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7000000029

第29章 4 法、美、苏的政策与行为:对理论分析的史实检验

5.4.1 法国

30年代的法国领导人虽然对德国的现实威胁极其担心,但由于受到内向性经济的限制,因而选择了有限制衡措施并不得已而跟随英国来推行绥靖政策。

整个30年代,法国的重整军备进程严重滞后。从军备总额看,1933年至1938年法国军费投入比德国少40%;从军备的速度看,1934年至1938年法国军费增速是41%,而德国是470%。而且,法国军事战略的出发点是消极防御,它沿法德边境修筑的马其诺防线就明显地体现出防守而非积极制衡的态势;至于从1934年开始的旨在加强空军军备的有限努力也受到种种限制,基本上没有起到威慑德国的作用。

从1934年开始,法国力图组织同盟来制衡德国,但结果并不成功。法国希望与英国结盟来抵御德国的威胁,英国也有意借法国的陆军来顶住德国的扩张。1936年11月,双方表示要相互援助。但是,法国要求举行两国军事参谋人员的联合作战会谈的建议始终没有得到英国的同意,因此上述意图没能发展成为确定的同盟义务。1935年5月,法苏在巴黎签订互助条约,但因为该政治条约缺少军事专约而没有实质意义。而且,法国并没有履行该条约的诚意,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甚至向德国航空部长戈林表示,法苏同盟是一出“滑稽剧”,并决定与德国达成总体的解决办法以及与德国签署多边安全保证公约之后就弃置法俄互助协定。法国虽然与比利时以及中东欧的一些小国结成了对付德国扩张的各种同盟,但这些同盟的基础是国联的集体安全原则,缺少军事同盟性质的安全承诺。法国对德国在莱茵河地区的重新武装没有作出实质性的军事反应,为了绥靖德国的扩张活动,法国还几度抛弃中东欧的盟友,其国际地位和承诺的可信度大大下降。总之,法国与盟友的关系极其松散,缺乏承担义务的决心,相反更希望与希特勒进行交易来绥靖德国。

法国的软弱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的内向性所致。由于资金的严重流失,法国的重整军备受到资金和资源不足的困扰。国际保护主义的盛行以及出口下降和资金短缺,造成法国工业生产进一步衰退,1929年至1938年法国工业产量下降了24%。因此,对法国而言,在大国经济联系削弱的情况下,国内对重整军备缺乏共识,致使军备努力困难重重。直至1938年下半年和1939年,法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长、法郎回流时,绥靖政策才得到稍许遏止。即便如此,法国国内对军备的看法仍存在巨大分歧,扩充军备的速度仍非常迟缓。总之,跟英国的情形相似,对外经济联系的下降限制了法国领导人的动员能力,从而只能进行有限的重整军备并采取消极的军事防御战略和妥协忍让的绥靖政策。

5.4.2 美国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之际,国际经济仍处于混乱状态,欧洲孕育着战争的危险。对罗斯福来说,其首要任务是振兴经济,为此需要避免卷入国际纷争。但是,1935年以后,随着德国加快了扩军备战步伐,国际形势日益紧张。美国战略部门作出的判断是,德国一旦征服欧洲,很可能迅速调动西欧的工业潜力来对付美国。1938年3月,罗斯福更指出了张伯伦绥靖政策的危险性。他说:“如果警长与大盗做交易而导致抢劫不再发生,那么警长是一个伟人;但是,如果大盗不履行诺言,警长就应该进监狱。我认为有些人正在冒极大的风险来碰运气。”虽然正确地认识到了德国的危险性,但在孤立主义盛行的情况下,罗斯福也无力作出强硬反应。

由于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崩溃,美国与其他大国的经济关系削弱。罗斯福及其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认为,美国经济的复兴有赖于国际间的自由贸易的恢复。但是,英国拒绝取消帝国特惠制,美国的保护主义者也强烈反对降低关税。孤立主义者认为,美国将大量的资金倾注于欧洲,而欧洲赖债不还,造成了美国经济上的窘迫。在这种国内约束下,罗斯福不可能在“关税休战”和货币稳定方面有所作为,因此只能主要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回升。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本位制,国际金融活动陷于停顿。1933年伦敦经济会议力图重建金本位以便稳定美元与英镑的汇率,但遭到罗斯福“爆炸电报”的拒绝。1934年美国批准互惠贸易协定,总统被授权可以无须通过国会而自主进行降低关税的谈判。1934年至1945年,美国关税削减了75%,出口得到增加,保护主义势力相对下降。但互惠贸易协定只是使美国与拉美一些国家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排他性的区域性集团,它与其他强国之间的关税战反而更加尖锐。

由于经济的内向性和社会动员的困难,决定了美国对德国威胁的软弱反应。30年代中期,随着德日侵略势力的扩张,孤立主义反对卷入世界纷争的要求更加迫切。1935年1月,在罗斯福的要求下,参议院再次讨论参加国际法院的建议,但由于孤立主义派的反对,罗斯福的建议遭到否决。这件事情表明,罗斯福的行政当局与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在对外政策上有分歧。1935年至1937年,美国政界围绕中立法问题争论不休。在孤立主义的压力下,罗斯福和国务院没能阻止国会通过中立法。1935年在制定中立法的时候,罗斯福要求有权决定只对侵略者实行武器禁运。但是,参议院为了避免卷入战争,决定对所有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因而拒绝了罗斯福的自行处置权要求。1936年的中立法除了维持原来的条款,还增加了禁止给予贷款的条款。1937年的中立法放松了出口约束,规定在“现购自运”(cash and carry)(用现款交易并用本国船只运送)的情况下,交战国才能从美国购买某些限定的战争材料,这样美国既从战争中捞取巨额的战争利润,又避免了卷入战争的风险。

1936年罗斯福在竞选中赢得压倒性胜利后开始试图影响孤立主义情绪。1937年10月5日,他在芝加哥发表了所谓“隔离演说”(Quarantine Speech)。罗斯福警告说,“仅仅依靠孤立和中立已经无法逃避”世界上“肆虐蔓延的恐怖统治”。他认为,美国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应该致力于共同反对那些造成今天国际无政府状态的违反条约和人类直觉的行为……当传染性的疾病开始扩散时,社会应同意将病人加以隔离,以保障全体的健康,避免疾病继续蔓延。”他之所以选择在孤立主义思潮的大本营的中西部地区发表“隔离演说”,毫无疑问是试图改变公众舆论。自不待言,“隔离演说”遭到孤立主义势力的强烈反对,不少和平主义者指责罗斯福是“战争贩子”。

从1938年开始,面对德国的挑战,孤立主义势力一仍旧章,反对卷入外部纠纷和在军事上与德国为敌,主张“坚守美国堡垒”。罗斯福力主强化军备,遭到国会中立派的阻挠,他不得不接过“坚守美国堡垒”的口号,以达到增加军事开支和军事实力的目的。在慕尼黑会议期间,罗斯福谈到有必要建立国际联合阵线,但为了避免激怒孤立主义,他呼吁各方继续协商谈判。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罗斯福别无选择地宣布中立。但在罗斯福的呼吁下,1939年11月通过的第四个中立法废止了武器禁运条款以便英、法向美国购买武器弹药。由于孤立主义声浪十分强劲,在1940年的竞选中罗斯福不得不向公众承诺,不准备卷入战争,也不参加军事同盟,他向选民承诺美国的子弟不会被派到外国去打仗。罗斯福这一表态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以致他的竞选政敌温戴尔?维尔基愤怒地指责罗斯福:“这个虚伪的狗娘养的!他简直就是在敲打我。”迟至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国对美宣战,罗斯福才终于获得足够的民意来公开干预欧洲事务。

罗斯福无疑受到了孤立主义的压力,但问题是孤立主义压力与内向性利益集团有什么关系。显然,并非所有的孤立主义者都出于经济考量来限制罗斯福作出强硬政策反应,但绝大多数的孤立主义者有着经济动机。首先,孤立主义者最集中的地方是保护主义大本营的中西部,它们在赞成自由贸易的南方地区力量薄弱。第二,保护主义色彩强的共和党内比自由贸易色彩浓的民主党内的孤立主义更为突出。第三,根据韦恩?科尔(Wayne S。Cole)的研究,孤立主义“在南方之外(尤其是养牛和种植小麦的大平原地区和种植玉米和养猪的中西部地区)的农场主、小商人、零售业主、轻工产品制造商以及服务业中人数比较多”,而所有这些内向性利益集团都倾向支持保护主义。反过来说,如果利益外向的集团占有优势,罗斯福面临的国内限制可能会少得多。

罗斯福不情愿与英、法结盟来制衡纳粹德国的扩张威胁,除了因为受到国内孤立主义力量的制约之外,还因为与英、法经济上的矛盾而不把它们视作可靠的盟友。罗斯福虽然忧虑欧洲局势的恶化,希望改善与英、法的政治关系,但是由于与英国在贸易、战争债务和货币汇率等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斗争,美英合作缺乏经济基础。美国务院官员在1938年之前“对英国非常警惕并怀疑它们作为盟友的可能性”。罗斯福甚至认为张伯伦是希望“与柏林做交易来获取金融和商业”好处的伦敦自私利益集团的代理人。他告诉法国大使说,张伯伦这个“伦敦人”准备抛弃法国而与独裁者进行“商业交易”。更有论者指出,中立法是“美英矛盾在欧洲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英法的惩罚与报复”。

5.4.3 苏联

在国际形势激烈震荡、战争阴云笼罩欧洲的30年代,苏联领导集团对形势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强调“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天进攻苏联,打断我国的建设。他们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这一点却是不容质疑的”。在战争的威胁下,苏联主张用集体安全的力量来制衡德国的扩张行为。1934年至1935年,苏联在不能实现集体防御的情况下,力争与法国缔结双边互助条约。1935年苏联分别与法国和捷克签订互助条约。但是,法国外长赖伐尔说,法苏条约的真正目的是防止德国同苏联接近,因而是一张不值得重视的废纸。1936年希特勒占领莱茵河地区时法国的怠惰反应,向苏联明确地传达了缺乏制衡德国意愿的信号。当然,苏联也不希望单独卷入对德战争,苏捷互助条约的附带条件规定只有在法国对被侵略国提供援助的时候,双方的援助义务才生效。另外,由于波兰和罗马尼亚拒绝允许苏联军队过境,苏联实际上也没有制定军事卷入的计划。

苏联本来就认为英、法缺乏制衡德国的决心,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以及召开慕尼黑会议之后,英、法的绥靖信号进一步加剧了苏联对西方国家的不信任。苏联怀有战争迫近的危机感和孤立感,为了争取战备时间,苏联逐步改变争取与英、法结盟来制衡德国的外交战略。1939年3月,斯大林在联共(布)18次代表大会上提出把“保持谨慎态度,不让那些惯于从中渔利的战争挑拨者把苏联卷入冲突中去”作为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并与德国谈判以“谋求自保”。1939年8月23日,苏德达成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在东欧获得了战略缓冲区并暂时避免了首先与德国交战的风险。

苏联对外制衡承诺虽然有限,但其重整军备从苏联还比较脆弱的财富来说算得上动员了可观的经济社会资源。1933年至1938年,苏联的军费开支名列大国第二,与德国不相上下。在此期间,苏联的军费增长高达370%。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斯大林肃反后个人权力的极大膨胀,是苏联大规模扩展军备受到较少制约的重要原因;而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低水平以及西方对苏联政治制度的猜忌,又使苏联很难与西方结成可靠的坚固同盟。

同类推荐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
  •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以来,服务公众逐渐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伦理责任,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也随之受到官方与学界的日益重视。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公众需求成为公共管理者的主导性伦理理念,公共管理伦理的建构也成为政府廉洁与效率的基本保障。对此,国内外公共管理实践已形成共识。相应地,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公共管理伦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区别在于,国内对公共管理伦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只是近十多年的事。
  •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尼克松是美国最具吸引力的总统之一,在中美关系史上也有着显著地位。《尼克松与中国: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通过对尼克松的研究,反映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这半个世纪美国政界对国际政治和对中国看法的变化,并从中追寻到20世纪美国最具争议的和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尼克松的中国观的演进过程。
  •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使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一步普及、推广和深化,笔者结合几年来组织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的教学实践,以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为题目,进行了综合整理阐述,尽量使之理性化、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具体化,力求有可操作性。
  • 创先争优好书记

    创先争优好书记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书记》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热门推荐
  • 谁是谁的阳光

    谁是谁的阳光

    谁是谁的阳光?安然,那一年,我们不是彼此的阳光。许言铮,那一年,你是我的阳光。安然,你忘了我了……不,许诺,我没有忘记,你是我的阳光。你是我的阳光,照亮我的一生。(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倦羽如雪

    倦羽如雪

    她是他的囚徒,要她生要她死,囚住身也囚住心。
  • 兄妹情

    兄妹情

    善优的思绪就象是天上的雪花一样的飘着,飘落.这样一个又一个又一个的问号便飘在善优的心里.而且含着一份愉悦让善优的心情一直保持着愉快.
  • 隔世之旅

    隔世之旅

    一条远洋渔船发生血腥杀戮,杀戮者打算洗劫旅游之岛天寂岛后逃亡国外。与此同时,包括匪首妻子在内的一群都市年轻白领前往天寂岛开展隔世之旅,一个贪官携带情妇逃亡天寂岛,一群动物保护主义者也前往天寂岛释放猴子。为研制治疗肺癌新药,岛上的生物公司拿猴子和眼镜蛇做实验,猴子发生了危险变异。另一家生物公司雇人破坏实验。匪首无意中发现妻子和她的情人也在岛上,他们抢劫生物公司老板时无意带走一个神秘光盘,还用迷药绑走妻子以及另外两个女白领,报复了妻子的情人。一个被绑女白领的前男友被迫参与杀戮,但后来被迫跳海。他们之间关系复杂,爱情与背叛,杀戮与逃亡,罪恶与救赎,不断上演。
  • 八关斋法

    八关斋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

    妙法莲华经马明菩萨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绿色恋歌

    绿色恋歌

    爱情,不过是他爱她,她爱他。当如花爱情染指绿色年华,军营里被爱羁绊的男子,将收获怎样的爱情果实?他是现役军官,他爱她,她就是他肩上的星,心上的痣。她嫁给他,就嫁给他的生活,他就是她窗口的树,梦中的月。唐僧取经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婚姻生活也要遭遇火焰山白骨精,终究,如花美眷,敌得过火焰山和白骨精吗?一曲苦涩的军嫂恋,一段情爱交织的三角恋,盛夏悄然开放。-------------~城的第一个长篇习作,感谢默默支持城的至爱父母晴姐,永远爱你们!~也感谢所有支持城的朋友,城的每一个小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支持和疼爱~-------------(敬告读者: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城的新文:《时光森林没有眼泪》http://novel.hongxiu.com/a/678712/
  • 星际之超级地球人

    星际之超级地球人

    动荡星辰大海,祸乱无尽文明。这是有无数宇宙种族所组建的行者部队的初衷,而在这行者部队之中一个小小的地球人正在不懈的努力变强。任何生物的基因在强化到一定的地步会出现一种叫做基因界限的东西,而超越这种基因界限是进化所必须经历的历程。理论上来说,基因界限可以超越无数次,而基因同样也可以无限制的被强化。地球人的基因进化到最后又会成为什么样呢?拳爆星辰,横渡虚空?人力也能够破灭星河!ps:本书群:460109161
  • 蚂蚁公主妞妞的故事

    蚂蚁公主妞妞的故事

    讲蚂蚁公主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故事,不劳而获究竟是不是幸福,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