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7000000026

第26章 1 文献述评

声称要做“地球主人”的阿道夫?希特勒1933年1月上台,同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和裁军会议,公开撕毁凡尔塞和约的军事条款,宣布重建空军和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并进一步把侵略矛头指向奥地利和捷克等中东欧国家。英国领导人认为,德国在中东欧的扩张从战略上最终将构成对英国本土安全的威胁。法国和苏联因为与德国直接接壤,对德国的扩张威胁更为担心。虽然忧虑德国的扩张威胁,但英、法不是积极地加强军备或联合起来以威慑德国,而是实行消极的防御战略,企图通过绥靖政策来“无期限地防止战争”。美国领导人虽然看到了德国对欧洲均势的威胁,但奉行了孤立主义政策,对欧洲事态的发展采取不干预的立场。苏联虽然加大了国防工业建设和军队动员,但与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由于四大国在维持欧洲均势方面的软弱反应,德国决定向波兰发动进攻,二战爆发。

本章的目的是说明20世纪30年代大国之间经济联系的萎缩如何导致了英、法、美、苏对德国威胁的软弱反应。从理论检验的完备性来说,需要对英、法、美、苏四国作全面考察。但是,出于三个原因,本章把实力下降的霸权国英国作为分析的重点:第一,历史学者对这一时期研究最多的国家是英国,这为本章的理论检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第二,集中的而非面面俱到的考察能增强案例分析的深度,从而更好地展示理论检验的过程;第三,由于资料、语言、篇幅和精力等诸多限制,要做到对每个国家进行详尽的分析难度较大。

关于20世纪30年代国际关系的研究文献叠床架屋,不胜其数。但是,关于英国对外政策的分析不外乎两个基本的派别:政治学者从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进行的分析和历史学者从国内政治经济的角度进行的分析。

首先看看政治学者从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所作的分析。信奉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学者认为,绥靖政策是导致希特勒无限对外扩张的原因。在传统现实主义者看来,国际社会是纯粹的无政府状态,国家无论是为了保持权力、增加权力还是显示权力,都必须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必须时刻准备使用武力。而绥靖政策以妥协退让、满足对手欲望的软弱方式来息事宁人,因而偏离了国家必须遵守的上述绝对律令。摩根索认为,“绥靖者的错误在于,他没有认清那些连续不断的要求永远不是自我克制的,也不是出于具体的不满,它们不过是一串链条的一个个环节,这串链条的末端是推翻现状。”根据现实主义学者的解释,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对希特勒的真实侵略意图出现判断上的重大错误,因而把德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当作现状政策来加以反应。

也有学者根据新现实主义理论认为,英、法、苏、美四大国对德国的软弱反应是国家理性的战略选择。这种观点指出,在一个防御认识占上风的多极体系中,作为均势政治参与者的每个国家都有动机把制衡潜在威胁国的成本推卸给他国而自己坐收渔人之利。在推卸负担动机的驱使下,上述四大国不愿对德国进行强硬的军事制衡,这使得德国相信可以追求扩张主义目标。与这种观点非常接近的是斯蒂芬?沃尔特的均胁论解释。沃尔特认为,30年代欧洲大国是以“有节制的步骤”来制衡德国,因为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深信(德国的)威胁是有限的,而他们有充分的依据得出这种判断”。

但从现有历史学研究成果来看,现实主义学者的解释得不到有力的证据支持。

首先,历史事实表明张伯伦并非如传统观点所渲染的那样优柔寡断和天真幼稚,以致对希特勒的真实意图作出了错误的判断。虽然张伯伦过分乐观地相信有可能与希特勒达成领土变更的协议来实现英德和解,但他同样对德国的危险有清醒的认识。希特勒执掌权柄之初,张伯伦就看出了他的扩张意图,认为应该用武力来制衡德国,使之不能“恃强凌弱”。1934年,张伯伦在日记中写道,武力是“德国人唯一明白的东西。令我不能满意的是我们无法据此来塑造自己的对外政策”。1937年3月,张伯伦写信给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说,德国是“欧洲战争祸患的主要来源”,并认为“如果德国企图以侵略来实现武力优势,那么就必须以更占优势的武力去挫败它的图谋”才能阻止德国的扩张。1938年9月,张伯伦在去德国会谈的前夕还指责“德国政府是如何地无信誉和不诚实”,在一封私人信件里他甚至直接把希特勒称作“狂人”。

第二,历史学者的研究表明,英、法、苏、美等国并没有充足的战略理由来执行所谓推卸负担的政策或有节制的制衡战略。相反,英国的战略领导者看到了德国的威胁,它们希望对德国的扩张野心作出强硬反应。比如,希特勒一上台,丘吉尔就公开呼吁扩充皇家空军并与法国建立同盟,以便在必要之时对欧洲大陆的均势进行干预。诚然,帝国防务委员会在1935年7月提出尽一切可能“避免战争风险”,30年代后半期英国的战略部门又鼓吹有限义务战略,但它们之所以提出这些软弱的军事战略,并不是出于推卸负担的动机或者防御优势认识,也不是出于对希特勒目标有限的战略判断,而是因为它们认识到英国战略的脆弱性。它们担心英国在军事上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之前就遭受纳粹空军的致命打击。而且,英国领导人没有足够的把握获得美国的军事援助,而与法国结盟显然并不能构成对德国的有效威慑。所以,英国战略部门提出有限义务军事主张并不是因为它们在理性上认为把制衡德国的负担推卸给法国是最佳的战略选择,或者因为它们认为有必要静观希特勒究竟是否抱有有限目标。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在重整军备没有起色而且缺乏强大盟友的情况下,英国要么承担有限义务,要么实行绥靖政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选择。

再看看历史学者给出的国内政治经济原因的分析。

历史学者的主流看法是,由于受到国内各种限制,英国领导人无法对德国的威胁作出强硬的制衡反应。当然,也有些历史学者认为,英国领导人即便受到国内各种制约,也并非就完全束手无策了。虽然有这种意见分歧,他们一般不否认英国的战略反应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国内政治经济等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不过,他们强调的具体限制因素不太相同。

多数历史学者比较强调重整军备受到的经济约束。他们认为,英国政府极其担心扩充军备的经济后果,因为扩充军备需要进口大量的设备和部件,国际收支将因此而恶化。扩充军备无疑需要投入,所需资金也是棘手的难题。如果增加税收,就可能抑制经济的振兴;国防借款则可能引起通货膨胀,财政部因而极力反对。历史学者证明,经济约束影响了扩充军备的进程,因而只能通过绥靖外交来弥补国防力量的不足。但是,笔者通过研究进一步发现,经济上的问题之所以突出或者说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难题,是与大国之间经济联系的萎缩导致英国经济的内向性有关。

有些历史学者则强调重整军备不力的政治原因。他们认为,在民主体制下,扩充军备需要进行政治和社会动员,因而限制了英国领导人充实国防的能力。在大规模的重整军备的动员过程中,提高国防开支以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的国防化都不可避免,这自然会面临政治上的挑战。但是,在所有的民主体制下,领导人都会面临这种问题;而且,很显然,并不是所有的民主体制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做到大规模地扩充军备。所以,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英国的领导人会面临如此重大限制。问题的答案同样与大国之间经济联系的萎缩导致英国经济的内向性有关。

另外一些历史学者强调英国领导人受到了和平主义舆论思潮的制约。他们认为,由于饱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创伤,英国公众中普遍存在着惧战情绪,反对政府对德国采取可能再次引起战争的强硬政策。比如,1935年6月“英国和平民意测验”中,87%的被调查者主张以非军事手段维持和平。1938年9月,张伯伦从慕尼黑返回并宣布实现了“我们时代的和平”,他得到了英国公众的热烈欢呼。由于认识到英国舆论的压力,1935年1月内阁会议的一份报告指出,“公众舆论强烈反对因为援助法国而被拉下水。”不过,也有学者指出,随着德国威胁的增加,公众舆论开始变化。1938年3月的民意测验发现,58%的被调查者不支持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这表明,英国公众舆论缺乏一致性,但总的来说呈现相当程度的内向性,这无疑对领导人的决策产生了影响。毫无疑问,英国社会舆论的内向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大国之间经济联系萎缩的深刻反映。

下面首先讨论大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特征,然后重点分析这种经济关系对英国的对德国政策的影响,最后对法、美、苏的战略决策动员作简单的探讨。本章对英、法、美三国的案例分析表明,国际经济联系的削弱导致经济的内向性,从而限制了政治领导人为维持外部均势而进行社会动员的能力,使他们无法作出强硬的制衡反应。苏联高度集权的体制可以动员和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重工业和国防建设,这种备战体制表明了苏联的潜在制衡偏好。但是,由于经济往来停留在低水平,英、法对苏联作为盟友的可信度缺乏信心,而苏联也认为英、法缺乏履行制衡承诺的诚意,导致三国结盟的谈判破裂。为了保障本国安全,苏联转而寻求与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

同类推荐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

    《品读管子:管理之道》共分十一卷,包括做官为政要讲究实实在在、赏罚分明才会天下安定、为官做事要讲究方法、严惩奸邪之人以正法制、处理政事要顾全大局等内容。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基于私营企业主兴起的视域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转型研究:基于私营企业主兴起的视域

    本书在意识形态所关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领域内,选取了私营企业主兴起这一视角,来研究中国意识形态的当代转型问题。
  •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总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体系建构、“问题解析式”教学、学生问题解答和拓展应用研究等六大部分,既涉及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更涉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热门推荐
  • 斗破之再世红颜

    斗破之再世红颜

    大劫降世不再是主角的萧炎死于强敌之手,却因为种种原因再次穿越,从了大千世界回到了小时候的斗气大陆。但是萧炎发现自己并没有重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变成了那个他并不爱却永远也忘不掉的女——纳兰嫣然。女儿身的萧炎会如何面对新生?她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那么就请关注本书。PS:补充几点1不要跟我扯什么原著,什么漫画的,这些对我来说只是借鉴,这是我的小说OK?为了防止日后胡喷的这个必须要提前提出来,看不惯请绕路2会有很大的变更,比如人物的实力,身份,经历,甚至性别都不按原著来,时间线,各个势力的构成等等,都是我参考原著自行脑补,不服的参考第一条。(我希望读者越来越多,但不要大爷)
  • 射雕同人之情迟

    射雕同人之情迟

    被08版《射雕英雄传》的白驼山少主欧阳克吸引了,所以忍不住给他安排一个好的结局。女主穆念慈,有感于少主的痴心,所以拆了官配,不喜欢的亲们轻拍~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枯叶色翅膀

    枯叶色翅膀

    高考结束,叶林枫终于成功约出自己仰慕已久的女生,然而当他坐在咖啡厅,看见她身影以后匆忙追出去,却跟到了一个无人角落,看着一把透明长矛贯穿了她的胸口。周围手机信号被屏蔽,慌忙检查尸体的时候竟发现她校服胸前印着一只枯叶色的翅膀。然而当他跌跌撞撞逃回家的路上,却再一次听见了熟悉的声音。
  • 会计娇妻:步步惊情

    会计娇妻:步步惊情

    她是一个度假村村长的女儿,从小开始励志当一个会计;他是白氏集团的继承人,她的未婚夫;六岁他住进了她家,七岁他成了她的未婚夫,十八岁他追她逃······总之这是一个花心男变成妻管严,一个单纯小会计变成宅斗高手的虐恋故事。
  • 坠落的爱

    坠落的爱

    ”少爷,少奶奶被夫人的儿子给抓了“,上官夜月看着杯子里的红酒,一口喝完“很好,敢抓我的女人,活的时间太长了”,谁都知道少爷对少奶奶的宠爱,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 辉煌之时

    辉煌之时

    异世皇座竟然身死,寻常世界竟然藏龙卧虎,这是没落的辉煌还是隐藏?轩辕黄帝神农炎帝,远古帝王真的是早已身死还是远走高飞?这一切是天道的规律还是至强的约束?
  • 如果的是,都很美

    如果的是,都很美

    你知道,你身边每一个人的故事吗?当你听完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想说些什么吗?
  • 时光机与流浪者

    时光机与流浪者

    在那么动荡的青春里,为何我遇见你,在那么偌大的城市里,我能够爱上你,却不能在一起。爱只有那么一节,为何我们只能止于那么漫长的时光里的寂寞?
  • boss别嚣张:娇妻来降

    boss别嚣张:娇妻来降

    一个月前“你好夜先生,我来应聘您的秘书一职。”夏唯言递过简历。夜景轩低头工作没有鸟她。一个月后“夜景轩!你丫的放开我!”夏唯言怒吼。夜景轩挑眉“夏唯言,你这是何必呢?”他的声音有些炽热。五年后“麻麻,粑粑脸为什么绿了?”某宝一脸天真。“你粑粑他憋的。”某宝眨巴眨巴眼睛“粑粑,厕所在那边”夜景轩脸黑的不能再黑,对着某宝说“对,粑粑是憋的。”转头“所以,夏唯言你不准备履行你的职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