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45100000007

第7章 厚黑学行世智慧——对症下药,通达做事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

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舍得之道是一种做事的心术。俗话说“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只有愿意放下已拥有的成功,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功;愿意放下已拥有的失败的体验和结果,才能以积极的态度重新开始。

舍得之道

舍得之道不仅是一个人处世的哲学,也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艺术。舍与得就像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世,存于心间,存在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于舍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和谐,达到统一。

生活中,我们做事情的原则就在于此,只有放下手中握住的东西,才能把握住新的东西,该“舍”就“舍”,这也是厚黑哲学,不因曾有的高贵身份而自傲,不因“自尊”而舍不得放下,不被曾经的功名利禄牵绊,只有这样你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宽,做起事来才会游刃有余。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的一生,总会面对太多“鱼”和“熊掌”的选择,你如何取舍?厚黑哲学也主张在平时生活中要做到懂得取舍,只有适当的“舍”,才会有“得”。

通常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三分靠知识,七分靠做事能力。由此可见做事能力,对一个人走向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人的性情都是喜忠厚而恶机巧的,而对于胸有大志者,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这绝对不行。因此,怎样使“忠厚”与“机巧”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性格达到完美的统一,就成为英雄与凡胎的内在区别。

历史上魏末晋初的司马氏父子可谓是厚黑学之先贤。纵观作为父辈的司马懿的一生,他最初是在曹操手下当一名文学掾,即抄抄写写的一类小官员,要知道司马懿可是一个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天才,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对曹操不满意,或与其对着干,相反,他更是兢兢业业,一味地在其底下苦干,这是何原因呢?很简单,此时曹操的势力强大,若他坚持与曹操对抗,就一定会落败,甚至被杀,所以他主张“舍”才保身。在曹操时期,司马懿一直都处于下风。直到魏少帝曹芳时期,他才集中力量一举在魏国夺权,为他的子孙灭魏建晋拉开了序幕,他也被称为三国历史上笑到最后的唯一一位军事家、政治家。

司马懿没有与曹操强对,他宁愿“舍弃”自己做人的原则,也要继续待在魏国,那是因为他为得到更多能发展才能的机会。司马懿就因为懂得放下自尊,在曹操手下低调行事才赢得发展的机遇。

因此“舍”是一种明智之举,有时候能舍掉“面子”的人,反而是个受人欢迎的人,而只顾维护自己的“面子”的人,则可能会不受欢迎,甚至会在实际生活中吃亏上当。

然而,很多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红一阵白一阵,他自己则大感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是的,如果一个人总是自高自大,那么,他将会自我孤立,失去别人对他的尊重,断送他的前程。

做事要放下一些“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人都在关键时刻办事迟疑,难以取舍,拖拖拉拉,犹豫不决,机会就如风驰电掣般从身边飞过,等待他的只有后悔和空叹了。

的确,生活中这类现象比比皆是,很多人都是这种心理,既想得名又想得利、既不想得罪人又想做好人,“舍”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因为“舍”了就意味着不会再拥有,但你若不懂得放弃,那么越来越多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将你压垮。而只有你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才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

当然在每个人的行为中,有自己的准则这本无可非议,但人的一生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事,所以一个人在社会上行走,做事还是要有点弹性,即灵活性为好,做事时要在坚持一定原则的情况下保持弹性,有一定的“舍”,才会使我们在成功道路上更加顺畅。芦苇就是因为能弯下身,所以才能在狂风肆虐下生存,而榆树就是想一直挺着腰杆,结果为狂风吹打。

倘若销售在销售过程中总是盯着自己的产品不放,那么他是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推销大王,因为他们在这个道路上行走,会遇到千奇百怪的人和事,如果不懂得有效沟通,而总是拘泥于一般原则,就不可能打开销售通道。

一个人做事如果过分讲究原则将会碰得头破血流,寸步难行;一个人如果过分圆滑,八面玲珑,事事都想占便宜,必将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人生的巧妙就在于能适时舍弃,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掌握生活主动权,赢得广阔的生存空间。

历史中的叔孙通聪明无比。作为一名儒者,叔孙通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并没有硬性坚持自己的儒生形象,而是机智变通,暂时舍弃了自己的立场。为了寻求脱身之计,他当面说秦二世的好话;为了得到刘邦的信任,他穿楚衣迎合;战争频繁,暂时舍弃自己的学问和学生,就向刘邦推荐合适的军人。

在现实面前,硬碰硬顶、不懂得舍弃是注定要失败的。叔孙通如果在秦二世面前坚持真话,恐怕当时就被下狱而性命堪忧;如果在跟随刘邦后坚持自称儒生,不是被赶走,就会被闲置于一边;如果楚汉之争处于胜负未卜之时,叔孙通提出要制定礼仪,那肯定要碰上一鼻子灰。

你能说叔孙通是卑鄙的吗?你能说他的行为是可耻的吗?不,他是伟大的,他这是为了救国而用的一个缓冲计,他是厚黑学的运用者,也正是厚黑学的妙处,才得以使他保全性命,使他最终实现了“曲线救国”的愿望。

做事不懂得放下一些既得利益就会处处受制。做事适时地“舍”,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我们的生命中有太多的障碍,这大部分都是由于过分的固执与愚昧所造成,所以我们要学会变通,有时每时每刻的舍弃,意味着不断地进取,意味着过去的成功和失败都不会成为我们迈向新的成功的障碍。简单的“舍”,又岂是人人能做到的境界;物欲横流的社会你争我夺的情景下岂有“舍”之理;形形色色的人物事件,又岂是那么容易学会适时的“舍”之理呢?但无论走到哪里,相信厚黑学的“有舍有得,不舍不得”永不会落后于时代潮流。

遇强示弱,遇弱示强

所谓的“遇强则示弱”就是指: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而且他的实力明显高过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因为一旦硬碰硬,当然这也有可能败坏对方,但自己失败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因此不妨示弱,化解对方的戒心。

他强你就弱,他弱你就强

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预测自己今生道路的挫折与坎坷,在事业和竞争中为了取得胜利,都要给人一个强者的姿态,但有时事情却也不是绝对的,假如面对一个比你强大的敌人,你是横冲直撞,还是暂时妥协?其实,这时你就要学会妥协,因为强大的对手有置你于死地的能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有意暴露某些方面的弱点,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

“示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做事的策略,是强者在感情上体贴暂时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的弱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能使你身边的“弱者”有所慰藉,心理上得到平衡,减少或抵消你前进路上可能产生的消极因素。把表面的油光让给他人,把沉甸甸的实惠留给自己,何乐而不为!

秦国讨伐韩国之时,秦国把军队驻扎在赵国的於与。为应对此事,赵国没有派在诸侯中很有名气的廉颇,而是派出了田部吏赵奢。赵奢没有马上带兵奔赴前线於与,而是把军队带到离国都30里的地方就驻扎下来,借以迷惑敌人。他命部队在那里待了整整28天。后来,秦军耐不住性子,就派了一个间谍到赵军中试探。赵奢对间谍待若上宾,好酒好肉地款待他。秦军将领知道后非常高兴,以为赵军非常害怕他们,不敢夺回於与这块地方了,思想上开始麻痹大意了。就在秦军得意洋洋,疏忽大意之时,赵奢带领军队急行军,以迅雷不及耳之势赶到前线,他们迅速地占领险要地势,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败秦军。

三十里就“不敢”前进,只是坚守营垒,再也不前进一步,而且一待就是28天,这种“害怕”的假象极大地麻痹了敌人。但这时候秦军还没有完全消除对他们这种示弱表现的疑虑,就派出了间谍到赵国军营试探。赵奢对待间谍如待贵宾,就在这样的妙计中让秦军彻底相信了赵军的胆怯,于是,秦军将领也道出了“於与非赵地也”的狂妄话语。

因此,在比你强的人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弱点,使对方放松对你的警惕,这样你才会有反击的时机。所以,“示弱”表面上是自己处于“弱势”,但其本质是“蓄势”的表现,等它的“弱势”蓄积到一定程度,就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那时候,原来的“弱者”也许就会变成最强大者!赵奢“遇强示弱”的成功事例值得我们借鉴。

遇强示弱是做事的原则

厚黑之法——遇强示弱,是做事的一种原则。不懂此原则的人,虽然有时在弱者面前可以满足了自我的虚荣心,得了弱者的尊重,但你同时也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敌人。所以,放下架子,做个弱者,也是人生在世心态平和的出发点。如今很多人都爱表现出强者的风范,往往碰得头破血流,然而,如果用弱者的姿态去处事,人自然就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会愿意接受,这样也会使一切顺畅。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在做事之时,能经常以一种弱者的姿态出发,以弱者的面貌去把握自己,才更能成为长久的赢家。有些人可能认为弱者就是懦弱,其实,它是一种做人处世的胜出策略。

“示弱”是在遇到强者之时的一种策略,然而若是面对“弱者”就要“示强”,做一个强者。运用“遇弱示强”是为了使弱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丛林里的生态圈似乎注定就是弱肉强食,谁都无法改变强与弱的身份地位,但人类社会却不同,人类固然也有先天的强与弱以及后天的强与弱,但因为人类有智慧,可以透过学习及经验的累积,在这个处事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运用示强或示弱的手段来为自己争取有利的位置。

所以,“遇弱则示强”也就是如果遇到实力比自己弱的对手,那么就要显露你比他“强”的一面,这并不是为了让他来顺从你,或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或优越感,而是弱者普遍有一种心态,不甘愿一直做弱者,因此他会在周围寻找对手,好证明他也是一个“强者”,假如你在弱者面前也示弱,那么,这可能会引来对方的杀机,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我们知道刘备在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之时,由于刘备“假痴不癫”,及听到雷声故意将筷子丢在地上的示弱行为,才使曹操一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使其有所作为;在镇压黄巾起义之时,他却是屡建奇功,故意显示出自己“强者”一面,这是何种缘故呢?虽然这时的刘备仍是一个弱者,但更令人瞠目的是他“示强”时的嘴脸。

诸葛亮稳操胜券时喜欢“伏兵暗处”以“示弱”,但战败之时,他却也能“空城计”向对方“示强”,这也不失为一种高明之举;张昭劝主和曹时反复强调“寡不敌众”,当曹操的使臣真的来到东吴时,他软硬兼施吓得使臣胆战心惊……刘备、孔明、张昭都是出色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们对“示强”与“示弱”有着原则性的划分:只有遇到强大的人和事才能“示弱”,遇到弱小的人、窘困之时,只能“示强”。

一个人既是强者,也是弱者,关键是角色的转变。什么时候示强,什么时候示弱,关键是在那个情势下自己的地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是强者,哪些方面是弱者,关键是知己。知彼如同知己,对方强的地方,自己是弱者,但是强的地方,也隐藏着对方的弱处,面对强者,需避其锋芒,顺意查弱。彼方弱的地方也可能是他“隐”强的地方。

于己于彼,“遇强示弱,遇弱示强”的处事原则都十分重要,人生只要能正确把握这个原则,就能游刃有余。

以泪赚怜,诱人就范

一般情况下,眼泪战术被用在孩子及女人身上。作为父母,孩子一旦哭起来,就会想尽各种办法使孩子破涕而笑,所以当小孩想要什么东西或遇到不满意的事时就会用“哭”来反抗,并且往往每次“哭”都会有成效;同样女人也善用眼泪“蒙骗”他人,无论遇到什么事,只要她们能落下一滴眼泪,就能赢得对方的可怜,而且屡试不爽。由此可见,“眼泪战术”是赚取他人可怜的杀手锏。

善用眼泪战术

人心都是肉长的,善于运用眼泪战术可以赚取他人对你的可怜。在求人办事时要想以泪赚怜,首先就需要有一张厚脸皮,敢于“哭”,其次要做到心黑,运用此战术,让对方情不自禁地进入到圈套之中,从而就范。这也就是所谓的厚黑之道。

每个人都有求人的时候,然而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就更不能保证事情会一帆风顺,所以用点“眼泪”功夫也不为过。

从人为观点出发,厚黑之士这样认为,人都是感情动物,在求人办事时,如果必要,可以运用叩头流眼泪战术,露出一副可怜相,向对方哀哀以求,并且要刻意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做是为了增强对方优越感从而获得对方怜悯,进而达成目的。

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有软绵绵的一处,即使对方明白眼泪是假的,也还是对你有一丝怜悯之情,由此可见眼泪的威力真是不容小觑。

以泪攻下江山

纵观古今中外,“遍撒泪弹”是最有效的求人办事之术,也是成就大业的有利武器,尤其是政治家们最善使用并屡试不爽。看看刘备,他曾经是多么地不堪与落魄,但最终还是用哭为自己的江山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三国时期的刘备众所皆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罗贯中的笔下他被描述得栩栩如生,他振臂一呼,天下英雄豪杰纷纷慕名前来,于是一段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好故事便开始上演了。那么,刘备的成功到底在于什么呢?刘备对待手下,以情动人,以诚待人,这是大家认为的铁证事实,更有人说他是用泪才得天下。

在三国的时代里,刘备几次投靠比较有名望的人,且几次都被对手纳为良将,那么,刘备的“厚”之“眼泪战术”又是怎么演绎的呢?

徐庶原来是刘备寻得的一员谋士,但由于他母亲的原因,身不由己的徐庶便要投奔曹营。

徐庶被刘备纳走之后,曹操听信程昱之语,派人星夜把徐母接到曹营。徐母被接到曹营后,曹操命令她写书召徐庶前来效力,但徐庶的母亲斥其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竟想要自己的儿子背明投暗,怒而取石砚打曹操。

此时,曹操大为愤怒,想要杀了徐母,却被程昱阻止。程说徐母之所以这样做,正是想求速死以绝儿子来曹营救母之望。你一旦杀了她,不仅招来不义之名,况且如果徐母死了,徐庶就会死心塌地帮助刘备,如果要留徐母住在曹营,那么徐庶就会日夜对她心有牵挂,即使扶助刘备也会有分心。曹操认为程昱说的有道理,于是就照程昱的意思办理。

到了第二天,程昱去拜访徐母,自称是徐庶的结拜兄弟,待徐母如生母,经常馈赠礼品,而且还附上亲笔信。在礼貌上,徐庶的母亲也亲笔回函以表谢意,程昱也因而获得了徐母的笔迹,于是,他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信中言道被曹操所禁,幸程昱相救方免一死,如今命若悬丝,望专程救援,以全孝道。

有一天,徐庶收到曹操差人送来他母亲的“亲笔信”,得知母亲被扣,盼儿速去搭救的信息,徐庶痛不欲生,一方面大骂曹操把老母扣为人质的无耻,同时决心立即赴曹营救母。

刘备见徐庶下定了决心要赴曹营救母,顿时泪流满面说道:“百善孝为先,何况是至亲分离,你放心去吧,等救出咱母亲后,以后有机会我再向先生请教。”徐庶看到此种场景非常感激,想立即上路,这时刘备却又想劝说徐庶小住一日,第二天为他饯行。

就这样,徐庶答应了刘备再住一个晚上。傍晚,刘备命人准备了酒宴,饮酒期间,刘备极动感情地对徐庶说:“君一离开我,我就如同失去了左右手一样,即使是龙肝凤髓,也没有兴致吃!”说罢,刘备便泪如雨下,徐庶内心为自己没能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便匆匆离去而痛惜不已,两人便相对而哭,坐以待旦。

第二天,刘备带着沉重的心情为徐庶摆酒饯行,刘备与徐庶并马出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更是哭得震动天地,他一边哭一边举杯谓徐庶曰:“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徐庶这时也是泪如雨下,哭着说:“徐某才微智浅,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这种场景、这种话语,可以说是已经达到送别的最高潮,但是高潮之后还有更高潮。

刘备与徐庶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而刘备听此,更是控制不住感情的泪水,马上握住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徐庶与刘备分手后,每往前走一步都觉得就这么走了怎能对得起刘备如此厚恩,于是拍马返回,郑重地向刘备推荐了比自己更有才华的诸葛亮和庞统,这才有三国更为广阔更为壮丽的画卷,此为后话。

刘备停马站于树林边,看着徐庶终于越来越远的背影,哭着说:“元直走了!我该怎么办?”然后,凝泪而望,却被树林隔断。刘备令人将那片树林子全部砍掉,众问何故,刘备说:“因为他阻碍我看徐元直了。”刘备说的这些话,如果徐庶能听到的话,那份感动将何以言表。刘备手下诸将也是伤感不已。

不论刘备是真哭还是半真半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成功地留住了徐庶的心。徐庶入曹营之后,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终其一生没给曹操出过一策。却为中国语言留下了一句千古不衰的成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故事更为宝贵的一点是关于人才方略,是逼人就范还是留人先留心,成为人们无尽的思考。

流泪战术虽然在是求人办事时,诱人就范的一大秘诀,但别轻易使用这个杀手锏,除非不得已才要用。因为引人同情的哀兵策略偶一为之,往往具有出奇制胜的妙效。若是一个经常采取低姿态苦求别人以博取同情的人,就像一个好手好脚企图获得他人同情的年轻人,不但没有办法引起任何的同情,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值得同情,甚至还会招来不屑和鄙视的眼光。

还应顾及到生理因素,不要见别人哭就说人家是“眼泪战术”。因为流泪并不像自来水龙头那么开关自如。善哭与无泪都可能是“生理缺欠”,世事复杂,幸勿一概而论。

雪中送炭,口渴喂水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人情也是成功的财富。人际关系的最基本的做法就是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因为只要你曾经帮助过别人,那么你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开口就显得容易多了。这就是人情的力量。更多的时候,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甚至不用开口,那些曾经被你帮助过的人就会过来帮助你。这是对你善结人缘和乐善好施的回报。有句俗语叫: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所以,如果当时有人给了那个英雄一文钱的话,英雄在功成名就之后必定涌泉相报。就是这个道理。

细微帮助,受用无穷

正如你对一个执迷不悟被人抛弃的浪子给予关怀,和他谈心,让他树立尊严和自信,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他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正如你对别人见义勇为的行为送去一个支持的眼神或者一句赞扬的话一样,这就是无形中的力量。一个眼神,一句话,一次鼓掌,这些都能让人为之振奋。

关于周瑜有这么一个故事。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是高官,只是在袁术部下做一个小官。当时那个地方发生了饥荒,粮食短缺,饿死不少人。周瑜心急如焚。后来他听说财主鲁肃乐善好施,便去借粮。鲁肃当时看重了周瑜的才气,便鼎力相助。后来周瑜做了大官便向孙权极力推荐鲁肃,为此鲁肃才有所作为。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患难相助便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加深,正因为如此,也就多了成功的机会。试想若是鲁肃拒绝借粮给周瑜,又会引发怎样的结果呢,也许孙权的幕僚中就少了鲁肃这个大好人,也就无从谈起草船借箭那神话般的奇功了。

人的一生鲜有一帆风顺的,总是有很多的艰难困苦等着你去迎接。在你人生过不去的阶段时,若有人给你一些哪怕是很微小的帮助,你也就拥有了机会。就像在悬崖边上的一根救命草绳,在饥渴难忍时候的一口泉水,有了这些你就可以继续走下去。而对于接受你帮助的人来说,你这些微小的给予就是他们人生的财富,给一个快要饿死的人一个馒头和给富人一座金山比起来,这个馒头将胜过那座金山。做个好人,抓住机缘。

生活中,人们往往能觉察到自己的苦处,却对别人的痛处缺乏了解。他们不了解别人的需要,更不会花工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装不知。有一种境界叫做“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种境界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厚黑学中我们了解到,要随时观察别人的需要,关心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旦他们有了困难我们要无私地给予帮助。不论他们是身患重病还是因受到挫折而沮丧,我们都应该随时出现在他们身边,为他们分忧解难,这样的真诚就会换来朋友的信赖,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一定会相互扶持。这样的往来之间,深厚的情谊就已经诞生。而希望和帮助也就陪伴在生活中间,这是一笔财富。我们应当为拥有这些而庆幸。

伸手去关怀,赢得人心

晋代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叫荀巨伯,一次他去探望一个重病中的朋友,正值敌军攻破城池,朋友竭力劝他先走。但他执意不肯丢下朋友。于是敌军冲进来,问他为何不走,他说不能丢下朋友。敌人深受感动,觉得他情操高尚,于是放过他们。显而易见,他和他的朋友将会成为生死之交。试想若是他自己走掉,也许敌军不会杀一个重病的人,但日后他和朋友的交情也就成了泛泛之交。当然,你无私的付出自然会收到回报,就像敌人竟然放过他们一样。

在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在别人不是很需要的时候拉上一把,以便使之锦上添花。但往往没想到,其实,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就如他人口干舌燥时的一杯清水,大雨磅礴时的一把雨伞一样。试想天晴之后再去送伞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在助人的时候也应当注重场合,只有这样才可以得到别人的感恩。

也许很多人面对这样的情况会说:“我不知道他那时候那么痛苦,即使知道了,我也帮不上忙啊!”这种人与其说他不知道朋友的痛苦,不如说他根本无意知道。因为既然没有给人帮助的心又何来的善心去帮助别人呢。若你有心帮助别人的话你早就行动了,任何借口都不是理由。

还有,如果你只是对困境中的人给予同情心而没有具体行动的话也是不够的,行动往往抵得上任何语言。你若有心帮他就应该付诸行动。具体的行动才是雪中送炭,而这样你才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从而建立深厚的友情。比如一个生意失败的朋友向人四处借钱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他。而平时和他没什么交情的你把钱借给了他,我想这个时候他所感受的温暖超过任何语言。而你们深厚的交情也从此建立。相信如果你日后遇到困难,定会收到他无私的帮助。

有句话叫做,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正是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是一样,要学会观察身边人的需要,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及时站出来给予他们无私的帮助。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回报是双方的,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拥有一份和谐感。当然做到这些并不容易,这需要宽大的胸怀和善良的心灵。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做到这些,因为这是生活美好的真谛。

恩威并济,收买人心

从厚黑学中,我们了解到,凡事总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就像这个社会上有君子也有小人一样;凡事有利也有弊,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在面对一些小人的时候怎样对付他们?这就需要一些对策。小人生性狡猾,况且很难驾驭。要想真正的让他们为己所用就要做到软硬兼施,恩威并施,这样控制他们就容易多了。当然,在你驾驭他们的时候还要掌握好一个度,这样才能使那些小人对你有所畏惧不敢造次,又牵制了他们让其为你所用。

恩威并济,软硬兼施

清朝康熙大帝在筹措平台大计时,觉得姚启圣是个人才,想启用他。但此人自恃清高,且能言善辩,总是不服礼数不服管教,屡屡与官员发生争吵。于是康熙先进行打压,将其关入牢中三个月任何人不得同他说一句话。然后把他带回北京,沿途风雪很大,康熙让他在囚车上吃尽了苦头。

此时姚启圣的桀骜被消磨得差不多了,康熙这才让他潜心在养心殿讲座,后又封他为福建总督。姚启圣在收复台湾中功不可没。一个轻狂不服管教的人就这样被收服了。姚启圣不算小人,但他的骨子里有小人的品性。康熙用这样的方法让他又怕又畏,也让他死心塌地。

处世中,要想厚养人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让你将这份情收服于下的。有些人就像姚启圣一样,虽然也是一才,但因性格高傲,只混了个九品官职,而造成这一后果的不知是上司不懂用人呢,还是他本人根本就不可救药了。世间万物,只要它存在这个世上,就有一定的道理与价值。像姚启圣这类的人也是同样道理。

所以要想重用像姚启圣这样的人,就要运用“恩威并济”之法,只有软硬兼施,才可以让其为己所用。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还要把握好一个度。

宋朝时期,曹彬是北宋开国名将,其为人诚实宽厚。而他对付小人,则是恩威并施,彻底征服。

有一次,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主将,率军征讨南唐,并赐他尚方宝剑让他可斩不服命令的人。曹彬还要求调用将军田钦祚担任另一路的前敌指挥官。问其原因,原来这个姓田的既狡猾又贪婪,爱争功名,还喜欢在背后打小报告,陷害忠良。曹彬把他放在眼皮下也是为了防止他乱进谗言,以免破坏自己的行军。还说派他点用场,分他点功名,堵住他的嘴;若他不服管教,便用尚方宝剑治他。

经曹彬这样一说,宋太祖才明白其深远用意,连称高明。

恩威并施,征服他人

然而,在面对胆小猥琐、反复无常的小人时,若只是一味地施之恩惠的话,恐怕只能用他一时而不能用他一世。他们都是墙头草,若你的势力一旦衰弱,他们就会叛变。只有恩威并施,让他们畏惧,心有顾忌,这样才不会轻易背叛。孙子说:“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其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小人的时候既要施恩安抚又要惩罚强制,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他们,并且他们也不会轻易背叛。

在永乐年间出现了许多勤奋的能臣和名臣,这与明成祖朱棣知人善任是分不开关系的。

朱棣用人赏罚分明,量才适用,并且不因为品级高低而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他身为皇帝能以诚待人。他常鼓励大臣要直言进谏,但大事他却一人独断。这样,他才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令大臣们又敬又畏。

明成祖即位后,重用了一批藩府旧人。这些人大都是随他起兵的将士,他们曾一起出生入死。明成祖封他们高官厚禄,并告诫他们要尽忠职守,不要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否则他们高官厚禄不保,还会祸及家人。明成祖在授予一些靖难功臣铁券时,又诫谕他们要多想想他们的位子来得不易,要好好珍惜他们的位子,而不是趁机胡乱非为,并告诫他们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明成祖对臣下的升迁十分慎重。他曾对身边的大臣说过升迁有度,有进就有退,但最基本的是要服众人的心。如果一个身处高位的人与人为善则天下的人都会知道他的善行,又或是一个人因为他的恶行受到惩罚,谁又还敢作恶。没有善行却位居高位,是有人对他的偏爱,没有恶行却受到迫害,是他与人的私仇。若统治者总是徇私枉法,那么他如何服天下呢。

明成祖的这段话看起来也许并不深奥,但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即使在今天,这句话也还是很有道理。明成祖按照这样的规则去做,于是他成了历史上一个成功的帝王。

明朝明成祖,北宋曹彬,清朝康熙,他们的统治手段都是恩威并济,所以,他们获取了人心,得到了成功。这些事例与现实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应该学习厚黑者的恩威并济,像他们那样,将难服之人服于手下,成为你厚养人情中的一分子,那么你的厚黑处世学算是学到家了。

生活中我们难免与一些小人打交道。也许有人认为对付小人,惹不起但躲得起。话虽如此,但小人总是小肚鸡肠的,有时候躲也躲不掉。小人得志,鸡犬升天,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我们要学习厚黑之术,与他们相周旋,做到恩威并施。将难以管教的人制服于自己手下,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小人为己所用。作为一个领导者更要如此,因为只有让那些小人对自己的权利又敬又畏才能收服他们。有忠臣便少不了奸臣,忠臣和奸臣之间的相互制衡也是统治的策略。为君之道,为人之道,都是如此。

冷庙烧香,急中见利

想必很多人都明白临时抱佛脚的道理,平时不准备,到了关键时候才想到去急功近利地做一些事情,显然结果是不尽如意的。想必菩萨不会来帮你,佛祖也不会成为你的工具。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便是这个道理。烧香拜佛完全要靠平时的诚意和敬意,别无所求的祈祷才能感动上天。这也是对你诚意的一种体现。其实去烧香应该去偏僻的冷庙。烧香的人太多,在众香客中显不出你的诚意,相应地神也不会在意你的存在。但去冷庙烧香就不一样了,平时冷庙门庭冷落,当你很虔诚地去烧香时,神对你就会特别在意。这也就是人情的力量,可以获得收获。

广结善缘,厚德载物

那些对厚黑之术有深刻研究的人,如果认为对方人品不错,是个忠义之人便会及时接纳,相互往来。并且在合适的时机进以忠告,指出他的缺点和过失,并督促他改过。如果你有能力,就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无私的帮助,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不要等到别人央求你才行动,那样就成了有所企图了。也许你在别人很困难的时候给予别人帮助会让人铭记于心,甚至把你当成知己。不管你帮助他是大还是小,只要你尽力了都会让他感动不已,甚至他会终生铭记。日后如果你需要他的帮助,他必奋身图报。即使自己无所需,他一朝否极泰来,也绝不会忘了这个知己。

徐长今是朝鲜历史上首位女性御医。她的父亲是隐退的军官,母亲是一名曾遭到陷害的宫女。她小时便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于是她才华过人。后来因为遭宫廷的人追杀,她失去了双亲。后来她成了宫女,凭借自己的坚韧和坚持,她练成高超的烹饪技术,得到了认可。但她依然遭到奸人迫害,被发配济州。又经过学习,她成为一名医女并再次选拔入宫。后来得到了皇太后、皇后、皇上的认可,并成为三品医官。

在徐长今的成长道路上,她得到过很多帮助,并不是她运气好,而是因为她自己对人无意间的感情投资。比如她无意中施援手于闵政浩(与长今相濡以沫的爱人),让闵政浩对长今的爱更是终生不渝;还有她与之前并不是皇妃的连胜结下善缘,也为她在皇宫的生存提供了保障。由于她拥有了一个完整有力的关系网,她的成功才得以顺利。所以,长今也是一位精通厚黑之道的人。

善接纳潦倒英雄

正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平时,多接纳些潦倒英雄,使之能为己所用,这样的发展才会无穷。平时不屑往冷庙上香,临到头再来抱佛脚也来不及了。其实英雄落难,名人的不得志都是很普通很常见的事情。人生中总是有那么多的挫折和不如意,但人生又是充满着无尽的挑战和机遇。只要有一次机会便可以一鸣惊人。所以人应该要广结善缘,多给别人一次机会也是多给自己一次机会。

所谓“滴水之情当涌泉相报”,当你给予了别人一次帮助时,不论帮助是大还是小,只要你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都可以在将来某个意想不到的时间里收到意外的惊喜。要时时与人为善,做一个心怀感恩的人。只有这样,你的身边才会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帮助你,毕竟没有人能单枪匹马地成功。所以,人应当学习厚黑之道,给人以帮助,给人以奉献。这样,成功的机会也会多起来,生活也会美好起来。

同类推荐
  • 把快乐留给自己

    把快乐留给自己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缺少一些东西,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但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天天快乐,日日开心,于是烦恼和愁苦便常常折磨着本已压力重重的心灵。其实,放下追求圆圆满满的幻想,面对充满挫折与考验的人生才是明智;在漫漫旅程中,把洒脱和快乐留给自己,过的踏实、满足才是真谛。本书收集了生活里许多人生小故事,使您在阅读中品味生活、心胸释然,不要忘记将快乐留给自己,在人生路上轻松前行。
  • 竞争的决胜

    竞争的决胜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人生三境界:淡定从容舍得

    人生三境界:淡定从容舍得

    本书共分为三章节,分别从淡定,从容,舍得三种生活态度出发,都会人们对事要学会从容,对各种遭遇要保持淡定,为人处事要学会舍得之道。书中通过许多富有寓意的故事和事例,深刻详细地了一 种豁达的人生之道。
  • 好故事大全集

    好故事大全集

    《好故事大全集(套装上下册)》精选了一千多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既有让我们拥有力量之源泉和精神驿站的亲情情感故事,也有让*生活弥漫幸福气息的爱情婚姻爱情,还有身边或熟悉或陌生的人们带给*点滴感每则故事后我们都总结出了精辟的人生哲理,让人们明白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创造幸福美好的人生。请打开这《好故事大全集(套装上下册)》吧,相信你会得到及时的指点、细心的呵护 温暖的心走进这个故事的世界,涓涓细流般的感动便会轻轻滑过*心房,帮我们洗涤心灵的尘埃,*人生将从此不同凡响。
  • 中兴名家智谋略全书

    中兴名家智谋略全书

    在东南沿海抗倭斗争中,最著名的抗倭英雄有两个:一个是戚继光,另一个便是俞大猷。
热门推荐
  • 无常大人,干活了

    无常大人,干活了

    在现代依然有无常的存在,无常存在于世间已有千年,然而在阴间无常这个职位是由千百人担任的。以高中生身份处身人世间的两位无常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提示:本小说并不太恐怖。)
  •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一年五十二周,周周都是爱。这本书适合所有准父母、父母、祖父母和孩童教育者,它是您的育儿方法的源泉。我希望您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读这本书,当然最后的分析和决定都取决于您,只有您自己才能决定为您的家庭使用何种育儿方法。请自由地从书中选择您觉得适合自己的模块,正如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余则忽略。”
  • 想飞的男二号

    想飞的男二号

    爱情漫漫路,何处是归途?送给:曾经暗恋过的正在暗恋的即将暗恋的男孩,女孩
  • 虚拟现实眼镜时代之家园守护

    虚拟现实眼镜时代之家园守护

    2406vr眼镜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用vr眼镜来生活和玩乐一款叫《守卫家园》的游戏立马席卷了全球,在地球上一个叫云峰镇的地方一名少年和一群伙伴在游戏中创出伟大的国家,少年说道:“就让大娃我和你们征服其他国家吧,大萝卜、漠漠、老中医、黄老邪,出征灭掉对方家园,夺取资源和无数土地金钱科技。”“哼来吧”对面敌方家园的一名男子,站在,一处高地之上,看着少年。
  • 超级boss

    超级boss

    一个17岁的宅女,被电脑游戏吸了进去,纳尼?!这是什么鬼地方?!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在江湖里面会不会闯下什么灭顶之灾?会不会改变历史?
  • 魔教皇

    魔教皇

    道家又如何,仙家又如何,佛家又如何!灭我魔教,我诛你全门!
  • 近战召唤师

    近战召唤师

    武林高手的穿越故事,降龙十八掌变异为召唤术。人家乔峰一掌下去,开山裂石;咱们瑟哥一掌下去,飞出一只胖蝴蝶……目前召唤出来的召唤兽——胖蝴蝶、我爱罗、猪八戒、冰霜巨龙、绿巨人、擎天柱、天火、韦一笑……接下来即将登场的,又会是什么? 作者邀您一起创作!石头转换风格的作品,猪脚更Y,更无耻,更牛叉,更……希望大家喜欢。本书预计字数在两百万左右,之后的大纲已经全部完成,后面的内容将更加让您意想不到,不光是召唤兽,还有更离奇的东西在等着您,还等什么?将本书加入您的书架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魔法元素使

    魔法元素使

    他曾沮丧,又重获希望;他曾迷惘,又重入征途。一次次的战斗,一次次的拼搏,一次次的绝处逢生。每一次他都会变得更加坚毅。为了守护,为了自由,我必须变得强大啊!
  • 流云剑尊

    流云剑尊

    陌行夙在思考:大道不变,路有千条,为什么世人修仙,修魔,修妖,修佛甚至是修神都要有境界的约束呢??我又是哪一条道上的呢?正道代表的就是浩然正气?魔道就一定是恶贯满盈?那邪道就是邪恶无比?这是什么依据……心有善恶,何惧口舌。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追求极致的力量,用强大的力量打破这狗屁境界约束。(主角不是嘲讽脸,没有宛如吃了死苍蝇般的满篇嘲讽词汇;也没有令人揪心的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