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0000000011

第11章 中国人的慈善

中国人把“仁”列为“五德”之首。“仁”这个字是由“人”和“二”构成的,据此推测,或许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仁,是在两个人的交往之间应运而生。当然,中国人的实践生活不一定就是这样,所以,研究文字本身的意义,实在没必要,我们对此不再多作评论,因为聪明的观察者自会留心。然而,一些应该了解真相的人做出的论断却往往是肤浅的,说中国人根本就不仁慈,事实绝不是这样的。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儒教和佛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儒教的宗旨是教人温和、佛教则是劝人仁慈。再者,中国人在各方面都有一种注重实际的强烈天性,所以,他们在“行善”的时候,一定会尽量寻找行善的机会,并付诸行动。

在各种行善方式中,中国人颇为自豪的是他们设立的育婴堂、麻风病院、老年人收容所和免费学校。由于中国实际上没有户口调查,因此不可能确切地知道这些善行的开展程度。李修善教士曾经调查过中国中部的慈善机构,他在报告中指出,汉口有30个慈善机构,每年的开支约8000英镑。然而,我们稍为冒犯地说一下,比起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这些机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这些机构的需要量非常大。

每逢洪水和饥荒,经常可以看到处处设立了施粥棚,并捐赠衣物给没衣服穿的人。不仅是政府在操心这类事,平民百姓也积极地配合,他们的行为值得高度赞赏,但是这种有仁有义地斥巨资救灾的人或事,却很少能看到。饥荒泛滥的日子里,城里挤满了一批批的难民,他们被允许住进车棚和空房等处,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当大队难民涌来,却又处处无法安身时,他们难免会采取暴力行为。这样的情况下,明智的办法是对他们做出让步。

我们没有把各省的会馆当作中国的慈善机构,因为这些社团是照顾背井离乡的人。离开这种帮助的话,他们就回不了家乡,或者在客死他乡之后无法运回家乡安葬了。估计中国人自己也认为,这是一种保险性质的日常机构。

在某些劝人行“善”的书中,有人以自己曾经做过的恶行作为教训,告诫人们实施善举,当然,他们也会宣扬自己曾经实施的善举。善恶相抵,显示出他在中国判官的生死簿上的寿数。这种把一切记录在生死簿上的做法,清楚地表明了中国人的实用特征,以及他们总是忘不了考虑来世报应。如果有来世,也只是现世的延伸和扩展。这种为求来世有好报的明显动机,在中国人的善举中占了不小的比例。

而公开承认自己的自私动机,有时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1889年4月,杭州的地方官试图从这个大城市的茶馆的每一杯茶水中征税,筹款以帮助遭受黄河水灾的灾民。对这个古都的人们来说,这种做法有点像1773年波士顿人征茶叶税,官员竭力诱导人们,发布公告,告诉他们:“倘若乐善好施,当有好报。”然而,人们联合起来不去茶馆,最后完全取得了胜利。全城的人联合抵制这种强制性的“善报”的奇观,我们确实是第一次看到。

这些都是中国人积德的善举,为穷困的人买棺材,收埋野外暴尸,焚烧捡到的字纸,以免它们被亵渎,把活鸟和活鱼买来放生。有的地方还为病人贴上有神奇功效的膏药,免费接种疫苗,提供廉价乃至免费的劝人行善的书籍。然而,据我们观察,这些善行几乎千篇一律,行善者自己不会有麻烦,也不费心思,他们只是站在河岸上看打鱼人撒网打鱼,然后把打鱼人打上来的鱼全都买下来,再把这些鱼放回去。比起帮助家门口的乞丐,这种不带感情色彩,不动脑筋的做法,的确要容易多了。

在讲求实际的中国人心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鱼跳进了河里,鸟飞上了天空,它们就能完全自立,行善也就大功告成了。鱼和鸟不会再指望放生的人去供养它们及其众多的“家庭成员”。由于行善的人只想让自己的善行记录下来,他们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去了,不用担心会出现烦心的结果。

然而,在中国,“善门难开”,关门就更是难上加难。没有人能预见自己的好心好意在日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而大家又都知道承担责任的风险,所以,明智的做法就是小心谨慎。一位居住在中国内地的传教士,被一名当地的绅士请去行善,为一个全瞎的可怜乞丐治眼病。由于那乞丐患的是白内障,所以视力恢复得很好。治好之后,这位绅士又把传教士请去,告诉他,这个瞎子靠的就是他的瞎眼乞讨,现在失去了乞讨的理由,因此这位传教士要弥补这一过错,把他带回去雇做看门人。有时,一位好心的老人会招待一下她认为值得救济的其他老年妇女,而这些老年妇女其实是残酷命运的牺牲品。我们的确听说过这个事例,但仅此一次,不过估计这样的事也确实常有存在。我们必须承认,在中国人生活中,“诚心诚意地行善”确实不多见,甚至是没有。

一旦有大灾难降临,比如大饥荒或者黄河决口,地方政府或中央政府的有关官员,一般都会先后迅速赶到灾区,试图帮助灾民。但是,这些防范措施和赈济措施不是大规模地统一实施,正如这些不断发生的灾祸本身所暗示的那样,他们只是采取一些权宜之计,似乎灾难以前从未发生过,今后也不会再发生。并且,对难民的救助偏偏在他们最需要救助时就停止了,也就是在早春时节,长期的困苦和人口拥挤已使他们极度虚弱,最容易得病的时候。就在这个时候,打发他们一点现钱,让他们尽快回家去恢复原来的生活。当然,这样做的理由也是显而易见的:救灾基金通常已经发完了;田里有活要干,如果他们回去干农活,麦收时就能有饭吃。官员们知道,如果难民在天气转暖的时候还留在外面不返回家园,他们就可能会在瘟疫中死去。对政府而言,小范围的灾难总没有大批的死亡更触目惊心。

同样的精神,也体现在“腊八施粥”这个热闹非凡的慈善活动之中。我们可以认为,这个活动是一种典型事例,表明中国人的行善流于表面。按照习俗,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那些积累了大量行善愿望而平素没机会满足的人,便在这一天白天大约12个小时都来者不拒地慷慨施舍最为质次价低的粥汤。这就是“行善”,是积德的一种途径。如果碰到好年景,就没有乡下人来喝粥,因为即使最穷的人家里也可以吃到这样的粥,乃至要好一些的粥。然而,这并不能使施粥的人怠慢此举,也没有人让他们把粥换得质量好一些。相反,施粥的人一如既往地宣传自己的善意,即使他们不比往年更夸大。这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来要一碗粥,最后这些粥被倒进猪圈里去喂猪了。而行善的有钱人则趾高气扬地回家休息了,他会认为,尽管没有一个穷人来出席他的“宴席”,但他也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良心上觉得满足。但是,如果遇到大饥荒,粮价涨得惊人,这些有钱人就不会做出任何善举了,理由是他们“施舍不起了”!

我们曾经说过,在中国,成群结队的乞丐到处都是。施舍本质上就是给自己交保险。妇孺皆知,乞丐通常会在城市里组织起强大的帮派,因为他们一无所有,所以他们无所惧,也因此,其他帮会的战斗力还远远不能与他们争锋。假如一个乞丐,以日内瓦仲裁所特有的坚持不懈,长时间地向一个店主乞讨,却遭遇拒绝,那么,这个店主就会因此受到大批乞丐的侵扰,他们赖在那里不走,让这个吝啬的店主招架不住,乞丐们得不到满足就会不断加码的要求,店主的买卖自然就没法做。店主与乞丐都知道拒绝的后果,因此,这种施舍就会像涓涓细流那样永不间断。

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小规模地赈济那些来来往往的难民。我们从所有这些事例中发现,赈济的目的不是让受惠人获益,而是使行善之人获取回报。中国人行善的目的,好比应付“小情人”一样,所有的善举都是为了自己在现在或者将来能生活得更安稳。

至于中国慈善事业的缺陷,一定补充说明一条。任何事情,无论好坏,几乎都不可能逃避中国政体的压榨,它与中国政府的其他部分一样有着严密的组织。要把常备的救济钱粮全部占为己有,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人们完全可以看到,每逢大饥荒的紧要关头,民众的水深火热丝毫不能阻止各级官员无耻地侵吞原本应该由他们发放下去的救济款。此时,公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灾情和救济款之上,假如外界对救济款项的筹措和使用一无所知,那么,不难想象,那些贪官会做些什么。

当中国人终于开始了解西方文明时,他们时常被迫接受最坏的方面,在他们看来,基督教世界里到处都是慈善机构,基督教世界以外的地方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然后,他们或许会想到去探究这个事实的本质。他们或许会注意这样一个引人联想的情况:汉语里面的“仁”字,不像其他与情感有关的字那样有“竖心旁”,它也根本没有“心字底”。中国的善,没有诚心的善,这种善所带来的普遍后果,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本能地从事实际的慈善活动,不管何时何地,都自觉地要求有机会展示这个本能——这种心理状态中国人完全没有。人类的进步绝对不是这样的。

假如中国人希望创造真正的仁爱善行,那么,他们就必须像西方国家一样,经历曾经出现在西方的过程,使这种本能成为他们生命里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同类推荐
  • 致命的自负

    致命的自负

    本书是哈耶克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不同于以往,在某种程度上,它实际上是“哈耶克对自己毕生所反对‘极权社会主义’的思想努力的总结”。
  • 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简明编校应用手册

    “无错不成书”的说法听似有些夸张,其实这是读者群对书报刊等出版物(广义上含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及网络上的用字用词)极为中肯的评语。同时也是鞭策和激励出版人应该更加辛勤努力,让面世的出版物完美无缺,把各种可以避免和应该避免的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直至消灭殆尽。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出版物上差错依然屡屡出现,这不能不使众多出版人感到困惑、不安和忧虑。
  •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文秘写作一本通

    本书立足于现实,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司法文书、财经文书、商务文书、宣传文书、科技文书等八个方面,对各种写作文体进行了新的梳理与阐释,并注意案例与理论的结合,为文秘工作者与公务人员量身打造了经典的办公室写作范本。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策略研究

    政府与新闻传媒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成为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运用传媒提高政府部门执政形象、引导舆论的“新闻执政”理念不仅是西方现代政府的共识,同时也是我国各级政府努力的方向。本书介绍了境外主流媒体、驻华新闻机构及其涉华报道的主要特点,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应对境外媒体的各种策略。适读对象:各级政府对外宣传管理人员,国际关系、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广大师生。
热门推荐
  • 花树下

    花树下

    如果,理解了生命的真谛,那么,人生只不过是一次美丽的过渡……
  • 斗青

    斗青

    重生异世的他背负了什么样的仇恨为了报仇的他又将如何获取力量大仇得报的他又将何去何从?加诸在他身上的是什么样的命运?斗气与魔法的世界,鲜血与荣耀的征程……~~~~~~~~~~~~~~~~~~~~~~~~~~~~~~~~~~~~《斗青》QQ群:232623205
  • 盛宠毒妃

    盛宠毒妃

    一国公主,大婚当日,本是凤冠霞帔,十里红妆,怎料夫君图谋不轨残忍虐待以至魂归西天。与现代惨死的病毒研发员时空交错,魂附凤体,一朝穿越。她与图谋不轨的王爷,相憎相杀。她在昏庸无道的政道下,明哲保身。她面对莫名门派的追杀,抽丝剥茧。她巧遇邻国质子与其,相爱相守。铁血枭妃,盛世风华!
  • 末世交响曲

    末世交响曲

    七星移位,天轨将开!一切一切,回归本源!超古代时期,人类是全宇宙的霸主,统领着数以亿计的星域,直到……那一刻…………为了追求长生的奥秘,停止了其余一切的研究,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疯狂,最后的刹那,发出成功的喜悦的时候!迎来了全宇宙的围攻!却发现,此时的他们,科技已经不在人类之下!万年的文明,仅仅几个小时之内,几乎消耗殆尽!时间匆匆,地球恢复了朝气!也诞生了无数了不起的文明,就比如,现在的社会!然而,危机正在靠近!
  • 买来的皇后

    买来的皇后

    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从她有记忆以来,她就是流浪在大街上的弃儿。她最怕的就是天黑,所以,她为自己起了个名字——日不落。她要像太阳一样永远升在空中,不,太阳天黑会落下去,而她日不落永远不会。十岁前,她靠给别人擦鞋讨饭为生,但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级,反而,觉得比那些看不起贫穷孩子的人更加高尚。十六岁后,她穿梭于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但她从来不觉得自己下贱,因为她的身和心都是纯洁的。
  • 记忆年代

    记忆年代

    小北,阿崴,岚。关于少年的名字,与主流青春题材不同的感触。
  • 梦游书香枭筱情

    梦游书香枭筱情

    红颜若雪,惊舞翩跹,是谁,乱了谁的心,广袖轻拂,又是谁,迷了谁的眼情之为伤,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忆;情之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挥洒多少痴情泪。饮一杯浊酒,品了多少世间情!若你是我的莲花,那么今生让我为你守一世长情
  • 一器破天

    一器破天

    一个迷雾般的神界之子。一群热血的难得兄弟。一个深藏的心爱女子。一件破天的本命法器。……………在与万界之乱的幕后黑手的较量之中,神子侯晓轩成名混乱界纵横九天塔,罪恶之牢中杀神灭魔不惜一切以一器破天。
  • 女神帝国

    女神帝国

    玛格丽特大陆。这是一个没有男人全是女人的世界。葛瑞丝,一介平民,未来的超新星,冷艳御姐,万人迷,是万千少女做梦都想攻略的对象。看她是如何成为让人敬仰的大剑豪,史诗级剑士此书单身百合嫁人都有可能。主角单身的可能也许她会坚守阵地,面对世界万千少女保持着一颗柳下惠的心态,镇定,坚强而不弯。主角百合的可能面对全世界都是女人的现状,人类为了发展也许只能牺牲点儿什么,于是就……咳咳咳……主角嫁人的可能如果有一天主角遇到一位霸气侧漏的女子,上演一段霸道总裁爱上我,霸道总裁别这样的戏码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这个都是女人的世界里,从满了可能性,不要问我是否百合或嫁人……这个真不好回答。书友群247165541
  • 那一年我们错过的夏季

    那一年我们错过的夏季

    一年前因为家庭的缘故,让她变得如此冷漠,貌似跟大家隔离了世界,直到遇见冷落熙,让她知道人生的意义,可是那一年的夏季我们真的能走到最后吗?你终究还是会放弃我们之间的约定,然而我转身离去,那么夏欣雨的命运会如何……