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76200000031

第31章 京剧之光

在电影业发达以前,老北京居民的娱乐生活中,看戏是最重要的项目。由于北京城历朝历代都不乏外来人口会集,市民们兴趣广泛,各路地方戏都能找到自己的市场与忠实观众,确实是“你方唱罢我登台”。黄梅戏、昆曲等等,都不如京剧幸运;自乾隆五十五年四大徽班进京以后,北京城似乎对这项戏剧艺术情有独钟,慷慨地贴上自己的标签,将之命名为京剧(俗称京戏)。北京是一国之都,所谓京戏自然也就是“国戏”——正如若干年代后北京话被定为普通话一样。徽班进京,走的是“上层路线”,从此京剧艺术便发扬光大、风靡全国,获得了惟我独尊的历史地位。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本土戏剧艺术的重大代表(或曰“国粹”),堪以和外来文化(譬如西方的歌剧、话剧乃至交响乐之类)抗衡。

徽班进京,最初赢得了游手好闲、附庸风雅的八旗子弟欢迎,于是有了“票房”、“票友”等特定的概念。这是京戏在清朝时得以“流行”的基础。正如《“批判”北京人》一书指出:“票友唱戏犹今之唱卡拉OK,自娱自乐也……最初是三五同好者凑在一起,拉起胡琴唱小段,既不带锣鼓场面,也不对外演出,纯粹自娱自乐。后来票友活动逐渐变到大场面上,开始唱整出的大戏,甚至粉墨登场,对外演出。”至于清末北京二黄(即京戏)流行,“因走票而破家者比比皆是”(见夏仁虎《旧京琐记》),那都是玩物丧志的结果,不能说是京戏误人子弟。

为了便于票友们的享乐,京戏有一部分出现在街头巷尾的茶馆,但大多是清唱,这样的场所也叫清唱茶楼或茶社。和饮食文化接轨,既满足口腹之欲又兼顾声色之欢。若欣赏完整的正宗京剧,还得在设备完善的戏园子里,不仅音响效果、舞台效果好,而且氛围逼真,容易“入戏”。可见京戏虽有娱乐消遣的一面,但毕竟还是个严肃的剧种,需要感情投入的(或曰参与意识)。京剧行业之所以又叫梨园,是很讲究诗情画意的——它终究追求在市声尘嚣中构筑一席超脱的净土、一方特立独行的世外桃源。人生是舞台,舞台上亦有人生——或人生的补偿。这就是它对现实所具备的诱惑力——难怪好此道者人称戏迷呢。

慈禧太后就是最著名的戏迷。颐和园内有一座雍容华贵的戏台,就是特意为她搭建的。戏楼子高三层,层层可作舞台,它建在一座层楼四合的宫殿的天井里。会享受的西太后只要坐在对面宫寝的楼上“雅座”,就可凭栏观望、一目了然。山外青山楼外楼,两楼对峙,既使舞台与观众席有了某种“隔离感”,同时又使舞台上的悲欢离合缥缈鲜活如海市蜃楼……只可惜曲终人散、人去楼空,凡夫俗子如我辈花两块钱买张门票就大大咧咧地在这空洞无物的“皇家剧院”逛了个来回,很不恭敬地吊了个怪腔怪调的嗓子——也未遭到门卫制止。

平民化的戏园子大多在城南。譬如天桥一带有几座著名的戏园子,是那个时代的四大名旦常去表演的地方,当年也曾观众云集、掌声雷动。听戏时发出的赞赏,那叫喝彩。只是后来有一段时期,上演得更多的是所谓革命现代京剧(别称样板戏),《沙家》、《红灯记》、《杜鹃山》以及《智取威虎山》之类。观众们的神态一律很严肃,不像是看戏,而是带着学习的心情。剧场也变成革命教育的课堂了。今年我又骑车去城南走马观花,惊异地发现:许多曾经赫赫有名的旧式戏园子,居然进行了现代工艺的装修,改成电影院、录像厅甚至迪斯科舞厅了。和现代盛行的影视艺术相比,古老的京剧或许捉襟见肘,它并不是给人以视觉的刺激,但重在调动观众的想象。汪曾祺说:“虽然戏台上尚司徒只是摇着一根马鞭,看不出他骑的什么”,但了解《封神榜》的观众看京剧《南阳关》,必然背得出那回肠荡气的唱词:“尚司徒跨下呼雷豹”……所以我肯定,京剧是一门想象力丰富的艺术。它之所以曲高和寡、趋于萧条,是因为在灯红酒绿的消磨中,现代人的想象力大大地退化了。诗意也成为让人费解的东西。

本世纪以来,京剧的命运几起几落,至今已成为少数人的艺术(或老人的艺术)。如此推论下去是很可怕的。京剧最令我怀念的还是梅兰芳的时代,那也是它鼎盛的时代。听老人回忆,《贵妃醉酒》上演的时候,可真是万人空巷——几乎所有票友都云集到城南去了,即使票早脱销了,哪怕站在戏园子外面听几句也好。我去陶然亭玩,总要顺便拜访松柏庵,那儿有座大半个世纪前的梨园公墓。据京剧演员孙毓敏说:“民国初年庙已残破,庙外有一大块空地。当时京剧艺人地位低下,晚景凄惨,有的流落街间,死后无处埋葬。由荀慧生发起,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杨小楼等人呼应,每人交300元大洋,买下庙前十二亩荒地,辟为墓地,专供艺人们死后葬身,被称为梨园公墓。修建了梨园先贤祠,祠内还设‘先人注’,凡对戏曲事业有贡献的梨园界先人,都在祠内立有牌位。一代名优杨小楼、金少山等都先后安葬在这里……”离此不远,就是解放后创办的北京市戏曲学校。我有时看见青年学生在围墙那边练武功和吊嗓子。或许,这里正是京剧艺术记忆与现实的结合部吧。

同类推荐
  • 惊鸿浙大

    惊鸿浙大

    本书选取了刊登在《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国立浙江大学日刊》上的讲演词61篇,融会着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浙大求是文化。
  •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生肖文化:苍龙腾空

    本书研讨生肖龙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热门推荐
  • 天亦蜀山

    天亦蜀山

    他本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一次的经历让他感受到自己绝不是普通人。自己的血液,自己的一些特殊能力让自己的身世扑朔迷离.......
  • 我的勇士之路

    我的勇士之路

    有人说人生就是场游戏,反过来游戏也是一场人生。以前的我不知道如何理解这句话。但不可思议的事发生在了我的身上,在命运的安排中,我被扔进了另一个世界——地下城与勇士的世界,在这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我被迫展开了新的生活,新的冒险。直到很久之后,当我最终踏上了这个世界的巅峰,内心才明白了命运的用意,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它让我领会到了友谊的珍贵、勇气的价值以及生活的意义!孤独的鬼剑士,善良的赛丽亚,可爱的阿黛尔、坚强的尤娜、美丽的罗莉安、忠诚的赫德尔、冷傲的天才法师少女,以及来自那个世界上的素未蒙面的亲生妹妹——你们教会了我人生的意义,而作为回报,我将会用生命守护这段记忆……
  • 武凌冥天

    武凌冥天

    御剑凌天笑群仙,不羡功名只念缘。通幽洞冥鬼神泣,遮天纳地掌坤乾。华夏纷争千余载,不过寻常儿戏焉。今昔世间孰当道?独孤一方龙傲天。
  • 蝴蝶沧海:夏殇公主复仇曲

    蝴蝶沧海:夏殇公主复仇曲

    〈此文正在修改中!〉【17岁是青春的尾巴,短暂而灰败;像一首钢琴曲的最后一个音符那样,无论用上多么高亢的调,结局都是消失与离开。】她们,因为种种原因,相聚在了一起,有着相同的目的:复仇!可,命运的牵绊又让他们碰上,她们与他们又会怎样......到底是复仇,还是恋爱?正文为你揭晓……
  • 次次滥情,换得真心

    次次滥情,换得真心

    他们都说女人如衣服,在我这儿男人岂不是如裤子……
  • 自立的八大修炼

    自立的八大修炼

    《自立的八大修炼》既是青少年自立、自强的良师益友,又是“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得力助手。
  • 楚天碧心

    楚天碧心

    呜呼哀哉!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简而言之一句话:人之情,出言则欲听,举事则欲成。岁月勿勿、白驹过隙,静心一思,僻如以十年前处事之心与现今之识相比,谓之为何!输乎?赢乎!
  • 心中的泪

    心中的泪

    爱,注定毫无所得。爱,注定最熟悉的陌生。
  • 索爱101次:夫人,够了吗

    索爱101次:夫人,够了吗

    大灰狼慕景羡认真的看着小白兔云星星:你知道我喜欢你什么吗?云星星蚊香圈圈眼,却认真摇头。慕景羡一把抓起云星星的手指:第一,蠢。第二,傻。第四,易推倒。云星星:那第三呢?慕景羡:参照第四点。云星星愤怒了,直接扑到慕景羡:丫蛋,明明是你被我推倒了!甜宠!甜宠!甜宠!重要的事情说五六七八遍!
  • 一生的爱之破碎毁灭

    一生的爱之破碎毁灭

    她,一个被世人欺骗后转生的灵女,却遭一次次的伤害,当被点拨,开始修行,急转周折附身于莫寒,骑灵兽,入墓穴,什么?你不从?手指一点,送你一把火套餐,复活现时所爱之人,却万万没想到.......直到最后,她还眼角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