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50000000006

第6章 (3)

如果说上面的传说还有些事实依据,那么另外一些关于晋商发家的传说则近似于神话。如山西祁县乔家广盛公商号的传说。广盛公是复盛公的前称,乔家最早的商号,是乔贵发与其结义兄弟秦某合伙创立的。谚语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可见复盛公商号在包头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广盛公自开业以来,一直生意兴隆,后来由于乔贵发做树梢生意,就是在春种时,与农民议定粮价和收购的数量,农民从粮店里支取一定的钱,到秋收时农民再如数交回粮食,这种交易的粮价被压得很低,利润很大。这年他按照老习惯在周边农户中高价预购青苗,不想这一年周边地区粮食丰收,粮价大跌,广盛公赔了上百万两的本钱,差点连商号也不保。乔秦二人虽遭此挫折,仍然以诚信为本,老幼无欺,老老实实地做生意,无奈本钱太少,生意难有起色。转眼到了年关,正是辞旧迎新、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酒肉飘香时。乔秦二人这天仍然开门营业,傍晚正准备清账关门,忽见一老翁牵一毛驴而至,毛驴背上驮着一个口袋,口袋沉甸甸的,不知装着什么重物,老翁自称是收烂铁的,天色已晚回不了家,想在此处借住一晚。乔秦二人本想清清静静过个年,不曾想有老翁来投宿,想要拒绝又于心不忍,于是将老翁请进屋,索性三个人一起吃了团圆饭,老头十分高兴。次日临走时,老头将那个大口袋留在马棚里,口袋在马棚里一躺就是三年。这年岁末,乔秦二人清扫马棚,想挪动一下那个口袋。东西太沉,口袋裂了个口子,掉出黄澄澄金灿灿的一堆元宝来,原来口袋里装的是满满一袋黄金。二人惊呆了,此时那个老头也不知去向。二人一合计,商号正缺钱扩大经营,不妨先把这元宝借用,列入股本,到时按本分红计息,因不知老头姓名,就列了一个财神的股份,这一招使广盛公迅速发展,不几年就成为包头数一数二的大商号。乔家商号在鼎盛时期几乎垄断了包头的一切经营活动。

乔家大院太谷县曹家也有一段起家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太谷北洸村流传很广。据说曹家始祖曹邦彦原本是太原花塔村人,是一个走村卖砂锅的小贩。这一天曹邦彦来到太谷北洸村,夜色已黑,他想找个地方寄宿,无奈没人想在家中收留一个陌生人。村中有一所大荒宅,但因为闹鬼,无人敢居住。曹邦彦本来就四处漂泊惯了,也不信这个邪,就住了进去。半夜时分,突然听到有人在外面拼命地摇窗户,曹邦彦起身点着油灯,操起打狗棍,厉声喝问:“是哪路小鬼作祟?快给我滚开。”这时窗外伸进一只毛茸茸的手,手中提着一串钥匙说:“终于找到你了,把它交给你吧。”说着把钥匙扔到曹邦彦脚下,四周马上恢复了寂静。次日清晨,曹邦彦提着这串钥匙,四处试着去开房门,居然都能打开,每个房子里放的全是金银财宝。他大喜过望,赶紧去找房主谈妥价钱买下这座鬼屋,从此曹家在北洸村扎下了根。

关于这样晋商起家的故事很多,也许是每个成功人士都愿意向别人展现他们最辉煌的一面,而略去或淡化其艰难的创业过程。或许是在世人眼中,看多了日常生活中那些苦涩的起步,所以在他们羡慕的大商人身上,难免会在其发家史中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以表示这个家族能兴旺,之所以不同寻常是天意,连鬼神都帮助他们、敬畏他们。而很多的豪商巨贾也不愿意回忆自己创业的艰辛,愿意将其获得的财富涂上传奇的色彩。其实,现实远非神话传说那样神奇,细究每一位成功商人的发家史,都是一部饱含着血与泪的创业史。祁县乔家商号的开创人乔贵发,父亲叫乔壮威,母亲王氏,是一对老实农民,不幸在他小的时候相继去世,他成了孤儿,寄居在外婆家。年龄稍微大一些时,因不愿意受外婆家人的白眼,回到一贫如洗的家中,整日帮人干活,混口饭吃。他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由于家境贫寒,又无双亲,二十几岁仍是光棍。有一次,乔贵发参加侄儿的婚礼受辱,回到家后就想到自己如果继续在家乡呆着,这些人会门缝里瞧人——把人给瞧扁了,于是一气之下,离别了令他伤心的故土,流落在关外归化城谋生。他发誓不发财不回家乡,不发大财不回家乡。他先是在一家店铺当伙计,后又给别人赶骆驼,做着最苦最累的活儿。由于勤奋,几年下来也积攒了些钱财,于是决定去包头创业。那时包头只是一个小村落,乔家大院散居着一两百户人家。由于地理位置好,来往客人较多。乔贵发到此处之后,最先以磨豆腐、生豆芽为业,居然小有积蓄,于是他决心扩大经营。为了找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发展,他与一个老实本分的秦姓人结为兄弟,合伙开了家草料场。他们开草料铺,也卖豆腐、豆芽、切面和零碎杂货,经过一段时间的惨淡经营,生意慢慢好起来了。二人在包头创办了广盛公商号,不料生意又一次做砸了,差点血本无归几乎关门。见生意不好,兄弟俩含泪相别。秦氏在原地艰难地守着那个店铺。

乔贵发带着一点积蓄去其他地方租种土地,重操旧业种地放羊。过了一年,口外粮食丰收,秦氏乘粮价便宜时购买了一大批黄豆,想着为以后做豆腐生豆芽储藏原料,没想到第二年口外黄豆颗粒无收,黄豆价格涨了数倍,秦氏乘机将黄豆全部卖出,大赚了一笔。他马上给乔贵发捎口信,让他赶回共同再做买卖。他们的生意红红火火地又一次发展了起来,在乔贵发去世之前,终于创下了一片家业。由于其后继有人,乔家家业不断扩大,终于成为一方巨商。晋商家族大都经历着与乔家相同或相近的发家经历。

曹氏商业的创始人是曹三喜。曹氏始祖曹邦彦,由太原流落到太古北洸村,到曹三喜这一代已是家徒四壁,再加上旱灾连年,无法度日,16岁的曹三喜不愿过这种贫困的生活,于是一个人背起行囊,流浪关东,在东北一个叫三座塔村的地方落脚,一开始租种土地,种植蔬菜和大豆。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略有积蓄后,与当地一个叫王义的人合伙做生意,以收获的大豆磨豆腐赚钱,用豆腐渣养猪,买卖日益红火起来。合伙人见生意有利可图,提出与三喜分开各自经营。分财产时,两个文盲向来无账记载,一个说多,一个说少,争执了半天也没结果,不得已告到县衙。三喜为人憨厚,听从官方判决,就多让与本地人。从此三喜更加勤奋,由磨豆腐养猪向加工酿酒发展,将山西酿酒业推广到这里。

山西制酒业历史悠久。著名的贵州茅台酒,据说是首先由陕西商人改造后,清朝时山西商人在这一基础上以汾酒制法,再次进行改造而兴盛的。山西人善于酿酒,多出名酒,尤其山西杏花汾酒历史悠久,色香味俱佳。汾酒原名汾清,又有羊羔酒、汾州乾和酒等别称。明人王世祯说:“羊羔酒出汾州、孝义等县,白色,莹澈如冰,清美饶风味。”清代,汾酒以色香蜜甜而闻名。清乾隆年间曹树谷曾作《汾酒曲》:

味澈中边蜜样甜,

瓮头青更色香兼。

长街恰付登瀛处,

处处街头揭翠帘。

甘露堂皇酿法疏,

空劳春鸟劝醍醐。

酒人好办行春马,

曾到杏花深处无。

神品真成九酿浆,

居然迁地弗能良。

申明亭畔新淘井,

水重依稀亚蟹黄。

沽道何妨托一厘,

家家酿酒有新传。

当垆半属卢生裔,

倾酒情深懒学仙。

玉瓶不让谷溪春,

和入青韶味倍纯。

最是新年佳酿熟,

又逢铁鼓赛郎神。

琼酥玉液漫夸奇,

似此无渐姑射肌。

太白何尝携客饮,

醉中细校郭君碑。

火候深时融辣味,

酒花园处寄遐情。

曲生元晏谁能作,

千古随园有定评。

无限闲愁付酹醽,

停杯坐对人山青。

老王记得高王语,

两字汾清补酒经。

晋商把汾酒的制作技术传到了外地,带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发展。东三省、山东、察哈尔、绥远各省地方,凡产有高粱、豆、米等原料的都由山西人将制酒技术传到当地,称为烧锅。酿酒作坊在当地叫烧锅。三座曹家大院塔一带盛产高粱,酿酒本小利大,三喜的买卖像滚雪球一般快速发展起来。此后,三喜又向赤烽、建昌等地发展,开设杂货、酿酒、典当等店铺。再后来又向奉田、锦州、四平等地发展,主要还是经营杂货、酿酒业。经过几年拼搏,他创立了“三泰”商号,以此为根基,一大批“三”字商号如三隆皮局、三庆烧锅、三泰钱庄相继成立。曹三喜之后,曹家商人辈出,一浪高过一浪。在一代代人的经营下,曹家成为雄踞一方的豪商巨贾。清乾隆年间,三座塔村改制为朝阳县,民谚有:“先有曹家店,后有朝阳县。”可见当时曹家对朝阳县是颇有贡献的。因曹家是在东北朝阳磨豆腐发家的,曹家商号每年磨豆腐三次,每次磨豆腐经理必须亲自向磨神叩头以乞神灵保佑。

榆次常家也走了一个大同小异的发家历程。常家落户车辋村后,家境贫困,到第十一代常威时,开始经商。常威20岁那年,只身徒步去张家大多数晋商是从扁担箩筐开始起家的口经商,靠给人算卦维持路费,终于到达目的地。经过十余年积累,常家在张家口有了第一个铺面“常布铺”。常威的商品与别人竞争时靠的是薄利多销和质量上乘,例如进砂锅的时候,他一定是要去平定,因为平定的砂锅质量好、耐用、热得快。他磨香油的时候一定得去平遥买芝麻,因为平遥的芝麻个大、皮薄、出油率高、油质好。他进麻的时候,要去东山一带,东山的麻结实,他雇人打麻绳,别的商号卖的麻绳用三年,他家的麻绳可以用十年。常威在进货的时候由于货量大,他就拼命压价,一直压到对方不能接受为止,常氏的这种做法为自己创造了利润空间,也提高了自己货物的竞争力。货物上市后,他薄利多销,价格压得很低,由于质量好价格低,致使同行的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往往是等他的商品卖完后才将商品摆出来销售。几年后,他的三个儿子跟随父亲到了张家口。在老大、老三的辅佐下,常氏家业慢慢扩大,到常威回乡养老时,常家在张家口设立了“大德常”和“大德玉”两个字号。后来,常万达眼光独到,抓住中俄恰克图互市开通的历史机遇,果断介入对外贸易,以恰克图为基地,开辟了一条横跨亚欧的“茶叶之路”。

常家大院这几个豪商巨贾是晋商中的佼佼者,他们是最成功最幸运的一小批商人。然而他们创业过程一般也需经过一代人,即三四十年的时间才能打下基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明代张允龄勤劳经商四十余年才致富。乔贵发早年为人帮佣,后开草料铺兼营杂业,历经几代积累才致富。榆次常家传至十一代常威时,家业才起。因此,晋商家族的兴起大多经历了一个节衣缩食,长期积累的过程。他们在商业发展前期善于节约自律,注重守成,注重对子孙后代的教育。在晋商中取得如此成就者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在经过一番艰辛后,仍一无所获,甚至丧命他乡,他们的悲惨命运被掩盖了,忽略了。翻开各地地方志,我们依稀看到这些失败者的悲惨命运。

晋商拉着骆驼走上漫漫淘金道路当年无数山西人,或因生活所迫,或受到致富希望的诱惑,纷纷走出故土,抛妻离子,义无反顾地踏上淘金的征途。他们怀揣着可怜的川资,没有归宿,东至大海,西至新疆,北入大漠,南及湖湘两广,只要有生意的地方他们就会闻风而至。他们没有归期,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他们不可能这里的白骨是晋商奔波异地的见证常回家看望亲人。因此这一别也许是几年、几十年。而山西人特有的拗劲,使他们在没有致富之前,是不会空手回乡的。假如遇到不幸,则是一去不归。山西人在外经商危险处处都有,且不说生意场上的风险丛生,人身安全也时时受到威胁,猛兽毒蛇,劫道强人,大漠风沙,瘴疠之气……每时每刻,他们都可能命丧他乡。许多晋商渡过黄河经商跋涉于全国各地,从此就成为异乡孤鬼。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即使是客死他乡,也要想方设法将其遗骨带回家乡。

河曲县黄河中的河灯河曲、河口镇(托克托县)包头沿黄河地带现在仍保留着一年一度的河灯会,这其实是因为当年山西等地商人走西口生活而成的民俗活动。当年山西人走西口要过黄河,去包头后套的还要再过一次黄河,黄河上板船汉更是一年大部分时间在黄河浪头上谋生路。由于黄河与河曲人生死攸关,包头和河曲民间非常敬重河神,于是,走西口的人们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祭祀黄河大神,酬谢黄河大神的保护,希望河神继续保佑他们的安全。河曲县城祭河神的地点在水西门口附近,会庆三天,老河公们会每天在黄河中放365个河灯。在放河灯时,船工水手们先将全部河灯运到黄河急流中心处,抛锚停立,然后鸣放礼炮,随后锣鼓齐鸣,唢呐伴奏放彩灯。夜色中滚滚黄河浪涛上,飘动着长明彩灯,场面颇为壮观。会庆三天放河灯1095盏,放彩灯不仅仅是希望船工们在一年365天中行船平平安安,更是希望过黄河走口外却客死他乡的山西商人魂魄不要在异乡漂泊,希望用灯将其召唤回家乡。

男人外出经商了,而男人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幸的女人,这是些不平凡的女人。这就是让晋商伤心落泪的杀虎口当年,她们可能是刚刚过门的新媳妇,丈夫要外出经商,她们只能收起自己还未穿暖的嫁衣,送走自己的亲人,那首令人断肠的《走西口》一次次被她们传唱在三晋大地的每一个村口。

同类推荐
  • 当孔子遇上企业

    当孔子遇上企业

    本书从孔子对企业影响的七大思想入手,将“仁”“义”“德”“礼”“忠”“信”等儒家思想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以“学而不厌”“敬事而信”为主线来引导管理者提高企业的学习力、竟争力和执行力。
  • 甘肃金融年鉴

    甘肃金融年鉴

    本书是以年为期,记载甘肃金融事业发展里程的大型历史性、资料性工具书。自员怨怨猿年以来,它逐年系统汇辑各种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和史实资料,真实客观地反映甘肃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情况和变化,供广大经济界、金融界人士查阅、交流、借鉴,为深化金融改革和推动金融事业发展服务。
  • 一对一经理人

    一对一经理人

    这本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留言簿,里面都是那些在“新大陆”的探索中卓有成就的开拓者们,从一对一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这些未知领域的前沿发回来的信息。他们正在向我们讲述那里究竟是怎样一番天地。有些人毫无疑问会注定名垂青史——至少在商业圈内是如此,因为他们为这个时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有些人早已成了传奇人物,比如罗伯特·麦克德谟特将军。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麦克德谟特就使用了当时最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把一家原本体态笨重、文案工作没完没了的官僚化保险公司UsAA,改造成了利用关系营销最具说服力的成功典范之一。
  •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

    《松下幸之助创业之道》介绍了松下不断奋斗的成功历程,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风采。他非凡的经营才能和卓越的经营艺术令每一个企业家为之神往。欲成就一番真正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必然九波十折,千辛万苦,这是千古不易的铁则。成功的甘霖,是由艰苦奋斗的汗水酿成。也唯其如此,成功的愉悦才是世界之最。
  • 361°沟通:清除组织沟通的5种障碍

    361°沟通:清除组织沟通的5种障碍

    本书从管理层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组织沟通的本质内容,解决了组织建立合理沟通机制的问题;运用大量图表与案例,为组织沟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式,是一本将技巧与知识巧妙融合的实用型沟通手册。
热门推荐
  • 神武幽冥

    神武幽冥

    少年江尘自海外而来,踏入了浩瀚人间,见到了许多惊艳离奇!南方的广阔海域,古老的龙族乱天动地;北方苍茫林界,万妖入世,争天下繁华;遥远年代的鬼神破土而出,无人能逃……这世界人人都不平凡,有人坐拥天下,征战万里疆土,有人凭借机遇登高天阙,更有人天资绝代打遍天下,一战成仙……而江尘身上流着神的血液,烙印佛门金色圣光,无畏无惧将天下格局冲击的支离破碎……
  • 月落为殇

    月落为殇

    上一代的帝王之争,别成为我们这一辈的羁绊好吗?落魄书生的一朝高中,一路相随的公子哥是女儿身,天下变幻的背后到底存在什么故事?随笔之作,慢慢道来这架空历史
  • 千香回归:邪肆帝王心尖宠

    千香回归:邪肆帝王心尖宠

    那一年,她意外入宫参选,他们互不相识。待她忆起他,却只能冷看他身边女人欢声笑语,她心死,不顾一切逃出宫,他仍旧不闻不问;待他忆起她时,她早已远离宫中,他心痛至极,成日酗酒,不问政事。“当我记起你时,我承认我真的很爱你,但是,我也很恨你,我出宫之后你的不闻不问就是对我最大的伤害!我不会再跟你走,更加不可能爱你!”“不,就算你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你的夫君一辈子只能是我,我会让你再次爱上我的!”她冷笑。再见,她哭着说“死子律,臭子律!你说好要做我一辈子的夫君,你现在都没有兑现,怎么能弃我而去!子律,你别离我而去,求求你……”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叔叔与侄子的正确同居方式

    叔叔与侄子的正确同居方式

    叔叔与侄子的幸福(?)同居生活~~冉嘉潼:好吃不过饺子,好玩不过叔叔(≧▽≦)(诶?)贺子耀:我选择狗带!
  • 农门医色

    农门医色

    人人都说安荞凶悍泼辣好色外加好吃懒做和死不要脸,成亲半月把相公榨成人干,把婆婆打得鼻青脸肿,还天天装病不下炕干活,刚被休了就跑到山上跟男人私会。安荞怒:纯属扯蛋。分明是那个混账小相公不乐意娶她,自成亲后夜夜出去鬼混,结果得了风寒。恶婆婆因此看她不顺眼,处处为难她,被她无意扇了一巴掌后火力全开,打得她三天下不了炕,最后怕她死了赶紧丢回娘家,谁料她大难不死不说还顺带救了个美男。可这话谁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安荞自打被休以后,这行情就好了起来,整天有男打着治病的名号来找,那股暧昧劲任谁看着都嫌酸。自打接受了这新身份后安荞也没了辙,整日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先是斗婆家,被休后斗不靠谱的娘家,完了还得跟牛鬼蛇神斗,人生似乎就这么永无休止斗下去。安荞不禁叹:人的一生充满了争斗,要么打了鸡血斗下去,要么躺尸。美男曰:斗来斗去多累,快到爷怀里来歇歇。安荞斜眼:好,你先躺尸。(本文架空,请勿过度考据)长歌旧文:《农家悍媳》http://www.*****.com/?info/704767.html
  • 女生不哭

    女生不哭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本来单纯的女孩刚从学校里走出来,经历种种磨难,变得成熟而富有心计,最后懂得了生命的真谛,福璞归真的故事。
  • 腹黑王妃闯进门

    腹黑王妃闯进门

    慕容尘,二十一世纪名医,一朝穿越,她成了天含国都人人得知的丞相府三小姐上官冰儿,姐姐与未婚夫纠缠不清,而自己又被所谓的姐姐欺负,好,既然敢欺负上官冰儿,我慕容尘都会还给你们,看慕容尘如何在古代混的风声水起。
  •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作为全国10家青年分类引导试点工作单位之一,本书系统总结浙江大学开展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认识、做法、成效和经验,集中整理各院系在思想引领工作中形成的经典案例,全面反映浙江大学各级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实践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共青团组织近年来工作时间和创新,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 崛起电竞之王

    崛起电竞之王

    电子竞技火爆全球,在这个超越了传统体育的时代,各样各式的比赛如同雨后春笋,人们为选手精彩绝伦的表演拍案叫好,也不会吝啬送上恶毒的嘲笑,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他是上古世纪让人闻风丧胆的魔王,却因为种种原因翩然离去,现在,怀着信念与使命重返战场,鲜花与炮火为伴,他将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