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0300000014

第14章 无赖如何爬上相位?

有些事情就是奇怪,一个无赖也能位列朝堂,登上相位,对文武百官吆五喝六。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欺上瞒下,对上巴结逢迎,对下排斥打击,因此能在朝廷中呼风唤雨,不过这种人的好运终究长久不了,因为历史与正义不会接受这种无德无才的跳梁小丑。

杨国忠,原名杨钊,与杨贵妃是从祖兄妹关系,亲戚关系疏远,不是直系。杨钊的祖、父辈都定居于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父亲杨殉,曾任宣州司士参军,家中生活穷苦。母亲张氏,是武则天宠爱的面首张易之的妹妹。杨钊从小品行不端,不学无术,行为放荡,吃喝嫖赌,为族人乡里所不齿。少年时代特有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精明机灵的特性。

30岁时,杨钊在家乡混不下去,就到蜀郡当屯田兵,后来结识了蜀中富豪鲜于仲通。鲜于仲通见杨钊相貌堂堂,言词机敏,就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这一时期杨钊和堂叔父杨玄琰家有一些来往。杨玄琰死时,他去帮助料理丧事。不料一来二往,竟和从妹(后来的虢国夫人)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当时杨玉环已随叔父去了河南,和这位堂兄并不相识。

后来杨钊在成都赌博,输了个精光,便逃往关中,娶倡伎裴柔为妻,生了几个儿子,生活依旧贫苦、潦倒不堪。

此时,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唐玄宗立儿媳杨玉环为贵妃,这一消息传到四川后,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打听到杨贵妃出生于蜀,就想方设法派人到长安与她家结交,以寻求政治上的靠山。鲜于仲通和章仇兼琼有很深的交情,就把杨钊推荐给他。章仇兼琼见杨钊精明机灵,能言善辩,非常高兴,委任他为“推官”,以上贡“春绨”为名,前往京城长安打点关系。

天宝四年(745)十月,杨钊抵达长安。他挨个拜访杨氏家人,分送上精美的蜀货,并说:“这是章仇公送的。”于是,得了人家好处的杨氏诸兄妹常在唐玄宗面前夸奖章仇兼琼,博得了唐玄宗对他的好感;并把杨钊引见给玄宗,说他精通“樗蒲”(一种赌博游戏)。唐玄宗得知杨钊是贵妃的亲属,就把他留在京师充职,允许他可随供奉官出入禁中,不久又任命他做金吾兵曹参军。这虽说是个闲职,但给杨钊日后升官发财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在长安站稳脚跟以后,杨钊利用杨氏姐妹的关系,巧为钻营。一方面,他经由虢国夫人为媒介,接近杨贵妃,小心侍奉唐玄宗,竭力讨他欢心;另一方面,杨钊千方百计巴结权臣。有一次,杨钊参加内宫宴会,做“樗蒲”游戏时,负责计数。他记录得又详细,又精确,唐玄宗看到后戏称他是个“好度支郎”。度支郎中是户部负责统计核算财赋收支的官吏。唐玄宗这样说,无非是借此夸奖杨钊的算机精明。但杨氏姐妹抓住唐玄宗的那句话不放,多次提及让杨钊担任此职。唐玄宗顺水推舟,命他在御史中丞王铁手下做判官。

天宝时期,权相李林甫陷害太子李亨,利用杨钊是皇亲国戚,得玄宗宠爱而敢在他面前进言,竭力拉拢到自己麾下。杨钊乘机投靠,作为自己向上爬的机会,因而伙同杨慎矜、吉温等人充当爪牙,积极参与迫害太子李亨势力的各种行动。他们在京师另设立推院,屡兴大狱,把太子的许多党羽除去。

天宝八年(749)二月,为了显示天下殷富的景象,唐玄宗率领百官参观左藏,特赐杨钊紫衣金鱼袋,以表彰他的聚敛之功。次年,杨钊兼任兵部侍郎。为了表示忠心,杨钊说自己的名字带有“金”和“刀”两字,太不吉利,请唐玄宗另赐一名。唐玄宗便赐其名为“国忠”,在唐玄宗看来,杨钊是“忠”于“国”的,可以委以重任。

短短几年中,杨国忠从一个小小的判官,一跃成为仅次于宰相李林甫与御史大夫王铁的重臣,可谓官运亨通。诚然,杨国忠是依靠杨贵妃的裙带关系而步入仕途的,但究其飞黄腾达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天宝时期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他本人善于钻营的本领。

杨贵妃在杨国忠的升迁之路上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谁也不清楚。史料显示,杨贵妃本人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从不过问政事,但她客观上还是帮了杨国忠的忙。为了巩固自己在内宫专宠的地位,她需要借助外戚势力的大力支持,杨国忠的发迹恰恰具备了这一条件,成为她的靠山。杨国忠的权势越大,这种关系就越显重要。唐玄宗前半生对外戚的宠遇是很有分寸的,通常只授予闲职、散官,开元初对王皇后家属,开元中对武惠妃家属,都不委以重任。因为他深知外戚专权的危害,这股势力膨胀到一定程度,连君王都难以控制他们,最终祸国殃民。但对杨氏外戚一族,唐玄宗却是过于纵容,可见其晚年是何等的昏庸、糊涂。

杨国忠能发迹,还有一个人起了很大作用,这人就是宦官高力士。他为了讨好杨贵妃,处处帮杨氏一族的忙。因为朝廷内有李林甫,外有安禄山,杨氏一门要在朝中站稳脚跟,非得有人撑起门户不可。杨国忠胸有城府,心狠手辣,善于玩弄权术。高力士看准这一点,就极力扶植杨国忠,使杨国忠不断得到升官掌权的机会。从开元到天宝,选择宰相一级的高官,唐玄宗大多听取高力士的意见,李林甫、韦坚、安禄山、高仙芝等,全都得到过高力士的帮助。有了高力士的鼎力相助,杨国忠如虎添翼。

杨国忠在朝廷混到高官显位以后,对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情况知道得更全面深入了。他发现权相李林甫有安禄山东北方镇军事力量等支持,太子李亨也有西北方镇军事力量或明或暗的支持,而这两大军事集团自己根本进不去。如果没有地方方镇军事力量的支持,自己在朝廷中的权力、地位就有很大限制。特别是发生一些不测事件时,更是要有自己的军事力量才可能安全。因此,他急需笼络军事力量,作为政治上的后盾,而可能支持他的就是他所熟悉的剑南军镇。

不久,机会来了,南诏王阁罗凤造反,唐玄宗闻听大惊,决定发兵攻讨,杨国忠乘机推荐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率兵攻打南诏。杨国忠把这当作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安插了同党,又可借此机会树立军功,以培植西南军事势力。

不料鲜于仲通是个无能之辈,既无政治才干,又不懂军事。被南诏王阁罗凤打得大败,自己还差点丢了性命,狼狈逃还。

杨国忠对旧日恩人鲜于仲通百般包庇,极力替他隐瞒打了败仗,谎报战功,使鲜于仲通反得到奖赏。

在杨国忠的授意下,鲜于仲通出面奏请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唐玄宗深知四川地位的重要,批准了他的奏请,授杨国忠权知蜀郡都督府长史,充剑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随着杨国忠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势必触及另一位实权人物——李林甫,李林甫善于献媚取宠,妒贤嫉能,口蜜腹剑,阴险专横。他从开元二十二(734)年开始任宰相,前后长达十几年。杨、李二人都是腐朽贵族、官僚统治集团的代表。一个在竭力维护既得利益,另一个则想方设法扩大自己的权力。在玩弄权术方面,杨国忠比起李林甫,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何对付李林甫,杨国忠自有主张。他先收买了吉温,吉温是李林甫的心腹酷吏,他为杨国忠出了一条计策对付李林甫,就是剪除李林甫的党羽亲信,削弱李林甫的势力。杨国忠和吉温商议一番,决定先拿刑部尚书、京兆尹萧炅开刀,很快,萧炅因贪赃枉法被贬为汝阴太守。第二年,御史大夫宋浑也以同样的罪名被流放潮阳。这都是杨国忠向唐玄宗秘报并建议处治的。对于这两个人的整个处理结果,李林甫事先一无所知,眼看着自己的亲信被流放贬官,李林甫对杨国忠恨得咬牙切齿,却也无可奈何。

杨国忠借着杨贵妃的关系经常和李林甫公开唱对台戏,有时弄得李林甫很难堪,几乎下不来台。天宝十一年(752)二月,李林甫鉴于恶钱泛滥,且质量极差,奏请玄宗禁用。所谓恶钱就是指私钱,因为当时商业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大增,官铸铜钱不足以流通,市面上就出现了大量私钱。私钱成本较低、铸造不精,在商业繁华的江淮地区,私钱铸造业最为发达。官僚贵戚和巨商们为了牟取暴利,经常到江滩地区,用官钱以一比五的兑换率换取私钱,然后运回京城放到市场上流通,以致长安私钱泛滥成灾。李林甫决定制止私钱泛滥这一现象,从官府拿出粟帛及库钱数十万缗,在长安回收私钱,对有私钱不交的人依法处治。可是私钱早已流入市场,渗透较深,马上禁用,谈何容易。奸商巨贾们见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对李林甫的禁令很不满,抵触情绪很大。杨国忠抓住这一机会,在唐玄宗面前恶意攻击李林甫。唐玄宗听信杨国忠一面之词,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废除禁令。这使李林甫几乎下不了台,只得仓促收场。

天宝十一年(752)九、十月间,鉴于南诏屡次骚扰边境,蜀人上表奏请身兼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前往安定大局。老奸巨猾李林甫认为这是收拾杨国忠的天赐良机,马上奏请唐玄宗顺应民意,派遣杨国忠率兵平叛并安定大局,企图把杨国忠从朝廷中排挤出去,杨国忠明知是计,却一时无计可施,是真正的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于是,到后宫向唐玄宗哭诉,请唐玄宗收回成命。杨贵妃也感到一旦杨国忠被挤出朝廷,对自己和杨家都不利,也替杨国忠向玄宗求情。于是,唐玄宗答应让杨国忠先去平叛,然后再召回朝廷担任宰相。

杨国忠赴蜀没多久,李林甫病重,玄宗见李林甫病情日重一日,难以复原,就派使者召还杨国忠,杨国忠刚到蜀地,朝廷使者便到,听到李林甫病重、玄宗召自己回京的消息,喜出望外,马上赶回长安。

回到长安的第二天,杨国忠前往探视李林甫,在病榻前跪拜问候。李林甫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百感交集,泪流满面地对杨国忠说:“我活不了几天了,宰相之位非你莫属,国家大事就由你去辛劳吧!”杨国忠见李林甫说穿了自己的心事,顿时汗流浃背,谢不敢当。曾不可一世、害人无数的李林甫就这样告别了人世。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并没有放过他的家人,他暗中指使人诬告李林甫生前曾与番将阿布思约以父子相称,企图谋反。唐玄宗因为李林甫已死,对此事没有细察,命令立案侦查。李林甫的女婿杨齐宣害怕受牵连,就作假证说岳父确有此事。唐玄宗大怒,下诏削去李林甫官爵,指责他外表廉慎,内怀凶险,图谋不轨,是罪大恶极的佞臣贼子。其子孙有做官的皆除名,流放岭南及黔中,五十多名近亲和同党被株连。这样,李林甫残余势力几乎被消灭殆尽。杨国忠和左相陈希烈,因追查李林甫有功,被赐爵魏国公和许国公。专权长达11年之久的李林甫终于被杨国忠所取代,而且死后也没落个好下场。

最终,杨国忠如愿以偿,当上了宰相。当上宰相后,杨国忠所执行的政策措施和李林甫大同小异,有不少政策继续沿用下来。只是他更加专横、腐朽,在朝廷上,恃宠无所顾忌,公卿以下,他都随意指使,大臣们都很惧怕他。就连左相陈希烈也畏其权宠,凡事都以杨国忠之意行事,不敢有任何异议。即便是这样,杨国忠也没放过他,天宝十三年(754),杨国忠干脆把他排挤出相位,任用软弱可欺的韦见素为左相,以便于自己控制。韦见素的宰相之职,形同虚设,凡事都是杨国忠说着算,这跟八年前李林甫建议任用陈希烈为宰相如出一辙。不仅如此,杨国忠还在地方上到处安插亲信党羽,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势力网。

唐玄宗开元时期,宰相上朝堂处理军国大事,要自早朝至午后六刻(约下午2点多)方能回家。唐玄宗后期,李林甫当了宰相,认为天下太平无事,无须按旧例办事,上午巳时(上午11点)即回家。到杨国忠当了宰相后,回去得更早,处理政务,个人说了算,对国事极端轻率,视国家大事为儿戏,由此可见玄宗后期吏治腐败之程度。

在选拔官员方面,杨国忠完全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根本不按才能授官。他提出以资历为标准,凡有空缺,按资历高低授官。这样做,是为了笼络人心。因此,一大批因各种原因不能晋升而久久担任原职者,按照杨国忠的建议全都选上了,这些人喜出望外,自然对杨国忠感恩戴德。

依照旧例,选拔官吏由吏部侍郎以下的官员具体负责,经过翔实考察,再呈送门下省审核,整个程序从春天一直到夏天,才能完成。杨国忠掌权后,为显示自己办事精明利落,总是先在自己家里召集“有关人等”秘密圈定名单。就这样,选官大权全由杨国忠一人独揽,门下省不再审核选官,吏部侍郎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其中的谬误与弊端自不待言。

有时,杨国忠在私宅办公时,让杨氏姐妹垂帘偷看,笑语之声,在外面听得清清楚楚。吏部侍郎韦见素和张倚穿着紫衣服,被随意差遣,跑前跑后,被弄得狼狈不堪。等人都退去之后,杨国忠问杨氏姐妹:“这两个紫袍‘主事’像什么人?”杨家姐妹们七嘴八舌议论一番,相对大笑,视国家大事如儿戏。

天宝十二年(753)十月,杨国忠随唐玄宗前往华清宫避寒。当时他儿子杨暄正参加明经考试,结果不及格。主考官畏惧杨国忠的权势,只好徇私舞弊,将杨暄列为上等。就是这个无能之辈杨暄,还被破格提拔,很快擢升至户部侍郎,即使这样,杨暄还不知足,埋怨自己升迁得太慢。

由于以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唐玄宗后期开元盛世的局面已荡然无存,相继而来的是吏治腐败,苛捐杂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杜甫在《忆昔》一诗中描绘了开元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百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到了天宝时期,表面上经济仍然很繁荣,但这是以搜刮聚敛百姓财富为基础。早在李林甫专权时代,杨慎矜、王铁和杨国忠等都以聚敛有功,而受到唐玄宗赞赏宠信。杨国忠任宰相后,其搜刮敛财程度与李林甫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唐玄宗与贵妃和宠臣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视国家财物如泥土,赏赐贵妃,没有限度。杨贵妃的三个姐姐、堂兄等,都靠聚敛和赏赐成了暴发户,整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而百姓们肩上的负担则一天比一天重,生计越来越难。以至于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

杨国忠的私生活更是腐朽堕落。初入京师时,就住在堂妹兼旧情人虢国夫人家里。虢国夫人是个寡妇,俩人公开鬼混在一起。后来杨国忠在长安修建了两处私宅,其中一处挨着虢国夫人的府第,两宅相通,往来方便,从此昼会夜集,没有礼度。有时两人坐车并辔入朝,甚至还在马车上公开调情嬉闹,招摇过市。杜甫诗《丽人行》中“杨花雪落覆白萍,青鸟飞去衔红巾”句就是暗指杨氏兄妹的越礼行为。

杨国忠曾说过:“我本来穷困潦倒,能有今天的地位,实在难得,好日子也不知能过到哪天,不如及早行乐,过一天算一天。”总之,杨国忠缺德少才,是靠杨贵妃的关系发迹的,没干过什么好事,恐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干脆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尽情享受。

其实,杨国忠的发迹,与杨贵妃没有太大关系,他们小时候并不相识,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后,俩人才有机会相见。杨贵妃住在深官,与大臣们很少接触,即使杨国忠也不例外。根据史料记载,10余年间,杨贵妃在政治上支持杨国忠仅有两次。杨贵妃虽然聪明机智,但在政治上却不会玩弄权术,正如酷吏吉温所说:“见识谋虑都不深。”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对杨国忠的发迹倒起了很大作用,她扮演了勾通内宫与外朝的角色,虢国夫人将深宫秘密透露给杨国忠,杨国忠再采取相应对策,按照玄宗的心思办事,这样一来,便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唐玄宗一直被蒙蔽,还认为杨国忠真的有才。从某种意义上讲,唐玄宗重用杨国忠,希望利用杨国忠在经济方面的才能,来维护大唐太平盛世的局面。善于钻营的杨国忠因此青云直上,所向披靡。

杨国忠当了宰相以后,颐指气使,不可一世,朝中几乎无人可与他分庭抗礼,只有安禄山一人挟摇直上,对他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杨安二人的明争暗斗,激化了整个唐廷的政治矛盾。

安禄山,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混血胡人。父亲为康姓胡人,母亲阿史德是突厥巫师。安禄山本名轧荦山,幼即丧父。后来母亲改嫁给突厥人安延偃,轧荦山便改姓安,名禄山。

《旧唐书》中说安禄山肥胖肤白,《新唐书》中说高大肤白。他聪明多智,善于捉摸人的心思,通晓蕃语。

开元二十年(732),因安禄山相貌伟奇、骁勇善战,得到幽州节度使张守跬的赏识,被任为捉生将。安禄山熟悉当地山川井泉等地貌,对奚、契丹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几乎每战必胜。有时仅带三五骑兵,也能生擒契丹兵数十人。张守跬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收为养子,宠信有加。

张守跬死后,安禄山却被擢升为平卢军兵马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御史中丞张利贞任河北采访使,到平卢(即营州,今辽宁朝阳)巡视,安禄山卑躬屈膝讨好张利贞,用金银贿赂张利贞及左右随员。果然,张利贞在玄宗面前替安禄山说了许多好话。很快,安禄山被提升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并兼两番(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天宝元年(741年),平卢军镇升级,设节度使,唐玄宗任命安禄山为首任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当上节度使后,进朝拜见,唐玄宗对他待遇优厚,多次接见。

安禄山专挑玄宗爱听的话说。一次,他对唐玄宗说:“去年,营州蝗虫成灾,吃掉了大片庄稼,臣焚香祷告上天说:‘如果是我的过错,甘愿让虫子吃我的心;如果我不负君恩,愿虫子散去。’刚刚祈祷完毕,就有一群大鸟呼啦啦从北边飞来,把蝗虫吃个精光。”这是安禄山瞎编乱造,为的是讨好唐玄宗,明眼人一听就是一派胡言,而唐玄宗听后却信以为真,重重赏赐安禄山,授其为骠骑大将军。天宝三年(744),安禄山又兼任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越来越受宠,连李林甫、裴宽等权臣也要顺从唐玄宗的意思赞美安禄山。

天宝六年(747),唐玄宗任命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安禄山外表憨直,内心却阴险狡猾,并善于用愚笨掩盖自己的狡诈。安禄山派部将刘骆谷长期居住京城,探听朝廷机密,刘骆谷定期向他汇报。安禄山身体肥胖,肚子下垂,自称重300斤。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皮开玩笑:“你肚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怎么这样大?”安禄山巧妙地回答:“没有别的东西,只有忠于陛下的一颗赤心!”唐玄宗听后大喜。还有一次,唐玄宗叫安禄山拜见太子,他却站着不动。左右催促他赶快跪下,安禄山故意装作傻乎乎地说:“我是胡人,不懂朝廷礼节,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被他骗住了,以为他真不懂,就给他解释说:“太子是储君,我百年之后,由他接替我做君主。”安禄山这才“恍然大悟”,憨头憨脑地说:“我天生愚蠢,过去只知道陛下一人,不知道还有储君。死罪!死罪!”然后,赶忙跪下拜见太子。唐玄宗见安禄山忠心可嘉,不禁龙颜大悦,更加喜欢他了。

唐玄宗在接见安禄山时,杨贵妃经常在座。安禄山知道唐玄宗非常宠爱杨贵妃,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见杨贵妃没有儿女,就请求做杨贵妃的养子,玄宗欣然应允。举行收养子典礼的时候,安禄山故意不拜唐玄宗,只拜杨贵妃。唐玄宗责问他为什么不先拜自己,安禄山巧妙地回答:“我是胡人,只知道有母亲,不知道有父亲。”应对机敏,也不失风趣。唐玄宗很高兴,又叫贵妃的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和安禄山结拜成兄弟姐妹。按辈分算,安禄山应该管贵妃的哥哥、姐姐叫舅、姨,如果结成兄弟姐妹,岂不乱了辈分,实在是荒唐无耻。

天宝九年(750),唐玄宗赐给安禄山爵位,封其为东平郡王。这是唐朝对将帅封王的开始。次年,唐玄宗把河东节度使韩休珉调入朝中担任左羽林将军,由安禄山接任河东节度使一职。至此,安禄山一人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以及河北道采访处置使,统领20万大军,大权在握,控制了今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和辽宁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安禄山俨然就是占据一方领土的土皇帝,赏罚都由己出,日益骄恣。

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发迹的,同样受唐玄宗的宠遇。但从时间上来看,杨国忠发迹的起步,要比安禄山晚得多。安禄山早在天宝元年(742)正月即升任平卢节度使,杨国忠迟至天宝七年(748)才开始升官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判度支事,以后所受的恩宠越来越多。二人虽然都平步青云,可安禄山从骨子里看不起杨国忠。

李林甫在相位时,安禄山十分惧怕。因为李林甫能揣知他的心事,能先说出安禄山所想,所以安禄山非常叹服,也非常惧怕。安禄山对别的公卿十分傲慢,唯独惧怕李林甫。每次去见他,都吓得出一身冷汗,即使是隆冬也不例外。李林甫老谋深算,并不想得罪安禄山。他对安禄山施展拉打结合、恩威并施的策略。安禄山若在范阳,亲信刘骆谷每从长安来,他都要问:“十郎(李林甫排行第十)说什么了?”如果听到赞扬他的话,安禄山就会异常高兴;如果听到李林甫说:“你回去告诉安大人,叫他小心点!”安禄山马上吓得脸色都变了。因为边境重用番将,是李林甫提出的。加上李林甫长时期把持朝政,势力强大,以其威望与铁腕手段,尚能控制住像安禄山这样的番将。

杨国忠取代李林甫为相,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平庸的封建官僚,资历、威望、能力均很有限,所以安禄山根本瞧不起他,不想和他平起平坐,同享富贵。眼看着安禄山宠遇日增,势力日益壮大,拉拢不成,又无力制服,杨国忠便向玄宗多次说安禄山有造反的迹象,想借唐玄宗之手除掉安禄山,唐玄宗并不这么看。他长期宠信安禄山,认为这是将相失和,二人争宠,所以没有放在心上。

其实,杨国忠说安禄山要造反一多半是出于私心,但是安禄山确实有反叛之心,只是谋反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他还不想过早地暴露自己的野心。不过,当时太子李亨根据自己的观察也预言安禄山将叛乱,但玄宗根本听不进去。

天宝十三年(754),左相陈希烈因与杨国忠不和,怕遭他陷害,上表辞职。唐玄宗开始想让吉温接任。吉温最早是李林甫的心腹,后被杨国忠收买,见安禄山势力日盛,又转而投向安禄山。唐玄宗要提拔吉温做左相,自然遭到了杨国忠的强烈的反对。结果,吉温没有做成宰相。但是杨国忠还不放心,于是指使人告发吉温贪污受贿、卖官,结果吉温被贬为澧阳长史。安禄山得知这一情况后,直接上书唐玄宗,为吉温申冤。唐玄宗也搞不清谁对谁错,姑且置之一旁,此事不了了之。

天宝十四年(755)正月,杨国忠告吉温贪赃7000匹及强夺女子为妾等罪状,将他杖死于狱中。吉温之死,大大激怒了远在范阳的安禄山。

安禄山决定发动叛乱,与此同时,杨国忠加紧搜集安禄山谋反的罪证。他派人严密监视安禄山在京城的私宅。并假托唐玄宗圣旨,命京兆尹派人包围并搜查了安禄山的住宅,拘捕了安禄山的门客安岱、李方来等,送御史台秘密处死。但杨国忠在军事上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防御安禄山的谋叛。

七月,安禄山上表奏请献马3000匹,每匹马派两名士兵护送,并派番将带队准备突袭京师,他的用意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玄宗这才意识到安禄山确实早有反心。

对安禄山的请求,唐玄宗亲自起草诏书,大意说献马应该等到冬天,由朝廷调拨马夫,不必派本军将卒护送到京。最后还对安禄山说:“朕新给你建筑了一个温泉池子,十月份在华清宫等着你。”宦官到范阳宣读圣旨时,安禄山十分傲慢无礼,在床上只微微抬起一点身子,冷淡地说:“皇上安好吗?”又说:“马不献也行,我十月份一定到京城。”

安禄山反叛之意已久,因此战略部署比较周密。首先,隐蔽造反意图,扬言奉旨诛杀杨国忠。一直以来,安禄山只和亲信严庄、高尚密谋商议,其他将领混然不知,至少不知道安禄山的真正意图。其次,加强后方留守,保证大军顺利南下。安禄山特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这些地方都是安禄山的地盘,是大部分将士的家乡所在地,后方不稳,必然会动摇军心。第三,起兵时声东击西,迷惑唐军。起兵之前,安禄山派遣将军何千年、高邈等率轻骑2000名,制造假象:扬言要向西进取太原,然后沿唐高祖李渊当年走过的路线,夺取关中,为范阳起兵并南下夺取洛阳而施放烟幕弹,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棋。做好充分准备后,安禄山调集主力队伍,正式发动了叛乱。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初八,安禄山调集15万人,号称20万。初九早晨,在蓟城南举行盛大的阅兵式,打出讨伐杨国忠的旗号,引兵南下。

此时,唐玄宗和杨贵妃等正在华清宫里寻欢作乐,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由于叛军行动诡秘,河北方面没有传来一点消息。直到安禄山起兵反叛的第七天,唐玄宗这才确信安禄山真的叛乱了。他立刻召见宰相杨国忠,商讨如何制服安禄山。杨国忠洋洋自得,因为这证明了他有先见之明,狂妄地说:“如今真正想反叛的只有安禄山一个人,将士们都是被逼迫造反的。不出十天半个月,安禄山的首级一定会被送来。”昏庸糊涂的唐玄宗当然希望叛乱早日结束,所以也轻信杨国忠的分析。

安禄山有备而战,而且速战速决,所过州县,望风披靡。唐玄宗设置的防线,根本挡不住叛军的进攻。河南的几道防线顷刻瓦解,陈留、洛阳与陕郡相继被占领,唐王朝军队明显不是叛军的对手。

随着战局的急转直下,唐玄宗懊丧不已,打算御驾亲征,下诏令朔方、河西、陇右各节度使带领他们的人马,除留守边镇城堡的兵员外,在20日之内,全部赶赴京师汇集。玄宗亲征,由皇太子李亨监国。对于杨国忠来说,太子监国比叛军作乱更可怕。因为他一向压制太子李亨及其党羽,如果真是太子监国,杨氏一族岂不失势,自己还能有好果子吃?回到府第,杨国忠急忙找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商量,对她们说:“太子平时仇恨我们家专横,他若监国,我们的性命就危险了。”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立刻到兴庆官找杨贵妃,希望她能阻止此事。为了外戚家族的利益,也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杨贵妃跪在唐玄宗面前,苦苦请求收回成命。唐玄宗已是71岁高龄的老人了,亲征的决心本来就不很大,爱妃一求情,只好作罢。在当时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唐玄宗对杨贵妃一味迁就、让步,听凭杨氏兄妹的摆布,这就使朝廷上下对杨国忠、杨贵妃更加怨恨,太子李亨与杨国忠之间的矛盾更为激化。

安禄山起兵与唐王朝交锋,如果长时间较量,根本占不了上风,不管是从财力、人力还是地盘上,唐王朝都占有绝对优势,况且安禄山叛变不得人心,所以,唐军实力在近半年里开始沿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只是,安禄山刚起兵造反时,朝廷上下,包括唐玄宗、杨国忠对叛军的实力估计严重不足。在对敌我力量估计一番后,唐玄宗决定选用已在家中瘫痪卧床十月之久的哥舒翰。因为,一来哥舒翰是河西、陇右节度使,兼领西北两大军镇,威名显赫;虽然瘫痪,出谋划策还是可以的。其次,他跟安禄山、安忠顺兄弟有宿怨。

哥舒翰带病率军开赴潼关迎敌。唐玄宗在兴庆官勤政楼为他送别,百官到郊外饯行。到达潼关后,哥舒翰整顿军队,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并继续采取只守不出的战略方针。

就在两军紧张对垒时,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进一步尖锐起来,因为安禄山起兵叛乱,打的是诛杀杨国忠的旗号,朝廷上下都认为这是杨国忠骄纵所招致的,无不对他恨之入骨,这使得杨国忠很惧怕。

杨国忠在朝野丧失人心,导致了一些潼关守将回兵诛讨杨国忠的倾向。守将王思礼曾秘密向哥舒翰建议,要他向唐玄宗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以谢天下,哥舒翰迟疑不决。王思礼又请命率30骑到长安,将杨国忠劫至潼关诛杀。哥舒翰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如果事情败露就会背上叛臣贼子的罪名,所以没有同意。

对于自己的危险处境,杨国忠敏感地觉察到了。有人对他说:“如今朝廷的重兵都掌握在哥舒翰手里,他若倒戈向西杀来,宰相大人岂不是很危险吗?”杨国忠听后大吃一惊。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那比安禄山叛军入关还可怕,自己的性命定然难保。所以,他奏请唐玄宗派杜乾运率万人驻扎在灞上,名义上是防御安禄山叛军,实际上是对付哥舒翰倒戈向西讨伐他。哥舒翰也意识到杨国忠想加害自己。于是设计斩了杜乾运。这一下,杨国忠见自己意图被识破,更害怕了,竭力把哥舒翰往死路上推。

恰在此时,郭子仪、李光弼部在河北告捷,叛军军心动摇。加之潼关久攻不下,安禄山终日惶惶不安,打算放弃洛阳,退兵回范阳老巢。整个战略形势对唐军十分有利。由于求胜心切,判断失误,唐玄宗下令哥舒翰率军出关作战,尽快攻下陕郡,收复东部洛阳。哥舒翰据理争辩,坚持守关。远在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也根据当时形势陈述利害,上奏说:“若潼关出师,有战必败。关城不守,京室有变,天下之乱,何可平之。”就在这出不出潼关的关系整个战局成败的决定性时刻,宰相杨国忠在唐玄宗跟前的言论,起了极坏的作用。他只盘算着如何防备哥舒翰的威胁,唯恐哥舒翰不出关,对自己不利,而不考虑国家安危,所以屡次向唐玄宗进言,要哥舒翰出关,玄宗下定决心,接二连三地派宦官催促哥舒翰率军出关。哥舒翰无可奈何,知道出关必败,不禁恸哭。

哥舒翰率大军东出潼关,结果大败。潼关失守,战略形势急转直下。对唐玄宗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由于惧怕安禄山攻进长安,他产生了逃跑的念头。

唐玄宗在兴庆宫,召见宰相杨国忠,紧急商议。杨国忠提出让唐玄宗移驾入蜀,打算向四川方向逃跑。唐玄宗早已心慌意乱,也没有别的高招,只好同意。安禄山起兵叛乱,打的是诛杀杨国忠的旗号,对此,杨国忠不能不考虑自己的退路。杨国忠发迹于四川,又曾身领剑南节度使之职,在四川有相当的势力。如果唐玄宗逃往蜀中,对巩固他的地位十分有利,甚至可以“挟天子以令天下”,而不必整日担心被诛杀。所以他赶紧派心腹提前赶往四川安排。四川物产富饶,周围有崇山险关可据,对于如惊弓之鸟的唐玄宗而言,也是一个比较安全可靠的去处。

唐玄宗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顿禁军,赏给他们许多钱帛,挑选了良马九百余匹,以供保驾之用。唐玄宗和杨贵妃姐妹、皇太子、亲王、妃嫔、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高力士、魏方进以及亲近宦官、宫人等,悄悄地离开未央宫,西出延秋门,向咸阳方向逃去。其他皇亲国戚、王公大臣,都被丢在京城,丝毫不知情。行至左藏库时,杨国忠建议派人焚烧,唐玄宗伤感地说:“叛贼抢不到这些东西,必定要搜刮百姓们,不如留给他们,不要再加重子民们的负担了。”

天亮时分,唐玄宗带领的逃亡队伍匆匆过了渭水上的便桥。杨国忠一过桥就下令毁桥断路,唐玄宗知道后,气愤地说:“百姓们也要避贼求生,为什么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特别命令高力士留下,监督着把火扑灭,然后再赶路。

由于唐玄宗等人在宫中享受尽了荣华富贵,此次入蜀,路上受尽了苦难,唐玄宗又气又恼,回想自己的大半生,百感交集,忽然产生轻生的念头,一头撞向一棵大树。恰好高力士赶过来,牢牢抱住他的双脚,呜咽着劝说,唐玄宗这才作罢,不禁掩面而泣。一位名叫郭从谨的老人上前说道:“安禄山包藏祸心,已经不止一天了。也有人进宫报告他阴谋造反,陛下都把他们杀了,使得他的奸计能够得逞,招致陛下流亡。所以先王重用忠臣良相来使自己耳聪目明。我还记得宋壕担任宰相的时候,经常直言讲谏,因此天下太平。从那以后,朝臣都不敢犯颜直谏,而是靠阿谀奉承来保全自己的乌纱帽,所以宫门外的事情,陛下都被蒙在鼓里,百姓们早就料到会有今天了,但宫廷警卫森严,我们根本进不去,无法表达自己的忠心。如果事情不达到这种地步,我哪能见到陛下,和陛下说起这些事情呢?”唐玄宗深受感动,一再安慰他,老人摇头叹息着走开了。

大队人马继续前行。队伍行至兴平县西郊马嵬驿,随从护驾的禁军将士疲惫不堪,再加上饥饿难忍,遂萌生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情绪。禁军首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早就看不惯骄横自恣的杨国忠,因为他的专权乱政,导致君臣们流离失所,落到如此地步,所以早就想诛杀杨国忠。陈玄礼召集众将领,慷慨激昂地说:“如今天下分崩离析,皇上出逃在外,难道不是由于杨国忠盘剥百姓、朝野怨愤所造成的吗?如果咱们不除掉他向天下谢罪,怎能平四海之愤呢?”大家反应非常强烈,异口同声地答道:“我们早就想这样干了。事情如果成功,就是死也心甘情愿!”恰在此时,有20多个吐蕃使者,因饿了好几天没东西吃,正围住杨国忠的坐骑诉苦。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答话,愤怒的禁军将士们大声叫喊:“杨国忠与吐蕃谋反。”有人一箭射中杨国忠,杨国忠从马背上滚落下来,窜进马嵬驿西门内,军士们蜂拥而入,将杨国忠乱刀砍死,并用枪挑着他的脑袋挂在驿门外示众,随后又杀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国夫人等。杨国忠被杀时,唐玄宗正在驿亭里休息,听到外面的喧哗声,就询问出了什么事。左右告诉他杨国忠已被军士以谋反罪名杀死。唐玄宗当然不相信杨国忠会谋反,但是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他知道问题的起因。“祸由杨国忠”的舆论他早有耳闻,所以没有责备冲动的军士,而是拄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将士,要军士们收兵归队。不料军士不应,依然围着驿亭不肯退去。有人说:“贼根还在,大家很担心,哪里能散去呢?请陛下明断!”暗示要除掉杨贵妃。陈玄礼干脆单刀直入:“杨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请陛下忍痛割爱,将其正法,以绝后患。”唐玄宗听罢,就像当头挨了一棒。贵妃17年来宠逾六宫,在生活上、精神上早成了自己甘愿生死与共的伴侣。而今国破家亡,弃京西逃,一国之君的尊严早丧失殆尽,也就不说了,难道连一个爱妃都不能保全?但如果不答应,军士不退,后果难以预料,又当如何是好。唐玄宗不忍回行宫去见杨贵妃,就走进驿门旁的一条小巷,垂着头靠在拐杖上,默默无言地站了很长时间,头昏脑涨,一筹莫展。

也许在别人眼里,杨贵妃只是一介女子,不该为杨国忠的误国而受牵连。但是,如今玄宗性命有忧,只好委曲杨贵妃了。玄宗万般无奈,也只好答应了将士们的要求。痛苦地与杨贵妃作了最后诀别。“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是白居易对这一生离死别场面的生动描绘,杨贵妃泣涕呜咽,语不胜情,对唐玄宗说:“请陛下多加保重!妾的确辜负国恩,死也不恨!只求让妾死在佛的面前!”唐玄宗不忍回头,遂命高力士处置,高力士把杨贵妃领到佛堂前的梨树下,叫两名身强力壮的小宦官用罗巾勒死她。杨贵妃当时年仅38岁。据说,当时恰有进奉南方荔枝的快骑到达。唐玄宗睹物思人,叹息流泪,命高力士拿去祭奠贵妃。

杨贵妃一死,陈玄礼放下兵器,向唐玄宗请罪,六军将士暂告平息。

受马嵬坡之变株连而死的,还有杨国忠的其他家人与亲属。杨国忠被杀时,他的妻子裴柔、幼子杨晞、虢国夫人、二儿子杨昢,被安禄山叛军杀死;三儿子杨晓,逃到汉中郡后,被汉中王李踽打死。杨国忠的心腹不是被乱军杀死就是被唐军杀死。

唐玄宗本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下出现过和贞观之治齐名的开元盛世,后来由于宠信、纵容李林甫、杨国忠,导致吏治腐败,爆发安史之乱。杨国忠无德无才,只是政治上的跳梁小丑,不择手段地攫取相位,飞扬跋扈,党同伐异,祸国殃民,这样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不论他曾经如何显赫,是非成败自有后人评说。

同类推荐
  • 带个系统灭北宋

    带个系统灭北宋

    一个黑暗的王者穿越到了南唐,成为了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帝皇。还没有做到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就要在暗流涌动的朝堂布局谋篇!战火纷飞的年代,李煜应该如何?使得自己的皇后不被宋太宗凌辱,自己能够改变那段悲惨的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赵匡胤你要谋取天下,你可曾问了我?且看一代帝王称霸之路!
  • 匹夫无双

    匹夫无双

    英雄枭雄,结好背叛,仁爱凶残,谁是王者。主宰一兼,兼济天下,还是清心寡欲,归隐山林。一切尽在,匹夫无双。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故事并不轻松:第三只眼看历史

    故事并不轻松:第三只眼看历史

    我上初中的时候最喜欢看各类演义小说,令我怦然心动的是故事中的主角往往都有一个不同凡响的身世:汉高祖的父亲看到了蛟龙趴在自己老婆彻云霄身上;赵匡胤出生的时候据说异香满室经久不散;岳飞则是佛祖驾下的大鹏金翅鸟转世。
  • 天策上将军

    天策上将军

    天下第二行书字帖——《祭侄帖》里,祭奠的是他的同胞弟弟;文天祥的《正气歌》里传颂着他父亲的名字;他的叔父是当世最伟大的书法家,却更是爱国者;他只身一人,奔走千里,求回父亲遗骸,赎回亲友、父亲部下后代,救济三百余口人,却遗失女儿。他的家族满门忠烈,浑身傲骨,在安史之乱为国捐躯者超过三十人。如果没有他们家族的抗争,也许唐朝便会亡于安史之乱;从常山到平原,流不尽的是他们家族的鲜血;从平原到常山,说不完的是他们流芳千载的忠贞死节。他叫颜泉明,颜杲卿的长子,颜真卿的侄子。他从后世来,只为了大唐不唱响最后的挽歌。
热门推荐
  • 天尸灭道

    天尸灭道

    开天辟地以来,诞生无数强者。清气上升曰天,天孕育者曰鸿,浊气下降曰地,地孕育者曰蒙。不知多少岁月,鸿食天灵地秀诞生了灵智,化人为女娲,始以盘古之气造人。又不知过了多少岁月,蒙食戾气邪念诞生了灵智,化人为穷极,修邪术为天尸。天尸现,万物灭,女娲出,天尸伏。穷极被女娲斩一为十,其中之一不知何时突破了封印,降生在了人界。且看明心如何将其余九个分身一一降服,最终成为天尸之路。。。
  • 噬星纪

    噬星纪

    程子凡与龙翎为一对恋人摸金校尉,偷得摸金团从慈禧口中盗得的夜明珠,偶然穿越至人类的平行世界星朝。程子凡被农妇所救,龙翎附身至失忆公主。……三大神印横空出世,身份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故事,宫斗,天斗,一触即发,最终能否拔得头筹,完成任务?这一系列任务中,到底暗藏的什么杀机,幕后推手到底是谁?
  • 雪银澜

    雪银澜

    ————你说:这个世上是没有可以让人束缚另一个人的锁链,我的世界已崩塌,找不回原本的自己。——而我,甘愿被你锁在身边。————你说:我谁也没等,谁也不会来来。——而我,会一直跟在你身边,因为你说你害怕如果一转身,就连我也不见了。师傅,如今你究竟在哪?
  • 仙踪世纪

    仙踪世纪

    金生丽水,玉出昆岗。一枚骨简,一枚玉质骨骼的书简,仿佛一枚钥匙,叩开一扇幽古而神秘的门境。人生之路大都是平凡的,平淡之处,向左还是向右?抉择过后,峰回路转,一路跌宕,一路风景。顺从心灵的指引,坚持意志的决定,于凡尝尽困苦,追寻着仙踪,一步一步渐进妙境。这不是神话,神话只出现在人们脑海里的云端;这应该是传奇,传奇必须发生在平凡如你我他的身边……
  • 碎相思,红颜劫

    碎相思,红颜劫

    集团董事长之女却备受欺凌,意外穿越,却碰上腹黑王爷,袒露心意后却不曾想和王爷双双回到二十一世纪,虐心开场,爆笑结局
  • 比丘听施经

    比丘听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纸醉清迷

    纸醉清迷

    看庭院花纷落,我心犹记,那时一抹云中紫。待燕去冬又来,魂断百年,只为痴迷那时清。遥看那一路杏花凄凄楚楚、惨惨淡淡,悟来时,原是一场醉清梦…______ 七月后庭花----------------------------忘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你就突然住进了我心里。我们没有最美丽的邂逅,但却要倾尽一生去忘记。可遗憾的是忘记并不比爱来的容易,所以我选择就这样把你埋在心里。在某个夕阳西下的午后,我会躲在某一处有风吹过的山角下。抬头看着那些疲倦的鸟儿,然后慢慢地去想念那一段流逝的时光。有一天,我终于相信时光可以逆转。可为什么即使时光逆转,命运也不能因此改变?好多事情总是要到最后才能看的清楚。可遗憾的是来时的路我早已经忘记.........
  • 一直以来在想你

    一直以来在想你

    人长得帅又有风度,真是超优!不过,要是老在他面前出丑可就不好了。尤其当发现他竟是她的新上司时,ㄟ……简直尴尬到爆!幸好她靠著自信挽回颜面;她这个业务经理可是公司的台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要他和她单独相处,她就会没来由的脸红红、心蹦蹦,甚至严重到不敢抬眼看他。她想,那应该就是喜欢了吧,虽然她没谈过恋爱。要勇敢告白吗?才想著,他身边就出现了集团千金女,而她的上司似乎也很快就进入“热恋”,和千金女出双入对,更成为报纸头条新闻。要放弃告白吗?怎么回事?原来巴得他紧紧的千金女竟拒绝男方家长的提亲?!这下,问题大了……
  • 遁甲演义

    遁甲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宠妃:撒旦王爷万万岁!

    绝世宠妃:撒旦王爷万万岁!

    枉死前世,睁眼今生。她听到了整个世界的嘲讽。草包?废柴?呵呵!我本神女,岂容尔等放肆!看本姑娘如何废材变天才,天才变鬼才!父不疼母不爱?霸气转身,夫君宠我就足够。姐姐欺哥哥虐?看谁被欺,我自虐你千百遍。花痴太子强娶?无所谓啦,来!关门放夫君。某王爷脸色铁青,娶她?先过我这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