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83400000046

第46章 知书明理,贵在贯通

康熙教子经

读书以明理为要。理既明则中心有主,而是非邪正自判矣。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则失俱无可愧。《书》云:“学于古训乃有获。”凡圣贤经书,一言一事俱有至理,读书时便宜留心体会,此可以为我法,此可以为我戒。久久贯通,则事至物来,随感即应,而不特思索矣。

译 文

读书就是为了明白事理。事理明白了,那么心中就有了主心骨,一切是非邪正就容易判断了。遇到有疑难的事,只要按照道理大胆去做,那么不论事情最终结果如何,都能无愧于人。《尚书》上说:“学习古人的教诲,就有收获。”大凡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所说的每句话、所做的每件事都有很深刻的道理寓于其中,读书时便应当留心去体会,这些地方是值得我辈学习的,当然,我们也应引以为戒。时间长了,就能够完全领会书中的意旨,那么碰到事情,脑子里就立即能够有所反应,想出办法来,而不用你苦寻良策了。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读书使人明智。但明智是建立在贯通书本知识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把贯通后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事务中,则可使自己游刃于各种事情中而毫发无伤。如此就可做到康熙所言的“事至物来,随感而应”。

曾国藩一生好学,同时也总结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学习方法,对后人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毛泽东当年的书信中看出来。

1915年6月25日毛泽东在致友人信中,曾这样谈论治学:

“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质之吾兄,以为何如?前者已矣,今日为始。昔好独立蹊径,今乃知其非。学校分数奖励之虚荣,尤所鄙弃。今乃知其不是。尝见曾文正公家书有云:‘吾阅性理书时,又好做文章;做文章时,又参以他务,以致百不一成。’此言岂非金玉!吾今日舍治科学,求分数,尚有何事?别人或谓退化,吾自谓进化也。”

毛泽东所引用的这段话是曾国藩九弟致曾国荃信中的一部分:“凡人做事,便须全副精神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他书,以纷其志。读性理书时,则杂以诗文各集,以歧其趋。在六部时,又不甚实力讲求公事。在外带兵,又不能竭力专治军事,或读书写字以乱其志意。坐是垂老百无一成。”毛泽东对这段话十分推崇,对自己“治科学,求分数”大有裨益。由此不难看出,曾国藩说自己平生从不“坐犯天恒”之病,即是常变常新之理。

曾国藩治学颇为认真,经常与他人进行交流。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学问、事业和师友的影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他平生十分注重拜师访友,其中倭仁,给他一生的治学和思想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倭仁是以学承正流,德高望重的理学名臣资历而被“命授皇帝读”的。就倭仁的思想特征而言,他以程朱理学为主体,兼取孔孟学派及陆王心学的某些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倭仁不仅对理学有自己的深刻领悟,由于他的自身道德修养与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比较合拍,因此,他深受当时士大夫的崇敬。

倭仁指出了理学“修己”的真谛。他通过“克己省复”,将一切不符合封建圣道的私心杂念在刚刚显露征兆时即予以剔除,以便自己的思想能始终沿着先贤所要求的方向发展,并将学术、心术与治术三者联为一体,增长自己的学识,道德水平日益提高,从而逐步体验和积累治理国家的政治经验和才能。这就是理学家“修齐治平”的一套完整理论。

曾国藩按照倭仁的教诲,按照从道德自省到经邦治国的法则身体力行,使自己的思想与人格得到升华。

曾国藩把自己所写的笔记尽数交于倭仁审阅,请其指正与提出批评。虽然没有持续一年,因道光十三年(1843)七月,他出任四川乡试正考官,旅途匆忙,日记遂改用行书。此后的日记也没有再请倭仁批阅;但在日记中时时自讼自责的精神,却一直维持终生不变。他天天要求自己以理学的道德自省和以经邦治国的要求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也就因为这个缘故,使他在封建的伦理道德方面和他所献身的事业中,一天一天地进步。而这一切,皆源于其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善于应变的智者都知道应变之识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毫厘不差地鉴别出鱼目与珍珠,也即识变察变之智。曾国藩乃大智慧之人,当然知道治学艺术在于辩证地透识“强”之变理,明变之天道可循。有鉴于此,曾国藩学习不辍,以求贯通。其实,曾国藩无论古文、诗歌、理论皆有很高的造诣。渊博的学识使曾国藩对时势的风云变幻,人事的险恶匪测都能了然于胸,于乱世官场,立各种激烈的矛盾冲突而随时会把自己卷人漩涡的莫大危险边缘且安然无险,这不能不说是其治学贯通之功。

§§不为书愚,不为书欺

康熙教子经

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即如董子云:“风不鸡条,雨不破块:谓之升平世界。”果使风不鸣条,则万物何以鼓动发生?雨不破块,则田亩如何耕作布种?以此观之,俱系粉饰空文而已。似此者。

译 文

大凡看书而不为书所迷惑,才称得上是明智。像汉代董仲舒所说:“风吹不会使树枝发出声响,雨水不会冲毁土壤,称之为太平之世。”果真风吹不会使树枝发出声响,那么天地万物靠什么来使它们得到激发、生长呢,雨水不会冲毁土壤,那么田地怎么耕作播种呢?从这些地方看来,都是一些貌似好听而经不起推敲的空话罢了。像这样的话,都不要信以为真。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关键是读书要活,不能拘泥于字句间。正如康熙帝所言:“凡看书不为书所愚,始善。”如何才能做到不为书愚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读书要活。

但凡有些学问的人,都有点自以为是,仿佛天底下他们唯一不懂的问题就是自己为什么懂得这么多。自己那颗外表与常人无异的脑袋竟然与一般人的脑袋有如此巨大的本质区别。对此,他们十分困惑,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一个人的学问毕竟有限。老前辈曾多次谆谆告诫后辈的读书人,学海无涯。那些自以为饱读经书的“博士”们,坚决不相信这句话,他们认为这句话对常人是适用的,而对他们就不怎么适用了。

古往今来,这类人一直是人们讽刺、调侃的对象,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下现眼,成为人们的一大乐事。

北齐优人石动筒问国学博士:“孔夫子的门下有七十二贤人,有几个是大人,有几个还没成年?”

博士说:“书上没有。”

石动筒说:“怎么没有?已冠者三十人,未冠者四十二人。”

博士问:“何以见得?”

石动筒说:“《论语》里明明说,‘冠者五六人’,五六得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加起来是七十二。”

博士无言以对。

书是哪里来的?谁都知道是人写的,既然是人写的,那说明书上的内容并不全都是正确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所说的话全是对的。因此,我们绝不可盲目为书所愚、所欺!

知识的深化,科学的进步,人的智慧的发展,靠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靠的是以所知求不知的探索态度,而不是那种死板的人云亦云。

在明代,有一个医生给病人诊完脉后,随手开了一个药方,其中有药引子“锡”。一个叫戴元礼的医生见了这个处方,感到怀疑,就问那个医生开处方的依据是什么。那个医生拿出一部医书,理直气壮地说:“你拿去自己看吧。”戴元礼拿过书来一看,书上确实是这样写的。但是,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翻阅了大量的医书。结果发现在另一版本上写的药引子是“饧”。那时,“饧”是糖的古体字。戴元礼终于弄清了这是翻版重印时的错误。由于戴元礼的质疑,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

这则故事使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只有大胆质疑,才能取得进步。小疑有小进步,大疑有大进步。疑,是觉悟之机,觉悟才能有长进。做事是这样,读书更是这样。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界权威性的经典著作,可是清朝的解剖生理学家王清任却指出了它的错误之处。针对错误之处,他写了一本《医林改错》,对《黄帝内经》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质疑。众所周知,《康熙字典》是我国古代解释文字的巨著,这是一部“体例精密,考证赅洽”的书。但也被清代学者王夫之看出问题,经过认真考证,指出该书有二千五百八十八条失误之处。

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行医中,通读了明代之前的药物书籍。在读书过程中,对当时被奉为标准药典的《证类本草》产生了疑问。于是他用了27年时间,对该书和其他多种“本草”书中的中草药,详细分析,认真研究,遂条订证,对其中谬误和失讹的记载,进行了修改补订。最终写出了52卷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一书共收药品1892种,附药方11096个、图1160幅,是全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宏著。而且,目前已有日、英、俄、德、法、拉丁等文本在世界各地风行,为人类的健康作着巨大的贡献。

试想,如果李时珍在披阅明代以前的各种“药物”著作时,凡书皆信,师古不变,不进行质疑,不在实践中加以考证、修订、完善,能有鸿篇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并造福于子孙万代吗?

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人不读书,就很难从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诚然,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充实、聪明,但是,并不是任何一本书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为在汗牛充栋的书海中,也还存在不少的坏书;在一些基本上是较好的书中,仍然夹杂着不太健康、不太正确的部分或观点。我们不能由于怕受欺骗而“因噎废食”,让孩子不去读书,更不能让孩子良莠不辨地统统接受,盲目“信书”。

同类推荐
  • 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提升孩子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却是可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事。因为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就意味着孩子的未来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只要您的方式方法正确,一切都有可能!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一句句中肯切实的话;没有什么绝世妙方,有的只是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对策;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个精当有力的例证。总有一句话说到您的心坎上,总有一条对策适合您和您的孩子,总有一个例子让您似曾相识。读完这本书,提升孩子的成绩指日可待。
  • 怎样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

    怎样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

    本书共分五章,分别论述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学习困难的纠正,以及精神和心理障碍导致的学习困难的影响及纠正,为学习困难的孩子提供了正确的方式与方法。
  • 赞赏有方

    赞赏有方

    本书以真实、生动的个案,再现一个个家庭中父母赞赏孩子时孩子给父母带来的欣慰和成就感,内容涉及父母必备的9种赞赏技巧、被赏识的孩子智慧超群、赞赏造就高品质等。
  • 就这几招让孩子胜出

    就这几招让孩子胜出

    您是初为人父母的80后年轻家长,还是家有青春期叛逆儿童的苦恼父母? 成功的教育是一种唤醒艺术,也是一种帮助孩子脱颖而出的力量。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竞争会有一些不合适,我们的一些家长也在刻意消除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孩子的影响,但我们也终要明白,孩子总有一天要面对激烈的竞争。
  •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好妈妈的秘密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好妈妈的秘密

    关于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雷切尔·卡森这样说:“那些感受大地之美的人,能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直至一生。”如今,在强调让儿童与自然重逢的时候,我们同样面临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阅读的缺失,这虽是儿童的,但首先是成人的,因为年轻父母们也很少读书了。孩子需要陪伴,更需要我们讲故事给他们听,可以和他们一起读读书。就如同与自然的关系那样,可以感受阅读之关的人,一定可以从中获得生命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恶魔依恋

    恶魔依恋

    世界崩塌之时,天使转生的紫宇和恶魔灵娜的禁断之恋
  • 真心的友情

    真心的友情

    这是本人写的第一本书,本书记载着我学生学习真正情况!?
  • 噬凰:夙愿之火

    噬凰:夙愿之火

    千年前,她是至高无上的五灵之首,三界之内无人可敌,一场惊天阴谋使她陨落。千年后,她是赤炎山大弟子,再无千年前的记忆,冥冥之中再次卷入千年前的阴谋。似乎她忘记了最重要的人,为什么在梦境中出现的白衣男子让她感到熟悉。一朵朵怒放的火莲盛开的不是花,而是思念。一滴断弦的眼泪终究是失去了什么。
  • 契约皇后要爬墙

    契约皇后要爬墙

    她是黑道大姐,痴心之下却身死心爱之人之手,她是一朝皇后,心爱之人娶亲之日跳入荷花池身首异处。他是一国皇上,俊美如斯,却是佳丽三千,后宫三千却是独宠皇淑妃。两人相遇不过是一纸契约,却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被她的才华吸引,再也不满足一纸契约将两个人联系在一起。但终究,他是皇上,她是皇后。皇上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皇上,被各种不同的女人爱慕,而皇后永远都是那些女人登上顶峰的障碍。他爱她,不离不弃,即便是她毁容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反而用计让她成为自己的女人。皇后终究只能是皇后,皇上也只能是皇上,即使身边有再多爱慕的人。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境管家

    梦境管家

    【苏绿茶完结篇】本书记载着古老的大陆-签约的------梦源。在这个国土里住着三位首领:卞晶,嘟红,北元天昊,他们拥有着强大的魔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不是用手中的魔力来压倒普通人,他们是人类百姓最信奉的。
  • 乱世道道道

    乱世道道道

    这是一个异常繁杂而精彩的世界,不但有众多庸庸碌碌的凡人,而且有修仙者,甚至还有妖魔,精怪之类。在久远的传说之中,还有些鬼神的影子……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何为凡人,何为仙人,妖魔精怪又是从何而来?人到底是动物衍变而成,还是天地所造,亦或是鬼神所生?而鬼神,又到底是什么?一切的一切,尽在《乱世道道道》!敬请大家关注。这本算是处女作,不过内容绝对够新,绝对能够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而且,有关我们中国古代神话及历史人物等,我也会在书中有所描述。欢迎兄弟们随时过来看看,就当捧捧场,也给我点激励吧。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萌妻乖乖:BOSS,求轻点儿

    萌妻乖乖:BOSS,求轻点儿

    为了逃离养父母家,那个深夜,她卖掉了自己,本以为只是一场交易,谁知四年后,那男人竟找上门来!齐小洛一脸懵逼,“儿子?谁的儿子?”“我的,和你的。”A.X集团最年轻的总裁,冷若冰霜的望着她,“女人,别想跟我耍花样。”后来,她每天早晨酸着腰爬不起床来,忍不住怒骂,什么传闻中不近女色的欧氏少主,全都是扯淡!
  • 追个大神做老公

    追个大神做老公

    她不过是个实习编辑,却沦为大神的催稿小妹做催稿小妹就已经够悲催的了,可这工作内容却和保姆无异面对大神的百般刁难,菜鸟编辑可谓是吃尽了苦头可他毕竟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大神,既然近水楼台,何不捷足先登?追个大神做老公,看菜鸟编辑如何征服大神作家,共谱一段浪漫的爱情童话!
  • 付于岁月不予歌

    付于岁月不予歌

    她把自己的爱给了那么一个眉眼中流光溢彩的少年,可惜她从来都不知道少年,也不想知道,少年最终竟不是她的。最后的她,坐在教堂的长椅上,看着另一个眉眼里尽是星星的少女,走向他,与他地老天荒。而她,只有自己默默流尽自己一生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