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91800000029

第29章 斋食大佛寺

正当刘祯、飞天张凯旋回朝之际,重庆城通远门城门大开,又有川北的吴友仁派出的快马持露布千里报捷:多年盘踞陕南的元军被逐出汉中,退回省城长安。大夏红巾的势力越过大巴山,控制了富饶的汉中平原。玉珍敕令友仁,严整壁垒,边屯田边备战,于汉中设置征虏都督府,厉兵秣马,等待时机以图中原。旋即,驻守夷陵的天完红巾将领姜珏,拒绝了陈友谅的笼络收买,率军民来归附大夏。玉珍敕令莫仁寿,率军出夔峡,于夷陵设置征蛮都督府。姜珏屯田,以赡国用,仁寿以兵护之,于鄂西各隘口构筑要塞,防备友谅,进退自如。

明玉珍得了四川,民心归附,军威远扬,天下群雄谁敢小觑!远在建康的朱元璋也不得不派出使者来贺,其书略云:

元虏本处沙漠,今反居中原,是冠履倒置也。足下应时而起,居国上游,予居江左,盖有类昔之吴、蜀矣。幸相为唇齿,协心同力,共复中原,事定之日,各守疆宇,特遣使通好,惟足下图之。

对于在东南崛起的朱元璋,玉珍又岂可怠慢。不数日,大夏国使者便登程回访,并带去了玉珍回答朱元璋的国书,其辞略曰:

近者,夷狄运衰,天必降生豪杰,驱逐胡虏,足下应运而兴,目视赤子之涂炭,想亦不忍也。予人马二十万,待时可北出汉中,东下荆楚,不期扫平残虏,以安黎庶,特遣使奉复通好,不敢后约。

中原逐鹿,形势依然板荡不已,玉珍宵衣旰食,百事躬亲自不必说。一日,大夏朝廷例行的朝议散了朝,众大臣走出朝门,纷纷上马打道回府。这时,飞天张紧跟在刘祯身后,笑嘻嘻地请求道:“先生刚才在朝堂上一番宏论,是不是又要同元军打仗了?若有征伐之事,我愿追随先生左右。”

刘祯回头一笑:“天下未安,你小子还愁无仗可打?但目前尚无羽檄报警,众将士暂且休兵歇马,养精蓄锐,今天,你就回家喝酒去吧。”

“喝酒?嘻嘻,一个人喝酒多闷倦呀。”飞天张调皮地耸了耸肩,喜滋滋地相邀道:“今晚我携带一位朋友,想邀先生一道去醉仙楼同饮,先生肯赏脸么?”

“赏脸,赏脸。”刘祯这些天也想微服查访一下市井民情,他一边拐进回府的路口,一边应允道:“近来连月鞍马劳顿,今晚得享一时清福,岂不快哉。”

是夜,市井里华灯初上的时候,飞天张早已携了陈亨,迎候在醉仙楼门前,一身村塾先生打扮的刘祯到来之时,三人便一起上楼,拣了个僻静的角落入座,随便点了几样下酒的菜,便对酌起来。

“我料是哪位贵客光临,原来却是江湖上口碑称颂的陈义士。”刘祯笑盈盈地,以长者口吻道:“你们郎舅二人今日做东,莫非有事求教于我这个村野中的孟冬先生?”

“闲聊,只想闲聊。”飞天张支吾道。

陈亨久慕蜀中孔明的大名,今日得见,他连忙离座施礼道:“先生是蜀中大贤,小侄愚钝,席间还望拎耳教诲。”

刘祯极有酒量,郎舅二人轮番敬酒,他来者不拒。酒助谈兴,三人拉家常,话天下,谈得很是投契,好不其乐融融。其间,话头扯到当年陈亨入川行刺之事,陈亨甚是忏悔不已,他恳请刘祯先生日后能以董狐之笔,记下这段史实以警来者。三人天南地北,正聊得兴高采烈之时,飞天张却忽然一阵唏嘘,露出一脸伤感道:“陈亨哥漂泊江湖多年,好不容易得一团聚。眉娘喜得天天笑在眉梢,张罗着为兄长谋个差事,想从此再不分离,可他还是要走。”

“是你玉珍叔不赏脸?”刘祯问。

“不,玉珍叔说了,他的贴身卫士不多,想让陈亨哥留在他身边,随侍左右。”

刘祯转过头来,问陈亨:“是你不应允?”

陈亨低头道:“嗯。玉珍叔对我兄妹,可说是恩重如山,没齿难忘。但这是御猫之宠,我不可领受。”

“喔,喔,义士有难言之隐。”刘祯沉吟一会,便爽快道:“这有何难,我跟你向叔向大亨说说,你到他的司寇衙门去,随便挑个什么差事,你向叔会拒绝?”

陈亨依然低着头,淡淡地应道:“玉珍叔早跟向叔说过了,是我拒绝了他。”

“这是何故?”刘祯有些不解了。

“一个江湖中人,闲散惯了,受不了官府的约束。”陈亨依然淡淡地应道。

飞天张见话点到症结上了,连忙在桌下踩了刘祯一脚,刘祯会意,一扬脖子饮了一大杯酒,用手抹去胡髭上的酒沫,改口道:“壮士志节,令老夫钦佩!”接着,他反客为主,劝郎舅二人各饮一杯后,又缓缓说道:“二位贤侄也知道,刘祯我本是蜀中一书生,是隐居泸州方山不问世事之人。但圣人有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用则出,不用则藏。今幸逢红巾入川,你们玉珍叔称帝蜀中,有用之材,还能藏而不出么?我久闻江湖剑客,有惩恶扬善,扶正除邪之大义,这剑客大义,与儒生兼济独善之说,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么?”

陈亨默然。但片刻之后,他仍不改夙愿初衷:“先生乃硕学鸿儒,所言皆经国之道。谅小侄不敢贸然攀附。但先生有所不知,为官者皆士大夫,属朝堂中人,议朝堂中事。而剑客则不同,他们不读书,只习剑术,属江湖草民,议的是草民中事,各有各的人生出发点和最后归宿,两者判若泾渭,是俨然各不相同的。”言罢,陈亨不待别人评说,自己也唏嘘不已。

三人一时无言,正想另提话头,闲聊点别的什么事,忽听得临窗那一边,一桌酒客划拳猜令之后,忽又哗然哄笑起来。一个怪声怪气的鸭公喉咙正在尖叫:

白生生面皮,软溶溶肚皮,碧眼儿得人意。

水里鸳鸯,生时节手儿捏你,熟时节嘴儿啃你……

众酒客一片呜嘘怪叫,推搡出一个妙龄的侑酒女。唱淫曲的是个富家子派头的恶少,他正紧紧搂着侑酒女的纤腰,打着酒嗝在她羞得绯红的粉腮上亲。众酒客怪叫着助兴,哄笑得已是七歪八倒。

刘祯正想呵斥什么,但他话未出口,只见陈亨已一个箭步蹿了过去,他一闪身,一连踢翻几个酒客,闯进人堆揪住恶少连扇了几个耳光,便把那倒霉的浪荡子狠狠地扔到了墙角。陈亨抽出莫邪剑,想削几个脑袋泄泄愤,飞天张急忙劝阻。此时正好有巡逻的街卒路过,他们闻声也上了酒楼,见张将军在此,不由分说,立即捆了酗酒闹事的恶少,送官按律惩处自不必说。那一旁早已吓得抖抖索索的侑酒女,扬起满是泪水的脸,凄惶惶地望着陈亨,不住地磕头谢恩。陈亨剑眉紧锁,本想转身而去,但这侑酒少女眉心处一颗显眼的红痣一下吸引了他。他不由定睛细瞧,咦,这姑娘白皮肤,蓝眼睛,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难道她就是……陈亨正愣怔间,飞天张也若有所悟地问道:

“你看这色目姑娘眉心处一颗红痣,年纪也同你说过的那位虬髯饮者失散的女儿差不多。陈亨哥,你不妨问问她,父亲是谁?她是如何沦落来酒楼的?”

一番询问之后,果然,这沦落酒家的色目少女,正是陈亨要寻找的虬髯饮者的亲人。原来,当年红巾攻入重庆府时,乱兵一把火烧了府衙官署,当虬髯饮者冲进火海,居家之处已是一片瓦砾和灰烬,家中唯一的小女儿早已不知去向。他寻找多日不见踪影,绝望之后便同渔舟老伯一道远走播南隐居了。小女儿那天被乱兵冲散,从此流落街头,后来被酒家的老板娘收养。但隐居的孤寂,又使父亲常常在梦中牵挂着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独生女,所以那次与陈亨邂逅于赤水河边,他曾凄楚地嘱托这位江湖义士为他打听打听小女儿的下落。酒楼老板娘立在一旁听得分明,她哪里敢强留,也只好做个顺水人情,放人走路。

执意要倦游江湖的陈亨,现在又找到了一个谁也不能反对的义举。在刘祯的安排下,将这色目小姑娘女扮男装,乔扮成随行书童,交陈亨送还其父。播南初定,为了沿途平安,行前又去玉珍叔那里领取官防文牒。谁知玉珍叔无意间几句盘问,却引出了中国明教史上一段长期隐而不宣的趣话。

原来,那位隐居播南的虬髯饮者名叫哈米里,他是西域花剌子模的色目人,在成吉思汗的铁骑征服花剌子模的时候,他的祖上便随蒙古军东征西讨,后来到了中原,随屯垦的探马赤军而定居下来。哈米里自幼习汉文,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元朝政府的官员,大多是亲贵们的子孙,由科举进入仕途的学子,只能充任官府中的下僚,所以哈米里为官多年,最后也只是重庆府衙中一个从七品的都事。官场的腐败,早已使他厌倦不已。红巾入川,部族中人形成难民潮纷纷北归,但哈米里深谙汉文化,尤其流连这儿钟灵毓秀的大好山水,因此,他像不得志的中国士大夫一样,选择了隐居的归宿,愿将他的余生终老在中国的林泉之下。

哈米里的独生女儿名叫秀娥,她幼时丧母,从小就与父亲相依为命,这次她得人搭救,脱离酒楼卖笑生涯,就要回到父亲身边,自然没有了往日的愁容,不觉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碧眼少女了。陈亨将她带到玉珍叔这里,一旁的彭氏见了,也十分怜爱。彭氏说,小秀娥既然拜见过大夏皇帝了,不能就这么寒碜地走,她张罗着要给小秀娥缝制几件新衣裳,让他们父女团聚也体面一些,于是,便留小秀娥在宫中小住几日。

谁知宫中的小明升读子曰诗云困倦了,他走出书房,在水池边的小亭中见到秀娥,便“姐姐,姐姐”地嚷着缠住她要听酒楼小曲。秀娥拗不过,恰逢这天天气晴好,画眉鸟儿也在枝头啁啾,好心情的秀娥便轻舒歌喉,吟唱了一曲《塞鸿秋》: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怎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哟,是谁在唱离别歌呀,好生凄凄惶惶。”刚在宫中侍讲完一段书史的刘祯,陪着玉珍在园里散步,听见这歌声不由感到有些蹊跷。

“是父亲教我唱的,我们部族中的小儿,个个都会唱。”小秀娥依着亭柱,小声回答。

“你父亲的部族,原在塞外很远的地方吗?”玉珍走过去轻声问。

“很远,很远,就是歌里唱的走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才能望得见的那个地方。”

“有地名吗?”

“有。父亲说,叫花剌子模。”

“你们是波斯人?是摩尼的老乡?”玉珍眼里闪过一丝惊喜。

碧眼小姑娘抿着嘴,肯定地点了点头。

“你知道摩尼?”刘祯也好奇地望着这个小小年纪的碧眼姑娘。

“父亲说,你们红巾供奉的那个神,就住在我们祖父的祖父那个家乡,他的名字叫摩尼。”

“你父亲常给小孩子讲摩尼吗?”刘祯又问。

“我们部族中的老人,都爱讲摩尼的故事。摩尼说,宇宙中有两个神,一个是专做善事的明神,一个是专做恶事的暗魔,明神暗魔互相斗争,最后光明要战胜黑暗。他在祖国传教的时候,第一个国王支持他,他的宗教很快就从波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但第二个国王反对他,迫害他,把他骗去后,就将他钉死在甘第沙普的城门上了。”

“你看,这小姑娘讲到摩尼,如数家珍。”刘祯含笑夸奖着这个色目少女,接着又问:“小秀娥,你们的摩尼传到中国之后,你知道吗,他已改名换姓了。”

小秀娥摇头。

小明升听得莫名其妙,也傻乎乎地问:“秀娥姐姐说的那人,到我们重庆府来了吗?他是住在哪儿的老头呀?”

刘祯嗤地一声笑了起来,他瞟了玉珍一眼,又如村塾先生给顽童上课一般,朗声道:“自宋元以来,因摩尼教徒崇尚光明,今已改称明教了。”

“那老头还叫摩尼吗?”小明升还在调皮地纠缠着。

“升儿,他已入乡随俗,改称中国名字了。原先叫摩尼光佛,现在叫普照光佛,不过,他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别名,叫弥勒佛。”对儿子天真的提问,玉珍不敢含糊,他也在一旁认真地解答。

“哦——,知道了,知道了,他就是江水南岸那尊大佛,他住在南岸弹子石那个地方。”小明升嬉闹着,蹦蹦跳跳拉起秀娥,一转眼,又钻到树林后面做游戏去了。

望着两个孩子嬉戏着消失在林下的花丛中,玉珍忽然触动了一桩什么心事,他不由喟然长叹一声,对刘祯问道:

“大夏朝廷,特奉弥勒的诏令颁发下去了吗?”

“已经颁发到各州各县去了。”刘祯应道。

“唉,当年北韩(韩山童)南彭(彭莹玉)共同倡言‘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信徒们夜聚晓散,礼拜的不过是一纸光佛画像,官兵来时,卷了画像就藏匿深山,斋堂也是极简陋的草庵,常常遭官兵焚毁。现在红巾坐了天下,彭祖师倡言的弥勒,自当奉为国教,以供蜀中百姓朝拜,共祈太平。”玉珍沉吟片刻,接着又问:“先生,本周的密日快到了吧?”

“看主公还说密日,现在是公开的国教,密日不密,应当公开地叫礼拜日了。”刘祯身为六卿中的宗伯,职掌礼乐教化之事,对明教中的礼仪也甚熟悉。这一向玉珍连日宵衣旰食,又消瘦了许多,能劝他出去消遣消遣是何其难得。于是,他屈着指头说道:“再过三日就是礼拜日了,主公,一言为定,到时我陪你去,斋食布施,与民同乐!”

玉珍笑着应允了。刘祯一高兴,一脚踢了一颗石子掉落池中,水花溅起,惊得枝头上的那几只画眉鸟儿,也扑簌簌地飞了起来。

三日之后,小秀娥穿上新衣裳,乔装成书童跟随陈亨上路,到播南寻父去了。且说这个礼拜天,玉珍微服简从,带着刘祯一道,径直前往江水南岸礼拜大佛去了。

南岸弹子石大佛寺,是因大夏皇帝诏令邹兴将军在这儿新塑了一尊大石佛而得名,说它是寺院,其实乃是明教徒聚会斋食的一处斋堂。这天来的信众很多,斋堂里已是人头济济,住持僧侣头戴白帽,身着紫袗(宽大的赭红色布袍)。焚香礼佛之后,正领着信徒在吟唱颂辞:

最上明王,普照世界;

救民苦海,恩泽无边。

善众祈忏,诸恶恪戒;

太平乐土,佑我永年!

信众们琅琅吟诵着礼拜的偈语,谁也没有觉察到大夏皇帝就在他们人群之中。刘祯依然是村塾先生的打扮,而玉珍却是粗布短衣牛犊裤,活像山中来的一个朴实的农夫。他头戴一顶竹笠儿,拉下来紧紧盖住了眉棱。他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斋堂的动静,低声对刘祯道:

“接下来就该斋食布施了,先生知道吗?明教中人崇尚平等,个个节俭而好施。进入斋堂的人,不管你来自何方,也不管是何身份,大家围桌用餐,皆以兄弟相称,女信徒则称斋姐斋妹。所谓斋食,就是素餐。所谓布施,就是免费用饭。在今天,即使是乞丐经过这里,也欢迎他入座,而且,不允许歧视他。”

“主公,——喔,大兄弟你看,好丰盛的斋食。”刘祯见信徒们上菜端汤,瞥了一眼身着短衣牛犊裤的玉珍,连忙改了称呼:“大兄弟好口福,你看你平素喜欢吃的凉拌野葱,小白菜汤,清炒胡萝卜,还有那柏枝熏烤的烟熏豆腐,样样都齐全。哟,餐桌儿屋里摆不下,已经摆放到山门处了。”

“山门处用餐好哇,那里过往的路人多,我们也好同他们聊聊天。”玉珍起身,携了村塾先生走出斋堂,便在山门处大佛脚下的餐桌边拣了两个座位,同互不相识的斋客们一起用餐了。

斋客们所聊,不过是乡里农桑,江上渔樵,市井中酒楼茶肆的闲话,但玉珍听得津津有味,村塾先生模样的刘祯也不时插上几句。山门处那尊大佛,坐东朝西,滔滔江水就从他身边擦身而过。江风徐徐,白帆点点,大佛面对江上风景,似乎在含笑听着远处忽起忽落的渔歌。不时有路上行人也挤进斋客中用餐,不知什么时候,一个手托瓦钵的行乞者在粥缸中舀了一钵粥,也挤到玉珍身边来了。这乞丐呼呼地喝着热粥,两眼直愣愣地盯着面前的大佛,一忽儿他眨巴着眼睛很是惊诧,他用手肘拐了拐玉珍,疑问道:

“怎么是这个模样?老哥,你说说,弥勒佛怎么变样了?”

玉珍也埋头喝粥,低声道:“你见过弥勒?兄弟你在哪里见过?”

“在嘉定府。那年我行乞到嘉定九顶山下,那尊弥勒佛好生庄严肃穆,他双目微闭俯视大江,是垂怜众生的王者之尊呵。”这个行乞者周游江湖,看来多少还有些见识。

“此佛非彼佛,此弥勒非彼弥勒呵,彼在王者之尊,此在百姓之亲!兄弟,你仔细瞧瞧,看我说得对也不对?”玉珍仍是低头喝粥,轻声低语。他见那乞丐一时无言,接着又低语道:“你看,这弥勒端坐江边,笑盈盈地面对路人,他左手平放在膝上,右手微微抬起,放在胸侧,中指掐在大拇指上,活像一个跟乡邻拉家常的邻家翁,在屈指计算着油盐柴米过日子的事儿。你看,这大佛头上的横匾上还有一行字呢。”

“普照光佛。哦,此弥勒本名普照光佛!”这乞丐,居然还识得几个字。但他读罢匾额,仍是犯疑:“当今大夏皇帝姓明,红巾不是说‘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么?大夏皇帝就是明王,怎么他的尊容就是邻家翁?”

“皇帝也是明教徒,明教徒最喜欢这样的邻家翁。”玉珍低语着站了起来,他将头上的竹笠儿轻轻地推了推,不由得也拿眼光仔细地端详大佛的尊容,稍顷,他又执拗地低语道:“当年红巾造反,不就是大饥荒逼出来的么?为百姓能吃一口饱饭,辛辛苦苦盘算着过日子,明王就应该是这样的邻家翁!”

那乞丐有些愕然。刘祯挪了挪座位,靠近行乞者问道:“你就是重庆府街头上那位乞措大吧,听说你祖上在大宋朝廷做过官,后来家道败落,子孙竟流落街头做乞丐了。”

“九儒十丐,做乞丐跟读书人也差不多。”那个绰号乞措大的行乞者衣着虽破旧,但还洗得干净,言谈举止却也流露着一股读书人的傲气:“今天我不是来白吃的,刚才我已向斋堂住持捐过几吊钱了。讨之于人,我是乞丐;施之于人,今天我是施主了。”

“斋堂之中,没有乞丐与施主,皇帝跟乞丐在一起,也要称兄道弟呀!”不知什么时候,一个跛足的胖大和尚立在了众人身后,这时,他一边朗声评说一边拊掌大笑。玉珍回头一看,不觉眼前一亮,哟,这不是阔别多年的布袋僧吗?他怎么来了,难道又要指点迷津?

玉珍不敢失敬,连忙长揖相拜。但不待玉珍开口,这跛足和尚拍着他那布袋般的大肚皮,嘀咕了一句:“收拾乾坤,即收拾布袋。”言罢,便边走边唱道: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

治也布袋,乱也布袋;

收拾布袋,何其自在!

刘祯想追上去,拦住这奇僧攀谈几句,但那跛足的布袋僧早已挤进人群,转眼间,已消失了踪影。

刘祯一回头,又发现刚才那个乞措大听着布袋僧的偈语,似乎已醒悟到了什么,他正在斋堂中悄声嘀咕着,人群里已有异样的眼光投向玉珍。机警的刘祯明白,大夏皇帝不能再流连此处了,于是,他在玉珍耳边低语了几句,二人便匆匆出了山门。

江边早有接应的船只,未待斋堂中的众信徒弄清楚是怎么回事,那船已载着大夏皇帝和宗伯大人,徐徐地扬帆离去了。

返航的船只刚泊重庆城下,未料到又有云南来的快马迎候在此。这是明二将军(万胜)的信使送军中文书来了。玉珍接过文书,拆开封皮,原来是万胜上呈的奏表。原本好心情的玉珍,览毕奏表,却皱起了眉头,他凝思半晌,一言不发。侍立一旁的刘祯知道,去冬玉珍派出三路红巾入滇,远征云南的梁王,但关山悬隔,驿使不通,今日好不容易来了信使,难道……他不知此来的滇中消息,是凶是吉?是喜是忧?

同类推荐
  • 古镇排客

    古镇排客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15个短篇小说作品,很多情节是以其家乡长沙望城的靖港、铜官、乔口、高塘岭等古镇为背景写成的。
  • 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是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的代表作。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社会生活内容。作品结构独特,情节曲折、细节丰富生动,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该书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革命干部于而龙重返故乡石湖的三天两夜经历,回溯、对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17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
  • 望古神话之蜀山异闻录

    望古神话之蜀山异闻录

    蜀山、血魔,传说中的剑仙游侠世界,却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年张羽在朋友消失之后,知道世界之外,还有许多平行世界,因果牵连,导致主世界遭到反噬。为了拯救朋友,张羽毅然进入蜀山界,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 爱玛

    爱玛

    主人公爱玛是个美丽、聪慧而富有的姑娘,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幻想家。她热心关注身边的浪漫故事,却又固执地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陷入其中。她自作主张为孤女哈丽埃特导演了一次又一次的恋爱。当哈丽埃特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地方官奈特利先生时,爱玛才惊觉原来自己也在爱着奈特利先生。
  • 莫泊桑文集

    莫泊桑文集

    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成绩斐然,被称为法国和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作品主要描写普法战争、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生活和农村生活三个方面。他的作品结构和布局都很严谨,人物刻画极为深刻,他十分擅长小中见大,从平凡的生活中揭示深刻的社会内涵,针砭时弊,鞭挞讽刺社会不合理的现象。他还善于运用极其简练的语言描写人物,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独白极为细致。所以,尽管他的优秀作品距离我们已有一个多世纪了,但是,至今读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使得作品经久不衰。
热门推荐
  • 升庵诗话

    升庵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轻轻爱:王妃带球跑

    邪王轻轻爱:王妃带球跑

    顶级杀手却是一朝穿越,成了人人耻笑的花痴大小姐?花痴犯傻?心思弯绕却像是狡猾小狐狸,不知让多少人刮目相看。妇德无存?对不起,未婚先孕在她看来无伤大雅。找不到男人?那么现在对她如此宠溺的又是哪个?豢养的宠物?美貌,她有,头脑,她有,最重要的是,她还有别人没有的——娃!“这孩子是该叫你叔公还是叫你父王?”女人满脸笑意的看着他。“顾灼华!”男人咬牙切齿,却毫无办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何处清尘至

    何处清尘至

    独立自主的宅男好青年傅清严,肯定从没想过自己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把自己交代出去了。虽然他生活中是职场新人小白一只,线上也是网红作者加男神一枚!所以,是不是勉强可以配得上他?南征北战,金戈铁马,血染战衣,以杀止杀。贾纪尘没想过,自己保卫的国家,葬送了她。死亡悄无声息,却莫名重生。那么,她在哪里?寻觅15年,终于遇到她!等等,好像有哪里不对!她,怎么变成了他?不过,他真的是她么?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快穿之扑倒系统大神

    快穿之扑倒系统大神

    自从搭上了言澈这条贼船后,唐汀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作为高智商锦衣卫,唐汀表示:男男没问题,基友也有真爱;血缘没关系,兄妹也能在一起;种族轻松搞定,人妖也能啪啪啪……但是谁来告诉她,眼前这个稻草人怎么意思?!难道、难道,要她这么一个花季美少女去扑倒一个稻草人吗?还是一个性别不明的稻草人!唐汀生气了!唐汀愤怒了!她决定起意,推翻言澈的暴君统治!可是……当言澈真的离开时,心里那一丝丝不舍是怎么回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

    人生活于天地间,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但环境千差万别,具有不平衡性。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更适合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幸运、吉祥的环境,也存在着相对险恶的,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困苦和不吉利的环境。这就需要人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借助风水常识为自己开运、转运,从而拥有更精彩的人生。付易昌编著的这本《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向你展示纷繁复杂的风水世界,囊括居家、商业、血业、情感、器物等各个方面的风水学知识。《风水宝典(你应该了解的500个风水常识)》是求健康、求财富、求家运者必看必须的家居吉祥宝典。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混沌之誓

    混沌之誓

    命运之誓,她又回到他身边,等他察觉,混沌与虚无,命运已开始流转
  • 花月令

    花月令

    《花月令》是一部治愈,玄幻的小说,以因为特殊神秘原因穿越到异世的女主林迭寻的视角,写她来到花月国后寻找回去的钥匙——花月令,而经历的一切匪夷所思的冒险,和与众多神秘高强的世家势力,斗智斗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