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0500000098

第98章 熊伯龙的无神论著作:《无何集》

《无何集》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代无神论的优良传统,集纳从春秋战国以来经、史、子、集中的无神论资料,从儒学立场出发,全面系统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世俗迷信的各种表现,冲击了神权。该书在理论上虽有局限性,但仍不失为一部充满战斗精神的无神论著作。

熊伯龙(1617—1669),清初哲学家。字次侯,号塞斋。晚年取号“钟陵”,以示对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即钟陵)祖籍的眷念。汉阳人。

熊伯龙的父亲熊鸣盛,是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举人,但他的个性似乎很强,不大适应京城官场的应酬,因与人政见不合,遂返回汉阳。

青年时代的熊伯龙生活坎坷,家中频遭变故。16岁时父亲去世,23岁时祖父去世。家中生活拮据,由母亲任氏艰难支撑。27岁时,正值张献忠起义军攻陷武昌,任氏在小女儿家避难,一日兵至,母女二人同死于乱军之中。尽管如此,熊伯龙也没有荒废学业。作为官宦世家子弟,他深知读书进仕的重要意义。

据说少年时的熊伯龙刻苦攻读,常至鸡鸣。他的母亲心疼儿子,一天晚上给他送去一盘包子,一碟糖,并嘱咐他趁热吃下,说完就走出书房。过了一会母亲又走进书房,一看包子吃完了,糖却仍放在书桌上,而儿子满嘴黑糊糊的,不禁哑然失笑。原来熊伯龙只顾看书,在吃包子的时候,不知不觉竟把砚池里的墨汁当作糖蘸着吃了。

青年时期,熊伯龙游学江汉,结集江汉地区诗文爱好者22人,组织“寻社”,朝夕磨砺,讲求经世致用之学,一时名噪江汉。顺治六年(1649年),他以《廷试策》一文中进士榜眼。这除了他自身能力超群之外,还于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相关。他参加的是清朝统一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当时民族矛盾还很尖锐,一批有气节的汉族知识分子隐遁起来,这就减少了竞争的压力。熊伯龙没有“隐遁”,可能是因为他生逢明末乱世,父亲也是明朝“弃人”,对故明并无多少感情;母亲死于“义军”之手,他对“义军”也没好感。

熊伯龙的仕途基本是一帆风顺的。他历授国史院编修、国子监祭酒、侍读学士,最后于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任上去世。他还是康熙的老师,对康熙的成长,对康熙盛世之治都有一定影响。

熊伯龙的代表作为《无何集》。《无何集》,原名《论衡精选》。“无何”语出《荀子·天论》:“云而雨,何也?无何也,犹不云而雨也。”《无何集》一书初步写成于顺治十七年初夏(1660年)。这部书在熊伯龙生前一直没有刊行,只有朋友何省斋、刘子壮等人读过手抄本。熊伯龙编著《无何集》的宗旨在于劝世人不要受惑于神怪祸福。《无何集》可谓是自《论衡》后,中国古代无神论思想集大成之作。

宇宙是物质的,鬼神是不存在的

熊伯龙继承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元气自然论、唯物主义形神论以及批判神学迷信的观点,认为人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之间互相产生及互相克制的关系,是其自然属性。否定鬼神的存在,指出:“精神升天,犹火随风而散;骸骨归土,犹薪火之灰在地”,“人生天地间,如电光、石火,随生随灭,灭后毫无知觉。”他还否认佛教的轮回说。

揭示鬼神观念的来源

熊伯龙揭示了有神论的认识根源,指出鬼神观念是“思念存想所致”或“疑心所生”。他依据天神天帝的图像状如古代帝王的事实,说明人们根据自己的形像塑造鬼神。他还概括了一条与有神论斗争的经验:“凡言神言鬼,姑勿辨其妄;就其说而诘之,其理必穷。” 同时,他还努力从神学产生的根源上揭露神学,说:“凡托鬼神敛民钱者,皆奸人射利也。”

专家点评

与熊伯龙同榜的状元、黄冈刘子壮说:“钟陵作《无何集》,千载而后,定当与仲任(王充)齐名。”

一代大师何省斋说:“读此数篇,则《无何集》一书,无怪乎当今之世无有称之者。虽曰择《论衡》之精华,又采辑群书以补仲任之不足,可谓千载之异书,书林之宝笈也;然生于今时,谁其肯信?”

著名学者阎若璩则说:“予上下千古,自汉以前是一大异人,曰王仲作;自汉以后得一大异人,曰熊次侯。

同类推荐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

    本书作者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孟子一百句

    孟子一百句

    本书内容包括:人性原本是善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善?;说“心”;人与动物的差别就那么一点点;把放出去的“心”收回来;是做不到还是不想做等。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一个逗包的穿越史

    一个逗包的穿越史

    一个美女受万千宠爱为一身,旁人总是羡慕嫉妒恨觉得她是靠美貌,可是没想到,一个不留神她穿越到古代还是穿到丑女身上,也正因如此,才发现原来她的宠爱,她的傲娇,不是美貌,而是她的思想与才华。
  • 情洒人间

    情洒人间

    少年叶天无意中吸入体内一团天地灵气,在改变体质的期间尝尽了人情冷暖,为了不再拖累家人选择离家出走,之后偶然救了11老大梁军,在梁军的影响下对11有了不同的看法,在之后的日子里为了完成心中的理想而一直努力着,随着接触的层次越来越高渐渐叶天知道了人间并不是只有人类存在,也许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存在发生了恩怨情仇。。。。为了理想叶天一直在努力,努力让这世界变成有人情味的完美世界
  • 毒妇驯夫录

    毒妇驯夫录

    为复仇,她将自己卖给恶魔!势要拉着所有人一起堕入地狱!可是说好的大婚假爱呢?画风为毛变诡异了!那个整日惦记和自己共浴的色胚,真的是自己的冷情师父吗?为了复仇,她将自己卖给了恶魔。势要拉着所有人一起堕入地狱!可是……说好的大婚就是做戏,画风为毛突然就诡异了?“师父,把你的手拿开,咱们来聊聊人生。”不急,徒儿你太脏,等为师来给你洗洗干净。”“师父,徒儿是个女的!”“唔,为师不介意,为师可以一起洗。”“……”好想欺师灭祖!
  • 永恒神谕

    永恒神谕

    旷世圣战响起,无数强者相续陨落;五王战五魔,背后黑手未漏头角。千年之后,灵阵再现,吾今召唤,少年显世。大千世界,位面交汇,群雄并起,百族林立,五方巅峰势力,在这无尽世界,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一个超凡入圣的存在!以智慧之王的名义,成就一段不朽的传奇!冲破黑暗魔障的王者!以是非之王的名义,代表正义,灭尽邪恶!……男孩至地球而来,意外闯入这精彩绝伦的大千世界。看天之骄子,历练尘世;大千世界,谁与争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武仙纵横

    武仙纵横

    一穿越者——苏杰,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这里的人居然会可以飞,居然可以开山碎石,更可以让世人臣服于己的力量。苏杰,是个喜欢孤独的宅男,没事就是自己慢慢升级,但是为什么总有几个漂亮的不像话的诱人御姐,清纯软妹子,可爱小萝莉等人总来打扰一个内心闷骚外表冷酷的宅男苏杰。
  • 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吃错会生病,吃对不吃药

    本书以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为依据,从心、肝、脾、肺、肾的脏腑补益,阴阳气血的平衡,9种体质的调理,人体对四季、24节气变化的适应等多角度入手,系统阐述了中医饮食养生思想以及行之有效的食养、食补、食忌、食疗方法,并针对不同人群和疾病给出了具体的饮食策略,同时囊括了大量的养生保健食谱,旨在帮助读者根据季节变化、自身体质、年龄等状况打造适合自己的饮食养生方案,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 TFBOYS之我已爱上你

    TFBOYS之我已爱上你

    我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
  • 那年花开,他来了

    那年花开,他来了

    花虽美丽,不可沉迷,曾经纯真的少年早已渐行渐远,青色的火焰燃尽一切罪恶。未完成的使命,来自上一辈的传承,是天降大任还是宿命难躲,千万个日夜不变的噩梦,无人言说。
  • 悠然重生之举案齐眉

    悠然重生之举案齐眉

    上一世用尽心力去生活,感觉付出了所有,结局还是不尽如意。在落叶缤纷的季节回忆过去,看见的,梦见的,都是深深的劳累与心累!白媚浅浅的想着,能重来一次多好!
  •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故事(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成语是中华语言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的成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文学色彩。本书精选近千个能够体现我国历史人文色彩、具有良好寓意、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让读者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开始,去一点点体会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认识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感悟成长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