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68500000009

第9章 金谷集诗与三月三日诗

在金谷集诗与三月三日诗中,游览诗的审美经验在客体的自然维度取得令人欣喜的进步,即渐近自然,为主体直观自然山水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金谷园林布局的类自然审美取向

以时间为坐标考察皇家华林园之后,下面我们可以欣赏到诗人们在当时高层士林中人流连游览的著名园林——金谷园中所创作的游览诗,从中也许更能理出游览诗运动的新的发展趋势。先来看潘岳的诗作:

王生和鼎实,石子镇海沂。亲友各言迈,中心怅有违。何以叙离思,携手游郊畿。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前庭树沙棠,后园植乌椑。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饮至临华沼,迁坐登隆坻。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扬桴抚灵鼓,箫管清且悲。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潘岳《金谷集作诗》)

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潘岳对这座贵族私家园林景物的描叙方式。该诗主体部分中有长达十六句是对金谷游宴的叙写,而这十六句中又有十二句是描写金谷内景物。这十二个写景句都能抓住各处景物的感性特征,如状态、颜色等,极为传神地将景物的物态特征表达出来,如“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写婀娜垂柳的倒影在水池中泛起淡淡轻漾,风光旖旎极富动态视境之美;“灵囿繁石榴,茂林列芳梨”,同时写两处地方生长着不同品类的植物(石榴树和梨树),使用了两个不同的能刻画这两种苗木个性的动词“繁”和“列”,似乎我们脑海里能浮现出园中的富有立体感的景观:石榴繁花开满灵囿,林子里一排排梨树上挂满香梨。从整体上审视,金谷景物描写也许就是按照游览时的实际游踪来写的,因为每句诗中景物都在变化。虽然每句都在写景,但主体始终未能驻足某一景观前作细部欣赏与刻画,因此给人以空间切换迅速、节奏明快的感觉。读者在读完这长达十二句的写景句后,也就欣赏完这座园林的精华了,因为这部分景物叙述是通过空间景物铺陈的方式展开描写的,是在忠实地记叙一次游览活动。可见,虽然潘岳已能将园林中动植物及空间布局作为相对独立自在的景来描写了,但其基本观法是广角散视而缺乏核心的关注焦点,似乎是想将全幅美景尽收诗中。正如谢混所云“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导致空间过多铺叙而掩盖了其描写成果。

细味全诗还可以发现,也许抒情主体之中心意愿并不在于一味对园林景物的叙写。从“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可知,作者对景物的叙述在于兴发某种人生感怀,激起心中对时光之流不再的怅惘之情。也就是抒发感时伤怀的迁逝之悲,这似乎又能令我们回想起汉末《古诗十九首》的抒情主题,即对时光之维的敏感捕捉,这也是行旅诗到游览诗的一般抒情模式。因为,在游览诗中,时令景物与情感关系的展开,明显是以主体的时间经验来经营景物,外物的主要作用是表征时间,以此来比附、强化内在的情感意向。因此,潘岳的这首《金谷集作诗》虽然空间景物铺陈的比重较大,但是其主旨是“系离思”,感时光迁逝之惊心,其整体的抒情模式还是停留在以时间驭空间、缘情感物的理论层次。

陆机的游览诗《悲哉行》“游客芳春林,春芳伤客心”,游者喜爱春天的山林而出游,却因春景勾起主体内在的迁逝之悲感,于是,即便是“蕙草绕淑气,时鸟多好音”的淑好美景也成为感伤的提示物:“目感随气草,耳悲咏时禽”,主体沉浸在一种浓郁的悲飒氛围中,同样也表现了以情化物、时间驭空间的抒情模式。

我们再来看潘岳对《金谷集作诗》这首游览诗起因的叙述:王诩——征西大将军与金谷主人石崇久别重逢,彼此“中心怅有违”,于是通过游宴金谷以“叙离思”。这在开篇就作了交代,但其主体架构远非一般意义上的从游酬唱之作。我们不要放过此处“怅”与“离思”所传达的情感意向:怅者惆怅也,也就是悲伤、失意;离思所要表达的应该也是基于惆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说,游宴活动的目的应是“去怅”、“去离思”之悲,而这正是石崇游览乃至兴建别庐金谷的根本动机与目的之所在: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晏,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箸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石崇《金谷诗序》)

通过石崇《金谷诗序》对这次金谷集诗活动来龙去脉的详尽介绍我们知道,当时共有三十人以金谷为题作诗,但流传到今天,潘岳的这首《金谷集作诗》算是硕果仅存。结合《金谷集作诗》和《金谷诗序》,我们知道石崇兴建别庐以及此次游历金谷都在于“娱目欢心”,就是通过目见身历的视觉感观和知触觉经验捕捉外在美景,以获得心灵的愉悦。这也可以视作当时士人对于游览的一般态度,即为了获得从眼耳官能到精神的愉悦与舒畅,在极高的情致中产生因精神提升和解放而获致的自由感。同时,我们对《金谷诗序》中关于游览诗的处所——金谷的写实性描述也颇感兴趣:该别庐地处河南县离城十里(一作河内,洛阳附近)的一个叫金谷的山涧中,此处地势高低错落,里面有清泉有茂林,大片果树、翠竹、松柏、药草等植物种类分布其间,有良田十顷、羊两百头,还有鸡猪鹅鸭等家禽家畜,甚至还有舂米用的水碓、储藏过冬物质的地窖、养鱼的池塘。从这段详尽的叙述文字列举的景物和实用物什中我们知道,金谷是位于河南县城郊的一处超大型的游憩园林。但这位在《世说新语》中颇有斗豪逞富声名的贵族名士所描述的这座金谷别庐,似乎与我们的期待视野具有较大落差。因为在石崇的描述中除了感觉到园林空间面积之大外,几乎没有令我们大开眼界而惊异的名木珍禽。且看他着墨一一罗列的物类:清泉、茂林、果树、竹林、柏树、野生草药、农田、禽畜、农用动力工具水碓……文中的叙述没有涉及一棵名贵草木、没有一头珍禽异兽,似乎与我们脑海里“汰侈”第一①的石崇的构型成见产生激烈冲突。金谷园在中国文化史上有时甚至被认为是体现石崇“汰侈”的具体所指和证据,而在他《金谷诗序》的记叙中,金谷园这座著名园林竟是如此“寒碜”!

而细细品味石崇对金谷园的叙述,我们发现,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审美趣尚的一大变迁:金谷园的布局与设置取向不就是平常农家田园自然风光的基本结构的移植吗?它与建安曹氏兄弟畅游过的西园、两朝园林华林园之奢华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西晋宴游诗虽然叙写的还是园林庭苑内的景物,但是石崇时期的园林庭苑的景观布局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即取向于以乡间农家田园生活图景和功能结构为别墅园林结构的范型。到东晋,孙绰《遂初赋》中一段话也许可以为我们的上述判断提供进一步的论据支持,明确当时名士造园的审美取向:“余少慕老庄之道,仰其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妻之言,怅然悟之。乃经始东山,建五亩之宅,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语其乐哉?”这就是说,东晋的文人、名士们所“经始”的墅园并不刻意追求奢华,甚至可以说有意同皇家园林所追求的馆榭楼亭之华丽富贵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是对立,即以“带长阜,倚茂林”体现山水自然天成的原生态之美。到南朝的宋代,这种美学情趣更为明显:

(戴顒)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空、聚石引水、植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宋书·戴顒传》)

(刘)勔经始钟岭之南,以为栖息。聚石蓄水,仿佛丘中,朝士爱素者,多往游之。

(《宋书·刘勔传》)

我们知道,一座园林的基本构成有土地(包括山)、水体、动植物和建筑四大要件。此处一个值得注意的叙述特点是,石崇在《金谷诗序》中似乎有意加大对山水、田园和其中动植物的关注力度,而对其中的楼台亭榭等建筑几乎不予着墨。这一方面固然可以视为石氏在向世人炫耀他的园林的别具一格,但支撑这种自得心理的还是主体审美经验的悄然之变,不然,即使说出来也不能产生共鸣,甚至有被取笑之虞。因此,游览诗中游览处所——园林的山水田园取向(布局和叙述)的转变,是审美经验演进的一个重要表征与台阶,标志着以此为审美对象的游览诗无疑又朝自然界的山水田园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有论者由此总结:“所以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四大特点中的两个——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已经初步形成了,作为园林体系亦已略具雏形。它是秦汉园林发展的转折升华,也是后此的全面兴盛的伏脉,中国的风景式园林正是沿着这个脉络进入下一阶段的隋、唐全盛时期。”此论确乎不谬,但它只揭示出显在实物形态的园林建造工艺风格的转变。其实,这种转变正是当时哲学、元美学的重要表征——审美经验向各艺术门类,包括此期游览诗、园林艺术、书画艺术辐射形成的美学症候。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石崇金谷园之审美趣尚趋向于山水田园之自然美的变迁,实际上也反映了或者说体现了一种文化权力的驿动。此前在我们文中提到或者说众所周知的林苑,如汉武帝之上林苑、曹魏父子之西园、华林园,都是建筑气势非凡,名木珍禽丰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苑园都是其主人拥有“率土之滨”身份的皇家园林,这些皇家园林是园林景观与政治隐喻的象征和比兴的复合体。然而,彼时的石崇是遭弹劾在野的去官之人,但既有的富足的物质资源足以使他兴建这座金谷园林以保持贵族身份。从皇家园林到贵族私家园林,它们的布局与叙述趣尚的变更,反映的是一种文化权力下移的趋势,同时包含朝向渐近自然演进的积极审美信息。

二、自然山水中的三月三日游览诗

在后期游览诗中,抒情主体直接面对自然山水的取向更加明晰,这种取向集中表现在以“三月三日”为主题的一系列诗歌中。

同处太康(280—289)、与潘岳齐名的陆机便有“方驾扬清尘,濯足洛水澜。……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之游洛水;《三月三日诗》之游黄河:“元吉隆初巳,濯秽游黄河。”潘岳之弟潘尼也有游洛水之作《三月三日洛水作诗》:“朱轩荫兰皋,翠幙映洛水。”这三首诗有两重交叉关系: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与潘尼的《三月三日洛水作诗》应该同为游洛水之作,陆机的《三月三日诗》与潘尼的《三月三日洛水作诗》则写作契机相同,只不过游览地一为黄河,一为洛水。或许这两重交叉是可以打通的,因为,首先,虽然《日出东南隅行》是乐府古诗,其具体写作契机不可考,但从诗的内容分析来看应该也是三月三日左右(或许就是该天)春日游览之作,至少是与三月三日出游有密切关系的一首游览诗;其次,洛水为黄河支流,可以认为是同一条河。如果这些推论能成立,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三首游览诗都是以三月三日出游踏春——禊游为写作契机,而且游览地已不再拘囿于人工建造的庄墅庭园内,而是转向广袤的自然山川林水中进行。

于此,游览诗真正走向自然天籁,伟大的造物主赋予它更为广阔、原生的表现空间。置身大自然并在一定程度上以之作为欣赏对象的游览诗演进到山水诗,从审美经验层面来看,此时需要跨越的关隘还有:自然呈现的维度及其间距化和审美主体情感的消淡。诗歌审美经验的变迁之迹也由此充满柳暗花明的曲折往复感。

同类推荐
  • 人生旅途

    人生旅途

    以诗为经,是我们先祖的精神起点。远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马车牛背上唱诵《诗经》了。中华民族经历史长河的淘洗,历尽繁华与沧桑,希望“以诗为经”依然是现在的我们挣脱物欲束缚的起点,更是我们追求心灵栖居地的目标。
  • 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文星璀璨:北宋嘉祐二年贡举考论

    历史是一个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时间关节点,不仅本身绚丽多姿,而且贯穿整个发展过程,甚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嘉祐二年贡举就是这样一个时间关节点。如果说有宋三百年以科举得人最盛,那么嘉祐二年(1057)的贡举则尤为突出。
  •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

    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

    青春是一首诗,雅丽奇秀;青春是一个谜,让人永远猜不透,青春是蕴藏于心中的一种信念,她充满着无限的创造力,充满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她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片绿叶。青春,就意味着有所选择、有所放弃,意味着有超越羞涩、怯懦和欲望的胆识和勇气。《隽永清新的时文选粹》讲述青春的自信、美好、青涩、纯真、执著……让行走于青春路上的我们手拥此卷且歌且行吧!
  • 会移动的房子

    会移动的房子

    作者的小小说风格是非典型的80后文字风格:不张扬,不华丽,不哗众取宠,不停留在叙述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伤,而是真实地揭示了80后生活、工作和情感等方面遇到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生活中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丰富的,复杂性的,纷繁的。作家们往往会通过抽丝剥茧,将那些普遍性或独特的可能性提炼出来,诉诸文字,以达到关注现实、关照读者内心的目的。
  • 感恩的心

    感恩的心

    在每个人的一生里,中学时期是最重要的积累时期,蓄势待发。在这个阶段不能拘囿在课本之内,要把目光与心胸投射到课本之外,多读好书,读让自己成长的文字,尽可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意识帝国

    意识帝国

    意识帝国自成一体,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意识使者穿行于各个宇宙,主导着一切文明的发展方向。
  • 凡尘含有虚空灵

    凡尘含有虚空灵

    停更中!记得开始时的她只是个天真的小姑娘,会的只是三心二意的去追那个一时兴起的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她也就因为他的几句话而“放弃”了。其实一切都并不如此,时间一点点的流逝,曾经那个傻丫头也就被动的带走,『作为青春』她会对这些扑面而来的袭击完全没有准备是因为她的青春才开始,然而她并不知道所以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几年后她再次来到这个有着她青春脚印的地方。大家面对似像非像的她感到又爱又恨,爱的是这么多年了她终于回来;而恨的是,她当时为什么要丢下他,就这样冷冰冰的不辞而别。在那之后,总会有人用冷热交替的口吻来冷落她教训她辱骂她而她的答案都一样,就是给个冰冷的甜美笑容,听说过以泪化颜吗?对,她就是这样。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断剑邪仙

    断剑邪仙

    贫民区出身的玄玉原本算得上是天才,有天赋有悟性有神剑,还有喜欢的人和好兄弟,却因为一场异变失去了所有!他是否能在绝境中焕发新生?且看一个失去一切的废人带着一柄如废铁般的泰阿剑走上世界的巅峰!————————————————推荐和点击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您的评论、收藏和鼓励!
  • 网游之烽火战国

    网游之烽火战国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梦,一个当将军的梦,当虚拟游戏热潮来临,你愿不愿意横刀立马随我一起征战沙场?
  • 仙侠之最贱双人行

    仙侠之最贱双人行

    这是一本两个初出茅庐的小雏男‘惊天地泣鬼神’的相爱相杀,‘日常番’式仙侠文。因为日常,这里世界没有末路,也从不曾孤独,这里太阳照常升起。与此同时,妙华庵女尼姑光头为何屡屡被摸,紫道宗弟子内裤为何疯狂失窃,就连御兽宫众灵兽也深夜哀嚎不断惨遭毒手?这一切究竟是何人所为?夜幕背后究竟又隐藏着什么?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洪荒之力的爆发还是丧心病狂的兽性觉醒?————————————“什么?你怀疑我?你看着我纯洁且真挚的眼睛,大声告诉我,你怀疑我?”某人痛心疾首的仰天疾呼:“禽兽尚有怜悯之心,你居然连禽兽不如。”于是,某人拿起脚下的砖头,怒目相对:“来呀,我们大战三百回合呀,我们互相伤害呀!”
  •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讨论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 忆天记

    忆天记

    我辈修士,追寻永恒,势可破天。天地蹦碎,只需一指,万物复苏,只需一念。奈何世间永恒极少,潮汐将至,第九天将亡,最后一刻方才明悟,留不住永恒,留的下回忆!
  • 喵孽难逃

    喵孽难逃

    这一定是哪个环节出现故障,要不然怎么会把咱好好的人类变成毛茸茸的小东西呢?吃的东西奇怪,住的地方奇怪,更不用说穿的了,在内心深处的深刻剖析之后,除了裸奔,想不出任何词汇,有种“啊,上辈子只看别人裸奔,这辈子轮到自己也开始裸奔了。”的即视感。还有其他讨厌的家伙一直围在身边嘲笑,“看,她居然夹着尾巴走路!”废话!你还想看姐姐的小菊花吗?!好吧,还是有点好处的,恩,就是会了兽言兽语,这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能不是?
  • 戒指之万书从中过

    戒指之万书从中过

    第一次写书,望大家支持,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一本,可惜没写完,我来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