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00500000080

第80章 儒学的难解之谜: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的真正涵义,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一直到现代的儒学学者,已经争论了一千余年,至今仍无定论。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源于《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一段。但是,《大学》文中只有此段提及“格物致知”,其后再未作出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先秦古籍使用过“格物”与“致知”这两个词汇。

东汉郑玄最早为“格物致知”作出注解,而自从宋儒将《大学》由《礼记》独立出来成为《四书》的一部后,“格物致知”的意义也逐渐成为后世儒者争论不休的热点议题。现在关于“格物致知”的流行诠释多是根据朱熹学说的部分观点而出现的。

朱熹“格物致知”的观点主流化的原因

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观点之所以在后世成为主流,并非是因为获得后世儒家学者的普遍赞同。事实上,朱熹学说在南宋当时曾因政治党争而被斥为“伪学”,后世的许多儒家学者也都大力批判朱熹对于“格物致知”的学说观点。但元朝中叶,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官方采用为科举取士的应试准则,明太祖时期又独尊《四书》上的朱熹学说为官方思想权威,明清两代历时五百余年的科举应试更是以朱熹学说为准。在数百年的官方教条权威下,朱熹在“格物致知”上的观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后世社会上的普遍流行观点。

朱熹为谁讲“格物致知”

朱熹的“格物致知”最早是讲给皇帝听的。他34岁的时候,孝宗继位之后召见了他。他就给孝宗讲了“格物致知”,说帝王之学,必须要先“格物致知”。第二年,他又去见皇帝时说,大学之道,即“格物致知”。皇上没有做到“即物穷理”,没有做到“即事观理”,所以就没有收到治国平天下的效果。由此可见,理学提出“格物致知”这些理论,不是用来约束老百姓的,而首先是针对帝王之学的。

朱熹“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

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同时,强调外部事物的考察和知识的学习扩展。因而,可以说“格物致知”学说是求真和求善的结合。

在朱熹看来,“格物”之“格”有两层含义:一层是“至”,“格物”便是“至于物”,也就是达到极至。另一层是“尽”,“格物”就是“知尽”,而“知尽”便是“理穷”。因而,“格物”与“穷理”并称。朱熹沿习二程的说法,认为“格物”之“物”意为“事”,不仅指事体,也指事情。由此便知,朱熹的“格物”包括“即物”和“至极”,而且“格物”又是“穷理”。“格物”目的便是主体考穷事物之理,其核心在穷理。

朱熹的“致知”与“格物”是相联系的。单独来看,“致”就是推及、扩充的意思。“知”的含义则相对较为复杂。“知”包含“能知”和“所知”,“能知”为能觉之知,即主体的认识能力;“所知”为知识之知,即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所谓“致知”,就是推及知识,使认识的知识得到扩充而所得的结果。朱熹肯定了人本来是有知的,但是因为理未穷,受到世间事物的蔽塞而不能达到通明,“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所以必须进行后天的学习方能达到。

朱熹把体认“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格物”的精义就在于穷理。“格物”所穷之理,既是自然之理,又是道德伦理。因此,“格物”的基本精神就是人通过对外在的对象的考察,从而把握体现在事物中的义理;或者是通过践履外在的伦理规范而体认其真谛。

朱熹“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善”,他在《大学章句》最后指出“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因而,“格物致知”论从这个角度上说就是对于儒家伦理的认识和修养方法,最终当落于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上。

延伸阅读

“格物致知”能够成为千古疑案的原因

“格物致知”之所以使儒学界争论达千余年,首先是因为“格物致知”是《大学》八目的基础功夫,更是“诚意正心”的修持基础,也就涉及了心性修为的根本基础,而超越了先秦儒家的思想深度,与先秦道家之学相通。宋儒理学兴起后,为了排斥佛、道两家,程颐自创“理”以取代“道”,而朱熹更是无视《史记》记载而硬要认为“孔子访周所拜见的老子,并非道家老子,而是另有其人”。其次是因为“格物致知”的字义解释难以适当,这也是因为缺乏相关《大学》作者意旨的文献,可供证明“格物致知”的正确意义。这样就使以后诸儒随意发明而强行解释“格物致知”,从而造成了至今的儒学思想上的千古疑案。

同类推荐
  •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佛陀的下午茶:佛经中的人生絮语

    前世菩提树,今生因缘果。命运岑寂流离,佛颜嫣然常悦。作为红尘俗世中的人,且让我们问佛观心,于纷繁的生活中得到一些安宁与淡定。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差异性哲学和政治学

    多元论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发现置身于一个有不同的伦理、哲学、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多元性的世界。多元论既不是一种新的现象,也不是把当代西方社会同其他社会分离开来的现象,无论是今天还是过去都是如此。
  •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与人生大智慧

    《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在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部指导人们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进行实践活动的哲学著作.是我国先人智慧的结晶。在这些经过时间检验的先人经验与智慧的指导下。我们会少走许多弯路.也会对人生多一些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每一步。 本书是一部汇聚中华民族古老而神秘智慧的经典之作!
  •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回乡之路:寻皈审美生存的家园意境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国内外生态美学思想研究综述、“返朴归真”——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价值基础、“道性同构”——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哲学范式、“天人合一”——老庄生态美学思想的终极旨归等。
热门推荐
  • 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曾有很多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实验和故事,心理学的研究者们据此总结出了许多心理学效应与定律。它们揭示出没有随着时间和生活方式而改变的全人类最本质的心理状态。这些效应和定律生动刻画出我们复杂而敏感的心理轨迹,其准确程度令人惊奇。它们如镜子一般映照出我们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让我们能冷静而客观地审视自己。本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如何运用各种心理学效应克服人性的弱点,指导在都市中拼搏的人们用科学的方法,充满期待而又坚定地迈向未来的成功。通过众多心理学上的著名原理和经典案例,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在当今社会的都市中奋斗并取得成功所必备的心理攻略。
  • 天若有情,愿白手不分离

    天若有情,愿白手不分离

    那天雨下的很大,很大,我迷失在十字路口,很害怕,很害怕,我找不到你……
  • 血灵魔帝

    血灵魔帝

    一次绝对意想不到的意外,让主角穿到了一位妖族少主的身上,觉醒远古遗留的血脉种子,强大的血脉到底有何隐秘,看主角如何一步一步解密,与主角一起探索这个广袤的世界。
  • 末日之际

    末日之际

    在二零一二年的一天,人类世界受到威胁:末日之际来临了。一些不明生物,来进攻地球,在那些生物前显得弱小的人类,抵抗不住那些生命体,有的死,有的被感染。现在,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幸存下来了。那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们接到了解救人类的任务,他们是否会完成任务呢?为他们加油吧!
  • TFBOYS如果可以再爱一次

    TFBOYS如果可以再爱一次

    这一世,我们还会相遇吗这一世,我们还会在一起吗;这一世,我们还会相恋吗;这一世,我们...还会彼此记得对方吗?...........
  • 源谅我开始爱上你

    源谅我开始爱上你

    三个在平凡家庭出生的女生,任何方面都很平凡,除了长相,可偏偏三只任然关注喜欢上了她们
  • 朱游记

    朱游记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朱啸天闯荡游戏世界,只为沿途欣赏异界风光美景。旅途之中,总会被卷入世俗的争端,他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游客,可却成为了惊世骇俗的游侠。随手收了个超强NPC当小弟,连黑社会老大的女儿都跟着他跑了。当然了,组建一支旅游团观光游戏世界的风景却也十分有趣。
  • 命驾驭天

    命驾驭天

    天下皆在我身旁,可我不想称帝王。一心只在异国外,报仇雪恨洗心伤。陈玄,穿越到一个沉睡三百多年的少年身体里,醒来发现,自己不能修炼。原来,身体里有只恶面修罗!
  • 生意经:中国十大商帮的经商智慧

    生意经:中国十大商帮的经商智慧

    本书选举了以温商、晋商、徽商、京商、鲁商、沪商、川商、闽商,粤商、台商为代表的10人商帮,从不同的经商角度,阐述了这些传奇人物的经商之道。
  • EXO之飞过那片时光海

    EXO之飞过那片时光海

    他为了另一个女人和她说了分手,她在街边昏倒醒来时已变了身份,后知后觉的他还能否挽回她的心?他为了自己可以再见到自己心爱的女人不惜将昏倒的她催眠得知真相的她是选择顺从于现在的命运还是为自己活一回?他是他最好的兄弟,却和他爱上了同一个女孩,他愿意退居幕后默默祝福,得知他和她分手,他死寂的心又燃起一丝希望,只是命运,从来都难以把握。他是给她催眠的心理医生,对她的愧疚如满天乌云将他包裹,当他爱上她时,他就知道,她是他的心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