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平衡、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卡普兰和诺顿教授认为平衡计分卡从四个角度出发限定了指标数量从而避免了信息过剩的问题,可以使管理者集中精力于最关键的几个指标上。当然,这一方法也有自身缺陷,如有人认为平衡计分卡最大的弱点就在于这一方法主要是为高层管理者提供管理企业整体业绩的工具而设计的,对于工厂性质的经营单位并不合适。另外,平衡计分卡所设想的指标间的因果关系链条需要实证进一步检验;该方法对在评价中究竟如何“平衡”各指标,即各指标的权重应如何确定没有明确说明。

业绩金字塔

凯尔文·克罗斯和理查德·林奇(KELVIN CROSS&RICHARDLYNCH,1992)提出了一个把企业总体战略与财务、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业绩评价系统。为了强调总体战略与业绩指标的重要联系,他们列出了一个业绩金字塔。业绩金字塔分为四个层次的目标,强调组织的外部效果(金字塔的左半部分)和内部效率(金字塔的右半部分),在业绩金字塔中,公司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由此产生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通过业绩金字塔可以看出,战略目标传递的过程是多级瀑布式的,它首先传递给经营单位,由此产生了市场满意度和财务业绩指标。战略目标再继续向下传给企业的业务经营系统,产生的指标有顾客的满意程度、灵活性、生产效率等。前两者共同构成企业组织的市场目标,生产效率则构成财务目标。最后,战略目标传递到作业中心层面。它们由质量、运输、周转时间和耗费构成。质量和运输共同构成顾客的满意度,运输和周转时间共同构成灵活性,周转时间和耗费共同构成生产效率。

业绩金字塔的主要优势在于试图建立起战略目标与经营业绩指标的紧密联系,但这一方法的缺陷是没有提供识别关键业绩指标的具体方法。

业绩棱柱

业绩棱柱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个业绩指标设计框架。英国安迪·尼利、克里斯·亚当斯、迈克·肯尼尔利等编著的《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一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更加完整、更直观,可以替代平衡计分卡的方法———业绩棱柱。它的基本原理是:

(1)21世纪的公司组织不能只考虑股东的愿望和要求。由于资源获取上、法律上和道德伦理上等原因,公司必须从战略设计、业绩结果上关注和平衡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愿望和要求。

(2)业绩棱柱包括五个相互关联的方面:①利益相关者的愿望———谁是我们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是什么?一个组织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应该包括投资者(股东和债权人)、顾客和中间商、员工和劳工协会、供应商和合作联盟、定规者和社团。公司决策战略时应清楚满足哪些利益相关者的愿望。②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我们从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得什么?比如,顾客并不一定成为给企业带来盈利的顾客;同样,也存在希望员工或供应商的工作效率和贡献不断改善。③战略———我们需要什么战略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同时也满足公司的盈利和价值增值的要求?为此,计量方法与数据的取得变得特别重要,这些方法与数据必须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自己所采取的战略是否得以有效实施。④流程———需要什么样的流程才能执行既定的战略。许多组织从开发产品与服务、产生需求、满足需求、设计和管理企业等四个方面来考虑它们的业务流程。⑤能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来运作这些流程。能力可以定义为一个组织的人力、实践、技术和基础结构的结合体,它们共同地代表了组织通过多种运作方式为其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的能力。

这五个方面为我们考察公司的绩效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整合框架,它可以清楚地说明一个给定的企业经营模型。

与其他框架相比,业绩棱柱更广泛地考虑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该方法的创建者尼利(NEELY,2001 )认为从战略中推导业绩指标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应该首先考虑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然后才能形成战略。这一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在设计业绩指标之前先判断当前战略的适当性,这使业绩指标具有更为有力的基础。另外业绩棱柱还考虑那些被其他框架所忽略的新的利益相关者(如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尽管业绩棱柱是对传统业绩评价系统的一个超越,但它仍然存在不足,主要是没有详细说明五个方面的指标究竟应如何选择和应用。

梅德瑞和斯蒂柏(MEDORI&STEEPLE)框架

梅德瑞和斯蒂柏(MEDORI&STEEPLE,2000)提出了一个审计、扩展业绩评价指标的系统框架。该框架由6个阶段组成,与大多数方法相同,该方法的起点也是明确组织战略和关键成功因素(阶段一);阶段二认为主要是根据战略要求确定竞争优势(如质量、成本、灵活性、时间、送货、未来发展等)和指标库;阶段三是在指标库中选择合适的指标,然后检查现有的业绩评价系统,确定哪些指标可以保留,哪些需要替换(阶段四);阶段五是使用指标,对指标的8个要素进行界定,包括:名称、目标、标杆、计算公式、报告频率、数据来源、责任人及改进计划等。最后的一个环节是对指标进行反馈和分析。

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一框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运用原则,可以被直接运用于企业实践。

上述方法无一不反映企业开始越来越重视非财务指标,相信非财务指标能够促进企业提高企业绩效,但实际上真正获此收益的企业却少之又少。伊特纳和莱克(ITTNER&LACKER,2003 )对60多家制造型和服务型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297位高级经理人做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公司都未曾下工夫找出那些能促进公司战略实施的非财务指标,也未曾论证过现金流、利润或股价的提高与非财务指标的改善有什么因果关系。相反,那些采用了正确的非财务指标评估手段,并在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数据之间建立了因果关系的公司,在5年间获得的资产回报率和股东权益回报率明显高于没有这样做的公司。他们还发现,许多公司在进行非财务性绩效评估时常常会犯以下四个错误:

第一,没有建立因果关系。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从成百乃至上千个非财务指标中找出需要跟踪的关键指标。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企业应当把战略目标与评价指标联系起来,找出导致战略成功的驱动因素与业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但在调查中,只有不到30%的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因果模型。第二,没有对因果关系加以验证。即使是那些已经建立了因果模型的公司,也极少会进一步证实非财务指标的改善是否确实对未来的财务业绩产生影响。在作者调查的公司中,做到这一点的只有21%。在多数情况下,管理者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某些东西对顾客、员工、供应商、投资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非常重要,却从不验证这些假设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第三,没有制定正确的绩效目标。非财务领域的突出绩效并不总是能给企业创造利益,实际上,反而会导致企业的经济收益减少甚至出现负值。但是,大多数企业并不了解过犹不及的道理。比如,当客户满意度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继续提高满意度并不能使企业的收入增长。有时候,达到100%的满意度需要相当大的投入,但是回报却很少。第四,评价方法不正确。最后,即便建立了有效的因果模型,并且跟踪了正确的绩效指标,企业也可能在决定如何运用这些评价指标时犯下错误。调查发现,至少70%的企业采用的评价标准缺乏统计上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IMA最新的调查显示(FRIGO,2002 ),绝大多数的财务专家都认为企业应该更广泛地使用非财务指标,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样更能反映战略驱动因素,对行动有直接的影响。所有接受调查的人都认为非财务指标代表了财务业绩的驱动因素,毫无疑问,非财务指标会成为业绩评价系统中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一部分。AICPA的一项研究显示,顾客服务/满意度、质量及与流程相关的指标被运用得最为频繁,而时间、创新供应商指标被使用的最少。盖特斯和库利克(GATES&KULIK,1999)对非财务指标的调查结果。

非财务绩效评估的最初目的是弥补传统财务会计的不足。但是,这种评估似乎已经演变为财务报表的蹩脚替代品。非财务指标的选择和分析必须摆脱模式化的评估框架和经理人的随意猜想,而更多依赖于对真正驱动因素进行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唯有如此,非财务指标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本书认为国有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应以EVA为核心,同时辅之以财务价值驱动指标和非财务价值驱动指标,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着多种选取辅助指标的思路,企业可灵活加以利用,需要说明的是,相对而言,财务价值驱动因素一般来讲各企业之间大致相同,通常包括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所得税率、资本成本率等关键指标,而非财务价值驱动因素指标则因不同的行业、战略、技术等因素而各不相同,企业应依据自身的权变因素而选择和设计各自的独特指标。

(五)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选择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某个指标的权重是该指标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程度的数字表现。一组指标的权重分别反映了相应岗位的职责及业绩不同侧面的重要程度。合理设置指标的权重,突出重点指标和目标,使多目标结构优化,实现整体最优。指标的权重是企业的指挥棒,体现着企业的引导意图和价值观,权重值的高低意味着对员工工作活动期望的大小。设置指标的权重,也是业绩评价的需要,指标权重的设置,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设置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判定法、排序法、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等,方法的选择大多依赖于人们的经验。

设置关键业绩指标权重时主要考虑各指标对战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可控性、可测性等方面的因素。以战略因素为例,不同的战略,企业业绩因素及其重要性各不相同。因此,业绩评价指标可以相对固定,但各指标在考评中所占的权重必须随战略的变动而调整。提供了这一做法的基本模式。

综上所述,价值管理中的业绩评价重点强调了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必须增加有关价值导向的元素,以补充对企业战略的描述。将业绩评价与战略紧密联系,指导、监控和激励员工在实践工作中的行为,以创造企业价值。

同类推荐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及其市场影响研究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行为及其市场影响研究

    本书内容有:“投资基金行为与市场影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检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反馈交易行为实证研究”等共九章。
  • 管理员工的艺术

    管理员工的艺术

    任何一位置身于部门主管或领导岗位的人,首先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管理员工问题。管理工作之所以具有立体的和动态的操作程式,就因为这其中存在着活生生的人的因素。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欲望的,且有与其思想、情感和欲望相对应的行为方式。
  • 搞好行政当好经理

    搞好行政当好经理

    本书经过一线作者深入调研,总结出一套优秀企业之所以获得成功的行政管理经验,希望广大经理人从中汲取精华,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 华夏商魂

    华夏商魂

    说史自省,读古明今。商帮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不仅对中国近代商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而且对现代中国工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借鉴古商经营之魂,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解读中国经济历史。为了弘扬先人的创业精神、借鉴古商的经营之道、传承传统的中华文化、解读中国的经济历史,本书从中国春秋至清末的2500年历史、八个朝代、十大商帮中,精选了著名的大富商和理财家,用传记的形式,记述了他们的理财故事、做人之道、人生传奇。一部讲述中国商业,悠久灿烂与曲折辉煌的历史典籍,一幅展现中国商人,博大深厚与智勇坚毅的恢弘画卷。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压力”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压力”法则

    本书主要讲述压力存在的必要性、压力的来源、如何减压、如何增压、如何调节压力等内容,以“压力”为关键词,讲述了我们如何能够一张一弛的利用压力,让身边的压力有益于我们的工作业绩提升,有利于我们轻松快乐的生活。
热门推荐
  • 霸道帝尊:逆天七小姐

    霸道帝尊:逆天七小姐

    21世纪的金牌杀手慕清语,是世界杀手榜上的第一名,也是杀手组织青云阁的阁主。她医毒双绝被自己最衷心的手下背叛,同归于尽,穿越成了青云大陆上慕家的废材七小姐。一个长得很妖孽的男人,居然强吻了她,慕清语两世的初吻,毁在了帝尊这……
  • 这个宅男有点强

    这个宅男有点强

    梦想着成天吃饭睡觉打游戏的宅男林逍,有一天突然收到了来自父亲的包裹,其中竟然是一本神秘的石书!从此,他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破。为了获得石书的力量,从深山老林里走出的修真者、获得了邪恶超能力的都市狂魔、预谋着世界改革的野心家、拥有毁灭世界之力的美丽少女……各路强者纷纷来到华夏,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争夺之战。一场场勾心斗角的最后,究竟会鹿死谁手?这是一个宅男仗剑笑傲天下,怀中抱妹大杀四方,谈笑间拯救世界的奇妙冒险故事。
  • 法界安立图

    法界安立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玫薇之莫天血色

    血玫薇之莫天血色

    一个意外,他无意之中用自己的血救出了沉睡万年的她,沉睡苏醒,一场交易,赢的是他还是她,爱情的游戏,谁先动心,谁先用情,谁就输了。那我与你的游戏,现在开始,不知道,你有没有准备接受这一切。为什么在我愿意放下我们之间的阻碍的时候,你却放手了?我们之间,难道就这样吗,好,既然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我们之间再也不会有任何关系。在相遇,他的悔恨,她的无情,他到底该怎么做?在转角,她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秘密,无法接受的事实,她该怎样抉择?
  • 魔女的专属温柔

    魔女的专属温柔

    她是魔族的小公主——而他是许多少女中的王子——因为一次偶遇,他们相识了......(本书作者会尽量写好滴,亲,收藏呗,给个赞呗)
  • 一张铁嘴闯天下

    一张铁嘴闯天下

    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娃子,因为犯了一个小错误而逃跑至城里,一路上挫折连连然而他却充满信心,最终练就了一张铁嘴,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少年拼搏中年得志,晚年却落得凄凉落魄。到底是怎样的人生呢?让我来给各位看官慢慢道来他的故事。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18日逃亡

    18日逃亡

    当你看到我这本死亡日记的时候,说明我已经遇险了。记下这些只为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经历了怎样的遭遇。这是个崩坏的世界,整个城市整个世界都被恐怖和黑暗所漫步,18日是逃离的最后期限……我要逃亡,我要离开这该死的地方,我要活下去!最可怕的不是怪物,不是死亡。而是人心!是人性!人之初,性本善,不是我们去除了世界的恶,而是世界腐蚀了我们的善……
  • 绝世逆天:驭兽大小姐

    绝世逆天:驭兽大小姐

    她是三十世纪的驭兽鬼医,一双素手,掌控千万之人命运。一朝穿越,成为帝都中有名到废材草包。他邪魅狠辣,视人命如草芥,却对她一见钟情。“你在干什么?”“我在帮你暖床。”某男十分不要脸的抛着媚眼。
  • 少年骑士传

    少年骑士传

    汪洋在八岁那年偶然得知了自己父亲还活着的消息,于是决心去寻找自己父亲的故事。以汪洋偷偷离家出走被爷爷逮住后并同意他参加骑士考试为开头,讲述了少年汪洋为成为骑士开始了自己惊险的历程,同时在历程中结识一众小伙伴一同成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